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血清药理学-

合集下载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概况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概况

和 口 靠性 。运 用- 药粗提物 直接添 加有许 多缺点, J { 大致 可归 纳 为 3点:①缺 乏复方体 内的代谢物或机体反 应物等 实际有 效成 分 ;②机 体非吸 收物质的体 外作用, 造成假 阳性 ) 对离体反应
1 蒋卫 民, 7 唐蜀华, 陈晓虎 高血 压病辨 证分 型与胰 岛素 抵 抗关 系的初步研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 志, 98 4 1) 19 , (1 :
3 7
分型演变规律 与肾素一 血管 紧张一 固酮系统 、心钠素的关 醛
系. 天津 中医, 9 3 () 1 1 9 . 1 :2 1 赵伟康, 文聪, 0 顾 万叔援 高血压病 阴虚 火旺忠青肾素 血 管紧 张素~ 固酮系统 的观 察. 醛 上海 中医药 杂志 , 96 (O l8 . 1)
8 李
泓.卜 秦俐 , 胡宪蕴 原发性高血压 肾素一 血管 紧张索~
发性高血压及 中医辨 证分型的关系. 天津 中医药, 9 4 () 19 , 1
25
醛固酮 系统及血 浆心 钠素水平与辨 证分 型的关 系. 中西医 结台杂志 9 1 () 7 19 , 5 :2 1 9 张玲 瑞, 刘淑云 白智 峰, 原发性 肾性 高血压 中医辨证 等.
维普资讯
8 0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O 年 1 2 D 月第 9 卷第 1 期
中药 血清药理 学研 究概况
曹 俊 审校 : 张红 梅 王 旋
武汉 4 0 6 ) 30 1 ( 北i医学 院 湖 p
中药血清 药理学 研究方法就 是将动物灌服 中药 或复方制 剂 后, 一 在 定的 时间内采集 其血清液, 分离血清 以进 行体外药 理 的实验 方法。 中曲血清药理学 于 2 世纪 8 年代始于 1 0 O 5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办法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办法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办法一、实验目的了解中药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药效和药物动力学参数,为中药药学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步骤1.药物制备和质量控制选取质量可靠且稳定的中药材,通过研磨、浸提、浓缩等方法制备中药提取物。

制备的中药提取物应符合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并通过质量控制方法验证。

2.动物试验设计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和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猪等。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接受中药提取物的给药,对照组接受对照物的给药。

3.中药给药和采血根据实验设计,将中药提取物按照合适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

给药途径可以选择静脉注射、口服、皮下注射等。

给药后,根据预定的时间点采集动物的血液样本,可以选择尾静脉、眼眶窝静脉或颈静脉作为采血点,使用适当的采血管和采血方法。

4.血清分离和保存采集的血液样本需要离心分离,将血清分离出来并保存。

可以使用离心机进行血液离心,选择适当的离心转数和时间。

分离好的血清样品可以保存在低温冰箱中,以防止酶的降解和样品的氧化。

5.药物代谢分析对血清样品进行药物代谢分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分析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确定其在血液中的含量。

(2)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血液中药物代谢产物,了解中药在体内代谢的产物和代谢途径。

6.药物药效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和药物代谢分析结果,可以评价中药的药效。

可以使用动物模型进行药理学实验,了解中药的药效和药理学特性。

7.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通过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中药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如药物的半衰期、体内清除率(Cl)、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等。

可以使用计算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

8.结果分析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撰写实验结果的报告,并提出实验结论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三、实验注意事项1.中药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中应注意保证中药提取物的稳定性和质量。

