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海大学无障碍设施

浅谈河海大学无障碍设施
浅谈河海大学无障碍设施

浅谈河海大学(江宁校区)的无障碍设施

李文蛟121615010014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思想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坏境的无障碍化

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以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为例,描述了河海大学(江宁校区)无障碍设施不健全的现状,分析了学校无障碍设施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几点对于高校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建议,学校应该切真切实的打造校园坏境的无障碍化,为残疾在校生平等的参与校园文化生活提供机会和条件,体现出学校以人为本的文明理念。

关键词:以人为本,无障碍设施,残疾在校人员

古往至今,在每个国家,每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残疾人存在,残疾人是我们身边最渴望得到帮助的最弱势群体。在长期的旧社会里,残疾被看成是“天意”,是前世作孽的因果报应;残疾人往往被视为“废人”,被看做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残疾人备受着压迫和歧视,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进入了21世纪,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素质本应有所提高,可现实实际不然。对于残疾人,现代社会和人对他们的态度只是从一种公开的歧视转变成隐性的歧视罢了,残疾人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并没有减少。从本质上说,一个社会如何看待和对待残疾人,不仅关系着某个残疾人个人的命运,更是关系着一个群体的命运,甚至关系到该群体的权力、价值、潜能在一个社会中的实际位置。作为一个残疾人不容易,作为一个残疾大学生更不容易,他们凭着自己的毅力,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去坚持学习,最终一步一步来到大学校园里,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不是普通人能够体会到的。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作为特殊群体的残疾人如何能够应付各种未知情况。所以学校应该为残疾学生提供基本的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尽可能的减轻他们的负担,方便他们自由行动,独立自主,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

1 无障碍的涵义

无障碍设施,英文为barrier—free facilities,它是20世纪初由西方建筑设计师提出的一种全新理念,它的出现旨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一个行动方便的、安全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的、全民共同参与的社会环境(本文中的无障碍设施特指为残疾人提供的)。无障碍设施的完善是残疾人平等使用公共设施权力的体现,是社会对残障人士关怀的体现,也是高校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他为残疾学生参与学校活动、与他人交流、独立生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 无障碍设施发展情况(研究背景)

我国最早提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1985年3月,当时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残疾人协会、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联合在北京召开了“残疾人与社会环境研究会”,发出了“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生活环境”的倡议,同年四月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和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为残疾人需求的特殊设置建设”的提案和建议。1986年7月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1989年颁布实施。1998年又作了补充规定,至2001

年再次修改。《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是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2001年8月1日发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系全国范围实施的强制规范,是目前最新、最有权威的一个规范。

随着2008年残奥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无障碍设施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我国受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无障碍设施化进程中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起步晚、发展缺乏深度,导致了我国各个高校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起步也很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逐步得到加强和规范,但是很多设施建设不健全、不完善,这会给在校的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难,也使更多渴望学习的残疾青年对大学校门望而却步。所以各高校应当把无障碍设施建设真正纳入校园总体规划,在残疾学生接受教育,完善自我的过程中,保障他们在校园中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保证无障碍设施实实在在地渗透到残疾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同时注意倾听残疾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

3 河海大学(江宁校区)无障碍设施现状及其问题反映

河海大学(江宁校区)校园是河海大学在南京的新校区,建成时间不长,其设计标准也处处体现了许多新思想,其中无障碍设施在江宁校区中也有部分体现。对于残疾在校大学生来说虽然已有一些帮助,但还是远远不够。经过走访调查及在校学生反映,残疾学生对学校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坡道设置和地面防滑

大部分的建筑物入口处都有坡道设置,但是有的建筑物入口处没有,如食堂区、宿舍区、某些行政楼等(图3.1)。建筑物入口处应设置坡道和扶手,设置的坡道的坡度不能过陡,坡度大约为1/12,坡面不能过窄,地面要进行防滑处理,坡道的两侧应设高0.85m的扶手,扶手要易于抓握,在扶手的下方要有0.5m高的安全挡台,坡道前后0.3m处设置停步块材、,方便轮椅使用者自由来往。

残疾人对地面的状态非常敏感。积水和光滑的地面以及起伏不平的地面,会给残疾人带来很多不便。无论是坡道,还是室内室外的地面处理,一定要以防滑、耐磨为首选条件,这直接关系着人的安全。在卫生间里或洗浴间里地面经常会有积水,或者下雨天时,由外面带进室内的雨水导致地面很滑,所以在建筑设计选用材料上应充分考虑地面的防滑和耐候性。但是实际中,江宁校区的卫生间和浴室的地面材料选用在无障碍设施标准上并不达标。

图3.1 宿舍、食堂、行政楼前无坡道设施

【2】楼梯和电梯的设置

楼梯和电梯是建筑物中重要的垂直交通方式,宜位于光线较好的位置并设置无障碍设施标志,以便易于发现。

楼梯形式以每层2跑或3跑直线形梯段为好,避免采用弧形或螺旋形楼梯,给残疾人产生恐惧感,以致摔倒。但在有些校园建筑中唯一的楼梯设置仍不达标,让残疾学生无法上下楼(图3.2)。扶手是残疾人在通行中的重要辅助设施,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协助使用者

的前进,扶手的安装的位置和高度及选用的形式是否合适,将影响到使用。一般在坡道、台阶、楼梯、走道两侧设置,高度在0.85m,为了达到通行的安全,在扶手的起点及终点均要延伸0.3m。

