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_2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知识问答 2

2014年1月14日,中共中央颁布新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
1月17日,中组部发出通知,对学习贯彻工作进行部署,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任务就是要抓好新修订《干部任用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现编印《干部任用条例》相关知识要点问答,供学习参考。
1.为什么要修订《干部任用条例》?答:2002年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来,干部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干部队伍状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中央对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二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一些干部政策有新变化新调整,干部任用工作需要与这些新政策相衔接;三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改进。
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体现了中央对干部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经验新成果,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行了改进完善,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推进干部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做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
《干部任用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解决干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落实到选拔任用工作中去,建设高素质的党政干部队伍,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有哪些主要内容和特点?答: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在保持原有框架和内容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增设“动议”一章,拆分“酝酿”一章并将有关要求分别体现到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之中。
干部任前公示制度

5.7纪律要求:管理本部接到举报后必须尽快开展调查,必要时向公司领导请示处理办法。所有知道反映人姓名和反映内容的人均要严格保守秘密。泄露秘密的将给予降职降薪、辞退、开除等严肃处理。被举报人不得打听和猜测举报人员姓名,更不可以对举报人(或猜测的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一经发现,立即开除,必要时报请公安司法机关处理。
修改
序次
更改
条款
更改内容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B0
全部
本版首次发行
B1
全部
因改制,组织机构名称和工作流程发生变化
C0
全部
本版首次发行
制订:审核:
生效日期:
批准:批准日期:
未经同意不得复印
1.目的
加强干部监督力度,增强干部选拔的透明度,有效地防止和避免选拔任用干部中的不正之风。
2.范围
2.1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月薪干部聘用。
2.2特殊岗位人员:日薪线长、日薪助理、饭堂承包、工会。
3.职责
3.1管理本部负责在工程师、副主任级(含此级别)以上干部正式聘用(提拔)之前在公司内发布(张贴、上网等方式)拟任职务公示通告,同时收集/处理反馈的意见,最后将审查结果汇总上报公司领导,并将批准结果返回各事业所/部实施。
3.2助理工程师级(含此级别)以下人员的聘任公示由事业所总务人事负责。
5.1.2助理工程师级及以下的人员聘用由事业所总务人事参照5.1.2程序在事业所内进行。
5.2公示时间:内部人员7天。
5.3公示内容:公示对象的姓名、学历、进公司时间、现任职务及安排任职意见等。
5.4反馈要点:公示对象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适当扩大干部任前公示的适用范围

适当扩大干部任前公示的适用范围刘益飞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是一个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必要制度。
实施以来,在提高选人用人科学性、准确性,甄别优秀干部、加强监督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19年起实施)第42条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
提拔担任厅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除特殊岗位和在换届考察时已进行过公示的人选外,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公示内容应当真实准确,便于监督。
”由此可见,任前公示制度适用于“厅局级以下”领导职务。
不过,在近期被查和被“双开”的前高级官员中,我们看到了诸多不受监督的面孔。
以陕西省前省委书记赵正永创下官员受贿新纪录的贪腐大案为例。
据检方指控:赵正永以权谋私及非法敛财人民币7.17亿余元,主要发生在他担任陕西省副省长、代省长、省长、省委书记等职务期间,尤其是在他担任副省长分管能源工作时,利用权力之便肆无忌惮地贪腐受贿,构成他犯罪链条中主要的一环。
而且,他在副省长任职期间的这些恶劣行径,早有流露,早有反映。
当时,赵正永却在副省长—省长—省委书记的几个提拔关口,缺少了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3月4日,海南省委原常委、海口市委原书记张琦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宣布开除党籍和公职。
从儋州到三亚,再到海口,他的主政地越来越重要,亦没有相关任前公示的环节。
当然,赵正永们的“带病提拔”,原因很多(包括干部考察中的种种缺陷和弊端、官场不良政治生态等),但“任前公示”的缺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试想一下,在赵正永副省长任上的提拔,若能也有“任前公示”的较完善的制度环节,能否使赵增加几分忌惮之心呢?能否使党内外对赵的监督更落实一些呢?能否更早发现赵的犯罪或遏制其更大的犯罪呢?虽然目前“任前公示”还不完善,譬如在公示的内容、时间尤其是为公众提供合理质疑的条件等方面,还有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但从已行之有效地实行多年的实践来看,其在权力监督、公众认同(我们称“群众公认”)方面的价值取向,理应坚持和弘扬。
干部任前公示期间反映问题调查核实制度

