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成果基本要求(修订稿)》的通知(成理校发[2014]6号)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成果基本要求(修订稿)》的通知(成理校发[2014]6号)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成果基本要求(修订稿)》的通知(成理校发[2014]6号)

成理校发〔2014〕6号

关于印发《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

学术成果基本要求(修订稿)》的通知

各学院:

为进一步保证学位授予质量,促进我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积极参加科研工作,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修订《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成果基本要求》,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成都理工大学

2014年2月28日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4年2月28日印发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成果基本要求

(修订稿)

为进一步保证学位授予质量,促进我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积极参加科研工作,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对研究生申请学位时要求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取得的其它科研成果做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学术虚假现象、严禁篡改实验数据、捏造研究成果和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第二条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依据本规定制定本学科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或取得其它科研成果的具体要求,但不得低于本规定标准,且须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三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一)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或公开出版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一篇及以上学术论文。

(二)有一篇及以上且排名前两位的学术论文发表在重要期刊上(包括SCI、SCIE、EI、ISTP、CSCD、CSSCI、中文核心期刊)。如果发表学术论文研究生排名第二,排名第一者应为其导师,在导师签字认可该研究生为论文执笔者后,方可作为申请学位的学术成果。

(三)有一项及以上成都理工大学作为主持单位或参加单位

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三等奖及以上奖励且持证者(奖励颁发单位须为政府部门)。

(四)已获得一项及以上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有公开号)或实用新型专利且已获专利授权(有专利号),且排名前两位。研究生排名第二位的专利成果,第一完成人应为其导师,在导师签字认可该研究生为主要工作完成者后,方可作为申请学位的学术成果。

第四条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理工类博士生在SCI(含SCIE)收录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及以上且排名为第一作者;管理类博士生在SCI(含SCIE)或SSCI收录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及以上且排名为第一作者。

(二)作为第一作者在我校规定的校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其中高校学报类期刊无论发表多少篇仅认可为一篇;申请学位者如为在职人员,其发表在本单位主办期刊的学术论文无论多少篇仅认可为一篇。

(三)作为第一作者在我校规定的校外重要期刊目录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有一项及以上成都理工大学作为主持单位或参加单位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且持证者(奖励颁发单位须为政府部门)。

2.获得一项及以上发明专利授权(有专利号)且排名前两位。研究生排名第二位的专利成果,第一完成人应为其导师,在导师签字认可该研究生为主要工作完成者后,方可作为申请学位的学

术成果。

第五条附则

(一)本规定中涉及的各类学术成果必须与所申请学位的学科专业领域和学位论文相关,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成都理工大学(科研奖励成都理工大学可作为参加单位)。

(二)研究生在申请授予学位时,须提交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已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取得的其它科研成果原件及复印件。

(三)博士生发表在增刊上的学术论文在申请学位时不予认可。研究生以摘要方式发表的学术文章在申请学位时不予认可。

(四)上述我校规定的校外重要期刊为附录所列刊物。

(五)附录所列刊物遴选来源于与我校博士授权学科相关的重要期刊。博士生因学科交叉发表在其他高水平期刊的学术论文,由研究生院组织3-5名同行专家进行认定,通过认定后可视为在我校规定的校外重要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一篇;博士生因学科交叉发表在其他高水平期刊的学术论文,无论发表多少篇仅认定为一篇。

第六条本规定自2013级研究生开始实行,2013级以前的研究生按照原要求执行。

第七条本规定由研究生院(部)负责解释。

附录:

成都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重要期刊目录

一、理工类期刊(共计41种)

(一)专业综合类(计31种)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地质学报地学前缘地质科学

地质论评地球科学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矿物学报

地球科学进展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学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石油实验地质石油物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

建筑结构学报岩土力学土木工程学报城市规划

工程地质学报测绘学报地震学报地震地质地理学报核科学与工程核技术水利学报

(二)高校学报类(计10种)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二、管理学类期刊(共计22种)

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学报会计研究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管理评论管理工程学报南开管理评论科研管理情报学报公共管理学报管理科学预测运筹与管理科学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农业经济问题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摘要:物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物理学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物理学实质性的大发展,绝大部分是在欧洲完成,因此物理学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欧洲物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词:物理学;发展简史;经典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人类未来发展 0 引言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近代和现代,并逐一进行简要介绍其主要成就及特点,使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显得清晰而明了。 1 古代物理学时期 古代物理学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任何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必经之路。人类自从具有意识与思维以来,便从未停止过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即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存在,它的本质是什么,这大概是古代物理学启蒙的根本原因。因此,最初的物理学是融合在哲学之中的,人们所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而并非具体物质的定量研究。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在长达近八个世纪的时间里,物理学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古代物理学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欧洲黑暗的教皇统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允许极端思想的出现,从而威胁其统治权。因此,在欧洲最黑暗的教皇统治时期,物理学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状态才得以改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与当时的科学革命一起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束缚。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重新活跃起来。科学复兴导致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裂出来,这一时期,力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2 近代物理学时期 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 近代物理学是从天文学的突破开始的。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21世纪物理学的25个难题

