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管理.ppt

合集下载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处理PPT演示课件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处理PPT演示课件
• 免疫疗法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与传统化疗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存在本质的不同13,14。
irAEs与化疗不良反应的区别15
发生机制
发生模式
处理方式
化疗相关 不良反应
免疫相关 不良反应 (irAEs)
机制尚不明确,通常为非特 异性的,而在某些情况下, 是特异的
• 呈剂量依赖和周期依赖;化疗周期 通常在停药后
免疫相关毒性
所有等级 结肠炎 AST 皮疹 甲状腺功能减退 肺炎 高等级 结肠炎 AST 皮疹 甲状腺功能减退 肺炎
比较PD-1/PD-L1 和CTLA-4 抑制剂
PD-1/PD-L1 抑制剂 相对风险(95% CI)
CTLA-4抑制剂 相对风险(95%CI)
3.36 (1.36-8.33) 1.71 (1.01-2.89) 1.59 (0.90-2.82) 8.05 (4.26-15.2) 3.8 5(1.23-12.1)
2.47 (0.90-6.72) 1.26 (0.38-4.16) 0.91 (0.40-2.10) 0.85 (0.25-2.84) 1.49 (0.80-2.79)
11.3 (6.05-21.1) 1.92 (0.94-3.93) 3.94 (3.02-5.14) 4.64 (1.42-15.2) 11.1 (0.62-199.8)
毒性等级 估计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
CTLA-4抑制剂
皮疹,瘙痒 肝脏毒性 腹泻,结肠炎 垂体炎
RR(95%CI)
与化疗相比,PD-1/PD-L1抑制剂 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致停药的irAEs
0.42(0.35-0.51)
↓58%
3-5级irAEs 任何级别
0.39(0.26-0.58) 0.48(0.44-0.46)

(2020年整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管理.ppt

(2020年整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管理.ppt

毒性管理的一般方法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召集多个领域的专家,主要对2000~2017年发表的指南、 系统综述以及荟萃分析、随机对照试验和病例系列进行系统评估,制定临床实践指南。 由于缺乏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管理的高质量证据,因此所有推荐均基于专家共识:
• 虽然不良事件管理因器官系统而异,但ICPi治疗应密切监测1级毒性(神经学、 血液学和心脏毒性除外)。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缓解时间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不尽相同,但大体都在1-6个月内出现,但 大部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是可逆的。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处理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缓解率差别巨大,与及时的预防、治疗关系密切。 irAE分级一般临床分为4级。通常需要停药,并给予激素及免疫相关的抑制剂去处理。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出现时间
对于不同部位的免疫相关毒性的出现似乎有规律可循,毒性作用出现时间一 般来说为:皮肤>胃肠炎>肝脏>肺炎>内分泌>肾脏毒性。皮肤毒性通常 用药后2-3周开始出现,胃肠道毒性通常用药后5周左右出现,肝脏和内分 泌毒性通常用药后6-7周出现。但大多数副作用不会在治疗的前四周出现。
• 大多数2级毒性患者可能需要暂停ICPi治疗,直至症状恢复至1级毒性或更低。 • 3级毒性通常需要暂停ICPi治疗,开始进行高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强的松1〜2
mg/kg/d或甲泼尼龙1〜2 mg/kg/d)。 • 某些难治性患者可能需要英夫利昔单抗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 • 4级毒性患者应永久性中断ICPi治疗(激素替代治疗控制的内分泌疾病除外)
• 3或4级(重度或危及生命)免疫介导毒性患者应永久停用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应给予高剂量皮质 激素(强的松1〜2mg/kg/d或同等剂量甲强龙)治疗。症状消退至1级或更低时,至少在一个月内 逐渐减量类固醇。

最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最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最新:免疫检直点抑制剂引起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营家共识重点内容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ICPiS)通过阻断免疫抑制分子,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ICPis 通过调控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的同时,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也可能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损伤,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1atedadverseevents,irAEs)0内分泌不良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涉及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引起相应的内分泌功能紊乱。

