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设计作业

光学系统设计作业
光学系统设计作业

显微物镜光学参数要求为:β=2?,NA =0.1,共轭距离为195mm 。 1)根据几何光学计算相应参数;

2)运用初级像差理论进行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计算;

3)使用光学设计软件对初始结构进行优化,要求视场角o

5±; 4)根据系统的特点列出优化后结构的主要像差分析; 5)计算优化后结构的二级光谱色差。

一、显微物镜的基本参数计算

为有效控制显微镜的共轭距离,显微镜设计时,一般总是逆光路设计,即按1/β进行设计。该显微物镜视场小,孔径不大,只需要校正球差、正弦差和位置色差。因此,采用双胶合物镜。

''''

12

195111l l l l l l f β==-

-=-= 解,得 ''6513043.33l l f ==-= 正向光路 根据 ''

'

J nuy n u y == sin NA n u = 在近轴情况下 NA nu =

'

2y y

β==

由此可求解 '''0.05NA n u == 由此可知逆向光路的数值孔径 综上,该显微物镜的基本参数为

NA 'f 'l l

0.05 43.33 65 130- 二、求解初始基本结构 1)确定基本像差参量

根据校正要求,令'0L δ=、'0SC =、'

0FC L ?=,即

0C S S

S I

I ===∑∑∑,即

43332220

00

z C

S h P S h h P Jh W S

h C φφφφI I ∏

I ===+===∑∑∑ 解,得 0P W C I === 将其规化到无穷远

11sin 0.1NA n u ==,11n = 则 11sin 0.1/2u U β=?=-,11 6.5h l u mm

=?=

规化孔径角为

110.1

20.3333071

6.543.33

u u h φ-==

=-? 由公式

()

()()

21141522P P W u W W u μμ∞∞

=++++=++可求得规化后的基本像差参量

代入可得

0.36560.8832

P W ∞∞

==-

2)选择玻璃组合 取冕牌玻璃在前

得 (

)

2

00.850.1

0.155792P P W ∞

=-+=-

根据0P 和C I ,查表选取相近的玻璃组合为BaK7-ZF3,其参数为

Bak7:56,5688.111==v n ZF3:5.29,7172.122==v n

0010.11520, 4.295252, 2.113207P Q ?=-=-=

2.397505A =, 1.698752K =

3)求形状系数Q

1,20 4.295252Q Q ==-

解得 1 3.849150Q =-,2 4.741352Q =-

0300.8832450.060241

4.295252 4.7797281.698752

W W Q Q K ∞--+=±=-±=-

取两个相近结果的平均值

4.76054Q =-

4)求各球面的曲率半径 在规化条件下 '

1

f =

由公式

1111211212

1223322221

11

1

1111111

n Q r n n Q r n Q r r n n n ??ρρρ???ρ==+=+--==+-==-=+---- 可得 123 1.067869

2.6473331.099948

ρρρ==-=-

则焦距'

43.33f mm =时对应的曲率半径为

'

11

40.576f r ρ=

= '

22

16.367f r ρ=

=- '

33

39.393f r ρ=

=-

5)对薄透镜加厚

213D h mm ==

采用压圈法固定,查表得 1.5mm ?= 则 透镜的全直径 14.5D mm φ=+?= 故该显微物镜的外径 14.5mm φ= 透镜的中心厚度公式 21d t x x =-+ 其中

i i x r =代入1r 、2r 、3r 数值 可得

10.232x = 20.584x =- 30.239x =-

查表知 正透镜边缘最小厚度 10.8t ≥ 负透镜中心最小厚度 2 1.0d ≥ 代入可得 1 1.616d ≥ 2 1.0d ≥ 可取 1 2.0d mm = 2 1.5d mm = 该物镜的参数为

r d D n F n C n

40.576 2.0 5688.1 575969.1 565821.1 16.367- 5.1 7172.1 734681.1 710371.1 39.393- 1 1 1

三.光学系统初始结构优化

利用Zemax 软件的自动优化功能进行像差优化设计 初始参数录入如图

自变量选取各球面的曲率半径

对共轭距进行缩放缩放值为195/198.50.9823677

缩放后得

此时保留物距不变其余设为变量进行优化。在评价函数中加入的操作数有焦距EFFL,目标值为43.33,垂轴放大率PMAG,目标值为-0.5,操作数TOTR,目标值为71,控制色差加入操作数AXCL,目标值为0。

最终优化后的光学系统参数如下图,共轭距为195.00011mm。

四、光学系统的主要像差分析

该光学系统的像差结果(赛的和数)如下所示:

该光学系统的点列图及传递函数曲线如下图所示:对传递函数曲线选取主频率为80Hz

五.光学系统的色差分析

光学系统的色差曲线如下图所示:

光学设计岗位规范

光学设计岗位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光学设计岗位职责和岗位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光学设计岗位的初级、中级、高级职务人员。 2 引用标准 Q/AG L07 1.1-2003职工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通用标准 3 岗位职责(概括和列举该岗位的工作职责) 3.1 负责光学系统研究、设计的全部技术工作,试验、试制的配合工作。 3.2 严格贯彻执行国标、部标、企标及有关科研技术、质量管理和安全技术的法规。 3.3 负责项目预研、技术论证、可行性研究论证、技术经济分析和项目的申报工作。 3.4 根据研制合同,制定阶段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5 参加本专业及有关专业的技术会议,评审本专业范围内的科研成果。 3.6 贯彻全面质量管理,负责对试验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改进设计。 3.7 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和市场需求,采用适合的光学系统的结构,满足性能指标。研究新技术,加速光电系统的更新换代。 3.8 根据项目进展情况,适时编写专题技术总结、专题研究报告、鉴定申请报告等。 3.9 负责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完成技术资料的归档工作。 4 岗位标准 4.1 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 执行Q/AG L07 1.1-2003职工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通用规范 4.2 文化程度

