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设计与驱动电路设计.
变极性TIG焊电源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的设计

to c e t n iv re o / f wi hn e ie s c h ta mii m cu tn u s d h i r — ins h mewih a n es n o s t ig d vc u h t a n mu a t a ig p le wi t S p e c
关 键 词 : G 焊 ;变极 性 ;电源 ; 动 电路 TI 驱
中图分类号 : G4 4 5 T 3.
文 献标识码 : A
De in o c u to a r tc i n cr u t o G l i sg fa t a in nd p o e to ic i f rTI wed ng s po r s u e wih v r a l l iis we o r t a i b epoa te c r LICh nx n,QI n a — u ,HAO e u -u U n k i W i
维普资讯
第抛卷
第2 期
甘
肃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详解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详解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设计概述
电机驱动电路是控制电机运行的电路,也称作动力源电路,它的主要
作用是提供电机所需要的适当电压和频率的电能,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
动方向。
一般讲,电机驱动电路包括三个部分:驱动器,控制器和电源电路。
一、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
1、驱动器的设计
直流电机驱动电路主要由驱动器、控制器和电源电路组成。
在这里,
驱动器主要负责将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转换为适合电机工作的电流。
现在,
基于IGBT的驱动器已经成为直流电机驱动电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驱动
器电路很复杂,包括用于驱动电机的晶体管,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晶体管,以及调节电流的电阻等。
2、控制器的设计
控制器是电机驱动电路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接收外部输入信号,并根
据设定的参数来调整电机的转速、转向和加速等。
控制器设计非常复杂,
一般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控制电路和放大路由部分。
控制电路负责检测电
机的运行状态和外部输入,并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电机的转速。
放大部分
负责将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放大,并将其转换为能够驱动电机的标准控制
信号。
3、电源电路的设计。
大功率逆变器中驱动电路的开关电源设计

中 图分类 号 : N 6 T 8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2 9 2 1 (0 6 0 — 0 9 0 0 1 — 7 3 2 0 )9 0 0 — 5
O 引言
传统 的线 性 串联稳 压 电 源 ,其 功率 管 是连 续
定 性好 , 随开关 周期 调节 电流 的大小 。 可
为此 本文设 计 了满足 这种要 求 的开关 电源 。 根 据 逆 变 器 的输 入 电 压 以 及 所 需 的功 率 要 求 , 计 的辅 助电 源需要 满足 以下条 件 : 设 ( ) 入 直流 电压宽 范 围 3 0 6 0 1输 5 ~ 4 V;
( ) 出电压 2 V; 2输 4
Wu a Hu e 4 0 7 , C ia hn bi 3 0 4 hn)
Absr c :To s tsy te r q r me ft e p we up y f rpo r s the drvn iui i he hih—p we nv re , ta t a if h e uie nto h o r s pl o we wi c s i ig c c t n t g o r i e tr
在 关 断 时 则 相 反 ,从 而 降 低 了功 率 管 的 开 关 损
耗 。 虽 然线性 电源 结 构简 单,但 需要 体积 较 大 的 工 频 变压 器, 开关 电源 以其 重 量 轻 、 而 效率 高 、 单 位体 积 能量 密度 较 高等 特性 在各 类 电子设 备 及 装 置 中得 到 了越来 越广泛 的应 用 。 开 关 电源 可分 为 电压 型和 电流 型两 种 。 电流 型较 电压 型 开关 电源 的动 态 响应 快 , 出 电压 稳 输
维普资讯
输出驱动电路设计

输出驱动电路设计驱动电路设计是电子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将信号转换为适合驱动目标设备的电流或电压。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驱动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常见的驱动器类型以及一些实际应用案例。