ICPis致内分泌腺体损伤是临床医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很多临床医生对其诊治存在诸多疑惑。

国内外虽已陆续推出多个指南/共识,但目前国内尚无针对ICPiS引起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治流程和共识。

为规范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免疫内分泌学组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专家共识和相关临床研究,综合肿瘤学、免疫学专家意见后撰写制订本共识,以供在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中参考。

一.前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ICPiS)是目前最受瞩目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之一,此类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飞速发展,已获批在多种肿瘤中应用。

ICPiS通过调控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的同时,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也可能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损伤,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1atedadverseevents,irAEs)o内分泌不良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涉及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引起相应的内分泌功能紊乱。

临床上诊断和治疗的延误,势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共识旨在总结、吸取我国现有ICPis引起的内分泌不良反应的诊疗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综合肿瘤、免疫学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参考国际主流指南、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提高对ICPiS引起的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的认识,倡导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的管理模式。

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ppt课件

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ppt课件

其他罕见的免疫相关毒性
❖ 眼毒性 1、发生率<1%; 2、不良事件可以划分为眼球炎症、眼眶炎症(和视网膜 及脉络膜的疾病; 3、对于这些少见的毒副反应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其严重程 度;
其他罕见的免疫相关毒性
❖ 血液系统毒性 在使用ICPi治疗的患者中,免疫相关的血液系统不良事 件很少被提及,但确有发生。 到目前为止,报道过的不良事件包括致命的再生障碍性贫 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等。
其他罕见的免疫相关毒性
❖ 神经系统毒性: 1、发病时间在6~13周之间; 2、包括一系列的神经系统事件,如多神经病、面神经麻 痹、脱髓鞘、重症肌无力心脏、毒格性林-巴利综合征等; 3、除了轻度(1级)神经系统症状,在确定不良事件发 生的原因之前,应该停止ICPi治疗。对于症状轻微者应 考虑使用泼尼松龙0.5~1 mg/kg。对于有明显神经系 统毒性的患者,应采取大剂量甾体类药物治疗,通过口服 泼尼松龙(1~2 mg/kg)或者静脉注射等效药物。
❖ 临床剂量为3 mg/kg时,60%~85%的人群出现 irAE:大多数是1~2级毒性,约10%~27%的人会发 生3~4级毒性,
❖ 临床剂量为0.3 mg/kg时并没有观察到3~4级的不良 事件,而使用10 mg/kg时,3~4级毒性上升到30% 。当ipilimumab 以10 mg/kg继以维持剂量作为辅助 治疗时,3~4级irAE的发生率为41.6%,5级irAE的 发生率为1.1%。
抗PD-1 单抗相关胃肠道毒性
❖ 有关抗PD-1单抗相关胃肠道i rAE数据非常少。腹泻和 结肠炎在抗CT LA4药物中比n ivo l uma b或 pembrolizumab中更常见,3~4级毒性的发生率在后 两者为1%~2%。

