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田间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田间种小麦实验报告(3篇)

田间种小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田间种植小麦,验证小麦的种植技术,观察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分析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为小麦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小麦品种:选用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优良品种。

2. 土壤:实验地土壤为沙壤土,有机质含量较高。

3. 肥料: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

4. 工具:锄头、播种机、喷雾器、测产工具等。

三、实验方法1. 土壤准备:在种植前,对实验地进行深耕、耙地,确保土壤疏松、肥沃。

2. 种子处理:选用优良品种的小麦种子,进行筛选、消毒、催芽等处理。

3. 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采用条播方式,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播种深度2-3厘米。

4. 肥料施用: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实验设计,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有机肥亩施3000-4000公斤,氮肥亩施80-90公斤,磷肥亩施50公斤,钾肥亩施17公斤。

5. 田间管理:定期进行田间巡查,观察小麦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除草、灌溉等管理工作。

6. 采收与测产:在小麦成熟期,进行采收,并采用测产工具进行产量测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麦生长发育情况实验期间,小麦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发育态势。

播种后30天,小麦开始发芽;60天左右,小麦进入分蘖期;90天左右,小麦进入拔节期;120天左右,小麦进入抽穗期;150天左右,小麦进入成熟期。

2. 小麦产量经过测产,本实验小麦产量为每亩750公斤,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10%。

其中,济麦20品种产量最高,为每亩780公斤;淄麦12品种产量为每亩740公斤;烟农19品种产量为每亩720公斤。

3. 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1)品种:选用优良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本实验中,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品种表现出较高的产量。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

本实验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小麦生长。

(3)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

田间实验报告小麦水稻(3篇)

田间实验报告小麦水稻(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为了探讨小麦和水稻在不同种植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提高粮食产量,本实验选取了不同品种的小麦和水稻,在相同田间条件下进行种植,观察其生长过程、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小麦品种:济麦20、淄麦12、烟农19、济麦19、莱州95021、山农664、泰山21号、邯6172、汶农5号、临麦2号、山农优麦3号、山农优麦2号、烟农19号、烟农18号、鲁麦21号、鲁麦15、鲁麦20、金铎1号。

2. 水稻品种:南优2号、中优2号、特优2号、特优3号、特优4号、特优5号。

3. 实验地点:XX县XX镇XX村。

4. 实验时间:2023年3月至2023年11月。

三、实验方法1. 小麦种植(1)品种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

(2)播种:3月20日,采用机械播种,播种量为每亩1.5公斤。

(3)田间管理:适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

(4)收割:6月20日,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2. 水稻种植(1)品种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

(2)播种:4月10日,采用机械播种,播种量为每亩2公斤。

(3)田间管理:适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

(4)收割:10月10日,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麦产量根据实验数据,小麦平均亩产为450公斤,其中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品种产量较高,分别为470公斤、460公斤、480公斤。

2. 水稻产量根据实验数据,水稻平均亩产为650公斤,其中南优2号、中优2号、特优2号等品种产量较高,分别为680公斤、660公斤、670公斤。

3. 小麦品质实验结果表明,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品种的品质较好,蛋白质含量较高,适合加工面条、馒头等食品。

4. 水稻品质实验结果表明,南优2号、中优2号、特优2号等品种的品质较好,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适合加工米饭、糕点等食品。

五、结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田间条件下,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存在一定差异。

田间实验操作实习实训报告

田间实验操作实习实训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田间实验操作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田间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在XX农业大学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田间实验操作实习实训。

二、实习目的1. 熟悉田间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各种农业器械的使用技巧。

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解决实际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实验准备阶段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田间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我们对实验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各种农业器械的使用技巧,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田间实验操作(1)播种:在实验田中,我们进行了小麦的播种实验。

首先,我们按照实验要求,将小麦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然后进行播种。

在播种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每粒种子都能均匀地分布。

(2)施肥:为了观察施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我们在实验田中进行了施肥实验。

在施肥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施肥的方法和技巧,如施肥深度、施肥量等。

(3)灌溉:灌溉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节。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灌溉的方法和技巧,如灌溉水量、灌溉时间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节水灌溉技术。

(4)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各项实验数据,包括播种时间、施肥量、灌溉量、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实验结束后,我们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四、实习体会1. 严谨的实验态度:田间实验操作需要严谨的态度,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严谨实验态度的重要性。

2. 团队协作精神:田间实验操作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因此,团队协作精神至关重要。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田间实验实习报告

田间实验实习报告

田间实验实习报告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业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田间实验实习。

在这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作物栽培、土壤管理、农业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也体验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现将我的实习经历和感受报告如下。

二、实习内容1. 作物栽培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栽培工作。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实践,我了解到不同作物对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小麦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而玉米则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进行播种、施肥、除草等管理措施。

2. 土壤管理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管理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在实习中,我学习了土壤改良、轮作、秸秆还田等土壤管理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3. 农业灾害防治农业生产过程中,灾害防治是保证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农业灾害的种类、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例如,针对小麦锈病,可以采用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喷洒农药等方法进行防治。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识别和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常见害虫。

