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中国长江洪水

合集下载

1998大洪水

1998大洪水

河道行洪 能力降低
请观看视频: 00:35~。6月12日 到8月27日,整整77天里,汛期主雨带一直在 我国长江流域南北拉锯及上下摆动。长江流 域在经历了冬春多雨和6月梅雨季节之后;7 月下旬迎来了历史上少见的高强度“二度梅”, 水位长期居高不下;8月份,长江上游的强降 雨进一步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中国大地经历了一场不寻常的洪水考验。
受灾情况
根据湖北、江西、湖南、安 徽、浙江等省(区)的不完 全统计,受灾人口超过一亿 人,受灾农作物1000多万公 顷,死亡1800多人,倒塌房 屋430多万间,经济损失达 1500多亿元。
洪水成因
前期降雨偏多、 中下游地区底 水偏高
降雨集中且强 度大,大到暴 雨甚至特大暴 雨出现频繁。
洪水调蓄 能力降低
The Disastrous Flood in 1998
98长江特大洪水
时间:1998年6—8月
地点:长江流域地区
事件:由于雨带长期停滞在长江流域,降雨集中,导 致长江上游先后出现8次洪峰,中下游水位居高不下, 形成了全流域性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 人员伤亡。
2
世纪洪魔:1998年长江洪灾

公共危机案例

公共危机案例

问题:1、1998年抗洪抢险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公共危机事件,那么这次危机事件是如何形成的2、中国人民是如何成功度过这次公共危机事件的3、1998年抗洪抢险是中国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成功典范之一,它对中国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以及建立健全危机处理机制有何重要启示案例分析:(一)危机的形成造成98年洪水危机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1998年我国大范围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雨,并且该年气象状况十分反常;人为因素: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长期以来遭到人为的破坏,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1、长江流域植被、湿地的严重破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森林遭到大面积的砍伐,其中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长江上游地区尤为严重;2、湖泊、河道的不合理利用;盲目的围湖造田导致了湖泊萎缩和生态退化,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人为地占用河道开辟耕地、修建房屋、工矿企业向河道任意排放尾矿、矿渣等工业垃圾的现象十分严重,使得河道排洪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二)危机处理机制1998年的抗洪斗争,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明确提出了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民安全的抗洪目标,做出了大规模调动人民解放军投入抗洪抢险,军民协同作战的重大决策;此次公共危机事件处理涵盖了危机潜伏期、爆发期、恢复期各个阶段,具体如下;1、危机潜伏期98年抗洪抢险过程中,国家在洪水来临前准备充分,制定了应急方案,各方面工作准备到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这次危机带来的损失;在洪水暴发前,也就是在危机的潜伏期,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已经提早做出了长江可能发生全流域型大洪水的判断,较往年提早一个月召开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对防汛抗洪的各项准备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检查大江大河的防汛准备工作,公布大江大河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名单,落实防洪预案,加强汛前投资,充实抢险队伍,储备防汛物资充分做好了汛前准备工作;2、危机爆发期这个时期的危机造成的破坏力是极大的,98年洪水灾害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本阶段的危机处理最为重要,在这个阶段,危机处理得当,不仅能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还能遏制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有利于控制危机形势;在这次危机爆发期间,我国政府充分发挥了政府、非政府组织、民众、媒体的共同力量,众志成城抗洪抢险;1在整个抗洪抢险过程中,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党中央、国务院时刻关注汛情的发展,高度重视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做出了关于长江抗洪抢险工作的决定,对抗洪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另外,在抗洪关键时刻,党中央及时大规模调动人民解放军投入抗洪抢险中,动用总兵力达万人,还有800多万干部群众也参加抗洪;2非政府组织在抗洪抢险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这次公共危机中,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克服一切困难,全力支援灾区做好抗洪抢险工作;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募集捐款多大35亿;同时,一大批水利、气象部门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对雨情、江河水情、大堤险情和防守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得整个抗洪抢险能够科学调度;3人民群众在这次危机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次危机中可谓全民抗洪救灾,灾情严重的地区,群众自发组织投入到抗洪抢险中去,其他地方的群众也自发前来与人民解放军一起战斗在抗洪第一线;4媒体在这次危机中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98抗洪抢险时,各心门媒体现场直播抗洪救灾情况,及时、全面地报道汛情和抢险情况,大大激励了抗洪军民的斗志;新闻报道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几次上前线鼓舞军民抗洪信心的画面感召全中国人民树立信心,取得抗洪成功;5除此之外,此次危机爆发过程中,也得到了来自国际的帮助;友好国家、国际机构、外国企业以及国外友好人士热情地支援中国的抗洪抢险,帮助中国人民度过危机;3、危机恢复期危机后的恢复和重建不仅意味着恢复危机中受到损害的东西,也意味着恢复和重建危机中受害人的心理和精神,更意味着弥补危机暴露出的漏洞和不足;98年洪水过后,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对灾后水利建设作了全面部署;不仅加强了水利建设,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江河控制性工程建设,而且还提高了防洪现代化技术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抢险人员技术培训,建设一批现代化抢险队伍;三启示1998年的洪灾是中国真正意义上变“危机”为“转机”、“契机”的成功范例,在这场不可避免的危机面前,中国从政府到民众,从国内到国外,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抗险机制,政府、非政府组织、民众、媒体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帮助中国度过了这次危机,也使得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危机结束后,中国政府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构筑了事后处理与防范机制,体现了“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切实防患于未然”的明智,为以后中国如何处理公共危机提供了蓝本;当然,此次危机也启示我国应该加快构建公共危机事件处理机制;1、在立法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常设性危机管理部门;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应该通过立法以保障危机处理的进行;此外,应尽快建立具有协商、决策功能的常设性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以便更好地预测公共危机的爆发,提高处理公共危机的能力,迅速、科学地处理公共危机;2、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努力做到预案在先;98年抗洪抢险启示我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危机意识,并尽可能提出全面的危机预案,才能在危机初露端倪之时,及时正确地提出危机预警,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公共危机爆发时,立即启动危机预案,能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3、开展全民危机处理训练,增强全社会的危机应对能力;98年抗洪抢险过程中,虽然有大量群众投入其中,但还是主要依靠军队的力量,因此加强全社会的危机应对能力十分必要,因为一次公共危机的处理结果如何,不仅依靠政府的工作能力,还要取决于非政府组织、媒体和民众的参与水平和危机应对能力;总之,1998年的这次公共危机告诉我们,危机具有紧迫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只有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危机处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非政府组织、群众、媒体等的共同作用,才能有效地预防危机的发生,科学地处理危机,转危机为契机;。