《2023版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解读PPT课件

《2023版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解读PPT课件

适用范围和对象
01
本指南适用于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肿瘤的患 者。
02
指南的主要对象为肿瘤科医生、护士及药师等相关 医务人员。
03
同时,患者及其家属也可参考本指南了解免疫检查 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知识。
02
毒性管理基本原则与策略
患者筛选与评估
严格筛选适用人群
01
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免疫状态等综合评估,确定是否适
肝脏毒性反应及处理建议
常见的肝脏毒性反应
包括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肝功能异常表现。
处理建议
轻度肝损可继续使用药物,加用保肝药物;重度肝损需暂停药物,积极保肝治 疗,待肝功能恢复后再考虑是否恢复用药。
肺部毒性反应及处理建议
常见的肺部毒性反应
包括肺炎、肺间质病变等。
处理建议
轻度肺部病变可对症治疗,密切观察;重度肺部病变需暂停药物,积极抗炎、平 喘等治疗,必要时请呼吸科医生会诊。
其他常见毒性反应类型及处理方法
胃肠道毒性反应
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可对症治疗,必要时调整用
药剂量或暂停药物。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如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可对症治疗,必要时调整用药 剂量或暂停药物。
内分泌毒性反应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需定期 检查甲状腺功能,必要时给予 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血液系统毒性反应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考虑因素及调整方案
01
肝肾功能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代谢和排 泄,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毒性风险。
02
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损害
部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加重患 者的病情。
03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处理PPT演示课件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处理PPT演示课件
22.5 (6.37-79.4) 5.06 (1.26-20.3) 3.55 (1.37-9.19) 2.02 (0.39-10.5) 3.02 (0.12-74.0)
P值
0.054 0.745 0.006 0.352 0.562
0.021 0.168 0.052 0.421 0.798
不同检查点抑制剂的irAEs毒性谱不同
• 大多数irAE是轻至中度的,偶尔会发生 危及生命的irAEs12;
• 皮肤、肠、内分泌、肺和肌肉骨骼不良 反应相对常见12;
• 心血管、血液、肾脏、神经和眼部副作 用也可发生,但相对少见1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引起的irAEs 与传统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存在本质不同
• 由于免疫疗法作用机制与传统化疗不同,因此,这种疗法会引起独特的治疗反应以及相应的不 良反应13;
越多,毒性越严重且越频繁;
可恢复
• 呈相加或协同性:联合多种不同化 疗药物,毒性越严重
与药物作用机制有关,激活 • 的免疫系统不仅作用于肿瘤, 还作用于身体其他组织
呈剂量依赖性,但非周期依赖性: 在治疗1或2周期时,就可能出现毒 性反应
可能需要停药, 并治疗毒性
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相比, irAEs整体发生率较低,耐受性较好
• 一项荟萃分析,共纳入了20项随机对照研究,包含10794例患5种不同肿瘤的患者,比较免疫 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或其他联合方案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相对风险。研究旨在对免疫检查点 抑制剂治疗所引起的致死性毒性、不良事件和停药不良事件风险进行定量风险。
meta分析:PD-1/PD-L1抑制剂 vs 化疗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免疫相关毒性
所有等级 结肠炎 AST 皮疹 甲状腺功能减退 肺炎 高等级 结肠炎 AST 皮疹 甲状腺功能减退 肺炎

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ppt课件

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ppt课件
严重各种不良反应大多与使用剂量过大有关,防止反应的方 法是经常监测本品的血药浓度,调节本品的全血浓度,使能 维持在临床能起免疫抑制作用而不致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范围 内。
.
30
普乐可复 (FK506、他克莫司)
毒副作用与CSA相似; 肾毒性和高血糖; 震颤、思维紊乱、低磷血症、失眠、视力障碍、恶心、呕吐 等; 部分病例可出现腹胀、高血脂,肝功异常及白细胞减少等并 发症; 偶见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异常,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 管系统失调,皮肤异常等。
.
28
环孢素(CsA)
主要是肝、肾损害; 高血压、糖耐量异常; 病毒感染; 神经毒性; 胃肠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等; 惊厥、多毛症、牙龈增生伴出血、疼痛、四肢感觉异常、手 震颤、下肢痛性痉挛、高尿酸血症伴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 性溶血性贫血、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等;
.
29
罕见的有过敏反应、胰腺炎、白细胞减少、雷诺综合征、血 尿等;
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
.
1
免疫抑制剂都缺乏选择性和特异性,不但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 同时也会抑制机体正常的免疫能力,故长期应用或使用不当, 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
2
免疫抑制剂共同的毒副作用
.
3
一、感

免疫抑制剂降低了受者对感染的抵抗能力, 容易发生和加 重感染,且治疗较困难, 成为主观意愿和非主观意愿免疫抑 制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
14
因此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定期复查CsA或FK506等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避免过低或
过高; ②要谨慎使用其它有肝、肾毒性的药物; ③在应用过程中宜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并同时给予保护肝、
肾功能的治疗措施
.
15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管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管理