执行Q/AYGF 1.1 4.3 专业理论知识 4.3.1 初级职务 4.3.1.1 具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基础理论知识。 4.3.1.2 具有应用光学、光学仪器制图等专业理论知识。 4.3.1.3 了解光学系统性能和集成、试验、应用、储存中的有关安全规程。 4.3.1.4 了解光学系统设计和研制过程,及有关技术标准。 4.3.1.5 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并能查阅本专业书刊、资料。 4.3.2 中级职务 4.3.2.1 具有光学、计算机CAD设计、光学仪器制图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红外、激光、电视、可见光系统等有关知识。 4.3.2.2 熟悉光学系统性能和集成、试验、应用、储存中的有关安全规程。 4.3.2.3 熟悉光学系统国内外研制状况和发展趋势。 4.3.2.4 熟悉国内外光电系统光学设计研制技术及技术标准。 4.3.2.5 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较熟练地查阅本专业书刊、资料。 4.3.3 高级职务 4.3.3.1 熟练掌握光学系统涉及的红外、激光、电视、微光、可见光学等专业理论知识。 4.3.3.2 精通光学系统研究的技术理论、熟悉典型的、同类型光学系统的性能指标及研究的技术难点。 4.3.3.3 精通光电系统集成与实验理论。 4.3.3.4 熟悉光电系统研制程序、典型技术和有关标准。 4.3.3.5 掌握国内外光电系统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4.3.3.6 掌握光电系统应用的有关技术和知识。 4.3.3.7 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查阅和笔译本专业的书刊、资料。 4.4 实际工作能力 4.4.1 初级职务 4.4.1.1 能完成光电系统的一般实验,参与试验方案的讨论与制定。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 课程大作业—I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 院(系) 专业 学生 学号 班号 2015年4月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 1 设置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的目的 功能原理设计是机械系统设计的最初环节,主要是针对产品的主要功能提出一些原理性构思,也就是针对产品的功能进行原理性设计! 针对某一产品的主要功能,设计人员在进行了大量相关资料查阅之后,应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功能原理方案来,以便从中选出较理想的一个为下一步总体设计奠定基础。针对产品主要功能而进行的功能原理设计这一步,在整个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功能原理设计应既有创新构思,同时又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系统设计能力时,不仅要注重机构和结构设计的培养和训练,而且更应注重功能原理设计的培养和训练。由于功能原理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因此,本大作业将主要针对功能原理设计进行。 2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目的 棒料校直是机械零件加工前的一道准备工序。若棒料弯曲,就要用大棒料才能加工出一个小零件,如图1所示,这种加工方式材料利用率不高,经济性差。故在加工零件前需将棒料校直。 图1 待校直的弯曲棒料

3 设计数据与要求 请根据以下设计数据,进行棒料校直机的功能原理设计。 1) 棒料材料:需校直的棒料材料为45钢 2) 工作环境及环保要求:室内工作,希望冲击振动小、噪声小; 3) 工作寿命:使用期限为10年,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16小时; 4) 设备保养维护要求:每半年作一次保养,大修期为3年。 5) 棒料校直机原始设计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棒料校直机原始设计数据 4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过程 功能原理方案设计的任务是:针对某一确定的功能要求,去寻求一些物理效应并借助某些作用原理来求得一些实现该功能目标的解法原理来;或者说,功能原理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构思能实现功能目标的新的解法原理。这一步设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尽可能多地提出创新构思上,从而使思维尽量“发散”,以力求提出较多的解法供比较和优选。此时,对构件的具体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则不一定要有成熟的考虑,故只需用简图或示意图的形式 5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要求 1) 用黑箱法寻找总功能的转换关系,给出棒料校直机的黑箱图; 2) 对棒料校直机进行总功能分解,绘制“技术过程流程图”和“总功能分解图”; 3) 建立棒料校直机的“功能结构图” 4) 寻找原理解法和原理解组合。 6 设计参考资料 教材中第二章机械系统总体设计中“露天矿开采挖掘机的原理方案设计” 7 作业成绩及其与本门课程总成绩的关系 满分4分,记入100分的总课程成绩。 根据表1任选一组进行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知识点考点总结

机械系统设计总结 1.机械是机构和机器的统称。机械零件是组成机械系统的基本要素。人与机器组成了生产中的最基本单元。 2.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若干个要素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3.系统可以分为两种:流系统(柔性连接),结合系统(刚性连接)。 4.机械系统的定义:任何机械都是由若干装置部件和零件组成的一个特定系统,是一个由确定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的物体组成的,彼此有机联系的,并能完成特定功能的系统。 5.机械系统的组成: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操作控制系统框架支承结构系统润滑系统等子系统组成。机械零件是组成机械系统的基本要素。 6.内部系统:机械本身构成的系统外部系统:人和环境构成的系统 7.现代机械系统: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或)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 8.从系统类型来看,机械系统本身通常为结合系统。 9.机械系统特性: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10.整体性是系统所具有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特性。 11.动力系统包括动力机及其配套装置,是机械系统工作的动力源。按能量转换 性质的不同,动力机可分为一次动力机和二次动力机。一次动力机是把自然界的能源转变为机械能的机械,如内燃机汽轮机水轮机等。二次动力机是把二次能源(如电能液能气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械,如电动机液压马达气动马达等。动力机输出的运动通常为转动,而且转速高。 12.选择动力机时,应全面考虑执行系统的运动和工作载荷机械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工况工作载荷的机械特性等要求,使系统既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又有较好的经济性。 13.执行系统包括机械的执行机构和执行构件,是利用机械能来改变作业对象的性质状态形状和位置,或对作业对象进行检测度量等,以进行生产或达到其他预定要求的装置,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各种机械的执行系统也不同,而且对运动和工作载荷的机械特性要求也不同。

