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总量今年超过美国靠谱吗

中国经济总量今年超过美国靠谱吗
中国经济总量今年超过美国靠谱吗

中国经济总量今年超过美国靠谱吗?

最近有不少报道说中国经济规模有望在今年超过美国,至少用一个指标衡量是这样。这个消息恐怕会让很多人惊讶,因为司空见惯的说法是中国经济要到本世纪20年代或更晚的时候才会超美。

据《华尔街日报》4月30日报道称,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比较计划(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 简称ICP)周三(30日)公布了最新的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各经济体规模,暗示中国经济的实际体量比过去认为的更大。

但实际上,人们根本用不着意外。常规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是将一国GDP 按市场汇率转换为美元后进行比较的。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经济规模超过16万亿美元,是中国的两倍。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经济再过10年甚至更久也赶不上美国。

一些经济学家已经指出了这种比较方法的误导性,因为并未考虑汇率波动因素。如果你和美国财政部一样认为人民币被低估,那么以美元计算的中国GDP就低估了中国经济的实际规模。同理,只因为一国货币兑美元低估10%,并不代表这个国家的相对经济规模萎缩了10%。

国际比较计划采用的另一项衡量经济规模的指标是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简称PPP)。购买力平价汇率对各国商品和服务的成本差异进行调整。该指标反映的是,在不同的国家购买同一商品时,要实现两国货币的购买力相等,汇率应处于怎样的水平。

由于商品(特别是非贸易商品)在工业化国家的生产成本要高得多,按PPP汇率进行的GDP对比通常会推高较贫穷国家经济的相对规模。实际上,资金进一步流向发展中国家。

PPP可以有效反映发展中国家拥有的隐藏优势。举例来说,中国政府的养兵成本比美国要低得多。来自富裕国家的游客到贫穷国家旅游消费时,就能直观地感受到PPP,他们会想:天呐,美元在这里好值钱。

但PPP概念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无法以PPP货币购买导弹、船只、iPhone 和德国汽车。购买这些东西,中国必须按市场现行汇率支付。这就是为什么汇率估值在对比国家实力时会显得更加重要的原因。

国际比较计划基于PPP的数据显示,按PPP指标衡量,2011年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2011年的数据是记者可以查阅到的最新数据。2011年中国的经济规模相当于美国的87%,前一次调查是在2005年,当时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经济规模只相当于美国的43%。

按PPP计算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这一预测是根据过去三年中国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的情况做出的。

不应为此感到惊讶。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时就曾引发轰动。但如果以基于PPP的指标衡量,中国经济在10年前就已达到了这个里程碑。根据国际比较计划的排名,印度如今已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但印度的名义GDP仅排在全球第10位。

当然,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正不断上升,而且这一过程已持续数年。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势必会用PPP数据向美国和欧洲施压,要求欧美让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更多决策权。

不过,就像看待所有数据一样,人们也有理由谨慎看待基于PPP的测算。首先,这是一个统计结构,其基础是对许多国家一篮子商品的复杂调查。IMF就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统计错误。国际比较计划在周三的报告中称,在使用该项目的数据比较不同规模的经济体时,有上下15%的误差。

一些经济学家相信,用市场汇率计算出的名义GDP能更好地衡量一个国家的民众及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

此外,还有经济体的相对人口这个重大问题。毫不奇怪,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在许多方面都在追赶美国。但美国的人口数量只有中国的大约四分之一。

IMF前官员、目前是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驻香港经济学家的施瓦茨(Stephen Schwartz)说,不难想象人口越多的国家会有更高的产值。他说,如果按人均单位衡量,中国依然非常贫困。

的确如此。以国际比较计划的人均数据排名,中国排在第99位,印度排在第127位,美国位列第12,说明美国的生产率和相对财富要高得多。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英美语言差异 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 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 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 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老美的最爱便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对于生活节奏极快的老美来说,五分钟就能搞定的汉堡薯条显然要比规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美的街头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显然要比标准身材的人多得多。这样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人的生活,雷厉风行,不向英国人那般拖沓,那样注重细节。 另外美国人除了过和英国人一样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感恩节等。

