解密中建三局超高层建造顶升平台系统

合集下载

天津117:华北第一高楼成长进行中

天津117:华北第一高楼成长进行中

2 o 1 4 . 0 9 建 设 机 械 技 术 与 管 理 4 5
卫生 间 , 可供 施工 人员休 息使 用。 挂架 系统 是工 人作业平台 , 采 用镀锌 钢板 网全封 闭 杜绝了 高空坠 落的 危 险。 4 个 大行 程液 压 油缸 是整 个模 架 顶升 的引擎 通 过4 根 钢立 柱撑 住整 个 模 架 系统 , 立 柱高 达1 9 米 扩大 了立体施 工的楼 层数 , 破解 了超高层 核心 筒结 构 快速 施工 难题 。 模 架3 天 完 成一层 主 体结 构施 工 , 意味着 每 隔3 天 顶升 一次 。 施 工电 梯与 模架 采用 活动 连接 形式 , 使得 模架 在顶 升过 程中 , 施工 电梯仍可 以正 常使用 , 互补 影响 。 另外 每 台施工 电梯 均配 置 风速仪 风 速 超过 2 0 m/ s 时, 将预 警并 停止电 梯运行。 为了保 证模 架系 统 更加 安全 有效 运 行 , 中建三 局对 模 架主 要 杆件 进行 应 力监 测 , 可有效 掌控模 架的 身 体状 态”, 确 保模 架使用安 全 。
1 1 7 大 厦 工程 外立面 主体设 计上 向内侧倾 斜0 8 8 。 , 施工 方 中建 三局 决定 在 国 内首次 使用 外墙 设 置通 道塔 的结 构 , 垂 直高 度 超过 6 0 0 米的 通道 塔将 与 1 1 7 大 厦主 体工程 共 同成长 。 以通 道塔 为中, 1 5, 附 着安 装5 部 电梯 , 承担 起1 1 7 大厦施 工人 员与物 资材料 的运输 重任。 率先 研发 通道 塔技 术 , 采 取 工 厂预 制、 现 场 拼装 、 整 体 吊装”的流 水作 业 , 装 配效 率极 高 , 后期拆 除 也很 方便 该 通道 塔平 面尺 寸为 5 米X 9 米, 一面 与 主 楼相 连 , 另外 三面 附 着5 部双 笼 施工 电梯 , 统 一调 度 指挥 , 实 现 叭 货分 离、 分层停 靠、 分 时上下 极 大提高 运输效 率。 工程 实践 表明 . 使 用通 道塔可 节约施 工场地 , 规避常 规主体 因周边分 散布 置施 工电梯 而无法 装修 封闭的 问题 , 加 快了装修 进度 , 使得 施工 对下部 运营的 影响 降低 , 真 正实 现了超高层 建筑 阶段性投 入使 用的 目标 。 通道 塔应用 在超高 层领域 应用 属中国内地 首例。

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的整体液压爬升钢平台体系设计关键技术

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的整体液压爬升钢平台体系设计关键技术

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的整体液压爬升钢平台体系设计关键技术申青峰;高文志;陈逯浩【摘要】整体液压爬升钢平台被广泛地应用于超高层结构核心筒结构建造中.随着建筑物高度提高及体型、结构复杂性的增加,整体钢平台的体系设计是关系施工质量、安全与经济的关键所在.依托某结构高度约300 m的典型超高层劲性钢板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介绍整体液压钢平台体系在此类复杂工程中的设计控制技术,为此类平台适用范围的拓展及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期刊名称】《建筑施工》【年(卷),期】2017(039)005【总页数】3页(P667-669)【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钢柱支撑;钢板剪力墙;钢平台;桁架层施工【作者】申青峰;高文志;陈逯浩【作者单位】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55.21 概述随着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复杂多变的体型及结构体系,给超高层建造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本工程办公楼主体结构采用“劲性柱钢框架+混凝土钢板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地上61层,标准层层高为4.3 m。

其中,核心筒结构高303 m,平面呈长方形,筒体外围墙体轴线尺寸约为31.5 m×25.5 m。

本工程核心筒设置有多道内隔墙,在L35、L36、L50M、L52、L53有5次空中变形(图1)。

此外,核心筒翼墙、腹墙有多次收分,核心筒翼墙厚度地上部分最厚为1 600 mm,最薄为600 mm;腹墙厚度保持600 mm不变。

随着结构高度变化,外墙体由外向内单向收缩最大1 000 mm。

同时,翼墙、腹墙内均设置剪力钢板。

在采用整体液压钢平台进行核心筒施工时,既要保持钢平台的整体刚度以确保高空、超高空作业安全,又需充分考虑因核心筒收分、墙体厚度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便于高空拆除与组装,从而节约重组工期,同时还要为墙体内钢板的施工创造条件,可见整个钢平台的设计影响因素多,难度较大。

