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液晶显示器的发展状况及应用前景

LCD液晶显示器的发展状况及应用前景
LCD液晶显示器的发展状况及应用前景

LCD液晶显示器的发展状况及应用前景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LCD的发展历程,对LCD行业发展的轨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

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LCD行业今后的发展与投资策略,

为LCD行业生产、贸易、经销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

营策略,能够更好的把握现代竞争格局。

关键词:LCD TFT-LCD 显示器

引言

液晶显示器件(LCD)是本世纪初最有活力的电子产品之一。由于LCD具有低工作电压、微功耗、体积轻薄、适于LSI驱动、易于实现画面显示、全色显示性能优良等特点已被公认为是媒体时代的关键器件。

LCD的开发与发展大大扩展了显示器的应用范围,使显示便携化成为可能,应用个人化成现实目前LCD和CRT两大类产品在显示技术上已形成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据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LCD的销售额将接近6930亿美元。近一、二十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LCD产业的发展,加强了对LCD的投入。尽管现在在平板显示领域,将出现PDP、有机EL、FFD等强有力挑战者.LCD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将是最重要的显示器件之一。

1 LCD应用发展历程

液晶的发现是由奥地利植物学家F·Reinetzer在一百年前完成的,然而长期以来并未给人类带来多少实用。直到20世纪60年代,几个年轻的电子学家才打破了沉寂。

1961年,美国RCA公司普林斯顿试验室有一个年轻电子学者F·Heimeier正在准备博士论文的答辩,他的专业是微波固体元件。他在这方面很有造诣。这天,他的一个朋友向他讲述了正在从事的有机半导体方面的研究,跨学科的课题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征求了导师的意见,在导师的支持、鼓励下,他毅然放弃了学有所成的专业领域,进入了一个他还知之甚少的新领域。他把电子学方面的知识应用于有机化学,很快便取得了成绩。不久,他对另一个新课题---激光又产生了兴趣,从而又与晶体打上了交道。为了研究外部电场对晶体内部电场的作用,他想到了液晶。他将两片透明导电玻璃之间夹上掺有染料的向列液晶。当在液晶层的两面施以几伏电压时,液晶层就由红色变成了透明态。出身于电子学的他立刻意识到这不就是彩色平板电视吗。兴奋的小组成员与他立即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研究,他们相继发现了液晶的动态散射和相变等一系列液晶的电光效应。并研制成功一系列数字、字符的显示器件,以及液晶显示的钟表、驾驶台显示器等实用产品。RCA公司对他们的研究极为重视,一

直将其列为企业的重大机密项目,直到1968年,才在一项最新科技成果的广播报导中向世界报导。这一报导立刻引起了日本科技界、工业界的重视。日本将当时正在兴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与液晶相结合,以“个人电子化”市场为导向,很快开发了一系列商品化产品,打开了液晶显示实用化的局面,掌握了主动,致使这一发展势头促成了日本微电子业的惊人发展。而在美国,RCA公司中一些生产间部门的领导人一方面局限于传统的半导体产品,一方面又过分强调了初出茅庐的液晶显示器件的缺点,以市场还未开拓为借口,极力抵毁液晶显示的产业化。为此,“液晶”小组成员开始外流,“液晶显示”的专利也被卖出。现代液晶显示模块具有低电压、微功耗、易彩色化、被动显示等特点, 其显示器种类非常繁多, 屏幕面积从几平方毫米到近一平方米, 液晶显示方式可分为直视式显示、投影显示及虚拟式显示。因而液晶显示应用几乎覆盖所有显示应用领域。尽管近几年来OL ED、PDP、FED 等显示技术发展很快, 呼声很高, 但2002 年度SID 会议论文统计表明,液晶显示方面论文仍占整个显示论文的40 % ,是OLED 论文的4倍多。20 年内液晶显示的主要应用分为四大类: a) 便携式显示:移动电话、PDA、电子书等; b) 车载显示: GPS、安全驾驶显示、多媒体显示等; c) 计算机显示: 笔记本电脑、监视器等;d) 家电和办公室显示: 电视、互联网络终端、电子报纸等。1990~2010 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0 % ,到2010 年液晶显示器产值将超过10 兆日元(约800 亿美元) 。这些充分说明, 液晶显示是主流的显示技术, TFT-LCD 是主导的平板显示技术。

2 LCD材料发展趋势

LCD 技术的发展已历经两代,第一代技术以小型化、轻量化和薄型化为主攻方向,主要应用对象是笔记本电脑;第二代技术则以高亮度、高色再现性和宽视角为代表,主要应用领域是电视机和监视器。目前的发展阶段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其技术开发的重点是:突破LCD 自身的各种局限性,提高其作为多媒体电视显示器的动画显示性能,并大力简化制造工艺以确保其在价格上具有竞争力。本文将对近期LCD 技术的一些主要动向做简要介绍。

2.1 宽视角技术

与现有的TN模式液晶相比,视角更宽的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内开关)和PVA (Patterned VerticalAlignment,图形化垂直校准)模式在性能上各有优劣(见表1)。为此,人们在开发过程中采取了各模式相互取长补短的做法。比P V A 视角更宽的IPS 在向超级IPS(Super-IPS)发展的同时引入了V形像素(Chevron Pixel)结构,消除了彩色偏移的不对称现象,并利用高电压驱动和小单元间隙(Cell Gap)改善了液晶响应速度;而在对比度比(C/R)和亮度方面优于IPS 的PVA 也通过采用V形像素结构压缩了黑色矩阵(BlackMatrix)的宽度,并减少了域(Domain)的数量,从而实现了高数值孔径和较快的响应速度。

2.2 液晶响应速度

对动画显示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就要算液晶的响应速度了。如果液晶的响应速度较慢,

则在显示运动物体时就会出现图像的“拖曳”现象。而且,由于LCD 是电压保持型器件,因此图像边缘的模糊现象会变得愈发严重。为此,人们开发了多项旨在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其中被业界广泛采用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动态驱动(Dynamic Driving)方式,另一种是过驱动(Overdriving)方式。当液晶在灰度等级之间变动时,由于是以低于接通/ 关断(On/Off)时的电压来进行驱动的,因而导致驱动(DrivingForce)减弱,这样,灰度等级间的响应速度比接通/ 关断时下降了3~5 倍。过驱动方式采用的是高于普通驱动电压的高电压,从而给液晶施加了更大的驱动力,以提高其响应速度。最近,人们提出了一种旨在改善液晶响应速度的新提案,名为OCB(Optically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光补偿双折射)。与TN 方式不同,OCB 方式使上下板的取向平行,在将液晶的排列形态变为喇叭形之后,施加1.5~2V 的弯曲取向电压来形成弯曲状态。这样就消除了在“标准白”(Normally White)状态下进行驱动的TN 方式中常见的“黑色流效应”,并能够将液晶响应速度提升至5ms。

2.3 动画技术

不过,单凭响应速度的提高还不足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动画质量,这是因为LCD 是保持型显示器件,它在传递下一帧图像之前将对目前显示的这一帧图像加以保持,所以当图像发生瞬变时就会引发画面模糊现象。为此,人们开发出了与CRT 相似的各种脉冲方式。

第一种是“黑帧插入”(BlackFrame Insertion)方式,其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消除活动图像的模糊现象,但黑帧插入时间的增加会使画面亮度下降,导致液晶的响应时间必须短于帧周期的二分之一;第二种方式是背光灯闪烁(Blacklight Blinking),即使在液晶响应速度不高的情况下也能起到良好的画面模糊消除效果,但是,其缺点是会产生高达50% 的亮度降幅。因此,如需维持现有的亮度就必须增加背光灯的灯管电流,以提高背光灯的亮度;第三种方式是120Hz 驱动方式(即在60Hz 帧中插入黑帧),这种方法必须在原有的图像帧之间生成新的图像帧,因而需要开发新型低电阻配线材料和新型帧倒相(Frame Inversion)方式,以解决显示屏的充电问题。