中药血清与血浆药理学方法商讨-Rochester

中药血清与血浆药理学方法商讨-Rochester

原因
凝血及相关过程产生的活性物质 ↓ 非药效应 ↓ 实验组������������≠ 对照组Ec (违背齐同对比原则 ⇨丧失对照意义) ↓ 干扰实验结果 ↓ 假阳性或假阴性结论
举例: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
• 血小板能够表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其中 包括VEGF等多种生长因子。 平时这些生长因子储存在 ������夥粒中。血液凝固时,凝血酶刺激血小板释放生长因 子。 据报道血清中VEGF含量约为血浆5-10 倍。 (Verheul HM, et al., 1997;Webb NJ, etal.,1998; Maloney JP, et al.,1998; Wartiovaara U, et al.,1998; George ML, et al.,2000)
中药药学专家述评
• 没有一种实验方法是完美的,血清药理学从 提出伊始就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血清 药理学要想真实反映药物在机体内的生物效 应,就需要克服可能干扰实验结果和作出结论 的多种不利因素。(韩 笑, 等。2009)
• 新近报道从应用层面也指出血清药理学方法 存在诸多具体问题,它并不是中药药理体外 实验的适宜方法。(张红敏,等,2011)
小结
• 血浆是体内循环体内循环血流中的液体成分。 • 血清是 体外血液凝固后去除凝块(含纤维蛋 白和血细胞)的液体成分。正常人与患者体内循 环血流中的液体成分并非血清。 • 制备血清的凝血和相关过程,致使血清成分在 多方面偏离血浆。有些成分减少甚至消失,同时 又产生许多新的成分。 •《血清= 血浆- 纤维蛋白原与/或消耗因子》 概 念是错误的。 • 血浆较血清接近体内真实情况。

含药血浆药学实验的可行性
1,药学实验采用血标本首选血浆的理由 ● 血浆成分较血清接近体内真实情况 ● 血浆制备较血清简单,干扰因素相对少 ● 血浆获量较血清多15-20% 2,西药 (1)药代动力学研究 西药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与 药效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研究通常首选血浆已成常规。若 抗凝剂干扰实验,则采用血清。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概述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概述
中的物质会产生毒性 作用 。 2 . 3 采 血 时 间
2 中药 血 清 药 理 学 方 法 概 述 2 . 1 实验动 物的选择 和模 型的建立
在选 取实验 体时要尽 量选 取与人类 生理学 相近 的小 鼠 、 大 鼠、 豚 鼠和兔 , 制备含药血 清的人或动物尽量与获取离体 器官 的 组织或细胞 的来源相一致 , 缩小由于种属不 同所带来生理方面 的 差异 , 减小 人体对药物 的免疫反应 , 这样会让实验 的结果更 加可 靠, 个别 的还有健康的志愿者提供血清。在选取合适的血清提供 者 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血清 的有效成分 的含量 , 考虑到幼 鼠对血清 提供量无 法满 足 , 所 以一 般都是选取 大鼠作 为血清提供体 , 且大 鼠也不 能太大 , 添加 多余 的动物之外 的因素 , 一般在实验 时都选 取体重在2 5 0~3 0 0 g 的成年大 鼠,与此 同时为 了减少动物个体 的 差异性 , 需要 将数只大鼠的血清混合起来用 。中药血清药理学多 用于复方 中药制剂 的研究 , 且可以验证制剂 的药效学 。健康动物 模型 的建立可 以观察含药血清对机体各系统的药理作用 , 但 由于 健康动 物体和病 理动物体存在 生理机能上 的差异及药 物吸收 的 特异性等不 同 , 因此建立合适的病理动物模型在研究复方制剂 的 药效学研究上有更实际 的意义 。 如建立炎症动物模 型研究含药血 清 的抗 炎活性 、建 立肿瘤动物模 型研究含药血清 的抗肿 瘤作用 等。 2 . 2 给药剂量与浓度 给药剂量一直是 中药药理学方法 中的一道难题 , 在现有 的研 究 中也不是统一 的。在进行体外实验时 , 所用 的含药血清都是要 被稀释 的 , 但是 这样有可 能造成 的结果是结 论不准确 , 呈 现假 阳 性或隐形 ,这种的结果还可能是含药血清的浓度过低所造成 的。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进展陈宁;宋冬雪;凌娜;徐昶儒【摘要】目的:阐述中药血清药理学在中医药基础研究中的进展,探讨如何确立最佳实验方案,为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主要从血清药理学方法中的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剂量、方案、采血时间、血清灭活与保存、血清添加量和对照组的设立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随着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细化和完善,使中药及其复方这种复杂药物的研究具备更强的可信性和科学性.但是该方法实验技术的操作方法尚待规范,同时,其在注重研究药效的基础上也应该对血清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结论:中药血清药理学在抗肿瘤、心血管、免疫、消化系统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应用,如对其缺陷加以改进,定能为中药研究的发展探索出一系列新的科学方法.【期刊名称】《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28)001【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血清;体外实验;中药复方;实验方法【作者】陈宁;宋冬雪;凌娜;徐昶儒【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76;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76;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哈尔滨 150086;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76;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长期以来,中药药效的研究一直都是用体外实验结果代表药物的体内药效,存在一定的偏差和不确定性。