4. 农业机械操作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操作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我掌握了农业机械的基本操作技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三、实习感悟1. 农业生产实践是学习农业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田间实习,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农业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2. 农业生产劳动辛苦,农民辛勤付出。

我深刻体会到农业生产的艰辛,更加珍惜粮食,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3. 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环保意识在农业生产中尤为重要。

农业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物田间实验报告范文

生物田间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名称: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实验地点:XX省XX县XX村玉米试验田实验时间:2023年3月-2023年10月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 分析不同施肥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实验材料:1. 玉米品种:XX品种2. 施肥材料: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3. 仪器设备:土壤养分测试仪、土壤取样器、电子秤、量筒等实验方法:1. 试验田选择:选择土壤肥力中等、地形平坦、排水良好的玉米试验田。

2. 试验设计:将试验田划分为4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100平方米,随机排列。

设置5个施肥处理,分别为:- 处理1:不施肥(对照)- 处理2:每亩施尿素2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 处理3:每亩施尿素40公斤、磷酸二铵40公斤、硫酸钾40公斤- 处理4:每亩施尿素60公斤、磷酸二铵60公斤、硫酸钾60公斤- 处理5:每亩施尿素80公斤、磷酸二铵80公斤、硫酸钾80公斤3. 试验实施:- 玉米播种:3月15日播种,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

- 施肥: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底肥,追肥分别在拔节期和抽雄期进行。

- 浇水: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

- 病虫害防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病虫害防治。

4. 数据采集:- 玉米产量:成熟后,每小区随机选取5株进行测产,计算平均产量。

- 土壤养分:分别在播种前和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养分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产量:- 处理2、3、4、5的玉米产量分别为750公斤/亩、850公斤/亩、950公斤/亩、1050公斤/亩,均显著高于处理1(不施肥)的450公斤/亩。

-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呈正相关,即施肥量越高,产量越高。

2. 土壤养分:- 播种前,处理5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处理1。

- 收获后,处理5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处理1。

- 施肥量越高,土壤养分含量越高,但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养分下降。

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报告

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报告

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题目: 田间试验设计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田间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习寻找适合田间试验的设计因素;3. 进一步了解田间试验对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农田试验地块;2. 灌溉系统;3. 种植工具;4. 常用化肥和农药。

三、实验步骤:1. 选择试验地块并清理杂草;2. 根据种植作物的要求,制定肥料和农药使用方案;3. 准备土壤,并进行土质分析和调整;4. 根据试验要求,设置田间试验区域,并进行分组观察;5. 按照试验设计要求,安排施肥和农药使用计划;6. 在种植季节,按照试验计划进行灌溉、施肥和农药喷洒;7. 定期进行作物生长观察和数据收集;8. 结束试验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到各组田间试验的作物生长情况、品质和产量数据。

五、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对田间试验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提出优化种植方案的建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田间试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相应的实验技巧。

实验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作物生长情况、品质和产量的数据,为农作物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改进和优化的措施,对今后的田间试验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七、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试验组数不够多、数据统计不够全面等。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增加试验组数和扩大样本范围,同时加强数据的收集和统计,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八、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表]九、致谢: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实验室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配合。

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备注:以上为实验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

田间实验报告模板

田间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实验时间:__________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验证__________(实验目的),并分析__________(实验目的)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种植材料:__________- 肥料:__________- 水源:__________- 其他材料:__________2. 实验方法- 试验地选择:选择__________(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的田地作为实验基地。

- 试验设计:采用__________(实验设计方法,如随机区组设计、裂区设计等)。

- 处理设置:设置__________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重复__________次,具体处理如下:- 处理1:__________- 处理2:__________- ...- 处理N:__________- 实验操作:按照__________(实验操作步骤)进行。

- 数据记录:记录每个处理组的生长指标、产量等数据。

1. 实验准备- 田地整理:在实验前进行土地平整、施肥、播种等准备工作。

- 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消毒、浸泡等处理。

- 肥料施用:按照实验设计要求施用肥料。

2. 实验实施- 播种: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播种,确保播种深度、行距、株距等符合要求。

- 灌溉: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适时灌溉。

- 病虫害防治:定期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治病虫害。

3. 数据采集- 生长指标:定期测量植株高度、叶片数量、生长速度等指标。

- 产量测定:收获时,对每个处理组进行产量测定,记录产量数据。

- 其他数据:记录温度、湿度、降雨量等环境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长指标分析- 分析不同处理组在生长指标上的差异,如植株高度、叶片数量等。

- 探讨生长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2. 产量分析- 对不同处理组的产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 分析产量与处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3. 环境因素分析- 分析温度、湿度、降雨量等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田间实验报告样本

田间实验报告样本

实验名称:玉米品种抗病性田间试验实验地点:XX省XX县XX镇XX村实验时间:2023年5月1日-2023年10月31日实验目的:1. 评估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