21世纪物理学的25个难题 大卫·格罗斯1[①] 编者按:1900年,在巴黎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1864-1943)根据19世纪数学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新世纪数学家应该致力解决的23个数学问题。希尔伯特的演讲,对20世纪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00余年之后的2004年,另一个大卫,因发现量子色动力学中的“渐近自由”现象而荣获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物理学家大卫·格罗斯教授,同样就未来物理学的发展,提出了25个问题。也许人们会说,在物理学领域提出问题要比数学领域容易得多,因为物理学就像大江大河,而数学则像尼罗河三角洲中纵横交错的河网。但若是反过来想一想,既然物理学界对前沿问题具有更广泛的共识,我们就不难明白,格罗斯教授所提出的问题对未来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有趣的是,这25个问题中,有1/3落在物理学的边缘地带,其中3个与计算机科学相关,3个与生物学相关,4个与哲学和社会学相关。格罗斯教授的演讲,最初是为美国加州大学卡维利理论物理研究所成立25周年庆典而准备的,该庆典云集了物理学各领域的世界一流学者。此后数月,格罗斯教授先后在欧洲核子中心(CERN)、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地作过内容相近的讲演。这里的译文,系根据格罗斯教授所提供的讲稿译出,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网站有免费下载的讲演录相(https://www.360docs.net/doc/9a2379269.html,/ Video/2005/000.asf),读者也可以参考。 作者简介:大卫·格罗斯(David Gros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卡维利理论物理研究所(Kavli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所长。格罗斯教授是量子色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当代弦理论专家,因发现强相互作用中的渐近自由现象2004年与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和戴维·波利策(David Politzer)分享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份讲稿来自于我在2004年10月7日卡维利理论物理研究所(KITP)25周年庆祝会议上所作的演讲。在这次会议中,与会者被邀请提出一些可能引导物理学研究的问题,广泛地说,在未来25年可能引导物理学研究的问题,讲稿中的一部分内容就来自于与会者所提出的问题。 1、宇宙起源 第1个问题关于宇宙的起源。这个问题不仅对于科学而且对于哲学和宗教都是一个永久的问题。现在它是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宇宙是如何开始的?” 根据最新的观察,我们知道宇宙正在膨胀。因此,如果我们让时光倒流,宇宙将会收缩。如果我们应用爱因斯坦方程和我们关于粒子物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对哪儿会出现“初始奇点”做出近似的推断。在“初始奇点”,宇宙收缩成为一种难以置信的高密度和高能量的状态——即通常所称的“大爆炸”。我们不知道在大爆炸点(at the big bang)发生了什么,我们所知的基础物理的所有方法——不仅是广义相对论和标准模型,甚至包括我所知的弦理论——都失灵了。 1[①]作者简介:大卫·格罗斯(David Gros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卡维利理论物理研究所(Kavli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所长。格罗斯教授是量子色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当代弦理论专家,因发现强相互作用中的渐近自由现象2004年与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和戴维·波利策(David Politzer)分享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学的发展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经典物物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均发展到了完善、成熟的阶段,随着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建立以及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经典物理学达到了它的顶峰,当时人们以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物理世界的清晰、完整的图画,几乎能完美地解释所有已经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因为经典物理学的巨大成就,当时很多物理学家产生了这样一种思想: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物理学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完成,人们对物理世界的解释已经达到了终点。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的、原则的问题都已经解决,剩下来的仅仅进一步精确化的问题,即在一些细节上作一些补充和修正,使已知公式中的各个常数测得更精确一些。不过,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正当物理学家在庆贺物理学大厦落成之际,科学实验却发现了很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首先是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其次是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1]这些实验结果与经典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有尖锐的矛盾,经典物理学的传统观点受到巨大的冲击,经典物理发生了“严重的危机”。由此引起了物理学的一场伟大的革命。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海林堡、薛定谔等一群科学家创立了量子力学。现代物理学诞生了! 把物理学发展的现状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情况作比较,能够看到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外,也有不同之处。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起来以后,现代物理学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人类对物质世界规律的理解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用现有的理论几乎能够很好地解释现在已知的一切物理现象。能够说,现代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在这个点上,当前有情况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情况很相似。所以,有少数物理学家认为今后物理学不会有革命性的进展了,物理学的根本性的问题、原则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今后能做到的仅仅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发体现代物理学,对现有的理论作一些补充和修正。不过,因为有了一百年前的历史经验,多数物理学家并不赞成这种观点,他们相信物理学迟早会有突破性的发展。另一方面,虽然在微观世界和宇宙学领域中有一些物理现象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的,但是这些矛盾并不是严重到了非要彻底改造现有理认纱可的水准。在这方面,当前的情况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情况不同。在上一个世纪之交,经典物理学发生了“严重的危机”;而在本世纪之交,现代物理学并无“危机”。所以,我认为当前发生现代物理学革命的条件似乎尚不成熟。 虽然在微观世界和宇宙学领域中有一些物理现象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的,但是这些矛盾并不是严重到了非要彻底改造现有理认纱可的水准。在这方面,当前的情况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情况不同。在上一个世纪之交,经典物理学发生了“严重的危机”;而在本世纪之交,现代物理学并无“危机”。所以,我认为当前发生现代物理学革命的条件似乎尚不成熟。客观物质世界是分层次的。一般说来,每个层次中的体系都由大量的小体系(属于下一个层次)构成。从一定意义上说,宏观与微观是相对的,宏观体系由大量的微观系统构成。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分成很多层次。物理学研究的目的包括:探索各层次的运动规律和探索各层次间的联系。