皮肤毒性的管理:
大多数检查点抑制剂皮疹可用局部皮质类固醇药膏治疗。如果瘙痒为主要症状,口服 止痒剂(如羟嗪,苯海拉明)可能会有帮助。严重皮疹(3级)应口服皮质类固醇治 疗,并应按照既定管理方案进行检查点阻滞治疗。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皮疹,如 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此类反应通常需要住院治疗,静 脉注射类固醇,进行皮肤学检查并监测,警惕体液和电解质状态异常。任何未及时用 皮质类固醇药膏处理或出现起泡迹象的皮疹应立即由皮肤科医生和活检进行评估。
全身不良事件
疲劳
疲劳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据估计抗PD-1/PD-L1抗体治疗患者疲劳总频率 为16%-24%,约40%的患者使用的是ipilimumab治疗。轻微疲劳很常见,严 重疲劳较罕见。患者出现疲劳症状时,应排除甲状腺,垂体和其它内分泌紊乱 (如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热、发冷和输液反应很少见。
毒性管理的一般方法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召集多个领域的专随机对照试验和病例系列进行系统评估,制定临床实践指南。 由于缺乏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管理的高质量证据,因此所有推荐均基于专家共识:
▪ 虽然不良事件管理因器官系统而异,但ICPi治疗应密切监测1级毒性(神经学、血 液学和心脏毒性除外)。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缓解时间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不尽相同,但大体都在1-6个月内出现,但 大部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是可逆的。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处理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缓解率差别巨大,与及时的预防、治疗关系密切。
irAE分级一般临床分为4级。通常需要停药,并给予激素及免疫相关的抑制剂去处理。 ▪ 一般1-2级irAE属于轻度,3-4级属于重度。1、2级irAE可门诊就诊,3、4级需要住院处理。 ▪ 非常轻的1级irAE,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并没有严重影响其治疗和生活时,一般不推荐激素和 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否需要停用免疫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的不良反应程度和受累器官综合判断。 ▪ 2级irAE,需要口服激素,甚至静脉的、全身的激素治疗,具体给药形式可能需根据患者具体的 免疫反应和他的器官表现而定。 ▪ 比较严重的,3级和4级irAE需住院治疗,在口服的基础上,必须强调静脉应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 剂。特别是4级,甚至要考虑进入ICU,在全身激素治疗同时时进行相应的器官支持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出现时间
对于不同部位的免疫相关毒性的出现似乎有规律可循,毒性作用出现时间一 般来说为:皮肤>胃肠炎>肝脏>肺炎>内分右出现,肝脏和内分 泌毒性通常用药后6-7周出现。但大多数副作用不会在治疗的前四周出现。
输液相关反应
多达25%的抗PD-1/PD-L1药物治疗患者出现了轻微输注相关副作用。据报道, 严重或危及生命的输注相关反应发生率不足2%。接受avelumab治疗的患者 在前四个周期中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和抗组胺药预处理,随后根据需要处理。
皮肤和粘膜毒性
皮肤毒性
皮肤毒性是最常见的检查点抑制剂相关irAE。约50%接受ipilimumab治疗的患者会 出现皮疹和瘙痒症状,约30%接受nivolumab或pembrolizumab治疗的患者出现 皮肤并发症。约1%-2%的患者出现脱发。大多数患者皮肤毒性是最早的irAE,治疗 后平均3.6周发作一次。常见体检结果包括斑丘疹、躯干或四肢淡红色皮疹。白癜风 也常见。相较CTLA-4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发生口腔黏膜炎或口干症的频率 更高。口腔念珠菌仍是鉴别诊断中的重要考虑因素,特别是患者口服皮质类固醇治 疗其他irAE的情况。对于某些患者而言,口服皮质类固醇冲剂和利多卡因可能有效。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缓解时间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不尽相同,但大体都在1-6个月内出现,但 大部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是可逆的。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处理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缓解率差别巨大,与及时的预防、治疗关系密切。
