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飞机十载“中国行”

合集下载

中国民航飞机注册号

中国民航飞机注册号

中文译名(仅供参考) (澳大利亚)安塞特环球航空服务 (挪威) (德国)
(美国)CIT 集团 (爱尔兰)GE 金融航空服务公司 (美国) (美国) (美国) 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 (爱尔兰)
交付日期部分:
此栏分两部分: 如有两个时间,前者指该注册号代表的飞机由飞机制造商生产完毕后交付首位客户使用的时 间,后者是交付当前运营该飞机的航空公司或企业的时间,而此前的运营者在其他状况栏列 出相关情况 如只有一个时间,表明两者时间一致,当前运营该飞机的航空公司或企业即是该机首位客户。
公司或是哪一个国家随意制定、更改的。
民用航空器标志分两部分: 国籍标志(Nationality Mark)是识别航空器国籍的标志; 登记标志(Rqistrati。n Mark)是航空器登记国在航空器登记后给定的标志。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理事会于 1949 年 2 月 8 曰通过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 7《航空器 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这是一个国际标准。1981 年 7 月 30 日通过了附件 7 的第 4 次修改、 各缔约国的规定如与附件 7 的规定有差异时,应通知国际民航组织备案认可,并在该附件 7 的附录中加以说明。 1、国籍标志 国籍标志选定规则:国籍标志须从国际电联(Intelnationa1 Telecommnication Union)分配给 登记国的无线电呼叫信号中的国籍代号系列中选择。须将国籍标志通知国际民航组织。
Q8:ILFC International Lease Finance Corporation 国际金融租赁公司(美国)
8A:ILFC(仅用于配备 RB211-535E4 发动机驱动的 B757)
关于识别代码的说明:(参考)
仅对于空客飞机有效:你在资料见到的空客飞机型号并非我们常见的型号,如东方航空公司 B-2201,为空客 320-200 型,但在资料中飞机型号为 A320-214,型号最后两位即识别代码, 是空客公司根据该飞机选装发动机型号的不同而指定的识别代码,上面例子中的 14 即代表 该飞机选用 CFM 公司的 CFM56-5B4 发动机,值得注意的是: 用户代码共两位,由数字组成。某架飞机的识别代码与飞机型号没有任何关系,当然通过它 你也可以了解这架飞机选用的是哪家发动机制造商提供的发动机及具体型号。飞机的实际型 号只需看前面几位即可。

新中国民航史上的“八一”开航

新中国民航史上的“八一”开航

新中国民航史上的“八一”开航作者:郭振华来源:《档案天地》2010年第01期在新中国民航发展史册上,国内最早航线的开通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闪光点。

1949年9月29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建造各种交通工具和创办民用航空”。

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

受空军司令部领导。

中央军委任命第四野战军特种兵部队炮兵纵队政治委员钟赤兵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军委民航局)局长。

11月9日,原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和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率领两千余名员工在香港宣布起义,两个航空公司的12架性能良好的民用飞机参加了北飞行动,其中的1架美制CV-240型XT-610号飞机由中央航空公司机长潘国定(新中国民航飞行专家,第五至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9年病逝)驾驶,载着刘敬宜和陈卓林两位总经理,自香港启德机场胜利飞抵北京西郊机场,受到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李克农、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等中共高级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其余11架飞机则安全降落在天津张贵庄机场。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

“两航”起义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爱国壮举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分别致电刘敬宜、陈卓林两位总经理和“两航”起义员工,表示热烈欢迎和亲切慰问,并勉励“两航”起义员工团结一致。

坚持爱国立场。

为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而努力奋斗。

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军委民航局一方面负责组织领导了“两航”起义后在香港的护产斗争及大批“两航”员工从香港返回内地的安置工作。

原中国航空公司人员大多安置到天津、上海。

原中央航空公司人员安置到广州:另一方面积极组建地方民航管理机构,从1949年底到1950年6月先后成立民航华北、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办事处和部分航站。

分别担负北京至天津、上海、广州、汉口、重庆、昆明、兰州等地的专包机飞行任务。

副总师运10下马为美飞机让位

副总师运10下马为美飞机让位

副总师运10下马为美飞机让位副总师:运10下马为美飞机让位作者:记者、超级工程一览字体:大| 中| 小副总师:运10下马为美飞机让位(综合)程不时先生——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曾担任强五、运十等项目总体设计师. 想请问程老,当年运10的研制工作对现在的C919有哪些积极影响?(来自网友:刘飞、Qi Sir、党伟、刘沙俊) 运10是20世纪内我国研制的最大机型,曾经试航我国许多边远城市,表现良好。

