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创作

合集下载

穿透心灵的哀伤记忆——解析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别唱吧美人》

穿透心灵的哀伤记忆——解析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别唱吧美人》

穿透心灵的哀伤记忆——解析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别唱吧美人》及其演唱作者:黄晟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内容提要]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唯美的艺术歌曲作品,对于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的演唱与研究一直都是声乐专业师生们非常重视与关注的课题。

本文仅以拉赫玛尼诺夫的一首艺术歌曲《别唱吧美人》为例,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作品的演唱特征以及风格的把握上进行总结与概括,从而管窥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特点。

《别唱吧美人》是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创作早期的一首作品,歌曲中有一种单纯质朴的情感,分外感人。

这首艺术歌曲对于演唱者的要求非常高,首先演唱者应具备全面的演唱技巧,用以完成音乐中的各种演唱素材;其次演唱者应具有醇美、纯净的音色,这首艺术歌曲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演唱,都对音色具有较高的要求,演唱者一定要在声音具备稳、准、纯的基础上,兼具高、轻、飘的特点;此外演唱者还应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与理解创造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别唱吧美人》/艺术歌曲/演唱中图分类号:J6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2)04-0211-7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唯美的艺术歌曲作品,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歌曲活跃在声乐艺术的舞台上,是我们音乐会及演出中的经典曲目,也是广大师生的教学研究中的必备之作,这说明这些作品从歌曲的本身的创作、和声的编配、伴奏的设计等方面都运用了炉火纯青的创作技术与技巧,不但唯美感人,更是具有丰富的哲理与内涵,这样才能在历史与时间的沉淀中保留下来,成为我们心中的精品。

而这一经典的延续与呈现也正是我们需要重视并尽量好的去完成的,所以对于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演唱与研究一直都是声乐专业师生们非常重视与关注的课题。

本文仅以拉赫玛尼诺夫的一首艺术歌曲《別唱吧美人》为例,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作品的演唱特征以及风格的把握上进行总结与概括,从而管窥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特点。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1. 引言1.1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简介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瞬间》是他在Op.16中的第4首小品曲,也被称为“幽灵舞曲”。

这首曲子是在1872年完成的,是拉赫玛尼诺夫年轻时代创作的作品之一。

这首小品曲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激情,展现了拉赫玛尼诺夫独特的作曲风格和技巧。

拉赫玛尼诺夫在这首曲子中展现出了对于音乐细节的精心处理和对于旋律的巧妙构思,使得整个曲子听起来旋律优美、情感深沉。

《音乐瞬间》是一首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曲子,通过拉赫玛尼诺夫巧妙的音乐表达,让人仿佛可以看到音乐中所描绘的舞者在舞台上起舞。

这首曲子展现了拉赫玛尼诺夫作为作曲家的才华和独特的音乐语言,让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简介】2. 正文2.1 作曲背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瞬间》(Op.16No.4)是其作品集《音乐瞬间》中的一首小品曲,于1896年首次发表。

拉赫玛尼诺夫在创作这首曲子时正值他26岁,正值他刚刚完成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学业,正在探索自己的音乐风格。

这首曲子被认为是拉赫玛尼诺夫早期作品中的杰作之一,展示了他的音乐才华和独特的声音。

在创作这首曲子时,拉赫玛尼诺夫深受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尤其是肖邦和舒曼的作品。

他的作曲风格充满激情和情感,同时也展现出对技术和形式的精确把握。

《音乐瞬间》(Op.16No.4)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特征,包括浓厚的情感表达和华丽的音乐装饰。

该曲以婉转的旋律和充满变化的和声为特点,展现了拉赫玛诺夫在早期已经具备的独特音乐语言。

作曲背景中的这些特征为后续的创作和演奏奠定了基础,使《音乐瞬间》成为音乐史上著名的钢琴作品之一。

2.2 创作特征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是由俄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所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

