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会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社会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社会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

社会试卷(开卷)

(本试卷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中。.

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近年来,中国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下列对于城市建筑和城市发展的关系描述

正确的是( )。

A.城市建筑标志文明程度,总是越高越好

B.城市建筑承载文化信息,应作适当保留

C.城市建筑反映生活水平,总是越新越好

D.城市建筑代表地方形象,应该追求气派

2. 教材案例“做客的尴尬”中,当事人遇到了一些人际沟通问题。下列选项中

无助于解决问题的是( )。

A.换位思考

B.回避策略

C.妥协策略

D.强制策略

3. 右图《吹泡泡》是一幅讽刺漫画,你认为它反映的

主要问题是侵犯了消费者的( )。

A.知情权

B.自主选择权

C.求偿权

D.公平交易权

4. 随着城市驾车族日益壮大,在行驶途中发脾气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抱怨路

况差,有的批评别人素质低,还有的抱怨绿灯时间短,这类人被统称为“路怒族”。以下能解释“路怒族”产生原因的一项原理是( )。

A.马太效应

B.红绿灯效应

C.豪猪定理

D.木桶原理

5.对“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②人先于社会而存在

③人和社会是互相依存的④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6.以下选项中符合教材案例“一封咨询来信”中“迷茫之人”性格特点的是

( )。

A.自我中心

B.执着

C.孤僻

D.自私

7.婷婷的妈妈常常在商品打折时抢购,结果买来的很多东西都用不上,成了留之

无用、弃之可惜的“废物”。婷婷妈妈在购物上的主要问题是( )。

A.没有考虑收入,常入不敷出

B.没有考虑需求,常花无谓的钱

C.没有货比三家,常花冤枉钱

D.没有考虑质量,经常买到次品

8.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说明,在社

会生活中( )。

A.人要担当多种角色

B.不同角色之间会有冲突

C.角色分工影响工作效率

D.角色制约人的行为方式

9.2010年10月25日,法国南特市清洁工罢工,导致街道垃圾成堆、交通瘫痪,

城市陷入混乱。这种情况说明( )。

A.南特市的城市设计有很大缺陷

B.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不够环保

C.环卫部门是维护城市运行的核心

D.环卫与交通等部门相互影响

10.教材案例”一名初中生的日记”反映了“我”的诸多困惑,以下不属于该生

困惑的是( )。

A.要不要帮助小男孩上学

B.要不要拆穿骗子的谎言

C.要不要相信母亲的猜测

D.要不要为被误解的女孩作证

11.有人说“如果被误解,怪你自己,别怪别人。”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只要有交往就可能会有冲突

B.找到矛盾的根源有助于解决问题

C.产生矛盾冲突时要主动反思

D.在交往过程中要互相尊重和理解

12.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网购这一新的消费形式,促成了大量网店的诞生,

并带动了包装、物流等众多产业的发展。这说明信息技术( )。

A.控制了商品销售渠道

B.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

C.催生了许多新兴职业

D.改变了市场经营之本

13.一位同学想改变因受误解而被孤立的处境,以下不属于积极应对的策略是

( )。

A.寻求父母的帮助

B.自己找机会跟同学解释沟通

C.请老师帮忙调解

D.不予理会,让时间证明一切

14. 2012年5月,广西柳州地区受雷电、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侵袭,市区出现严重

内涝。市政府召开应对灾害的紧急会议。以下应该参加此次会议的行业和部

门有( )。

①消防②交通③金融④气象⑤电力⑥环卫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以上都不可缺

15.下图呈现的是三个年份上海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部分数据,从图中能推

断出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上海的( )。

A.居民的各项支出均衡增长 C.城市的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B.居民的交通消费支出增长最快 D.居民的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16.教材案例“‘阿尔斯通'事故”中导致事故严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 )。

A.“阿尔斯通”设计有隐患

B.部分乘客强顶车门

C.管理部门应急措施不力

D.上海地铁人多拥挤

17.一般来说,规则是人们经过协商制定、共同遵守的制度。下列属于规则的是(

)。

①勾股定理②值日生制度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④《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8.世博会后,上海的轨道交通安检采用抽查的方式。个别被抽查到的乘客认为

这既没必要,也不公平,因而拒绝配合,甚至为此发生冲突。这一现象说明( )。

A.良好的市民素质有助于城市正常运行

B.安检人员的工作能力影响工作效果

C.完善的规则能有效避免此类冲突

D.规则的执行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

19.情商是指一个人的情感状态,主要包括( )。

①意志力②运动能力③人际协调能力

④观察能力⑤注意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0.林书豪自幼梦想进入NBA,读书时,他苦练球技,渐渐成了校篮球队的灵魂。