光学设计教程小知识点

1.2光学系统有哪些特性参数和结构参数? 特性参数:(1)物距L(2)物高y或视场角ω(3)物方孔径角正弦sinU或光速孔径角h(4)孔径光阑或入瞳位置(5)渐晕系数或系统中每一个的通光半径 结构参数:每个曲面的面行参数(r,K,a4,a6,a8,a10)、各面顶点间距(d)、每种介质对指定波长的折射率(n)、入射光线的位置和方向 1.3轴上像点有哪几种几何像差? 轴向色差和球差 1.4列举几种主要的轴外子午单色像差。 子午场曲、子午慧差、轴外子午球差 1.5什么是波像差?什么是点列图?它们分别适用于评价何种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波像差:实际波面和理想波面之间的光程差作为衡量该像点质量的指标。适用单色像点的成像。 点列图:对于实际的光学系统,由于存在像差,一个物点发出的所有光线通过这个光学系统以后,其像面交点是一弥散的散斑。适用大像差系统 2.1叙述光学自动设计的数学模型。 把函数表示成自变量的幂级数,根据需要和可能,选到一定的幂次,然后通过实验或数值计算的方法,求出若干抽样点的函数值,列出足够数量的方程式,求解出幂级数的系数,这样,函数的幂级数形式即可确定。像差自动校正过程,给出一个原始系统,线性近似,逐次渐进。 2.2适应法和阻尼最小二乘法光学自动设计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适应法:参加校正的像差个数m必须小于或等于自变量个数n,参加校正的像差不能相关,可以控制单个独立的几何像差,对设计者要求较高,需要掌握像差理论阻尼最小二乘法:不直接求解像差线性方程组,把各种像差残量的平方和构成一个评价函数Φ。通过求评价函数的极小值解,使像差残量逐步减小,达到校正像差的目的。它对参加校正的像差数m没有限制。 区别:适应法求出的解严格满足像差线性方程组的每个方程式;如果m>n或者两者像差相关,像差线性方程组就无法求解,校正就要中断。 3.1序列和非序列光线追迹各有什么特点? 序列光线追迹主要用于传统的成像系统设计。以面作为对象,光线从物平面开始,按照表面的先后顺序进行追迹,对每个面只计算一次。光线追迹速度很快。 非序列光线追迹主要用于需考虑散射和杂散光情况下,非成像系统或复杂形状的物体。以物体作为对象,光线按照物理规则,沿着自然可实现的路径进行追迹。计算时每一物体的位置由全局坐标确定。非序列光线追迹对光线传播进行更为细节的分析,计算速度较慢。3.2叙述采用光学自动设计软件进行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 (1)建立光学系统模型: 系统特性参输入:孔径、视场的设定、波长的设定 初始结构输入:表面数量及序号、面行、表面结构参数输入 (2)像质评价 (3)优化:设置评价函数和优化操作数、设置优化变量、进行优化 (4)公差分析:公差数据设置、执行公差分析 3.3Zemax软件采用了什么优化算法? 构造评价函数:最小二乘法、正交下降法(非序列光学系统)

打孔机的结构原理设计(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 课程作业 打孔机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书. (1) 二、确定总共能(黑箱) (3) 三、确定工艺原理 (3) (一)机构的工作原理: (3) (二)原动机的选择原理 (3)

(三)传动机构的选择和工作原理 (4) 四、工艺路线图 (5) 五、功能分解(功能树) (5) 六、确定每种功能方案,形态学矩阵 (6) 七、系统边界 (8) 八、方案评价 (8) 九、画出方案简图 (9) 十、总体布局图 (11) 十一、主要参数确定 (12) 十二、循环图 (17) 一、设计任务书

表1

、确定总共能(黑箱) ~220V 噪声 发热 图1 三、确定工艺原理 (一)机构的工作原理: 该系统由电机驱动,通过变速传动将电机的 1450r/min 降到 主轴的2r/min ,与传动轴相连的各机构控制送料,定位,和 进刀等工 艺动作,最后由凸轮机 通过齿轮传动带动齿条上下 平稳地运动,这样动力头也就能带动刀具平稳地上下移动从 而保证了较高的加工质量。 (二)原动机的选择原理 (1)原动机的分类 原动机的种类按其输入能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A. —次原动机 此类原动机是把自然界的能源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称为一 次原动机。 属于此类原动机的有柴油机,汽油机,汽轮机 和燃汽机等。 B.二次原动机 此类原动机是将发电机等能机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能量转 变为机械能,称为二次原动机。 属于此类原动机的有电动机, 液压马达,气压马达,汽缸和液压缸等。 (2) 选择原动机时需考虑的因素: 1:考虑现场能源的供应情况。 2:考虑原动机的机械特性和工作制度与工作相匹配。 3:考虑工作机对原动机提出的启动,过载,运转平稳等方 面的要求。 被加工工件 黑箱 有孔的工件

