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习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习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习题

1.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①《提纲》首次第一次提出了新世界观的根本观点——科学的实践观点。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找到了解开困扰他思想的疙瘩的钥匙。

②《提纲》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从根本上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陷,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③《提纲》标志着马克思同唯心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已经彻底摆脱了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标志着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已经产生。

2.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的根本缺陷是什么?马克思是如何批判的?

费尔巴哈所看到的只是人的生物本性,是生物学上的、自然的人。他对人的本质的这种理解只是简单地区分了人与动物。这种理论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抹杀了人的社会性,否认了人与人的阶级差别,是抽象的人性论。

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这种抽象的人性论,同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观点:?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就是说费尔巴哈脱离人的社会性,从单个人中抽象出人的共性,如理性、意志、情感、欲望、爱等,以为这就是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这样只能够把人与动物开来,而无法对人与人进行区分。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随着规定他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3.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如何提出和回答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以往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认为以往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都是意识。点明了唯物史观的前提。包括二个层次:(1)唯物史观的首要前提是现实的个人;(2)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他们从科学的实践观点出发,阐述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社会历史观区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是生产实践,而生产实践又是在一定的交往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结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有关论述和其他马列主义文献的有关精神,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理解。

首先,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一般来说,人的发展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才能和志趣以及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全面的发展。

其次,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人的才能和个性可以得到自由的发展,人们能够主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愿从事各种社会活动。

再次,共产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获得高度发展,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全面发展其才能和个性的条件,人类总体的发展与人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和才能的全面发展才真正趋于一致。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不仅包括为了人、尊重人,依靠人,还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为人的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5.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是如何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论断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分三个层次展开论述:

首先论述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资产阶级的产生有一个过程,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其次,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既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自己准备也了崛墓人,那么,马克思恩格斯自然地得出了一个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两个不可避免”的论断。

6.马克思恩格斯预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联合体”就是指共产主义,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马克思用来指代共产主义社会中代替国家的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在那里,没有阶级差别、没有阶级对立,既没有资产阶级也没有无产阶级,只有自由人,只有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最高理想。

7.根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论述,简述社会经济形态的一般结构。

马克思从作为社会历史前提和基础的物质生产出发,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并从两者的统一中揭示社会经济形态的一般结构。

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意思是说,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三个领域,它们之间既相独立、自成系统,又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人类社会的一般结构,即社会经济结构。具体构成是这样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经济结构,上层建筑中的政治上层建筑构成社会政治结构,思想上层建筑构成社会意识结构。

8.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运用?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现状。

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深刻体现了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思想,社会的发展遵循着自身的客观规律,决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两个必然”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在时间上的前后继起性。而“两个决不会”揭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性,当条件不成熟代替就不可能发生。同时,“两个决不会”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力还有发展空间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空间上会并存。我们既要从时间上看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继起性,又要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复杂性上看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并存性。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并存并不是永恒的,从发展的规律来讲,资本主义是旧的生产关系,它的基本矛盾在其内部是不可克服的,所以,它的灭亡最终不可避免的。而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虽然目前还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它是正处于上升时期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9.怎样理解《资本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的理论发现,一个是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另一个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这两个伟大的理论发现,在《资本论》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资本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一部哲学著作,同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之作。《资本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其精湛的见解,具有多种学科阅读和研究价值。

现实意义:学习《资本论》,有助于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助于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有助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

10.马克思为什么要把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方法,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劳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价值形成过程;第三个层次是价值增殖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这三个层次的有机统一。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同样适用。考察商品价值形成过程,必先计算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研究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必须先研究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体现,所以马克思把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

1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它们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并。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会失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前提;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难以理解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和重要原理,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有剩余价值理论这个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就不可能从空想变为科学;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失去理论的归宿,就不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革命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也不可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规定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1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括号内简答时可以不要)

自由和必然是揭示客观规律与人的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这是自由和必然的辩证规律。

(1)自由依存于规律。它是不依赖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它。自由不是脱离必然的主观任意的活动。