进入NBA后,他先后两次被裁。效力纽约尼克斯队期间,他抓住一次偶然的上场机会,以出色的表现折服世人。从上述材料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身体条件是成功的重要资源

B.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C.顽强的毅力是成功的必备因素

D.确立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

二、阅读下图,回答问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1分)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两个年份的城市面貌简图:

注:卫星城市是位于大都市周边,与大都市的中心城区既有一定距离,又有密切联系的中小城镇。

21.据图,例举该城市从1990年到2008年发生的变化。(至少写出三条) (6分)

22.请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上述变化带来的影响。(6分)

23.从你所列出的变化中选择一项,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3分)

24.如果要在该市开一家24小时的便利店,你将选择开在图中A、B、C、D的哪一处?

请运用“走进市场”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6分)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19分).

继手机短信和QQ后,微博成为当下最受中学生欢迎的交流途径。

初二学生小唐从2009年开始玩微博。他常用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直播自己的生活情况及情绪变化,也会转发一些星座秘语、偶像动态等休闲娱乐信息,当然免不了爆料一些所谓的“内幕”新闻和“小道消息”。上课他也会时不时地发上几条微博,放学以后更是花大量的时间浏览、撰写和转发。

3年来,他的微博己经关注了200人,包括同学、朋友、老师、偶像、新闻人物,也发展了2千多个粉丝,其中大多数是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形成了一个不小的网络社交圈。

小唐认为,虽然微博占去了他很多时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生活,缓解了压力。

像小唐这样热衷于玩微博的中学生不在少数,但是人们对中学生能否玩微博持不同观点。支持的一方认为,微博可以让家长和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内心想法、困惑和压力,用这样的平台和孩子交流,轻松而没有芥蒂,能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沟通,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反对的一方则认为,玩微博会占用大量时间,影响学习,何况微博上的内容缺乏审核,非常杂乱,孩子经常浏览、转发一些虚假信息、不良图片或视频,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另外,沉溺于微博还会影响与他人的正常交往。

25.请写出小唐在使用微博时存在的问题。(4分)

26.对于“中学生能否玩微博”你持什么观点?请运用教材“承担社会角色”、”“验人际关系”中的相关知识论证你的观点。(6分)

27.针对当前中学生玩徽博存在的问题,以“合理使用微博”为主题向广大上海中学生发出倡议(不得在行文中透露与考生相关的信息,不少于150字)。 (9分)

201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

社会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试卷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计。90分及以上为“优秀”, 75-89分为“良好”, 60一75分为“合格”, 59分及以下为“不合格”。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IS 16 17 18 19 20

B D A B

C A B C

D A C C D B C B D A D A

二、阅读下图,回答问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1分〉。

21.中心城区扩大;出现大型商场;工业部门增多(或者工业部门逐渐搬至中心城区之外,或者中心城区工业部门减少);出现卫星城市;交通设施增多;公路线延长(答对一个给1分,其中工业部门不重复得分)

22.正面分析,3分,如:交通设施的增多使得出行更加便捷等;反面分析,3分,如: 公交线路的延长、交通设施的增多使得城市的交通拥堵等;写出一条给1分。

23.第一类答案,只出现1条泛泛而谈的原因,没有具体分析,如:公路线延长,原因是经济发展,得分;第二类答案,有具体恰当的原因,且有具体分析,如:公路线延长,由于城市的发展,现有的交通设施和l线路无法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得3分。

24若A:便捷的交通2分; (卫星城市的)人流2分:没有类似的生活设施2分:

若B:便捷的交通2分; (城市中心城民的高密度的)人口2分;可以填补大型商场夜间营业的空白2分:

若C:便捷的交通2分; (卫星城市的)人流2分:可以填补大型商场夜间营业

的空白2分:

若D:便捷的交通2分:周围没有商店、没有竞争对手2分。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19分)。

25.从内容、时间、场合三方面作具体分析。(写出一个得1分,写出三个得4分,同一角度不能重复得分)。

26.有明确的观点(能或者不能). 1分:有教材相关原理1分:能结合材料运用原理进行论证2分(只有原理没有结合材料或者没有原理凭空论证只能得1分)。

27.倡议书的格式1分;表述1分;卷面分1分;如何处理在虚拟和现实环境中交往的关系2分;使用微博的恰当的时间和场合2分;关于微博的内容2分。

202961 教育社会学 作业(高起本、专升本)