一、基本原理1.1 信号转换驱动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号转换为适合目标设备的信号。
这通常涉及到放大、滤波和调整信号幅度等操作。
放大可以增加信号的强度,使其能够有效地驱动目标设备。
滤波可以去除噪声和不需要的频率成分,确保输出信号质量良好。
调整信号幅度可以根据目标设备的要求进行调节,以确保输出信号符合设备的工作范围。
1.2 电源管理驱动电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如何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
这通常包括选择适当的电源类型(如直流或交流)、选择合适的电源容量以及采取必要措施来防止过载和短路等故障。
1.3 保护措施在驱动器设计中,保护目标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使用过电流保护、过压保护和温度保护等措施来实现。
过电流保护可以防止输出电流超过目标设备的额定值,过压保护可以防止输出电压超过目标设备的额定值,而温度保护可以防止驱动器因过热而损坏。
二、常见的驱动器类型2.1 晶体管驱动器晶体管驱动器是一种常见的驱动电路,它使用晶体管作为开关来控制输出信号。
晶体管具有高速开关特性和较大的功率放大能力,因此非常适合用于驱动高功率负载。
晶体管驱动器通常需要外部电源供应,并且需要适当的输入信号来控制开关状态。
2.2 集成电路(IC)驱动器集成电路驱动器是一种集成了多个功能模块的芯片,它通常包括放大器、滤波器和保护电路等。
这种类型的驱动器具有尺寸小、性能稳定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音频放大器、步进电机驱动器和LED显示屏驱动器等。
2.3 操作放大器(Op-Amp)驱动器操作放大器驱动器是一种使用操作放大器作为核心的驱动电路。
操作放大器具有高增益、低失真和宽频带等特点,因此非常适合用于信号放大和滤波等应用。
操作放大器驱动器通常需要外部电源供应,并且需要适当的反馈网络来控制增益和频率响应。
LED驱动电源恒流电路方案设计详解

LED驱动电源恒流电路方案设计详解一、引言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光元件,由于其高效、长寿命、低功耗和环保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通信和汽车行业等领域。
由于LED的亮度与注入电流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特性,为了确保LED的工作性能和寿命,必须采用恒流驱动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LED驱动电源恒流电路方案设计的各个重要部分和关键参数。
二、基本原理恒流驱动的LED电源主要通过对驱动电流进行精确控制来保持LED的亮度恒定。
常见的恒流驱动方式有线性调整电流、PWM调光和开关电源调整电流等,其中开关电源调整电流方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和体积小等优点。
三、方案设计1.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整流电路是LED驱动电源的基础,常见的整流电路有整流桥式电路和谐振电路等。
整流电路应具备稳定的输出电压和低的纹波电流。
2.滤波电路:滤波电路主要去除整流电路输出的纹波电压和纹波电流,以保证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稳定性。
常见的滤波电路有电容滤波和电感滤波等。
3.恒流控制电路:恒流控制电路是LED驱动电源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确保输出电流的稳定性,以保障LED的亮度和寿命。
常见的恒流控制方法有反馈控制和开环控制两种。
在反馈控制中,可以通过调整电阻、电流比较器和反馈回路等来控制输出电流。
开环控制则主要通过设置器件的参数来实现,如电阻、电感和电容等。
4.保护电路:保护电路主要用于预防LED驱动电源过压、过流和过温等异常情况,以保护LED的正常工作和延长其寿命。
常见的保护电路有过压保护、过流保护和过温保护等。
四、关键参数1.输出电流:输出电流是LED驱动电源中最关键的参数之一,它决定了LED的亮度和寿命。
输出电流应根据LED的特性和应用场景来确定,一般常见的输出电流为350mA、500mA和700mA等。
2.输出电压:输出电压是LED驱动电源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应根据所驱动的LED串联电压来确定。
4000W超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方案分享之驱动电路

4000W 超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方案分享之驱动电路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为大家分享了一种4000W 超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设计方案,并针对这一感应加热电源系统中的主电路设计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