电梯要尽量避免台阶门槛等障碍,电梯厅宽为2100mm,电梯门洞宽为1000mm,电梯厅的按钮高为950mm;轿厢深为1450mm,宽为1400mm,要确保担架和轮椅的活动范围,电梯门开启时间应加长,不应小于15s,门扇关闭采用光幕感应的安全装置;轿厢门内侧壁设置高为900mm的选层按钮,轿厢三面侧壁设高为800mm的扶手,轿厢内应设置电视监控系统、呼叫按钮、报警电话。

图3.2 励学楼唯一的上楼途径让残疾学生望而却步

【3】卫生间的设置

很多残疾同学说上厕所很不方便,尤其是在宿舍,没有扶手,对于坐轮椅的同学厕所内的门太窄了轮椅进不去并且还有台阶。在教学楼里的厕所里虽然有无障碍设施,但有的已经被清洁阿姨放杂物了。卫生间内要设有无障碍专用厕位,安装座式马桶,墙壁两侧的适当高度要装有扶手;要装设低于正常人使用高度的低位洗手池,洗手池两侧也要安装扶手。另外,为防止发生事故和进行紧急救助,洗手间内最好安装紧急求救按钮,一旦遇到危险,需要帮助时,可立刻按动按钮发出求助信号,使需要帮助的同学及时得到救助。但是,在实地调查中,江宁校区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图3.3)

图3.3 并不乐观卫生间设计

【4】图书馆的无障碍设置

残疾学生不畏艰难的来到学校,就是想用知识弥补自己,武装自己,充实自己,那么图书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但是很多残疾学生来到图书馆门口只能在外面傻傻的看,面对高高的阶梯,心生恐惧,他们根本不知道从哪里进去。构建无障碍图书馆,不仅是残疾学生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体现平等、构建和谐的需要。

据调查,河海大学(江宁校区)的图书馆四周只个一楼的个别小门有坡道,但与那坡道对应的门却是经常锁着的,那对于坐轮椅的残疾学生来说可是障碍重重了,进入馆内首先要越过重重阶梯,正常人爬那么高的台阶也很费劲,更何况是残疾的同学;进了大门后还被电子刷卡器拦截,电子刷卡器之间的距离也不足以让轮椅通过;馆内书架之间的距离也不方便轮椅通过,查找书籍就更加困难了。同时图书馆的书桌都是统一固定样式,高度和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对于坐轮椅的同学来说,没有可供调节高度的书桌,给他们在图书馆的阅读带来极大的不便。(图3.4、图3.5)

图3.4 全是楼梯的图书馆和狭窄的门禁

图3.5 此路不通的图书馆无障碍通道

以上几点关于无障碍设施的说明是目前河海校园里比较常见且严重缺乏的问题,这反映了残疾学生的心声,反映了我们校园中存在的缺陷。

4 河海大学(江宁校区)无障碍设施问题形成的原因

无障碍建设环境的意识不强。有关无障碍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上对此知之甚少,不少人对什么是无障碍以及无障碍的用途一无所知。学校相关部门对无障碍建设的重视不够,不少设计单位和工程单位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认识也不到位,对残疾人和无障碍设施缺乏敏感性。

【1】认识上的偏差

首先是对残疾人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残疾人身体不好,他们出门就需要别人的照顾,最好是呆在家里安心治病,不要出来惹麻烦,给社会增加负担。其次是对残疾人入学有排斥心理,认为现在身体健全的大学生毕业后都很难找到工作,残疾大学生更难找到工作了。如果高校招收残疾学生就读,势必降低学校的就业率,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生源。第三是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有偏见,认为学校为少数几个残疾学生修建无障碍设施不值得。

【2】法律法规的缺陷

首先是相关人员对我国现行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法律法规了解和认识不够。其次是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有关规定执行缺乏力度。据了解,在发达国家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非常严格。而在我国一些高校,对于新建的大楼,虽然没有按照规定或者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但也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了。由于验收时把关不严,造成目前高校无障碍设施不完善、不规范的情况。第三是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例如在现行的《残疾人保障法》中没有规定如何从物质环境方面保证残疾学生入学后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没有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牵头部门。在现行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只规定了各个地方政府应当根据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残疾人学校的建设标准,而没有明确提出普通学校包括高等院校的建设标准,这样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就容易疏忽。

5 社区社会工作角度解决河海大学(江宁校区)无障碍设施问题

【1】进一步加强关于无障碍设施知识的教育

长期以来,人们不太愿意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残疾知识,学校也不太重视对残疾知识的学习,认为这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事实上,许多情况表明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残疾方面的知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生老病死。在学校,应当进行系统学习或专题讲座,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残疾,提高品德修养;同时对教职工也要通过发放材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教育。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报纸等进行宣传。虽然以往学校可能也做过这方面的工作,但力度不够,只是到残疾人节日时才做一些宣传和报道。通过学习、教育和宣传,以切实增强全校师生对残疾知识的了解和对残疾人的理解与支持。

【2】加强关于江宁校区无障碍设施的完善工作

学校必须把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摆在议事日程突出的位置上。首先,组织有关工作人员深入校园,实地考察江宁校区校园内无障碍设施具体现状。其次,针对在校残疾学生进行访谈调查,了解残疾在校大学生日常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最后,对现已建好的校园建筑进行查漏补缺,没有无障碍设施的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补建,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设施进行修改,对已有的进行检查是否正常使用。

【3】做好反馈和长期工作规划

针对河海大学(江宁校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要做好反馈工作,接受在校大学生的相关建议,定期对残疾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情况。对于江宁校区的未来建设要有长期的工作规划,对日后新建的建筑,在设计初期就要将无障碍设施作为设计的一个重点考虑部分。

6 结束语

提倡无障碍并不是刻意将残疾人与正常人区别开来,而是尽力为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感受人文气息的机会。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是为残疾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残疾学生自强自立的桥梁,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附件

参考文献

【1】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s].

