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合集下载

关于对某某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对某某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对某某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目前中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期间,某某省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目标,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落实绿色产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等都是某某省“十四五规划”中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某某,近些年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但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环境问题等也在制约着某某的发展。

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某某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引领力,如何转变传统生产发展方式,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某某省经济发展探索的重占y⅛T∖O一、某某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较低能源转换率是一个能考察能源加工设备、生产技术及管理制度的关键指标。

它主要反映一段时间内,能源经过加工后,产出的产品数量与投入的原料数量的比率。

随着加工设备的更新,技术水平的提高,某某省的能源加工转换率也一直在增长,2016年是近些年的最高值,达到了75.03%。

从1995年至今,能源加工转换率提升幅度不大,而且2016年之后不进反退,一路回落,到2020年为69.59%,相比1995的59.73%,仅增长16.5%o能源加工转换率主要有发电及供热效率、炼焦效率、炼油效率。

纵观数据可以发现,虽然炼焦效率、炼油效率比率增长缓慢,但是到了2020年,它们的效率都在95%以上。

反而是发电及供热效率较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到2018年才超过45%,至今仍然低于50%。

因此想要提高某某省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影响最大也最见成效的应该是尽量提高发电及供热的效率(表1)。

与中国整体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相比,2019年中国的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为73.3%,某某省为69.75%,效率相对偏低。

从1995年至今,某某省增长速度比中国整体要快,不过还是达不到整体水平。

同属于中原地区的某某省,起点很低,1995总效率仅为38.73%o但是后来居上,2016年达到了74.8%,已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之后继续提升,与某某省相比,某某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表2)。

针对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针对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针对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凸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话题。

低碳经济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指导我们在实现低碳经济方面的努力。

首先,我们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利用力度。

清洁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石,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不仅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因此,政府要鼓励企业和个人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建设风力发电站等清洁能源项目,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我们应加强能源消耗管理和监测。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

对于企业来说,应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推行节能技术和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对能源使用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鼓励节能减排行为。

第三,我们应推动绿色出行和建筑。

交通和建筑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较大的领域,也是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

为了推动绿色出行,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公共交通工具和设施,同时鼓励人们减少使用私家车,多走路、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在建筑方面,政府可以制定建筑节能标准,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提高建筑能效,同时鼓励建设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

最后,我们应加强宣传和教育。

低碳经济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学校要将环保和低碳理念纳入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能的习惯。

只有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的节能减排氛围和理念。

总之,实现低碳经济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利用,加强能源消耗管理和监测,推动绿色出行和建筑,以及加强宣传和教育,我们可以朝着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共同营造一个清洁、美丽的未来。

低碳经济下的浙江工业发展之路

低碳经济下的浙江工业发展之路

低碳经济下的浙江工业发展之路低碳经济下的浙江工业开展之路摘要:低碳经济开展模式是未来经济开展的趋势,我国其他省市正在积极谋划低碳经济开展,浙江省应立足当前实际,在转型时期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开展模式,从而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

本文将从浙江省的工业能耗现状出发,探析低碳经济的开展状况,提出几点积极的建议,力求浙江省低碳经济又好又快的开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浙江;工业;开展一、引言自从英国于2003年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低碳经济战略。

2021年欧盟就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方案达成一致,形成了欧盟低碳经济政策框架;澳大利亚于2021年发布了?减少碳排放方案?政策绿皮书,对减少碳排放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同年,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应对气候变暖的“福田蓝图〞方案;美国于去年通过了?低碳经济法案?。

我国作为开展中国家,也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并承诺:到2021年,我国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中长期规划,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方法。

浙江作为我国东部强省,是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工业兴旺,工业能耗占全省能耗比重很大,如何在不约束自身开展空间的前提下,开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低碳经济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各省市工业开展低碳经济进展近几年各省市根据低碳经济的开展趋势,纷纷投入重金支持低碳经济开展。

〔1〕上海。

上海已着手打造南汇区临港新城、崇明岛等三大“低碳经济实践区〞,推动“低碳经济〞开展,建立新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设立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资金,支持节能技术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并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等综合措施,强制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有步骤地关、停、改了一批小冶金、小钢铁、小建材和小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综合能耗由1992年3.80吨标准煤每万元下降到2007年的0.83吨标准煤每万元;目前上海电气已在开发2MW风电机组,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已投入营运,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