在今天的方案分享中,我们将会继续就这一方案中的驱动电路设计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介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桥臂推挽脉冲变压器驱动电路
在超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方案设计中,驱动电路是非常关键的设计部分,它将会保证感应加热设备的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高低压隔离,同时进行功率放大。
在1MHz 的高频条件下保证脉冲的上升沿与下降沿的陡度,是本方案中驱动电路的技术核心。
本方案中所设计的超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系统框图,如下图图1 所示。
图1 超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系统框图
通常来看,在一些高频、超高频感应加热设备中,其驱动电路的常规隔离措施是使用快速光耦,但快速光耦无法满足本方案中高频脉冲前后沿的陡峭要求,因此我们特别采用了传输速度快的脉冲变压器驱动。
由于主电路采用V2MOS 场效应管并联扩大容量,H 桥逆变器共用16 只管子,又要保证器件可靠开通、关断,因而采用了桥臂驱动方式,每一桥臂驱动电路如图2 所示。
图2 超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桥臂驱动电路。
超声波电源驱动电路的设计

超声波换能器驱动电路的设计
壹
针对过流产生时,设计的软件和硬件电路双重封锁PWM信号。 创新点: 创新点: 1 2 解释: 解释: 硬件电路上双重控制PWM 信号。当没有过流发生时, EXB841的5引脚不输出故 障信号,此时5引脚输出 的是高电平,三极管VA0 不导通,此时,与门1引 脚为高电平,由单片机产 生的PWM使三极管VA1导 3 通,此时,与门2引脚为 高电平,与门输出高
贰
针对EXB841芯片内部提供的-5V负偏压不足重新设计的电路。 创新点: 创新点: 解释: 解释: EXB841使用单一的20V电 源产生+15V和-5V偏压。 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 开关管通断会产生干扰, 使截止的IGBT误导通,针 对负偏压不足的问题,设 计了外部负栅压成型电路, 用外接8V稳压管VA9代替 了EXB841芯片内部的5V VA9为8V稳压管 稳压管。电源电压升为 24V。
超声波换能器驱动电路的设计
EXB841芯片简介
EXB841芯片包含正常开通过程、正常关断过程和过流保护动作三项功能. 当1 4和15两脚 间外加PWM控制信号时候,15和14脚有10mA ~ 25mA,在GE两端产生约15v ~ 18v的 IGBT开通电压;当触发控制脉冲电压撤消时,在GE两端产生约-5.1 V的IGBT关断电压. 过流保护动作过程是根据IGBT的CE极间电压Uce的大小判定是否过流而进行保护的,
超声波换能器驱动电路的设计
壹
针对过流产生时,设计的软件和硬件电路双重封锁PWM信号。 创新点: 创新点: 1 2 解释: 解释: 电平,三极管VA2导通, 驱动EXB841芯片工作, 当出现过流时,5引脚输 出故障信号,一路信号输 出至触发器S端,此时,S 端为高电平,Q端输出高 电平,使三极管VA0导通, 此时,与门1引脚为低电 3 平; 另一路信号,输至单 片机,经过单片机
dac驱动电路设计

dac驱动电路设计一、引言DAC,即数模转换器,是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之间的桥梁。
它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广泛应用于音频、视频、通信、控制等领域。
而DAC驱动电路则是DAC正常工作的关键,它负责为DAC提供稳定的电源、时钟、数据和控制信号,确保DAC能够准确、快速地完成数模转换。
本文将详细阐述DAC驱动电路的设计要点、电路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DAC驱动电路设计要点1.电源设计:DAC驱动电路需要为DAC提供稳定的电源电压。
设计时需考虑电源噪声、纹波、电压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DAC工作稳定。
通常采用滤波电容、稳压电路等措施来优化电源性能。
2.时钟电路设计:DAC需要外部提供时钟信号,以控制数据转换的速率。
时钟电路的设计需考虑时钟频率、稳定性、抖动等因素。
一般采用晶体振荡器、PLL等器件生成高质量的时钟信号。
3.数据接口设计:DAC驱动电路需要将数字信号传输给DAC进行数据转换。
数据接口的设计需考虑数据传输速率、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因素。
通常采用差分信号、LVDS等高速接口技术。
4.控制信号设计:DAC驱动电路还需要为DAC提供控制信号,如片选信号、转换开始信号等。
控制信号的设计需考虑信号电平、时序等因素,以确保DAC能够正确响应控制指令。
三、DAC驱动电路组成1.电源模块:为DAC提供稳定的电源电压,包括正电源和负电源(如有需要)。
电源模块通常采用滤波电容、稳压电路等器件。
2.时钟模块:生成并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给DAC。
时钟模块可采用晶体振荡器、PLL等器件。
3.数据接口模块:将数字信号传输给DAC。
数据接口模块可采用差分信号、LVDS等高速接口技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4.控制信号模块:生成并提供控制信号给DAC,以控制其工作状态。