【2】北京京联设计事务所,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第4期.

【3】《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2003.1.20.

【4】张旭山.厦门市无障碍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J].城市规划,2006(1):43-47. 【5】乔英.关于高校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的思考与建议.科教园地,1994-2012.

无障碍设施工作调研报告

无障碍设施工作调研报告 《无障碍设施工作调研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无障碍设施工作调研报告 摘要 20xx年是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成功召开的一年。无障碍设施的新建和改造,极大地方便了国内外人士,赢得了大量好评。奥运会结束后,如何巩固奥运成果,如何继续做好无障碍设施工作,成了我们当前的一大课题。***作为北京市的一个远郊区,相对城八区来说,无障碍设施改造较为缓慢。为了全面摸清和掌握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维护和管理等情况,为“十一五”期间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建立一个科学详实的基础,确定今后一定时期无障碍建设的工作重点,使无障碍工作更加系统、更加科学,根据市规划委、市残联《关于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现状调查和制定中长期方案的函》的要求,开展了此次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现状调研工作,并据此制定****无障碍设施设和改造的中长期方案。我们从宣传力度、设计标准、设施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主题词:无障碍现状调研报告 绪言 20xx年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一年,也是*****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年,****无障碍工作也完满完成了奥运宾客的接待任务。奥运会

后,在市无障碍设施和改造联席组的指导、各委办局和乡镇的积极支持下,***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现状调研工作日前已圆满完成。自从20xx年成立无障碍创建办公室后,心得体会无障碍建设工作迅速开展。此次无障碍现状调查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调查,涉及的范围已从新城范围扩展到乡镇中心区。由于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工作是近些年才开展起来的,并没有先例可循,在工作中我们遇到很多实际困难。通过此次调研工作,发现不少问题。我们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改进工作方式,持续与相关委办局、兄弟区县进行学习交流,不断促进延庆县无障碍建设的向前发展,更好地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 第一章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组织管理机制 一、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提供保障 设立了由政府督查室和规划、建委、残联、市政、老龄委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无障碍督察组,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监督检查。无障碍设施创建办公室定期对无障碍情况进行检查,极大推动了无障碍工作的迅速发展。 二、以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为契机,切实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 20xx年,以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为契机,各县直有关部门、公、检、法、司等单位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基本完成改造任务。尤其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全程办事代理处和服务大厅的坡道和首层厕所改造都已基本完成。 三、以制度进行保障,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 对于《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实施后新建、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城市道路,规划、建委坚持从源头抓起,各环节严格把关,确保新建工程全部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无障碍建设“十一五”实施方案》的要求,并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1]《房屋建筑学》,邢双军主编 建筑学作为一门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沙及到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以及环境规划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般说来,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形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且总是受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建筑物—一作为人们亲手创造的人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它除了具行满足物质功能的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和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 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24.0m 的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 厂房; 6 仓库;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 可燃材料堆场; 10 城市交通隧道。 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 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 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 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 于 1.5m 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 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 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 层计,其它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 多于2 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1.0.4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民航无障碍标准

修订说明 一、修订图例: (一)表示删除的内容: JGJ 50-88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二)表示修改或新增的内容: JGJ 50-200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二、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原标准中参考的《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 50-88)》已变更为《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并且其中相关部分已发生变动,需要根据已变动的条款修订本标准。 (二)参考《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场馆技术手册(2005年12月)》、《澳大利亚公共交通运输无障碍标准》等标准中的相关内容,新增在本次修订内容中。(三)增加了目前首都机场已有且标准中未涉及的无障碍设施设备配备。 (四)删除原标准中不适用,不属于旅客航站区或不属于设施设备的内容。

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修订) 1.总则 1.1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 使用功能,确保证残疾人和行动不方便者能方便、安全使用地通行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停车场(停车楼)、道路和建筑物设施,特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规定了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站前停车场(停车楼)、室外通路、航站楼、站坪等区域内无障碍设备配置要求,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 扩建和改建;对原有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的相关设施设备,可根据具按照此本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予以改造、更新和完善。 1.3室外通路、建筑物入口及室内外的盲道,只限 1.4本标准由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贯彻实施,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检查监督。 1.5 1.4 设计除执 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站前停车场(停车楼)、室外通路、航站楼、站坪等区域内无障碍设备配置种类与数量的基本要求。

无障碍设计规范

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无障碍卫生间装修7大准则 防护:地面应选用防滑材料,以防残障人士跌倒摔伤。厕所的门上要装防护门板,以免轮椅的脚踏板碰破门。 布局:厕所应设于路旁,出入方便。卫生器具的安装位置和高度要合理,便器两侧都应留有便于轮椅接近的空间。 辅助:在卫生器具周围安装扶手,扶手的位置合适,连接牢固。为了便于各种身高的人使用,脸盆台面的高度可以设置在离地面60~10 0厘米的范围之内。 方便:水龙头开关应便于操作,可采用脚踏式,长柄 式,感应式。 呼救:厕 所内应设紧 急呼救按扭。

畅通:卫生间室内外高差不得大于20毫米,方便残疾人和轮椅通过。 尺度:门扇开启的净宽不得小于0.8米,以方便轮椅通过。厕所内应留有1.5米*1.5米的轮椅回转空间。 一、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一)建筑物无障碍实施范围 1.各类公共建筑(包括办公、科研建筑和学校、园林建筑)的室外场地、建筑入口、走道、楼梯、公共活动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部位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2.交通和医疗建筑的人口应设置没有台阶的无障碍人口。商业与服务建筑的入口也宜设置无障碍人口。 3.下列公建必须设无障碍专用厕所:县级及县级以上的政府机关与司法部门,各种交通与医疗建筑,大型观演与体育建筑的观众使用部分和贵宾室,大型园林建筑及主要旅游地段以及设有公厕的大型商业、服务、文化、纪念建筑。