机械系统设计作业

1.引言 现在石油危机促使了人们对新能源的开发,其中在车辆领域,人们努力在非石油消耗用品上的探索,以至于出现很多电动汽车的产品,并且越来越成熟,这个电动客车总体布置的毕业设计将促成我对这些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帮助。2. 设计方案的确定 目前电动汽车分为好多种,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利用电力驱动,在使用中可实现零排放。但迄今为止,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蓄电池在能量密度、使用寿命和价格方面都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目前还只适应于生活环境要求很高、行驶里程短的街区、园区内。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ir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V)技术更具实用价值,是近期高效节能汽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采用的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用电化学方法直接转换成电能的电化学发电器。它的效率是内燃机的2~3倍,无污染、无噪声、排出的不是温室气体CO?而是水。现存的问题是价格贵,体积质量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不高。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新型的高效节能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1]。 动力系统的选择 在对比几种电动汽车的特点后,鉴于现在的实际情况,选择混合动力的电动汽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一辆客车而言,续驶里程很重要,以及低的故障率的保证,因为如果在行驶途中没有能源了,不管对客车公司还是对乘客而言将是一件很棘手麻烦的事。纯电动车因为其续驶里程短如果没电了只有等待救援的特点,还有目前纯电动汽车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所有在设计一辆电动客车时选择动力系统为纯电动汽车不是很合适。当然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样鉴于其技术目前不成熟的原因,价格高,相比混合动力汽车,也不是很理想的选择。最后我们在动力方案的选定上确定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动力系统的组成[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 以石油产品为燃料的内燃机,由于其所有的高能量密度而成为目前汽车上使用最普遍的动力源,然而汽(柴)油车的排放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加之石油又日益匮乏,工程师们不得不开始去为汽车研发新的动力装置。

(整理)光学与光学设计讲义

-與光學設計基本概念 1. 一般稱為可見光是位於光波帶中400~770 nm (0.1~0.77μ ),而波長較短為藍光,波長較長的為紅光。波長比可見光短的紫外光(UV),而波長比可見光長的稱為紅外光(IR),一般的光學玻璃或塑膠材料可應用之400~1500nm,而波長更長的IR區域(1.5~15μ )使用的光學材料為鍺或矽。 2. 光學鏡片置於空氣界面中,當光線經過透鏡時,光線會產生穿透與反射現像,而其中一部份會被光學材料吸收。所以折射率n之材料於空氣中的反射率計算式如下: R(反射率)={(n-1) / (n+1)}2 T(穿透率)=(1-R)X X為透鏡的面數,而此計算值時是忽略材料的吸收率。 3. 當鏡片產生反射現像,而此時反射光被別的面再反射或鏡筒內面產生反射而到達成像面時,這會造成降低像質之有害光,而有害光擴大至像面整體時,則會產生某種像,我們稱為鬼影(像)。而防止鬼影的產生與界面反射的方法:(1)鏡片鍍膜(Coating)( 2)鏡片塗墨。 光線射入n和n’的交界處的情形,有些光線被反射,有些被折射,而產生反射線和折射線,而反射線在同介質中依據光程的極值行進方向,這就是反射現象。另外折射線在折射率為n的介質裡斜射入折射率為n’的介質時,由於光在不同介質裡的速率不相同,因此就改變了進行方向,這就是折射現象。如下圖: 這些光線都遵守下面這些光學基本原則: ?入射線、反射線、折射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入射角i等於反射角r(反射律)。 ?入射角i至折射角t的關係必遵循Snell's law 由於折射率是波長的函數n(λ),因各單色光的折射率各不相同,所以造成折射方向有所差異,或是說不同波長的光在介質內行進的速度不同所造成,這個現象,稱之為色散(dispersion)。

机械系统设计教案

第1课(3课时) 课程基本介绍: ⑴与《机械设计》课程的基本区别: 研究对象的基本不同,研究方法的基本区别 ⑵课程的训练目的和方法: 因为同学们均为四年级,大家所从事的毕业设计研究方向不同,所以教学目的为尽可能对每个同学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有所帮助。 训练方法包括较多的讨论课,讨论以每人的大作业为基础,要求采用书面作业结合多媒体(以PowerPoint形式)表现手段,每人分别介绍自己的作业,教师加以点评。 ⑶考核的基本办法: 以教学过程检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大作业4个,每个占10分,共40分,课堂点名10次,每次2分,共20分,考试占40分。 正式教学开始 1.绪论 教学重点:帮助同学建立系统论的观点,从《机械设计》课程的零部件设计的思路建立机械系统的设计理念,激发对机械系统设计的兴趣。 教学难点:机械系统的体系 1.1机械与机械系统 1.1.1系统的概念

举例说明: 例1:本人的硕士研究课题:一个液压回转系统的研究 重点说明:从机械零件的最佳设计角度能实现的效果与从系统的角度能完成的效果比较。 引申出系统设计思想与零件设计的很大区别。 例2: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自动控制技术的发生、发展,以及从导弹、宇航一直到民用的发展历程,介绍系统化的设计思想和思路。 例3:系统论在经济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一些应用: 以房地产发展为例,尝试说明系统论在经济学上的一些应用。 1.1.2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 子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操纵及控制系统 举例说明: 例1:汽车 例2:《机械设计》中所有人均完成的千斤顶 1.2机械系统设计的任务 1.2.1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重点: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以汽车设计为例 1.2.2合理确定系统功能

打孔机结构原理设计(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 课程作业(打孔机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书 (1) 二、确定总共能(黑箱) (2) 三、确定工艺原理 (3) (一)机构的工作原理: (3) (二)原动机的选择原理 (3) (三)传动机构的选择和工作原理 (3) 四、工艺路线图 (4) 五、功能分解(功能树) (4) 六、确定每种功能方案,形态学矩阵 (5) 七、系统边界 (6) 八、方案评价 (6) 九、画出方案简图 (7) 十、总体布局图 (9) 十一、主要参数确定 (10) 十二、循环图 (14)