美国对中国策略

美国对中国策略 为什么老是使用2012年?一则人类杰出的雅玛文明的预测结果!二则美国佬的好莱坞往往会把美帝国的核心目标和方向以及重大问题搬上荧屏的结果!好莱坞的电影往往不是空穴来风的,都是有准备和有预见的!三则2012是太阳黑子近百年来活动最厉害或者说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一年也就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一年,这种影响甚至可能是致命的破坏性!四则观察美国对中国的出招已经越来越明显,已经开始进入到了倒计时了!而中国还在欢呼美帝国等邪恶集团对中国的歌功颂德,中国的某些主流精英还不知道美帝国全面瓦解和控制中国后他们的主子会怎么对待他们而还在为他们的主子给他们安排的最后的晚宴喝完最后的一杯鹤顶红!中国的主流精英不懂得中国的一句俗语“宁为鸡首不为牛尾”!悲哀啊!五则2012是中国周易里面重要的一年!六则2012是中央换届的重要一年!综合以上所述,美帝国的2012年电影虽说的是雅玛文明预测世界末日的结果还不如说是隐喻了中国的命运! 美帝国从来亡我华夏之心不死!本人无能为力!又无力呐喊,人微言轻!只能提供自己的一点看法,不知对于不对,仅供有志之士参考,希及早提防,救救我华夏亿万黎民! 美帝国第一招,炒高资产价格形成巨大泡沫,房地产就是代表,这一招是最基本最常用最见效的一招了!也是中国没有自己的货币主权的一招,永远受制于人的一招!人民币是美元的附属品,美元是自从有美元以来一直一路在贬值的,所以只要是跟着美元走的国家的资产肯定会不断地创新高的!形成泡沫那是不必说的了!而索罗斯就是美帝国派去刺破泡沫收获果实的工具,索罗斯狙击泰国、香港、小日本等第一招都是使用这一招!中国到底派谁来?反正索罗斯的对冲基金已经在香港注册了,是2500亿美元!罗杰斯已经在新加坡准备好了!而中国的房地产到底现在怎样的一种状况自不用我多说了。 美帝国第二招,把要狙击的对象国的所有资本全部逼到虚拟经济当中去,继续爆高所有资产虚拟经济的泡沫,房地产、证券、期货等等。这一招正在实行,就是全面打击中国的实业,中国拉动所谓的“GDP”增长的第二辆马车就是出口,那么美帝国就全面提高关税掐死你出口!国际专家称三月份美帝国将全面征收提高中国所有出口的商品的关税!此言正在一步步地被证实!把中国的所有出口企业全面掐死!就算中国刚刚和东盟建立了全面的贸易伙伴关系也不顶用,因为刚刚建立二则是贸易额不大不足于代替美国!而中国的出口型企业往往是国家出口退税关照下的企业,这种企业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压榨工人型的就像是妈妈怀里的婴儿一样的企业!全面掐死出口

英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英文)

Western students enjoy a seemingly relaxed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is, however, is not the case for students in Asia, who face crushing workloads and are often very disciplined. In the first part of her Globalist. The decision is partly based on an inability —or unwillingness —to spend thousands of dollars in tuition fees, especially given the suspicion that local schools are better anyway. After all, what more could one want from a basic education than a strong grounding in language, math and science, all subjects in which Asian schools famously excel. Our main concern is the ability of our son —and indeed the whole family — to adapt to the strict diligence that is expected of the Chinese. Apprehension increases when talking to local friends.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standardized tests, beginning with the ancient imperial exams initiated during the Sui Dynasty.Shelly Chen is at the top of the class at th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one of the city’s best middle schools. Already near fluent in English, she is studying German and ranks among the highest in her grade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一、综合国力1、经济规模从GDP总量来看,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按现价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的GDP为11.20万亿,居世界第二,美国为18.57万亿,尚有7.37万亿的差距,我们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仍需十年以上的时间。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常用的单一指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中美两国的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分别为6895美元和52195美元,美国的人均GDP为中国的7.6倍。根据我们的预测2027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3000美元,初步达到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的下限,但是距离发达国家4万美元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987年我们提出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前两步目标基本实现,而对于第三步目标今年有新的表述。今年,我们提出了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蓝图: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人均GDP从8千美元到4万美元,美国用时约26年,日本用时约31年,中国需要多久?根据普华永道的测算,2050年中国GDP为49.85万亿美元,美国为34.10万亿美元。基于世行估计的人口数据估算人均GDP,中国在2050年的人均GDP为3.73万美元,美国为8.78万美元,差距仍然巨大。 3、经济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用来衡量生产的效率,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技术进步;二是规模经济;三是效率改进。从CTFP(按目

