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社区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健康医疗行业医疗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健康医疗行业医疗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健康医疗行业医疗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目标 (4)1.1 医疗信息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4)1.2 建设目标与意义 (5)1.3 项目实施范围与预期效果 (5)第2章医疗信息平台需求分析 (6)2.1 用户需求调研 (6)2.1.1 医疗机构需求 (6)2.1.2 医务人员需求 (6)2.1.3 患者需求 (6)2.2 功能需求梳理 (6)2.2.1 医疗服务功能 (6)2.2.2 医疗资源管理功能 (7)2.2.3 医学信息查询与交流功能 (7)2.2.4 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功能 (7)2.3 非功能需求分析 (7)2.3.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7)2.3.2 系统兼容性与可扩展性 (8)2.3.3 用户体验与界面设计 (8)2.4 系统功能需求 (8)2.4.1 响应时间 (8)2.4.2 并发能力 (8)2.4.3 系统容量 (8)2.4.4 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 (8)第3章医疗信息平台总体设计 (9)3.1 系统架构设计 (9)3.1.1 表现层 (9)3.1.2 业务逻辑层 (9)3.1.3 数据访问层 (9)3.1.4 数据存储层 (9)3.2 模块划分与功能描述 (9)3.2.1 患者管理模块 (9)3.2.2 医生管理模块 (9)3.2.3 管理员模块 (10)3.3 技术选型与标准规范 (10)3.3.1 技术选型 (10)3.3.2 标准规范 (10)3.4 数据库设计 (10)3.4.1 用户表 (10)3.4.2 医生表 (11)3.4.3 患者表 (11)3.4.4 预约挂号表 (11)3.4.6 统计报表表 (11)第4章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11)4.1 数据挖掘与分析 (11)4.2 人工智能应用 (11)4.3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1)4.4 可穿戴设备与移动医疗 (12)第5章医疗信息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12)5.1 患者管理模块 (12)5.1.1 患者基本信息管理:收集和存储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过敏史等,便于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状况。

智慧社区服务云平台方案(3篇)

智慧社区服务云平台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其服务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日益受到关注。

传统的社区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居民的需求,智慧社区服务云平台应运而生。

智慧社区服务云平台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智能的服务平台,旨在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推动社区服务现代化。

二、项目目标1. 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通过智慧社区服务云平台,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满足居民在居住、娱乐、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

2. 优化社区管理效率:实现社区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通过智慧社区服务云平台,加强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4. 推动社区产业升级:依托智慧社区服务云平台,培育新型社区产业,提升社区经济效益。

三、平台架构智慧社区服务云平台采用分层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 物联网感知层:通过各类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社区环境、设备状态、居民行为等数据。

2. 数据传输层:利用有线、无线网络,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平台中心。

3. 数据处理层:对传输至平台中心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分析,形成有价值的信息。

4. 应用服务层: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各类社区服务应用,如智能家居、在线购物、医疗咨询等。

5. 用户界面层:为居民提供便捷、友好的操作界面,实现与平台的交互。

四、平台功能模块1. 智能家居模块:通过智能家居设备,实现家庭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如灯光、空调、安防等。

2. 在线购物模块:提供线上购物服务,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3. 医疗健康模块:提供在线医疗咨询、预约挂号、健康档案管理等服务。

4. 教育培训模块:提供在线教育、远程培训、亲子活动等服务。

5. 社区活动模块:发布社区活动信息,方便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6. 社区服务模块:提供物业缴费、水电煤缴费、报修等服务。

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建设需求
01
满足医疗健康行业监 管和服务需求
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需要满足 国家、地方和行业对医疗健康行业的 监管和服务需求。
0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 效率
通过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可以 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提高医 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03
促进健康医疗产业的 发展
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可以促进 健康医疗产业的发展,推动健康医疗 服务的创新和升级。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应用和服务
将处理和分析后的医疗数据应用到医疗服务中, 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包括在 线咨询、预约挂号、远程医疗等服务。
03
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的架构和技术方 案
架构设计原则
高可靠性原则
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需要具备高度 可靠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能够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扩展性原则
数据查询与处理
采用SQL等查询语言,实现对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 和挖掘等操作。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 性和隐私性。
05
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的接口和数据交 换方案
数据接口设计原则
01
02
03
标准化原则
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如 HL7、DICOM等,保证 数据的通用性和可互操作 性。
通过对海量医疗数据的分析,可以及 时发现和预测公共卫生事件,帮助政 府部门制定更加科学、精准的公共卫 生管理策略。
带动产业创新发展
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可以吸引 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创业人才,推动健 康医疗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发展,培 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要性
要点一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化云平台解决方案