(2)必然可以转化为自由。人们通过实践认识和掌握了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使“盲目的必然性”转化为“为我的必然性”,从而获得自由,成为必然的主人。

(3)自由在于对客观规律的运用。人只有认识了必然和规律,并利用必然和规律去对世界进行改造,就能够获得自由。(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事情,有的人觉得很难,而有的人却觉得很简单。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会者就是掌握了规律,所以就简单,而没有掌握规律,就不会,就难。)

(4)实践是人类获得自由的基础。认识必然、获得自由是离不开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离开实践既不能正确理解自由本身,也不能真正把握必然和自由的辩证转化。

(5)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认识和实践都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那么自由也一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获得自由不是一次性的,一下子获得的,而是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获得的。

13.(什么是“必然王国”“自由王国”?)如何理解?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并且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私有财产都将不存在了,这时无产阶级就会自行消亡,而国家也随之消亡。

阶级随着生产力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消失。

公有制的实行,不仅将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而且将实现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公有制的实行,使生产力将得到空前的解放,人类的生存问题将得到根本的解决,人们将摆脱自然规律的束缚和控制,并熟练地运用自然规律,使其服从于人的支配。当然,这一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直到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人类真正熟练地掌握自然规律,摆脱其束缚为止。这时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在认识上,必然王国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认识而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种社会状态;自由王国则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自觉依照这一认识来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种社会状态。在社会历史中,必然王国指人受盲目必然性的支配,特别是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和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人自己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摆脱了盲目性,能够自觉地创造自己历史的社会状态。)

14.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了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了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坚持了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坚持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使社会主义真正获得了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不断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5.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何指导意义?

《发展》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发展》中,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特别指出,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新变化,如垄断组织和国有化的出现,不过都是资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的占有形式,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今天,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经济运行方式以及分配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没有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实际上还深化和扩展了这些矛盾,比如,经济全球化在把生产的社会性扩大到全球范围的同时,使得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也在全球范围内积聚和扩大;金融资本的疯狂逐利和盲目放贷引发了巨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16.联系实际,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归根到底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否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的矛盾运动过程可表现为从基本适合到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推动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现实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只有运用这一规律,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及其实质。首先,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其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7.如何理解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著名论断?

列宁关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思想理论斗争是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等基本观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理论为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原则。正确理论对实践和事物的未来发展具有预见作用。正确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动员和组织作用。革命理论对我们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意义,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轻视和否定理论是极其有害的。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正确地分析形势,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广大群众,实现各个历史时期提出的任务。所以,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重视理论的学习。我们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传播。

18.联系实际,谈谈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精神实质及时代价值。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灌输的作用,在整个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党始终把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宣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的行动指南,明确在当前形势下以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来统一思想、认识、行动等等,都是对灌输论的贡献和发展。

灌输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灌输论的提出是思想斗争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其实质就在于要不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要不要马克思主义指导,要不要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当前,我们仍然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在突出灌输的强制性的同时,更要注重研究灌输方法的科学性和多样性,以求使这一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得以延续下来,使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产生巨大威力,这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一项光荣而又伟大的任务。

2.简述列宁?灌输?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灌输?就是将人们头脑中不可能自发形成的政治观念和主义信仰引入人们的意识并不断提高对其的认知水平。列宁认为,工人阶级单靠自身的力量只能产生工联主义意识,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必须靠有教养的知识分子从外面?灌输?到工人阶级头脑中去。

列宁关于?灌输?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意识;列宁认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政治意识灌输的主体应该是社会民主党和自己世界观经过改造的知识分子。把无产阶级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的客体。

现实意义:

1、坚持列宁的灌输理论,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坚持和发展列宁的灌输理论,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3、坚持列宁的灌输理论,能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使人民群众理解和贯彻党的科学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19.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又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理解。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这一论断,是列宁对辩证法十六要素的概括和总结。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这就点明了全文的主题,指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在这里,“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指的就是对立统一,对立面的既对立又统一。这是列宁在总结哲学史上已有辩证法思想的基础上对辩证法的实质所作的科学概括,它表明,光说明任何事物都有矛盾是不够的,还要对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加以认识,才能真正把握辩证法的实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大发展。