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低碳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经济模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发展成为各国共同的目标。

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

下面从减排措施、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要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的国际和国内意义。

在减排措施方面,应采取系统性的政策措施,如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能源的合理使用和节约,加强污染物的减排等。

要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对高排放行业的监管力度,促使工业部门进行绿色转型。

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新能源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技术等创新成果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相关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

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和吸引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推动科技创新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低碳技术的全面应用。

低碳经济发展需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绿色发展为导向。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往往以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代价,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要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政策上,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环保、能源节约和节能减排指标,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激励。

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优势产业的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也是一个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标。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中国必须加大减排措施的力度,加强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心得体会发言

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心得体会发言

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心得体会发言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体消费量的65%左右,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

加快工业绿色发展、提高工业经济“含绿量”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应将绿色低碳理念根植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能源消耗、资源循环利用等全过程,推动工业产业向清洁低碳转型。

近年来,我省在绿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方面成效显著,落后动能加速出清,传统产业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增势强劲。

如我省XX市在推进工业绿色化方面的做法就颇具代表性,他们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赛道选择、项目建设、企业培育、生产制造、资源利用全过程,努力构建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壮大绿色制造新动能。

通过实施源头禁限、过程减排、末端治理全过程管控,放大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统筹做好能耗双控工作,有效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存量“两高”项目加大升级改造、绿色转型力度,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含绿量”。

不过,当前绿色工业化发展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比如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有待提升,企业成本压力较大,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绿色工业化制度和政策有待完善,国际合作和标准对接有待加强等,需要综合施策加以解决。

要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一方面要加快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开展绿色工厂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着力打造绿色园区。

另一方面要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推动生产能源消费低碳化、清洁化。

这需要狠抓降碳减排,推进工业生产全过程能耗、污染物的控制,大力优化工业用能结构。

通过能源减量替代、多能高效互补利用、智慧节能等措施,破除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的状况。

此外,推进生产过程清洁化,强化源头、过程和末端协同减污。

推动资源利用循环化、再生化。

要深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盘活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领域资源节约集约水平。

关于对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对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对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

然而,在中国的省级区域内,低碳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具体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应对对策。

首先,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一个主要的难点是能源结构的优化。

当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仍然过多地依赖于传统的煤炭能源,这使得碳排放量较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省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的投入,例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同时,各省政府还应该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和居民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使用,提高对低碳能源的认知和利用。

第二,低碳经济发展还面临着技术创新缺乏的问题。

目前,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建筑设计等领域缺乏低碳技术的应用,难以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

因此,各省政府应该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低碳技术创新。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吸收先进的低碳技术和经验,推动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三,低碳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人们低碳意识不强的问题。

由于低碳意识的缺乏,许多企业和居民仍然习惯于高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省政府应该加强低碳意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媒体、教育机构、社区等渠道,提高公众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创造良好的低碳生活环境,鼓励居民采取低碳生活方式,例如鼓励步行、骑自行车、使用公共交通等。

综上所述,对于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可以从优化能源结构、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和提高低碳意识三个方面进行对策。

只有各省政府和全社会都能够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

除了上述已经提到的问题和对策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和对策也值得关注和讨论。

其一,环境监管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和监管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环境监管制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监管不严、执法力度不够等。

倡导低碳生活

倡导低碳生活

倡导低碳新时尚,共享湖州碧水蓝天
随着我国挥发性有机物(以下简称“VOCs”)相关政策标准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善,VOCs 的减排与控制继续向精细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为了助力湖州172家重点企业(钢构、化纤、化工、木业、漆包线)VOCs 控制及治理技术创新和应用,切实解决各企业实际存在的瓶颈与共性问题,全面实现依法、科学、精准治污,2021年4月1日至4月16日,在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委托下,我司完成了湖州市172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核算及排放量数据分析工作。

通过本次核算分析结果可知:在湖州市各区县VOCs排放量对比分析中,南浔区 VOCs排放量为1513.520(t/a),占比最大;在各区县企业VOCs排放量前十名中,有六家企业均来自南浔区,排放量占比达到了78%;在各区县按行业VOCs排放量中,德清县、吴兴区、南浔区占比较大;在行业排名企业VOCs排放量中,南浔区排放量占比高达92%。

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臭氧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是国家“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指标,VOCs治理是湖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难点,也是“十四五”环境监管的重点。