打造首都新地标—中国尊

打造首都新地标—中国尊

中国尊效果图打造首都新地标 — 中国尊中国尊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CBD核心区Z15地块,总建筑高度528米,地上108层,地下7层,集甲级写字楼、会议、商业、观光以及多种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北京第一高楼,首都新地标。

文| 刘晓霖 许金山87攻坚战。

取得这么多突破和成绩,离不开项目全体参建人员的辛苦付出。

中国尊大厦为核心筒+巨柱+巨型斜撑+带状桁架混合结构体系,4根超大截面的多腔体巨型钢柱,固定在厚度为6.5米的巨大混凝土底板之上,与翼墙、核心筒钢板墙等14万吨钢构件一起,共同托起未来拔地凌空的528米高摩天大楼。

工程所用的钢构件从1000多公里外的江苏、上海等加工厂经过整体拼装后运抵北京,一件件重达数十吨的构件通过两台最大吊重100吨的M1280D塔吊,稳稳地落在高强锚栓之上。

由于钢板最厚达到120mm,焊缝最长超过15米,为有效控制构件的焊接变形,每条焊缝需要由多名焊工同时分段焊接,十几名焊工在超过35度高温的巨型柱狭小空间内,每天连续不间断焊接,对于身心都是极大考验。

随着工程的快速推进,项目部以“空间占满,时间占满”,制定了周密的平面部署和施工计划。

为加快现场施工进度,项目部专门设立计划平面部,负责计划和平面管理。

项目部每天中午召开计划部署会,把施工任务具体到小时。

现场几点开始钢筋绑扎、几点钢构件进场进行吊装、几点进行混凝土浇筑,都有严格的控制。

每天晚上钢构件进场,进行吊装焊接,白天土建钢筋班组进行竖向墙体钢筋和水平楼板钢筋绑扎,同时穿插机电专业预留预埋,随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整个流程环环相扣,紧张有序。

当现场施相比工期计划可能或开始出现偏差时,项目部会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及分包单位召开工期计划讨论会,动态调整施工计划,优化施工部署。

通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项目部克服现场零场地,交通复杂等多重困难,特别是目前主体结构施工是在井筒超多,钢板剪力墙密布,钢筋与钢结构连接节点十分复杂的条件下,项目部经过加强计划管理与平面协调,优化工序,合理增加人员和设备投入,实现了目前6天一个结构层目标。

广东省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 超高层核心筒斜墙顶模施工技术的研究(1-34页)

广东省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 超高层核心筒斜墙顶模施工技术的研究(1-34页)

提高集成平台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适应性将对其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应用推广起到关键
作用。
结合以上两点因素,我们将课题定为 “超高层核心筒斜墙顶模施工技术研究”。
3.2 选题查新
小组委托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查新中心进行科技查新,检索关键词:智能集成平台、
核心筒、斜墙、施工,查新结论为:本课题检索及时限范围内,国内未见相同文献报道。
为了提高超高层核心筒斜墙阶段的的施工效率和质量,需要根据我司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智能集成平台(顶模)进行改造和深化,细化和优化关键的施工技术,以实现高效率、 高品质的目标,为“春笋”的施工过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项目简介 华润深圳湾国际商业中心项目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后海核心位置,总建筑面积约 72 万
5
华润深圳湾国际商业中心项目
超高层核心筒斜墙顶模施工技术的研究
经济保障:公司为本课题研究制定了专项资金,具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结合武汉中心项目顶模施工经验,小组成员针对我项目斜墙段施工实际情况对施工进度
计划进行梳理,编制出了一份 45 天的斜墙施工计划,并经讨论计划可行。
我们可得出结论:目标可行。
图 10 斜墙段施工计划
平方米,其中华润大厦“春笋”总高度为 392.5 米,地上 66 层,地下 5 层;中间大,两段小, 造型呈双曲面变化。
1.2 课题简介
图 1 项目整体效果图
华润大厦模架系统使用我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智能集成平台(顶模)施工。
其 48-49 层核心筒呈高 15.5 米、向内倾斜 8°的倾斜内收状,核心筒一次性向内收缩 2.1
扬帆深圳湾 QC 小组 超高层核心筒斜墙顶模施工技术的研究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深圳湾国际商业中心项目