★20.怎样认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列宁阐明了三层意思,以揭示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第一,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条近似于螺旋形曲线;第二,认识曲线的任何一段都可能被片面地夸大成为独立的完整的直线,从而产生唯心主义。也就是说,如果把曲线变成直线,原来唯物主义的,就会成为唯心主义。第三,列宁得出结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总之,脱离辩证法就不会有科学的认识论,要克服唯心主义,就必须自觉地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反之,形而上学地看待人的认识,搞直线性、片面性、死板和僵化,就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列宁指出,一旦人们被引入了唯心主义、僧侣主义,“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这就是说唯心主义的不仅有认识论根源,还有阶级根源,即它总是与统治阶级的利益相一致,因而能成为统治阶级的需要,为统治阶级所巩固。

★21.简述?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认识就是不断的否定,新的认识对旧的认识的否定、继承和发展,在更高阶段上对旧的东西的重复,是连续不断的矛盾运动。马克思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作无限发展的过程,因此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相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具有无比丰富的内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懂得辩证法,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应用于认识的发展过程。可见,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脱离辩证法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列宁认为,人的认识与客观世界服从同样的辩证法规律,辩证法是人类的认识所固有的,这就是辩证法与认识论的一致。因而也就可以说“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观点。

辩证法就是认识论,认识论离不开辩证法,这就是问题的本质。今天我们学习它,对于端正思想路线,改进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实质,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其他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我们不得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区别于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标志。

为什么说抓住对立统一规律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

这个论断是由列宁提出来的。其内涵是:(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实质。所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所以,联系就是矛盾,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说明事物的联系,了解联系的内容和本质。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区别于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标志。辩证法是永恒发展的科学,只有从对立统一中,才能了解发展的动力源泉、根本内容和实在过程;才能从根本上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区别开来。

(3)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把握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唯物辩证法是由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若干范畴所组成。只要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指导,其他规律和范畴便可获得深刻的解释和正确的规定。

综上所述,对立统一规律对于唯物辩证法具有根本性意义。抓住对立统一规律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

22.列宁指出:?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怎样理解马克思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作为统一的科学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研究?

马克思是把它们三者作为统一的科学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尽管方法具有不同的方面或作用,但是它总是作为整体,作为认识、研究某个对象的统一方法来运用的。①列宁曾经指出,《资本论》中的经济范畴的运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而这个逻辑进程正是和人类认识经济现象的进程相一致的。②同时,《资本论》中的逻辑和辩证法也是一致的。概念的运动是对客观世界运动的反映。

③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④逻辑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统一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资本论》中,而且具有普遍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辩证法是关于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作为关于人类认识的规律的科学就是认识论;它作为关于思维规律的科学就是辩证逻辑。所以,在辩证唯物主义中,辩证法、逻辑学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者是一致的,是统一的,或者说是同一的。

23.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如何?把国家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是在无产阶级国家管理之下的和公有制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阶级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是无产阶级能够加以限制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包括四种形式:第一,租让制。第二,合作制。第三,代购代销制。第四,租借制。

我们要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逐步的将国家资本主义这种经济形式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们控制的公有制形式。

24.怎样理解社会发展中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

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这是辩证法表示同一系统中同等关系的重要范畴。个别包含着一般,必然具有一般的特性;一般作为共性,是个别的抽象,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和体现出来。

①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即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事物)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即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③个别包括一般,一般不能完全包括个别。共性不能代替个性,个性具有共性容纳不了的内容。④一般和个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于不同的层次和范围)。

25.联系实际谈谈《论我国革命》的现实指导意义。

《论我国革命》阐明了社会发展道路的历史辩证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一是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我国革命》提出“先革命再发展”的理论,这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是《论我国革命》阐明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个别发展阶段,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三是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列宁指出,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革命胜利后,必须充分发挥无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作用。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靠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来发展。并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这一制度。