98年长江大洪水原因分析

98年长江大洪水原因分析

对1998年特大洪水的反思摘要: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关于98年特大洪水分析其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运用生态学原理加以解释。

关键词: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多效应原理,相互联系原理,勿干扰原理正文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降水量异常是洪水爆发的直接原因,其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我们使用生态学三大定律归结起来:一:直接原因:1998年全球气候异常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异常(1)1998年7月中旬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突然南退,位置偏南偏西,这是十分不正常的,造成了长江上游一带暴雨现象发生极为频繁。

1998年6~8月,副高异常强大,脊线位置持续维持偏南、偏西,并且呈稳定的东北一西南走向。

这一现象是近40年来罕见的。

6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尚属正常,降雨带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短暂北抬;从7月中旬开始,副高反常地突然南退,位置异常偏南偏西,并持续稳定了一个多月,使长江上中游地区一直处于西南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处,暴雨天气频繁出现,导致长江上中游洪峰迭起,中下游江湖水位不断攀升。

(2)1998年6月到8月,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和鄂霍茨克海三个地区出现阻塞高压形势,造成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较易南下。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面平均降雨量为67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83毫米,偏多37.5%,仅比1954年同期少36毫米,为本世纪第二位。

长江流域1931-1998年6-8月降水量柱状图(单位:mm)(3)高原积雪偏多。

根据气候规律分析,冬春欧亚和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偏多时,东亚季风一般要推迟,夏季季风偏弱,主要雨带位置偏南,长江流域多雨。

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是影响1998年夏季长江及江南地区降雨偏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间接原因1:多效应原理: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

1998年抗洪

1998年抗洪

1998年抗洪:军民团结战胜百年未遇特大洪灾2010年07月20日16:00新华网【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参加抗洪的解放军官兵【前言】1998年抗洪救灾的情景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众志成城,百年不遇的长江特大洪水屈服在全民族团结一心所迸发出的移山伟力前。

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巍然崛起,“九八抗洪”的情景很可能将一去不再。

然而,可以断言,大江淘尽英雄,而“九八抗洪”之精神——那种在危难时刻全体民众所迸发出的坚强和勇气,力量和自信,那种品格和精神,已经积淀在我们民族的血管里、性格里,天地长存,日月永驻。