这首曲目是其作品集《音乐瞬间》中的第四首,于1896年完成。

论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Op.21)的情感体验与艺术表现

论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Op.21)的情感体验与艺术表现
拉 赫 玛 尼 诺 夫 之 所 以选 择 了这 样 两 个 主题 , 有 其 特 殊 历 史 和 社 会 背 景 的 。Op 2 是 。 1号 中 的 1 2首 歌 曲创
作 于 2 纪 初 , 正 是 “ 国革 命 ” 0世 这 俄 的前 夕 。作 品 中尽 管 表 现 出 社会 意 识 的 蓬 勃 高涨 , 更 重 要 的是 , 沙 皇 但 在 俄 国 的 统 治 下 , 曲 家 与 广 大 民众 一 样 生 活 在 彷 徨 、 安 , 至 焦 虑 的 情 绪 之 中 , 又 找 不 到 摆 脱 厄 运 的 出 作 不 乃 却
黄 钟( 中国 ・武 汉 音乐 学 院 学 报) 0 0 第3 2 1年 期 HUANGZ HONG(o r a o Wu a n ev tr f u i, hn ) J un l f h n Co sr aoyo M scC ia
文 章 编 号 :0 3 7 1 2 1 )3 O8 一 1 10 —7 2 (0 0 O 一 1 O O
Op 2 。 1是 拉 赫 玛 尼 诺 夫 在 他 创 作 的 繁 荣 时 期 , 1 由 2首 歌 曲 组 成 。作 曲 家 选 了 1 2位 诗 人 的 诗 歌 作 为 歌
词 , 一 首 《 运 》第 二 首 《 新 坟 旁 》第 三首 《 色 》 第 四 首《 们 这 样 回答 》 第 五 首《 香 花 》 第 六 首 《 第 命 、 在 、 暮 、 他 、 丁 、 缪 谢 片段 》第 七 首 《 地方 好 》第 八 首《 、 这 、 黄雀 之死 》第 九 首 《 律 》第 十 首 《 圣 像 前 》 第 十 一 首《 不 是 先 知 、 旋 、 在 、 我 者 》第 十二 首 《 的 心 多 么 痛 苦 》 、 我 。这 一 时 期 拉 赫 玛 尼 诺 夫 的 创 作 日臻 成 熟 , 论 是 声 乐 旋 律 , 是 钢 琴 部 无 还

跨文化语境下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对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的启示

跨文化语境下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对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的启示

跨文化语境下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对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的启示作为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性作曲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ilievich Rachmaninoff)的音乐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特色,同时也受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展现出了跨文化融合的魅力。

在跨文化语境下,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对中国民族音乐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中国音乐创作提供了启示。

本文将从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的特点、与中国民族音乐的联系以及对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的启示三个方面探讨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在跨文化语境下对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的影响。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具有深厚的俄罗斯民族特色,其作品中充满了对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深刻理解与表现。

他巧妙地融合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旋律、调式和节奏元素,同时又受到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创造出了富有个性和魅力的音乐风格。

他的音乐作品深情而富有力量,表达了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与情感。

这种深邃而独特的音乐语言为中国音乐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启示和思路。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与中国民族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

虽然俄罗斯和中国的音乐传统有所不同,但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看,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交流。

拉赫玛尼诺夫着眼于自身民族音乐传统,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这种态度和做法对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国民族音乐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传统,通过借鉴和吸收外来音乐的精华,可以为中国民族音乐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在形式和表现方式上给中国民族音乐创作提供了启示。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音乐形式和技巧,通过对音乐的巧妙组织和表达,展现出音乐的深刻内涵和情感张力。

在中国民族音乐创作中,可以借鉴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手法和技巧,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拉赫玛尼诺夫独特的音乐风格也可以启发中国民族音乐作曲家创作出更加富有个性和独特魅力的作品,让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更加闪耀。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摘要】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独奏曲《音乐瞬间》(Op.16No.4)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技巧挑战的经典作品。

这首曲子以其浪漫的旋律和丰富的和声展示了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才华。

在曲式结构上,它采用了自由变奏的形式,展现了作曲家对主题的多面性处理。

旋律上,曲子具有悠扬的歌唱性,但也有许多技巧性的装饰。

和声方面,拉赫玛尼诺夫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和弦变化和旋律音色。

在演奏方面,需要注意掌握节奏和速度,同时注意表现出动人的情感。

这首曲子不仅是一项技术上的挑战,更是一次表达情感和展现才华的机会。

演奏者需要在细节上严谨细致,才能真正体现出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的深度和美感。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创作背景,意义,曲式结构分析,旋律特点,和声特色,节奏,速度掌握,演奏技巧,演奏表现要点,艺术价值。