《教育社会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研究对象上讲,教育社会学探究的主要是 A.广义教育 B.中观教育 C.狭义教育 D.社会教育 2.教育社会对自身以外的其他社会现象所发生的功能是 A.教育社会的外功能 B.教育社会的内功能 C.教育社会的负功能 D.教育社会的隐功能 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存在的样态来看,组织一个乐队、一所学校属于 A.静态实体范畴 B.物质实体范畴 C.精神实体范畴 D.动态运动范畴 4.一般认为教育社会制度分类方面的经典之作是 A.《教育社会制度分类》 B.《赞助性流动、竞争性流动和学校制度》 C.《教育社会制度分类经典》 D.《教育社会制度分类指南》 5.建立繁荣富强的现代化中国在我国的社会建设中属于 A.分目标 B.总目标 C.局部目标 D.分类目标 6.学校根据社会的需要而确定,借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实现的知识体系是 A.课程 B.环境 C.大纲 D.课堂 7.在环境中,山河.植被.平原等自然生态属于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人制造的环境 D.学校环境 8.社会变动的性质的决定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科学技术 D.社会生产方式 9.国学和乡学最初出现于我国 A. 西周 B.夏朝 C.西汉 D.唐朝 10.我国第一家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专业期刊是 A.《教育政策法规》 B.《教育法导论》 C.《教育法学研究》 D.《教育法律动态》 11.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讲,在我国较早提出现代教育的目的是社会意义的学者是 A.雷通群 B.杨贤江 C.刘慧珍 D. 车文博 12.对教育社会自身构成要件的功能被称为教育社会的 A.显功能 B.隐功能 C.外功能 D.内功能 1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的存在样态来说,平纹组织织物、紧密性组织属于 A.动态实体性概念 B.静态实体性概念 C.严密实体性概念 D.松散实体性概念 14.教育社会制度是教育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标准,它是教育社会制度的实质特征,又被称作 A.动态标准性 B.静态标准性 C.规范标准性 D.实体多元性 15.在教育社会学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及其属性相互关系构成的总和是 A.自然组织体系 B.社会组织体系 C.空间组织体系 D. 多维组织体系 16.正规化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社区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 17.对人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并且又不与教育活动发生直接相关的设施和人口称为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60分没问题)

社会学概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目(有答案)

任务1 单项选择 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2分)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2/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A、语言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3/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2分) A、主观因素B、社会因素C、客观条件D、自然环境 (4/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2分) A、数量规模的体现 B、个人关系的总和 C、结构的总和 D、关系的集合 (5/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 6/3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2分) A、生理的 B、自尊的 C、安全的 D、归属的与爱的 (7/32)、文化是指()。(2分)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C、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D、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8/32)、()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2分) A、康有为 B、严复 C、吴文藻 D、费孝通 (9/32)、马克思认为,()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2分) A、经济交往 B、国际交往 C、政治交往 D、人际交往 (10/32)、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2分) A、物质需求 B、生存需要 C、生理需求 D、规则需求 (11/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1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教育社会学作业2014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 1、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向修正阶段的表现? 2、规范性研究方式确立的背景及其意义。 第三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 1、简述不同社会经济结构背景下教育职能的演变。 2、简述不同文化结构对教育取向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差异:教育机会不均的主要根源 1、结合实际,谈谈地区差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 2、简述阶层差异对教育机会反差的影响。 第五章社会变迁:教育变迁的根本动力 1、试分析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混变对教育失范行为的影响? 第六章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教师 1、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差异对教师权威的影响。 2、结合实际谈谈对教师双重角色及其角色冲突的理解。 第七章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学生 1、结合实际谈谈对菲兰关于学生多重世界和越界行为的四种类型的理论的认识。 2、为什么学生会形成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有何功能? 第八章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学校 1、结合实际谈谈学校组之间分层对学生自我期待与发展的影响。 2、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学校组织有何特性? 第九章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班级 1、简述依据中性标准区分班级不同组织水平的几种理论。 2、为什么班级是自功能性和半自治性组织? 第十章教育中的特殊社会文化:课程 1、日中两国小学生道德课内容的区别主要体现出课程价值取向的哪些不

