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完整)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完整)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五个部分进行说课:教学理念,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教学理念: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校园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教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角、做角、画角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知识奠定了基础。

2.学情分析:我所教的是二年级学生,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背景,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很难理解,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因此本节课以数学活动引领全课,从生活中认识角,从实物中抽象角,在操作中感知角,在辨析中理解角,使学生在理解中应用和发展。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通过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知道角的大小和与什么有关。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第四部分:教法与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看过了,就忘记了。我听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所以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

第五部分:教学流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的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首先向学生出示三角形和五角星,然后问,这是什么图形?为什么叫三角形,五角星?并让学生上来指出图形中的角,引出两个图形里都有角,从而揭示并板书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学生认识的图

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第二环节,引导探究,学习新知。在这一环节里我安排了了五个活动。

活动一:联系实际,找角。

首先我向学生出示39页例1中的三个实物,让学生找角,由于这些实物都是学生平时经常见到的,学生对角也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很容易找到角,然后我从这三个物体中抽取出数学中角的几何图形,让学生从感性认识直接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的认识角。

接着我向学生出示38页主题图,让学生从美丽的校园情景图中发现角,学生边汇报,课件边闪动角,采用演示法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生活中许多物体上有角,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二:初步感知,摸角。

在学生看了很多的角之后,我让学生拿起三角板来摸摸角,说说是什么感觉,通过引导学生得出“尖尖的感觉”和“直直的边”,揭示并板书角的各部分名称。自然地从生活中的角过度到数学中的角,逐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接着我出示练习八的第1题,让学生判断哪个图形是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活动三:体验感悟,画角。

首先,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角,我在旁边指导更正,让学生掌握画角的要领。

活动四:小组合作,折角。

在这一活动中,我让学生独立折角并组内交流,学生在折角的过程中,直接感知角的顶点和边的特征。由于学生所折的角大小不同,我将引导学

生对所折的角进行观察比较。

活动五:动手操作,做角。

首先我将出示自己制作的活动角,让学生利用我课前下发的材料(硬纸条和图钉)自己动手制作活动角。通过把活动角变大变小,把硬纸条剪掉一些,让学生发现并概括: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这样,将难点分散到动手操作中,使他们能形象、深刻的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3、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两个练习题:

第一题,数一数有几个角。通过找角的练习,再次加深对角的认识。最后一幅图的出示,大角中夹着两个小角,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对角的认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第二题,用小棒摆一摆。这一练习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感知角的组成。

4、课堂总结,学习收获。

在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总结与概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形成完整的认识。

最后,我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因此我的板书体现了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定稿)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能通过直观观察比较出角的大小。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三角尺一把,正方形卡纸,一颗图钉,两根硬纸条 一、情境导入 (出示校园主题图)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这是在哪里?都有哪些人?说了什么话?从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在校园的哪些地方能找到角?(抽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角: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有角,比如扇子,剪刀,钟表,三角尺。同学们能找出它们的角吗?谁能来指一指这些物品的角?(抽生回答)课件演示。

生活中的角有很多,你能用纸来折角吗?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卡纸,自己折一个角。(学生自己操作,师巡视指导,把学生折的大小不同的角贴在黑板上) 3、做活动角: 同学们能用卡纸折出角,你们能做一个活动角吗?请同学们4人为一个小组,用课前准备好的两根硬纸条和一颗图钉做一个活动角。(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同学们观察你们做出的角,你发现了什么?(从同一个点引出的两条直直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由哪几部分组成?(1):角是由两条线组成的。这两条线是直直的。在角中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两条边。(2):这两条线是在同一个点上的。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 拿出刚才我们折的角,摸一摸它的两条直直的边,和它(尖尖)的顶点。 4、变大小: 请小组长转动活动角,其他组员看看角有什么变化?小组长听老师的口令变角的大小。其他组员边看边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小组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说给大家听?(1: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2: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正确画角及判断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师:对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王国,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谁能告诉老师,哪里有角?(学生上台指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 (多媒体播放剪刀、钟面、三角板,并用红色线条描画出这三件物品上的角) (课件动画播放三件物品上抽象出的角) 师:这三个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师: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生4:我们组找到黑板上的角。 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

《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大家玩得开心吗你都见到了哪些景色老师在这里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各地的建筑,大家看他们漂亮吗那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最漂亮呢(学生会说出有角)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