江苏省2020年高考数学 第20题优美解

2020年高考数学(江苏)第20题优美解 试题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两个数列{}n a 和{}n b 满足:2 2 1n n n n n b a b a a ++= +,*N n ∈, (1)设n n n a b b +=+11 ,*N n ∈,求证:数列2 n n b a ???? ?? ?? ? ?? ???? 是等差数列; (2)设n n n a b b ? = +21,*N n ∈,且{}n a 是等比数列,求1a 和1b 的值. 解法1:(1)∵n n n a b b + =+11,∴11222 1n n n n n n n n a a b b a ++= +?? + ??? 。 ∴ 2 111n n n n b b a a ++??=+ ??? ∴ ()2 2 2 221111*n n n n n n n n b b b b n N a a a a ++????????-=+-=∈ ? ? ? ????????? 。 ∴数列2 n n b a ?????? ?? ??????? 是以1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00n n a >b >,,∴ () ()2 2 222 n n n n n n a b a b 知0q >,下面用反证法证明=1q 若1,q >则2 12= 2a a 时,112n n a a q += 若01,a >q ,∴当1 1 log q n >a 时,111n n a a q <+=,与(﹡)矛盾。

历 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排名

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排名1:牛顿(经典力学、光学) 牛顿(Sir Isaac NewtonFRS, 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牛顿像(21张)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从而消除了对太阳中心说的最后一丝疑虑,并推动了科学革命。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之原理。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在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牛顿被认为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具影响力。 2: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奠基人)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1909年开始在大学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后因二战爆发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国籍。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从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3:麦克斯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统计力学)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这种理论遇见后来得到了充分的实验验证。他为物理学树起了一座丰碑。造福于人类的无线电技术,就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麦克斯韦大约于1855年开始研究电磁学,在潜心研究了法拉第关于电磁学方面的新理论和思想之后,坚信法拉第的新理论包含着真理。于是他抱着给法拉第的理论“提供数学方法基础”的愿望,决心把法拉第的天才思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自然科学刚跨入20世纪,物理学领域内首先掀起了革命的浪潮。19世纪末,物理学实验上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冲击着经典物理学的连续观念、绝对时空观念和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使原有的经典理论显得无能为力。这一冲击,对当时的物理学家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19世纪40年代以后,由伽利略和牛顿奠定基础的古典物理学理论,由于海王星和能量守恒原理的发现,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辉煌成就以及分子运动论的建立,在科学的各个领域中所向披靡,包罗了大至日月星辰,小至原子、分子的物理世界,从而使当时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理论已接近最后完成,今后只需在细节上作些补充和发展,在小数点第六位上做文章。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1824—1887)说:“物理学将无所作为了,至少也只能在已知规律的公式的小数点后面加上几个数字罢了。”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1824—1907)也认为:“在已经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了。”但是,他又敏锐地发现,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里,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这就是迈克耳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它们的存在引起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的不安。 世纪之交的新挑战 19世纪80年代以后,物理学的经典理论不断完善,与此同时,物理学实验上却陆续发现一些重大的结果。至少有7个重大发现,不但旧理论无法解释,有的还导致观念上的更新。

