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经方汇总

倪海厦经方汇总
倪海厦经方汇总

1、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甘草泻心汤)甘草12 克黄芩9 克、干姜9 克、半夏9 克、大枣12 枚、黄连 3 克

2、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栝萎30 克酒当归15 克、白芷6 克、乳香3 克

3、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2 克龙骨5 克 6 克牡蛎 5 克黄芩 5 克生姜 5 克铅丹 3 克人参 5 克、桂枝 5 克、茯苓 5 克、半夏 6 克、大黄 6 克、大枣 6 枚常山20 克、远志20 克、苍术20 克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4、治疗男子阳痿和女子性冷淡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四逆散)柴胡6 克枳实6 克芍药 6 克炙甘草 6 克注: 将以上药加工成粉末,每次小半匙,每日三次。

5、治疗癫痫的基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2克龙骨5 克黄芩5 克牡蛎 5 克生姜 5 克铅丹 3 克人参 5 克桂枝 5 克茯苓 5 克半夏 6 克大黄 6 克大枣 6 枚常山20 克远志20 克苍术20 克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6、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大柴胡汤)柴胡12 克黄芩9 克芍药9 克半夏9 克生姜15 克枳实9 克大枣 4 枚大黄 6 克

7、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大柴胡汤)柴胡12 克黄芩9 克芍药9 克半夏9 克生姜15 克枳实9 克大枣4 枚大黄6 克

8、治疗不孕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温经汤)当归6 克芍药 6 克川芎6 克吴茱萸

9 克人参 6 克桂枝 6 克阿胶6 克牡丹皮6 克生姜 6 克甘草 6 克半夏 6 克麦冬9 克注: 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9、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温经汤)当归6 克芍药6 克川芎6 克吴茱萸9 克人参 6 克桂枝 6 克阿胶 6 克牡丹皮 6 克生姜 6 克甘草 6 克半夏 6 克麦冬9 克注: 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10、治疗贫血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泽泻汤)泽泻25 克白术10 克

11、治疗脑部积水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甘草麻黄汤)麻黄15克甘草8克生半夏30克

12、治疗四肢及躯干麻木不仁(出自《伤寒杂病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5 克芍药15 克桂枝15 克生姜 6 片大枣12 枚

13、治疗半身不遂的基础方(出自《小续命汤》)麻黄25-40 克杏仁25-40 克大枣12 枚木防己15 克桂枝15-20 克黄芩10 克白芍15 克防风10 克川芎15-50 克人参15 克炮附子10 克当归15-50 克炙甘草10 克生姜 3 片

14、治疗阴天肌肉酸痛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麻杏薏甘汤)麻黄5 克薏苡仁 5 克杏仁 4 克炙甘草10 克

15、治疗风疹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麻黄加术汤)麻黄9 克杏仁9 克桂枝 6 克

炙甘草 3 克白术12 克

16、治疗产后全身疼痛(出自《伤寒杂病论》-- 桂枝加人参汤)桂枝15 克生姜 2 片炙甘草10 克大枣12 枚白芍15 克人参15 克

17、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经验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三黄泻心汤)大黄10 克黄连 5 克黄芩 5 克17-2、治疗剧烈牙疼的经验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白虎汤)知母20 克石膏50 克

甘草7 克生地15 克粳米 1 调羹

18、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经验方白术100 克续断20 克大黄10 克枸杞20 克陈皮15 克

19、治疗白癜风的方(出自《千金药方》)芝麻油30 毫升白酒30 毫升注: 混合后每次服20 毫升,一日三次。两个月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和鱼、肉、鸡、芝麻油有些地方称香油。20、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方处方一:(出自《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补肝汤)桂枝47克干姜47 克五味子47 克竹叶16 克旋覆花16 克大枣12 枚代赭石16 克处方二:(出自《伤寒