4.下列有楼层的公建应设适合乘轮椅者、视残者或担架床可进入和使用的无障碍电梯:各种交通与医疗建筑,大型商业、服务、文化、纪念建筑。 5.观演与体育建筑的观众席和主席台必须设轮椅席位。 6.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公寓的建筑人口、电梯、公共走道以及适合乘轮椅者居住的无障碍住房套内等部位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此类住宅、公寓中,每50套住房宜设2套无障碍住房套型。 7.设有残疾人住房而又不设电梯的多层和低层住宅、公寓,其建筑入口、楼梯、公共走道和无障碍住房套内等部位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此类住宅、公寓中,每100套住房宜设2-4套无障碍住房套型。 8.职工和学生宿舍应在首层设男女残疾人住房各一间。此类建筑的人口、公共走道、公共厕所、浴室、擞洗室以及无障碍住房等部位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二)建筑人口 1.无障碍人口,是指不设台阶的建筑入口。

无障碍设施_图文

附件:部分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 一、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 1、缘石坡道: 2、坡道与梯道: 3、盲道、提示盲道。

4、人行横道街音响信号装置。 二、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 1.2.1行政办公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 行政办公建筑无障碍设施实施的范围包括:各级政府办公建筑、各级司法、工商、财税等部门建筑、企事业办公建筑、各类科研建筑,其他招商、办公、社区服务建筑、为残疾人服务的各类办公建筑。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必须设无障碍入口,方便轮椅进出; 2、室内必须设无障碍通道,即走道两旁设扶手、房间与走道有坡道;

3、有楼层的政府办公建筑与司法、工商、财税等部门建筑、社区服务建筑和为残疾人服务的建筑,应设无障碍电梯; 4、政府机关与司法、工商、财税等部门建筑、社区服务建筑和为残疾人服务的建筑,必须设置无障碍专用厕位; 5、接待用房(一般接待室、贵宾接待室)和公共用房(会议室、报告厅、审判厅等)应无障碍化; 6、服务台、公共电话、饮水器等设施应方便残疾人使用; 7、无障碍入口、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专用厕位前应铺设提示盲道; 8、应设残疾人的停车泊位。 1.1.1 商业服务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 商业服务建筑无障碍设施实施的范围包括:大型百货商店、综合商场建筑、大型自选超市、菜市场类建筑、大型餐馆、饮食店和食品店建筑、金融、邮电建筑、宾馆、饭店、中高级旅馆建筑、中高级招待所、大型培训中心建筑、大型洗浴、美容美发建筑、殡仪馆建筑等。商业服务建筑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必须设无障碍入口; 2、室内必须设无障碍通道;。

3、有楼层的商业服务建筑应设无障碍电梯; 4、设有公共厕所的商业服务建筑,必须设无障碍专用厕位; 5、宾馆、中高级旅馆和设有客房的饭店应设无障碍客房; (1)100间以下,应设1~2间无障碍客房 (2)100~400间,应设2~4间无障碍客房 (3)400间以上,应设4~6间无障碍客房 6、饮食厅、游乐用房、顾客休息与服务用房应方便残疾人使用; 7、大型自选超市、菜市场类建筑必须设置轮椅结算通道; 8、总服务台、业务台、公用电话、饮水器等应方便残疾人使用; 9、大型商业服务建筑的无障碍入口、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专用厕位前应铺设提示盲道; 10、金融、邮电建筑的对外接待柜台应有一处是方便残疾人特别是乘坐轮椅残疾人使用; 11、有停车场的商业服务建筑必须设有残疾人停车泊位。 城市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改造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汽车防碰撞系统研究文献综述

汽车防碰撞系统研究文献综述 1.引言 汽车碰撞有汽车碰撞到固定的物体或与行驶中的汽车相撞两种类型。为了防止汽车在行驶中,特别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一些现代汽车已装备了自动控制防碰撞系统,这是一种主动安全系统。 汽车行驶时,防碰撞系统处于监测状态,当汽车接近前车车尾或超越前车时,该系统将发出警告信号。在发出警告后,如果驾驶员没有采取减速制动措施,该系统便启动紧急制动装置,以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2.概述 防碰撞控制系统装有测距传感器,它们利用激光、超声波或红外线,测得汽车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这个距离信号,加上车速传感器和车轮转角传感器的信号送入电子控制器,通过计算求出行驶汽车与前方物体的实际距离以及相互接近的相对速度,并向驾驶员发出预告信号或显示前方物体的距离。当将要碰撞时,控制器向制动装置和节气门控制电路发出控制指令,使汽车发动机降速并及时制动,从而有效地避免碰撞。 3.测距传感器 (1)防碰撞传感器 ① CCD照相机 CCD(电荷耦合器件)摄像元件可以读取受光元件接收的光通量放出的电流值,并作为图像信号输出。在夜间,由于照相机处于低照度的环境,只有在汽车前、后照灯打开时才能确认障碍物。

汽车装设的CCD照相机如上图所示,当点火开关接通时,变速器换档杆换到前进档或倒档,多功能显示板上就能显示出车辆前方或后方的图像。 ②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从激光发送至被测物体,然后反射回来被接收,其间的时间差即用来计算至障碍物的距离。早期的车用激光雷达都是发送多股激光光束,并依靠前车反射镜的反射时间来测定距离。现代汽车除了测定前方车的距离外还要对前方多辆车的位置进行辨识,因而开始采用扫描式激光雷达。 根据物体的反射特性,激光的反射光亮变化很大,因此可能检测出的距离也是变化的。由于车辆后部的反射镜等容易反射,故可以检测出稳定的较长距离。有少许凹凸的铁板等因不能得到充足的反射光量,故测出的距离较短。另外,在检测侧面方向及后方的障碍物时,与检测前方障碍物的情况不同,如果障碍物上没有反射镜,那么由于各种障碍物的反射特性变化很大,故可能稳定测出的距离变短。