一、设计任务书 表1

二、确定总共能(黑箱) (一)机构的工作原理: 该系统由电机驱动,通过变速传动将电机的1450r/min降到主轴的2r/min,与传动轴相连的各机构控制送料,定位,和进刀等工艺动作,最后由凸轮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齿条上下平稳地运动,这样动力头也就能带动刀具平稳地上下移动从而保证了较高的加工质量。 (二)原动机的选择原理 (1)原动机的分类 原动机的种类按其输入能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A.一次原动机 此类原动机是把自然界的能源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称为一次原动机。属于此类原动机的有柴油机,汽油机,汽轮机和燃汽机等。 B.二次原动机 此类原动机是将发电机等能机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称为二次原动机。属于此类原动机的有电动机,液压马达,气压马达,汽缸和液压缸等。 (2)选择原动机时需考虑的因素: 1:考虑现场能源的供应情况。 2:考虑原动机的机械特性和工作制度与工作相匹配。 3:考虑工作机对原动机提出的启动,过载,运转平稳等方面的要求。 4:考虑工作环境的影响。

光学设计软件介绍

光学设计 ZEMAX是美国焦点软件公司所发展出的光学设计软件,可做光学组件设计与照明系统的照度分析,也可建立反射,折射,绕射等光学模型,并结合优化,公差等分析功能,是套可以运算Sequential及Non-Sequential的软件。版本等级有SE:标准版,XE:完整版,EE:专业版(可运算Non-Sequential),是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分析、公差以及报表集成在一起的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 ZEMAX的主要特色:分析:提供多功能的分析图形,对话窗式的参数选择,方便分析,且可将分析图形存成图文件,例如:*.BMP, *.JPG...等,也可存成文字文件*.txt;优化:表栏式merit function参数输入,对话窗式预设merit function参数,方便使用者定义,且多种优化方式供使用者使用;公差分析:表栏式Tolerance参数输入和对话窗式预设Tolerance参数,方便使用者定义;报表输出:多种图形报表输出,可将结果存成图文件及文字文件。 CODE V是Optical Research Associates推出的大型光学设计软件,功能非常强大,价格相当昂贵CODE V提供了用户可能用到的各种像质分析手段。除了常用的三级像差、垂轴像差、波像差、点列图、点扩展函数、光学传递函数外,软件中还包括了五级像差系数、高斯光束追迹、衍射光束传播、能量分布曲线、部分相干照明、偏振影响分析、透过率计算、一维物体成像模拟等多种独有的分析计算功能。是世界上应用的最广泛的光学设计和分析软件,近三十多年来,Code V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包括:变焦结构优化和分析;环境热量分析;MTF和RMS波阵面基础公差分析;用户自定义优化;干涉和光学校正、准直;非连续建模;矢量衍射计算包括了偏振;全球综合优化光学设计方法。 CODE V是美国著名的Optical Research Associates(ORA?)公司研制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光学工程软件。自1963年起,该公司属下数十名工程技术人员已在CODE V程序的研制中投入了40余年的心血,使其成为世界上分析功能最全、优化功能最强的光学软件,为各国政府及军方研究部门、著名大学和各大光学公司广泛采用1994年,ORA公司聘请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为其中国服务中心。与国际上其它商业性光学软件相比,CODE V的优越性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CODE V可以分析优化各种非对称非常规复杂光学系统。这类系统可带有三维偏心或倾斜的元件;各类特殊光学面如衍射光栅、全息或二元光学面、复杂非球面、以及用户自己定义的面型;梯度折射率材料和阵列透镜等等。程序的非顺序面光线追迹功能可以方便地处理屋脊棱镜、角反射镜、导光管、光纤、谐振腔等具有特殊光路的元件;而其多重结构的概念则包括了常规变焦镜头,带有可换元件、可逆元件的系统,扫描系统和多个物像共轭的系统。40多年来,世界各地的用户已成功地利用CODE V设计研制了大量照相镜头、显微物镜、光谱仪器、空间光学系统、激光扫描系统、全息平显系统、红外成像系统、紫外光刻系统等等,举不胜举。近几年内,CODE V软件又被广泛地应用于光电子和光通讯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光学设计的第一步是要为系统确定合理的初始结构。为此CODE V提供了独有的“镜头魔棒”功能,用户只需输入所要设计的系统的使用波段、相对孔径、视场、变倍比等参数,软件即可从自带的专利库中找出对应的结构以供选择。 CODE V软件中优化计算的评价函数可以是系统的垂轴像差、波像差或是用户定义的其它指标,也可以直接对指定空间频率上的传递函数值进行优化。经过改进的阻尼最小二乘优化算法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提供既方便又精确的边界条件控制。除了程序本身带有大量不同的优化约束量供选用外,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定义各种新的约束量。此外,以往的优化算法无法克服存在于光学系统结构参量的高度非线性解空间中的大量局部极小,故此自动设计的结果是一个与初始参数接近的像质相对较好的结构,而不一定是全局最优设计。为解决这一问题,ORA公司在CODE V软件中加入了强大的全局优化功能(Global Synthesis)。这种被该公司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学号: 姓名: 班级:机械工程

目录 第1章总体方案设计 (1) 1.1 研究给定的设计任务 (1) 1.2设计任务抽象化 (1) 1.3确定工艺原理方案 (1) 1.4定转子热管冷却方案设计 (2) 1.5功能分解功能树 (2) 1.6确定每种功能方案 (3) 1.7方案评价 (3) 1.7.1评分法 (3) 1.7.2模糊评价法 (4) 第2章变频一体机冷却系统的总体设计 (5) 2.1定子方案简图 (5) 2.2转子方案简图 (5) 第3章主要参数选定 (8) 3.1热管材料选择 (8) 3.2热管参数选择 (9)