第一个实验是1887年赫兹(1857—1894)在验证麦克斯韦(1831—1879)预言电磁波存在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光电效应。按照经典理论,从金属表面逸出电子的数目与光的强度有关,而与光的频率无关。这一矛盾,赫兹无法解释,但他仍以“论紫外光对放电现象的效应”为题发表论文,描述了这一现象和结果,向物理学经典理论发起了挑战。 第二个实验是1887年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这一结果使持有光是“以太”中的波动这一观点的人大失所望,连迈克耳逊本人也不了解这一实验结果的重要意义。 第三个实验是1895年伦琴(1845—1923)发现了X射线。这一发现是对“不可入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观念的挑战,也是对建筑在这一观念基础上的经典物理学的有关理论的挑战。 第四个实验是1896年贝克勒尔(1852—1908)发现了放射性辐射(参阅本书第50页)。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化学元素是能蜕变的,它会变成其他元素,改变了人们一成不变的观念。 第五个实验是1897年汤姆孙(1856—1940)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和证实,表明比原子小的粒子是存在的,原子并不是最小的客体,指出了经典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局限性。 第六个实验是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这一重要发现,同样证明化学元素是要蜕变的,而原子并不是不可分的,它会放射出更小的粒子而改变自己的性质,再次说明经典理论的局限性。

地球年龄的确定——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成果之一

物理学史 地球年龄的确定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成果之一 杨庆余 (徐州师范大学物理系,江苏徐州 221009) (收稿日期:2001212231) “地有多久?”这一千古难题迷住了古今中外的多少思想大家,很多人为此冥思苦想耗尽心血.最早对地球年龄作出论断的是《圣经》,它认为地球距今不过有6,000年的历史.由于欧洲大多数知识分子接受了带有浪漫色彩的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创世说,并从灵魂深处束缚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大家,就连最伟大的科学家艾萨克?牛顿也成了《圣经》的受害者;随着近代地质学和生物进化论的产生,开始对“上帝创世”的日期提出挑战.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性,这一发现使地球年龄的准确确定成为可能;物理学家们大约经过近60年的努力,在20世纪50年代给出了地球的年龄约45亿年的准确论断,终于解决了困惑人类达2,000多年之久的千古谜底,这被人们一致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成果之一. 1 近代哲人的理性思考 几千年来,由于没有任何有效地测定长的时间间隔方法,从而使基督教的创世说误导着包括伟大的思想家们.影响最大的早期关于地球年龄的解释是阿菲利加努斯(Alfeligluth)在公元3世纪所著的《年历学》一书中认为,地球年龄大约有6,000年的历史,这一观点一直持续到了中世纪.1520年,伟大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再次作出论断:地球是在公元前4000年形成的.后来继任者的厄舍尔(Essher)大主教把这一数值精确到公元前4004年,距今也不过6,000年而已. 对这一年龄首先作出思考的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Isaac Newton),他以他特有的思考方式,首先观察了一系列热星是如何冷却下来的,并把他发现的冷却定律用于地球.他假定地球全部由铁组成,在形成时可能是处于火红状态,牛顿估计要冷却到现在的表面温度那将需要花费50,000年时间.当然这一观点与《圣经》说格格不入而未被人们接受;他遗憾地说道:“我真希望用实验证实地球冷却前后真正的温度比例”. 18世纪杰出的科学家孔特?德?布丰(Comte de.Buffon)接受牛顿的观点,并敢于反对阿菲利加努斯所想象的宇宙学,他进行了一系列不同成分不同体积球体的冷却实验,然后计算出各种星体从炽热冷却到生物可以生存的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并在1745年作出结论:地球需要100,696年才能冷却到现在的温度.然后,他考虑到石灰质材料比铁质材料冷却所需时间短,又对此作了修正:太阳的热效应最终需要74,832年.布丰估计,生命在37,849年以前在地球上出现,当时地球表面温度已经很低,足以允许生命的存在.他还指出,由于月球冷却极快,所以月球上的生命已经在2,318年前绝迹.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孔特的计算远不准确,但重要的是他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打破了《圣经》的权威,并应用现代已知的物理学定律估计地球的年龄. 同时,大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在《自然通史和宇宙论》中描述了关于宇宙的一个非常惊人的现代观点:“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是

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理科)第20套真题

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 1. 设全集U={1,2,3,4,5,6,7,8},集合A={1,2,3,5},B={2,4,6},则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A . {2} B . {4,6} C . {1,3,5} D . {4,6,7,8} 2. 设{an}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a1+a3=10,且a1a3=16,则a11+a12+a13等于() A . 75 B . 90 C . 105 D . 120 3. 已知p:0<a<4,q:函数y=x2﹣ax+a的值恒为正,则p是q的() A .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 充要条件 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 .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B .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C . 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 D . 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5. 不等式|x﹣5|+|x+1|<8的解集为() A . (﹣∞,2) B . (﹣2,6) C . (6,+∞) D . (﹣1,5) 6. 已知点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过F1且垂直于

x轴的直线与椭圆交于M、N两点,若△M N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椭圆的离心率e为() A . B . C . -1+ D . 7. 设f(x)在定义域内可导,其图象如图所示,则导函数f′(x)的图象可能是() A . B . C . D . 8. 已知实数a,b满足2a=3,3b=2,则函数f(x)=ax+x﹣b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A . (﹣2,﹣1) B . (﹣1,0) C . (0,1) D . (1,2) 9. 已知函数f(x)=2sin(ωx+φ)+1(ω>0,|φ|≤ ),其图象与直线y=﹣1相邻两个交点的距离为π.若f(x)>1对任意x∈(﹣,)恒成立,则φ的取值范围是() A . [ ,] B . [ ,] C . [ ,] D . (,] 10. 已知函数f(x)= ,若a<b,f(a)=f(b),则实数a﹣2b的取值范围为() A . B . C . D .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专业:物流工程111 学生:吴建平 学号:2011216031 老师:代群