美国对付中国的策略

一:美国中情局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 在中央情报局极其机密的“行事手册”中,关于对付中国的部分最初撰写于中美严重对立的1951年,以后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不断修改,至今共成十项,内部代号称为《十条诫令》。 一、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怕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二、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三、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四、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种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 五、要不断制造消息,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辞来攻击他们自己。 六、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宣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无形,都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

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我们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 七、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 八、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去,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爱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的动乱。 九、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十、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以及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 二: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提出的《战后国际关系原则》摘录: 美国要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播种下混乱的种子,应该在他们不知不觉中把他们有价值的东西换成赝品,并使他们相信这些假的东西。美国一定能在他们国内找到志同道合者以及帮手和盟友,这就能使那些世界上最不驯服的人民,一场接一场地演出自身灭亡及其自我意识不可逆转地完全消失的规模极其巨大的悲剧。美国应消除(他们)文学和艺术的社会本质,使(他们的)艺术家疏远它,使他们不想去描写和了解人民群众内部发生的事情,让(他们的)文学、戏剧和电影都来表现和颂扬人的最鄙劣的情感;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支持和鼓励那

英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英文)教学总结

英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英文)

Western students enjoy a seemingly relaxed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is, however, is not the case for students in Asia, who face crushing workloads and are often very disciplined. In the first part of her Globalist. The decision is partly based on an inability — or unwillingness — to spend thousands of dollars in tuition fees, especially given the suspicion that local schools are better anyway. After all, what more could one want from a basic education than a strong grounding in language, math and science, all subjects in which Asian schools famously excel. Our main concern is the ability of our son — and indeed the whole family — to adapt to the strict diligence that is expected of the Chinese. Apprehension increases when talking to local friends.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standardized tests, beginning with the ancient imperial exams initiated during the Sui Dynasty.Shelly Chen is at the top of the class at th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one of the city’s best middle schools. Already near fluent in English, she is studying German and ranks among the highest in her

对国人来讲,似乎是天方夜谭;倘若再说,中国经济规模六

中国航天事业自 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载人航天。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空间应用 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中国与英美文化差异

中国与英美文化差异 【篇一:中国与英美文化差异】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 交流越来越广泛,而文化一直跟随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见证着 国家的兴衰存亡。纵观世界,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都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在不断发展的国际社会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内 容和含义,随着大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深入,使得各国之间文化交 流和碰撞也日益频繁。本文就目前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差异所在。中国论文网 /9/view-6808314.htm 关键词:英美文化中国文化差异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07-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有了 很大的提升,与国际社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这就使 得我国文化承受着来自各国文化的冲击,特别是英美等西方经济发 展大国,在进行经济、文化、贸易交流时,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及时分析各国之间的 文化差异,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1 研究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差异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处于国际社会中的每个国家要想得到高速的发展,就需 要保持与其他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等交流,而各国自身的发展历 程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有着 很大的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研究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国家之间的发展有着重 要的意义,下面就研究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差异的必要性做具 体分析。 1.1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通常来讲,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 号化结构,主要包括文字、语言、文学、绘画等内容,不同地域、 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也不尽相同。文化是对人类社会长期的历史实 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不仅是对当时社 会人类生活特点的体现,也是对一个国家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特 色的积淀,更是对每个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