超高层幕墙项目介绍及设计施工技术难度分析

超高层幕墙项目介绍及设计施工技术难度分析
该项目总用地114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43.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35万平方米,地下8.7 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528米,地上108层。整 栋大楼的使用功能以办公为主,顶区设有商务会 所和城市观光大厅,位于北京市CBD核心区,建 成后将成为北京第一高楼。
项目单位:中国中信集团公司 总体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BIAD) 建筑设计单位: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 (KPF) 结构顾问单位:奥雅纳工程顾问(ARUP) 幕墙工程:北京江河幕墙
投资单位:上海绿地集团 建筑设计单位: 美国HOK建筑事务所 建筑单位:上海建工集团 幕墙工程:苏州金螳螂
中国尊 (528米)
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及所属中国建筑
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体承建的中国尊项目完 成工程桩施工,创造了北京基坑最深、技术最复 杂、施工难度最大“三个之最”。项目基坑深度 大,基础深埋近40m,是目前北京市第一深坑。 项目地下工程阶段技术含量高,工程桩直径大、 长度长,质量控制要求高。项目工程桩基数量近 900根,布置密集,跳打和间隔时间要求严格。 地质条件复杂,桩身穿越两层卵石层和一层中砂 层,持力层为卵石层,成孔困难且容易塌孔,施 工难度极大。
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基本经验: 一、受力特征:与高度H的关系
(1)垂直受力与高度H成正比 (2)弯矩与高度H2成正比(钢板剪力墙问题) (3)变形与高度H4成正比(阻尼器问题)
钢板剪力墙
构件式幕墙就是是用最 基本的条状型材,和板材 根据构件之间的结合,形 成整体。
现场安装遵循点(埋 件) ——线(龙骨)— —面(面板)的步骤进行, 安装简便,快捷。
超高层建筑 玻璃幕墙安装形式 优缺点对比:
优缺点分析
从成本造价角度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自爬升模板体系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自爬升模板体系施工技术
亏f 一 8l 厂 警 :
— .. 一 1 .一
]: I 盈 f
U () l

3 自爬 升模板体 系总体方 案设计
31 爬 升原 理 .
山 () x0 119 x5 ⅢI lD 80 2d I 0 I o
图 1 组合核, 平面布 置 筒
件和水平结构梁板钢筋。 ( )I 3 2  ̄ 层竖向结构采用厚 1 m的镜面板普通支模 8m
5 l22 砷 g 咖 硼吐 6 o ・B I 帕 : ll 血 G 阻
方式施工, 地上 4层则采用全钢大模板施工, 此时在核心简
剪 力墙 中预埋 爬模 用埋件 。 ( ) 压爬 模 支架 体 系在 4层 竖 向结 构施 工 完成 后 开 3 液 始 安 装 , 第 5 施 z ̄ 开始 进入 正 常爬 升状 态 。 并从 层 i , -
超高层 建筑 核心筒液压 自爬 升 模 板体 系施工技术
Co tu to c n l g fHy r u i l- i b n r wo k nsr ci n Te h o o y o d a lcSefClm i g Fo m r
S se f r r — b fS p rTal id n y t m o e Tu eo u e l Bu l i g Co
李 磊 ’ 夏 峰海 z
1 同济 大 学建 筑 工程 系 209 ; 002 2中建八 局第 三建 设 有 限公 司 ( ) 20 3 沪 0 15
摘 要 : 合 陆家 嘴 X — 结 3 2地块 超 高层 办 公楼 工 程结 构 特点 和难 点 ,从 施 工 实 际出 发 ,总 结 了核 心筒 爬模 施 工 中的模 板 选 型 、施 工部 署 、现 场操 作工 艺 、安全 保 障等 关键 技 术 ,通 过采 取 液压 自爬升 模 板体 系 ,成 功 地解 决 了施 工 中超 高 建筑 爬 升施 工 、核心 筒建 筑施 工等 技术难 题 。经工 程应 用证 明 ,该技术 实用 有效 ,且 加快 施工 进度 ,值得 同类 工程 参考 与借 鉴 。 关键词 : 超高层建筑组合核心筒 自爬模板体系 安全技术保障 施工应用