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同样应当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必须进行?灌输?的原理。

这是因为:

社会主义事业不是自发进行的,物质、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改革事业,都是广大干部群众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自觉进行的伟大实践。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这些都为人民群众思想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社会主义思想仍然不可能自发地形成。因为,社会主义思想同任何科学的思想理论一样,是对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因此,“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本性则决定了坚持“灌输”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坚持“灌输”原则,继承“灌输”传统的同时,要注意“灌输”方式的科学性、时代性与多样性。方法是内容的载体和手段,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方法要适宜。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应研究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灌输”方式,如论证说理式、潜移默化式、实践参与式等等。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仍然需要坚持“灌输”论原理,如何坚持?

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此为背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需要理论灌输。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思想的多样性与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了思想的多样化。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一元性。就必须对人民进行灌输。

二是市场经济的选择性与思想灌输的强制性。市场经济的选择性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人们的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但在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上,必须强制灌输。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能由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改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

在坚持“灌输”原则,继承“灌输”传统的同时,要注意“灌输”方式的科学性、时代性与多样性。方法是内容的载体和手段,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方法要适宜。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应研究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灌输”方式,如论证说理式、潜移默化式、实践参与式等等。

《宣言》中始终贯穿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

三句话包含三层意思:

(1)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2)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3)只有反对统治阶级的斗争,被统治阶级才能获得最后的解放。

这三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包括哪些基本观点?

历史上几种不同的阶级社会的阶级划分,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由三个相互联系的观点构成:

1.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在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阶级斗争促进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

第二,在社会形态的质变过程中,阶级斗争促进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变。

3.历史上阶级社会的阶级划分及特点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与以往阶级对立相比,有二个特点:一方面,资产阶级废除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撕下了掩盖阶级关系的温情脉脉的面纱,使阶级对立这一事实暴露得更加明显;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小生产者不断地发生两极分化,绝大多数遭到破产,改变了自己的原来身份。这样,整个社会就明显地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说“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如何理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扮演过非常激进的角色,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推动性的作用。但是,资产阶级又有其极大的局限性。

(1)资产阶级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的所有制关系。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对生产工具、从而对全部社会不断进行革命。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又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二个积累:财富在资产阶级手中的积累、贫困在无产阶级身上的积累);

(2)它开拓了世界市场,确实是资产阶级的巨大功绩。但又加深了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不平等贸易,如鸦片贸易、掠夺资源);

(3)它创建了现代大城市,但又加剧了城乡对立;

(4)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包含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由于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导致了封建社会制度的灭亡。

1.《宣言》是如何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论断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分三个层次展开论述:

首先论述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资产阶级的产生有一个过程,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其次,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

2.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运用什么分析方法分析研究资本主义、从而提出“两个必然”论断?如何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理论为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原则。正确理论对实践和事物的未来发展具有预见作用。正确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动员和组织作用。革命理论对我们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意义,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轻视和否定理论是极其有害的。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正确地分析形势,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广大群众,实现各个历史时期提出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题库(带答案)

第 1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 A 第 2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答案: A 第 3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 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 答案: B 第 4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世纪20年代 19世纪30年代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50年代 答案: C 第 5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资本论》的发表 《反杜林论》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 D 第 6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政治经济学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学说 答案: C 第 7 题(单选): 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辛亥革命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成立 答案: B 第 8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大同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试题#(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于1848年,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 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一文。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5、《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 【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得理论只能从实践中来,又不懂得获得理论的目的只是为了用于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特点。】 3、试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答:《共产党宣言》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了《宣言》中所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段话表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即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无产阶级只肯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4、恩格斯如何阐释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答:1)自然科学是唯物辩证法产生的重要前提,要确立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必须研究自然科学。 2)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科学性 唯物论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性兴亡的大事。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学说 7统一战线理论 8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理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 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 是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路线也是各三个的精髓。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 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的途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考验, 在解决实践中新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新观点新理论。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是因为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必须解决好影响小康社会原定指标完成的…三农?和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 党的十七大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及答案 一、基本知识填空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年代 2、20世纪初,()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概括。 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4、()年10月俄国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 6、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欧文)、(沙尔·傅立叶)、(昂利·圣西门) 7、(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8、(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并建立了巴黎公社。 9、马克思在(《歌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1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12、经济全球化趋势萌芽于()阶段,()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 1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14、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与()。 1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与()。 二、解释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先验论 3、社会意识形态 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5、辩证否定观