湖州市对于本次VOCs核算结果,应引起反思及高度重视。

在原有治理有机物排放量基础上优化整改方案,坚决落实“2021年全国减污降碳源头治理”的要求,进一步增
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责任感、紧迫感。

大力推进源头替代,有效减少VOCs产生;全面落实责任,强化无组织排放控制;深化南浔区、德清县、吴兴区及漆包线企业、木业企业等企业的整治,促进企业产业绿色发展;坚持帮扶执法结合,有效提高监管效能以及完善改进监测监管体系,严格控制VOCs排放标准。

通过本次核算工作,希望湖州市在各区县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能力和水平方面得到提升,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保驾护航。

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发展近年来,低碳经济成为全球范围的热门话题,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

作为中国的浙江省,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本文将探讨浙江省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努力,并分析其对经济转型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以降低碳排放、优化资源利用、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为核心内容,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

对于浙江省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二、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1. 低碳排放:浙江省把降低碳排放作为低碳经济的基础工作,通过加强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全省碳排放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5%,是全国平均下降水平的两倍以上。

2. 产业结构优化:浙江省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减少高碳产业的比重。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设备制造方面,浙江省已形成了一批领先企业和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 能源转型:浙江省积极推进能源结构的转型,减少对传统煤炭资源的依赖,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通过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浙江省正在逐步实现能源的绿色转型。

三、低碳经济对经济转型发展的促进作用1. 创新驱动: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撑,必然促进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发展。

浙江省在低碳经济领域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低碳技术和新产品,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2. 就业机会: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增长,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例如,太阳能发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有效推动了就业问题的解决。

3. 环境改善:低碳经济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环境保护,通过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能够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低碳经济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概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均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摆脱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复苏的新引擎,我国也加快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

在今年的“两会”上,低碳经济备受关注,此类的议案和提案占总量的10%左右,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

这凸显了国家对低碳经济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国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之情。

低碳工业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部分,指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工业发展模式,其核心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一脉相承,都是追求绿色GDP、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在内涵上又有所区别: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侧重于能源、物质的高效利用;节能减排出自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排放;低碳经济侧重于严格控制现代工业社会大量燃烧高碳能源的温室气体排放。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的关键时期,发展低碳工业,是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湖州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面对未来的必然选择。

因此,湖州市如何走低碳工业发展之路,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思考的一个新课题。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取得初步成效。

现将其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总结如下:(一)主要成效1、“十一五”以来,能耗明显下降。

“十一五”前四年,我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66%,完成时序进度的86.3%,万元GDP能耗从2005年的1.18吨标煤下降到2009年的0.97吨标煤;工业作为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领域(能耗综合能源消费量约占全社会能耗的80%),规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2.29吨标煤下降到为2009年的1.50吨标准煤,对GDP能耗下降作用明显;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削减12.77%、20.29%,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总任务的83.46%和135.27%,其中二氧化硫减排已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总任务。

2005年到2009年我市新增GDP376亿元,新增能耗226万吨标煤,新增部分的单位GDP能耗仅为0.6吨标煤。

经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0.9%,化学需氧量削减2.94%,二氧化硫削减1.52%。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紧紧围绕“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目前,“二三三”产业结构已渐趋稳定。

同时,2009年重点培育的六大重点特色产业也有了较快发展,当年完成产值789.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6%。

其中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完成产值402亿元,已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全市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四个行业,2009年,该四行业共381家企业综合能耗11.8万吨标煤,同比降低5.82%,占规上工业的1.7%;实现产值193亿元,同比增加13.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8%,万元产值能耗仅为0.06吨标煤,是规上工业产值能耗的1/5,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发展低碳工业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3、淘汰落后工作成效明显。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淘汰水泥、电力、钢铁、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落后产能,促进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近年来,全市已全部拆除水泥机立窑65座,关停拆除粘土砖瓦窑(含小土窑)151座,集中关停小火电37万千瓦,整治了一批小印染、小石灰、小陶瓷、小矿山、小油脂、小化工、小木业、小蓄电池等落后产业,今年又淘汰水泥磨机20台以上,印染行业落后产能2.5亿米,圆满完成了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年可腾出用能空间4.3万吨标煤。