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包括有效成分和一些其他成分,如果将中药直接加入体外系统,会使其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因素发生改变而影响实验结果。

另一方面,由于体内肝脏的代谢酶系统对药物的代谢以及胃肠道菌群对药物中各种成分吸收程度的差异,都会导致中药体外实验结果与体内实验结果不一致,无法完全再现药物在体内的表现,难以反映实验研究的可靠性、客观性和精确性。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

2013届研究生考试题一、什么是血清药理学?试述该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应用。

答:(1)血清药理学是指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用此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实验技术。

1984年由日本学者首次提出,国内90年代初开始探索,近10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药药理的研究。

(2)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优点:1.可以排除中药复方粗制剂本身理化性质的干扰。

中药粗制剂中含有的各种电解质、鞣质、不同的pH值、渗透压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中药复方研究带来干扰。

2.避免了直接体外实验可能得出的错误结论。

含药血清含有中药制剂真正有效成分,克服了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物或机体反应物等有效成分引起的假阴性及机体非吸收物质的体外作用造成的假阳性,真实体现了复方药物的体内生化转化效应。

3.可以真实的反映体内血药浓度及其变化,是研究中药药动学的有力工具。

4.实验结果与在体实验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通过有效成分在血中的动态变化更好地反映中药复方的配伍原则和药物的量效关系;而且还能反映有可能由药物诱导机体内源性成分所产生的作用及中药和其可能的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为复方制剂的药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5.采用含药血清培养细胞,便于应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从基因、基因产物、药物受体和酶活性等诸方面阐述药理机制。

6.操作相对简单,费用较低。

7.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医学有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结合点,推动中医中药的科技进步。

(3)应用:1.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例如王宁宁等通过对癫痫大鼠给予复方中药提取物,分离血清,将含药血清加到癫痫大鼠离体海马脑片系统进行研究,证明复方中药的抗癫痫作用。

杨胜等应用血清药理学和电生理方法研究六味地黄汤益智作用的机理。

2.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例如刘红等观察家兔灌胃给予生脉散后,其含药血清对豚鼠离体工作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脉散含药血清具有正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

3.对呼吸系统作用的研究例如有学者利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对豚鼠用药后取血清,观察用血清处理后的豚鼠离体气管条受氯化乙酰胆碱(Ach)诱发的收缩情况,结果表明中药循经敷贴法有预防哮喘的作用。

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是研究中药在体内的药效和代谢过程的重要分支领域。

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和临床需求的增加,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中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其在体内的药效和代谢过程十分复杂,因此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难度很大。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结合分析技术,来探究中药在体内的药效和代谢过程。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主要包括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药效动力学等方面。

其中,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药效学研究中药的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则探究中药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等。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则主要关注中药在体内的代谢和转化过程。

研究人员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结合质谱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等分析工具,对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和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以揭示中药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结构特征。

