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全国卷1(乙)历史试题与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卷1(乙)历史试题与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卷1(乙)历史试题与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卷1(乙)历史试题与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3.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4.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5.

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6.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7.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8.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9.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11.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表2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

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0分)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

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6分)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7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B 2.C 3.C 4.D 5.B 6.A 7.C 8.D 9.B 10.D 11.A 12.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趋势:

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

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

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

中国:快速增长。

原因:

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

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

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

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

(2)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

14.略

15.(1)“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器”主要授予官员。

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16.(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

(2)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17.(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

2019年高考文数全国卷1

第 1 页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文科数学 本试卷共4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3i 12i z -=+,则z = ( ) A .2 B .3 C .2 D .1 2.已知集合{}{}{}1,2,3,4,5,6,72,3,4,52,3,6,7U A B ===,,,则=u B C A ? ( ) A .{}1,6 B .{}1,7 C .{}6,7 D .{}1,6,7 3.已知0.20.32 log 0.220.2a b c ===,,,则 ( ) A .a b c << B .a c b << C .c a b << D .b c a << 4.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 51-( 51 -≈0.618,称为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 51 -.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105 cm ,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 cm ,则其身高可能是 ( ) A .165 cm B .175 cm C .185 cm D .190 cm 5.函数()2sin cos x x f x x x += +在[,]-ππ的图像大致为 ( ) A . B . C . D .

第 2 页 6.某学校为了解1 000名新生的身体素质,将这些学生编号为1,2,…,1 000,从这些新生中用系统抽样方法等距抽取100名学生进行体质测验.若46号学生被抽到,则下面4名学生中被抽到的是 ( ) A .8号学生 B .200号学生 C .616号学生 D .815号学生 7.255tan ?= ( ) A .2-B .-C .2 D .8.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2||=a b ,且()-⊥a b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 ( ) A .π6 B . π3 C . 2π3 D .5π6 9.如图是求 112122 + +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 ( ) A .1 2A A =+ B .12A A =+ C .1 12A A = + D .112A A =+ 10.双曲线C :22 221(0,0)x y a b a b -=>>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130°,则C 的离心率 为 ( ) A .240sin ? B .240cos ? C . 1 sin50? D . 1 cos50? 1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4asinA bsinB csinC -=, 14 cosA =- ,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 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 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 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 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 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 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 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 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 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

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网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

“2019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考纲,是命题的参考,直接反映出高考的命题动向,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一)考纲新变化 变化1: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2: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变化3: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化4: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原题】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 1 / 6

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答案】BD 【说明】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原因限制为一个因素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难度适中。 【换后】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BC 2 / 6

(完整word版)2019年新课标物理高考大纲

物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生产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管饭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科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擦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他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为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似乎眼,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试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考察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与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 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网络】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知识整合】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 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 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 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 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 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 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 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专题纵横】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局限于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 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 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特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規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 .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舞台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 .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D .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 .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 .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D .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B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C .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D .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 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 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 5 个模块,选考内容有 2 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 2 个选考模块中选择 1 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内容范围及要求分别见表 2 和表 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 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 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 尚书省。 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 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 作法。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 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 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 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 刘家功夫针。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1卷(附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2019-2020年高考考试说明物理题型示例

2019-2020年高考考试说明物理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0年山东16).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图乙中v a f 、、和 s 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图乙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C 2(山东2009年18).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行 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 B .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 C .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 D .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 【参考答案】BC 3(2010年山东1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m 2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 1在地面,m 2在空中),力F 与水平方向成θ角。则m 1所受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正确的是 A.12sin N m g m g F θ=+- B.12cos N m g m g F θ=+- C.cos f F θ= D.sin f F θ= 【参考答案】AC 4(2008年上海8).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E k 代表动能,E p 代表势能,h 代表下落的距离, 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下列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规律总结与指导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 规律总结与指导 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考情盘点:高考所考查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且涵盖古今中外,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舞台为 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高考命题往往将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命题。 考查方式: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探究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让考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 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根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考向预测: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今后命题仍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影响角度展开,隐性考查社会现实热点,如考查古代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贡献,隐性考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热点;通过对东西方先哲命题的考查,折 射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世界)的热点;从中外科学家贡献命题,隐性考查当前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改革;考查近代民主和民族英雄,体现追求民主和自强的时代主题。 二、考题怎么答、有何规律 (一)人物定位 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 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 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 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1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英语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1.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classroom. B. In a hospital. C.In a museum. 2.What does Jack want to do? A. Take fitness classes. B. Buy a pair of gym shoes. C. Change his work schedule. 3.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What to drink. B. Where to meet. C. When to leave. 4.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Colleges. B. Classmates. C. Strangers. 5.Why is Emily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 A. She might want a ticket.

(完整版)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9高考物理考试 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 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 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 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 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 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 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 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 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

2019年高考理数全国卷1(附答案与解析)

数学试卷 第1页(共14页) 数学试卷 第2页(共14页)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理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 42{60{}M x x N x x x =-<<=--<,,则M N I = ( ) A .}{43x x -<< B.}42{x x -<<- C .}{22x x -<< D .}{23x x << 2.设复数z 满足=1i z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x y ,,则 ( ) A .22+11()x y += B .221(1)x y +=- C .22(1)1y x +-= D .22(+1)1y x += 3.已知0.20.32 log 0.220.2a b c ===,,,则 ( ) A .a b c << B .a c b << C .c a b << D .b c a << 4.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 之比是51-( 51 -≈0.618,称为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51 -.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105 cm , 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 cm ,则其身高可能是( ) A .165 cm B .175 cm C .185 cm D .190 cm 5.函数()2 sin cos x x f x x x += +在[,]-ππ的图象大致为 ( ) A . B . C . D . 6.我国古代典籍《周易》用“卦”描述万物的变化.每一“重卦”由从下到上排列的6个爻组成,爻分为阳爻“——”和阴爻“——”,如图就是一重卦.在所有重卦中随机取一重卦,则该重卦恰有3个阳爻的概率是 ( ) A . 516 B . 1132 C . 2132 D . 1116 7.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2||=a b ,且()-⊥a b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 ( ) A . π6 B . π3 C . 2π3 D .5π6 8.如图是求112122 + +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 ( ) A .1 2A A =+ B .12A A =+ C .1 12A A =+ D .1 12A A =+ 9.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4505S a ==,,则 ( ) A .25n a n =- B . 310n a n =- C .228n S n n =- D .2 122 n S n n = -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在 --------------------此-------------------- 卷-------------------- 上-------------------- 答-------------------- 题-------------------- 无--------------------效--- -------------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附原文)

物理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5个模块,选考内容有2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2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内容范围及要求分别见表2和表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2和表3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2020高考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3: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与科技

知识点3: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与科技 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3、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4、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5、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