4、能源消费结构趋向合理。

截止 2009年,我市基本形成以原煤、原油、天然气、热力、电力为主的多种能源要素供应体系。

从近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终端能源消费(当量值)情况看,原煤占比虽在54%以上,但比率不断下降,热力、天然气等能源消费总占比有所上升,能源消费结构不断趋向合理。

到2009年底,我市电力装机总容量为212.8万千瓦(不含抽水蓄能电站),其中,统调电厂装机容量167.2万千瓦,包括火电装机容量156万千瓦,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11.2万千瓦;地方电厂装机容量45.6万千瓦,包括热电联产装机容量21.9万千瓦,纯低温余热发电7.9万千瓦,小水电装机容量5.3万千瓦,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7.5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容量3万千瓦。

2009年,6000千瓦及以上地方电厂发电量为13.42亿千瓦时,同比上升4.8%,水泥生产余热回收利用发电量为4.2亿千瓦时。

同时,实现热力、水资源的梯级利用,应用范围从企业到园区,不断扩大,如长兴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项目,污水经处理后全部由电厂作为冷却水用,不外排,日处理能力6万吨,年减少COD排放400多吨。

5、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技术创新水平大幅提升。

新能源产业产值从2005年的24.2亿元提升至2009年的125.3亿元,年平均增幅42.9%。

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也渐成雏形,包括以长兴天能、超威、德清海久等企业为代表的新型蓄电池产业;以南浔新元泰、恒基、安吉大成、申科等企业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以德清运达为代表的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产业;以求是科技、海振电子、晶日照明等企业为代表的LED节能灯产业;以大为生物、金山燃料等企业为代表的生物质能再生产业等,这些特色产业的同类产品制造基地相对集中,产业集聚优势明显。

此外,一批新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LED 路灯、生物质能发电等示范项目的相继投入使用,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6、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2009年,重点工业废水达标处理率达到 95.2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96.86%;水质量达到相应的功能区质量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1.8%,空气质量良好;医疗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主要非工业固体废物通过卫生填埋、焚烧等方式进行了有效处置,处置率100%。

(二)主要问题一是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加快发展,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得以改变。

当前,我市与全国一样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都对工业产品形成了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对能源消费的旺盛需求。

煤炭是我市能源消费种类中占比最大的品种,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短期内很难改变,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将维持较高的比重,从而带来二氧化碳的较高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高碳经济特征。

我市在解决工业发展与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等方面所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二是从行政手段向市场化的方式过渡,建立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尚需时日。

当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等工作仍然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和以行政手段为主,依靠各种指标的层层分解来约束各级政府和企业实施,缺少长效机制和有效的考核体制,没有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特别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不完备,企业缺乏加大投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三是政策和投资的滞后效应不同程度存在,低碳经济项目见效缓慢。

虽然国家将低碳经济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把依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工作重点,但政策及投资作用的发挥都有一个时间,存在着滞后期,许多已经投资的项目还没有发挥作用。

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的节能减排绩效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四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低碳技术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和关键。

目前,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能力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技术推广投入更显不足。

近年来,尽管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节能和低碳技术研发的优惠政策,但仍难以满足需要。

低碳、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仍需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逐渐认同和广泛支持。

二、发展低碳工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我市工业发展正进入工业化中期的高级阶段,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发展低碳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同时,我市能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有限,作为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我市必须要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高度重视低碳工业发展,积极探索低碳工业发展途径,力争在低碳工业发展上有所作为。

(一)发展低碳工业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需要从国际来看,“碳排放权”作为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成为今后各国争夺的焦点。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碳排放”正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成为打压和限制我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的一张王牌。

目前,各大国已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广阔前景,一场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博弈与合作正在全球范围展开。

低碳经济有较长的产业链,产出效应明显,发展潜力较大。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看,通过核心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是目前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

为此,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当今低碳经济起步发展的机遇,寻求低碳工业发展之路。

(二)发展低碳工业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2009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为0.97吨标煤,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但单位GDP能耗强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节能降耗压力较大。

从产业结构来看,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11.5亿元,增长10.2%;规上工业总产值2186.8亿元,增长9.64%;一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之比为8.1:55.6:36.3,第二产业占了一半多;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之比为40.94:59.06,重工业超过轻工业18个百分点,工业重化趋势明显;同时,我市工业发展主要处于传统的发展模式,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有待提升,产业集聚度不够高。

从主要耗能领域来看,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80%,年综合能源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总能耗又占工业能耗的75%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