展望未来,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将继续发展,且趋势将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索中药在体内的药效和代谢过程,以更好地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开发。

同时,新的技术手段将被引入到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的研
究中,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中药分析方法将被逐渐发展和应用。

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是目前研究中药药效和药物代
谢与排泄的热门领域。

中药血清药理学主要研究中药在体内的药效及其作用机制,而血清药物化学则研究血清对中药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药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对中药在体内的药效和作用机制进行探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对中药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进行研究,可以确定中药的最佳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此外,中药血清药理学还可以为中药的新药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在血清药物化学方面,研究人员主要探究血清对中药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代谢途径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中药相互作用和药效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还可以为中药的新药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基础。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的涌现,推动中药研究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中含有许多活性物质,即使实验中设立空白血清 对照组,也难以彻底排除空白血清中某些复杂成分对整 个实验的干扰。
THANKS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020. 12.10Thursday, Decemb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4:3 5:0204: 35:0204 :3512/ 10/2020 4:35:02 AM
Results:
1. FYD-containing serum remarkably inhibited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d apoptosis of hepatoma cells at least by promoting the production of IL-2 and TNF-α in vivo.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004:35: 0204:3 5Dec-20 10-Dec-2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4:35:0 204:35: 0204:3 5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020.12. 1004:3 5:0204: 35:02D ecembe r 10, 2020
2. On the contrary, crude FYD extract promoted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d not induce cell apoptosis.
3. The results by serum pharmacology were accordant with those of our previous animal and clinical trials which indicates that serum pharmacology is a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metho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herbs of Fuzheng Guben.
• 1987 年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首次提出。 •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中药复方及粗 提物在体外研究时的不便,具有可控性好,重复性高,可 以减少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使得中药复方药理作用机制 的深入研究成为可能。
优点
Part 2
直接使用含药血清进行
试验,间接避免了直接使 用中药进行体外实验可能 得到的阴性结果。
中药血清药理学
BY 肖梨 20162902019
01 概述 03 L研究方法 05 综合评价
02 优点 04 应用
概述
Part 1
•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 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以含药血清代替中 药粗提物作为药物源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从而研究其药理 作用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
antitumor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CM) of Fuzheng Guben, the effects of Fuzheng Yiliu Decoction (扶正抑瘤方, FYD), a typical prescription of Fuzheng Guben,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hepatoma cells in vitro were observed by two methods with serum pharmacology and traditional pharmacology, respectively.
Methods: HepG2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FYDcontaining serum or crude FYD extract in
vitro. The proliferation rate was determined by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 assay.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rate was performed by flfl ow cytometry. And 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2 (IL-2)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 in FYD-containing serum were detected by radioimmunoassay
综合评价
Part 5
大部分情况下中药是口服给药,在经胃肠道和肝脏代谢后, 中药可能早已转化成其他代谢物,所以最后进入血液循环的 并非完全是原药成分。
难以把握最恰当的采血时间。理论上应选择在药物浓 度的最高峰期取血,但由于中药成分众多,中药复方更是 复杂多变,不同成分给药后达峰值的时间各不相同,因此 选择最佳的采血时间具有很大的难度。
1
2
3
克服了用中药制剂直接 进行体外实验时, 中药制 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对实验 的干扰。
能较直观地反映药物在机 体内的药效学作用。
研究方法
Part 3
性别,动物 种类、是否
造模。
给药时间、 取血时间
原则一是研究含药血清的加入 量来评价血清中药物的真实有 效浓度; 原则二是设立正常血清空白对 照组来排除血清本身所含干扰 性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量效关系
血清的处理和保存
动物的选择
时效关系
①动物的给药量 ②药效学试验体系 中含药血清浓度比, 即体积比。
灭活与冰冻 处理、其他
处理
含药血清加入量和 设立对照的研究
应用
Part 4
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心血管系 统
骨骼系统
抗肿瘤作 抗炎作用

抗菌作用
抗病毒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serum pharmacology in evaluating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