运10的发展走的是自行研制型号的途径,最后让位于在中国的土地上总装外国型号(MD 型美国飞机)的发展方式,运10由于“非技术原因”而被中途阁置。

到21世纪的今天,在我国境内总装外国飞机不再作为发展民用航空工业的唯一方式,而将自行研制C919大型喷气客机,作为根据国家意志开启的、体现中华民族的自立创新能力的标志性工程。

大型喷气客机C919发展的战略性道路,开启了21世纪我国喷气式商用飞机发展的大道。

运10的技术方案,在设计的当时经过理论论证和试验对比,作出了许多重要的技术决策。

如在空气动力外形设计上,机翼采用高亚速巡航的翼型、大展弦比后掠式机翼平面形状、带有上反角的下单翼而用偏航阻尼器获得横侧向稳定系统、动力装置采用涡扇式发动机、翼吊式发动机安装型式、空中可调安装角的平尾等等;在结构上单通道的客舱布局(是目前使用量最大、并在将来需求量最大的型式)、多轮起落架、全部油量贮存在机翼内部空间等等。

这些重要的型式选择,在运10研制中曾引起过国内航空界长时间的质疑和反对。

但运10在设计中经过详细的论证和试验作出的选择,通过运10的飞行证明是正确的,并经过世界航空历史几十年的发展证明是明智的,因此在21世纪的C919设计上,得到合理的继承和发展。

在组织机构方面,为开展C919工程,在原研制运10的上海飞机设计所上,扩建为上海飞机设计院负责C919的总设计,原研制过运10的上海飞机制造厂发展为负责C919和ARJ21试制和生产的上海飞机制造公司。

从运—10到C919:中国人的大飞机之路

从运—10到C919:中国人的大飞机之路

从运—10到C919:中国人的大飞机之路作者:特别策划来源:《百科探秘·航空航天》2016年第03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飞机成为越来越多旅客出行的选择。

每天,在大大小小的机场上都有无数民航客机起飞、降落,载着乘客快捷、舒适地前往目的地。

令人遗憾的是,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的民航客机,大多都不是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

尤其是150座以上的大型客机,更没有一架是国产飞机。

然而,2015年11月12日,一个好消息传来:我国第一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干线飞机C919在中国商飞浦东制造基地下线。

当第一架C919闪亮登场时,离厂房不远的另一架大飞机在静静地注视着它,这架大飞机的名字叫“运-10”。

30多年前,它也曾振翅高飞,创造了我国设计制造大飞机的多项第一。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运-10”仅仅制造了三架样机,就被迫中止了研发。

从运-10到C919,中国的大飞机事业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大飞机梦是如何在几代航空人之间传承不灭的?下面就为同学们一一道来。

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国家连钉子、火柴都要从外国进口,更不用说研发构造复杂的飞机了。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局势,发展军用飞机成为当务之急。

歼5、歼6、歼7、强5、轰5等军用飞机相继研制成功,许多设计飞机的研究所和制造飞机的工厂被建立起来。

1968年,轰6飞机试飞成功。

和之前我国制造的飞机相比,轰6着实是一个“大块头儿”,尺寸已经与当时的一些大型民航客机接近了。

周恩来总理便指示航空部门,在这种飞机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大型喷气式客机。

1970年,这种大型喷气式客机被命名为“运-10”。

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国家领导人的专机,承担国际出访、国内考察等任务。

试制大型飞机的计划被命名为“708工程”。

为了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研究人员决定“拜师学艺”,学习当时世界上各个国家先进机型的设计、制造经验。

整架飞机的总体设计主要参考美国波音公司的波音707型客机;飞机的气动结构,吸收了来自英国的新技术:飞机的动力核心——发动机,通过学习美国普惠公司的相关产品来设计。

中国民航飞机事件空难历史

中国民航飞机事件空难历史

中国空难1982年4月26日下午中国民航266号客机在广西恭城县上空失事。

1982年12月24日,一架伊尔-18B在从长沙飞往广州时,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失火,机上人员:旅客58人,机组人员11人,其中旅客25人罹难。