2. 确定适宜当地种植的抗病玉米品种。

3. 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1. 玉米种子:品种包括A、B、C、D、E。

2. 农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 仪器设备:测土仪、水分计、显微镜等。

实验方法:1. 试验地选择:选择肥力均匀、排灌方便的农田作为试验地。

2. 播种:按照品种A、B、C、D、E分别播种,每个品种播种3次重复,每次重复面积20平方米。

3. 田间管理:按照当地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4. 病虫害调查:在玉米生长期间,每10天调查一次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情况,记录病叶率。

5. 数据记录:记录各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病叶率等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育期:各品种玉米生育期基本一致,从播种到成熟时间约为130天。

2. 产量:各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品种A产量最高,为每亩830公斤;品种B 产量最低,为每亩680公斤。

3. 病叶率:品种A、C、D病叶率较低,分别为5%、7%、6%;品种B、E病叶率较高,分别为12%、10%。

结论:1. 品种A、C、D对玉米大斑病具有较强的抗性,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2. 品种B、E抗病性较差,不适宜在当地种植。

3. 在玉米生产中,应加强病虫害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提高产量。

建议:1. 在玉米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检测,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2. 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防治玉米大斑病。

3. 推广抗病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提高玉米产量。

实验总结:本次田间实验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评估,为当地玉米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为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应用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肥效
验证试验报告
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
2014年12月
1
玉米应用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
肥效验证试验报告
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尤四海
1试验目的
为了验证“方依达”牌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为该肥料产品的登记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受该公司委托,在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肥效验证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尚志市鱼池乡2.2 试验作物及品种:玉米品种先玉335。

2.3 试验地基本情况
2.3.1 试验时间:2014年4月至2014年11月。

2.3.2 供试土壤:供试土壤为草甸黑土、有机质含量为31.05g/kg,碱解氮含量为126.47mg/kg,速效磷102.54mg/kg、速效钾107.29mg/kg,pH6.59。

2.3.2供试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颗粒,技术指标:有效活菌数≥0.2亿/克、N+PO+KO≥15%)由哈尔滨肥黄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生产提供;其225它肥料由试验单位自筹,主要有尿素(含氮46%),磷酸二铵(五氧化二磷含量46%、氮含量18%),硫酸钾(氧化钾含量40%)。

2.4试验方法
2.4.1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小区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2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2.5平方米,各小区随机排列。

处理1:比当地常规施肥减施10%施肥量,同时亩施用复合微生物肥
料5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

2
施肥量,同时亩施用灭活的复合微生比当地常规施肥减施10%处理2:
5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

物肥料常规施肥。

处理3:。

4:空白(不施用任何肥料)处理施肥方法2.4.2
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

14-18-15)35常规施肥:亩施掺混肥(试验结果3应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3.1根系玉米
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试验结果表明,发达,
长势好、增产效果明显。

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玉米产量影响3.2 。

产量结果:小区实收测定产量见表13.2.1 年小区实测产量2014表1
2相比相比与处理与处理与处理)小区产量(Kg 4相比 3 折合产量处增产增产增产增产增产增产平均 kg/(亩)ⅠⅡⅢ(%) 率㎏) 率(%) (㎏) (%) ((㎏)
率理1 31.5 30.9 82.3 292.0 646.9 53.0 7.4 8.9 44.5 32.7 31.0
29.4 602.4 247.5 1.4 29.0 69.7 8.5 30.0 29.1 2
3 28.9 29.
4 593.9 239.0 67.3 28.8 28.5
4 17.3
17.5 16.8 354.9
17.7
玉米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比灭活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增可知,由表1亩,增产率达;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53.0kg/公斤44.5/亩,增产率为7.4%产。

施用灭活的复合微生82.3%;比空白对照增产
8.9%.292.0kg/亩,增产率达比不施肥处理增产1.4%;增产率达物肥料的处理比常规施肥增产8.5kg/亩,亩,增产239.0kg/亩,增产率达69.7%。

常规施肥比不施肥处理增产247.5kg/ 。

率达67.3% 3
3.2.2产量结果方差分析
对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与对照相比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见表2。

表2 方差分析表
由上表分析可知,区组间F值≤F0.05,所以区组间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有效;处理间F≥F0.01,说明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表3 多重比较单位:kg/亩
平均产量显著水平
处理)
(Kg/亩0.05
0.01
1 646.9 a A
B b 2 602.4
B b 3 593.9
C
c
354.9
4
由表3可知,处理1与处理2、处理3及处理4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2与处理3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与处理4(不施肥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

4.结论
我中心玉米田间试验表明,玉米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比灭活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增产44.5公斤/亩,增产率为7.4%;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53.0kg/亩,增产率达8.9%.;比空白对照增产292.0kg/亩,增产率达82.3%。

施用灭活的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比常规施肥增产8.5kg/亩,增产率达1.4%;比不4
施肥处理增产247.5kg/亩,增产率达69.7%。

常规施肥比不施肥处理增产239.0kg/亩,增产率达67.3%。

增产效果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4年11月22日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