第1章总体方案设计 1.1 研究给定的设计任务 表1.1 设计任务书 编号名称一体机冷却系统设计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起止时间现在至毕业答辩设计人员实验室人员设计来源赵老师所定课题 设计要求 1 功能主要功能:实现对矿用变频一体机的冷却 2 适应性工作对象:变频一体机,变频器,电抗器冷却类型:热管冷却 环境:潮湿,瓦斯等防湿、防爆的场所 3 性能所选电机:3300kw矿用变频一体机冷却范围:电子转子和定子的冷却 4 工作能力冷却电机,延长电机寿命,使电机更稳定 5 可靠度99% 6 使用寿命10年 7 经济成本10000元 8 人机工程电机结构设计和冷却结构设计 9 安全性有漏电保护 1.2设计任务抽象化 图1.1系统黑箱 主要是将电机内部的热传输到电机外部,对于定子和转子冷却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转子的热如何通过热管传输到外部。 1.3确定工艺原理方案 典型的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成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管的一端为

光学设计基本知识

一、关于光线: 光源发出之光,通过均匀的介质时,恒依直线进行,叫做光的直进。此依直线前进之光,代表其前进方向的直线,称之为“光线”。光线在几何光学作图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光的直线传播,反射与折射以及研究透镜成像中,都是必不可少且要反复用到的基本手段。应注意的是,光线不是实际存在的实物,而是在研究光的行进过程中细窄光束的抽象。正像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时,用质点作为物体的抽像类似。 二、光的反射 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 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反射定律: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即通过入射点 且垂直于入射面的线)同在一平面内,且入射 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其中反射角是法线与反 射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同一条件下,如果光沿原来的反射线的逆方向射到界面上,这时的反射线一定沿原来的入射线的反方向射出。这一点谓之为“光的可逆性”。 三、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法线居中,与界面垂直)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三线两点一面) 3、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角的性 质:折射角(密度大的一方)小于入射角(密度 小的一方);(在真空中的角总是大的,其次是 空气) 4、当光线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 入射角。 5、在相同的条件下,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 (减小)而增大(减小)。 6、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 7、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 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8、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机械装备设计大作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题目:无丝杠车床主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设计

目录 一、运动设计 (4) 1 确定极限转速 (4) 2 确定公比 (4) 3 求出主轴转速级数 (4) 4 确定结构式 (4) 5 绘制转速图 (4) 6 绘制传动系统图 (6) 7 确定变速组齿轮传动副的齿数 (7) 8 校核主轴转速误差 (8) 二、动力设计 (9) 1 传动轴的直径确定 (9) 2 齿轮模数的初步计算 (10) 参考文献 (12)

一、运动设计 1、 确定极限转速 根据设计参数,主轴最低转速为26.5r/min ,级数为17,且公比φ=1.26。于是可以得到主轴的转速分别为:26.5, 33.5,42.5, 53, 67,85, 106,132, 170, 212, 265,335, 425, 530,670, 850, 1060r/min ,则转速的调整范围 max min 1060 4026.5 n n R n = ==。 2、 确定公比φ 根据设计数据,公比φ=1.26。 3、 求出主轴转速级数Z 根据设计数据,转速级数Z=17。 4、 确定结构式 按照主变速传动系设计的一般原则,选用结构式为13818332=??的传动方案。其最后扩大组的变速范围8(21)2 1.26 6.358R ?-==≤,符合要求,其它变速组的变速范围也一定符合要求。 5、 绘制转速图 (1)选定电动机 根据设计要求,机床功率为4KW ,可以选用Y132M1-6,其同步转速为1000r/min ,满载转速为960r/min ,额定功率4KW 。 (2)分配总降速传动比 总降速传动比为min 26.5 0.0251060 d n u n ∏= ==,又电动机转速min /960r n d = 不在所要求标准转速数列当中,因而需要用带轮传动。 (3)确定传动轴的轴数 轴数=变速组数+定比传动副数=3+1=4。

机械系统设计作业答案

第二章答案 因素论域向量 U=[0.25 0.2 0.2 0.2 0.15]; 评语论域向量 V=[0.9 0.7 0.5 0.3 0.1]; 对A 方案构建模糊矩阵: R1 =[ 0.5000 0.2000 0.2000 0.1000 0 0.5000 0.2000 0.1000 0.2000 0 0.4000 0.2000 0.2000 0.1000 0.1000 0.4000 0.2000 0.2000 0.2000 0 0.4000 0.3000 0.2000 0.1000 0] 对B 方案构建模糊矩阵 R2 =[ 0.4000 0.3000 0.2000 0.1000 0 0.4000 0.2000 0.2000 0.1000 0.1000 0.4000 0.2000 0.2000 0.1000 0.1000 0.3000 0.2000 0.2000 0.2000 0.1000 0.3000 0.2000 0.2000 0.3000 0] 评价综合: X1 =U*R1=[ 0.4450 0.2150 0.1800 0.1400 0.0200 ] X2 =U*R2=[ 0.3650 0.2250 0.2000 0.1500 0.0600 ] 归一化处理: Y1 = [ 0.4450 0.2150 0.1800 0.1400 0.0200] Y2 = [ 0.3650 0.2250 0.2000 0.1500 0.0600] 综合评分: z1 =V*Y1’= 0.6850 z2 =V*Y2’= 0.6370 第三章 3-14 (1) 变速范围 9.5026 .11 181 ===--Z n R ? (2) 最低转速 5.279 .501400max min === n R n n r/min 查标准数列表,取28min =n r/min (3) 结构式