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之间,到底还有多大差距及其思考

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之间,到底还有多大差距? 多大差距,这还用说吗?最简单的了解渠道就是GDP啊。2017年GDP排行榜上,美国是19万亿美元,排第一,中国是13万亿美元,排在第二位,排第三的日本仅4.3万亿美元。你算算看,这老二把老三已经落得很远了。全世界,只有中国和美国是同一个量级的,但是差距也不小。19万亿和13万亿。 那怎么解读这个数字呢?比较悲观的看法是这样的。 第一,这个距离其实很大。你看,前些年中国经济增长每年接近10%,所以大家预测,2020年,中国就要赶上美国了。但是,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降到6%-7%,那什么时候赶上美国就成问题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会不会一直下降呢? 第二,中国人口多得多啊。总量赶上有什么用,如果一算人均,画风马上就变了,中国差得太远太远。 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七分之一。而且,我们还要考虑一个因素,就是中国人太勤奋,参与劳动的人口比例高于美国,个人劳动时长也长于美国,所以,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十二分之一。 如果再看细节,具体到教育、消费及医疗等领域,中国人均数据那是被美国全面碾压。人均教育投入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人均消费支出,只有美国的十四分之一。人均医疗支出,这个就更夸张了,中国只有美国的二十二之一。 你看,中美差距,总量上是同一个数量级,但是一旦人均,就差出一个数量级了。

但是,这是最后的结论吗?陈经先生的那篇文章指出两点,值得我们再深入思考的地方。 第一,GDP这个指标反应了真实情况吗? 我们且不说,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而且那已经是四年前,也就是2014年的事了。就是按照GDP本身计算,也有很多存疑的地方。 比如,美国有很多并不增加财富,甚至是增加国家负债的经济活动被统计进了GDP,像增发国债这种事就被计入了GDP。 而中国正相反,中国有大量的经济活动被GDP统计忽略了。 比如,2016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是51.6%,在世界各国中明显偏低。那是中国服务业不发达吗?有这个原因,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指出,这里面也有个很重要的技术性原因,就是中国对服务业的统计比较粗放。 很多小规模的服务业,像小饭馆这样的生意,很多是统计不上来的,比如在淘宝上做生意,是不交税的,当然也就统计不进GDP。但是我们都知道,那是个很大的数字。 还有,中国经济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投资。比如造高铁。这些投资本身花多少钱,就计入GDP多少钱,是一次性的。但是这些基础设施,是一年年持续发挥作用的,它们虽然本身升值不多,有时甚至亏损,却能帮助一大片地区实现财富升值。 所以,中国这部分投资GDP的含金量也不一样。而再反过来看美国,美国

美国刁难中国的原因

空警200翵帖于:环球风云发布时间2010-2-4 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所谓“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而后方能“百战不殆”。反过来,如果不知彼也不知己,估计或肯定是“百战有殆”了,甚至“一战一殆”。 老实说,过路者不喜欢抗议,尤其一个大国,不停、不断地抗议,显得很可怜,既让对手瞧不起,也让国人很无奈。说明外交方略有值得检讨的地方。 一提起美国,中国人好似有说不完的委屈。但细数美国之恶,却好象又没那么具体。美国人侵略过中国?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好象有过。 美国人抢夺了中国?钱是中国人自己借给它的,问题是,你干什么要借钱给美国呢?美国包围中国?肯定有过。 冷战时期,不仅是美国,还有前苏联,也都包围过中国,甚至前苏联还要对中国发动一场核战争。中美之间发生过国家战争吗?实质上有过,形式上却没有。朝鲜战争,一方是联合国军,一方是志愿军。也就是说,双方都不曾宣布进行了一场国家战争。 “台湾问题”,归根结底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台湾要维持地方政权,甚至还幻想上升到一个主权国家的地位,这实质上是其它任何国家都左右不了的,是中国人自己在整事。惟其如此,“新疆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西藏问题”也同样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甚至“香港问题”,那就更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了。 有时候,决心和胆魄比什么都重要。暴动就镇压,想分裂就彻底地实行肉体消灭政策,这是不二的维持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良方。这就如同不杀为恶一方的贪官等于藏奸,那么希望能得到百姓拥护、维持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固,都属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没有学好、学精的结果,是典型的痴心妄想,否则三聚氰氨如何能重出江湖。除恶不能务尽,是你自己有问题。 因此,与分裂分子谈判,等于与虎谋皮,不如杀完了事,等别人来抗议。说难听点,抗议有个鸟用?我们自己能够独立维护的核心利益,如何需要得到对方承认和支持?事实上,西方鬼子与中国的谈判筹码是中国人自己给的。如果你非