杂病论》-- 乌梅丸方)乌梅300 个黄连250 克蜀椒63克黄柏94克细辛94克当归63克

桂枝156 克炮附子94 克干姜94 克人参94 克注解: 将以上药到药房加工成 6 克药丸,每日三次,一日一丸。

21、治疗风寒引起的感冒的食疗粥方成人: 葱白一段糯米50 克注: 将葱白切成小段,待米煮熟

后放入,熬至香稠即可。小儿: 葱白一段糯米30-50 克米醋10 毫升注:将葱白切成小段,待米

煮熟后放入,熬至香稠倒入米醋,搅拌均匀即可。

22、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31 克炮附子62 克细辛31 克

23、治疗老年性腹泻的食疗粥方山药100 克糯米100 克

24、促进乳汁分泌的民间验方丝瓜300 克鲤鱼500 克

25、治疗习惯性失眠的经验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半夏泻心汤)半夏125 克甘草47 克大枣12 枚

26、孕产妇保健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桂枝汤当归散白术散当归生姜羊肉汤孕期1 到 2 个月: 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 克生姜4片大枣12枚黄芩47克人参47克干姜47

克黄连16克孕期 2 到 6 个月: 当归250克黄芩250克芍药250克川芎250克白术125克注:以上诸味药研磨成粉,一日四次,每次一汤勺。孕期 6 个月到产前:白术100克川芎100 克蜀椒100 克牡蛎100 克注:以上诸味药研磨成粉,一日四次,每次一汤勺。哺乳期: 当归15 克生姜4 片羊肉500 克

27、治疗小儿流鼻涕且咳嗽(出自《伤寒杂病论》- 发热且舌苔发黄者:大青龙汤)麻黄10克桂枝15 克杏仁10 克生姜 2 片石膏20 克大枣10 枚炙甘草10 克注: 石膏用棉布包好,和其他药一起煮。

28、治疗脱发的经验方(出自《圣济总录》之茯苓饮)白茯苓30 克当归30 克芍药30 克炙

甘草30 克桂枝30 克

29、治疗早上吃的东西下午又吐出来或吃完就吐(出自《伤寒杂病论》--大黄甘草汤)大黄20 克甘草10 克

30、治疗三叉神经痛(民间验方)以钝物刺激天突穴辅以浓盐水催吐,每日一次,不出三日即可痊愈。

31、治疗肌肉不由自主的震颤(出自《伤寒杂病论》--防己茯苓汤)防己15 克桂枝15克甘

草10 克

32、治疗跟骨骨刺(出自《本草纲目》)白术50 克黄芪15克茯苓30克注:用水煮取一盆,将患处浸于盆中,每日 3 次,每次半小时。视病情轻重,快则一两周,慢则两三月,即可痊愈。33、治疗有小便频繁大便呈颗粒状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麻子仁丸)麻子仁100 克白

芍300 克枳实300 克大黄600 克厚朴600 克杏仁600 克注: 到药房将以上几味药加工成药丸,如果是 6 克以上的大丸,每天 3 次,每次 1 丸。若是小丸,适量增加即可。服用后如果

出现大便次数猛增,适当减量,若大便仍不通畅可以酌情加量。

34、治疗危重病人出现频繁吐口水长时间低烧(出自《伤寒杂病论》-- 大乌头煎)乌头30 克注: 用三碗水煮成一碗,煮好后放入一碗蜂蜜,再煮成一碗。每天服用乌头蜜一调羹,切忌不可多服!(乌头有剧毒)

35、治疗舌苔白小便淡白小腹无异常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 大黄附子细辛汤)大黄15 克炮附子15 克细辛10 克

36、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胀痛无屁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 大承气汤)大黄20 克厚朴15 克枳实15 克芒硝10 克注: 芒硝不要煮,待其他药煮好后,放入融化即可。

37、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痛屁多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 厚朴三物汤)厚朴20 克大黄10 克枳实15 克

38、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胀屁多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 小承气汤)大黄20 克厚朴10 克枳实10 克

39、治疗中晚期肺气肿(出自《伤寒杂病论》-- 厚朴麻黄汤方泽漆汤方)脉浮者:厚朴25 克细辛10 克麻黄15 克小麦 2 调羹石膏15 克杏仁15 克半夏15 克干姜10 克五味子15 克脉沉者:半夏15 克紫菀25 克生姜 5 片白前25 克甘草15 克黄芩15 克人参15 克桂枝15 红大戟15 克

40、治疗受到惊吓引起的持续心动过速(出自《伤寒杂病论》-- 奔豚汤方)甘草10 克川芎10 克当归10 克黄芩10 克芍药10 克半夏20 克生姜 4 片生葛25 克柴胡15 克