6、哲学 7、真理 8、社会意识 9、英雄史观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区别基本范畴 1、原因与结果 2、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 3、必然性与偶然性 4、内容与形式 5、唯物论与唯心论 6、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四、简答基本问题 1.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那些? 4、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有那些? 6、简述实践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7、简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8、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1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2、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13、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经典论述 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 的精神武器。 2.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手稿》的经典论述 1.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是为 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地、彻底地,并且是包含来以往发展的全部历史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与必然、个体与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家族》的经典论述 1.历史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2.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地人的活动。 3.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 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提纲》的经典论述 1.第一条(阐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对立的思想根源,以此打开新世界观 的本体论视域):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而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们没有把人的活动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第一章三、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D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②④)。 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辩证法(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朴素辩证法B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②③)。 A历史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先验唯心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②④⑤)。 A科学之科学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具体科学的综合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E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①②③④)。 A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D共性与个性的统一E真理多元化的表现 (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①②③④)。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 (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①②③④⑤) 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 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诗在哲学上表达了(②③④⑤) 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与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①③④) A毛泽东思想B胡锦涛提出的“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C邓小平理论D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①②③)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活学活用E立竿见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变化对当代青少年的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青年与以往的青年不同的是:以往青年的信仰往往是一元化的。而当代青年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信仰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哲学的信仰,对法律的信仰等积极的信仰,还对金钱的信仰,权力的信仰等负面的信仰。一个国家的未来是青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如何树立、改正这些青年的信仰?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的任务。 一、造成青少年对于信仰缺失和错误的原因 (一)当代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认识模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不重视,对于哲学的概念的不了解。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当代青年在复杂的社会中很容易遇到挫折,对于这些困难,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一些观点对于当代青年摆脱这些思想的困惑,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可是当代青年不懂得怎么去运用。比如:马克思哲学中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哲学中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等。而往往去自我逃避和自我放逐,断章取义于一些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言论,对于这些言论的信奉,是因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不了解,不能结合中国古代思想家当时语境,只从中选取让自己心里受到安慰的语句,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三)是当代青年对于信仰的不坚定,当信仰和当前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利益。信仰的作用日趋弱化,这种信仰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当代青年的发展,让当代青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扭曲。当年青年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又不能自己树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对于社会上一些消极的信仰和价值体系选择了默认的接受,这样就造成了正确信仰作用力的弱化。可见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的树立。 二、对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比 对于青少年应该掌握正确的哲学思想,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通过认真学习,了解两个哲学体系的正确思想,从而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找到两个哲学体系中的冲突域融合,从而树立起自身的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 (一)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1.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哲学也在五千年间得到了发展,其发展历程是[1]: (1)先秦哲学:孔子的仁爱哲学、墨子的兼爱哲学、老子的道生万物哲学思想、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孟子尽性知天的哲学思想、周易哲学、荀子天行有常的哲学思想。 (2)两汉哲学:淮南子的哲学思想、董仲舒神学目的论哲学思想、王充元气自然论哲学思想。 (3)魏晋玄学:王弼贵无论、裴頠崇有论、郭象的独化论、僧肇的不真空论。 (4)隋唐佛学:天台宗三地圆融、法相宗万法为识、华严宗四法界、禅宗自性顿悟。 (5)宋明时期:张载太虚即气、二程天即理、朱熹大成的理学思想、陆九渊心学思想、王守仁致良知。 (6)明清时期:王夫之理依于气、颜元的哲学思想、戴震的哲学思想。 (7)近代哲学:龚自珍和魏源的哲学思想、洪秀全的哲学思想、康有为的哲学思想、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2.在中国哲学的发展中主要产生了一下几个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对当代青年有很重要的