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2、教师出示五角星,问: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那你说他为什么叫五角星呢谁到台前把这五个角指给大家看一看其实角的规范的指法是这样的,教师示范指角。好,现在大家用规范的方法,指指你周围物体表面上的角吧。同桌互相指一指。谁再到前面指一指你找到的角。 3、那我们知道三角板上有三个角,现在请大家摸一摸这些角,看有什么感觉闭上眼睛摸一摸。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这个尖尖的地方就叫做角的顶点。再摸一摸还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 4、那我们摸的时候有尖尖的,滑滑的感觉,你能否借助周围物体表面上的角把它描下来。学生描角。 教师选几份展示。评价。谁是火眼金睛,这些角里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指名汇报。都有顶点。都有两条边。是不是每个角都有两条边呢?师对角图逐一指一指。 5、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其实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教师边说边画。连画3个角。你觉得老师画的怎么样? 你发现老师刚才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现在大家会画了吗 学生试画。并标出各个部分的名称。 觉得自己画的很好的请上来给大家看一看,找2、3生。问:你觉得他画的怎么样好在什么地方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人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媒体的应用、说预设的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的述说。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在比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 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中,引导学生在车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一表象一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画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数学来源于生活《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文山州广南县八宝镇中心小学:郑丽萍 【案例背景】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教材是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后,再认识角各部分之间的名称.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再通过实践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让学生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自己学着用尺子画角。让学生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直线和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从观察实物切入,逐步抽象出几何的角,紧接着是直叙角的各部分名称,进而指导学生画角。本案例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一改教材正面直叙的呈现方式,创造性地活用教材,变演示为操作,变直叙为研讨,以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为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化的学习过程中,亲身经历一种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获得初步认识的同时,其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及各种数学素质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情景和亲历操作活动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的方法。 2、通过观察实物并从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3、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4、让学生知道画一个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5、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重、难点】 画角,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片断】 片断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了老师手中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直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省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直角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课时。 教材先让学生认识角,再让学生认识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教材,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如三角板、红领巾、扇子来认识角,然后再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逐步由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定义,只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点画角。对直角的初步认识就是以这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做基础。 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教材第114?11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做做画画”,第116?117页练习二十二第5?9题。教材的第一项内容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接着通过让学生观察课本、信封、黑板面上的角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然后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在“做做画画”中安排了对位置变化的图形作判断,以及用纸折直角和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等练习,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直角的特征,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练习二十二第5题是“做做画画” 第1 题的模仿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7 题是“做做画画” 第3 题的模仿练习,练习二十二第6 题是画直角标记,练习二十二第

8 题是让学生找直角,练习二十二第9 题是让学生指出各个角。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使学生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难点是使学生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是复习引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媒体的应用及板书设计、说预设的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猜一猜等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的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游戏导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让学生拿出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接着拿走一根小棒摆一摆;再拿走一根。由此导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2、初步认识角:(1)在生活中发现角,出示课本主体图找一找校园里哪里藏着角。(2)摸三角板上的角,真切的感受角有一个尖尖的扎手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介绍各部分名称。(3)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4)找出39页图中藏着的角,并说出各部分名称。(5)拿出学具袋中的小圆片,小组间讨论,怎样将园片折出一个角来。(6)展示学生的折角。 本领域的教学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找角”“指角”体会身边到处都有角的存在,通过“摸角”感受角的特点,通过“折角”体会角的形成过程。总之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想法,进一步强化角的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篇一)教学案例: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学会画角,初步感知与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学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尝试、探索等方式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感受生活中的角,理解和掌握角的特点及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及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三、教学难点: 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 五、学具准备:

三角板、直尺、两根不同颜色的卡纸条(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左右)。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校园情景图。 师:瞧!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在开心的做早操,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做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活动探究 1、自学例1 (1)找出图上的角并指给同桌看。 (2)告诉同桌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的实物图。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直角说课稿