顶升钢平台模架体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

顶升钢平台模架体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

顶升钢平台模架体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郑志国【摘要】Aimed at the Shenyang Huaqiang 1# building project steel platform frame jacking control requirements, design a through the proportional valve to achieve ten cylinder synchronous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Lifting action is completed by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the operator only needs to set the height of each action on the screen, and then press the start button, the control system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easy to master.%针对沈阳华强1#楼项目的钢平台模架体顶升控制要求,设计了一个通过比例阀实现十缸同步的液压控制系统。

顶升动作全部由自动控制系统完成,操作人员只需在屏幕上设置每次动作的高度,然后按下启动按钮,控制系统简单方便,易掌握。

【期刊名称】《机电工程技术》【年(卷),期】2016(045)009【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模架顶升;比例阀;同步控制;液压系统【作者】郑志国【作者单位】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宜昌 443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37;TU974;TU755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结合了国内外顶模和传统爬模的优势,利用液压油缸配合顶升箱梁、支撑箱梁作为模架的顶升和支撑系统,顶升钢结构平台带动模板操作架体整体上升。

通过模块化的结构设计,解决了超高层核心筒施工中结构墙体多变、空间紧促,吊装空间不足等施工难题[1]。

建筑结构丨全面解读528米北京第一高楼——x27中国尊x27大厦设计及施工

建筑结构丨全面解读528米北京第一高楼——x27中国尊x27大厦设计及施工

建筑结构丨全面解读528 米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大厦设计及施工项目概况中国尊大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京商务中心区(CBD )核心区Z15地块,建筑面积约43.7万m2 (地上约35万m2,地下约8.7万m2)。

主要建筑功能为办公、观光和商业。

该塔楼地上108 层,地下7 层(局部设夹层),建筑高度528m,外轮廓尺寸从底部的78m X 78m向上渐收紧至54m X 54m,再向上渐放大至顶部的59m X 59m,似古代酒器“樽” 而得名。

中国尊将是继北京国贸三期A 塔楼后北京规划设计并建造的最高建筑物。

中国尊大厦效果图建设单位: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总体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单位:KPF (建筑)、ARUP (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中建总公司与中建三局联合体项目最新进展2016 年8 月17 日,全球首部超500 米跃层电梯在中国尊大厦中正式投入使用。

针对全球超高层项目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垂直运输瓶颈问题,该项目采用了跃层电梯技术。

该技术能使正式电梯在结构施工阶段提前使用,电梯机房是可自行爬升的临时机房,每次跳跃3 至5 层,即大厦结构核心筒每上升3 至5 个楼层,电梯机房就向上跳跃一次,大楼封顶且电梯机房完工后,将电梯曳引机控制柜等机房设备移至最终机房,更换相应部件后即可转换为正式电梯。

电梯运行速度由普通施工电梯的1m/s提升至4m/s,单台跃层电梯的乘客运力是同规格施工电梯的约12 倍,服务楼层将随着土建结构增长而同步爬升,最大行程将达到500m,将是全球速度最快、行程最大的跃层电梯。

相比常规电梯安装方法完工时间提前约120 天。

5月13日开始电梯安装,8月7日安装调试完成,8月10日顺利通过政府部门(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验收。

电梯楼层按键密密麻麻目前,中国尊大厦已施工至70 层,高度达333 米,正式超越国贸三期的330 米,成为北京第一高楼。

而距离其528 米的总高度,还有38 层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密中建三局超高层建造顶升平台系统
■本报驻湖北记者 阎友华 通讯员 朱军伟 程超
今年以来,中建三局研发的全球首款“空中造楼机”——自
带塔机微凸支点智能顶升模架系统成为我国建造领域的“明星”。
日前,中建三局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华元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向
大家详细介绍了“空中造楼机”的前世今生。

第一代顶模:低位顶模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经历了多次升
级,从传统的搭设脚手架到滑模,再到爬模、提模,施工机械化、
标准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超高层建筑越来越
高、结构越来越复杂,不仅要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还要承受较
大的水平荷载,传统模架难以满足要求。如何在保证质量与安全
的情况下提高施工速度,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05年,中建三局参与高432米的广州西塔总承包施工。
该工程平面呈类三角形,外周边由6段曲率不同的圆弧构成,总
工期仅1007天。若采用传统施工技术,要如期完成施工任务,
谈何容易!