控制信号模块需根据DAC的具体型号和要求进行设计。
四、DAC驱动电路工作原理DAC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 智能车电源设计要点电源是整个系统稳定工作的前提,因此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电源设计,对于小车来说电源设计应注意两点:1. 与一般的稳压电源不同,小车的电池电压一般在6-8V 左右,还要考虑在电池损耗的情况下电压的降低,因此常用的78 系列稳压芯片不再能够满足要求,因此必须采用低压差的稳压芯片,在本文中以较为常见的LM2940-5.0 为例。
2.单片机必须与大电流器件分开供电,避免大电流器件对单片机造成干扰,影响单片机的稳定运行。
现在各种新型的电源芯片层出不穷,各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电源芯片,对于本设计应该主要注意稳压压差和最大输出电流两个指标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3.3.1.2 低压差稳压芯片LM2940 简介LM2940 系列是输出电压固定的低压差三端端稳压器;输出电压有5V、8V、10V 多种;最大输出电流1A;输出电流1A 时,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小于0.8V;最大输入电压26V;工作温度-40~+125℃;内含静态电流降低电路、电流限制、过热保护、电池反接和反插入保护电路。
同时LM2940 价格适中而且较容易购买,非常适合在本设计中使用。
LM2940-5.0 封装和实物图如图3.1 所示。
图3.1 LM2940 封装和实物图从封装可以看出LM2940-5.0 与78 系列完全相同,实际应用中电路也大同小异。
图3.2 为参考电路图。
图 3.2 LM2940 参考电路图如图3.2 所示,采用两路供电,这样可以使用其中一路单独为单片机,指示灯等供电。
另外一路提供L298N、光电管、舵机的工作电压,L298N 的驱动电压由电池不经任何处理直接给出。
舵机可以用6V 供电,也可以直接用5V 供电。
3pi小车电源电路设计The power management subsystem built into the 3pi is shown in this block diagram:The voltage of 4 x AAA cells can vary between 3.5 –5.5 V (and even to 6 V if alkalines are used). This means it’s not possible simply to regulate the voltage up ordown to get 5 V. Instead, in the 3pi, a switching regulator first boosts the battery voltage up to 9.25 V (Vboost), and a linear regulator regulates Vboost back down to 5 V (VCC). Vboost powers the motors and the IR LEDs in the line sensors, while VCC is used for the microcontroller and all digital signals.Using Vboost for the motors and sensors gives the 3pi three unique performance advantages over typical robots, which use battery power directly:•First, a higher voltage means more power for the motors, without requiring more current and a larger motor driver.•Second, since the voltage is regulated, the motors will run the same speed as the batteries drop from 5.5 down to 3.5 V. You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is when programming your 3pi, for example by calibrating a 90°turn based on the amount of time that it takes.•Third, at 9.25 V, all five of the IR LEDs can be powered in series so that they consume the lowest possible mount of power. (Note that you can switch the LEDs on and off to save even more power.)一、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目标在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中,主要考虑一下几点:1功能:电机是单向还是双向转动?需不需要调速?对于单向的电机驱动,只要用一个大功率三极管或场效应管或继电器直接带动电机即可,当电机需要双向转动时,可以使用由4个功率元件组成的H桥电路或者使用一个双刀双掷的继电器。
如果不需要调速,只要使用继电器即可;但如果需要调速,可以使用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开关元件实现PWM(脉冲宽度调制)调速。
