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饲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48学时开设学期:第1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动物营养与饲料》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桥梁。
该门课以《有机化学》《畜禽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研究动物营养需要、饲料选择、加工与供给和缺乏症等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家庭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技术证书(初级)”必须的动物营养基础知识、饲料品质鉴别与饲料加工的基本技能,为继续升学和技能等级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2020年)“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更加完备,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专业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基本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基本形成”。
本课程从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遵照课程教学内容“基础性、服务性、职业性”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期升学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要求。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初级家庭农场畜禽养殖技术等级的能力为重点,从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课程教学体系。
三、课程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与要求(1)掌握动物体内营养物质及其作用;(2)了解各种养分的缺乏症及预防方法;(3)掌握常见饲料分类方法及各种常见饲料的营养特点与使用方法;(4)掌握常见饲料原料品质鉴别方法、保存方法及加工处理与使用方法;(5)掌握饲养标准的应用方法;(6)掌握配合饲料的种类及全价配合饲料加工工艺。
动物营养与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规律

(2)粪能(FE): 粪中所含的能量(不能消化的养 分随粪便排出)。
(3)粪能的来源: 未消化的饲料 内源性物质 ❖消化酶 ❖消化道脱落组织 消化道微生物及代谢产物
3、代谢能
(1)定义:
代谢能: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中所 含的能量称为代谢能。它表示饲料中真正参与动 物体内代谢的能量,故又称生理有效能 。
ME = DE - (UE+ AE) = GE - FE - UE – AE 式中:ME为代谢能;UE为尿能;AE为胃肠气体能。
(2)气能(AE):消化道发酵产生气体所含能量。(主要 针对反刍动物甲烷(CH4)的损失) 甲烷能占总 能3%-10%。
(3)尿能(UE):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进一部参与机体代谢, 其中饲料蛋白质和代谢机体蛋白质不能充分被氧 化,以含氮化合物的形式排出,这些由尿中排出 物质中的能量被称为尿能。尿能取决于蛋白质的 高低和AA平衡。
※ 测定不同动物尿中含N量,就能测出尿能: 猪: 尿素 UE = 28M M为尿素含量; 禽: 尿酸 UE = 34MO MO为尿酸含量; 反刍动物:尿素 UE = 31M M为尿素含量。
代谢能 = 总能-粪能-气能-尿能=消化能-气能-尿能; 即:ME = DE - (Eg+ UE) = GE - FE - UE - Eg
(二)、能量转化规律
总能 (GE)
粪能 (FE)
消化能 (DE)
尿能 (UE)
甲烷能 (AE) 代谢能 (ME)
热增耗 (HI)
净能 (NE)
维持净能 (NEm)
生产净能 (NEp)
动y,GE)
(1)定义:
总能:饲料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 和其他氧化产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主要为碳水化 合物、粗蛋白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
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

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一、概述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是畜牧养殖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它关系到养殖业的发展和畜产品质量的提高。
动物营养研究主要探讨动物的食物转化和营养吸收利用问题,以及不同动物种类对饲料的不同需求。
而饲料研究则主要是探讨饲料对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饲料成分和营养价值等问题。
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入手,探讨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
二、动物营养研究1.动物的食物转化与营养吸收利用动物的食物转化率是描述动物能够将其食物(饲料)转化成产品(如肉、蛋、奶)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动物其食物转化率存在差异,例如,鸡的食物转化率要大于猪,牛的食物转化率相对较低。
研究动物的食物转化率可以指导饲养管理,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益。
营养吸收利用是动物饲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营养吸收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根据不同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在饲养过程中采取合理的饲喂方式和饲料组合是提高营养吸收率的基础。
2.不同动物种类对饲料的不同需求在动物饲养管理中,不同种类和不同阶段的动物对营养素的需求是不同的。
例如,生长期的幼畜对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求要大于成年畜;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能量、蛋白质等的需求也存在差异。