摘要:物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物理学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物理学实质性的大发展,绝大部分是在欧洲完成,因此物理学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欧洲物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词:物理学;发展简史;经典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人类未来发展

引言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近代和现代,并逐一进行简要介绍其主要成就及特点,使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显得清晰而明了。 一古代物理学时期 古代物理学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任何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必经之路。人类自从具有意识与思维以来,便从未停止过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即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存在,它的本质是什么,这大概是古代物理学启蒙的根本原因。因此,最初的物理学是融合在哲学之中的,人们所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而并非具体物质的定量研究。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在长达近八个世纪的时间里,物理学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古代物理学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欧洲黑暗的教皇统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允许极端思想的出现,从而威胁其统治权。因此,在欧洲最黑暗的教皇统治时期,物理学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状态才得以改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与当时的科学革命一起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束缚。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重新活跃起来。科学复兴导致来,这一时期,力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近代物理学时期 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 近代物理学是从天文学的突破开始的。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公元15世纪,哥白尼经过多年关于天文学的研究,创立了科学的日心说,写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对地心说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16世纪初,开普勒通过从第谷处获得的大量精确的天文学数据进行分析,先后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开普勒的理论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基础。从开普勒起,天文学真正成为一门精确科学,成为近代科学的开路先锋。 近代物理学之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文现象,使日心说的观念深入人心。他提出落体定律和惯性运动概念,并用理想实验和斜面实验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物下落快”的错误观点,发现自由落体定律。他提出惯性原理,驳斥了亚里士多德外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说法,为惯性定律的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裂出建立奠定了基础。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发现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发现 19世纪末页,牛顿定律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机械运动方面不用说,在分子物理方面,成功地解释了温度、压强、气体的内能。在电磁学方面,建立了一个能推断一切电磁现象的Maxwell方程。另外还找到了力、电、光、声----等都遵循的规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1. 经典力学:伽利略、牛顿、拉格朗日……,2、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玻耳兹曼、克劳修斯、卡诺……3. 波动光学:惠更斯、菲涅尔、阿拉果……4. 电磁学:高斯、安培、法拉弟、麦克斯韦…… 当时许多物理学家都沉醉于这些成绩和胜利之中。他们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头了。190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作了展望新世纪的发言: “科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完成,后辈的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 --开尔文-- 也就是说:物理学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了,后一辈只要把做过的实验再做一做,在实验数据的小数点后面在加几位罢了! 但开尔文毕竟是一位重视现实和有眼力的科学家,就在上面提到的文章中他还讲到:“但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 一朵与黑体辐射有关(维恩方程,短波适应,瑞利金斯长波适应,紫外灾难) 另一朵与迈克尔逊实验有关。(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里,光速相同) 然而, 事隔不到一年(1900年底),就从第一朵乌云中降生了量子论。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柏林宣读了他关于黑体辐射的论文,宣告了量子的诞生。那一年他42岁。普朗克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正确地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成为现代物理学思想的基石之一, 为我们打开了量子之门,普朗克黑体辐射的研究卓有成效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紫外灾难的疑点找到了,为人类解决了一大难题。使热爱科学的人们又一次倍感欣慰,但真理与谬误之争就此平息了吗? 就在1900年,一个名叫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青年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ETH)毕业,正在为将来的生活发愁。5年后他受量子化启发提出了光量子,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 就在那一年,在丹麦,15岁的玻尔(Niels Bohr)正在哥本哈根的中学里读书。玻尔有着好动的性格。学习方面,他在数学和科学方面显示出了非凡的天才,但是他的笨拙的口齿和惨不忍睹的作文却是全校有名。13年后他提出了原子轨道量子化. 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当时8岁,还正在家里接受良好的幼年教育。后来他提出了物质波. 再过12个月,维尔兹堡(Wurzberg)的一位著名希腊文学教授就要喜滋滋地看着他的宝贝儿子小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呱呱坠地。 (1905年)从第二朵乌云中降生了相对论。经典物理学的大厦被彻底动摇,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更为辽阔的领域。 经典物理学的疑难: 1.、X射线1895年伦琴 2、放射性1896年贝克勒尔 3、电子的发现1897年汤姆生 4、αβ 射线1898年卢瑟福 5.、热辐射偏离维恩分布1899年鲁本斯等 6.、γ 射线1900年维拉德 7、电子质量随速度增加1901年考夫曼

