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眶内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课堂PPT)
合集下载
眼眶疾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32
MRI视神经3D成像
可编辑课件PPT
33
眼内异物
图示CT轴位、冠状位、可矢编状辑位课,件P箭P头T 示左眼球内金属异物。
34
三、眼眶病变概述(2)
眼外肌病变 甲状腺相关眼病、眼外肌炎
肌锥内病变:炎性假瘤、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视神经 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炎、淋巴增生性病变
肌锥外病变:皮样囊肿、血肿、脑膜瘤 泪器疾病:泪腺区病变:泪腺脱垂、泪腺炎、囊肿、皮样囊
3岁患儿,MRI 示轴位T2WI、T1WI序列, 增强扫描轴位、冠状位T1WI序列,箭头示左眼球颞侧限
局性隆起性病变,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可编辑课件PPT
21
CT轴位箭头示左眼球内肿块内部伴有小钙化影,术后证实视网膜母细胞瘤。
可编辑课件PPT
22
永存玻璃体增殖症PHPV
• 胚胎原始玻璃体动脉未退化或并发增殖所致,表现为视盘与玻 璃体之间的原始玻璃体纤维和血管残余物增殖,并牵拉视网膜 致网脱
可编辑课件PPT
27
眼球开放伤 眼球破裂
图示CT软组织窗及骨窗, 箭头示右眼球破裂伤,右眼球变小,形态不规则,其内见斑片状高密度 出血影。
可编辑课件PPT
28
图示MRI 轴位T2WI、T1WI序列、T2 FLAIR,矢状位T2WI序列,箭头示右侧眼球破裂伤,右眼球
变小,形态可不编规辑则课,件其PP内T信号混杂。
可编辑课件PPT
40
眼外肌炎
图示MRI 轴位T2WI、T1WI序列、冠状位 、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右眼下直肌明显增粗,增强扫
描明显强化,伴临近眶内脂肪不规则可强编化辑,课件符P合PT眼外肌炎性病变,治疗后明显缓解。
眼球及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修改版ppt]
![眼球及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c4d7d89633687e21ae45a96c.png)
OCULAR METASTASIS
OCULAR METASTASIS
OCULAR METASTASIS
OCULAR METASTASIS
Coat 病
(Coat disease)
是小儿较多见的球内良性病变。病因 是视网膜上毛细血管炎和毛细血管扩张引 起的脂肪蛋白渗出积聚,导致视网膜剥离
的病变。单侧发病。好发年龄5-10岁。
影像学表现
CT上为玻璃体内均匀的梭形高密度灶,可侵 及整个视网膜。MRI较CT敏感并有较特征性改变 ,即呈T1和T2W均为高信号,信号较均匀。
其与视母和视剥区别要点是:⑴年龄特点。 其较视母年龄偏大,较视剥年轻。⑵单侧发。视 母和视剥均可双侧。⑶无钙化。视母钙化率可达 80%以上。⑷无球外侵犯。⑸造影剂增强无强化 。
眼球及眼眶肿瘤的影 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MRI检查要点
MRI 为 直接多断面成像,对眶内容、视神经及 视交叉等软组织的分辨优于CT 。 但MRI对骨及 钙化显示不尽人意。CT和MRI对眼眶疾病诊断 作用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MRI略优。 眼眶表面线圈组织分辨率更佳,头颅线圈显示 眶尖及颅内结构优于表面线圈。。 矢状面成像应与视神经平行。 MRI造影剂使眼和眼眶病变的检出率提高, 并 应该结合脂肪抑制技术。
这是因为黑色素瘤能分泌出一种稳定的游 离根所致。使组织的T1值缩短。
MRI 表现
MRI进行T1和T2加权检查的必要性在于 鉴 别 诊 断 。 T1W上无法将黑色素瘤与出血,高蛋白物 质和脉络膜血管瘤区别开来。在T2W上,黑色素 瘤为低信号,而后三者为高信号。肿瘤形态及 边界如CT表现。在肿瘤较小时,MRI上表现为眼 球内局限性隆起,肿瘤较大时,突入玻璃体, 可出现“蘑菇云”征象。
常见眼眶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讲课文档

■ 可见眶尖“空虚”征,即眶内肿瘤不侵 及眶尖 脂肪,使眶尖脂肪存在,表现为低密度区。
第三十四页,共55页。
