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3课《师说》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师说》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

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借鉴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并学会本文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3.情感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进一步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会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课前布置预习:

让学生提前疏通文意并分类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在课本上.

一.导入: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以及我们家中的供奉牌位“天地君亲师”.从这两句话我们能看出古人对老师的尊重,现代社会,人们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把教师职业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大家对老师的尊重.然而,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以从师学习为耻,社会尊师重道的风气日下.在这种情况下,韩愈站了出来,批驳这样的形象,著《师说》大力宣扬从师学习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回忆一下我们已学过的韩愈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二.认识韩愈

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由于韩愈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关于“说”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在老师带领下通读全文,正音:

句读dòu 或不焉fǒu 经传zhuàn 郯 tán

苌弘cháng 聃dān 蟠pán 谀yú贻yí

五.学生展示自己归纳的文言知识点,列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

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注意要“直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分钟后老师观察学生交流的结果,看是否还有疑难字词未得到解答,进一

步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检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翻译情况)

1.梳理文章的文言知识点:

①通假字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②古今异义: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等);……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③实词(一词多义)

(这里只讲解实词“师”,其他重点实词“传”等布置为课下作业要求学生完成)④虚词:

郯子之徒:代词,这(之族、之属、之谋、之伦)

古之学者:助词,的

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这里也只讲解“之”,“其”、“乎”、“于”也布置为课后作业)

⑤词类活用:圣,师,耻……

⑥文言句式:

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状语后置句:师不必贤于弟子

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

被动句:不拘于时

(每一类句式只举一个例子,其他的要求学生课下完成)

2.翻译重点句子: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圣明,愚人愚昧,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我没有看到他们的明智.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看不起,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难道值得奇怪吗!

六.小结本课时:

本节课的重点是疏通并归纳了文章重点的文言知识点,其中“师”和“之”的用法是重中之重,请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记忆、积累.

七.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以下字的意义和用法:传、于、其、乎;

2.文章是一篇古代的议论文,那么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呢?

附板书设计:

师说

韩愈(唐文学家;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首)

1.通假字:受(授),不(否)

2.实词:师

3.虚词:之

4.古今异义:学者,所以,小学,众人师说

5.词类活用:圣,师,耻

6.文言句式:判断句:……者,……也文言知识点

状语后置句:师不必贤于弟子

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被动句:不拘于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重点字词,背诵第一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