近年高考数学选择题经典试题+集锦

近年高考数学选择题经典试题集锦 1、点O 在ABC ?内部且满足23OA OB OC O ++=,则A O B ?面积与AOC ?面积之比为 A 、 2 B 、 32 C 、3 D 、 5 3 2、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点3,04??- ???成中心对称图形,且满足 3()()2f x f x =-+,(1)1f -=,(0)2f =-则(1)(2)(2006)f f f ++???+的值为 A 、1 B 、2 C 、 1- D 、2- 3、椭圆1:C 22 143x y +=的左准线为l ,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抛物线2C 的准线为l ,焦 点是2F ,1C 与2C 的一个交点为P ,则2PF 的值为 A 、43 B 、8 3 C 、 4 D 、8 4、若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且正四面体的高为4,则该球的体积为 A 、 16(12)- B 、 18π C 、 36π D 、 64(6)- 5、设32()f x x bx cx d =+++,又k 是一个常数,已知当0k <或4k >时,()0f x k -=只有一个实根;当04k <<时,()0f x k -=有三个相异实根,现给出下列命题: (1)()40f x -=和()0f x '=有一个相同的实根, (2)()0f x =和()0f x '=有一个相同的实根 (3)()30f x +=的任一实根大于()10f x -=的任一实根 (4)()50f x +=的任一实根小于()20f x -=的任一实根 其中错误命题的个数是 A 、 4 B 、 3 C 、 2 D 、 1 6、已知实数x 、y 满足条件2040 250x y x y x y -+≥??+-≥??--≤?则24z x y =+-的最大值为

19世纪末期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及其意义

19世纪末期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及其意义 19世纪末,以牛顿力学、热力学、麦克维斯电磁学理论和原子论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已相当完善。正当物理学界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中时,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却与意识到,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中出现了乌云。 1900年4月27日,一向以保守著称的英国皇家学会主席、著名物理学家达尔文发表长篇演说,指出:经典物理学本来十分晴朗的天空上出现了两朵“乌云”。一是“紫外灾难”——热辐射在位于短波的紫外线部分的实验结果与经典统计力学、电磁学理论相背;二是“以太危机”——当时的实验结果表明:麦克维斯电磁学理论中光、电、磁传播所需要的介质——“以太”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经典物理学正在发生危机,这预示着即将发生一场革命。 其实从1895年开始,连续三年的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已经成为揭开物理学革命序幕的三声春雷。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法国的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1897年英国的J·J汤姆逊发现了电子。这些新发现猛烈的冲击着经典物理学理论,打破了物理学界沉闷的空气,被誉为“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是现代物理学发轫的标志。 早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就发现,真空管内的金属电极在通电时其阴极会发出某种射线,这种射线受磁场影响,具有能量,被称为阴极射线。而对阴极射线性质的深入研究导致了X射线的发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赫兹和勒纳德发表了论阴极射线的穿透力的论文后,准备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研究。他重复了勒纳德的实验,发现阴极射线确实能穿透铝箔在空气中行进几厘米,使涂有铂氰化钡的荧光屏上产生荧光。在多次实验后,他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但因为不了解其本性,伦琴且称它为X射线,又被人们称之为“伦琴射线”。 由于X射线可以穿透皮肉透视骨骼,所以在医疗上作用很大,如今我们到医院拍张X光片已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在19世纪末X射线刚发现时,却被视为世界科技革命的一声号角。其后,随着研究的深入,X射线被广泛应用于晶体结构的分析以及医学和工业等领域。对于促进20世纪的物理学以至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而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受到伦琴发现X射线启发,着手研究X