2.4 色再现技术

在努力提高液晶的动画显示质量的同时,人们还在开发各种旨在表现丰富自然色的技术。色温、白平衡和γ校正等对于自然色的表现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在致力于改善色再现性和亮度的同时,还在尝试开发更加精巧的色表现技术,而且,相关技术的商用化也在加紧进行。目前,采用CCFL 和C/F(滤色器)实现的最佳色再现性为72%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这一数值,正在开发一些新的技术。然而,当把现有的CCFL 和C/F作为基板时,色再现性每提高5% 就会导致亮度下降7%。因此,如何在尽量减小亮度下降幅度的情况下提高色再现性便成为了技术开发的关键所在。为此必须采用C/F 来遮断黄光的波长,以抑制光源的黄光强度。由此造成的亮度下降可通过优化C/F 和背光灯的光谱匹配来补偿。当采用LED 时,可通过缩减R、G、B 的波长范围来发出高色纯度的光,故色再现性有可能达到100% 以上。因此,人们正在加紧开发采用LED的背光源。通过采用精确彩色捕获(AccurateColor

Capture,ACC)算法(即借助灰度等级变化来对灰度系数进行校正),可实现更加精巧的色表现性能。ACC 逻辑电路将8位256灰度等级的数据扩大至10 位数据之后,再通过帧频控制以8 位256级灰度显示。这样就能够利用灰度等级变化来缩小色坐标和色温的偏差,以实现精巧的色表现。与此同时,人们还在开发利用彩色控制(即调整像素的排列和色彩)来提高图像质量的技术。与现有的RGB 像素排列相比,子像素复(Sub-PixelRendering)技术的像素排列是由6 个(RBG/GBR )子像素形成一个像素,在显示实际图像时通过共用拼接像素的子像素获得了更加精巧细致的画面和色彩。通过在三色(RGB )子像素结构中增加白色而形成四色子像素结构,可大幅度地提高亮度。虽然可采用多种四色子像素结构,但是,将采用子像素复制技术的六子像素排列的下端的蓝色变成白色(R B G / G W R )的做法可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是因为数值孔径的增加实现了亮度的进一步提升,而且,子像素复制技术的运用还有望通过减少驱动器IC的数目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5 背光源技术

为了确保LCD 电视能够在各种平板电视技术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不断提高性能之外,降低成本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背光源首当其冲。背光源在大屏幕电视的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0%。因此,背光源的成本和性能指标的优劣是决定其竞争力高低的关键因素。为此,人们正在开发EEFL(External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外部电极荧光灯)和FFL (Flat FluorescentLamp,扁平荧光灯)技术。其中,EEFL 是最具实用性的提案,目前正在步入商用阶段(已在30 英寸电视产品中得到应用)。EEFL 最大的特点是可由一个逆变器对全部的荧光灯进行并联驱动,因而能够大幅度地削减成本;不仅如此,通过优化逆变器还可将光效率提高25% 左右。另外,由于FFL 的装配性得到了显著改善,因此,大屏幕电视模块工艺的自动化变得容易起来。人们目前最为关注的就是进一步提升L E D 背光源的发光效率,L E D 灯的RGB 波长与CCFL 不同,通过缩减波长范围能够去除其他彩色的波长,所以可获得100% 以上的色再现性。作为半导体元件的LED 的调光范围约为1:30 000,这适合于那种能够使光源快速闪烁的脉冲驱动方式,因而只需采用3V 左右的低DC 电压,省去了逆变器。还有,由于它是一种无汞光源,故工作温度范围较宽,达-30℃~+85℃,同时也有利于环保。但是,LED 背光源的成本比CCFL 高出三倍以上,光效率也较低,其功耗中仅有15% 被转换成了光,剩余的85% 全部作为热量散失掉了,因此散热问题十分突出。不过,随着LED 光效率的不断提高以及成本的下降,它对今后LCD 电视市场的成长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3 LCD材料构成

TFT-LCD主要组成材料及组件有液晶材料、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模组、驱动IC、PCB、其他耗材等,其他尚有生产过程用到的一些化学品(如高纯试剂、光刻胶等)。TFT-LCD的用途、代别、质量、采购源等的不同,都影响着原材料占总体成本的比例。

TFT-LCD产业链包括上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用材料、中游面板及组件、下游电子产品三个部分。我国内地下游电子产品市场巨大,并拥有很大发展潜力,中游面板及组件也在迎

头赶上,但上游材料产业则明显滞后,有些关键材料产量很少甚至为零,整个产业链已经严重失衡。以下分别介绍TFT-LCD用主要材料的国产化情况。

3.1 液晶

液晶材料是指在某一温度范围内,从外观看属于具有流动性的液体,但同时又是具有光学双折射性的晶体。目前国际上大的液晶材料生产厂商主要有三家,即德国的Merck公司、日本的Chisso公司和Rodic公司。我国内地企业还只能生产TN、STN液晶材料,高档TFT 液晶材料仍需要进口。2003年石家庄永生华清液晶有限公司(原石家庄实力克)、西安瑞联等四家液晶材料企业共出售80吨左右液晶(含单体和混合液晶),基本能满足国内TN、STN 企业的需求。但由于TFT器件对材料性能要求更高、更严格,不仅要求混合液晶具有良好的光、热、化学稳定性、高的电荷保持率和高的电阻率,还要求混合液晶具有低黏度、高稳定性、适当的光学各相异性和阈值电压,因此,我国TFT用液晶产业化还有一定困难。

3.2 玻璃基板及导电玻璃

玻璃基板及导电玻璃(ITO)也是LCD的重要结构材料。玻璃基板具有透明度高、耐化学性佳、有一定的机械硬度、容易加工等特点,使其成为显示器中不可或缺的结构体之一。它主要用于保护显示器主要发光单体、构成像素所需的空间,并作为显示器的支撑物。ITO导电玻璃是采用溅射或其它沉积技术在玻璃上制作一层很薄的ITO膜而成的,因而,生产用的原材料主要有玻璃基板和溅射靶材两部分,我国这两种材料基本依靠进口。总之,我国LCD 用玻璃基板还未形成产业化能力,导电玻璃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也要从国外进口,这对下游液晶显示面板及组件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目前,玻璃基板的供货主要由Corning、旭硝子、日本电气硝子、NHT等几家大公司所控制[6]。

3.3 彩色滤光片

彩色滤光片基本结构是由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黑色矩阵(Black Matrix)、彩色层(Color Layer)、保护层(Over Coat)、ITO导电膜等组成。我国深圳莱宝公司、南玻集团能够提供少量彩色滤光片,但也只限于STN和小尺寸TFT彩色滤光片,根本不能满足第五代TFT-LCD生产线需要。

3.4 偏光片

全球偏光片的市场主要由四家日本公司(日本电工、三立、住友化学和Polatechno)所垄断。我国偏光片的生产企业有深圳盛波偏光器件有限公司和温州市侨业经济开发有限公司,但还主要以低档次TN为主,而高档次的、产值和利润更高的TFT-LCD用偏光片还基本依赖进口。我国应加大对TFT-LCD用偏光片研发及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3.5 驱动IC

驱动IC是液晶面板所用的IC的总称,其中包括门电路及时钟控制器等IC。其成本与

液晶面板的尺寸没有直接的关系,反而与液晶面板的分辨率关系较为密切。

我们基本上没有自主开发的LCD驱动IC、控制IC等专用集成电路。我国IC设计企业及院所完全有能力开发液晶面板用驱动IC,但都未介入这一领域,最主要原因可能是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利润不是很高。

3.6 背光模组

背光源组件主要包括:光源(CCFI或LED)、导光板、反射板、扩散板、棱镜、框架等元器件及材料。为了配合液晶模块生产线需要,日、韩及我国台湾都在我国内地设有背光模组厂家,内地也有企业生产,基本能满足液晶模块生产需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TFT-LCD材料生产企业已经严重滞后,TFT-LCD生产用的关键原材料基本靠进口,已经形成受制于人的局面,不利于我国液晶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关键材料的支持力度,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也应加大研发投入,争取技术有所突破并快速形成产业化。由于这些关键材料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因而,材料企业在获利同时,也支持了下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链。

4 LCD市场分析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分为:

(1)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Twisted Nematic-Liquid Crystal Display,TN-LCD):国内从事TN-LCD的生产线有60 多条,总产量占世界市场的70%。