1983年9月14日,一架三叉戟型号飞机在桂林奇峰岭军民两用机场滑行过程中,与一架空军轰六飞机相撞。

机上人员:机组6人旅客100人,其中旅客11 人遇难。

1985年1月18日,济南复飞坠地空难。

飞机进行复飞操作时处置不当,因失速坠地。

机上人员:机组7人旅客34人,其中机组7人,旅客31人遇难。

1988年1月18日,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伊尔-18-222号飞机执行北京一重庆航班任务时在重庆机场附近坠毁,108人遇难。

1988年8月31日,三叉戟香港着陆冲入海中意外。

飞机偏离跑道中心线,即将落地前右机翼外侧与引导灯柱相撞,右起落架机轮与机场护堤相撞。

机上人员: 机组11人,旅客78人,其中机组6人,旅客1人共7人遇难1988年10月7日,山西航空IL14临汾坠机意外。

飞机机械故障,但14个固定座位却挤上了44名旅客,严重超载。

机上人员:机组4人,旅客42人,造成机组4人,旅客38人,地面2人共44人遇难。

1989年8月15日,东方航空AN24虹桥起飞意外。

在上海机场起飞离地过程中,右发动机突然停车。

机上人员:机组8人,旅客32人,其中机组6人,旅客28人共34人遇难。

中国飞机失事记录盘点我国飞机失事记录中国空难事件(图)1989年9月28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分院(今绵阳分院)一架TB—20型8914号飞机在四川绵阳机场训练飞行,起飞上升过程中不幸失事。

4名机组成员中有3人遇难,1人受重伤,飞机报废,造成一等飞行事故。

1990年10月2日,北京亚运会期间,一架从厦门飞往广州的厦门航空公司的波音737飞机在起飞后遭到劫持,在白云机场迫降时,接连撞上停在机场跑道上的一架波音707和一架波音757,最终导致128人死亡,三架飞机报废。

民国飞机(一)

民国飞机(一)

民国飞机一、鸽式1911年12月由厉汝燕由国外购回奥国制鸽式飞机两架,并在上海首飞。

随后成立了沪军都督府航空队,厉汝燕任队长。

1913年7月航空队解散,两机并入陆军第3师,并成立飞行教导队。

后又划归南苑航空学校。

另外在青岛德租界,德军也有两架该型飞机部署,其中一架还参加了德日在青岛的作战。

后来一架为日军缴获,另一架在德军退出青岛时,逃往上海途中迫降,并被分解。

该型机于1909年在奥地利开始研制,1910年首飞的一种单翼,可挂炸弹和装机枪。

最大升限 2000M 乘员 2 最大起飞重量 850KG 最大速度 110KM/h 自重 650KG 动力 单发99马力 最大航程 140KM长度9.85M翼展14.35M二、苏姆(Sommer )1911年2月由法国飞行员环龙带来上海两加法曼公司生产的苏姆双翼飞机,并作了飞行表演。

后这两架飞机辗转至武昌都督府手中,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航空队,任命刘佐成为航空队长。

该机也称法曼4型,是法国法曼公司1909年研制的初级教练机,短距起降能力强。

最大升限 乘员 2 最大起飞重量 580KG 最大速度 60KM/h自重400KG动力单发50马力鸽式飞机上海苏姆飞机作飞行表演最大航程 长度 12.5M 翼展 10.5M三、高德隆(Caudron )1913年南苑航空学校成立后,由法国购入12架。

其中型号为G2型双座3架(不是教练机),单座5架,水机1架,G3型3架。

这批飞机于13年7月运到北京,9月航校开学。

当年冬天蒙古叛乱, 潘世忠驾该机型执行了侦察任务,这是中国第一次利用飞机执行军事任务。

后这批飞机流入东北军手中。

该机由法国研制,因其结构紧凑,比较适合作战所以在一战初期在多个国家进行了仿制和装备,并发展出多个衍生机型,总产量超过3000架。

该机国内也曾仿制。

最大升限 4300 乘员 1~2 最大起飞重量 710KG最大速度 100KM/h 自重 420KG 动力 单发50或80马力 最大航程长度6.4M翼展13.4M四、枪车1914年潘世忠根据高德隆和法曼飞机,在南苑航校附属修理厂综合设计制造了一架双翼飞机军用飞机。