MRI:
肿瘤呈略长或等T1信号,明显长T2信号,在多回 波序列中,随着TE时间的延长,肿瘤信号强度也随之
增强。增强扫描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的“渐进性强化”征来自。第三十五页,共55页。
A:T1病灶类圆
增强后示病灶轻度强化,与眼外肌相比呈等信号( 图3)
第十六页,共55页。
第十七页,共55页。
第十八页,共55页。
基底细胞癌、睑板腺癌、鳞状细 胞癌
眼脸恶性肿瘤多为来自外胚层皮肤及其附属腺,基底细胞癌、 脸板腺癌与鳞状细胞癌为其主要类别,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
大部分眼脸恶性肿瘤根据临床特征可做出诊断,影像表现大 多缺乏特征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第十三页,共55页。
【临床表现】
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其临床表现视病变累及部 位而不同,但多以眼眶肿物、无痛性眼球突出伴眼 球活动受限为主,单侧多见,双侧少见。
第十四页,共55页。
【影像特点】
①病变绝大多数位于肌锥外间隙的前方紧靠眶隔后方和( 或)
眶隔前区。
②病变累及单侧或双侧眼眶,以单侧多见;
第二十四页,共55页。
【病理】
大体病理上,神经精瘤表现为光滑、包膜完整的肿块,呈褐色或黄
色
,触之有波动感且易脆。偶见出血灶,少数肿瘤可见钙化,部分肿瘤可囊性变及囊 性神经鞘瘤。
肿瘤可为形态规则的椭圆形或类圆形,也可呈推形、哑铃型或其他 不规则形态。镜下可见AntoniA型瘤细胞和AntoniB型瘤细胞,前者瘤细 胞排列紧密,后者瘤细胞排列疏松,瘤细胞外存在丰富胶原纤维。部分 神经葡瘤内可见生长活跃区域,极少部分甚至发生恶变。
第三十四页,共55页。
MRI:
肿瘤呈略长或等T1信号,明显长T2信号,在多回 波序列中,随着TE时间的延长,肿瘤信号强度也随之
增强。增强扫描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的“渐进性强化”征来自。第三十五页,共55页。
A:T1病灶类圆
增强后示病灶轻度强化,与眼外肌相比呈等信号( 图3)
第十六页,共55页。
第十七页,共55页。
第十八页,共55页。
基底细胞癌、睑板腺癌、鳞状细 胞癌
眼脸恶性肿瘤多为来自外胚层皮肤及其附属腺,基底细胞癌、 脸板腺癌与鳞状细胞癌为其主要类别,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
大部分眼脸恶性肿瘤根据临床特征可做出诊断,影像表现大 多缺乏特征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第十三页,共55页。
【临床表现】
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其临床表现视病变累及部 位而不同,但多以眼眶肿物、无痛性眼球突出伴眼 球活动受限为主,单侧多见,双侧少见。
第十四页,共55页。
【影像特点】
①病变绝大多数位于肌锥外间隙的前方紧靠眶隔后方和( 或)
眶隔前区。
②病变累及单侧或双侧眼眶,以单侧多见;
第二十四页,共55页。
【病理】
大体病理上,神经精瘤表现为光滑、包膜完整的肿块,呈褐色或黄
色
,触之有波动感且易脆。偶见出血灶,少数肿瘤可见钙化,部分肿瘤可囊性变及囊 性神经鞘瘤。
肿瘤可为形态规则的椭圆形或类圆形,也可呈推形、哑铃型或其他 不规则形态。镜下可见AntoniA型瘤细胞和AntoniB型瘤细胞,前者瘤细 胞排列紧密,后者瘤细胞排列疏松,瘤细胞外存在丰富胶原纤维。部分 神经葡瘤内可见生长活跃区域,极少部分甚至发生恶变。
眼与眼眶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鉴别诊断:
弥漫性炎性假瘤V眼眶蜂窝织炎: 症状重、病程短急、眶骨破坏 肿块型V眶内真性肿瘤 泪腺炎型炎性假瘤V泪腺肿瘤 肌炎型炎性假瘤V Grave’s眼病
Graves病
临床表现 甲状腺相关的免疫眶内病变 无痛性突眼 不一定有甲状腺功能异常 眼型Graves病 Graves眶病
甲状腺眼眶病-眼性Graves病
影像学表现
泪腺窝内软组织肿块─界清 平扫等密度,增强后均匀强化 推移临近结构或伴泪腺窝扩大(轻或无) T1WI:等信号;T2WI---中高信号;增强后中等度强化
泪腺混合瘤:箭头显示压迫吸收的眼眶骨
泪腺混合瘤CT:
腮腺混合瘤
泪腺癌:
病程短、快;疼痛 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眶壁骨质破坏 T1WI:中低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 不均匀强化