2性能:对于PWM调速的电机驱动电路,主要有以下性能指标。
1)输出电流和电压范围,它决定着电路能驱动多大功率的电机。
2)效率,高的效率不仅意味着节省电源,也会减少驱动电路的发热。
要提高电路的效率,可以从保证功率器件的开关工作状态和防止共态导通(H桥或推挽电路可能出现的一个问题,即两个功率器件同时导通使电源短路)入手。
3)对控制输入端的影响。
功率电路对其输入端应有良好的信号隔离,防止有高电压大电流进入主控电路,这可以用高的输入阻抗或者光电耦合器实现隔离。
4)对电源的影响。
共态导通可以引起电源电压的瞬间下降造成高频电源污染;大的电流可能导致地线电位浮动。
5)可靠性。
电机驱动电路应该尽可能做到,无论加上何种控制信号,何种无源负载,电路都是安全的。
二、三极管-电阻作栅极驱动1.输入与电平转换部分:输入信号线由DATA引入,1脚是地线,其余是信号线。
注意1脚对地连接了一个2K欧的电阻。
当驱动板与单片机分别供电时,这个电阻可以提供信号电流回流的通路。
当驱动板与单片机共用一组电源时,这个电阻可以防止大电流沿着连线流入单片机主板的地线造成干扰。
或者说,相当于把驱动板的地线与单片机的地线隔开,实现“一点接地”。
高速运放KF347(也可以用TL084)的作用是比较器,把输入逻辑信号同来自指示灯和一个二极管的2.7V基准电压比较,转换成接近功率电源电压幅度的方波信号。
KF347的输入电压范围不能接近负电源电压,否则会出错。
因此在运放输入端增加了防止电压范围溢出的二极管。
输入端的两个电阻一个用来限流,一个用来在输入悬空时把输入端拉到低电平。
不能用LM339或其他任何开路输出的比较器代替运放,因为开路输出的高电平状态输出阻抗在1千欧以上,压降较大,后面一级的三极管将无法截止。
2.栅极驱动部分:后面三极管和电阻,稳压管组成的电路进一步放大信号,驱动场效应管的栅极并利用场效应管本身的栅极电容(大约1000pF)进行延时,防止H桥上下两臂的场效应管同时导通(“共态导通”)造成电源短路。
当运放输出端为低电平(约为1V至2V,不能完全达到零)时,下面的三极管截止,场效应管导通。
上面的三极管导通,场效应管截止,输出为高电平。
当运放输出端为高电平(约为VCC-(1V至2V),不能完全达到VCC)时,下面的三极管导通,场效应管截止。
上面的三极管截止,场效应管导通,输出为低电平。
上面的分析是静态的,下面讨论开关转换的动态过程:三极管导通电阻远小于2千欧,因此三极管由截止转换到导通时场效应管栅极电容上的电荷可以迅速释放,场效应管迅速截止。
但是三极管由导通转换到截止时场效应管栅极通过2千欧电阻充电却需要一定的时间。
相应的,场效应管由导通转换到截止的速度要比由截止转换到导通的速度快。
假如两个三极管的开关动作是同时发生的,这个电路可以让上下两臂的场效应管先断后通,消除共态导通现象。
实际上,运放输出电压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内运放输出电压处于正负电源电压之间的中间值。
这时两个三极管同时导通,场效应管就同时截止了。
所以实际的电路比这种理想情况还要安全一些。
场效应管栅极的12V稳压二极管用于防止场效应管栅极过压击穿。
一般的场效应管栅极的耐压是18V或20V,直接加上24V电压将会击穿,因此这个稳压二极管不能用普通的二极管代替,但是可以用2千欧的电阻代替,同样能得到12V的分压。
3.场效应管输出部分:大功率场效应管内部在源极和漏极之间反向并联有二极管,接成H桥使用时,相当于输出端已经并联了消除电压尖峰用的四个二极管,因此这里就没有外接二极管。
输出端并联一个小电容(out1和out2之间)对降低电机产生的尖峰电压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在使用PWM时有产生尖峰电流的副作用,因此容量不宜过大。
在使用小功率电机时这个电容可以略去。
如果加这个电容的话,一定要用高耐压的,普通的瓷片电容可能会出现击穿短路的故障。
输出端并联的由电阻和发光二极管,电容组成的电路指示电机的转动方向.4.性能指标:电源电压15~30 V,最大持续输出电流5A/每个电机,短时间(10秒)可以达到10A,PWM频率最高可以用到30KHz(一般用1到10KHz)。
电路板包含4个逻辑上独立的,输出端两两接成H桥的功率放大单元,可以直接用单片机控制。
实现电机的双向转动和调速。
5.布线:大电流线路要尽量的短粗,并且尽量避免经过过孔,一定要经过过孔的话要把过孔做大一些(>1mm)并且在焊盘上做一圈小的过孔,在焊接时用焊锡填满,否则可能会烧断。
另外,如果使用了稳压管,场效应管源极对电源和地的导线要尽可能的短粗,否则在大电流时,这段导线上的压降可能会经过正偏的稳压管和导通的三极管将其烧毁。
在一开始的设计中,NMOS管的源极于地之间曾经接入一个0.15欧的电阻用来检测电流,这个电阻就成了不断烧毁板子的罪魁祸首。
当然如果把稳压管换成电阻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在2004年的Robocon比赛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这个电路用以电机驱动。
三、低压驱动电路的简易栅极驱动一般功率场效应管的最高栅源电压为20V左右,所以在24V应用中要保证栅源电压不能超过20V,增加了电路的复杂程度。
但在12V或更低电压的应用中,电路就可以大大简化。
左图就是一个12V驱动桥的一边,上面电路的三极管部分被两个二极管和两个电阻代替。
(注意,跟上图逻辑是反的)由于场效应管栅极电容的存在,通过R3,R4向栅极电容充电使场效应管延缓导通;而通过二极管直接将栅极电容放电使场效应管立即截止,从而避免了共态导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