93震惊:中国民航发生的劫机潮

93震惊:中国民航发生的劫机潮

93震惊:中国民航发生的劫机潮1993年,中国曾经发生了震惊世界民航业的咄咄怪事,那一年,中国大陆共有10架民航客机被歹徒劫持,飞往中国的同一个机场:台北桃园国际机场。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发生在1993年令整个世界都为之瞠目的劫机潮:1993年劫机事件情况回放——1993年,我国的劫机曾达到高峰,有资料显示,这一年中国大陆民航共发生劫机事件21起,劫机成功的10起,劫机目的地均为台湾,海峡上空出现了令整个世界都为之瞠目的劫机潮。

每当发生劫机事件,旅客和机组人员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劫机事件频繁发生,对民航机组人员和乘客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同时航空公司还要承担巨额的经济损失,中国民航的声誉也严重受损。

下面介绍的是在1993年被歹徒成功劫持飞往台湾的10起劫机事件的基本情况:一、4.6南方航空波音757劫机事件——发生时间:1993年4月6日所属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机型:B757-200;飞机号:B-2811执行航班:CZ3157深圳——北京机上人员:机组13人,旅客187人;伤亡情况:无劫机人:刘保才:丰润县农民,因赌博、私藏和贩卖枪支,正被当地公安部门通缉;黄树刚:河北省唐山市钢铁公司宾馆采购员,贪污20多万元巨款,正准备潜逃。

犯罪动机:负罪潜逃。

劫机过程:1993年4月6日,黄树刚与刘保才将准备用于劫机的狩猎枪、防暴钢珠手枪等作案工具伪装后带上飞机,当飞机进入江西省南昌市上空时,持械将一名服务员劫持进驾驶舱,威胁机组人员将飞机驶向台湾。

在黄树刚、刘保才的威胁下,被劫持飞机于当天上午10时许降落于台湾桃园国际机场。

随后两人即被台湾有关方面羁押。

1993年底,被台湾地区的司法机关判处10年徒刑,刘二审时改判7年,刑满后不得在台居留。

二、6.24厦门航空波音737劫机事件——发生时间:1993年6月24日所属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机型:B737-200;飞机号:B-2501执行航班:MF8514常州——厦门机上人员:机组9人,旅客63人伤亡情况:乘务员1人被刀刺伤劫机人:张文龙犯罪动机:对生活现状不满。

超高薪行业 飞行员月入10万元

超高薪行业 飞行员月入10万元

超高薪行业飞行员月入10万元
超高薪行业飞行员月入10万元
民航新闻9月2日讯,吉祥航空与卡塔尔航空的抢道事件把洋机长们推向了关注的前台。

吉祥航空表示,将与当事机长解除劳动合同。

民航华东局决定暂停吉祥航空招录外籍飞行人员的资格,并将对其招录外籍飞行员资质进行重新评估。

根据相关要求,吉祥航空须加强对全体外籍飞行员的训练,重点是中国民航的有关飞行规则等内容。

此次空中惊魂事件,外籍飞行员成为一大主角,虽然其抗令的具体原因还未公布,但引出了外界对于外籍飞行员这一群体在中国民航业中生存状态的关注。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试图揭开外籍飞行员生态的一角。

飞行员转会费高达400万元
为何要请外籍飞行员?国内飞行员供不应求,培养一名飞行员就是用黄金堆出来的,现在很多资深飞行员转会费高达450万元,所以很多航空公司只有把目光放到国外。

成都某基地航空公司一位高管昨日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一语中的,他坦言这几年国内民航业井喷式发展,航线增加、运力提升,飞行员短缺情况比较明显,而国外通用航空开放,私人飞机产业很发达,拥有飞行执照的人非常多。

据了解,我国的民航业近年来以每年12%~14%的速度增长,飞行员短缺问题也在急速扩张中不断被放大。

培养一个飞行员成本非常高,还不算航空公司入职后的投入,光是学员的前期培训费就近百万元。

春秋航空新闻发言人张武安昨日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培养一个成熟的机长需要8到10年,因此不少航空公司都在挖人,而一个普通飞行员的转会费就高达两三百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人飞机十载“中国行”
作者:骆晓昀吕爽
来源:《决策探索》2011年第13期
“赵本山购买飞机给他的本山传媒和他个人带来的关注度,是任何广告都无法达到的。