因此,了解不同动物种类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对饲料的合理搭配和营养方案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三、饲料研究1.饲料对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饲料是畜牧养殖中直接决定动物生产性能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饲料组合和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动物的体重增长、肌肉发育、脂肪积累等生产性能指标。
同时,不合理的饲料会引起动物消化系统疾病、营养缺乏等健康问题,甚至影响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2.饲料成分和营养价值饲料的成分和营养价值是研究饲料的基础。
在深入研究饲料成分的基础上,可以确定饲料配比和营养组合,开发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良好适口性的饲料产品。
此外,饲料成分的研究还可以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指导,如研究饲料的化学成分对气候变化等的影响。
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题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题动物营养是农业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动物的饮食需求以及如何通过饲料来满足这些需求。
动物的饮食需求与其种类、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动物饲养中,饲料的选择和配比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一些关于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1.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哪方面的科学?A. 动物的饮食需求B. 动物的繁殖能力C. 动物的行为习性D. 动物的生活环境2. 动物的饮食需求与下列哪个因素密切相关?A. 种类B. 年龄C. 性别D. 生理状态E. 所有选项都正确3. 饲料的选择和配比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A. 正确B. 错误4. 下列哪种饲料属于粗饲料?A. 豆粕B. 玉米粉C. 青贮料D. 鱼粉5. 下列哪种饲料属于浓饲料?A. 青贮料B. 玉米粉C. 豆粕D. 鱼粉二、填空题1. 动物营养学研究动物的饮食需求以及如何通过饲料来满足这些需求。
2. 动物的饮食需求与种类、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3. 饲料的选择和配比直接影响到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健康状况。
4. 粗饲料是指纤维含量较高的饲料,如青贮料。
5. 浓饲料是指能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如玉米粉和豆粕。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动物饲料的分类和特点。
动物饲料可以分为粗饲料和浓饲料两大类。
粗饲料是指纤维含量较高的饲料,如青贮料、干草等。
它们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提供动物所需的纤维和粗能量。
浓饲料是指能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如谷物、豆粕等。
它们含有丰富的能量和蛋白质,可以提供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2. 请简要说明动物饲料的选择和配比原则。
动物饲料的选择和配比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根据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等因素确定饲料的种类和比例;其次,根据动物的饮食需求确定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含量;最后,根据饲料的价格和供应情况确定饲料的选择和配比。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训总结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训总结
在本次动物营养与饲料实训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动物营养与饲料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我对动物的营养需求、饲料的种类和制作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动物的营养需求是非常复杂的。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
例如,猪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来维持生长和繁殖;而鸡则需要富含钙质的饲料来保证骨骼健康。
因此,在给动物配制饲料时,必须根据不同的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来确定其所需的营养成分比例。
饲料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饲料包括粗粮、豆饼、鱼粉、骨粉等。
这些饲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例如,粗粮可以提供纤维素和其他微量元素,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吸收;而鱼粉则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生长速度。
因此,在选择饲料时,必须根据动物的需求和饲料的特点来进行合理的搭配。
制作饲料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不同的饲料需要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工具。
例如,将豆饼磨成粉末后加入水搅拌均匀即可制成豆粕;而将鱼粉加入水中加热溶解后即可制成鱼浆。
还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问题,避免交叉污染和食品中毒等情况的发生。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动物营养与饲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
信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这些知识和技能一定会对我有所帮助。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只有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才能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
动物医学专业的动物营养学与饲料研究

动物医学专业的动物营养学与饲料研究动物医学专业的动物营养学与饲料研究一直是动物健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通过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和合理的饲料配方,我们可以提供给动物最适宜的营养和膳食,从而维持其健康和生产性能。