光学设计常用术语解释及英汉对照翻译汇总

第一部分最基本的术语及英汉对照翻译 1、时谱:time-spectrum In this paper, the time-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temporal coherence on the double-modes He-Ne laser have been analyzed and studied mainly from the theory, and relative time-spectrum formula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been given. Finally, this article still discusses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 of TC time-spectrum on the double-mode He-Ne Iaser. 本文重点从理论上分析研究了双纵模He-Ne激光时间相干度的时谱特性(以下简称TC 时谱特性),给出了相应的时谱公式与实验结果,并就双纵模He-Ne激光TC时谱特性的可能应用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2、光谱:Spectr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s of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Spectra in Natural Medicine Analysis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在天然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3、光谱仪:spectrometer Study on Signal Processing and Analysing System of Micro Spectrometer 微型光谱仪信号处理与分析系统的研究 4、单帧:single frame Composition method of color stereo image based on single fram e image 基于单帧图像的彩色立体图像的生成 5、探测系统:Detection System Research on Image Restoration Algorithms in Imaging Detection System 成像探测系统图像复原算法研究 6、超光谱:Hyper-Spectral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y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超光谱遥感图像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7、多光谱:multispectral multi-spectral multi-spectrum Simple Method to Compose Multi 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ata Using BMP Image File 用BMP 图像文件合成多光谱遥感图像的简单方法 8、色散:dispersion

机械系统设计作业

1. 引言 现在石油危机促使了人们对新能源的开发,其中在车辆领域,人们努力在非石油消耗用品上的探索,以至于出现很多电动汽车的产品,并且越来越成熟,这个电动客车总体布置的毕业设计将促成我对这些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帮助。 2. 设计方案的确定 目前电动汽车分为好多种,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利用电力驱动,在使用中可实现零排放。但迄今为止,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蓄电池在能量密度、使用寿命和价格方面都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目前还只适应于生活环境要求很高、行驶里程短的街区、园区内。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ir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V)技术更具实用价值,是近期高效节能汽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采用的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用电化学方法直接转换成电能的电化学发电器。它的效率是内燃机的2~3倍,无污染、无噪声、排出的不是温室气体CO?而是水。现存的问题是价格贵,体积质量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不高。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新型的高效节能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1]。 2.1 动力系统的选择 在对比几种电动汽车的特点后,鉴于现在的实际情况,选择混合动力的电动汽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一辆客车而言,续驶里程很重要,以及低的故障率的保证,因为如果在行驶途中没有能源了,不管对客车公司还是对乘客而言将是一件很棘手麻烦的事。纯电动车因为其续驶里程短如果没电了只有等待救援的特点,还有目前纯电动汽车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所有在设计一辆电动客车时选择动力系统为纯电动汽车不是很合适。当然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样鉴于其技术目前不成熟的原因,价格高,相比混合动力汽车,也不是很理想的选择。最后我们在动力方案的选定上确定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动力系统的组成[2]。 2.1.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 以石油产品为燃料的内燃机,由于其所有的高能量密度而成为目前汽车上使用最普遍的动力源,然而汽(柴)油车的排放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加之石油又

打孔机的结构原理设计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样本

打孔机的结构原理设计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 课程作业 (打孔机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确定总共能(黑箱)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确定工艺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机构的工作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原动机的选择原理错误!未定义书 签。 (三)传动机构的选择和工作原理错误!未定 义书签。 四、工艺路线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功能分解(功能树)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确定每种功能方案,形态学矩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系统边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方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画出方案简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总体布局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主要参数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循环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设计任务书 编号名称半自动打孔机设计单位起止时间2015.11 主要设计人员设计费用 1 功能主要功能:实现工件自动打孔 2 适应性对象:需要打孔的工件 环境:远离振动源;要有电源 3 性能动力:转速为1450 r/min,功率N = 1.2 kW 4 可靠度整机99.9% 5 使用寿命一次性使用5年,多次维修10年 6 人机工程操作方便 7 安全性有漏电保护,过载保护

8 要求 1.不能有振动,结构稳定 2. 进料机构工作行程大于等于40mm 3. 动力钻头工作行程大于18mm 表1 二、确定总共能(黑箱) 三、确定工艺原理 (一)机构的工作原理: 该系统由电机驱动,通过变速传动将电机的1450r/min 降到主轴的2r/min ,与传动轴相连的各机构控制送料,定位,和进刀等工艺动作,最后由凸轮机 通过齿轮传动带动齿条上下平稳地运动,这样动力头也就能带动刀具平稳地上下移动从而保证了较高的加工质量。 (二)原动机的选择原理 (1) 原动机的分类 原动机的种类按其输入能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此类原动机是把自然界的能源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称为一次原动机。属于此类原动机的有柴油机,汽油机,汽轮机和燃汽机等。 ~22被加 噪 声 有孔的 黑箱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大作业-健身车的结构功能分析及改进

一.背景概述 近几年来,我国健身器材市场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全国健身计划的实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等等,对健身器材、特别是家用健身器材、特别是家用健身器材的销售也都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身器材的市场必然会越来越广阔。“一二一”工程倡导社区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倡导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这就为健身器材市场绘制了宏伟的蓝图:若以每户平均有5口人计算,而每个家庭只以拥有一台器材来计算,则单就这一项,全国就需要2亿4千万件!这简直可谓天下第一市场。 健身车是家庭健身器材中的领先产品,早年曾出现了供不应求 的局面。预计未来几年内健身车仍将是受欢迎的健身器材。健身车 在运动科学领域叫做“功率自行车”,分为直立式、背靠式(也称 为卧式)健身车两种,可以调整运动时的强度(功率),起到健身 的效果,所以人们把它称为健身车。属于典型的模拟户外运动的有 氧健身器材亦被称为心肺训练器材。主要是通过身体较长时间,适 当强度的运动来促进心血管的运动,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心脏和肺 部功能,从而改善人体的体质。 二.健身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健身车的阻力调节方式看,目前市场的健身车有普及型的磁控健身车(根据飞轮的构造不同还分为内磁控和外磁控),较高阶的电磁控健身车。 1、磁控健身车 磁控健身车是指产生阻力的金属飞轮外围(或内围)有磁铁挨近,通过人力旋钮拉线方式,调节磁铁与金属飞轮的远近调节阻力大小来实现不同运动强度的要求,目前此类健身车是入门家庭用健身车的主力军。 2、电磁控健身车 原理与磁控健身车类似,只是原先人力旋钮调节更换为拉线马达控制磁铁与飞轮