41、治疗胸闷且平躺加剧不口渴(出自《伤寒杂病论》--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茯苓15 克杏仁20 克甘草5 克

42、治疗有舌苔发黄且厚现象的咳嗽(出自《伤寒杂病论》-- 皂荚丸方)皂荚40 克注: 到药房将该药加工成地黄丸大小的蜜丸,每日三次,每次一丸,用红枣汤送服。

43、治疗有舌苔发白现象的咳嗽(出自《伤寒杂病论》-- 射干麻黄汤方)射干15 克细辛15 克大枣7 枚麻黄15 克半夏15 克生姜 4 片紫苑15 克款冬花15 克五味子15 克

44、治疗早期肺气肿(出自《伤寒杂病论》-- 越婢汤方加半夏)麻黄20 克石膏15 克生姜3 片甘草10 克大枣12 枚半夏10 克注: 石膏用棉布包好再与其他药一起煮。

45、治疗原因不明流鼻血(出自《伤寒杂病论》--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20 克麻黄10 克知母20 克、芍药15 克、炮附子10 克、防风20 克、甘草10 克白术20 克、生姜 5 片

46、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出自《伤寒杂病论》-- 麻黄加术汤)麻黄10 克甘草5 克杏仁10 克、桂枝15 克白术20 克

47、治疗肝病引起的吐血(出自《伤寒杂病论》-麻黄升麻汤方)麻黄10 克、知母 5 克石膏10 克、芍药 5 克、升麻10 克、黄芩5 克、白朮5 克、桂枝5 克、当归10 克、玉竹5 克干姜 5 克、茯苓 5 克、炙甘草 5 克、天门冬 5 克

48、治疗慢性胃病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当归15 克生姜3 片桂枝15 克、芍药15 克、细辛10 克大枣25 枚炙甘草10 克木通10 克吴茱萸15

49、治疗患者舌苔发白且胃痛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黄连汤方)黄连15 克桂枝15 克、

大枣12 枚炙甘草15 克、人参15 克干姜10 克生半夏15 克

50、病人有感冒且吃什么都腹泻食物不消化(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人参汤)桂枝20 克

炙甘草20 克白术15 克人参15 克干姜15 克

51、病人一直很瘦弱而且易疲劳(出自《伤寒杂病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30 克、黄芩15 克桂枝15 克干姜10 克、牡蛎10 克、栝楼根20 克、炙甘草10 克

52、治疗胃癌的经验方葛根30 克、柴胡25 克、半夏15 克、甘草10克、人参15 克生

姜10 克、阿胶15 克白朮25 克、大枣10 枚、茯苓25 克、干姜10 克干地黄15 克黄芩15 克炮附子15 克、灶心土15 克(或赤石脂)注: 阿胶不要煮,待其他药煮好后再放入,调匀即可服用。

53、治疗腹水的处方巴豆 3 颗芫花 2 克注:将以上药研磨成粉,利用巴豆本身所含油脂滚成如黄豆大小的小丸,每次 2 丸,每日 3 次。症状消失,立刻停药(服后若出现大下的情况属正常)。

54、治疗急性肺扩张(出自《伤寒杂病论》- 大陷胸汤方)大黄20 克芒硝10 克甘遂5 克注:芒硝不要煮,将其他药煮成两碗,各放 5 克芒硝,调匀,先服用一碗,若出现大吐大下是应该出现的情况,症状消失后就不用再服药;否则,继续服下第二碗。

55、治疗小腿有鱼鳞状干癣(出自《伤寒杂病论》-- 抵当汤)水蛭10 克虻虫10 克桃仁20 克生地黄15 克

56、治疗消化不良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调胃承气汤和吴茱萸汤)处方一:大黄20 克炙甘草10 克芒硝 5 克注: 芒硝不要煮,等药煮好后放入芒硝调匀即可服用。处方二:吴茱萸25

克人参15 克生姜 3 片大枣12 枚

57、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出自《伤寒杂病论》-- 桂枝汤加葛根)桂枝15 克白芍10 克炙甘草10 克生姜3 片大枣12 枚葛根20 克连翘15 克金银花15 克浮萍15 克蝉蜕10 克