本文将介绍动物医学专业中动物营养学与饲料研究的重要性和相关研究方向。
一、动物营养学的意义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及其在机体内利用的科学。
不同的动物种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因此了解每个动物种类的特殊需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深入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我们可以为其提供适当的膳食,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健康状态。
同时,营养不良会导致动物免疫力下降、生产性能下降等问题,因此动物营养学研究对于预防和处理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二、动物饲料研究的内容1. 饲料成分研究动物的食物来源主要是饲料,因此了解不同饲料成分的特点对于合理配制膳食非常重要。
动物饲料中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成分,这些成分的比例和含量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与发育。
研究人员通过精确测量和分析饲料成分的含量,可以为不同的动物种类提供合适的饲料,满足其营养需求。
2. 饲料添加剂研究饲料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动物饲料的质量和保护动物健康而添加的物质。
常见的饲料添加剂包括抗生素、预防寄生虫药物、酶类等。
研究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剂量和效果,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改善动物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
3. 饲料加工技术研究饲料加工技术是将原料加工为成品饲料的过程。
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会对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产生影响。
研究饲料加工技术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增强其对动物的适宜性和可利用性。
4. 饲料安全研究饲料安全是指在饲料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保障饲料不含有对动物和人类健康有害的物质。
研究饲料中可能存在的毒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来源和防控措施,可以保障动物的饮食安全,减少饲料相关的疾病和问题。
三、动物医学专业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动物健康和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动物营养学和饲料研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动物营养与饲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首页
(二)植物体的化学成分 (三)植物整体水分及其水分含量随植物 从至老熟,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 碳水化合物分为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粗 纤维是植物细胞的构成物质,在植物中含量较 高。动物体内含量较高,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 含量较高。
学习难点:不同种类动物对饲料消化吸收的特点 时间:90分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首页
概念 一、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组成
(1)饲料:动物为了生存、生长、繁衍后代和 生产,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动物的食物称为
概念 饲料。
(2)营养物质(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 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 简称养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首页
第一分单元:动物营养学 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知道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 2、了解不同种类动物对饲料消化吸收的特点 3、掌握各营养物质与动物的营养关系 4、掌握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规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首页
学习重点:
1、营养物质与动物的营养关系 2、动物体与植物营养成分的异同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首页
四、动植物体的化学成分
(一)动物体的化学成分 (1)水分:动物体内水分含量随年龄的增 加而大幅率降低。 (2)有机物质
脂肪和蛋白质是动物体内两种重要的有机 物质。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是构成 动物体各组织器重要的组成成分。动物体内各 种酶、抗体、内外分泌物、素以及对动物有机 体起消化、保护作用的一些特殊物质多为。动 物体内的是由各种氨基酸按一定排列构成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首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极品大全,百科全书,)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一、名词解释:1.初水分:=(鲜样重—风干样重)/鲜样重×100%2.风干样本:不含游离水,仅含吸附水,且吸附水含量在15%以下的饲料样本。
3.表观消化率:被消化的养分占食入养分的百分比为消化率。
4.淀粉价:又称淀粉当量,以1千克可消化淀粉在阉牛体内沉积248克脂肪,或2356千卡产脂净能作为一个淀粉价。
5.饲养试验:是通过给予动物已知营养物质含量的日粮或饲料,观察其体重、体尺、产蛋、泌乳等的变化和缺乏症的产生,产品与饲料消耗的关系,从而测定动物对某养分的需要量,比较饲料或日粮营养价值高低、饲养管理方式的优劣以及不同动物生产性能的差异等。
6.粗饲料: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
7.干草:是指青草(或其它青绿饲料作物)在未结子实之前,刈割后干制而成的饲料。
8.青绿饲料: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新鲜饲草及以放牧形式饲喂的人工种植牧草,草原牧草等。