CT平扫表现
两侧多条眼外肌增粗;2~3倍 以肌腹增厚为主,呈梭形肿胀,肌腱及肌附着点正常 肌密度均匀一致,略高或低于正常眼外肌 多条眼外肌汇集于眶尖部,使眶尖部密度增高。 视神经水肿,增粗,但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走行及弯曲度正常
MRI表现:
T1WI: 增厚的眼外肌信号强度与正常眼外肌相比呈中低信号 T2WI:中等信号 除眶内肿瘤与血肿外, 信号变化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眼外肌肥厚者,无明显差别
①眼外病变:泪腺肿胀、干眼、眼眶内肿瘤等。 ②眼内病变:肉芽肿性虹膜炎、房角结节,天幕状周围虹膜前部粘连、雪球-珍珠项链状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血管周围炎,视网膜脉络膜渗出斑等为眼结节病的特征性葡萄膜炎所见 偶可见视神经乳头水肿、脉络膜肉芽肿 结节病的视力预后较好,继发性青光眼、玻璃体混浊、黄斑浮肿、眼内新生血管为视力预后不良的主要病因
鉴别诊断
视神经脑膜瘤 视神经炎 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增宽
(精选课件)眼眶肿瘤PPT幻灯片

但肿瘤压迫视神经可造成视野缺损
12
影像学表现
CT
MRI
约83%位于肌锥内,少数 位于肌锥外,偶可位于眶 骨内或眼外肌内
多为单个,少数多发
肿瘤与眼外肌等密度,密 度均匀
小圆形高密度钙化—静脉 石
动态增强:渐进性强化
T1WI与眼外肌呈低信号或 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 玻璃体相等
病例
26
T2
R
Case 2
海绵状 血管瘤
病例
AX
增强
T1
L
27
正常影像学表现
28
眼眶外上象限的椭圆形或 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多 数信号均匀,与眼外肌等 信号,较大的肿瘤内常有 囊变或坏死表现,信号不 均匀,内有高T2信号,少 数肿瘤内有钙化。
增强后肿块轻至中度强化 。
21
病例
Case 1
Case 2
22
Case 3
病例
23
病例
24
诊断与位于眶前部,如眼睑、眉弓、内眦 和结膜等处。 眶骨受压扩大和局部吸收占33%,较海绵状血管瘤 稍多。
17
影像学表现
CT
大多数静脉性血管瘤形态 不规则,边缘不光滑锐利 ,甚至可见到扭曲的血管 状影
密度均匀和不均匀为 53:47,平扫时CT值在3879Hu之间,平均为54Hu, 增强后CT值在 60-109 Hu 之间,平均为81Hu ,且 以不均质增强多见。
包膜,安妥尼(Antoni)A型和安妥尼B型
5
影像学表现
CT
MRI
球后肿块,可位于肌锥内 、外间隙,以上直肌上方 的肌锥外间隙居多
圆形或类圆形,与颅内沟 通时形成哑铃形,多数边 界清楚锐利,肿瘤大者可 占据整个眶锥,眼球和视 神经有受压移位。
12
影像学表现
CT
MRI
约83%位于肌锥内,少数 位于肌锥外,偶可位于眶 骨内或眼外肌内
多为单个,少数多发
肿瘤与眼外肌等密度,密 度均匀
小圆形高密度钙化—静脉 石
动态增强:渐进性强化
T1WI与眼外肌呈低信号或 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 玻璃体相等
病例
26
T2
R
Case 2
海绵状 血管瘤
病例
AX
增强
T1
L
27
正常影像学表现
28
眼眶外上象限的椭圆形或 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多 数信号均匀,与眼外肌等 信号,较大的肿瘤内常有 囊变或坏死表现,信号不 均匀,内有高T2信号,少 数肿瘤内有钙化。
增强后肿块轻至中度强化 。
21
病例
Case 1
Case 2
22
Case 3
病例
23
病例
24
诊断与位于眶前部,如眼睑、眉弓、内眦 和结膜等处。 眶骨受压扩大和局部吸收占33%,较海绵状血管瘤 稍多。
17
影像学表现
CT
大多数静脉性血管瘤形态 不规则,边缘不光滑锐利 ,甚至可见到扭曲的血管 状影
密度均匀和不均匀为 53:47,平扫时CT值在3879Hu之间,平均为54Hu, 增强后CT值在 60-109 Hu 之间,平均为81Hu ,且 以不均质增强多见。
包膜,安妥尼(Antoni)A型和安妥尼B型
5
影像学表现
CT
MRI
球后肿块,可位于肌锥内 、外间隙,以上直肌上方 的肌锥外间隙居多
圆形或类圆形,与颅内沟 通时形成哑铃形,多数边 界清楚锐利,肿瘤大者可 占据整个眶锥,眼球和视 神经有受压移位。