同? 2、试分析教师和学生如何影响课程的实施? 第十一章教育中的核心社会活动:课堂教学 1、参照课堂教学的社会学模型分类,试分析你的教学模式的类型及教师角色和学生势力的表现。 2、结合实际,谈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差异的表现和影响。 第十二章教育的社会功能诸论述评 1、简述帕森斯的教育功能理论 2、简述学校消亡论的主要观点。 第十三章教育的社会功能述要 1、简述教育社会功能的形成分哪几个阶段? 2、、教育社会功能从取向转化为行动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网络版部分) 专业:行政管理本 科目:【社会学概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题干】简述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答案】 (1)社会变革的需要;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考点】社会学的创立 37.【题干】简述中国人口问题 【答案】 1.人口素质问题。 2.人口流动迅猛。

3.人口分布失衡。 4.人口老龄化加速。 5.人口性别失衡。 【考点】社会的基本要素 38.【题干】简述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答案】 (1)结构功能主义分析: 功能主义者强调家庭的功能——社会化、情感支持和相互陪伴、性规则及经济合作等对整个社会的福祉及平稳运行非常重要。 (2)社会冲突论: 同结构——功能论一样,社会冲突论将家庭看作是我们生活的中心。然而,冲突论强调,家庭中两性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竞争,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家庭成员比另一些人从家庭中的获益要多。他们指出,家庭的历史,同样也是女性被男性统治的历史。这一视角指出了家庭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原因,而不是血缘关系如何有益于社会。冲突论者批判了父系继嗣制、男权制。 【考点】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39.【题干】简述社区的功能

【答案】 (1)经济生活功能:社区具有一套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体系,通过生产或进口,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这是社区的首要功能; (2)社会化功能:社区具有一系列的组织和设施,将社区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下一代社区成员,使他们能够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来。 (3)社会控制功能:任何社区都会对其社区成员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施以某种形式的制裁,以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区的社会秩序。 (4)社会参与功能:社区可以向社区成员提供生活和交往的场所、设施和途径,帮助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事务。 (5)社会保障功能:社区可以提供一套社会保障体系,以帮助社区中遇到问题、需要求助的社区成员,如社会救济。 【考点】社区的概念和功能 40.【题干】简述社会控制的特点 【答案】 (1)普遍性。 (2)规范性。 (3)多重性。

《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1. 班级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 A. 互为补充 B. 互为前提 C. 互为排斥 D. 不相关 满分:2 分 2. ()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满分:2 分 3. ()从广义上讲,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狭义上说是在社会 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致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 普遍注意,并需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的问题 A. 教育问题 B. 政治问题 C. 经济问题 D. 社会问题 满分:2 分 4. ()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 A. 教师义务 B. 教师职业声望 C. 教师专业地位 D. 教师权利 满分:2 分 5. ()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A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 分 6. ()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 地位和功能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 分 7. ()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 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 能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满分:2 分 8. 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这是人 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折点,是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第一个里程碑 A. 《人类环境宣言》 B. 《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C. 《我们共同的未来》 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满分:2 分 9. ()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合规范,并内化为个 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作为“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 者”的全面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逐渐转变的过程 A. 个性化 B. 社会化 C. 集体化 D. 群体化 满分:2 分 10. ()把课程看成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东西,而是 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 分 11. 学校主要成员()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 乎完全相对 A. 教辅人员 B. 教师 C. 校长 D. 教育行政人员 满分:2 分 12. ()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 A. 贝塔朗菲 B. 卢斯山 C. 韦伯 D. 泰勒 满分:2 分 13. 1907年苏扎罗在()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 A. 斯坦福 B. 耶鲁

兰大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内容: 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内容: 交际场合一般人们之间的距离应保持( ) A、18英寸以内 B、18英寸到4英尺 C、4英尺到12英尺 D、12英尺以上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个性的中心内容及形成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人格的完善程度 B、自我的完善程度 C、道德的完善程度 D、学习的多少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 )首先修正了理性决策模型中的绝对最优标准,提出了具有相对性的满意化决策准则,从而提出了被人们称为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 A、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B、戴维.伊斯顿 C、拉斯韦尔 D、西蒙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是社会教化的起点,是个体遇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执行者,也是极其重要的执行者,个体社会化成功与否与家庭的父母教化有直接的关系。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播 学员答案:A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2017秋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 社会剧变 B. 文化革命 C. 教育革命 D. 经济革命 满分:2 分 2. ()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 A. 教师义务 B. 教师职业声望 C. 教师专业地位 D. 教师权利 满分:2 分 3. ()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 称为“越界”,即学生的社会位移 A. 美国 B. 英国 C. 澳大利亚 D. 法国 满分:2 分 4. ()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 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 分 5. ()把课程看成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东西,而是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 分