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化云平台解决方案

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化云平台解决方案一、政策背景《“十三五”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发展规划》(国卫规划发〔2017〕6号)要求,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区域医疗健康信息平台(或称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将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人口数据库为核心,在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下,有效整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

1、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承建全民健康保障工程一期工程总投入为3.4 亿元,搭建“1+6”国家医疗健康中心,即以国家医疗数据中心为核心,依托于疾病控制、中医药、新农合等六个业务应用平台,形成一个医疗卫生的私有云,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和各省级平台实现连通,全面建成标准统一、融合开放、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省、地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六大业务应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2、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全民健康四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技术方案》要求,四级平台部署架构如下:●国家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包括两部分:1、数据采集和交换平台,用来适应非标准化平台的接入以及数据采集;2、企业服务总线以及十个基础服务构成的基于文档采集和协同服务平台。

●省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参照国家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也包括数据采集和交换平台和企业服务总线平台。

向上与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成对接;省属医疗机构及下级平台接入支持协同服务以及数据采集两种功能。

●地市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参照省级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

市属医疗机构、下级平台或其他部门接入支持基于文档和基于中间库两种形式。

●县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县级数据采集交换架构参照地市级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

县(区)属医疗机构及其他部门接入支持基于文档和基于中间库两种形式。

部署方式:逐级某(同时具备完备的市级、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省份,可选择逐级某模式)、市级直连(没有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地区,可选择市级直连模式)、省级直连(没有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地区,可选择省级直连模式。

大数据中心健康平台建设方案 健康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方案共42页文档

大数据中心健康平台建设方案 健康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方案共42页文档