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对比

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差距还有多大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中国经济已经今非昔比,GDP总值已经是公认的世界第二。2011年春天,皮尤全球态度调查就“谁是全球经济领跑者”向全世界数千名民众展开调查,半数中国被调查者认为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只有25%的中国人认为本国经济已赶超美国。而美国人也动摇了,43%的美国被调查者投票给中国,只有38%的人认为美国占上风。以下是一些经济衡量标准的对比。 在衡量经济能力时,绝对经济总量比人均数据更有说服力。早在十年前,中国的钢铁消耗量,手机拥有率和啤酒消耗量(衡量经济优势的重要标准)等指标就已高于美国,此后又陆续在部分其他指标上赶超。2011年,中国出口量比美国高出30%,固定资产投资额高出约40%,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燃耗比美国高出10%,温室气体排放高出近40%(尽管中国人均气体排放量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年购车量最高的国家。 在发明创新领域,这个创造了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的国度也在向美国发起挑战。统计表明,2011年中国的专利许可数量要高于美国,虽然有些专利含金量存疑,但在未来必将有所改进。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数学科学教育水平在全球142个国家中位列第31位,遥遥领先屈居51位的美国。其外部金融

影响力轻松秒杀美国,中国拥有两万亿美元的国外净资产,而美国背负着两万五千亿美元的债务。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消费水平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鉴于中国服务业数据覆盖率较低,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存疑)。过去五年内的相对增长率表明,这一差距将不断缩小,并将在2023年追平。中国零售业加速发展,有望在2014年赶超美国,同年还将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早在2000年,美国进口量还是中国的六倍,这一转变可谓是中国的一个华丽转身。 至于衡量经济水平的首要标杆——国内生产总值(下文简称GDP),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如果基于购买力平价法来衡量,中国的GDP将在2016年超过美国,这也将证明相对贫穷国家的物价的确较低。但要真正实现超越美国,中国的GDP必须折合市场汇率,以美元计算方能作数。 据粗略估计,2011年美国的GDP仍是中国的两倍,但与2000年的八倍相比以有所下降。根据《经济学人》得到的最优数据是,在未来十年内,中国的GDP实际年增长率将为7.75%(相比前十年的10.5%有所下降),美国为2.5%。(GDP平减指数显示)中美通胀平均水平分别为4%和1.5%,人民币每年将增值3%。若然,中国经济将在2018年超越美国,这比预期提早了一年,因为中国的GDP 美元价值增长高出了2011年的预期。 但即使中国能够在2018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仍将是世界第一富庶大国,因为其人均GDP仍是中国的四倍。但据胡润中

历史上的中国GD:宋朝曾占全球总量50%

历史上的中国GD:宋朝曾占全球总量50%梁盼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当前衡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2009年以来,中国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持续在经济总量的发展之路上高歌猛进。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经济总量急剧下滑,沦落为东亚病夫便在所难免了。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中国的经济实力在近代之前,即便不是超级强大,也曾创造过不亚于今天的辉煌。 古代GDP谜团 有关古代经济总量的统计,由于资料的欠缺和数据的不准确性,势必有极大的困难。而且年代愈久远,难度就愈大。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够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数据。据西方经济史大家麦迪森的研究,中国GDP在西汉末年的公元元年占世界GDP总量的26.2%;到了北宋早期的公元1000年,占到22.7%。而这两个时期的中国人均GDP,按照1990年的美元购买力来衡量,皆为450美元。 可见,从汉代到北宋,整整1000年的时间,中国的人均GDP没有任何变化。仅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积累,基本上在长达1000年的漫长时段里,是停滞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古代王朝更替的巨大破坏性。 中国古代社会,每一次王朝的更替,包括强大的汉、唐帝国,其王朝建立初期的社会成本就是整个国家全面退回到一穷二白的境地,然后在其鼎盛时期再把之前的成本投入收回来,甚至有的朝代所获得的收益还不抵成本。 这都还是其次,最为关键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古代的王朝来说,如此巨大的成本投入和效率很低的国家收益,所得来的不是科技、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创新和革命,反而与被它推翻的王朝相比,在社会根本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上,无甚变化和差异。 不过,有人拿北宋仁宗(1023?1063年在位)时期,国库的年税收总额来比较2009年的美元购买力,得出当时中国的GDP高达2000亿美元以上,并创造历史最高纪录,占到了全球总量的50%以上,而人均GDP也赫然超过2000美元。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宋代中国的经济实力在整个世界史上恐怕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因为,就算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在最巅峰时期,其GDP也只占到全球的30%左右。甚至当年“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在19世纪中叶最为强盛之时,其GDP也未曾超过全球的40%。