郑州大学马克思多选题

多项选择(每题2分) (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选项的标码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所谓“真正的哲学”,……。(A、B、D) A.可能是唯物主义哲学 B.可能是唯心主义哲学 C.专指各种唯物主义哲学 D.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一生主要完成的重大理论发现是……。(B、C) A.阶级斗争学说 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理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的哲学。(B、C) A.康德 B.费尔巴哈 C.黑格尔 D.斯宾诺莎 4.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 最大的是……的哲学。(C、D) A.康德 B.费希特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C、D)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6.促使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得以确立的自然科学新发现是……。(A、B、D)A.细胞学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7.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A、C、D)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 D.唯心主义一元论8.“世界是可知的”,这一观点是……都承认的。(C、D) A.一切哲学派别 B.一切唯心主义者 C.一切唯物主义者 D.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9.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C、D) A.绝对精神 B.理念 C.人的意识 D.自我感觉 10.哲学史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的有……。(C、D) A.黑格尔 B.孔子 C.贝克莱 D.王阳明 11.哲学史上不可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是……。(B、D) A.黑格尔 B.康德 C.贝克莱 D.休谟 12.割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就会导致……。(A、B、D)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诡辩论 D.不可知论 13.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B、C)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14.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A、B)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过程 C.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 15.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也就是说,……。(A、C、D) A.运动是由物质内在矛盾引起的 B.运动是由物质之外的东西引起的 C.运动根源于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D.运动根源于一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6.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就会导致……。(B、D)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专业课程:·藻类学、真菌学、植物地理学·人类学·生物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物理学·高等植物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学·发育生物学与胚胎学·生态学(所有的课程授课语言都是英语)·昆虫学·进化生物学·基础和应用生物学·普通生物化学·遗传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于1857年8月下旬,它是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又陈《资本论》的初稿)而撰写的一篇导言。《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1902年才在他的遗稿中被发现。1903年考茨基把这一手稿用德文发表在《新时代》杂志上。 一、写作背景 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当时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疯似的通宵总结我们的经济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导言》的写作目的: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还有巴师夏、凯里等庸俗经济学。他们一方面把物质生产看

作是与社会性质无关的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下的生产;另一方面有割裂了生产与分配等关系,把分配说成是随心所欲的事情。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在一定社会性质(生产关系)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是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是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导言》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还作了专题论述。 二、内容提要 这是一篇没有写完的导言,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1、生产;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3、政治经济学方法;4、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关系。法的关系。家庭的关系。这里节选前三部分: (一)生产 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了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社会性质,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练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练习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知识的汇总 C.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E.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实践基础和阶级条件是()A.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 C.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日益激化 D.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理论成果 E.前人提供的一切思想资料 3.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有()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E.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4.坚持可知论的哲学派别包括()

A.辩证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彻底的唯心主义 E.朴素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E.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的伟大变革,这是由于()A.实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统一 B.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历史观的统一 C.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群众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理论武器 D.发现了唯物史观 E.代替了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 7.下列哲学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B.“心外无理” C.命中注定 D.***宣扬的“渡人上天堂”的理论