大数据中心健康平台建设方案 健康大数 据中心平台建设方案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健康医疗行业医疗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健康医疗行业医疗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健康医疗行业医疗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建设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 (3)1.1 医疗大数据发展现状 (3)1.2 建设医疗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的必要性 (4)1.3 项目目标与预期效果 (4)第2章医疗大数据资源整合与采集 (5)2.1 医疗数据来源与类型 (5)2.2 数据整合与采集策略 (5)2.3 数据质量保障与控制 (5)第3章医疗大数据存储与管理 (6)3.1 数据存储技术选型 (6)3.1.1 分布式存储 (6)3.1.2 列式存储 (6)3.1.3 云存储 (6)3.2 数据仓库构建 (6)3.2.1 数据源接入 (7)3.2.2 数据模型设计 (7)3.2.3 数据仓库技术选型 (7)3.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7)3.3.1 数据加密 (7)3.3.2 访问控制 (7)3.3.3 数据脱敏 (7)3.3.4 审计与监控 (7)第4章医疗大数据预处理与清洗 (7)4.1 数据预处理方法 (7)4.1.1 数据集成 (8)4.1.2 数据抽样 (8)4.1.3 数据标注 (8)4.2 数据清洗策略与流程 (8)4.2.1 数据清洗策略 (8)4.2.2 数据清洗流程 (9)4.3 数据标准化与归一化 (9)4.3.1 数据标准化 (9)4.3.2 数据归一化 (9)4.3.3 特征编码 (9)第5章医疗大数据挖掘与分析 (9)5.1 数据挖掘算法选型 (9)5.1.1 分类算法 (9)5.1.2 聚类算法 (9)5.1.3 关联规则算法 (10)5.2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10)5.2.1 疾病诊断与预测 (10)5.2.2 治疗方案推荐 (10)5.2.3 风险评估与预警 (10)5.3 患者画像构建与个性化服务 (10)5.3.1 患者基本信息整合 (10)5.3.2 患者行为分析 (10)5.3.3 个性化服务推荐 (10)5.3.4 患者满意度评估 (11)第6章医疗大数据可视化与交互 (11)6.1 数据可视化技术 (11)6.1.1 概述 (11)6.1.2 可视化技术分类 (11)6.1.3 医疗大数据可视化应用 (11)6.2 可视化工具与平台选型 (11)6.2.1 概述 (11)6.2.2 开源可视化工具 (11)6.2.3 商业可视化平台 (12)6.3 交互式数据展示与摸索 (12)6.3.1 概述 (12)6.3.2 交互式数据展示 (12)6.3.3 数据摸索 (12)第7章医疗大数据应用场景与实践 (12)7.1 临床诊疗辅助 (13)7.1.1 疾病预测与风险评估 (13)7.1.2 病例智能检索 (13)7.1.3 个体化治疗方案推荐 (13)7.2 患者健康管理 (13)7.2.1 健康档案管理 (13)7.2.2 慢性病管理 (13)7.2.3 预防性健康指导 (13)7.3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13)7.3.1 医疗资源分布监测 (13)7.3.2 医疗服务需求预测 (13)7.3.3 医疗质量评估 (13)7.3.4 药物研发与应用 (14)第8章医疗大数据安全与合规性 (14)8.1 数据安全策略与措施 (14)8.1.1 数据加密 (14)8.1.2 访问控制 (14)8.1.3 安全审计 (14)8.1.4 数据备份与恢复 (14)8.1.5 网络安全防护 (14)8.2.1 法律法规遵循 (14)8.2.2 政策文件解读 (15)8.2.3 内部合规性审查 (15)8.2.4 监管部门沟通 (15)8.3 隐私保护与伦理审查 (15)8.3.1 隐私保护措施 (15)8.3.2 伦理审查 (15)第9章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实施 (15)9.1 项目管理与组织架构 (15)9.1.1 项目管理团队 (15)9.1.2 组织架构设计 (15)9.2 技术支持与维护 (16)9.2.1 技术支持 (16)9.2.2 系统维护 (16)9.3 质量保障与风险管理 (16)9.3.1 质量保障 (16)9.3.2 风险管理 (16)第10章医疗大数据未来发展展望 (17)10.1 技术发展趋势 (17)10.2 行业应用前景 (17)10.3 政策法规与产业生态建设 (17)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1.1 医疗大数据发展现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行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