比较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

比较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差异 一、中国文化的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国的一切现代文明都只能在这棵大树上进行嫁接而成;考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历史这个无形的手对现实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历史,美国的文化,是一群现代人,按照现代人的意志和思维模式构建起来的一座现代文明的宫殿。美国人完全在按现代人的需要去创造科学,创造财富,创造民主的社会制度。美国的人际关系也是按现代人的标准建立起来的。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 二、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美国文化的多元化 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个少数民族在肤色、人种上也与汉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单一人种和单一文化的国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构成极为复杂,世界各国的人才在这里群英聚会,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各种民族、各种文化的大熔炉。因此美国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三、中国文化的政治性与美国文化的经济性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来,要统治这样一个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统治失调,就意味着国家分裂、诸侯纷争、战乱不休。因此,自古以来,稳定和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政治是统帅,集中统一是灵魂。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系统,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权统治形成相辅相成之势,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关于教育统治者施仁政,教育百姓遵守伦理教化等方面的人文科学,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重农轻商,重文轻商,科举制度使文化与政治密切相连,文化中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贯穿在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而美国是一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文化具有浓厚的经济性,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文化占有很高的地位。而好莱坞电影、迪斯尼乐园、麦当劳快餐等等发达的商业文化更是受世人瞩目。美国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带有浓厚的经济色彩,亲兄弟明算账。 四、中、美两国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很多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文章都指出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使我们产生困惑。生活在中国社会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个人主义思想也很严重,缺乏团结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当我们来到美国,却发现很多的美国人很关心社会和集体。有人做过这种观察,一群美国人开大会,会前不同观点会展开很激烈的争论,但一旦会议主题决定了,大家就会安安静静地一起开大会;但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却往往是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各自为政。关于这个文化与现实的差异问题,我们从社会学中找到了答案。一个社会中,不仅有统治阶层所推行的正统的主文化,也有在民间流行的亚文化。亚文化往往是对于主文化的一种逆反,一种对立和统一。由于中国文化过分宣扬国家和集体,轻视个人,所以民间社会的亚文化又使个人利益得到补充,得到平衡。美国过分地宣扬个人主义,人们不满足于彼此隔阂,彼此冷漠的现象,又重新回到互相关心,热心公益事业的和谐的社会关系上来。由此我们知道,要想真正地了解一个国家,不仅要从书本上了解他的主文化,还要到那个民族中去生活一段时间,从民间去了解那个民族的亚文化。另一方面,在人的本性上,有些东西是人类共有的,如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是得到公开承认,而在中国却被加以批判,但不管你怎么否定,它却是