(2)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Super Twisted Nematic-Liquid Crystal Display,STN-LCD):国内有从事TN-LCD的生产十几条生产线,产品主要用于PDA、翻译机、遥控器及仪表屏。国内生产的TN-LCD主要企业有:天马微电子公司、河北冀雅公司、汕头超声公司、汕尾信利公司、无锡夏普公司、上海广电液晶中心、深圳京华公司等。下一步需要发展的是彩色TN-LCD,主要用于手机、PDA彩屏。深圳天马微电子公司、汕尾信利公司、汕头超声公司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彩色TN-LCD生产线。深圳莱宝公司和南玻集团分别建立了一条彩色滤光片生产线,供TN-LCD 工厂使用。

(3)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TFT-LCD是微电子技术与液晶技术相结合的平板显示技术,具有广阔前景。TFT-LCD目前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和大屏幕彩电。中国TFT-LCD产业始于1988年,由吉林彩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从日本DTI(东芝与IBM 的合资公司)引进了第一代TFT-LCD生产线,目前由于产品型号单一及研发的滞后,已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及变化。国内正在筹建的第五代TFT-LCD生产线有2 条:

一条是由上海广电集团与日本NEC 公司合资筹建,已2004年底试投产;另一条是由北京京东方集团于2003 年6月与其在韩国的全资子公司BOE-HYDIS合资筹建,在2005年第一季度正式投产。

另外,拥有TFT-LCD量产技术的日、韩、台三地厂商纷纷在中国大陆建立或准备建立

TFT-LCD后工序模块(LCM)工厂,已建成的主要包括:台湾友达光电在苏州、中华映管在吴江、瀚宇彩晶在南京的工厂,韩国三星电子在苏州、LG-PHILIPS在南京工厂,日本夏普在无锡的工厂。北京京东方集团的模块工厂也于2003年11 月在北京建成投产。但上述企业的- TFT-LCD 面板全部依靠进口。日、韩、台三地企业也正在酝酿在大陆筹建TFT-LCD前工序生产线。在大陆的工厂中,苏州工业园区内的TFT-LCD项目发展情况良好,园区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和TFT-LCD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品群。三星、友达光电、日立等TFT-LCD 面板产业巨头齐聚园区,模块关键零组件配套厂商在园区也越来越集中,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TFT-LCD 产业配套环境。

2005年后,各大显示器厂商亦将关注重点纷纷转向LCD显示器产品,纷纷加强在LCD 显示器产品领域的投入和宣传力度,以期能扩大在LCD显示器产品市场的占有量并能抢占LCD显示器产品市场的制高点。

中国显示器市场的激烈竞争加快了LCD显示器产品和概念的更新换代速度,从2005年2月份灰阶4ms LCD显示器产品的出台,到近期灰阶2ms LCD显示器产品的登场,2005年厂家们绞尽脑汁地推出自己的高端LCD显示器产品来迎合市场、占领市场。但随着消费者对于LCD显示器产品的逐渐了解和熟悉,单纯追求概念和指标参数的现象逐渐淡漠下来,消费者购买LCD显示器产品参考因素逐步回到了LCD显示器产品本身的综合性能的表现以及功能表现上来,这些因素促进了LCD显示器产品在技术领域与消费市场两方面的成熟化程度。

随着三星、LG、飞利浦等厂商第七、第八代液晶生产线的筹建和竣工,LCD面板的产量将会继续提高,价格将会继续下降,充足的上游LCD面板供应将会为厂商提高LCD显示器产品生产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以及LCD面板价格持续的下降,将会加速LCD显示器产品市场规模的增长,同时也会加大各大品牌之间在价格上的竞争。同质化无疑是LCD显示器产品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由于同质化而引起的价格竞争将会越发激烈,2006年LCD显示器产品价格将会呈现出下降趋势,尺寸大的LCD显示器产品降价幅度将会越高[7]。

随着LCD显示器产品价格的下降,LCD显示器产品的利润也在逐渐下降,显示器厂商必将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宽屏LCD显示器产品就是厂商所选定的目标。在对宽屏进行了两年多的市场预热后,未来众多显示器厂商都将加大宽屏LCD显示器产品的研发以及市场推广的力度,以求促进宽屏LCD显示器销量的增长。

今年随着LCD显示器产品降价热潮的再次降临,中国显示器市场呈现出了一边倒的趋势,CRT显示器产品市场份额严重下滑与LCD显示器产品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家庭市场两者的主从地位已经被颠覆,LCD显示器产品已经牢牢占据了霸主地位,风光多年的CRT显示器产品正逐渐被市场淘汰。CBIResearch分析认为,LCD显示器产品面板的大幅度下降以及LCD显示器产品技术的提高,都为LCD显示器产品的增长起到了重要助力。消费者对环保、节能以及节约空间要求的提高更成为了LCD显示器产品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iSuppli的分析师预测,未来5年内平板显示将继续领跑显示器市场,并占有巨大的全球份额。2009年LCD显示器将首次超过CRT显示器,开始在市场上唱主角,并占全球53%的市场份额。鉴于现有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市场发展减缓,且出现价格竞争,未来几年全球

显示器销售额增长有放缓的趋势。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DisplaySearch公司发表的研究报告预计,2006年全球显示器市场将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平板显示器件将占整个显示器市场的近70%。相信未来的时间里,LCD显示器将逐步取代CRT显示器,市场的格局将会不断被改写,显示器产品新的霸主已经形成,真正的液晶时代即将来临。

参考文献

[1]胡汉才,LCD教材(doc 28)液晶显示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00-201.

[2]李全利,LCD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9-33.

[3]孙涵芳,LCD发展现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44-45

[4]李树华,液晶显示器变革[J]。传感器技术,2008.22(12):70-72

[5]张正林,液晶显示器的发展状况[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102-105.

[6]汪道辉,液晶发展现状[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9-90.

[7]钟玉琢,沈红,田淑珍,液晶显示器的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5-47.

液晶显示器及其军事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概述 作为人机交互过程中最终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显示器是信息装备的重要器件。在战场、海陆空三军的作战指挥、武器控制及信息处理系统中,无论是大型固定设施、运动机械还是便携式仪器,都必须配置显示器以便为使用者提供各种信息。例如,在飞行器座舱中,飞行员通过显示器获得关于超视距战术势态、本机状况、火控状态、导航等诸多信息。因此,显示器是现代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通过改变电场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来调制来自背光灯的光强,从而达到显示信息的目的,通过在像素上加滤色片即可实现彩色显示。它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1)低电压 (3~5V)、微功耗(工作电流仅为μA/cm2量级); (2)易于彩色化,在色谱上可准确复现,彩色失真极小; (3)工作时电磁辐射极微弱; (4)体积小、厚度薄,显示画面为纯粹的平面; (5)重量轻,相对于阴极射线管(CRT)而言具有突出的优势。 当然,液晶显示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包括: (1)被动型显示,本身不发光,在黑暗环境下必须配外光源或背景光源;(2)视角较小; (3)亮度、响应速度、对比度较差; (4)多数产品工作温度范围不够宽(-30℃~+85℃)。 正因为液晶显示器独特的优点,从其问世之时起就引起了军方的关注,最早使用液晶显示器的是美国的海军航空飞行器。美国1983年就投资研制用于美国海军的轻型模块显示系统,并装备于F/A-18、F-14D战机,开创了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进入军用显示器件行列的先河。 不过,尽管AMLCD在平面度、重量、体积、构型等方面较之CRT具有优良的性能,但AMLCD尚不能广泛地应用,单从技术的角度看,还是因为AMLCD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尚未克服。为了使普通工业级甚至商用级的液晶显示器能够达到军用级要求。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军方,目前多采取对普通的十分成熟的商用AMLCD (多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进行加固,有针对性地对其性能加以改善,使其满足军方对显示器的性能提出的具体要求。 不同的军种以及不同的应用场合对液晶显示器的要求各不相同,对于具体的应用场合,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考虑包括成本等在内的非技术因素,制定适宜的技术指标。 二、军事液晶显示器应用现状 按照有效显示尺寸划分,液晶显示器可分为微型液晶显示器(Micro LCD)和平板液晶显示器(Panel LCD),本文关注的是平板液晶显示器。 平板液晶显示器有效显示画面尺寸一般为5.2~19.6英寸,目前的军事显示器主