眼眶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21
最早症状是视野内出现盲点,但由于患者 多为儿童而被忽视,95%患者以视力减退 就诊。另一常见症状为眼球突出,眼底检 查为视盘水肿或萎缩。
病理上视神经增粗,表面光滑,硬脑膜完 整,瘤细胞沿视神经纵轴蔓延。镜下为分 化良好的星形细胞,病理上多为I、II级, 属低度恶性,预后良好。
22
诊断要点
26
男,58岁,右眼失明6年,发现右眼内占位1年。
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WHOⅠ级)27
淋巴瘤
眼眶本身并无任何淋巴组织,目前认为来 源于结膜下组织及泪腺中淋巴组织的恶性 变。
多见于泪腺区,这是因为正常的泪腺区有 淋巴组织存在的缘故。
28
临床上无独特表现,可有无痛性突眼、眼 部软组织肿胀。
多为单侧性,以眼眶肿物、眼球突出为主, 可伴有视力减退、眼睑肿胀等。
11
男性,47岁,左眼突出1年。
海绵状血管瘤
12
男,59岁,左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13
男性,43岁,右侧眼球突出伴视力下降3月。
14
神经鞘瘤
是Schwanm细胞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占 眶内肿瘤的1%-6.4%。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21-50岁的 中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
典型临床表现为进展性眼球突出,常发生 复视、斜视。症状和体征有眼胀痛、头痛、 眼球移位和复视,原发眶尖部的肿瘤,有 视力伤害。
5
血管瘤最多(以海绵状血管瘤为主) 其次为神经源性肿瘤,如神经鞘瘤 炎性假瘤 多形性腺瘤 淋巴瘤
6
血管瘤
因细胞成分不同分为二大类:
单一细胞构成的血管内皮瘤和血管外皮瘤; 另一大类是由多种细胞组成的多形性肿瘤,属 先天发育畸形,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 病例分类有:1)海绵状血管瘤;2)毛细血管瘤; 3)蔓状血管瘤;4)混合性血管瘤(毛细血管海 绵状血管瘤)。
最早症状是视野内出现盲点,但由于患者 多为儿童而被忽视,95%患者以视力减退 就诊。另一常见症状为眼球突出,眼底检 查为视盘水肿或萎缩。
病理上视神经增粗,表面光滑,硬脑膜完 整,瘤细胞沿视神经纵轴蔓延。镜下为分 化良好的星形细胞,病理上多为I、II级, 属低度恶性,预后良好。
22
诊断要点
26
男,58岁,右眼失明6年,发现右眼内占位1年。
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WHOⅠ级)27
淋巴瘤
眼眶本身并无任何淋巴组织,目前认为来 源于结膜下组织及泪腺中淋巴组织的恶性 变。
多见于泪腺区,这是因为正常的泪腺区有 淋巴组织存在的缘故。
28
临床上无独特表现,可有无痛性突眼、眼 部软组织肿胀。
多为单侧性,以眼眶肿物、眼球突出为主, 可伴有视力减退、眼睑肿胀等。
11
男性,47岁,左眼突出1年。
海绵状血管瘤
12
男,59岁,左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13
男性,43岁,右侧眼球突出伴视力下降3月。
14
神经鞘瘤
是Schwanm细胞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占 眶内肿瘤的1%-6.4%。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21-50岁的 中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
典型临床表现为进展性眼球突出,常发生 复视、斜视。症状和体征有眼胀痛、头痛、 眼球移位和复视,原发眶尖部的肿瘤,有 视力伤害。
5
血管瘤最多(以海绵状血管瘤为主) 其次为神经源性肿瘤,如神经鞘瘤 炎性假瘤 多形性腺瘤 淋巴瘤
6
血管瘤
因细胞成分不同分为二大类:
单一细胞构成的血管内皮瘤和血管外皮瘤; 另一大类是由多种细胞组成的多形性肿瘤,属 先天发育畸形,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 病例分类有:1)海绵状血管瘤;2)毛细血管瘤; 3)蔓状血管瘤;4)混合性血管瘤(毛细血管海 绵状血管瘤)。
复旦眼科学课件05常见眼眶肿瘤的影像诊断

晶体变形 ❖ CT 晶体后方线状或三角形较高密度影,无钙
化可轻度强化 ❖ MRI 晶体后方条索状影,T1WI稍高信号