干部任前公示期间反映问题调查核实制度干部任前公示期间反映问题调查核实制度干部任前公示期间反映问题调查核实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调查核实干部任前公示期间群众反映公示对象的问题,是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进一步规范调查核实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调查核实工作要依靠党的各级组织,充分走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手续完备。
第三条调查核实工作由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受理第四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整理,编号登记,及时报告。
第五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甄别,综合分析,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一)对反映公示对象学历学位、压滤机滤布厂家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任现职时间等任职资格方面问题的,进行审核认定;(二)对反映公示对象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廉洁自律、选人用人等问题,内容具体、线索清楚的,应予调查;(三)对党委(党组)及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已经掌握并有调查结论的,可不作调查;(四)对事实不清、线索不明、无从调查核实的,属于匿名举报,可不作调查。
属于署名举报,应向举报人进一步核实举报线索,如果仍不能提供具体事实和线索,除尘滤布可不作调查;(五)对反映公示对象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个人修养等不影响任用的一般性问题的,可不作调查。
第六条公示期限截止后反映公示对象的问题,按组织部门日常信访举报工作程序办理。
第三章调查第七条调查核实的基本程序是:(一)组成调查组。
调查组成员一般由组织部的工作人员组成,必要时也可请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
数量视情况确定,但不少于2人;(二)研究制定调查核实工作方案;(三)由调查组向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及有关问题涉及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通报有关情况;(四)采取多种形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五)形成调查报告。
第八条调查工作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一)查阅与群众反映问题有关的资料;(二)与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和有关问题涉及单位的干部群众个别谈话,了解情况;(三)向反映问题的当事人和相关知情人员了解情况;(四)与被调查人个别谈话,听取本人的陈述和意见。
考编公示期相关法律法规

考编公示期相关法律法规
公示期是指某一对象在被最终确认之前,由相关单位以各种方式向社会公众或相关人员公布相关情况以听取不同意见的时间段。
在这期间,若有人对公示内容有异议,可以向公示单位提出。
公示期过后单位将作出关于该对象的最终决定。
不同情形下的公示期不同,公示期3天的情形也是存在的。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自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日内公示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不得少于3日。
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评标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中标候选人公示期间提出。
”
一般公示期的天数与实际情况有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国家公示。
国家公示是指国家(政府)通过相关决议、项目和政策之前,把相关草案向社会大众公示,征求意见,以便听取不同意见,对草案做最后修改。
国家公示由于涉及大多数人利益且信息量大,因而公示时间较长,一般大于10天。
2、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的公示期一般为七至十五天。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四十二条: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
提拔担任厅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除特殊岗位和在换届考察时已进行过公示的人选外,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公示内容应当真实准确,便于监督,涉及破格提拔的还应当说
明破格的具体情形和理由。
公示期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
3、企事业单位的公示期一般在一周7天左右。
4、招标人应当自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日内公示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不得少于3日。
中组部关于任前公示的有关规定