的远近阻力来调节阻力大小,因为马达的出现,加上电脑程序,电磁控健身车的阻力调节段数可以更细微,而且设定的程序允许在运动过程中自动变换阻力大小,形成模拟类似爬山、山地、间歇等自然环境的程序。以适合较高阶使用者。目前此类健身车是高阶家用和小型健身会所常用设备。 三.健身车功能分析 健身车具有普通自行车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可自由发挥自己的骑行速度、掌控骑行时间。通过健身车上配置的电子表,你可以随时观察自己每时每刻的速度、时间、心率值等。利用它进行锻炼,不仅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还有助于减肥、增强腿部肌肉力度和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目前,先进的健身车已达到电脑化程度。车前屏幕除显示出各种数据,如训练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时间、速度、耗能外,还能计算出训练者的最佳训练时间、速度及耗费能量,让你既不用担心自己因运 动量不足而致使减肥失败,也不必担心因运动量过大而造成身体不适。有的健身车上所装置的彩色荧屏还能显示出不同的风景画面,让你在锻炼时如同置身于田野外,顿觉心旷神怡。 功能结构图 四.现有健身车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健身车主要组成部分:主架、皮带轮、电源、磁控装置、皮带、电子表、护罩、扶手等。 输入力 热量

光学摄影基础知识

超长焦镜头中,APO镜头几乎是高档镜头的代名词。APO,是英文Apochromatic的缩写,意为“复消色差的”。所谓萤石镜片、AD玻璃、UD玻璃、ED玻璃,说到底,都是为了实现APO技术所用的特殊光学材料。复消色差镜头,是指能对多种色光(超过两种)消除色差的镜头。消色差镜头(Chromatic)只能对两种色光消色差。 色差:从几何光学原理讲,镜头等效于一个单片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与镜面两边曲率和玻璃的折射率有关。如果镜片形状固定,那就只与制造镜片材料的折射率有关了!由于光学材料都有色散,因此,同一个镜片,对于红光来说,焦距略微长一点;对于蓝光来说,焦距略为短一点。这就叫做“色差”。 有了色差的镜头,具体讲有这么几个缺点: 1.由于不同色光焦距不同,物点不能很好的聚焦成一个完美的像点,所以成像模糊; 2.同样,由于不同色光焦距不同,所以放大率不同,画面边缘部分明暗交界处会有彩虹的边缘。 色散:光学材料的折射率不但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有关,还与光线的波长有关。同一种光学材料,波长越短、折射率越高。具体讲,同一种光学玻璃,绿光比红光折射率高,而蓝光比绿光折射率高。不同光学材料往往有不同的色散。如果一种材料随着波长变化引起折射率变化很大,我们就说这种材料是“高色散”的。反之,则称为“低色散”。一般用ne(材料对绿色的e光的折射率)表示材料的折射率,用阿贝数ve=(ne-1)/(nF-nc)表示材料的相对色散。阿贝数越高,色散越小。式中,第二个字母是下标,表示夫朗和费对应谱线的波长。F是红光,e是绿光,c是蓝光。每一条夫朗和费谱线都有固定不变的波长,因而成了光学设计中的标准波长。 消色差:利用不同折射率、不同色差的玻璃组合,可以消除色差。例如,利用低折射率、低色散玻璃做凸透镜,利用高折射率、高色散玻璃做凹透镜,然后将两者胶合在一起。为了使两者胶合后仍然等效于一个凸透镜,前者(凸透镜)屈光度要大一些,后者(凹透镜)屈光度要小一些。我们分析这样的双胶合镜对不同波长光线的作用:对于较长波长的光线,由于凹透镜材料色散大、也就是折射率随着波长变化大,所以折射率比中间波长较小,凸透镜起的作用大,双胶合镜长波端焦距偏长。对于较长波短的光线,由于凹透镜色散大、也就是折射率随着波长变化大,所以折射率较大,凹透镜起的发散作用大,双胶合镜短波端焦距也偏长。最后的结论是:这样的双胶合镜中间波长焦距较短、长波和短波光线焦距较长。很明显,中间波长是一个谷,它的周围焦距变化小多了!设计时合理的选择镜片球面曲率、双胶合镜的材料,可以使蓝光、红光焦距恰好相等,这就基本消除了色差。剩余色差对于广角到中焦镜头来说,已经很小了,因此,也就满足了镜头消色差的要求。 复消色差:可以想象,如果某种材料随波长变化折射率的数值可以任意控制,那么我们一定能够设计出色差处处完全补偿、因而完全没有色差的镜头!可惜,材料的色散是不能任意控制的,而且可用的光学材料也就那么有限的若干种!我们退一步设想,如果能够将可见光波段分为蓝-绿、绿-红两个区间,而这两个区间能够分别施用消色差技术,二级光谱就能够基本消除!但是,不幸的是,经过计算证明:如果对绿光与红光消色差,那么蓝光色差就会变得很大;如果对蓝光与绿光消色差,那么红光色差就会变得很大!看起来似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顽固的二级光谱好像没有办法消除! 二级光谱:未消色差的镜头随着光线波长增加,焦距单调上升,色差很大。而消色差镜头焦距随波长先减小后增加,色差很小。消色差镜头的剩余色差就叫做“二级光谱”!二级光谱引起的不同色光焦距变化不可能小于焦距的千分之二,也就是说,镜头焦距越长,消色差越不能满足要求。对镜头质量要求较高时,超长焦消色差镜头的二级光谱已经不可忽视!为了进一步消除二级光谱对镜头质量的影响,引进了复消色差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