1. 引言1.1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的创作背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瞬间》(Op.16No.4)是其作品集《音乐瞬间》中的一部分,此曲创作于1896年。

这部作品集共有16首小品,每一首都展示了拉赫玛尼诺夫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和声。

而Op.16No.4这首小品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情感赢得了许多听众的喜爱。

在创作这首小品时,拉赫玛尼诺夫受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

他将深情的旋律与富有韵律感的节奏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温暖又充满活力的音乐形式。

据说,《音乐瞬间》这个标题是拉赫玛尼诺夫在作曲时感受到的音乐即时灵感的体现,每个小品都像是在瞬间捕捉到了音乐的精髓。

在当时,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已经在俄罗斯乃至全世界音乐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

而《音乐瞬间》作为其代表作之一,更是展现了他在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高超技巧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这也使得《音乐瞬间》成为了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被无数音乐家和听众珍视和推崇。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作曲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的作品横跨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风格。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其代表作之一,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复杂的音乐结构。

本文将从创作背景和历史、曲式分析、乐曲特点、演奏和演绎技巧以及影响和评价等方面,深入解读这部协奏曲。

通过对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传世和《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意义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

结尾对本文进行总结,强调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传统对后人的影响和启发。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背景、历史、曲式分析、乐曲特点、演奏技巧、演绎技巧、影响、评价、音乐传世、意义、结尾总结。

1. 引言1.1 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简介《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俄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创作的一部重要钢琴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以其深情和浪漫的风格而著称。

拉赫玛尼诺夫生于1873年,逝世于1943年。

他是俄国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风格兼具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点,充满激情和深情。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涵盖了多种形式,包括交响乐、钢琴曲、协奏曲等。

他的钢琴协奏曲《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被认为是他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协奏曲充满了浓厚的浪漫色彩,旋律优美动听,技术要求也极高,被认为是钢琴家们的一大挑战。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深受人们喜爱,他的作品被广泛演奏和传唱,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概述《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于1900年至1901年间的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协奏曲共分为三个乐章,分别是快板、变奏曲和终曲。

拉赫玛尼诺夫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他强大的作曲才华和对钢琴的深刻理解。

试讨论拉赫马尼诺夫钢琴曲的创作特色

试讨论拉赫马尼诺夫钢琴曲的创作特色

试讨论拉赫马尼诺夫钢琴曲的创作特色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是20世纪最杰出的俄罗斯作曲家之一,他的钢琴作品更是成为了钢琴演奏家们心中的经典。

他的钢琴曲以其浓厚的俄罗斯风格和充满浪漫主义情感而闻名,深受广大听众和钢琴演奏家的喜爱。

今天,我们就来试讨论一下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曲的创作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曲的情感表达极为丰富。

他的音乐风格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浓烈的个人风格。

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往往充满了激情和感伤,展现了作曲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无论是在《晚祷》、《第二钢琴协奏曲》等钢琴作品中,都可以感受到他对爱情、生活和命运的独特诠释,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是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的独特之处。

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曲具有技术上的挑战性。

他本人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因此在创作钢琴曲时充分考虑到了钢琴家们的演奏技术,使得他的钢琴曲无论在音乐性还是在技术难度上都具有很高的水平。

他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就以其惊人的技术挑战性而闻名于世,无论在速度还是在音乐性上都要求钢琴家有相当高的演奏技术和音乐表现力。

而在他的钢琴独奏曲中,也不乏技术上的难度,例如在《第三钢琴独奏曲》中,其华丽的音乐结构和复杂的音乐层次都要求钢琴家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音乐理解力才能够演绎得出。

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曲中还充满了俄罗斯的音乐风格。

他深受俄罗斯民间音乐、东正教音乐和俄罗斯传统音乐的影响,在其钢琴作品中随处可见对俄罗斯音乐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例如在《贝尔修斯》中,他采用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主题,并将其巧妙融入到了钢琴曲中,展现了浓厚的俄罗斯风情。

在其钢琴协奏曲中,也不乏东正教音乐的影响,如《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的复调方式和音乐结构都体现了东正教音乐的特点。

这种对俄罗斯音乐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使得他的钢琴曲具有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曲中还具有深刻的音乐思想和丰富的音乐内涵。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是俄罗斯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于1896年创作的一部钢琴独奏曲。