【导读】1998年10月8日,人民大会堂,全军抗洪抢险庆功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

党和人民在这里又一次给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崇高的荣誉。

"在今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发挥了突击队和中流砥柱的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赢得了举国上下的高度赞誉,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我军充分展示出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视人民利益重于一切的高度政治觉悟。

人们的思绪仿佛被江主席铿锵有力的讲话带回了几个月以前,把一幅幅气势磅礴的抗洪抢险画卷重又展现在人们面前。

1998年,几年一度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大发淫威,世界范围内天灾不断,幅员辽阔的中国也未能免受其害。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夏天,入汛以后,由于气候异常,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明显偏多,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性的强降雨,雨量成倍增加,致使一些地方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

长江发生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先后出现8次洪峰,宜昌以下360公里江段和洞庭湖、鄱阳湖的水位,长时间超过历史最高记录,沙市江段曾出现45.22米的高水位。

嫩江、松花江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先后出现3次洪峰。

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闽江也一度发生大洪水。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沿江沿湖的众多城市和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

“九八抗洪”的洪湖记忆

“九八抗洪”的洪湖记忆

“九八抗洪”的洪湖记忆作者:陆剑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9年第08期弹指一挥间,21年匆匆而去,1998年的那一场特大洪水令人终生难忘。

1998年,洪湖遭受了历史罕见的长江流域特大洪水。

这场特大洪水来得早(6月26日,洪湖江段进入设防)、来得猛(主汛期,日均水位上涨0.55米)、时间长(汛期时间为90天)、水位高(螺山站水位高达34.95米)、洪峰多(8次洪峰)、洪量大(第2次洪峰流量达66500立方米每秒)、险情多(汛期发生大小险情648处,长江干堤发生重点险情38处,占全省一半;发生溃口性险情12处),让人提心吊胆。

作为湖北抗洪主战场的洪湖,10万抗洪军民不惧艰难,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与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展开了一次又一次殊死决战,创造了“不溃一堤、不倒一垸、不损一闸一站”的人间奇迹,书写了不朽的中华抗洪史诗!全国罕见:一个汛期,洪湖江段发生8次洪峰1998年夏,洪湖天空仿佛塌陷了一般。

炸雷,一声接一声,打得地动山摇;闪电,一个接一个,照得天空一片惨白;狂风,一阵接一阵,吹得树弯人颤……瓢泼似的大雨、暴雨、强暴雨像穿了底的筛子,挟带着狂风倾盆而下。

长江水位一个劲地往上直蹿,每天以0.50~0.55米的速度上涨,川水、南水直逼洪湖,135公里的洪湖长江干堤遭全线压境。

6月26日,长江螺山站水位达到了30.00米的设防水位;7月3日,长江螺山站水位达到了32.50米的警戒水位。

第1次洪峰凶狠狠地卷来,于7月6日17点进入洪湖堤段,螺山站水位达33.51米,流量达59400立方米每秒,超过32.50米的警戒水位1.01米。

7月27日12点,第2次洪峰直逼洪湖,螺山站水位达33.44米,流量达66500立方米每秒。

其来势之凶,流量之大,水位之高,突破1954年螺山站33.17米的保证水位0.27米,致洪湖防汛形势极为紧张。

中国1998至2009间的大型自然灾害.doc

中国1998至2009间的大型自然灾害.doc

1998-2009中国自然灾害19981998年,我国频繁出现多种气象灾害,尤其是暴雨洪涝范围广、灾情重,是建国以来少有的重涝年份之一。

1998年,我国相继发生了3次大的自然灾害: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的洪水,近海海域的赤潮和内蒙、新疆的沙尘暴。

状况气候变化 1998年,大部分地区雨量显著偏多,导致本年度洪涝灾害严重。

其中东北西部、淮河流域大部及江南大部雨量偏多2~5成,内蒙古东部、江西北部偏多达5成以上。

全国范围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一般偏高1~2℃,东北东部和内蒙古大部偏高达2℃以上;除东北北部、新疆大部、贵州大部等地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均为建国以来同期的最高值或次高值,1997/98年度冬季是自1987年度以来的连续第12个暖冬。

1998年内,只有3个台风在我国登陆,是建国以来登陆台风个数最少的年份之一,台风初始登陆时间也是最晚的。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全国大部分地区雨水丰沛或适宜,干旱灾害轻,热量充足,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属一般年景。