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两个最重大的发现

二十世紀物理學的兩個最重大的發現,是世紀初相對論的建立及其後不久量子論的發現,兩者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客觀物質世界的看法。廣義相對論是關於時空的理論,它成功地把時空的性質與萬有引力聯繫起來,顛覆了傳統的牛頓引力中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的觀念,而量子論是描述微觀世界的理論。至今爲止,基於規範對稱性的量子場論近乎完美地描述了主導微觀世界的三種相互作用:電磁、弱和強相互作用。長期以來,人們試圖尋找一個把引力和量子論統一起來的理論,這並不僅僅出於唯美的目的。在時空尺度非常小時,比如早期宇宙或黑洞視界附近,引力的量子效應可以很重要而不能忽略。非常遺憾,儘管經過長期的努力,人們仍然未能建立一個自洽的廣為接受的量子引力理論,弦理論的出現讓人們看到了曙光。 作為一個量子引力的理論,弦理論被寄以厚望[1],人們相信它可以幫助回答物理學中的一些基本問題:自然界的潛在對稱性,黑洞的量子行為,超對稱的存在性及其破缺,時空奇點的量子處理等。甚至,人們也希望藉由對它的研究可以對更深奧的問題,如量子力學及時空的本性,提供線索。 簡而言之,弦理論是基於這樣一個出發點:所有的基本粒子,包括傳播引力相互作用的引力子,實際上都不是通常量子場論中的點粒子,而是一維的物體,弦,弦非常微小,只有在普郎克尺度下才有望與點粒子區分開來。正如點粒子在時空運動如一根曲線,弦在時空運動時掃出一個曲面(常稱爲世介面),與粒子理論不同,弦理論中相互作用,超對稱,規範群的選擇都是嚴格地受到限制。已知的基本粒子都在弦的振動譜中出現,而弦間的相互作用可以直觀地從幾何上理解為弦的分裂和聯結。 弦有兩種,一種是開弦,有兩個端點;另一種是閉弦,是一根封閉的弦。很容易想象:開弦的兩個端點接在一起就得到閉弦,這暗示著兩種弦的物理是緊密相聯的。開弦的振動激發譜中包含無質量的規範粒子,而閉弦的振動激發譜中包含無質量的引力子。在某些特定背景下,開弦和閉弦的對偶關係表現為規範理論和量子引力的對應。一個著名的例子是數年前發現的AdS/CFT對應[2]。 弦理論發展至今,經歷了兩次重大的突破,或者稱為革命。第一次弦革命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 開弦場論和D-膜簡介 文/陳斌 摘要 本文介紹了開弦場論及其在非微擾弦理論研究中的應用。 ■■ 780

2018高考数学全国卷I,第21题

21.已知函数1()ln f x x a x x =-+ (1)讨论()f x 的单调性 (2)若()f x 存在两个极值点1x ,2x ,证明 1212 ()()2f x f x a x x -<-- 解:(1)依题意可知()f x 定义域为(0,)+∞ 22211()1a x ax f x x x x -+-'=--+=,令2()1g x x ax =-+-,()2g x x a '=-+ ()02 a g x x '=?=取极大值,则2(124a a g =- 1°22a -≤≤时 (0,)x ∈+∞时()0g x ≤,即()0f x '≤,()f x 在(0,)+∞上单调减少; 2°2a <-时 (0,)x ∈+∞时()0g x '<,即()(0)1g x g <=-,即()0f x '<,()f x 在(0,)+∞上单调减少; 2°2a >时 令()0g x = ,12a x = ,22 a x = (0,2 a x ∈时()0g x <,即()0f x '<,()f x 单调减少 (22 a a x +∈,时()0g x >,即()0f x '>,()f x 单调增加 (,)2 a x +∈+∞时()0g x <,即()0f x '<,()f x 单调减少 (2)证明:由(1)得2a >,且2 ()10g x x ax =-+-=,12x x a +=,121x x = 而1122121212121212 11ln ln ()()ln ln 2x a x x a x f x f x x x x x a x x x x x x -+--+--==----() 即需证明1212 ln ln 1x x x x -<-, 121x x = ,12122222222111ln ln ()ln ln 2ln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又 2a =时,根据(1)得1()2ln h x x x x =-+,在(0,)+∞上单调减少, 2()(0)0h x h <=,所以 2221+2ln 0x x x -<,即1212ln ln x x x x -<- 而12x x <,∴1212ln ln 1x x x x -<-,即证。