中国与美国有多大经济差距

中国与美国有多大经济差距?--兼谈汇率偏差与国民总值 我们当年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选对了还是选错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究竟是 取得了胜利还是遭到了失败? 这些问题,对于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以及认真学习过近代史、现代史的中青 年人,不成其为问题。因为建国42年,我国已从任随列强欺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 国家,变成了独立自主、繁荣昌盛,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在美国和欧洲的 华人、华侨对此感受最深。过去,他们像美国黑人那样受到种族歧视,一场抗美 援朝战争,使美国白人对华人、华侨刮目相看。我国的原子弹、氢弹、一箭三星 的成功,使华人、华侨扬眉吐气。环顾神州大地,已经面目一新,可说是改了天,换了地。我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善的速 度超过世人预料。过去梦寐以求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 早已不在话下,这几年的经济统计公报,连手表、收音机和缝纫机的产量也不再 单列了。过去做梦也没有想过的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录放机,已在城市普及。连拉萨的彩电普及率也达到85%,与法国一样。社会主义道路当 然走对了。 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对外交往的扩大,“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却越传越 广,成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主要论点,而且一度使许多人相信了。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者,是把中国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与最发 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相比,说今日中美经济差距有六七十倍,所以说社会主义 失败了。普通老百姓看到,美国(以及日本、西欧)来华工作、旅游的人,花钱很 阔绰,住的是大宾馆,吃饭、坐车、买东西时,大把钞票往外掏,人人都像旧社 会上海的大资本家;而中国人去美国则显得很寒碜,一个工程师一月的工资换成 美元,还不如美国工人一天的工资高,比美国失业工人领的救济金也差得远。他 们难以解释这差距,于是慨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虽然成就巨大,与资本主义 相比就显得渺小,所以社会主义道路失败了。 的确,中国(以及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的经济与美国相比,差距是巨大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差距被夸大了、膨胀了。国外新兴的经济学——“发展 经济学”早就作了分析解释,我国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既不懂又不学,用一些胡说八道蛊惑群众,还互相吹捧为“著名学者”、“知识精英”。 比较典型的是上海《世界经济导报》1988年组织的关于“球籍”的讨论。钦 本立一伙说,改革10年,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与西方的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时相当于日本的四分之一,1985年下降到只相当于日本的五分之一,按人口平均计算只 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失败了,改革开放也失败了,中国快要被“开除球籍”了,只有一条路——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上海《世界经济导报》依据的是世界银行每年公布的《世界发展报告》。可 是,如果不是他们故意断章取义,便是他们没有把世界银行报告读懂。

美国如何和平演变中国

美国如何“和平演变”中国 自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以来,其“和平演变”的手段颇多,包括利用新闻媒介对社会主义国家搞“攻心战”,利用“人员往来”和书报影视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渗透,以经济援助为名,实施“鼓励改革”的策略,力图将社会主义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大力扶持亲西方的下一代。 以上种种手段,西方在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使用的同时,都曾在中国身上用过。 艾森豪威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1958年我曾研究并草拟一个建议,要求美苏大批交换大学生,其总量可达一万人之多。我甚至草拟过一封给布尔加宁的信,想邀请数千名苏联学生来这里,费用由我们支付,并由苏联人自己决定是否邀请同等数量的美国学生去他们国家。” 这位美国总统为何如此“大方”﹖他直言不讳地说:“有朝一日,一批新人将会在苏联掌权,我要努力争取的正是这一代。” 美前驻匈大使马克·帕尔梅1989年在《中欧和东欧:正在拉开帷幕》一书中表白:“为了鼓励各种形式的接触,美国正在布达佩斯建立一个美国之家,其目的是促进贸易和旅游,并且提供一个拥有图书馆和戏院的设备完善的文体中心。同时,在每个东欧国家的首都都应设有英国之家、西德之家或其他西方国家的家。如果能找到资金,也可以在匈牙利兴办一所美国大学。教育交流的范围是很广的,因为东欧人都渴望能学习西方语言,特别是英语。为此英、美每年应向东欧派出1000名教师和2000名学生,并接纳2000名东欧学生,让他们与西方家庭同吃同住同学习。这样,既花费不多,又可传播西方思想,如能逐步地把一个或更多的东欧国家引导到民主世界中去,对西方的安全则是一项重大收获,西方各国政府应该在这样的交流中多花些钱。” 美国兰德公司在一份战略研究报告中宣称,这些受过西方生活方式熏陶的留学生回国以后,“其威力将远远胜过派几十万军队去”。对苏联和东欧而言,后来苏东的解体与一些亲西方的领导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国新闻署发表文章公开声称:“美国应向中国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灌输美国的价值观念,这比向他们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他们认为,在这方面花点钱是值得的,对西方来说,这是一笔明智的投资,“我们决不要忽视训练一批数量可观的中国未来领导人的意义。”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增强人员往来,美国就设置了“和平队”和“富布赖特”项目,即把专家、学者和其他人员派遣到别的国家去,或“帮助”工作,或作学术交流,充当传播西方影响的使者。中美建交后,美国根据富布赖特计划,派来中国的教授有很多,分布在全国20几所重点院校,花费达数百万美元。 1982年里根得知中国在美国有6500名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当即表示有“6.5万人更好,这是长期投资”。一位美国极右翼参议员公开宣称:“这里没有免费的午餐。慈善心固然是一个因素,但绝不是首要因素,我们怀有明确的外交政策的目标,就是要让在美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接受作为美国立国之本的民主自由原则的熏陶。”