博物馆设计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 广东省某市城市博物馆设计 1.前言 博物馆为藏品保管、陈列展览、文化教育及学术研究等业务活动而专门设计修建的城市公共文化建筑。曾几何时,在寻常百姓眼中,还是高贵深沉又充满神秘感的博物馆类建筑,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大众休闲和提升文化修养的重要场所。那曾经的距离感正在渐渐削减,那期盼的亲和力也正在建筑师的关注中越走越近———对博物馆建筑布局中的人性化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博物馆学理论的发展对博物馆建筑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博物馆建筑设计也接受了现代建筑原则,一切以使用效果为前题,建筑设计完全服从功能要求,从而根本改变了博物馆建筑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涌现了一批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博物馆建筑。这些新颖的博物馆建筑除了使用功能完善,且有良好的现代化设施外,建筑设计趋向于同环境结合,使博物馆建筑与城市街道、广场、公园相互融合,既美化了城市,也美化了博物馆内外部的视觉环境。博物馆事业的高度社会化,促进了现代博物馆在保存、展览、研究、教育、文化休息、游览观光等方面向综合、多功能化方向的发展。 2.博物馆的定义及设计原则 2.1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在不同的国家或组织有不同的定义: 博联定义,博物馆是指像公众开放的工艺、美术、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是没有常设陈列室的图书馆除外。 美国:博物馆是非营利的常设性机构,其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组织临时展览,该机构应享有免交联邦和州所得税的待遇,向社会开放,由代表社会利益的机构进行管理,为社会利益而保存、保护、研究、阐释、收集、陈列具有教育和欣赏作用的物品及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的标本,包括艺术品、科学标本、历史遗物和工业技术制成品,符合前述定义的还包括具备上述特点的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天象厅、历史文化学会、历史建筑遗址等。

无障碍设施。

一、研究背景 当我们走在宽敞的人行道上,道路平坦,视线清明,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妙。在一片漆黑中摸索前进的道路,满含未知的恐惧,跌倒的伤痛,这感觉离我们很远,却离那些依靠盲道和拐杖杖行走的人们很近。为此我们小组开展了这次课题,研究阳泉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及使用状况,并提出建议。无障碍设施是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路)、电(楼)梯、平台、房间、洗手间(厕所)、席位、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以及其他相关生活的设施。它们使冰冷的道路生出无限温情,在给人们带来行路方便的同时,也体现着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随着城镇的建设,残疾人专设的无障碍通道也正在建设,这些细微处的小设施承载着残疾人们沉甸甸的信任,通向希望。那么在我市,无障碍设施是否安全完善呢?我们的无障碍设施是否能够让残疾人们毫无保留地交付信任呢?我们研究小组的成员将深入大街小巷,关注那些被我们中的多数人所忽略的无障碍设施。 二、研究目的 提高中学生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无障碍设施的认识,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保护意识。引起社会各界对无障碍设施的关心,向社会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 三、名词简介 1、残疾人(persons with handicaps) 指在心理上、生理上、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全部或者部分丧失 无法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和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的人。本标准主要针对视力、听力、肢体残疾者。 2、无障碍(barrier-free) 指残疾人在具体的建筑环境中,出入、使用各项设施,没有阻碍。 3、无障碍设施(barrier-free facilities 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中,为方便残疾人或行动不便者设计的使之能参与正常活动的设施。 四、阳泉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 本小组成员走访了阳泉市人流量较大的几个公众场合,初步对阳泉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从几个方面总结如下: 1、无障碍入口(barrier-free entrance) 定义:不设台阶的建筑入口。 阳泉市建设情况:此为滨河一家珠宝店门前的入口。:

第十三章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13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13.1 一般规定 13.1.1建筑物无障碍设计的基本设计原则是“对每一个人的关怀”,使所有的人在走道通行和设施使用上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不仅方便残疾人使用,同时也方便老年人、儿童、病人及用轮椅的健全人使用。 13.1.2建筑物整体环境的使用功能与相应设施的设计,要充分按照不同人的尺度与活动空间参数进行。 13.1.3新建的房屋建筑要进行无障碍设计;扩建和改建的房屋建筑,要最大限度地进行无障碍改造。 13.1.4无障碍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 13.2 建筑物无障碍实施范围 13.2.1公共建筑无障碍实施范围与主要内容 1办公与科研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公共厕所、接待室、法庭等)。 2商业与服务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电梯、公共厕所、浴室、服务用房、客房等)。 3 文化与纪念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电梯、公共厕所、轮椅席等)。 4 关演与体育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公共厕所、浴室、轮椅席、训练与比赛场地等)。 5 交通与医疗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电梯、公共厕所、等候室、治疗室等) 6 学校与园林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公共厕所、教学用房、轮椅席等)。 13.2.2 居住建筑无障碍实施范围与主要内容 1 高层与中高层住宅、公寓、宿舍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电梯、服务用房、无障碍住房)。 2 多层与低层住宅、公寓、宿舍建筑(台阶、楼梯、首层的无障碍住房)。 3 老年公寓(入口、公共走道、楼梯、电梯、服务用房、无障碍住房)。