LCD发展简史

液晶及液晶显示器的发展简史 热致液晶的发现 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F r i e d r i c h R e i n i t z e r在加热苯酸脂晶体时发现:当温度升到145.5°C时晶体融化成为乳白色粘稠的液体。再继续加热到178.5°C 时乳白粘稠的液体变成完全透明的液体。后经德国卡尔斯吕爱大学教授O t t o L e h m a n n研究,这种乳白粘稠的液体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因而建议称之为液体晶体(L i q u i d C r g s t a l)。 液晶的合成和分类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H e i d e l b e r g大学的L u d w i g G a t t e r m a n n首先合 H a l l e大学的D a n i e l V o r l a n d e r则先后合成了300多种液晶,并指出液晶分子 是棒状的分子。在此基础上,法国的G e o r g e F r i e d e l及 F.G r a n d-j e a n等对液晶的结构及光学性能作了详细的研究,并于1922年完成了液晶分类的工作,将液晶划分为:近晶相、向列相和胆甾相。 液晶的物理性能研究 1917年M a n g u i n发明了摩擦定向法,用以制作单畴液晶和研究光学各向异性。1909年 E.B o s e建立了攒动(S w a r m)学说,并得到L.S.O r m s t e i n及 F.Z e r n i k e 等人的实验支持(1918年),后经d e G e n n e s论述为统计性起伏。G.W.O s e e n和H.Z o c h e r1933年创立连续体理论,并得到 F.C.F r a n k完善(1958年)。M.B o r n (1916年)和K.L i c h t e n n e c k e r(1926年)发现并研究了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1932年,W.K a s t据此将向列相分为正、负性两大类。1927年,V.F r e e d e r i c k s z 和V.Z o l i n a o发现向列相液晶在电场(或磁场)作用下,发生形变并存在电压阈值(F r e e d e r i c h s z转变)。这一发现为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提供了依据。 液晶在液晶显示器方向的应用研究 ?1968年美国RCA公司R.Williams发现向列相液晶在电场作用下形成条纹畴,并有光散射现象。 G.H.Heilmeir随即将其发展成动态散射显示模式,并制成世界上第一个液晶显示器(LCD)。 ?1968年美国Heilmeir等人还提出了宾主效应(GH)模式。 ?1969年Xerox公司提出Ch-N相变存储模式。 ?1971年M.F.Schiekel提出电控双折射(ECB)模式,T.L.Fergason等提出扭曲向列相(Twisted Nematic:TN)模式,1980年N.Clark等提出铁电液晶模式(FLC),1983~1985年T.Scheffer 等人先后提出超扭曲向列相(Super Twisred Nematic:STN)模式。 ?1986年Nagata提出用双层盒(DSTN)实现黑白显示技术;之后又有用拉伸高分子膜实现黑白显示的技术(FSTN)。 ?1996年以后,又提出采用单个偏光片的反射式TN(RTN)及反射式STN(RSTN)模式。 液晶显示器产业的形成、发展及布局

LED显示屏多种安装方式图文详解

LED 显示屏多种安装方式图文详解 责任编辑:锐凌光电 访问量: 497 LED 显示屏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分为多种安装方式,有:固定安装、租赁 吊装、球 场围栏安装。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较为常见的 6种LED 显示屏安装方 式: 善地式 LED 显示屏安装方法 LED 显示屏壁挂式安装 1)此安装方式通常用于 户内或者半户外 2 )屏体显示面积小,一般不留维修通道空间,整屏取下进行维修,或者做 成折叠一体式框架 3)屏体面积稍大一些,一般采用 前维护设计(即正面维护设计,通常采用 列拼装方式) 2、立柱式安装方式 LLD I.ED LED 屏常 LED 显示屏根据用户使用环境不同,分为多种安装方式,有:壁挂式、悬 臂 式、镶嵌式、立柱式、站立式、楼顶式、移动式、球场围栏式、租赁吊装式、 弧形式等多种安装方式。以下是 LED 显示屏多种安装方式图文详解: 1、壁挂式安装方式

单立柱与双立柱安装 立柱式安装方式有多种,一般作户外广告使用,以下: 1) 单立柱安装方式:适用于小屏应用 2) 双立柱安装方式:适用于大屏应用 3) 封闭式维护通道:适用于简易箱体 4) 敞开式维护通道:适用于标准箱体 3、悬臂式安装方式 显示屏面 包边 立柱 单立柱安装方 /地基 后蜒护空间 1封闭式 LED 显示屏立柱式安装 a 闻百丁|| ? 单立校安装 双立柱安装方式

LED显示屏悬壁式安装 1 )此方式多用于户内以及半户外 2)一般用于通道、走廊入口处,也有车站、火车站、地铁口入口处等3)有用于公路、铁路、高速公路上作交通诱导使用 4 )屏体设计一般采用一体柜设计,或者吊装结构设计 4、悬挂式安装方式 LED显示屏悬挂式安装 此安装方式与悬臂式安装方式大同小异,应用都一样,屏体采用一体柜设计方案,适用于室内、半户外屏体

LED电子显示屏发展状况及趋势

LED电子显示屏发展状况及趋势 LED显示屏是八十年代后期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信息显示媒体,它利用发光二极管构成的点阵模块或像素单元组成在面积显示屏幕,以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环境适应能力强、价格性能比高、使用成本低等特点,在短短的十来年中,迅速成长为平板显示的主流产品,在信息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LED显示屏发展的简要回顾 发光二极管(LED)是六十年代未发展起来的一种半导体显示器件,七十年代,随着半导体材料合成技术、单晶制造技术和P-N结形成技术的研究进展,发光二极管在发光颜色、亮度等性能得以提高并迅速进入批量化和实用化。进入八十年代后,LED在发光波长范围和性能方面大大提高,并开始形成平板显示产品即LED显示屏。 LED显示屏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90年以前LED显示屏的成长形成时期。一方面,受LED材料器件的限制,LED 显示屏的应用领域没有广泛展开,另一方面,显示屏控制技术基本上是通讯控制方式,客观上影响了显示效果。这一时期的LED显示屏在国外应用较广,国内很少,产品以红、绿双基色为主,控制方式为通讯控制,灰度等级为单点4级调灰,产品的成本比较高。 (2)1990-1995年,这一阶段是LED显示屏迅速发展的时期。进入九十年代,全球信息产业高速增长,信息技术各个领域不断突破,LED显示屏在LED材料和控制技术方面也不断出现新的成果。蓝色LED晶片研制成功,全彩色LED显示屏进入市场;电子计算机及微电子领域的技术发展,在显示屏控制技术领域出现了视频控制技术,显示屏灰度等级实现16级灰度和64级灰度调灰,显示屏的动态显示效果大大提高。这一阶段,LED显示屏在我国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从初期的几空企业、年产值几千万元发展到几十家企业、年产值几亿元,产品应用领域涉及金融证券、体育、机场、铁路、车站、公路交通、商业广告、邮电电信等诸多领域,特别是1993年证券股票业的发展更引发了LED显示屏市场的大幅增长。LED显示屏在平板显示领域的主流产品局面基本形成,LED显示屏产业成为新兴的高科技产业。 (3)1995年以来,LED显示屏的发展进入一个总体稳步提高产业格局调整完善的时期。1995年以来,LED显示屏产业内部竞争加剧,形成了许多中小企业,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应用领域更为广阔,产品在质量、标准化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有关部门对LED 显示屏的发展予以重视并进行了适当的规范和引导,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深化。 二、我国LED显示屏的发展现状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我国的LED显示屏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据不完全统计,至1998年底,年度销售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0多家,其销售总

LCD发展历程

使用液晶可以制造超薄显示屏”。40多年前的1968年5月,美国RCA公司在纽约召开的液晶显示屏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震惊了全世界。发现液晶可用于显示的是RCA公司的George Heilmeier,他甚至还表示,“梦想中的壁挂式电视只需数年即可实现”。自那之后,日本、英国、瑞士、德国的显示屏研发人员都开始参与液晶面板的开发工作,全球性开发的帷幕正式拉开。 经历4个阶段发展为液晶电视 但是,液晶显示屏的实用化并不容易(见图1)。当时,液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等基本问题都未能解决,使用不到1个小时显示就会消失,更别提要用液晶制造电视了。 图1液晶显示屏的发展历经4个阶段 之所以会存在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将直流电压加载到液晶上时,液晶材料及电极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虽然也可以采用交流电来驱动液晶,但是显示性能较差。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的是夏普公司。该公司发现,如果在液晶材料中加入离子性杂质,使其导电率升高,就可以采用交流驱动获得良好的显示特性。利用这项技术,1973年5月,夏普公司推出全球首款液晶应用产品——使用液晶显示屏作为显示部件的小型计算器EL-805。 夏普公司的液晶计算器上采用的液晶显示屏是由RCA公司生产的DSM(动态散射模式)液晶,而不是目前常见的TN(扭曲向列)模式液晶。但是,要采用DSM制造液晶电视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DSM的点阵显示扫描线在数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1971年出现的TN模式解决了这个问题。TN