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上线运行
完成平台部署和上线运行,确 保平台稳定可靠。
部署方案与实施计划
硬件环境
软件环境
根据平台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器 、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
安装和配置平台所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 、中间件等软件环境。
部署方案
实施计划
采用分布式部署方式,将平台部署在多台 服务器上,实现负载均衡和容错处理。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任务 分配、进度监控等,确保平台按时完成部 署和上线运行。
数据采集方式与规范
总结词
标准化、可扩展、高效性
详细描述
数据采集方式应遵循国际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数据的标准化和可扩展性,同时要注重采集效率,减 少不必要的数据冗余和重复。
数据存储策略与方案
总结词
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
详细描述
数据存储方案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将数 据分散到不同的存储节点上,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要优化数据存储和
06
安全保障措施与运维管理方案
安全保障策略与措施
01
02
03
网络安全防护
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 统等网络安全设备,确保 平台免受网络攻击和数据 泄露。
数据加密存储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 ,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和 篡改。
访问控制
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 ,限制用户对平台的访问 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访 问和操作。
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覆盖全区域的卫生信息化平台,实 现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的共享、医疗卫生服务的协同、医疗 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 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概述

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推广计划

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推广计划

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推广计划第一章引言 (3)1.1 建设背景 (3)1.1.1 国际背景 (3)1.1.2 国内背景 (3)1.2 建设意义 (3)1.2.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1.2.2 降低医疗成本 (4)1.2.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4)1.2.4 促进医疗科技创新 (4)1.2.5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4)第二章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 (4)2.1 技术架构 (4)2.1.1 数据采集与传输 (4)2.1.2 数据存储与处理 (4)2.1.3 数据分析与挖掘 (5)2.1.4 应用服务 (5)2.2 数据架构 (5)2.2.1 数据源 (5)2.2.2 数据仓库 (5)2.2.3 数据交换与共享 (6)2.3 安全架构 (6)2.3.1 数据安全 (6)2.3.2 系统安全 (6)2.3.3 用户隐私保护 (6)第三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7)3.1 数据采集 (7)3.1.1 数据来源 (7)3.1.2 数据采集方式 (7)3.1.3 数据采集流程 (7)3.2 数据清洗 (7)3.2.1 数据清洗目的 (8)3.2.2 数据清洗内容 (8)3.2.3 数据清洗方法 (8)3.3 数据存储 (8)3.3.1 存储架构 (8)3.3.2 存储策略 (8)3.3.3 数据维护 (9)第四章数据分析与挖掘 (9)4.1 数据挖掘算法 (9)4.2 分析模型建立 (9)4.3 结果可视化 (10)第五章应用场景设计 (10)5.1 医疗服务 (10)5.2 医疗管理 (10)5.3 医疗科研 (11)第六章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11)6.1 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 (11)6.1.1 数据交换标准制定 (11)6.1.2 数据交换协议与接口设计 (11)6.1.3 数据交换平台构建 (12)6.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2)6.2.1 数据加密与解密技术 (12)6.2.2 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12)6.2.3 数据脱敏与隐私保护 (12)6.3 数据质量管理 (12)6.3.1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12)6.3.2 数据质量评估与监控 (12)6.3.3 数据质量管理策略与机制 (12)第七章平台推广策略 (13)7.1 政策引导 (13)7.2 产业链构建 (13)7.3 市场营销 (13)第八章培训与人才培养 (14)8.1 人才培养体系 (14)8.1.1 建立目标明确的人才培养体系 (14)8.1.2 人才培养体系架构 (14)8.1.3 人才培养途径 (14)8.2 培训计划 (14)8.2.1 制定培训计划 (14)8.2.2 培训实施 (15)8.3 考核与评估 (15)8.3.1 考核制度 (15)8.3.2 评估体系 (15)第九章项目管理与评估 (15)9.1 项目管理流程 (15)9.1.1 项目启动 (15)9.1.2 项目规划 (15)9.1.3 项目执行 (16)9.1.4 项目监控 (16)9.1.5 项目验收 (16)9.1.6 项目总结 (16)9.2 项目评估指标 (16)9.2.1 项目进度 (16)9.2.2 项目质量 (16)9.2.3 项目成本 (16)9.2.4 项目效益 (16)9.2.5 用户满意度 (16)9.3 项目持续改进 (16)9.3.1 建立项目持续改进机制 (16)9.3.2 强化项目监测与评估 (16)9.3.3 建立用户反馈机制 (17)9.3.4 深化技术研究与创新 (17)9.3.5 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 (17)9.3.6 拓展项目应用领域 (17)第十章未来展望 (17)10.1 技术发展趋势 (17)10.2 应用领域拓展 (17)10.3 国际合作与交流 (17)第一章引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健康医疗领域亦不例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效果管理
社会和经济潜力
健康
关怀和保护
Page 9
1
社会环境
需求分析
智慧社区的智慧应体现在哪里?
(1)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提供综合、全程、 科学的服务,对社区居民衣食住行、健康全面 负责。 (2)实现多学科的综合、协调服务,提高生活、 学习、医疗、卫生、保健、养老的质量。 (3)系统、规范地开展社区健康服务,保证社区 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采用适宜技术,使 70%—80%诊疗、卫生与保健问题在社区得以 解决,提高生活品质和效率。 (4)在社区内系统地开展妇幼保健、老年保健以 及医疗、康复、心理咨询、家庭病床等项工作 ,对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人及伤 残人士提供诊疗与保健服务,提供社区居民的 各方面安全监护、便捷智慧服务,等等……
城市健康管理项目建设背景分析
医疗保障投入 公共卫生投入 医疗服务投入 ……