他买飞机的初衷或许不是为了炒作,但媒体乐意谈论,这恰好达到了广告效果”。

当人们还惊诧于2011年上海车展上卖出的千万豪车时,早其十天开幕的上海国际商务航空展刚悄然闭幕。

至今私人飞机在中国依然是极其小众的奢侈消费品,然而相对于其进入中国的十多年历史而言,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中国私人飞机市场就开始演绎着跳跃式的发展。

1997年到2011年,14年的历程,中国私人飞机市场转转折折,备受期待。

其实,2010年11月政府释放出“低空开放”的信号后,“疯长”的前奏已经开始。

国人千年飞行梦
2011年4月中旬,上海的虹桥机场公务机基地举行了上海国际商务航空展,现场展览了二十几架世界顶级的公务机,机群旁红色的法拉利跑车,映衬出奢华。

参观展会的费用不菲,三天门票需2000元,而4月13日和14日两场社交晚宴的入场券均是6000元。

主办方事先邀请了一些有消费能力、关注私人飞机行业的富豪前来参观,展场外捷豹的优雅、本田跑车的轰鸣比比皆是。

这是一个关于自由、便捷飞行的展会,而国人关于飞行的梦想早已延续了千年。

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那是人类制作的最早的飞行器的记录。

《韩非子·外储说》记载着:墨子经三年制成的木鸢,飞行了一天就坏了;他的学生安慰他说,老师技术高超,木鸢虽然坏了,但毕竟飞成功了。

在《墨子·鲁问》中,也有公输班用竹木制成了能飞三天的飞鹊的记述。

除这两人外,还有如张衡、韩志和、高骈等木鸟制造家。

其中汉朝张衡知名度最高,因他既是天文学家,又是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的发明者。

《太平御览·文土传》中就有张衡制造木鸟的记载。

中国第一位制造飞机的人当属美国华侨冯如。

1909年他设计制造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上空试飞时,飞行速度是莱特兄弟首航的3倍,当时在世界上引起轰动。

几乎同一时间,中国本土也拥有了自己的飞机。

刘佐成是永安清水池人,1906年和同乡永安贡川镇洋峰村人李宝焌一道前往日本,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

其间,他们认识了孙中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同盟会和一些爱国华侨的资助下,1910年,刘李二人合作自制了“飞机一号”,但因飞行场地使用不便,无法试验。

同年8月15日,二人随同清政府驻日公使胡惟德携带自制飞机回到国内。

1954年的中国,百废待兴。

这一年的7月3日,一个震惊中外的消息从江西迅速传来:由现在的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前身、当时的国营三二○厂生产的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经过首次升空试飞获得成功。

由此,翻开了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崭新的篇章。

谁是中国私人公务机第一人
据国航公务机公司总经理关超回忆,邵逸夫可能是中国最早使用公务机的人,而真正拥有公务飞机的人非远大集团张跃莫属。

20世纪90年代初,邵逸夫每年都要带着公司成员和家人到中国各地巡游一番,包一架国航的波音737作为他的出行工具,包机价格一小时大概五六万元。

远大的张跃和本山集团的赵本山买私人公务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1996年冬季,大雪造成了北京首都机场航班的延迟。

看着通往全球各大城市的航路纷纷恢复通航,唯独自己要去的长沙方向迟迟没有开通时,张跃觉得自己大量的时间被浪费了,甚至感受到了歧视,在那一刻,他突然萌发了购买私人公务机的念头。

而赵本山烦透了买机票、误航班和“被追星”等庞大的时间、经济成本支出,索性在2009年花2亿元买了一架庞巴迪挑战者850公务机。

张跃的飞机在1997年飞入中国,然而事隔10年后他向媒体坦言,“我乘坐私人飞机出行已成为过去”。

据悉,1998年,远大购买了一架约900万美元的“奖状EXCEL”10座喷气公务机和一架约300万美元的“贝尔427”8座直升机,这两架飞机至今仍在使用;1999年,远大又购买了3架十几万美元的教练机。

“8棵树理论”是张跃留给公众的回答,“我的飞机从长沙飞到北京往返3000公里排出的二氧化碳,相当于8棵大树生长60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