58、治疗长期便秘又受到惊吓所引起的心脏动悸(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加桂汤方)桂枝15 克炙甘草10 克白芍15 克生姜3 片大枣12 枚肉桂5 克注: 肉桂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肉桂粉,调匀,即可服用。

59、治疗过度惊吓或焦躁不安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桂枝15 克炙甘草10 克生姜 3 片、牡蛎25 克、龙骨20 克、大枣12 枚常山15 克60、治疗乳癌的经验方方一:(治疗乳癌或乳房中有硬块,尚未溃烂破出时使用)柴胡15 克

续断15 克、黄芩15 克、瓦楞子25 克川芎15 克、白芍25 克、牡蛎50 克、丹皮15 克、枳实15 克、龙胆草15 克三七15 克、乳香15 克、炮附子25 克阳起石15 克当归10 克炒麦芽25 克、玉金25 克注:体力差、足冷,加熟地15 克;经期加桂枝15 克方二:(治疗乳癌已经溃决破口,有恶臭,有黑臭水时使用)柴胡15 克黄芩15 克紫根25 克黄连15 克龙骨25 克牡蛎50 克白术25 克炮附子25 克

61、治疗脑部积水(出自《伤寒杂病论》-小柴胡汤)柴胡30 克黄芩15 克人参15 克甘草

15 克生半夏45 克生姜3 片大枣12 枚

62、身体肥胖平日头晕眼花(出自《伤寒杂病论》-真武汤方)茯苓15 克芍药15 克生姜3 片白术10 克炮附子15 克

63、治疗大病初愈胃不舒服睡眠不好(出自《伤寒杂病论》-栀子豉汤)栀子25 克豆豉25 克注: 先煮栀子,20 分钟后放入豆豉。

64、治疗病人平日腹胀放屁较多(出自《伤寒杂病论》-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厚朴15 克生姜 3 片生半夏15 克、炙甘草10 克人参 5 克

65、治疗脐下动悸且伴有心跳加速(出自《伤寒杂病论》- 桂枝甘草茯苓大枣汤)茯苓15 克炙甘草10 克大枣15 枚桂枝15 克

66、治疗脐下动悸(出自《伤寒杂病论》- 桂枝甘草汤)(桂枝20 克、炙甘草10 克

67、病人白天非常烦躁夜晚正常(出自《伤寒杂病论》干姜附子汤)干姜10 克生附子10 克注:熬煮时将生附子用棉布包好再煮

68、感冒同时伴有咳嗽和气喘(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加厚朴和杏仁)桂枝15 克、炙甘草10 克、白芍15 克生姜2 片、大枣12 枚厚朴10 克、杏仁15 克

69、治疗青春痘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加葛根)桂枝15 克白芍15 克甘草炙10 克、生姜 2 片大枣12 枚葛根25 克黄连10 克黄岑15 克、知母15 克、白术15 克

70、治疗面部中风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加葛根)桂枝15 克炙甘草10 克、白芍15 克、生姜 2 片大枣12 枚、葛根35 克

71、醒酒汤(出自《皇帝内经》)苍术30 克泽泻30克、茜草15 克

72、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炙甘草汤和小建中汤)处方一:

炙甘草20 克生姜 2 片牡丹皮20 克桂枝15 克党参10 克麦门冬10 克麻仁30 克黄连10 克、柴胡15 克、川芎10 克大枣10 枚、桃仁20 克、熟地50 克、枸杞10 克、山茱萸30 克、阿胶20 克注: 待其他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处方二:桂枝15 克炙甘草15 克生姜 2 片大枣0 枚杜仲10 克、巴戟天20 克肉苁蓉20 克山茱萸30 克、吴茱萸15 克川芎15 克、山药30 克艾叶10 克炮附子20 克

73、治疗自闭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桂附八味丸)干地黄400 克覆盆子200 克茯苓150克肉桂150 克山茱萸250 克泽泻200 克牡丹皮150 克炮附子150 克巴戟天100 克注: 拿以上诸味药(除去肉桂)去药房,加工成如六味地黄丸一样的丸剂。小儿一日三次,每次10 粒再加上 2 克肉桂粉用淡盐水送服。