从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看当前中国经济

2005年10月 第5期总第122期开放导报 ChinaOpeningHerald 0Ct.2005 No.5TbtalNo.122 【宏观经济】 从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看当前中国经济 刘宪法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广东深圳518029] 【摘要】199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与80年前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风险运行期:支持经济增长的三大长期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经济波动必不可免,货币信用扩张及“高增长病”,等等,因此,控制及化解风险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旨。 [关键词]经济运行比较高风险经济波动经济周期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05)05-0057-04 [作者简介]刘宪法(1955一),河北邢台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主任研究员。研究领域: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 一、萧条前的美国经济与当前中国经济的比较 所谓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是指大萧条爆发前10年间一战结束后1919到1929年10月的美国经济。80年后的今天,再回顾一下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发生在80年前的美国经济,与1998年以来至今的中国经济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 1.都经历了一次经济衰退 先看美国。1917年4月美国正式作为协约国一方参战,美国经济进入战时管制时期,成立了战时工业委员会,全面掌管美国经济。在大量政府支出的刺激下,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迅速由战前的3%左右,上升到18%左右。 随着一战的结束,美国进入了为时2年(1920—1921) 中国同俄罗斯、中亚五国通过协商,共同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稳定和反对恐怖主义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今后还应加强经济贸易方面的合作,建立连接欧亚大陆的新丝绸之路,通过铁路、管道、物流、信息等网络,将合作区域向东扩大到朝、韩、目,向南扩大到印度和东南亚各国,通过多边磋商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努力创造和谐环境避免激烈竞争,推动整个欧亚大陆发展跨上新台阶,通过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和民族冲突,消除民族矛盾和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美英地缘战略家一向重视欧亚大陆,将其视为控制世界的地缘战略中心地带,主张在巴尔干和中亚制造不稳定。欧盟国家领导人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已认识到美英地缘战略的潜在威胁,针对其鼓吹的所谓“邪恶轴心”论调,提出要形成“欧亚大陆稳定弧线地带”。中国、欧盟、俄罗斯和亚洲各国,存在共同利益,应该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挫败美英鹰派地缘战略家的图谋。 [参考文献] [I]彼得施瓦茨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M].大西洋月刊出版社, 1996.(参见中文译本“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前苏联的》,新华出版社,2001年。)[2]杨斌.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一一美国隐蔽经济战与改革陷阱[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3】亨利基辛格.伙伴关系的回顾:英国和美国对战后外交政策的态度[M].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1982. 【4]亨利基辛格.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200号: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威胁[R].1974(未发表,华盛顿国家档案中可以找到。) J5J格雷?帕拉斯特访问斯蒂格利茨一个冰冷的世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带你去地狱的四个步骤…观察家[英国],2001,(4) ㈧倪健中国家安全fM】_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7】巴兹尔?亨利?利德尔哈特[英国J间接路线战略lM】 ㈣布莱尔外交顾问库玻的新帝国主义论…环球.2002.(11) 19】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l新华出版社,1999 11n|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lM】求实出版社,1989 【11l五角大楼正寻找冷战后的新敌人【Nl[美国]纽约时报,1992{】2—17 【12】杨斌软战争一美国经济军事霸权挑战中国【M1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05-07-04责任编辑:张玉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