那时,我乘坐私人飞机商务出行就成了历史”。

而此时赵本山的私人公务机依然飞得不亦乐乎,虽然数据显示该架庞巴迪在空中飞行一小时和停放一小时的成本都是1万元,但通过租赁等方式,本山集团还有盈余,并且有购入第二架私人公务机的计划。

私人飞机的三个转折点
2010年11月,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宣布5至10年改革中国低空空域管理,促进中国通用航空事业、航空制造业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

该“意见”仿佛为国内外飞机制造商、地面服务公司、航空驾校等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打开了一个万亿的市场。

纵观历史,自1997年第一架私人飞机进入中国后,中国的私人飞机市场经历了缓慢发酵的培育过程,而三个里程碑事件成了产业的催化剂。

“上世纪80年代末,在国务院相关会议上,对于‘低空开放’的讨论就已经是通过的,”南京同威投资的总经理林祥雨告诉记者。

低空资源基本属于空军的资源,而“低空开放”从讨论通过到日见雏形经历了二十几年的过程,其中问题不仅仅在于管理放开那么简单。

“市场是最重要的问题,80年代末中国市场和个人财富积累都没有到达能够容纳私人飞机市场的程度,经过二十几年的累积,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相当成熟了。

”林祥雨说。

2005年在中国私人飞机市场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月31日,中国《通用航空飞行规制条例》正式实施,条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私人航空飞行进入一个可发展的时代。

条例通过几个月后,中国第一个会员制私人飞行俱乐部——前沿私人飞行总会在上海成立,总会的发起人、前沿控股集团董事长陈早春信心满怀地向媒体宣称,预计在短短数个月内,总会的成员就会从零上升到200余名。

此后三个月时间内,包括湾流、雷神、庞巴迪、塞纳斯等国际巨头迅速登陆中国市场。

当年11月的一则新闻显示:22名温州商人以单价1.3亿人民币向国外知名飞机制造、销售商团购了22架私人飞机。

总部设在奥地利的飞机制造商“钻石”飞机制造公司的董事总监迈克·费宁当时认为,在未来的5~10年,中国需要千架私人飞机。

然而,市场的发展速度远没有制造商想象的乐观。

2008年底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国外资产的价格跌至谷底,而国内除出口业受危机波及外,其他行业基本安然度过,“很多商人都是在经济危机后及时出手,以低价购入飞机,他们的布局和眼光非常令人佩服”。

林祥雨说。

“对于中国通用航空业来说,未来是挑战大于机遇,2012年将是下一个关键的时间点,管理部门的实际措施和改革步伐,将切实影响到通用航空的发展。

”林祥雨说。

经历了2005年和2010年的政策促进以及2008年的经济环境催化,2012年的机遇和挑战落到了中国通用航空业面前。

私人飞机并非纯粹炫富
亚洲公务航空顾问公司市场总监桂跃说,公务飞机在中国是个新的热门话题,国人对公务飞机的了解很片面,提起私人飞机,大家就想到“奢侈”、“炫富”和“烧钱”等,而媒体总是不厌其烦地描述公务机如何奢华,飞行费用、停机费、管理费如何昂贵。

“炫富的情况在中国商人中的确存在,他们往往没有切实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飞机,而一味选择更大更豪华的机型,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

”林祥雨说。

桂跃强调,国人并未透过表面看到核心问题,剥开私人飞机昂贵的外衣,其核心价值才真正展露:“没有一个商人会不计一切成本做一件事,购买公务机的中国商人一样,他们始终在品牌、机型、价格使用成本等各个方面间徘徊,选择最合理的出行方式。


在中国,因为公务飞机是个稀罕物,媒体高度关注,购买飞机给企业带来的广告效应显而易见。

以前有长沙的远大空调,近来有赵本山,这都是非常经典的案例。

桂跃分析,“赵本山购买飞机给他的本山传媒和他个人带来的关注度,是任何广告都无法达到的。

他买飞机的初衷或许不是为了炒作,但媒体乐意谈论,这恰好达到了广告效果。


2011上海国际商务航空展承办方World Events Agency的媒体公关连琬颖告诉记者,“在此次展会现场,仅金盛通航一家代理公司便成交了5架豪客比奇公务机,但由于多数购买者颇为低调,实际成交数量应该超过这一数字”。

而业界对此的保守估计是——整个会展期间成交额接近10亿人民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