6. ()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 分 7. 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 A. 群体化形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形式主义阶段 D. 瓦解阶段 满分:2 分 8.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 意大利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满分:2 分 9. ()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 分 10. ()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 人口流动 B. 社会流动 C. 人才流动 D. 社会迁移 满分:2 分 11.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 特殊社会现象说 满分:2 分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劳动社会学试卷习题及答案.doc

厂 xx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 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 5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 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更强调工人是(A) A.社会人 B 经济人 C 理性的人 D 自然人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个体进行详细调查的方 法称为( B ) A 问卷调查法 B 个案调查法C参与调查法 D 实地调查法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的劳动关系是(B) A 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B 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C 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D 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4、霍桑实验表明,提高工效的决定因素是(A) 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生产条件C产品需求 D 工作环境

5、常被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用作衡量劳动者态度的总和指标是( D) A 社会地位满意度 B 收人满意度C环境满意度 D 工作满意度 6、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的依据是(B) A 劳动者行为的组织特征角度 B 劳动考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 C 劳动行为的个体角度 D 劳动行为的结果表现 7、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A) A 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B 闲暇时间的多少C、劳动环境的好坏 D劳动的社会地位 8、职业生涯的概念最初的提出者是( C) A 萨柏 B.霍尔C沙特烈 D 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的人适合从事( D) A做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 B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 C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 者 10、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是(C ) A 加强管理与监督 B 吸收精英人才C加强职业生涯管理 D 控制运营成本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 列描述有误的是 (B )

(完整word版)2019秋季东师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社会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越轨 答:社会越轨是指违反某个群体或社会的重要规范的行为。 2、社会互动 答: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社会互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从本质上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起源于社会互动,通过社会互动构成各种社会过程。 3、社会分化 答:社会分化是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即功能专一化与地位多样化。 4、科层制 答: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它是以正式规则为主体,以系统的权力划分为基础,具有专业化功能、权威分层和固定规程的管理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社会救助。是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那些因自然灾害、经济社会、个人生理和心理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以致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生产救助,住房社会救助,教育社会救助,灾害社会救助等。 第二,社会保险。是指国家在既定的社会政策下,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及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全部或部分失去生活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对本人及其家属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护理保险、残障保险等。 第三,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们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概括的说,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1 4全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 孙中山 写下了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 撰写了 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 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 次提出 “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 康有为,在1891年。 4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 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 6 ?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 _________ 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 器官而做事 ,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社会需要是人们的 —社会关系 _________ 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 一需要层次论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 和 社会环境 。 11 ?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___自我意识___的获得是一个 关键环节。 12 ?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 相互作用 、 相互影响 的活动。 13 ? 社会关系 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4 ? _ _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 二、单项选择题 1 ?“社会” 一词源于( A A.中国 B 第一信号系统 、 第二信号系统 。 德国 )。 ?美国 C ?英国 D . 2. 文化是指(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3. “工作安定”属于(B 丿需^<。 A.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 自尊的 4. “镜中自我”是(B )提出来的。 A.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 托马斯 5?—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 叫做(B )。 康有为 在青年时代就 —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

(全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发展社会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发展社会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8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_______认为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最大区别在于理性成分在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A.埃米尔·涂尔干 B.菲迪尔·滕尼斯 C.马克思·韦伯 D.尤尔根·哈贝马斯 2.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美国成为现代化国家是属于() A.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B.第二次现代化浪潮 C.第三次现代化浪潮 D.第四次现代化浪潮 3.根据帕森斯的理论,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科学革命、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同时推进的整 体化模式的国家有() A.德国 B.中国 C.美国 D.英国 4.《社会分工论》的作者是_______,此书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发展关系论述的集大成者。 ()A.社会学创始人孔德 B.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 C.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D.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 5.在社会整合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 A.规范整合 B.文化整合 C.功能整合 D.意见和信息整合 6.在城市化发展中,郊区化是人口() A.向心化运动 B.离心化运动 C.轴心化运动 D.反向心化运动 7.滞后城市化是() A.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城市化 B.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 1