74、治疗春季发作的过敏性鼻炎- 俗称花粉病(出自《伤寒杂病论》-- 麦门冬汤)麦门冬60 克半夏苍朴15 克辛夷10 克人参15 克10 克甘草 5 克粳米 2 调羹大枣12 枚麻黄10 克杏仁10 克

75、预防胃病的方法早上起床的时候,慢慢坐起,喝下一杯凉水,持之以恒就会终生不得胃病。

76、治疗牙痛的方法牡蛎10 克注: 研磨成粉,含于患处。

77、治疗女子逆经的处方郁金15 克

78、适合孕妇饮用的混合豆浆黄芪 5 克注: 用黄芪煮汤,3 碗水煮成1 碗,与豆浆混合饮用即可。可提高母亲抵抗力,促进宝宝生长。

79、健康长寿的粥饮大米 3 调羹糯米3 调羹红薯 4 小块注: 将上述食物熬成粥,每天早餐食用。

80、抑制病人剧烈疼痛延胡索15 克乳香10 克没药10 克

81、预防扁桃体炎和咽喉炎的方法夏枯草15 克生鸡蛋一枚注: 用夏枯草和生鸡蛋一起煮,待鸡蛋煮熟后,把鸡蛋和药汤服下,药渣倒掉。不是很难喝,有股薄荷的清香味,孩子也可服用。82、强肾固齿的方法炮附子10 克青盐10克注: 将上述两味药研磨成粉,每次刷牙时用牙刷蘸取少许刷牙即可。

83、急救时涤痰通喉痹(《三生饮》)生半夏15 克生南星15 克生附子15 克

84、治疗吃鱼虾海鲜引起的过敏紫苏叶10 克

85、补血安神的处方生姜2片龙眼20克注:将上述两味药煮好后,放入红糖和蜂蜜即可饮用。

86、使人心情舒畅的茶饮洛神果一枚菊花5 克甘草5克远志 2 克冰糖少许

87、养护肌肤的方法(出自《玉肌散》)白芷15克薏仁20克绿豆10克注: 将以上三味药研磨成粉,做成面膜。

88、治疗总是感觉口苦(出自《伤寒杂病论》-- 小柴胡汤)柴胡10 克黄芩25 克党参10 克炙甘草5克半夏25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89、治疗由于小儿口腔溃疡或牙龈发炎引起的发烧的处方葛根5克黄岑5克黄柏5克冰糖8小块注: 汗出烧退之后立即停用。

90、治疗孕妇痔疮的方法方法一: 把蜂蜜放在锅中翻炒至完全没有水分时,倒入圆锥形的磨具中,待冷却后,塞入肛门即可。方法二: 槐实20 克把槐实放入锅中炒一下,在没有完全冷却时,捏成圆锥形,塞入肛门即可。注: 便秘不治好,痔疮是无法根除的。

91、去除脂肪瘤的方法蓖麻子10 克注: 把蓖麻子在锅中翻炒几次,待凉了后,取少许涂于患处,用创可贴粘上即可。

92、治疗青春痘的面膜栀子10 克木兰皮10 克注: 将上述药加工成粉,做成面膜。

93、治疗产后腰背疼和去除妊娠纹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小柴胡汤)柴胡25 克黄芩10 克党参10克炙甘草 5 克半夏25克生姜10克大枣4枚杜仲20克

94、促进头发生长的处方(改善头发稀少)当归20 克侧柏叶20 克

95、通便美容的茶饮柏子仁10克决明子10克枸杞10克注: 把前两味药炒过之后和枸杞一起用开水泡着喝即可。

96、养颜美容的茶饮黄芪 5 克甘草 5 克旋覆花5 克注: 将上述三味药用开水泡一会即可饮用。

97、补气健身的茶饮黄芪 5 克甘草 5 克枸杞10 克注: 将上述三味药用开水泡一会即可饮用。

98、使乳房中的乳汁得以顺利流出的处方冬葵子20 克注: 用葱白擦拭乳头,用葱叶尖刺一下,即会出奶。如果还没有分泌乳汁,再服用冬葵子汤药。记住,给宝宝喂奶前把乳头用温水擦干净,不然,有异味孩子可能不愿意吃。