液晶能起到快门的作用,通过使液晶分子在电场中移动,就可以控制光的开/关。目前,几乎所有液晶显示屏都在采用这个工作原理。 虽然TN模式可使点阵显示的扫描线数量大为增加,但当扫描线增加到60条左右时,图像就会发生变形。对于这个问题,最初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是日立制作所的川上英昭。他发现,扫描线的最大数量取决于电压-透过率曲线的上升沿。于是,各机构开始竞相研究如何提高电压-透过率曲线的上升沿。随之出现了将液晶的扭曲角从TN模式下的90度增大到270度的STN(超扭曲向列)模式。1982年,英国皇家信号与雷达研究院(RSRE)发明了STN液晶。1985年,瑞士Brown Boveri公司(BBC)试制出扫描线数量达到135条的STN液晶显示屏。 然而,即使引入STN模式,还是很难制造液晶电视,这是因为STN液晶仍然存在对比度较低、很难显示细微灰阶的问题。突破这一壁垒的,是通过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来控制各像素的有源矩阵驱动技术。与以往的单纯矩阵驱动不同,有源矩阵驱动技术可以独立控制各像素,从而防止因受到周围像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交调失真,因此可以显示高对比度与细微灰阶。 与彩色CRT竞争的时代 要想制造TFT液晶电视,在大面积玻璃基板上形成硅膜的技术和彩色显示技术都不可或缺。 在硅膜的形成技术方面,为太阳能电池开发的非晶硅(a-Si)在当时已经实用化。那时,石油危机将导致能源危机的说法十分流行,所以太阳能电池作为能源电池备受关注,非晶硅的开发非常活跃。继英国邓迪大学于1979年宣布试制出非晶硅TFT之后,日本及欧洲的企业及研究机构纷纷发布了非晶硅TFT驱动显示屏的开发成果。 在彩色显示技术方面,日本东北大学的内田龙男于1981年发布了并置加法混色法,通过有序排列的三色滤光片来实现彩色显示,也就是彩色滤光片方式。在这些开发成果的推动下,1986年,3英寸非晶硅TFT彩色液晶电视上市,1988年,业界开始开发用于14英寸电视的非晶硅TFT彩色液晶显示屏。特别是夏普公司推出的14英寸液晶屏,实际验证了实现大屏幕非晶硅TFT液晶屏的可能性,引起众多厂商纷纷对此进行投资。 如上所述,虽然TFT液晶已经开始朝着“梦想的壁挂式电视”迈进,但它的全面应用却是从PC的彩色显示器开始起步的。1988年出现了用于IBM公司与东芝公司的PC产品的10.4英寸TFT液晶屏。

led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

led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 LED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 艾布纳科技有限公司 前两次跟大家介绍有关液晶显示器操作的基本原理, 那是针对液晶本身的特性,与 TFT LCD 本身结构上的操作原理来做介绍. 这次我们针对 TFT LCD 的整体系统面来做介绍, 也就是对其驱动原理来做介绍, 而其驱动原理仍然因为一些架构上差异的关系, 而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来介绍由于 Cs(storage capacitor)储存 电容架构不同, 所形成不同驱动系统架构的原理. Cs(storage capacitor)储存电容的架构 一般最常见的储存电容架构有两种, 分别是Cs on gate与Cs on common这两种. 这两种顾名思义就可以知道, 它的主要差别就在于储存电容是利用gate走线或是common走线来完成的. 在上一篇文章中, 我曾提到, 储存电容主要是为了让充好电的电压,能保持到下一次更新画面的时候之用. 所以我们就必须像在 CMOS 的制程之中, 利用不同层的走线, 来形成平行板电容. 而在TFT LCD的制程之中, 则是利用显示电极与gate走线或是common走线,所形成的平行板电容,来制作出储存电容Cs.

图1就是这两种储存电容架构, 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知道, Cs on gate由于不必像Cs on common一样, 需要增加一条额外的common走线, 所以它的开口率(Aperture ratio)会比较大. 而开口率的大小, 是影响面板的亮度与设计的重要因素. 所以现今面板的设计大多使用Cs on gate的方式. 但是由于Cs on gate的方式, 它的储存电容是由下一条的gate走线与显示电极之间形成的.(请见图2的Cs on gate与Cs on common的等效电路) 而gate走线, 顾名思义就是接到每一个TFT 的gate端的走线, 主要就是作为gate driver送出信号, 来打开TFT, 好让TFT对显示电极作充放电的动作. 所以当下一条gate走线, 送出电压要打开下一个TFT时 , 便会影响到储存电容上储存电压的大小. 不过由于下一条gate走线打开到关闭的时间很短,(以1024*768分辨率, 60Hz更新频率的面板来说. 一条gate走线打开的时间约为20us, 而显示画面更新的时间约为16ms, 所以相对而言, 影响有限.) 所以当下一条gate走线关闭, 回复到原先的电压, 则Cs储存电容的电压, 也会随之恢复到正常. 这也是为什么, 大多数的储存电容设计都是采用Cs on gate的方式的原因.

LED显示屏安装规范

P18 窗帘屏安装规范
PH18 curtain LED screen installation direction 一.屏体组装零件清单(components list ):
1.单元屏-主箱体 ( cabinet)
屏体侧面(side view) 2.配件 ( parts )
屏体侧面(side view)
屏体正面 (front view)
连接板 (connect board)
M10 内六角螺栓 (M10 inner hexagon screw)
锁盒 (Latch)

电源线 Power cable
信号线 Data cable
挂钩(客户自配) Pothook (Prepare by buyers)
二.现场安装辅助要求 installation spot assistant instruction:
1.吊梁,用于持屏用/ hanging beam
桁梁 The beam 2.或钢架结构,用于持屏用。 Or the other hanging structure just like the iron structure , which can hang the screen is ok
三.安装步骤/ installation process:
1.将以上零件备齐/prepare well the components mentioned above; 2.拧下连接板上的 M8 螺栓及螺母(备用) ,如图 /Take off M8 screw and screw bolt from connect board

高分子液晶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讲解

# 16 #陶瓷2009. No. 3 高分子液晶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王瑾菲蒲永平杨公安杨文虎 ( 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21) 摘要液晶相是不同于固相和液相的一种中介相态。系统地阐述了液晶的发现、形成机制以及分类,简单介绍了液晶高分子的结构特点,介绍了主链型和侧链型液晶高分子研究的新进展,并对液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潜在性能进展作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液晶高分子液晶研究进展 Appl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quid Crystal Polymer Materials Wang Jinfei, Pu Yongping, Yang Gongan, Yang Wenhu(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 an, 710021) Abstract: Liquid crystal phase is different from the solid phase and an intermediate liquid phase.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discovery of the LCD, and th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briefly introducd the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 structural, researched new progress of the main- chain and side- chain type liquid crystal polymer and indicated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and potential properties of LCD in all fields. Key words: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 Liquid crystal; Study progress 1 液晶的发现 液晶是某些物质在熔融态或在溶液状态下形成的有序流体的总称。液晶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88年,奥 地利植物学家 F Reinitzer发现,把胆甾醇苯酸脂( Cho-l esteryl Benzoate, C6 H5 CO2 C27 H45 , 简称 CB) 晶体加热到145. 5 e 会熔融成为混浊的液体, 145. 5 e 就是该物质的熔点。继续加热到178. 5e,混浊的液体会突然变成清亮的液体,而且这种由混浊到清亮的过程是可逆的。O Lehmann经过系统地研究指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有些物质的机械性能与各向同性液体相似;但是它们的光学性质却和晶体相似,是各向异性的。因此,这些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的相被称为液晶相[ 1]。 2 液晶高分子的分类 液晶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液体,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特征。现在研究及应用的液晶主要为有机高分子材料。一般聚合物晶体中原子或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程简介