面对严峻挑战,项目研发团队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将施工竖
向结构的模板和挂架悬挂在钢平台以下,采用大行程、高能力、
支承在剪力墙预留洞处的液压千斤顶顶升钢平台,带动模板与挂
架整体同步上升一个高度,完成上一楼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最
终第一代顶模——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应运而生,与传统施
工技术相比,显著提高超高层施工工效。施工中,广州西塔核心
筒施工速度最快达到两天一个结构层,总工期缩短280天,创
造令人瞩目的“世界速度”。
第二代顶模:模块化低位顶模
尽管第一代顶模具有诸多优点,但标准化程度低、难周转、
成本高,同时具有一定安全风险。

困难挡不住前行者的脚步。2009年,中建三局成立攻关小组,
依托福州世茂国际中心项目,重点在周转性、适应性、安全性三
个方面开展攻关,将整个模架“拆分”为由多个标准组件组成的
装配式结构,从而实现模架在不同项目间的周转使用,大幅降低
成本;针对不同工程,研究基于顶模施工环境下塔吊、电梯、混
凝土泵送等垂直运输设备与模架衔接、协调与配合的最优方案;
为顶模应对核心筒结构变化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提高其对核心
筒变化的适应性;提高顶模设计的安全性,为施工中的“误操作”
提供安全保险;同时创新标准化组件,为顶模的不断改进奠定基
础,促进顶模由创新设备向定型成熟的产品迈进。最终,中建三
局成功研发第二代顶模——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并
在福州世茂国际中心、福州宇洋中央金座、无锡国金中心、苏州
国金中心、镇江苏宁广场、重庆国金中心、天津现代城、天津
117大厦等工程建设中大显身手,施工总建筑面积超350万平
方米。

第三代顶模:微凸支点顶模
伴随建筑高度与建造难度的不断提升,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
台模架体系的不足日渐显现:整体抗侧刚度不足,承载力有限,
置于核心筒内的支撑立柱、箱梁与塔吊、电梯的站位协调复杂。

为了弥补不足,中建三局一举打破传统设计思路,利用核心
筒外侧墙体表面2-3厘米素混凝土微凸构造承力,单个支点承载
力达400吨,除使承载力、整体性、抗侧刚度、内部垂直运输
设备安装空间得到显著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在高效性、适应性、
安全性和智能化上实现飞跃。

2012年,在当时的华中第一高楼、高438米的武汉中心项
目中,第三代顶模——微凸支点智能控制顶升模架首次应用,最
大高度27.8米,竖向横跨3个半结构层,实现钢筋绑扎层、混
凝土浇筑层、混凝土养护层分层流水施工;长35米、宽35米
的顶部平台提供充足的施工空间和材料、机械设备堆场;并专门
研发智能综合监控系统,顶模体系的运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顶
升液压系统的推力也大幅提升至2400吨,可以将3万名成年人
同时顶起。第三代顶模先后成功运用于武汉中心、深圳华润总部
大厦。
集成平台:“空中造楼机”
创新无止境。在第三代顶模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的研究试
验,中建三局研制出升级版“自带塔机微凸支点智能顶升模架系
统”——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在全球首次将超
高层建筑施工的大型塔机直接集成于平台上,实现塔机、模架一
体化安装与爬升,并将核心筒立体施工同步作业面从3层半增至
4层半。

通过塔机与模架一体化安装与爬升,突出解决了塔吊爬升与
模架顶升相互影响、爬升占用时间长、爬升措施投入大等制约超
高层建筑施工的难题。以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项目的“空中
造楼机”为例,自带的2台M900D塔吊相比常规塔吊安装方式,
可减少塔吊自爬升28次,节省塔吊爬升影响的工期约56天,
减少塔吊预埋件400吨。“中国尊”集成平台采用封闭式全钢
结构,平台面积1600平方米,施工荷载2300吨,工人置身其
中,如履平地,可同时进行4层楼、多个工种流水作业,可抵御
10级大风,完全不用担心高空坠落的危险。目前,该平台已应
用于北京“中国尊”、武汉绿地中心、沈阳宝能环球金融中心项
目。

从第一代低位顶模到第二代模块化低位顶模、第三代微凸支
点顶模,再到升级版的“空中造楼机”,超高层建造“神器”成
为中建三局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杀手锏”。

截至目前,中建三局承建或参建了全国20个省区市的第一高
楼,其中500米以上摩天大楼8座、300米以上高楼50余座。
一座座摩天大楼仿佛扣人心弦的音符,谱写成拔高中国城市天际
线的雄浑交响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