自然灾害 98洪水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本年度暴雨洪涝出现范围广、洪水持续时间长,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之后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沿江和沿湖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嫩江、松花江的洪水持续时间之长、洪峰水位之高、流量之大均超历史记录。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

沙尘暴 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到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

4月17~19日,新疆的北疆及东疆、南疆的一部分地区发生了6级以上沙尘暴。

5月20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又遭到了第二次沙尘暴的袭击。

赤潮 1998年造成严重损害的赤潮灾害共有五起,涉及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严重,而且发现了新的赤潮生物种。

其中,9月中旬到10月下旬,渤海发生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赤潮。

赤潮最大覆盖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对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

60周年大事记之1990-1999:98特大洪水

60周年大事记之1990-1999:98特大洪水

60周年大事记之1990-1999:98特大洪水
简介:1998年我国气候异常,6月中旬—9月上旬中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

截至8月22日,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

8月14日,江泽民在湖北抗洪抢险第一线发表《夺取长江抗洪抢险决战的最后胜利》的讲话,勉励广大军民坚定信心,严防死守,决战到底。

9月3日—6日,江泽民再赴湖南、江西、黑龙江等地,视察抗洪救灾工作。

9月28日,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在这次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民族和人民展示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同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革命精神和新时期的创业精神一样,都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全球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事件是什么?

全球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事件是什么?

全球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事件是什么?洪水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自古以来,全球各地发生了许多令人震惊的洪水事件。

其中,有一些洪水不仅规模庞大,造成的破坏也是前所未有的。

那么,全球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事件是什么呢?本文将为您介绍几次备受瞩目的洪水事件,从中找到答案。

1. 黄河泛滥(1938年)在过去的几千年里,黄河泛滥多次,其中以1938年的大洪水最为严重。

因日寇封锁黄河上游的堤防,导致黄河泛滥,超过8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没。

这场洪水不仅夺去了无数生命,还导致数百万人流离失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密西西比河洪水(1927年)1927年,美国南部发生了一次规模庞大的洪水,被称为密西西比河洪水。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持续的暴雨导致密西西比河沿岸多个州遭受洪水泛滥。

洪水造成了数百人的死亡,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这场洪水也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之一。

3. 1998年中国洪水1998年,中国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洪水。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超过2400条河流泛滥,近400个堤坝被冲毁。

洪水波及了全国27个省区市,波及人口超过2500万人,直接造成了近4000人死亡,损失达到了3000亿人民币。

这次洪水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事件之一。

4. 2005年印度洪水2005年,印度喜马拉雅山脉一个名叫勒赫河的支流发生山洪暴发,导致了一场严重的洪水。

洪水席卷了印度的北部地区,造成了超过1000人死亡,同时导致了大量的财产损失。

这场洪水不仅破坏了农田和住房,还对基础设施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5. 1931年长江洪水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在1931年,长江发生了一次规模宏大的洪水。

这场洪水波及了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等多个省份,造成了庞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洪水接近五个月的时间,以很高的水位蔓延,导致上百万人死亡。

综上所述,全球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事件包括黄河泛滥、密西西比河洪水、1998年中国洪水、2005年印度洪水以及1931年长江洪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8年中国长江洪水
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罕见的多雨。

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

据初步统计为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

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O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

长江上游有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林区,它是长江众水之源。

几十年来,从每人每天5棵树发展到现在每人每天几十棵树的速度砍伐.四川省原有森林覆盖率为50%,是一个米粮足的天府之国。

现在平均只有12%,而且在193个县中森林覆盖率为10%以下的县有77个,5%以下的县有58个,1%以下的县有14个。

金沙江流域原先森林覆盖率为40%,几十年的砍伐已降至14%,云南省华坪县已砍光了大片森林,出现30多万亩的光山秃坡。

雨水来,大量泥沙俱下,留下的只是光秃秃的石头,再也无法种上任何作物。

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O%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

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

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重要原因。

1998年的长江洪水无疑在向人们示警: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危机四伏,它随时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巨大灾难。

长江洪水过后,国务院就发出严令禁止砍伐原始森林的决定。

长江的洪水对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敲超了警钟。

在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中,国务明确指示,要安置好移民。

在25度山坡上严禁开垦农田,种植庄稼。

如果已经开垦种地的一律要退耕还林,保持水土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