作品以其深情而浪漫的旋律和复杂的技巧而闻名,被视为拉赫玛尼诺夫早期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本文将对此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奏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谈到《音乐瞬间》的创作特征,这首曲子展现了拉赫玛尼诺夫丰富的内心世界。

整个曲子采用A-B-A-Coda的结构,首尾呼应,情感跌宕。

全曲以d小调写成,节奏明快,曲风细腻优美,表现了拉赫玛尼诺夫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

在和声方面,拉赫玛尼诺夫充分发挥了交响乐作曲家的功底,巧妙运用了层次错综的和声,创造出浓烈的音乐张力。

曲子中的对位法、和弦转位、和声分解等技巧也显示了拉赫玛尼诺夫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

从演奏角度来看,《音乐瞬间》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对音乐情感的把握能力。

首先是曲子中的快速音阶和跳跃音符,要求演奏者具备非常灵活的手指技巧和精准的节奏掌控能力。

其次是曲子中的艰难的对位和重叠手指的编排,对于手指的协调和柔韧性有相当高的要求。

曲子中的大幅度音响和情感的表达也需要演奏者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对音乐情感深度的理解。

演奏《音乐瞬间》需要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技术能力和深厚的音乐素养,方能将曲子的内在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

《音乐瞬间》作为拉赫玛尼诺夫代表作之一,也深受音乐界的喜爱。

它已经成为钢琴演奏比赛中的重要曲目之一,不仅能够展现演奏者的技术实力,更能够展现演奏者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音乐瞬间》也呈现出不同的风采,有的演奏者更注重技巧的展现,有的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每个演奏版本都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以其浓烈的音乐情感和高超的技巧要求成为了钢琴曲中的经典之作。

无论是从曲子的创作特征还是从演奏者的角度来看,都彰显了拉赫玛尼诺夫作为伟大作曲家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醉意的春风 已把人吹醒。“ 戏剧冲突型” 就像 火山爆发前火
山 口中不时 冒 出的焰 苗 , 转调 的一 瞬 间, 烫 的岩浆 开 始溢 滚 出, 但还不肆 虐横 流 , 育着 力量与生机 的音 符跳跃 在其 中, 孕
真正 爆 发 时 琴 键 已 被 压 迫 得 声 嘶 力 竭 , 时 已 没 有 了浪 漫 的 此
HUNDRED SCH00LS I ARTS N