9.能量饲料:以饲料DM中CF含量小于18%为第一条件,同时CP含量小于20%的饲料。
10.蛋白质饲料:以DM中CF含量小于18%为第一条件,而CP含量大于等于20%的饲料。
11.抗营养因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生长和健康有害的物质,对动物产生抗营养作用的物质,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利用效率的物质。
12.青贮饲料:以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为原料,以青贮的方式调制成的饲料。
13.半干青贮:是将原料青草风干到含水量为40—55%,然后装入青贮窖中进行青贮。
14.饲料添加剂:是指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加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物质。
15.综合法:即笼统计量为一目的或数目的某一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而不剖析构成此需要量的组分。
16.析因法:通过剖析构成总需要量的各个组分,分别计算各个生理活动对营养物质的绝对需要量,然后相加即为总需要量。
17.代谢体重:自然体重的0.75次方。
18.基础代谢:是指体况良好的动物在理想条件下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蛋白质饲料 粗蛋白≥20 粗纤维<18% 6、矿物质饲料 指可供饲用的天然矿物及工业合成的无
机盐类。 7、维生素饲料 工业合成或提纯的维生素制剂,不包括
富含维生素的天然饲料。 8、饲料添加剂 凡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的各种少量或微量
二、青贮原理
利用乳酸菌对原料进行厌O2发醇,产 生乳酸,当酸度降到PH4.0左右时,包 括乳酸菌在内的所有微生物停止活动, 且原料养分不再继续分解或消耗,从而 长期将原料保存下来。
三、青贮方法
1、选好原料: 2、清理青贮设备: 3、适度切碎青贮原料 4、控制原料水分的含量 5、青贮原料的快装和压实 6、青贮建筑物的密封和覆盖
四、青贮饲料使用
(一)取用 (二)喂法 (三)喂量
第五节 能量饲料
一、谷实类饲料 二、糠麸类饲料 三、淀粉质块根块茎类饲料
一 、谷实类饲料
1、富含无N浸出物,约为DM的71.6—80.3%(燕麦除 外66%)而且其中主要是淀粉。
2、粗纤维含量低,一般在5%以内 3、蛋白质含量低,约为10%左右,且品质不佳,氨基酸
(二)饲用价值
树叶外观虽硬,但养分较多,青嫩鲜叶很容易消 化,不仅能作草食家畜的维持饲料,而且可以用作 生产饲料,青干叶片经粉碎制成叶粉可以代替部分 精料喂猪、鸡。
第三节 青饲料
饲料营养特性
1、水分含量达75-95% 2、蛋白质含量较高,按干物质计禾本科牧 草13-15%,豆科牧草18-24% 3、粗纤维含量较低,青饲料含粗纤维较少, 木质素低,无N浸出物较高 4、Ca、P含量丰富,比例适当 5、维生素含量丰富,特别是胡萝卜素含量 较高,维生素B族,必需、C、K含量较多, 但VB6很少,缺乏VD,但含有其前体物。
饲料
内容
饲料的概念与分类 粗饲料 青饲料 青贮饲料
能量饲料 蛋白质饲料 矿物质饲料 饲料添加剂
第一节 饲料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 念 二、分 类
一、概 念
饲料是指合理饲喂条件下能对动物提供营养物 质,调控生理机制,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且不 发生有毒有害作用的物质。
二、分 类
(一)国际分类法
1、粗饲料 粗纤维 ≥18% 2、青饲料 水分≥60% 3、青贮饲料 指青饲原料在厌O2条件下,经过乳酸菌 发酵调制和保存的一种青绿多汁的饲料。
16添加剂及其他
第二节 粗饲料
一、干草
二、农副产品类 三、树叶和其他饲用林产品
一、干
草
干草是指凡青草(或其他青绿饲料植物), 在未结籽实前,刈割下来,经晒干(或其他办 法干制)制成。由于干草是由青绿植物制成。 在干制后仍然保留一定青绿颜色,故有人又称 之为青干草。干制青饲料的目的与青贮相同, 主要是为了保存青饲料的营养成份,便于随时 取用,以代替青饲料。
(一)营养特点
(1)CP 7%-17% (2)粗纤维 20-35% (3)胡萝卜素 5-40mg/kg VD为16-150mg/kg
(4)有机物质消化率为46-79%
(二)饲用价值
青干草是草食动物最基本最主要的饲料,生产实践中, 干草不仅是一种必备饲料,而且还是一种贮备形式, 以调节青饲料供给的季节性淡旺,缓冲枯草季节青饲 料的不足,特别是优质干草,不仅是草食家畜的好饲 料,而且粉碎后可用为猪、鸡配合饲料的原料,将干 草与多汁饲料配合饲喂奶牛,可增加干物质和粗纤维 采食量,从而保证产奶量和乳脂率。
三 树叶和其他饲用林产品
(一)营养特点:
树叶的营养成份随产地、季节、部位、品种、 调制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是鲜嫩叶营养价 值最高,其次为青嫩鲜叶,青干草叶粉营养价值 较高,青落叶,枯黄干叶营养价值最差。
鲜叶中粗蛋白质含量高于干叶,按干物质计粗 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
树叶中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
成份。
(二)中国现行饲料分类法
饲料编码分类体系:
1.根据国际贯用的分类原则将饲料分为8大类即 粗饲料(1)青饲料(2)青贮饲料(3)能量饲 料(4)蛋白质饲料(5)矿物质饲料(6)维生 素饲料(7)添加剂(8)。
2.结合我国传统饲料分类习惯分为16亚类。
01青绿植物 02树叶类 03青贮饲料类 04根茎瓜果类 05干草类 06藁秕农副产品类 07谷实类 08糠麸类 09豆类 10饼粕类 11糟渣类 12草籽树实类 13动物性饲料类 14矿物性饲料类 15维生素饲料类
二、饲用青饲料应注意问题
(一)防止亚硝酸盐中毒 (二)防止氢氰酸(HCN)和氰化物 [NaCN、KCN、Ca(CN)2]中毒 (三)防止草木樨中毒 (四)防止农药中毒
第四节 青贮饲料
一、青贮饲料的优越性 二、青贮原理 三、青贮方法 四、青贮饲料使用
一、青贮饲料优越性
(一)能保存青绿饲料的绝大部分养分 (二)青贮能保持原料青绿时的鲜嫩汁液 (三)延长青饲季节 (四)青贮可以扩大饲料资源 (五)青贮是保存饲料的经济而安全的方法 (六)青贮可以消灭害虫及杂草
组成不平衡,缺赖氨酸和蛋氨酸等。 4、脂肪含量少,一般2—5%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5、矿物质中Ca P比例极不符合畜禽需要,Ca的含量在
0.2% 以 下 , 而 P 的 含 量 在 0.31—0.45% 。 这 样 的 Ca P比例对任何家畜都是不适宜的 6、维生素方面,黄色玉米维生素脂肪酸原较为丰富,其 他谷实饲料含量极微,谷实饲料富含维生素B,必需, 但含VB2、C和D少。
二、 蒿秕饲料
(一)营养特点
1、粗纤维30-45%,其中木质素比例为6.5-12%,其体 积大适口性差,且消化率低。
2、蛋白质 2%-8% 品质差,缺乏必需氨基酸 3、粗灰分 6%以上,如稻草的灰分近20%,大部分是
硅酸盐,而Ca、P较少。 4、维生素 含量极低
(二)饲用价值
这类饲料营养价值较低,只适用于反刍家畜及其他草 食家畜,对于单胃畜禽,未经适当处理的藁秕粉只能 稀释日粮营养浓度和填充容积,几乎无营养价值。同 类作物的秸杆与秕壳相比。通常后者略好于前者,大 麦秕壳夹杂芒刺,易损伤口腔黏膜引起口腔炎,故需 加工处理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