13.3 居住区无障碍实施范围 13.3.1道路: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要求纵坡不小于2.5%,设台阶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 13.3.2公共绿地:居住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儿童活动场,要求入口与通道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平面应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应设置坡道和扶手,绿地中的公共厕所应设专用厕位。 13.4 无障碍设计 13.4.1 建筑入口设有台阶时,必须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入口平台最小宽度为1.5~2.0米,大中型公共建筑和中高层、高层住宅入口平台最小宽度为 2.0米,小型公共建筑和低多层住宅宿舍入口平台最小宽度为1.5米。 13.4.2 1 无障碍坡道的最小宽度为1.2米,保证坡道上可同时有1辆轮椅和1个人侧身通行,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1:10与1:8的坡度只适应于受场地限制的改建建筑。 2当坡道高度大于0.75m时,应设深1.5米水平休息平台。 3坡道两侧应设扶手,扶手高0.85m,设二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0.65m,扶手起点和终点应水平外伸0.3m,并向下再延伸0.1m以上或拐向墙面。扶手截面为35~45mm。 4坡道的起点与终点的水平深度不应小于1.5m。 图13.4.2-1 1:12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 13.4.3走道 走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辆轮椅通行最小宽度为0.9m,大型公共建筑走道宽度应不小于1.8m; 2 向走道开启的门和窗以及向走道墙面突出大于0.1m的设施,应设凹室或防护措施。

无障碍设置标准

无障碍设计标准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为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国家建设部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 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 缘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大于2cm。 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盲道—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 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 标志—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M。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2.00M。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 0.3—0.6m。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盲道触感条面宽 0.25mm、高度5mm。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青岛市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规定

青岛市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 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和儿童等弱势人群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本市各城市规划区内有残疾人生活与工作的场所, 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道路 (含广场、公园、人行过街桥、人行地下过街通道,下同、房 屋建筑、居住小区、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以及主要旅游景区、景点等建设工程, 应当按照本规定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无障碍设施, 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和儿童等弱势人群安全通行和使用便利,按照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 第四条市、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督管理工作。发展改革、规划、土地、市政公用、城市管理、民政、残联、老龄、公安、 交通、园林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有关管理工作。 市工程建设标准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的发布和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保障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从城市建设维护费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工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土地、市政公用、民政、 残联、老龄等部门编制本地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年度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六条发展改革部门在审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与概算时, 应当对建设工程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方案进行审查, 对达不到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的建设工程, 应当责令建设单位对初步设计进行相应补充、修改。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方案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方案 根据市残联《20**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为确保20**年我县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民生工程任务的圆满完成,现将改造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原则 坚持残疾人及家庭成员自愿为原则,优先照顾特困或重度残疾、多重残疾、一户多残的残疾人家庭,建立健全制度,严格管理,确保项目实施公开公正、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二、改造任务 20**年,对我县50户城乡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结合实际情况,今年安排在洪川镇(5户)、瓦屋山镇(20户)、高庙镇(20户)、桃源乡(5户)进行,按户均2500元的标准补助。 三、改造对象 具有洪川镇、瓦屋山镇、高庙镇、桃源乡常住户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贫困肢体残疾人、听力、言语残疾人、视力残疾人家庭户为受助对象,改造对象为残疾人日常居住的自有房屋,60岁以上老年肢体残疾人优先。 四、改造内容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内容要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一)出入口改造:台阶改坡道或设置轮椅斜坡板;楼梯、过道加设扶手;地面平整硬化;铺设提示盲道等。 (二)户门改造:户门加宽便于轮椅通行;剔除门槛;加设扶手、门把手、低位窥视镜等。户内实现无障碍通行。 (三)卧室改造:入门加宽;加设扶手、低位电源开关、呼叫铃等。

(四)卫生间改造:入门加宽;洗脸台低位改造,安装拨标式或单阀式水龙头;地面防滑改造;蹲便器改坐便器;安装扶手抓杆、淋浴椅、紧急呼叫装置、拨杆式淋浴阀。 (五)厨房改造:入门加宽,灶台、厨柜、水池等低位改造,方便坐轮椅者使用。设置呼叫铃、拨杆式或单阀式水龙头。 五、组织实施及分工 (一)5月30日前,镇残联负责协调组织村(社区)干部、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者和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等,对本辖区内改造对象进行入户摸底调查,根据残疾人的无障碍需求并征求其意见,填写《县20**年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需求明细表》(见附件),由乡镇残联汇总,以电子版形式报县残联。县残联会同乡镇残联按照优先照顾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或重度残疾、多重残疾、一户多残的残疾人家庭的原则确定改造对象。 (二)6月20日前,县残联会同有关部门选定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设计、施工单位,签订设计、施工合同,根据残疾人提出的无障碍设施需求,按照“一户一策”的标准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选配最适合的无障碍设施,制定符合个性需求的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 (三)6月底前,改造方案报市残联,市残联入户进行抽查确定改造方案。 (四)7月,入户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乡镇残联负责组织协调村(社区)居委会干部、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者等带领施工人员,根据《县20**年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需求明细表》入户进行改造,协调处理有关施工矛盾纠纷问题。在实施改造过程中,乡镇残联、村(社区)残协和残疾人家庭成员要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核定的改造方案和预算分配进行施工,确保无障碍改造进度和质量,同时负责做好改造前后的照片拍摄与存档工作。