irAE分级一般临床分为4级。通常需要停药,并给予激素及免疫相关的抑制剂去处理。 ▪ 一般1-2级irAE属于轻度,3-4级属于重度。1、2级irAE可门诊就诊,3、4级需要住院处理。 ▪ 非常轻的1级irAE,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并没有严重影响其治疗和生活时,一般不推荐激素和 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否需要停用免疫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的不良反应程度和受累器官综合判断。 ▪ 2级irAE,需要口服激素,甚至静脉的、全身的激素治疗,具体给药形式可能需根据患者具体的 免疫反应和他的器官表现而定。 ▪ 比较严重的,3级和4级irAE需住院治疗,在口服的基础上,必须强调静脉应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 剂。特别是4级,甚至要考虑进入ICU,在全身激素治疗同时时进行相应的器官支持治疗。
剂量调整和免疫抑制治疗
一般中至重度irAE需要中断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并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患者,以获 取1级不良事件得初步证据。根据观察到的毒性严重程度进行治疗:
• 2级(中度)免疫介导毒性患者应禁止使用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直至症状或毒性等级为1级或更低。 如果一周内症状未消退,应开始进行皮质类固醇治疗(泼尼松0.5mg/kg/d或同等剂量甲强龙)。
▪ 大多数2级毒性患者可能需要暂停ICPi治疗,直至症状恢复至1级毒性或更低。 ▪ 3级毒性通常需要暂停ICPi治疗,开始进行高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强的松1〜2
mg/kg/d或甲泼尼龙1〜2 mg/kg/d)。 ▪ 某些难治性患者可能需要英夫利昔单抗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 ▪ 4级毒性患者应永久性中断ICPi治疗(激素替代治疗控制的内分泌疾病除外)
毒性管理的一般方法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召集多个领域的专家,主要对2000~2017年发表的指南、 系统综述以及荟萃分析、随机对照试验和病例系列进行系统评估,制定临床实践指南。 由于缺乏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管理的高质量证据,因此所有推荐均基于专家共识:
▪ 虽然不良事件管理因器官系统而异,但ICPi治疗应密切监测1级毒性(神经学、血 液学和心脏毒性除外)。
全身不良事件
疲劳
疲劳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据估计抗PD-1/PD-L1抗体治疗患者疲劳总频率 为16%-24%,约40%的患者使用的是ipilimumab治疗。轻微疲劳很常见,严 重疲劳较罕见。患者出现疲劳症状时,应排除甲状腺,垂体和其它内分泌紊乱 (如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热、发冷和输液反应很少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管理
背景介绍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从临床研究走向临床实 践,在关注免疫治疗疗效的同时,临床医生和患者也开始更加地关注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 应(irAE)。 根据一项研究发现,irAE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常见。该研究使用来自大量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这些患者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 月31日期间接受了PD-1/L1单抗治疗。研究发现大多数irAE发生率高于之前报道的发生率, 例如垂体炎的发生率比之前报道的高了4倍。这也提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irAE的管理。
皮肤毒性的管理:
大多数检查点抑制剂皮疹可用局部皮质类固醇药膏治疗。如果瘙痒为主要症状,口服 止痒剂(如羟嗪,苯海拉明)可能会有帮助。严重皮疹(3级)应口服皮质类固醇治 疗,并应按照既定管理方案进行检查点阻滞治疗。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皮疹,如 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此类反应通常需要住院治疗,静 脉注射类固醇,进行皮肤学检查并监测,警惕体液和电解质状态异常。任何未及时用 皮质类固醇药膏处理或出现起泡迹象的皮疹应立即由皮肤科医生和活检进行评估。
• 3或4级(重度或危及生命)免疫介导毒性患者应永久停用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应给予高剂量皮质激 素(强的松1〜2mg/kg/d或同等剂量甲强龙)治疗。症状消退至1级或更低时,至少在一个月内逐 渐减量类固醇。
•如果症状无明显改善,尤其是静脉注射类固醇3天后,应给予英夫利昔单抗(5mg/kg)治疗,而不 是继续施用高剂量IV类皮质激素。若第一次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症状持续,可在初始剂量后两周, 重复给予第二剂量英夫利昔单抗(5mg/kg)治疗。管理irAE的免疫抑制剂可能不影响抗PD-1抗体 或ipilimumab治疗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