液晶顯示器及其製程簡介 液晶材料具有流動的特性,因此只需外加很微小的力量,液晶分子即運動而產生不同的排列狀況,如圖1以最常見普遍的向列型液晶為例,藉著電場作用造成液晶分子轉向,由於液晶的光軸與其分子軸相當一致,由此產生光學效果,而如果我們將液晶一開始就適當的安排其排列方向,那麼當加於液晶的電場移除消失時,液晶分子會因為其本身的彈性及黏性,而十分迅速的回復原來未加電場前的狀態。 (A)未加電場前(B)加電場後 圖1 藉著電場作用造成液晶分子轉向,由此產生光學效果 LCD顯示器技術集合材料、光學、機械及電學等科技,在製程檢測方面,亦可見到各式各樣的作法[1-5]。目前液晶基本上皆是由人工合成,故在液晶分子的特性上可做較為理想的設計,而直接改善LCD顯示的品質。由圖2中可清楚看出LCD的顯示原理以及其基本架構。 電極OFF狀態

電極ON狀態 圖2 LCD的顯示原理以及其基本架構 近幾年由於電子產業與半導體科技的發展,液晶顯示器應用了液晶原理與半導體製程,在品質及價位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在色彩呈現方面直逼CRT映像管,因此在近年來出現供不應求的跡象,1995年時還有供過於求的現象,到了1996年由於筆記型電腦與個人數位助理(PDA)需求量大增,因此開始廣為流行,從1997年以後許多液晶顯示器製造商訂單應接不瑕的情況看來,液晶顯示器已成為近年的顯示器主流。 LCD製造流程是以TN及STN製程為基礎,其全線為自動化生產流程,此生產線有一中央控制室可監控生產流程[6],如圖3所示。概述如下: 圖3 LCD製造流程 1.裝片、清洗、塗佈光阻劑、曝光 製造液晶顯示器的主要原料為液晶、導電玻璃和偏光片。導電玻璃是在高品質的平板玻璃表面真空蒸鍍上一層ITO膜而成,亦即玻璃基板上面有具導電性的金

LED显示屏安装与图解

LED显示屏安装图解LED显示屏安装教程 看图轻松学习LED显示屏的安装 LED显示屏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分为多种安装方式,有:固定安装、租赁吊装、球场围栏安装。根据用户使用环境不同,LED显示屏又分为多种安装方式,有:壁挂式、悬臂式、镶嵌式、立柱式、站立式、楼顶式、移动式、球场围栏式、租赁吊装式、弧形式等多种安装方式。下面一起来看看较为常见的11种LED显示屏安装方式。 1、壁挂式安装方式 1)此安装方式通常用于户内或者半户外。2)屏体显示面积小,一般不留维修通道空间,整屏取下进行维修,或者做成折叠一体式框架。3)屏体面积稍大一些,一般采用前维护设计(即正面维护设计,通常采用列拼装方式) 2、立柱式安装方式

立柱式安装方式有多种,一般作户外广告使用,以下:1)单立柱安装方式:适用于小屏应用;2)双立柱安装方式:适用于大屏应用;3)封闭式维护通道:适用于简易箱体;4)敞开式维护通道:适用于标准箱体。 3、悬臂式安装方式

1)此方式多用于户内以及半户外;2)一般用于通道、走廊入口处,也有车站、火车站、地铁口入口处等;3)有用于公路、铁路、高速公路上作交通诱导使用;4)屏体设计一般采用一体柜设计,或者吊装结构设计。 4、悬挂式安装方式

此安装方式与悬臂式安装方式大同小异,应用都一样,屏体采用一体柜设计方案,适用于室内、半户外屏体。 5、镶嵌式安装方式 1)整个显示屏体嵌入墙体,显示平面与墙面在同一水平面;2)采用简易箱体设计;3)一般采用前维护(正面维护设计);4)此安装方式,户内、户外都使用,但一般应用与小点距且显示面积不大的屏体;5)一般多用于大厦门口、大楼大厅等。 6、站立式安装方式 1)一般采用一体柜设计,也有分列式组合设计;2)适用于户内小点距规格屏体;3)一般显示面积小; 4)主要典型应用LED TV设计。 7、楼顶式安装方式

液晶显示器产业发展趋势分析.doc

液晶显示器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液晶显示器产业市场之分析 ( 一) 需求面分析 显示器产业,是继半导猎产业之后,全球重要的产业之一。根据Display Search的研究指出,今年全球DRAM营收将达228亿美元,晶圆代工营收为213亿美元,合计两者营收将高达441亿美元,可是面板厂预估今年营收将高达477亿美元,DRAM 与晶圆代工厂的投资金额比面板厂大很多,但营收却比面板厂小,显示面板产业的投资效益超过半导体产业。 根据光电科技工业协进会统计,在主要下游应用如笔记型电脑(NB)、LCD Monitor 的需求带动下,2003年全球大尺吋面板的市场规模,较2002年大幅成长了53.1%,不过,2003年液晶显示器市场的发展仍未能满足市场需求,主要是由于15吋和17吋液晶面板供应不足所造成,其原因是:由于第五代线产品良率比较低;液晶面板所用的玻璃供货紧张;在液晶面板的产能限制下,由于液晶电视面板的利润较液晶显示器更加丰厚,液晶面板厂商加大了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量。 2004年预估,全球笔记型电脑对液晶面板的需求为4,680万台,液晶电视为920万台,液晶显示器为7,500万台左右。这些资料为单项产品对液晶面板的需求量,由于用在液晶电视的面板与用在LCD Monitor或者笔记型电脑的面板尺吋不同,液晶电视面板的尺吋可能要比笔记型电脑用的面板大5倍以上,因此,如果按液晶面板的面积计算,液晶电视对液晶面板的需求远远大于LCD Monitor。按单项产品计算,2003年全球液晶显示器市场中,LCD Monitor市场需求量约占53%,笔记型电脑占38%,液晶电视只占4% ( 表一)。 2003年全球液晶显示器市场需求量最大是北美洲,其次是西欧。西欧进入液晶显示器市场较早,市场发展一直较平稳;市场成长速度最快的是亚太地区,市场需求量在全球排名第三位。亚太地区液晶显示器市场快速成长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大陆的市场,预计2004-2005年是大陆显示器市场发展关键的两年。 液晶显示器应用市场一般预料将不断扩大,其中多媒体将是液晶显示器的最大需求,也是液晶显示器未来发展的趋势;在专业的领域里,将通过连接多个显示器进行显示;通过读卡器,把拍摄好的照片直接输入液晶显示器进行显示;这些特殊的应用市场,也会使液晶显示器市场有一个很大的需求量。目前笔记型电脑外接显示器的需求量还非常小,未来如果所有的笔记型电脑都会在某一些场所内外接一个的显示器,则届时液晶显示器市场就会等于或者超越PC的市场。 LCD监视器替代CRT监视器的效应仍在扩大之中,结果使得CRT监视器产业逐渐衰退,2003年资料显示,CRT显示器已呈现负成长( -16% )。CRT监视器市场的未来取决于LCD监视器市场的发展,2003年,由于LCD监视器面板供应不足,CRT 监视器仍占据市场需求量很大的比重,但2004年CRT监视器将失去市场主流的地位,LCD监视器市场需求量将首次超过CRT监视器。 2004年,第五代液晶显示器生产线预计将进入量产阶段,下半年LCD监视器价格