中组部关于任前公示的有关规定
无
【期刊名称】《领导广角》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凡提拔担任地厅级以下(含地厅级)委任制党政领导职务的拟任人选,除特殊岗位外,都应列为公示对象。
【总页数】1页(P30)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
【相关文献】
1.为任前公示“工作实绩”点赞 [J], 金海燕;
2.论我国民法错误制度的重构--《民法通则》与《合同法》有关规定的比较法分析以及《民法典(草案)》有关规定的修改 [J], 张淳
3.中组部等六部委发文要求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就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发出通知 [J], 粤史综
4.任前公示 [J], 曾叶文
5.适当扩大干部任前公示的适用范围 [J], 刘益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四项监督制度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四项监督制度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由()颁布的。
A.中共中央 B.全国人大C.中共中央组织部2、《干部任用条例》体现了()重要思想,贯彻了中央对()工作的新要求,吸收了()的新成果。
( )A.科学发展观,干部培养选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B.“三个代表”,干部选拔任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C.“三个代表”,干部培养选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3、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以上。
A.3年、4年B.3年、3年C.2年、3年4、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
民主推荐包括()。
A.会议投票推荐B.个别谈话推荐C.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5、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考察,由()进行。
A.主管方B.协管方C.主管方负责,会同协管方6、对拟提拔的干部,在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前,均要先听取()的意见。
A.纪检监察部门B.审计部门C.信访部门7、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以上的成员到会。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二C.五分之三8、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进行表决,以党委(党组)()形成决定。
A.实到会成员过半数同意B.应到会成员超半数同意C.实到会成员过三分之二同意9、党委推荐、由人大常委会任命、决定任命的领导干部人选在人大常委会()未获通过的,不得再推荐为本地同一职务人选。
A.1次B.2次C.3次10、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以及县(市)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本人()任职。
A.出生地B.成长地C.祖居地11、党政领导干部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A.四分之一B.三分之一C.二分之一12、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
类型2024年7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试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试题1. 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是由( )颁发的。
A. 中共中央B. 中央办公厅C. 中央组织部2. 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体现了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新精神新要求,吸收了( )的新经验新成果。
A. 选人用人工作B. 干部工作C.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3. 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共有( )章七十一条。
A. 十一B. 十二C. 十三4. 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中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指的是( )。
A. 革命化、现代化、知识化、专业化B. 革命化、年轻化、信息化、专业化C.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5. 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明确了好干部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 )、清正廉洁”。
A. 甘于奉献B. 敢于担当C. 勇于创新6. 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对工作部门的规定,同时适用于办事机构、派出机构、特设机构以及其他( )。
A. 内设机构B. 事业单位C. 直属机构7.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七条原则中,除了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以外,还有一条是( )。
A. 效率优先原则B. 党管干部原则C. 近亲回避原则8.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流程是( )。
A. 动议→酝酿→考察→讨论决定→任职B. 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C. 民主推荐→酝酿→考察→讨论决定→任职9.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符合把领导班子建设成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的要求。
应当注重培养选拔( ),注重使用后备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
A. 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干部B. 优秀年轻干部C. 民主推荐得票数多的干部10. 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 )年以上工龄,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民主,保障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干部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根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关于“在3—5年内,地厅级以下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普遍实行任前公示制”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是指领导干部在拟任高一级领导职务之前,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党组织向社会或拟任干部现工作单位公告本人的基本情况和拟任职务,征求群众对该干部任职的意见。
经公示,如果未反映出影响其任职的问题,则正式任用;如果反映出并经查实存在影响其任职的问题,则取消其拟任职资格。
第三条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必须严格遵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所规定的原则、条件、资格、任用程序等方面的要求。
双重管理的干部,按“谁主管,谁公示”的原则办理。
第二章公示范围
第四条拟任用或拟聘任地厅级领导职务、县处级领导职务、乡镇科局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和拟任用的县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的干部都应进行任前公示。
第五条拟任用或拟聘任地厅级领导职务和县党政一把手职务的干部,要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公示;地、市拟任用或拟聘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干部,要在现工作地、市、县和现工作单位公示;自治区党委各部委、自治区各厅局拟任用或拟聘任的处级干部,要在现工作单位公示;县拟任用或拟聘任乡镇科局级领导职务的干部,要在现工作县和现工作单位公示。
第六条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也应进行任前公示,任前公示范围参照本规定第五条执行。
第七条平职任用或调整重要岗位的干部,任前公示与否,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干部主管部门确定。
第八条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干部,由同级党委提出初步建议名单,经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讨论后,由组织部门将拟任名单进行公示。
公示情况,由党委通告人大常委会党组,并提交正式建议名单,由人大常委会表决任命。
第九条交流提拔任职的干部和因工作性质特殊不宜公示职务的干部除尘,可不进行任前公示。
第三章公示程序及具体办法
第十条公示工作的具体事务由各地的党委组织部和各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承办。
第十一条确定拟任干部名单。
对拟任用或拟聘任的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干部任用程序
组织民主推荐、考察、酝酿,然后提交党委会议讨论,确定拟任名单。
第十二条确定公示范围。
按照本规定第二章的要求,确定公示范围。
第十三条公示方式:需向社会公示的,应通过当地党报或政报,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公示,同时采用张贴公告的方式向拟任用或拟聘任干部现工作单位的群众公示。
只在现工作单位公示的,采用张贴公告的方式向本单位的群众公示。
第十四条公示内容:拟任用或拟聘任干部的姓名、年龄、性别、民族、学历、政治面貌、现任职务、拟任职务及本人照片;公示期间接待来访群众的地点,公示电话号码,公示意见箱设置地点;公示时间;对来信来访来电的基本要求等。
第十五条查证落实。
公示时间一般为7——10天左右。
公示结束后,承办公示事务的组织人事部门应立即梳理群众意见,并将梳理后的群众意见报党委主要负责人,党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意见,需要查证的,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组织调查落实。
匿名举报的重大问题可列入查证落实范围。
第十六条决定任职名单。
党委召开会议,听取公示期间的反映及调查落实情况汇报,讨论决定任职名单。
第十七条反馈。
任命决定在公示范围内公布。
对经公示后未能进入任命名单的同志,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找其谈话,说明情况。
第十八条材料归档。
群众举报材料,可归入干部工作文书档案,保存期一年。
第四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制度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