T2WI中等偏低信号,可轻度强化
F/10月,发现右 眼白瞳
鉴别诊断要点
❖ 儿童多见
RB Coats PHPV
❖ 成人多见
黑色素瘤 转移瘤
有突眼表现
多发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外肌) ❖ 炎性假瘤(眼外肌、巩膜、泪腺等)
神经鞘瘤
❖ 约占眼眶肿瘤的5% ❖ 起源于Ⅲ、Ⅳ、Ⅴ、Ⅵ、交感、副交感等多
见于三叉神经眼支 ❖ 眶顶多于眶底,外侧多于内侧 ❖ CT 眶内梭形或哑铃形占位,密度多均匀,典
型时不均匀有囊变区,较早期强化 ❖ MRI T1WI略低信号T2WI不均匀略高信号和高
信号,不均匀强化有囊变。
视N胶质瘤
常见眼眶肿瘤的影像诊断
CT优的优点
❖ 断层影像,能避免影像重叠,而且没有层外结构的 模糊影像,可以显示许多细微结构
❖ 密度分辨率高,影像层次多;可以调节窗宽窗位以 突出显示某种结构,脂肪、肌肉、骨骼等
❖ 增强扫描有助于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影像后处理,有利于诊断 ❖ 便于图像的存储、传输和远程教学、医疗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 中年女性多见,Graves眼病,眼型Graves病 ❖ 约15%-28%单眼突出80%双眼突出由此引起 ❖ 常累及下直肌内直肌,其次上直肌上睑提肌 ❖ CT表现为肌腹增粗肥厚、MRI示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轻中度强化。晚期纤维化改变 ❖ 少数类似眼性假瘤改变,脂肪内密度增高影、
F/2y
病灶有强化
F/3 右眼前突5月余
黑色素瘤
❖ 中老年多见 ❖ 成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常单侧 ❖ CT-无钙化、强化明显 ❖ MR特征: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有强
化可轻度强化 ❖ MRI 晶体后方条索状影,T1WI稍高信号
T2WI中等偏低信号,可轻度强化
F/10月,发现右 眼白瞳
鉴别诊断要点
❖ 儿童多见
RB Coats PHPV
❖ 成人多见
黑色素瘤 转移瘤
有突眼表现
多发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外肌) ❖ 炎性假瘤(眼外肌、巩膜、泪腺等)
神经鞘瘤
❖ 约占眼眶肿瘤的5% ❖ 起源于Ⅲ、Ⅳ、Ⅴ、Ⅵ、交感、副交感等多
见于三叉神经眼支 ❖ 眶顶多于眶底,外侧多于内侧 ❖ CT 眶内梭形或哑铃形占位,密度多均匀,典
型时不均匀有囊变区,较早期强化 ❖ MRI T1WI略低信号T2WI不均匀略高信号和高
信号,不均匀强化有囊变。
视N胶质瘤
常见眼眶肿瘤的影像诊断
CT优的优点
❖ 断层影像,能避免影像重叠,而且没有层外结构的 模糊影像,可以显示许多细微结构
❖ 密度分辨率高,影像层次多;可以调节窗宽窗位以 突出显示某种结构,脂肪、肌肉、骨骼等
❖ 增强扫描有助于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影像后处理,有利于诊断 ❖ 便于图像的存储、传输和远程教学、医疗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 中年女性多见,Graves眼病,眼型Graves病 ❖ 约15%-28%单眼突出80%双眼突出由此引起 ❖ 常累及下直肌内直肌,其次上直肌上睑提肌 ❖ CT表现为肌腹增粗肥厚、MRI示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轻中度强化。晚期纤维化改变 ❖ 少数类似眼性假瘤改变,脂肪内密度增高影、
F/2y
病灶有强化
F/3 右眼前突5月余
黑色素瘤
❖ 中老年多见 ❖ 成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常单侧 ❖ CT-无钙化、强化明显 ❖ MR特征: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有强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ppt课件

当肿瘤较大、瘤内出现坏死,表现为局部低 密度区。黑色素瘤易于出血,CT平扫表现为局部 高密度区。
钙化罕见。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MRI表现
恶性黑色素瘤在MRI图像上的信号变化颇具 特征,即在T1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在T2加权 图像上呈稍低信号(与眼眶肌肉比较)。