无障碍基本知识

无障碍基本知识 分类:康复器具选配 | 标签:大讲堂 2010-11-22 19:43阅读(34)评论(0)编辑删除 什么是障碍?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话语说出遇到过的种种不顺心的障碍。对于残疾人来说,他们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阻碍和困难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因此,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和谐的世界应该善待每一个人,消除人为的障碍,使每个人都能友好、平等地生活在一起。 无障碍是一个含意非常丰富的词语。需要从人所处的环境来分析和理解它。不论任何人都处在一个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环境之中。从宏观上说,无障碍包括:人文环境无障碍、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和沟通无障碍三大类。所以,面对2008年残疾人奥运会,我们不仅要努力建设和完善无障碍的物质环境、无障碍的信息和交流环境,更要下大气力营造无障碍的人文社会环境。 第一节无障碍环境 一、人文环境的无障碍 (一)无障碍理念 在各种无障碍中,人的观念无障碍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无障碍理念?简要地说,就是全社会的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对他人充满着理解、关爱的思想。已作为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编导之一的著名编舞家张继刚先生在谈到打动千千万万观众心的《千手观音》时说,这个舞蹈传达的是这样一种理念:“只要你心地善良,只要你心中有爱,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别人。只要你心地善良,只要你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只手帮助你。”有人说得好:有爱无碍。可见有了无障碍理念,即使物质环境无障碍还不完善也可以积极想办法去减少障碍,也能取得残疾人的理解和谅解。相反,缺少无障碍的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心灵隔膜和利益碰撞就会无处不在,物质环境无障碍条件再好也只能发挥应有限的作用。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1]《房屋建筑学》,邢双军主编 建筑学作为一门内容广泛得综合性学科,它沙及到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以及环境规划等许多方面得问题。般说来,建筑物既就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得艺术形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得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且总就是受科学技术、政治经济与文化传统得深刻影响*建筑物—一作为人们亲手创造得人为环境得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耗用大量得人力与物力。它除了具行满足物质功能得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与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得感受。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1 为了防止与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与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与改建得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得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得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24、0m 得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 24、0m 得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得地下室、半地下室); 5 厂房; 6 仓库;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 可燃材料堆场; 10 城市交通隧道。 注:1 建筑高度得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得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 得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得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 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得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 施、电梯机房、排风与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得计算:建筑得地下室、半地下室得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得高度小于等于 1、5m 者,建筑底部设置得高度不超过 2、2m 得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 屋顶上突出得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 得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得跃层,可按 1 层计,其它部位得跃层以及顶部 多于 2 层一套得跃层,应计入层数。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得建筑防火设计。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得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得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1、0、4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得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得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得规定。[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含条文说明),本标准就是房屋建筑制图得基本规定,适用于总图、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各专业制图。 1、0、1 为了统一房屋建筑制图规则,保证制图质量,提高制图效率,做到图面清晰、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得要求,适应工程建设得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就是房屋建筑制图得基本规定,适用于总图、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各专业制图。

无障碍设施施工及维护规范

《无障碍设施施工及维护规范》 征求意见稿 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金陵建工集团 二〇〇九年五月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1) 3 无障碍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2) 3.1 基本规定 (2) 3.2 缘石坡道铺面工程 (4) 3.3 盲道铺面工程 (7) 3.4 轮椅坡道铺面工程 (13) 3.5 楼梯踏步、台阶铺面工程 (15) 3.6 通路、走道和建筑入口 (18) 3.7 栏杆、栏板及扶手工程 (20) 3.8 无障碍车位 (21) 3.9 轮椅席位 (21) 3.10 低位服务设施 (22) 3.11 无障碍厕所和浴室 (23) 3.12 无障碍住房 (25) 3.13 门 (27) 3.14 垂直升降和水平输送设备 (27) 3.15 过街音响装置 (29) 3.16 标志 (30) 4 无障碍设施的维护标准 (30) 4.1 基本规定 (30) 4.2无障碍设施的病害 (31) 4.3 维护 (32) 附录A 无障碍设施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 (34) 附录B无障碍设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5) 附录C 无障碍设施工程涉及使用安全和使用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36) 附录D无障碍设施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37) 附录E无障碍设施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61) 附录F无障碍设施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62) 附录G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单位 (63) 附录H无障碍设施检查记录表 (64) 附录I无障碍设施维护记录表 (69)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为加强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施施工和使用阶段的管理,统一无障碍设施工程 质量的验收标准和使用阶段的维护标准,保证无障碍设施能更好地为行动不便者使 用,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维护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房屋建筑和居住小区,以及 有行动不便者参与活动的场所无障碍设施的施工和维护。 1.0.3无障碍设施应确保安全,牢固,适用。 1.0.4无障碍设施施工应进行专项的施工策划和验收;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应定期检查,消 除隐患,接受监督,确保安全和正常使用。 1.0.5本规范应与现行的《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镇道路养护 技术规范》CJJ36-2006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结合使用。 1.0.6无障碍设施的施工和维护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 的规定。 2 术语 2.0.1 无障碍设施barrier-free facilities 在城市道路、居住区和建筑物中,为方便行动不便者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而设置的设施。 2.0.2 无障碍设施施工barrier-free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为实现无障碍设施有组织地进行的策划、实施、检验验收和交付活动。 2.0.3 无障碍设施维护barrier-free facilities maintain 为保证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完好性有组织地进行的检查、维修和清理活动。 2.0.4 无障碍设施维护人barrier-free maintainer 单位工程的无障碍设施维护的承担者和责任人。 2.0.5 家庭无障碍barrier-free transform in residence 在既有住宅中,通过改造为方便行动不便者生活设置的设施。 2.0.6 低位服务设施low-level service facilities 在公共建筑中,为方便轮椅乘用者设置的、高度适当的服务设施。 2.0.7 辅助绳梯assistant rope ladder 在无障碍厕位、厕所和浴间内,协助行动不便者安全平移和起立,固定在平顶上的一种设施。 2.0.8 求助呼唤按钮emergency button 在无障碍厕位、厕所和浴间、住宅内,方便行动不便者在紧急情况下呼救的一套装置的启动按钮。 2.0.9 盲文铭牌braille board 安装在无障碍设施上或者附近,采用盲文标示,告知信息的铭牌。 2.0.10 护壁(门)板baseboard 安装在部分无障碍设施下部,用于保护设施、防止轮椅脚踏碰撞的挡板。 2.0.11 观察窗viewing-window 安装在不透明的门上,为方便行动不便者进出门时观察人员动态的玻璃窗。