他的风 格形 式 。比如 , 有 俄 罗斯 歌 曲风 格 的 《 , 的庄 带 啊 我
拉赫玛尼诺夫是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上半 叶俄 罗斯音乐 界 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 品数量犹 如广 袤的森林 , 无 论是形式 、 水准还是数量上都让人 望不到边际 , 而他 的音乐 如 同森林间流淌 的安 静小 河 , 涌人心 田的刹那却 激起澎 湃 的 在
浪 花 。作 为柴 科 夫 斯 基 和 达 涅 夫 的后 继 者 , 圣 彼 得 堡 这 片 在 沃 土 上倾 听他 的音 乐 , 是 跳 动 在 心 灵 上 的 火 花 , 间 的 光 华 那 瞬 让 人 感 叹 生命 的短 暂 与 音 乐 的永 恒 ! 每个 人 都 是 历 史 长 河 中 的 一 朵 小 小 浪 花 , 随 着 历 史 的 伴 前 进 而 向前 , 拉赫 玛尼 诺 夫 也 不 例 外 , 他 创 作 的顶 峰 时 期 正 在 好 赶 上 了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 面对 前 所 未有 的 经 济 、 治 和 社 会 政 危 机 , 赫 玛 尼诺 夫这 样 一 位 用 灵 魂 来 创 作 的 音 乐 家 , 浓 郁 拉 把
口 瑛 论 赫 尼 的 术 创 韩 拉 玛 诺夫 艺 歌盐 作
HU NDR C ED S H0OL N AR S SI T
3 22
文 章 编 号 :0 3— 14{0 0 叩 一02 0 10 9 0 2 1 ) 32— 2
论 拉 赫 玛 尼 诺 夫 的艺 术 歌 曲创作
韩 瑛
贵族们休闲时脸 颊上 的微笑 , 然而拉 赫玛尼诺 夫打破 了这一
切 , 而代 之 的是 另 一 种 “ 固定 的 风 格 形 式 ” 取 不 。这 种 形 式 反
映在音乐中就如同是莫 斯科 的大街上 , 马车夫 赶着雪橇 在奔 驰; 红场上飞起的 白鸽间 , 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在挥洒 着篮里 的
斯基和格林卡的艺 术歌 曲里 都是或 多或少地 把小夜 曲 、 尔 华 兹等俄罗斯歌曲和舞 曲联系在 了一起 , 他们 的歌 曲是俄 罗斯
温情与诗意 , 剩下 的是果 断与直 率 、 肉与筋 骨 , 肌 以及一个个 棱角分 明的灵魂。 除 了“ 自式” 独 的艺术 歌曲外 , 拉赫 玛尼诺夫 还涉及 了其
谷 物 ; 窄 的尼 古 拉 街 头 , 群 摩 肩 接 踵 的 胡 同 里 传 来 的 喧 狭 人 哗 。 在 这种 更 为宽 阔 自 由 的 表 达 方 式 中 , 曲 家 可 以更 加 直 作 接 自 由地 表 达 不 同 类 别 人 们 的 感 觉 。这 便 是 我 们 所 熟 知 的 “ 自式 ” 艺 术 歌 曲 , 赫 玛 尼诺 夫第 一个 把 它 提 了 出来 , 独 的 拉 此 后 这 种 风格 成 为 了一 种 重 要 的 艺 术歌 曲形 式 。 拉 赫 玛尼 诺 夫 “ 自 式 ” 艺 术 歌 曲 主 要 有 两 种 : 种 是 独 的 一 “ 思 冥 想 型 ” 另 一 种 是 “ 剧 冲 突 型 ” 不 觉 得 有 多 少 的 变 化 色 彩 , 到 后 来 才 觉 就 听
拉赫玛尼诺夫是一 位不拘一 格有着 创新精 神 的艺术 家, 他的这种风格也体现在 了艺术歌 曲中 , 多种 多样 的变化 , 不同
定种 类 和 形 式 , 得 他 的艺 术 歌 曲不 同于 1 纪 以来 大 部 分 使 6世
的俄罗斯作曲家 的声 乐作 品。在 此之前 巴拉基列 夫 、 穆索 尔
( 牡丹 江师 范学 院 音乐 系 , 黑龙 江 牡 丹江 1 7 1 ) 5 0 2
摘 要 : 赫 玛 尼 诺 夫 的 艺 术 歌 曲 好 似 一 幅 幅 优 美 的 风 景 画 , 好 似 一 首 首 激 昂 的 叙 事 拉 又
诗 。 这 些 歌 曲 内容 广 泛 , 格 不 一 , 而 节 奏 流 畅 欢 快 , 而 节 奏舒 缓 忧 伤 , 一 首 歌 曲 都 揭 风 时 时 每 示 了人 们 的 内 心 世 界 , 且 具 有 很 强 的 俄 罗 斯 民 族 风 格 特 征 。 他 的 作 品 以 及 他 的 创 作 风 格 并 无 疑 在 俄 罗斯 乃 至 整 个 世 界 都 具 有 举 足 轻 重 的 地 位 。
关 键 词 : 乐 艺 术 ; 术 歌 曲 ; 漫 ; 作 ; 材 ; 罗斯 音 艺 浪 创 题 俄
中 图 分 类 号 :6 1 J 0
文 献标识 码 : A
On Ra h a i fS Ar o g e to c m n o tS n s Cr a i n
HAN n Yi g
的忧伤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音 乐作品之 中, 这是人的情感 、 音 符的震颤 、 社会的方方 面面最为完美的结合。

得有 一股力道贯 穿始终 , 让人 不 由 自主地跟 着音乐 呼吸 。这 不是 呼吸 , 而是等待 , 等待梦 醒的那 一刻 , 那 间冬 未去 而略 刹

拉 赫 玛 尼 诺 夫 的 艺 术歌 曲风 格
作 者 简介 : 瑛 ( 94一 ) 女 , , 龙 江 人 , 丹 江 师 范 学 院音 乐 系 教 授 。研 究方 向 : 乐教 育 , 乐 学 与 歌 唱 艺 术。 韩 16 , 汉 黑 牡 音 音
33l 2
全 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 ̄- 2 年 第 7期 总第 1 mo 1 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