这是因为黑色素瘤能分泌出一种稳定的游 离根所致。使组织的T1使缩短。
有18%的患者原发灶不明。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CT表现
CT扫描可见:眼环局限性隆起,凸面向 内侧,当病灶较大,可见肿块向外生长。一 般较局限,病灶较小,可多发或弥漫性生长 ,密度均匀。
眼球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与鉴别诊断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眼球正常解剖和生理
• 眼球壁:外、中、内三层。 外层由前1/6的角膜和后5/6的巩膜。 中层,脉络膜,睫状体,虹膜。 内层,分为两层,即色素部和神经部。
• 眼球的内容物 晶状体、玻璃体和房水。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常见眼球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恶性黑色素瘤
Melanoma
眼球恶性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恶性 肿瘤。多发生于中年以上,平均发病年龄50岁 。男女无明显差别。
恶性黑色素瘤为单眼起病。起源于眼球壁中 层的葡萄膜,其中85%发生在脉络膜。一旦发 生球外侵犯,手术后复发率明显上升。因此早 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当肿瘤较大、累及视神经或视交叉时,这些 结构在MRI图像上表现为视神经增粗和软组织肿块 。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要点
⒈发病年龄 1-3岁好发 ⒉临床症状 白瞳症或猫眼症为特征,单侧 或双侧发病。 ⒊X线上眼眶区内钙化灶 ⒋CT上眼球增大和球内软组织肿块并有钙化 斑是特征性表现 ⒌MRI检查有助进一步确定肿块的范围和大 小。
钙化罕见。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MRI表现
恶性黑色素瘤在MRI图像上的信号变化颇具 特征,即在T1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在T2加权 图像上呈稍低信号(与眼眶肌肉比较)。
这是因为黑色素瘤能分泌出一种稳定的游 离根所致。使组织的T1使缩短。
有18%的患者原发灶不明。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CT表现
CT扫描可见:眼环局限性隆起,凸面向 内侧,当病灶较大,可见肿块向外生长。一 般较局限,病灶较小,可多发或弥漫性生长 ,密度均匀。
眼球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与鉴别诊断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眼球正常解剖和生理
• 眼球壁:外、中、内三层。 外层由前1/6的角膜和后5/6的巩膜。 中层,脉络膜,睫状体,虹膜。 内层,分为两层,即色素部和神经部。
• 眼球的内容物 晶状体、玻璃体和房水。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常见眼球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恶性黑色素瘤
Melanoma
眼球恶性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恶性 肿瘤。多发生于中年以上,平均发病年龄50岁 。男女无明显差别。
恶性黑色素瘤为单眼起病。起源于眼球壁中 层的葡萄膜,其中85%发生在脉络膜。一旦发 生球外侵犯,手术后复发率明显上升。因此早 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当肿瘤较大、累及视神经或视交叉时,这些 结构在MRI图像上表现为视神经增粗和软组织肿块 。
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要点
⒈发病年龄 1-3岁好发 ⒉临床症状 白瞳症或猫眼症为特征,单侧 或双侧发病。 ⒊X线上眼眶区内钙化灶 ⒋CT上眼球增大和球内软组织肿块并有钙化 斑是特征性表现 ⒌MRI检查有助进一步确定肿块的范围和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