C.易引发严重的“城市病”现象 D.易引发“农业病”现象 8.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牛顿力学的确立是属于() A.第一次飞跃 B.第二次飞跃 C.第三次飞跃 D.第四次飞跃 9.知识经济的核心是() A.把知识当作是生产力要素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B.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重视教育、重视学习、重视创新 D.重视知识产业化 10.公正的依据中,首要的理念依据是() A.民主的理念 B.平等的理念 C.自由的理念 D.社会合作的理念 11.在公正的基本原则中注重“底线”的意义上来保护每个成员的基本权利的是() A.事前原则 B.事后原则 C.保证原则 D.调剂原则 12.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正式诞生的是() A.1962年卡森的《寂寞的春天》 B.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 C.布伦特夫人主持的《我们共同的未来》 D.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全球21世纪议程》 13.在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推进中,_______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社会力量。() A.政府的推进 B.民间的合作 C.科技的发展 D.公众的参与 14.下列_______因素,不属于“内源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A.自上而下的中央政权的推动 B.新兴社会力量的形成 C.现代生产力因素的成长 D.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15.世界上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是() A.意大利 B.荷兰 C.德国 D.英国 2

全国2016年10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6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 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 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 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C ) A.历史唯物主义 B .辩证法C.阶级斗争理论D.政治经济学 2. 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A) A.法兰克福学派 B .芝加哥学派 C .哥伦比亚学派D.功能学派 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 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A.预测性功能 B .规范性功能C.解释性功能 D .描述性功能 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A.文案法B.普遍调查 C .实地实验 D .问卷调查 5. 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D) A.访谈法B.典型调查C.观察法D.个案研究 6. 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A) A.定量分析 B .定性分析C.实地研究D.非介入性研究 7.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 A ) A.实体性社会结构 B .关系性社会结构 C .规范性社会结构D.整体性社会结构8.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A.人口素质B.人口规模C.人口结构D.人口分布 9. 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C) A.文化冲突 B .文化边际C.文化震惊D.文化排斥 10.“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D ) 11.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A.反向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 12. 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生理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被称为(A) A.先赋角色 B .开放性角色 C .首要角色D.表现性角色 13.在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中,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阻止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被 称为(A ) 14.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象征,被称为

新编教育社会学作业

请选择任何一堂课,举例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印象管理。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教师进行良好的课堂控制,实际上需要一定的控制艺术和技巧,印象管理便是这样的技巧。印象管理的观点来自于加拿大社会学家戈夫曼关于日常生活的社会学分析。课堂教学是一种在有形界限内有组织的社会生活,教学活动也是一门表演的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存在着戈夫曼所力图解剖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上一堂小学语文课,在课堂教学中,有学生做小动作、捣蛋或者有其他局外人不合时地闯入课堂,这些偶然事件直接关系到课堂秩序能否重新恢复正常,教学工作能否正常进行。因此,作为教师,作为表演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品性和措施来处理课堂问题。 1、维持教师集体的高度团结 全体教师的举止行为应表现出共同承担了道德责任和义务,以及对学生的仁爱,关心和期望。教师集体的内部团结相当于“后台”。教师之间的内部矛盾于意见不应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教师就能维持一种“剧场印象”。这是教师进行前台表演的基础和支撑点。 2、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 教师应当牢记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在课堂中不能出现无意动作或失控行为。教师应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以防感情用事,特别是要控制面部表情和说话的态度。3.教师要尽量控制教学程序的严密性 教师要科学地设计教案,如教学道具的使用,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适当调节课堂气氛,教学不应被打断。有研究表明:在有些学校有一不成文的规定,不能贸然进入课堂。显然,这里存在一个假定,新来的表演者很有可能会做一些在学生看来于他们的教师所建立的印象不一致的举动。 4.教师应尽量做到后台与前台行为的一致 教师兼具普通人和教育者双重角色,要在价值观、信念、道德及其行为方面做到始终如一,自然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处在当前的转型社会中,教师可能会面临内心冲突。虽然如此,教师仍应从育人的角度严格要求自己。为了使学生产生对教师行为的一贯性和连续性的印象,一种可行的策略就是教师要防止自己的“后台”被闯入,这意味着教师需要避免被学生识破。但这并不是欺骗学生,而只是一种维持师生互动的策略。 5.教师必须密切注意学生的暗示,修正自己的行为 在课堂情境中,学生的某些行为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种维持课堂秩序的行动。但很多教师对这些行为或者加以忽略,或者视为破坏,因而采取的处理措施最终往往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在课堂中,往往更多的是介于“和谐”与“冲突”之间的“假和谐”局面。这种假和谐局面可视为学生有意识地在维持秩序,其原因可能是对教师的某种认同,可能是出于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性,也可能是对教师情感上的支持或者讨好教师的表现等。但不管学生出于何种动机,若教师意识不到学生所给予的暗示,从而修正自己的行动,则极有可能导致课堂失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