《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直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在本课时安排了两个例题。例3从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例4主要是教学三角板上的直角的用法:可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也可以用它来画直角。本课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下学期认识锐角和钝角也是一个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他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直角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发现能力,因此对于直角并不陌生。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孩子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受图形的美、数学的美。激发学生了解数学的愿望,乐于探索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点:认识、辨别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难点: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教法、学法: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模型,通过动手参与、体验来获取知识,从而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三、教学程序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为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在开始新课之前,先向学生提出了上节课学过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做好了心理准备。出示活动角。 第二环节:引导体验 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来进行。 1.加深直角的认识。这一层次,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在初步认识直角后学生对直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直角就不难了,这样直角在头脑中的印象会加深。 活动二,用肢体语言来展示直角。因为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言的逻辑表达能力有限,他们不可能用语言来准确的说出直角定义。只要他们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出直角,就说明他们真正的理解了直角。比找直角更进一步,因此在上课后我把这一活动与原来找直角这一活动进行了调换。(昨天教了用手势来比划角,并说说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今天这点做的不够好) 活动三,用圆形纸来折直角。这一设计的目的一是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二是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起到承接的作用。 2.判断直角。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因此我用一个问题总领:你怎么就能证明你所折的这个直角就是一个直角呢?这也是数学建模的第一步为学生提供现实问题、现实原形(折的直角),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为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了,所以把所折的角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并不会太难。在实际的比的过程中也完全可以叙述的很完整,因此在总结判断方法的时候我采取学生分别表述、逐条出现、最后整理的策略。这样不但给了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建构的时间和空间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愿望。 3.画直角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学生在“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会画角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及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案例及分析 【教案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教案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案重点】认识角。 【教案难点】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看一段录像片,大家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小组活动:找角) [评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案的民主性,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西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doc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27、28、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方法与过程: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情感与价值:让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去看看那里的美丽图形。 2、猜一猜,下面是什么图形? 3、出主题图找角:

4、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指角 (2)、出示剪刀、扇子、时钟、三角板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小组讨论找出角的各部分: (2)归纳小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完成P30页的1题 3、动手操作,做角。 (1)生做角 (2)展示 (3)完成P30页的2题 5、学习用尺子画角。 (1)师:同学们,你们会画角吗?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2)师示范 (3)再画 三、拓展(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引导学生观察活动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变化: (2)师生互玩角

(3)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角的两条边张开越大,角就越大。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分析评说:"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识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教学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加强观察和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折叠、制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在手脑并用中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我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于小组合作的思考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被很多老师所接受。但怎样摒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案例,谈点体会,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是主动,还是被动? [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二、是环节,还是方式? [案例5]《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56页《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和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 稿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56页《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今天我听了本校冯丽娥老师上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的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其它知识奠定了基础。 一、案例描述: 片段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1、复习引入: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了哪些图形? 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生说,老师出示这些图形。) 师:圆形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有什么区别? 生:圆形没有角。 师:对。那么今节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2、出示主题图。 师: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生1:我发现老师手上拿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2:我发现老爷爷剪草的剪刀上有角。 生3:我组发现操场上有角,足球门上也有角。 生4:小朋友们做操时伸开的双臂形成了角。 生5:我发现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了角。 (学生在主题图中找角,学生说到一个,课件演示一个,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儿的:(课件中

优秀教案课程《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三角板,剪刀,活动角,圆纸片,五角星纸片等。 【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圆纸片,带孔木棒,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 生:想? 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之星送给这节课发言最积极、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生:有? 师:一看大家就信心十足,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可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生:指角?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角好吗?(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老师忍不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

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页,角的认识。 2.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教材呈现的内容是例1,让学生在实物当中认识角,了解角的基本特征;例2,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画角;结合练习3,感知角的大小。 3.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有关角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对角的认识是笼统的、模糊的,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常见的物体和平面图形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角的科学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掌握角的各部分及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到角有大小,并且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就在生活当中。 5.教学重点 理解角,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6.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7.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纸、扇子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知识的有限性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对被本课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一下几种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绎法、合作交流法,并在课前创

设课堂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将这些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过程中自觉地获取知识,了解角并且学会比较大小。 三、说学法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学会比较大小。 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合作交流的精神,并在交流过程中,把自己想法告诉合作人员,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收情景,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创设一个情景,引出一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图中的平面图形,从而引出课题认识角。并且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共同特征。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对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结合生活,感受角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1.找“角”: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室中的材料找角。同学相互汇报。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就在我们生活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同学相互汇报,如有错误,可以帮助同学指出错误,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2.摸“角”:让学生上来摸一摸教师手中的角,在次直观的感受角的基本特征,并让学生说一说摸角之后的感受。总结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向学生介绍角的部分的名称。边 顶点 边 (教师示范画角) 3.画“角”做“角”: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做一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