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启示

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启示 回顾百年前发生的物理学革命是令人激动不已的,那一段时期发生的故事可以说是百听不厌,给我们的启示则是既深刻又发人深省的. 19世纪末,人类完全掌握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的梦想、似乎已经到了实现的边缘.1894年美著名科学家迈克尔逊兴高采烈的宣称:“尽管谁也不会轻率断言,未来物理科学再也不会提出什么使人惊奇的东西来,未来物理学的真理将在小数点后第六位寻找.” 然而物理学大厦却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1900年4月27日,开尔文勋爵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以“19世纪热和光的动力理论上空的乌云”为题的长篇演讲中指出:“动力学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被两朵乌云遮蔽得黯然失色.第一朵是地球如何通过本质上是光的以太这样的弹性固体而运动的,第二朵是麦克斯韦一玻耳兹曼关于能量均分的学说.”经典物理出现的这些灾难性的后果使被某些人认为已经完美无缺的经典物理大厦摇摇欲坠.1900年10月19日,普朗克凭他的丰富经验得出了一个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天衣无缝的公式.随后的两个月工作,普朗克描述为:“经过一生中最紧张的几个星期的工作之后,我从黑暗中见到了光明,一个以前完全意想不到的崭新景象展现在我的眼前.”终于在12月14日,普朗克在“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为题的演讲中提出了能量只能以“能量子”.为最小单元作不连续变化.物理理论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跃变.过了5年,科学巨匠爱因斯坦闪亮登场,立即震惊世人.在1905年,他所完成的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发表在德国《物理学年鉴》的杂志上.成为物理学的一个里程碑.其中指出了“电动力学与光学定律也一定适用于对力学方程适用的坐标系.此外论文又列出了另一重要原理,即光速不变性.同年,爱因斯坦又在利用了两列反向传播的平面光波的假想实验作为开头,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导出了著名的质能公式.由此狭义相对论成功地建立,以大学说被无情地抛到了历史尘埃之中. 同年,爱因斯坦在著名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中,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提出了光量子概念,成功解释了1887年赫兹就已经观察到的,经典物理无法理解的光电效应现象.进一步阐释了,不仅吸收或发射辐射时能量是一份份的,而且,辐射本身是量子化的.由于此项重大发现,爱因斯坦在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又过了8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哲学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三部曲”题名“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1、fi、Ill的3篇论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完满地解释了30年之谜——氢光谱的巴耳末公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元素周期表.把量子观念引人了原子.玻尔理论提出了一个动态原子结构轮廓,揭示了光谱线与原子结构的内在联系.在他发表论文3个月后的英国科学促进协会召开的年会上对玻尔的理论作出了肯定.称赞它为“对光谱线规津的一种最发人深思的……令人信眼的解释”.玻尔由于这一杰出的工作,获得了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与此同时,爱因斯坦的思考并没有止步,他认为狭义相对论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刚刚经受住考验的狭义相对论,为什么一用到引力场中就遇到了矛盾?他感到极大的疑惑,他坚信自然界的和谐和统一.终于,有一天,他的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如果一个人正自由下落,他决不会感到有重量.由此新的引力理论诞生了.又经过了几年,爱因斯坦又用柔性度规代替直线度规来度量时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这一20世纪最伟大的创建.让我们再次回到玻尔.在玻尔获奖后一年,为庆祝玻尔的成就,世界物理学中心之一的德国哥丁根举行了玻尔节,玻尔应邀发表演讲,在听众中一位年仅20岁的大二学生海森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演讲厅.一方面他体验到大师的演讲每个字都经过精推细敲,而且背后隐藏着深邃的思考.另一方面他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物理大师,居然敢提出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玻尔立刻感到问题击中要害,而且还包含一种不寻常的概念.会后他邀请海森伯外出散步,作颇为深入的讨论.后来,海森伯不止一次地说,这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散步,决定他命运的散步.“我的科学生涯从此散步开始.”不久,玻尔邀请海森伯去哥本哈根工作一段时间,并让他住在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1965年改名为玻尔研究所)的阁楼上.从此诞生了海森伯的名言:科学扎根与讨论.在海森伯与玻尔相遇10年后因创建量子力学而一人获得1932年诺贝尔物理奖.随后又经过了泡利.薛定谔、狄拉克、波恩等一批人的努力,终于发展成了一门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量子力学.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抛弃了绝对的时空观.量子力学又否定了因果性和决定论.在物理学历史上堪称一场重大的革命.物理学不仅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领域不断推向更基本、更深层次,而且不断从中孕育新的科学思想和新技术,对于人类文明的昌明以巨大推动.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项小测24“20题、21题”理

专项小测(二十四) “20题、21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24分 20.(12分) 已知函数f (x )= a cos x x + b ,曲线y =f (x )在点? ????π2 ,f ? ????π2处的切线方程为6x +πy -2π=0. (1)求f (x )的解析式; (2)判断方程f (x )=32π-1在(0,2π]内的解的个数,并加以证明. 解:(1)直线6x +πy -2π=0的斜率为-6π,过点? ?? ??π2,-1,f ′(x )=-a (x sin x +cos x )x 2,则f ′? ????π2=-2a π =-6π,即a =3, (2分) 又f ? ?? ??π2=b =-1,所以f (x )=3cos x x -1. (4分) (2)方程f (x )=32π-1在(0,2π]上有3个解. (5分) 证明:令g (x )=f (x )-32π+1=3cos x x -32π , 则g ′(x )=-3(x sin x +cos x )x 2. 又g ? ????π6=93π-32π>0,g ? ?? ??π2=-32π<0, 所以g (x )在? ????0,π2上至少有一个零点. 又g (x )在? ????0,π2上单调递减,故在? ????0,π2上只有一个零点.(7分) 当x ∈? ?? ??π2,3π2时,cos x <0,故g (x )<0, 所以函数g (x )在? ????π2 ,3π2上无零点; (8分) 当x ∈???? ??3π2,2π时, 令h (x )=x sin x +cos x ,h ′(x )=x cos x >0, 所以h (x )在??????3π2,2π上单调递增,h (2π)>0,h ? ????3π2<0, 所以?x 0∈? ????3π2,2π,使得g (x )在???? ??3π2,x 0上单调递增,在(x 0,2π]上单调递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