E.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的科学性的统一 B.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实践的唯物主义 C.联系和发展的统一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E.为无产阶级斗争实践服务 9.下列哲学观点属于人本主义的有() A.超人哲学 B.“生命本身就是强力意志” C.“有用即真理” D.“人就是自由” E.“物是感觉的复合” 10.下列哲学派别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有() A.存在主义 B.实证主义 C.逻辑实证主义 D.实用主义 E.唯意志主义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本质区别表现在()A.阶级属性不同 B.服务对象不同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一、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三种不同的哲学形态,根据其产生和存在的地域不同,可以分为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根据其学派的不同,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这三种哲学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以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与中国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外来的文化。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长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有着多方面的高度契合。因此,合理地阐释中国哲学及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内在环节。 二、中国哲学的深刻性思想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给予了中国传统哲学深刻的改造,使得传统的文化因素、哲学因素都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有机内容。 首先,在中国哲学中,我们所运用的确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对于解决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何以是可能的问题,提供了有益资源。中国哲学在建立哲学本体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是一个直觉与逻辑相统一、知识与境界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掌握了其方法论原则可以适当地防止不可知论、相对主义等的发生。因此,正确地认识确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和掌握其相应的方法论原则是中国哲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次,中国哲学中所阐述的人性论思想对当今我们正确认识与把握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指向意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东西方人,在对人性论思想上的理解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基于人性论预设的差异。 最后,表现为中国哲学对本体论观念的理解,对了解古代的本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众所周知,中国哲学传统中的本体论思想大致有三大传统占主流地位,分别为:理本论,以理作为本体;气本论,以气作为本体;心本论, 以心作为本体。由此可见,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气三位一体的哲学思想。它突显出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的整体化和系统化的这一特征。这一特质在中国哲学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国哲学中常常把本体概念视为虚位概念;二是将本体理解为是相互包含、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的不同方面的整体实在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通之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是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循序渐进地融入中国哲学的体系中,成为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武器,拥有了能够指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真理。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着相互整合的整合点,有着相融和相通之处。具体表现为: 首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中国传统朴素唯物论有相通之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线,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气一元论指出,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是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进一步表明物质的多样性,当然气一元论并不完善,但也为朴素唯物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契合之处。认识论是关于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等的认识。在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也同样不间断地传递着以行验知,以行证知的理论传统。可见,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论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朴素辩证法的相融之处。辩证法的思想具有整体性、普遍性、客观性,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一直延续至今为我们所用。中国古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D )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是非正宗的马克思主义 C. 是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D.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D.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3、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学者是( D ) A.马克思 B. 恩格斯 C. 马克思、恩格斯 D.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 D ) A.世界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 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年11月的哪个星期的星期四为“哲学日”( C ) A.第一个星期 B.第二个星期 C.第三个星期D.第四个星期 2、西方哲学史上公认的第一位哲学家是( D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第一位哲学家 3、哲学正式形成于( A ) A.奴隶制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哲学是( A )世界观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5、世界观就是( B )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思维和存在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 )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8、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D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或灵魂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B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 B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之间的关系 D.无限和有限、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全文11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条):批判旧哲学不了解实践的伟大意义,因而走向直观论或唯心论;科学地阐述了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相当于总论] 第二部分(3~9条):将新的实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要基本原理。[相当于分论] 第三部分(10~11条):阐明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相当于结论] (一)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一、二条) 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第一条) (1)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里的“事物”、“现实”、“感性”都是指人能感觉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并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的世界。 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意思是说,它只是像照镜子一样,直观地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不需要任何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关于事物的感觉、印象、观念、思想。 (2)“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这是说旧唯物主义不是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活动过程,不是理解为实践活动过程。一切旧唯物主义者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他们不懂得人们的认识对象同时又是人们的实践对象、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客观事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实践既是人们所特有的主观能动过程,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旧唯物主义对这些根本不理解。 旧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费尔巴哈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但由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都不理解实践的重大意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多选题) 1、马史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CD )。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CD )。 A.康德的哲学 B.费希特的哲学 C.黑格尔的哲学 D.费尔巴哈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 BD)。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4、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BCD )。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 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5、理论联系实际就要(ABCD)。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6、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AB)。 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B.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 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 7、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BD)。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8、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BCD)。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 D.理在气先 9、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BCD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20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完整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 C、注意分寸 D、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邓小平指出:“(),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求真务实

【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层次。 A、低级 B、中级 C、高级 D、中高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 将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是从()角度来划分的。 A、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 B、对经济基础的关系 C、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 D、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属于地理环境中的()。 A、生物资源 B、生态资源 C、矿物资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③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发展: ①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 ②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正、反、换)。 ③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事物有限的发展过程的集合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