无障碍设施问题

论“无障碍”设施问题 无障碍设施问题的最初提出在20世纪初,适应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当时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旨在运用现代技术改造环境,为广大老年人、伤病人、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现在其理念已从“方便残疾人”发展到崭新的“建筑以人为本”。 国际上对于无障碍设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初,联合国成立后曾先后发布《残疾人权利宣言》、《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等,均强调建设无障碍设施问题。1961年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无障碍标准》。1974年联合国召开了国际无障碍专家会议。我国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是从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提出与制定开始的。1985年,在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在建筑设计规范和市政设计规范中,考虑残疾人需要的特殊设置”的建议和提案,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1988年9月,建设部、民政局、中国残联联合发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及1998年对规范的补充规定是我国目前推行无障碍的主要依据。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逐步实行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措施”。国务院批准执行发展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四个五年计划,均提出了推行无障碍设施的任务与措施。 本文尝试就建设无障碍设施的政治内涵、现实意义、现状和对策作粗浅的论述。 一、无障碍设施的政治内涵 表面看来,无障碍设施建设似乎是“以经济为中心”的现代化过程中要做的“不经济”的事情。马路上设盲道,道路交叉口设音响交通信号装置,街道、人行道和高层建筑设满足轮椅通行的通道、坡道,公共场所设残疾人席位、床位、专用厕位、升降电梯,公共汽车、火车等提供无障碍上落的装置。凡此种种设置仅是为在社会上占少数的弱势群体提供方便,岂不是违背了经济效益原则?这就涉及到文明社会如何对待少数、如何对待弱势群体的问题。 文明社会,应是全体公民,即不同性别,种族,不同年龄结构、不同身体状况的人都能在其中得到充分发展的社会,自然也包括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发展。但拒绝了代表“少数”利益的贵族社会,民主社会可能倾向于为“多数”的社会,而将“多数”与“全体”之间的差距忽略不计,从而导入另一个误区。无障碍建设正是通过提供保障残疾人自由、平等发展的物质辅助条件,努力填平社会公共设施为“多数”与为“全体”之间的沟壑。因为少数服从多数,所以几乎全部公共设施都是为正常人提供便利;因为多数尊重少数,所以我们需要无障碍专用设施,为残疾人提供等同于正常人的便利。两方面的结合,才构成一个完善的“为全体人”的文明社会。这是无障碍设施的政治涵义所在。 无障碍建设涉及现代化进程中残疾人的平等和发展问题。“平等”的含义不仅仅是消除歧视,给正常人和残疾人以同等的条件。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以正常人的标准给残疾人以等同的物质条件,就会由起点的不平等导致事实的不平等。例如,物质琳琅的商场没有写着“残疾人不准入内”的牌子,但它高高的阶梯和过窄的收款台事实上拒绝了坐轮椅的残疾人。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为改进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提供了机遇,但我们也不能指望通过整个社会的发展,完全自然而然,无需特别用心地裹带残疾人这个群体一同步入现代物质文明的殿堂,相反,随着我国离现代化目标的日益接近,如果没有无障碍建设这种有目的的行为,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将不是平等的递增,而是新的不平等的产生。物质贫乏、科技落后的年代,因障碍不能出门的残疾人与正常人之间的不平等,是能否看一场社戏,能否到集市买大米青菜,能否到达几百米远的邻村之间的差距,那么在物质富裕、科技发达的年代,受障碍制约的残疾人与正常人之间的不平等,就是能否上现代剧院看豪华歌舞,能否上百货大楼和超市采购丰富的物品,能否坐汽车、火车、飞机去别的城市、别的国家,能否运用网络、电视获取全球信息之间差距。由此可见,现代化的进程对于残疾人的意义是

特殊教育学校无障碍设计与施工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无障碍设计与施工探讨 摘要:辽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新建工程为提供给特殊人群一个适用、舒心的生活、教育环境,建设过程中通过对扶手、门、卫生间、通道等多处无障碍设施进行优化,努力打造无障碍的物质、信息和交流环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特殊教育学校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特殊教育;无障碍设计 Abstract: LiaoNing speci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new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for special groups a suitable, comfortable life,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armrest, doors, bathroom, channel and facilities for the disabled in optimization, to create the barrier-free materi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and achieved gratifying results,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futur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barrier-free facilitie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special education; Barrier-free design 1 工程概况 辽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二标段)工程位于沈阳市东陵区柏叶基地,总建筑面积50543㎡,包括教学、实训、行政、接待中心及门卫2两个单体,其中教学、实训、行政、接待中心建筑面积50511㎡,采用独立基础,框架结构。建筑层数地下局部1层,地上四层,局部五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与施工一直是参建各方研讨的重点。 2 无障碍设施设计与施工重点 2.1 出入口、通道无障碍 特殊教育学校室内外高差应用坡道进行过渡,不宜采用台阶形式。本工程主要出入口坡道坡度为1:50,其余部位均不超过1:30。 楼座主入口的门,门锁不设锁舌,优点是开闭门只需拉动或推动门拉手即可,不需转动执手,为残肢人群提供了方便。 走廊为人流量大的公共区域,走廊宽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走廊地砖应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