透明显示屏概述

透明显示屏概述 概述: 透明显示屏是最近2年一款充满科技革新的一个产品,沙姆科技做为显示方案解决提供商,推出多款透明显示屏。透明显示屏用途非常之广,沙姆科技现阶段只是抛出一个方向和概念,更多的需要和有兴趣用户一起完成产品发展。 它又称透明显示屏、又称【透明显示屏|透明显示屏|透明屏幕|透明屏|透明液晶展柜|透明液晶显示器|透明液晶显示屏|液晶透明显示器|透明显示器|透明液晶触摸屏|透明液晶多点触摸显示屏】。意思是指可以当透明屏和其他产品组合在一起使用,有可以直接当透明显示器用。 简介: 透明显示屏是集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是一种类似于投影的技术,那个显示屏实际上就是一个载体,起到一个幕布的作用。与传统的显示器相比,给产品展示添加了更多趣味,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和全新的体验。使观众看到产品实物的同时,在屏幕上看到产品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触摸交互体验。 原理: 在生产过程中,人们首先是把两片普能的钢化玻璃,印刷上线路(透明的ITO材料),然后,把两片的四周涂上框胶,再把它们对位压合好,接着在两边玻璃的中间灌注液晶,封住液晶口,再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在玻璃上方和下方各贴上一层这样的偏光片。 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所贴的偏光片不能同时滤除同一方向的光,例如:下层偏光片如果是滤X方向的光,那上层就必需是滤Y方向的光,如果上下两层偏光片滤光的角度一样的话,那液晶显示器在工作时,肉眼就看不到任何显示了但其实液晶显示器还是在正常工作的,只是肉眼没有办法看到偏光。 功能与特性: 凭借无与伦比的透明率为您提供卓然超群的显示效果。支持用户定制机型。 1.卓然超群的透明显示效果 拥有超高透光率及超高对比度(500:1) “能见度”取决于透光率,因此透光率比是透明显示最重要的参数。拥有高达15%的透光率,而竞品却仅达5%。在产品展示的同时可实现生动呈现播放内容,让展示效果更加完美和谐。拥有15%高透光率及500:1高对比度,为您呈现生动、逼真的视觉效果。 2. 一体化陈列橱窗式透明显示器 设计、技术及用户便捷性的完美融合 透明显示器为您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您只需接入连线、开启电源即可开机。内置扬声器让音效更加生动,最佳显示效果的LED背光单元提供最适宜亮度,增强用户体验。极简主义设计及精致金属边框环绕机身,尽显尊贵奢华。 3. 可内置PC增强用户便捷性 用户可定制内置PC无需配置额外的设备不需额外主机来连接透明屏幕,防止复杂的连线造成布局混乱,PC配置可以按照客户需求配置。

LED显示屏发展历程30年回顾.

LED 显示屏发展历程 30年回顾 1970年代最早的 GaP 、 GaAsP 同质结红、黄、绿色低发光效率的 LED 已开始应用于指示灯、数字和文字显示。从此 LED 开始进入多种应用领域,包括宇航、飞机、汽车、工业应用、通信、消费类产品等,遍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千家万户。到 1996年 LED 在全世界的销售额已达到几十亿美元。尽管多年以来 LED 一直受到颜色和发光效率的限制, 但由于 GaP 和 GaAsP LED具有长寿命、高可靠性 , 工作电流小、可与 TTL 、 CMOS 数字电路兼容等许多优点因而却一直受到使用者的青眯。最近十年, 高亮度化、全色化一直是 LED 材料和器件工艺技术研究的前沿课题。超高亮度 (UHB是指发光强度达到或超过 100mcd 的 LED ,又称坎德拉 (cd 级 LED 。高亮度 A1GaInP 和 InGaN LED的研制进展十分迅速,现已达到常规材料GaA1As 、 GaAsP 、 GaP 不可能达到的性能水平。 1991年日本东芝公司和美国HP 公司研制成 InGaA1P 620nm 橙色超高亮度 LED , 1992年 InGaA1p590nm 黄色超高亮度 LED 实用化。同年,东芝公司研制 InGaA1P 573nm 黄绿色超高亮度 LED ,法向光强达 2cd 。 1994年日本日亚公司研制成 InGaN 450nm 蓝 (绿色超高亮度LED 。至此,彩色显示所需的三基色红、绿、蓝以及橙、黄多种颜色的 LED 都达到了坎德拉级的发光强度,实现了超高亮度化、全色化, 使发光管的户外全色显示成为现实。我国发展 LED 起步于七十年代, 产业出现于八十年代。全国约有 100多家企业, 95%的厂家都从事后道封装生产,所需管芯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部分关键技术, 使我国LED 的生产技术已向前跨进了一步。 二、超高亮度 LED 的性能 : 超高亮度红 A1GaAsLED 与 GaAsP-GaP LED相比, 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 透明衬低 (TSA1GaAs LED(640nm的流明效率已接近 10lm/w, 比红色 GaAsP-GaP LED 大 10倍。超高亮度 InGaAlP LED提供的颜色与 GaAsP-GaP LED相同包括 :绿黄色(560nm、浅绿黄色 (570nm、黄色 (585nm、浅黄 (590nm、橙色 (605nm、浅红(625nm深红 (640nm。透明衬底 A1GaInP LED发光效率与其它 LED 结构及白炽光源的比较, InGaAlP LED吸收衬底 (AS的流明效率为 101m/w,透明衬底 (TS为

LED显示屏安装规范_图文(精)

P18 窗帘屏安装规范 PH18 curtain LED screen installation direction 一.屏体组装零件清单(components list : 1.单元屏-主箱体 ( cabinet 屏体侧面(side view 2.配件( parts 屏体侧面(side view 屏体正面 (front view 连接板 (connect board M10 内六角螺栓 (M10 inner hexagon screw 锁盒 (Latch 电源线 Power cable 信号线 Data cable 挂钩(客户自配) Pothook (Prepare by buyers 二.现场安装辅助要求 installation spot assistant instruction: 1.吊梁,用于持屏用/ hanging beam 桁梁 The beam 2.或钢架结构,用于持屏用。 Or the other hanging structure just like the iron structure , which can hang the screen is ok 三.安装步骤/ installation process: 1.将以上零件备齐/prepare well the components mentioned above; 2.拧下连接板上的 M8 螺栓及螺母(备用),如图 /Take off M8 screw and screw bolt from connect board 3.依次将锁盒扣在屏体的定位座上;如图 Please lock them on the screen , follow the picture 定位座的支撑轴通过按压此处的滑板,使定位座的支撑轴穿过锁盒,此时滑板自动复位,(包括在内) By press this ,lock it Orientation backshaft 4.将连接板锁在锁盒上,如图 lock the connector board 通过按压此处的滑板使滑板的大孔与锁盒的大孔同心,将连接板用 2-M8 螺栓及螺母与锁盒组立在一起 press spring till to have concentric circle with that hole, use 2-M8 screw bolt and screw lock connector with Latch. 5.将挂钩紧固在桁梁的合适位置上;如图 /prepare well the hang 6.用 M10 内六角螺栓连接挂钩及连接板,并用扳手扭紧;如图 / screw it 7.将锁盒按前面讲述的方式继续安装,如图/ Connect the hang and the screen panel by the latch 8.取下一个单元屏将其扣在上一个锁盒里面,如图 Connect two cabinets by the latch 9.重复上一个动作将所需的单元屏组立,如图 All the cabinets connection are the same , see the pictures f 10.第二、三、四、五、六列的屏体安装均依第一列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后如图;

TN型液晶显示器原理

?液晶的入门知识 ?LCD显示器概述 ?液晶显示器原理 ?HTPS LCD面板技术综观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技术 ?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分级 ?主流液晶面板的类型 ?液晶的多种应用途径探讨 ?LCD技术图文解说 ?LCD技术详细介绍 ?液晶的几种模式的工作原理 ?TFT-LCD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LCM显示类型 ?液晶显示器鲜为人知的技术细节 ?关注液晶色彩技术指标 液晶的入门知识 2006-5-31 -------------------------------------------------------------------------------- 液晶的组成: LCD使用的液晶,一般是指混和液晶,由多种液晶单体及手性剂混和而成。 液晶的特性: TN液晶一般分子链较短,特性参数调整较困难,所以特性差别比较明显。STN液晶是通过STN显示数据模型,计算出所需的液晶分子长度,及其光学电学性能参数,然后化工合成多种分子链接构类似的具有不同极性分子基团的单体,互相调配成一个特性相似的系列液晶。不同系列的STN液晶往往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子链,因此,不同系列的STN液晶除非制造商说明可以互相调配外,不能互相调配。 液晶分子中有带极性基团的和不带极性基团的,带极性基团分子的液晶单体主要决定混和液晶的阀值电压参数,不带极性基团分子的液晶单体主要决定混和液晶的折射率和清亮点。液晶中带极性基团的单体与不带极性基团的单体在静置条件下会出现同性异构体层析现象。 为了增加机器本身的待机时间和增强液晶显示器的驱动能力,液晶厂商开发了能满足低电压和低频率条件下使用的低阀值电压液晶。它具有以下特性: 低阀值电压液晶中带极性基团的单体与不带极性基团的单体在静置条件下出现同性异构体层析现象的时间更短。 更多的带极性基团的单体组份,也意味着液晶更容易结合水分子以及其它带极性的游离离子,从而降低了液晶的容抗电阻,从而引起漏电流和功耗的增大。 当极性液晶单体的分子链在紫外线激化后,极性分子基团容易互相缠绕形成中性分子团,变成非层列错向状态,因而造成阀值电压升高,对导向层的锚定作用不敏感,失去低电压驱动能力。