医疗卫生服务 疗养保健服务 健康知识学习 ……
国家加大卫生投入 个人增加卫生支出
慢病患者快速增加 老年人口持续增长
慢性病治疗 慢性病康复 慢性病预防 慢性病检测 …… 拉动和提升医疗卫生、健康管理及养老服务 领域在设备、软件、服务的市场需求和空间 高端社区养老服务 智能居家养老服务 老年人特需医疗服务 老年人远程监护 ……
健康社区的管理经验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提供综合、全程、 科学的服务,对社区居民健康、安全、生活 质量全面负责。
国家政策方针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等国 家政策设计与要求等等。
Page 11
城市发展给城市社区生活带来诸多问题
健康问题
社区安全问题
邻里关系问题
社区服务质量问题
Page 10
智慧社区的发展历程
健康社区的概念
健康社区是指通过健康促进,使个人、家庭具备良好的生活方 式和生活行为,在社区创建良好的自然环境、物理环境、社会 心理环境,达到创建具有健康人群、健康环境的健康社区。主 要包括健康政策、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的管理体系。
健康社区的发展
西欧地区、西太区、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相继开 展健康社区和健康城市建设。 在西太区,澳大利亚、中国、日本、越南、马 来西亚、蒙古、韩国、老挝、菲律宾等国在上 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开展创建健康社区和健康城 市活动。
• • • • • 建立新的健康服务和社区治理的体系 探索建立新居家健康养老模式 建立家庭应急与安防新模式 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游购娱”等生活方式优化 现有资源的新配置、新组合、新服务
Page 8
需求分析
政府部门
全生态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非政府组织
服务提供商
社会计划
社会救助
退休 就业
儿童 & 青年 残障人士 工伤补偿
家庭
非政府组织
证据管理 参与者管理 财务管理 资格和授权 供应商管理
需求
政府部门
3
生活事 件 提供商
多项目 生活事 件管理
社会项目管理
4
效果识别 效果评估 效果规划 服务配置
谁需要? 需要什么? 谁能帮助? 怎样帮助? 怎样达到可持续的效果?
多项 目筛 选 基于需求的分 类
统一访问
2
工作 食品 保护 安全 教育
需求分析
城市、社区的使命是什么?
• •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更健康 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健康的生活,为了更多、更方便、更从容地获得生存、幸福 生活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机会,为了更及时地避免影响获得资源和机会的不利因 素,所以,期望、追求智慧健康城市
智慧社区建设的切入点
健康社区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智慧健康社区需求分析
智慧健康社区功能设计 智慧健康社区信息网络设计
第二章 第三章
智慧健康社区需求分析
中国城市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据媒体报道,至2030年,中国将有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中国改革的主轴是经济发展,而经
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城市化进程。
健康社区的由来
健康社区的由来:健康社区运动于1985年起源于加拿大,发展 极为迅速,1988年就形成了一个加拿大健康社区网络,覆盖加 拿大全国的200多个社区。此后,在WHO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一 个全球性运动。
健康社区国内的状况
目前国内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澳门、南京、苏州、张家 港、合肥、无锡、重庆、杭州等至少30多个城市开展创建健康 社区的工作,创建健康社区总数达到500多个。
在2050年之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必须从36%提高到70%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平均需增长1%左右的城
市化率(即每年约1000至12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中国城市化,战略形态的新选择。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
就医问题、孕产妇健康、 职业病和工伤…… 流动人口 的卫生保 健问题 环境 负效应 PM2.5、雾霾、水污染、 废物垃圾、工业污染……
城市发展意味着生产和消费的更集中、更大规模、更社会化和更高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意味着城市 生活对资源的更大需求、更复杂的社会关系等。同时,还有下面的养老等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
Page 12
社会发展带来的智慧社区养老信息化的需求
60岁 10% 1.44亿
按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是一个国家进入老 龄化社会的标志 2005年 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中国已 步入老龄化社会行列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中国内地城市的 白领亚健康比例 76%,处于过劳 状态的接近六成, 真正意义上的 “健康人”比例 较低,不足3%。
医疗费用居高不 下慢病威胁与日 俱增
医疗资源分配失
我国卫生总费用由 2010 年的 19,980.4 亿元增至 2015 年的 40,587.7 亿元,卫 生总费用占我国 GDP 的比重也不断 提升,从 2010 年 的 4.9%增长至
生存压力、工作繁忙、
精神压力……
精神障碍
不合理的 城市规划
房屋过密、绿化过少、
施工过多……
慢性非传 染性疾病
传染性 疾病
肿瘤、高血压、糖尿病、
心血管……
SARS、禽流感病毒、
登革热……
城市污染的后果
肺癌、胃癌、乳腺癌 已成都市白领“杀 手”。近年来,癌症 呈现年轻化、发病率 和死亡率走高的趋势。 中国慢性病患者总数 约3亿,其中,一半慢 性病发生在65岁以下 人群,慢性病形式严 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