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 现在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都采用了TFT液晶面板,这种液晶面板的是目前最先进的液晶显示器技术,从结构上看,液晶屏由两片线性偏光器和一层液晶所构成。其中,两片线性偏光器分别位于液晶显示器的内外层,每片只允许透过一个方向的光线,它们放置的方向成90度交叉(水平、垂直),也就是说,如果光线保持一个方向射入,必定只能通过某一片线性偏光器,而无法透过另一片,默认状态下,两片线性偏光器间会维持一定的电压差,滤光片上的薄膜晶体管就会变成一个个的小开关,液晶分子排列方向发生变化,不对射入的光线产生任何影响,液晶显示屏会保持黑色。一旦取消线性偏光器间的电压差,液晶分子会保持其初始状态,将射入光线扭转90度,顺利透过第二片线性偏光器,液晶屏幕就亮起来了。当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原理模型,真正的液晶显示器内还有更复杂的电路结构。 红绿蓝三原色大家都知道,当这三种颜色同时混合时就会产生白色,这当然实在三原色强度一样的情况下才能够显示器纯正的白色,这样,从图中我们可以看见液晶面板的每一个像素中都有三种原色,这三种原色如果强度不同变化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混色效果,这样全屏就有1024×768这样的像素,所以真实分辨率就是1024×768。低端的液晶显示板,各个基色只能表现6位色,即2的6次方=64种颜色.可以很简单的得出,每个独立像素可以表现的最大颜色数是64×64× 64=262144种颜色,高端液晶显示板利用FRC技术使得每个基色则可以表现8位色,即2的8次方=256种颜色,则像素能表现的最大颜色数为 256×256×256=16777216种颜色.这种显示板显示的画面色彩更丰富,层次感也好.现在基本上显示器都拥有FRC技术,可以显示器16777216种颜色 什么是TFT-LCD 其中彩色LCD又分为STN和TFT两种屏,其中TFT-LCD是英文Thin Film Transi 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缩写,即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也就是大家 常说的真彩液晶显示屏,显示效果较好;而DSTN-LCD,即双扫瞄液晶显示器,则是STN-LCD的一种显示 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特殊物质,它具有液体的流态性质和固体的光学性质。当液晶受到电压的影响时,就会改变它的物理性质而发生形变,此时通过它的光的折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而产生色彩。 液晶屏幕后面有一个背光,这个光源先穿过第一层偏光板,再来到液晶体上,而当光线透过液晶体时,就会产生光线的色泽改变,从液晶体射出来的光线,还得必须经过一块彩色滤光片以及第二块偏光板。由于两块偏光板的偏振方向成90度,再加上电压的变化和一些其它的装置,液晶显示器就能显示我们想要的颜色了。 液晶显示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其实这两种的成像原理大同小异,只是背光源和偏光板的设计和方向有所不同。主动式液晶显示器又使用了fet场效晶体管以及共通电极,这样可以让液晶体在下一次的电压改变前一直保持电位状态。这样主动式液晶显示器就不会产生在被动式液晶显示器中常见的鬼影、或是画面延迟的残像等。现在最流行的主动式液晶屏幕是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

LCD概述

液晶显示器原理 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显像原理,是将液晶置于两片导电玻璃之间, 靠两个电极间电场的驱动,引起液晶分子扭曲向列的电场效应,以控制光源透射或遮蔽功能,在电源关开之间产生明暗而将影像显示出来,若加上彩色滤光片,则可显示彩色影像。在两片玻璃基板上装有配向膜,所以液晶会沿着沟槽配向,由于玻璃基板配向膜沟槽偏离90度,所以液晶分子成为扭转型,当玻璃基板没有加入电场时,光线透过偏光板跟着液晶做90度扭转,通过下方偏光板,液晶面板显示白色(如下图左);当玻璃基板加入电场时,液晶分子产生配列变化,光线通过液晶分子空隙维持原方向,被下方偏光板遮蔽,光线被吸收无法透出,液晶面板显示黑色(如下图右)。液晶显示器便是根据此电压有无,使面板达到显示效果。 液晶显示原理图

LCD概述 显示器是人与机器沟通的重要界面,早期以显像管(CRT/Cathode Ray Tube)显示器为主,但科技不断进步,各种显示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近来由于液晶显示器(LCD)具有轻薄短小、低耗电量、无辐射危险,平面直角显示以及影像稳定不闪烁等优势,在近年来价格不断下跌的吸引下,逐渐取代CRT之主流地位,显示器明日之星架势十足。那么液晶显示器与传统的显示器相比,到底有什么新的特点呢? 一、显示质量高 由于液晶显示器每一个点在收到信号后就一直保持那种色彩和亮度,恒定发光,而不象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那样需要不断刷新亮点。因此,液晶显示器画质高而且绝对不会闪烁,把眼睛疲劳降到最低。 二、没有电磁辐射 传统显示器的显示材料是荧光粉,通过电子束撞击荧光粉而显示,电子束在打到荧光粉上的一刹那间会产生强大的电磁辐射,尽管目前有许多显示器产品在处理辐射问题上进行了比较有效的处理,尽可能地把辐射量降到最低,但要彻底消除是困难的。相对来说,液晶显示器在防止辐射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辐射。在电磁波的防范方面,液晶显示器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采用了严格的密封技术将来自驱动电路的少量电磁波封闭在显示器中,而普通显示器为了散发热量的需要,必须尽可能地让内部的电路与空气接触,这样内部电路产生的电磁波也就大量地向外“泄漏”了。 三、可视面积大 对于相同尺寸的显示器来说,液晶显示器的可视面积要更大一些。液晶显示器的可视面积跟它的对角线尺寸相同。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显像管前面板四周有一英寸左右的边框不能用于显示。 四、应用范围广 最初的液晶显示器由于无法显示细腻的字符,通常应用在电子表、计算器上。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字符显示开始细腻起来,同时也支持基本的彩色显示,并逐步用于液晶电视、摄像机的液晶显示器、掌上游戏机上。而随后出现的DSTN和TFT则被广泛制作成电脑中的液晶显示设备,DSTN液晶显示屏用于早期的笔记本电脑;TFT则既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上(现在大多数笔记本电脑都使用TFT显示屏),又用于主流台式显示器上。 五、画面效果好 与传统显示器相比,液晶显示器一开始就使用纯平面的玻璃板,其显示效果是平面直角的,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液晶显示器更容易在小面积屏幕上实现高分辨率,例如,17英寸的液晶显示器就能很好地实现1280×1024分辨率,而通常18英寸CRT彩显上使用1280×1024以上分辨率的画面效果是不能完全令人满意的。 六、数字式接口 液晶显示器都是数字式的,不像阴极射线管彩显采用模拟接口。也就是说,使用液晶显示器,显卡再也不需要像往常那样把数字信号转化成模拟信号再行输出了。理论上,这会使色彩和定位都更加准确完美。 七、“身材”匀称小巧 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后面总是拖着一个笨重的射线管。液晶显示器突破了这一限制,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传统显示器是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到屏幕,因而显像管的管颈不能做得很短,当屏幕增加时也必然增大整个显示器的体积。而液晶显示器通过显示屏上的电极控制液晶分子状态来达到显示目的,即使屏幕加大,它的体积也不会成正比的增加,而且在重量上比相同显示面积的传统显示器要轻得多。 八、功率消耗小 传统的显示器内部由许多电路组成,这些电路驱动着阴极射线显像管工作时,需要消耗很大的功率而且随着体积的不断增大,其内部电路消耗的功率肯定也会随之增大。相比而言,液晶显示器的功耗主要消耗在其内部的电极和驱动IC上,因而耗电量比传统显示器也要小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