99、促进乳汁分泌的处方(王不留行15克穿山甲15克注: 用上述两味药和猪蹄一起煮。

100、促进乳房发育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桂枝汤)桂枝15 克炙甘草15 克白芍15 克天麻20克生姜 2 片大枣10枚

倪海厦针灸课笔记

针灸02(任脉经穴篇)听课笔记 (2010-01-27 10:31:16)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国学学习 任脉经穴篇 任脉:24个穴道——起于会阴穴、曲骨穴(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神阙穴(肚脐)、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浆穴。 神阙穴:位置在肚脐,禁针(传说下针不能大便),常用隔盐灸,中风,肠道问题。 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胃的募穴,胃的病、恶心呕吐都针灸中脘穴,下针一寸即可。 下脘穴(中脘穴与神阙穴的中点):太阴任脉之会,治疗溃疡。 建里穴(中脘穴与下脘穴的中点)。 水分穴(下脘穴与神阙穴的中点):治疗水肿的穴道,针灸均可, 喝的水到胃里(水分穴)被汽化,变成汗或小便,吃得食物的水才有办法进入小肠。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上消:喝饮百杯不解渴;中消:吃百碗饭不能解饥;下消:阳不举。 小儿14岁以下,流鼻血是正常(会流鼻血的小孩不会高烧,流鼻血是释放压力的现象),大人流鼻血需要治疗。 痛的观念:根本来自压力不是发炎。 会郗治疗法: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腑(消化系统: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会中脘、藏(心、肝,脾、肺、肾)会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骨会大杼、血会膈俞、脉会太渊、气会膻中。 上脘穴(巨阙穴与中脘的中点)。 巨阙穴(胸骨下端与中脘的中点):心之募穴,治疗心病,下针一寸即可。 梅花灸:以中脘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一寸的位置加中脘穴用生姜进行灸称为梅花灸——治疗一切胃病,有出血现象不灸。 补泄手法:扎针留豆许,气到往下推一点为补,往上提一点为泄。 鸠尾穴:不能灸但是能针。 气管:中医称重楼。 玉堂穴:鸠尾穴与天突穴中点 膻中穴(玉堂穴下一寸半):气会膻中,呼吸等疾病、乳汁变少、咳嗽等治疗,强肺气。 华盖穴:玉堂穴与天突穴的中点。 紫宫穴:华盖穴与玉堂穴的中点。

倪海厦用经方治疗重症教学内容

倪海厦用经方治疗重 症

倪海厦用经方治疗重症(血癌、肝癌、脑瘤、尿毒症等) 作者:苗子qing210提交日期:2010-11-4 15:39:00 | 分类:医药知识 | 访问量:21 我在美国使用经方治疗重症的经验谈 整理:正耀 原文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9b2755381.html,/content/10/1104/13/4368923_66517351.shtml 一、血癌的治疗 血癌案例1、04-10-2009初诊,血癌,男,白人,75岁。 处方:炙甘草10,生姜二片,大枣十枚,桂枝5,麻子仁3,熟地2,党参3,阿胶3,当归2,白术3,茯苓3,炮附子4,龙骨3,牡蛎8。 一周后来诊,原WB39已经降到28了。 血癌案例2、03-05-2009初诊,Parks Thomas,白人,73岁。五年前得到左乳癌,经西医开刀治疗后现在出现移转成淋巴癌与血癌,同时右乳又出现硬块。 处方:生附子2,乾姜2,炙甘草5,桂枝3,白芍3,大黄2,黄芩3,黄柏3,黄连2,防己5,瓦楞子5,牡蛎8,紫根3,茯苓5,阿胶3。 Mar 13 WB 60.21;April 13 WB 42.40

2009/03/13来复诊:服前方后里寒去,小便量增许多,睡仍不好。因小便频数约3、4次一夜,淡黄色;大便每日行,一日两次。胃口好,体力一样。仍在服降压药、心脏药,目前血压很好140/90。 脉诊:脉稍洪大,无附骨脉。望诊:1、舌诊:淡白湿红;2、眼诊:瞳孔反应还好,肾阳还好,肝区有白点是肝积毒素。 处方:同3/6方,9碗煮成3碗,早晚饭前服用。 2009/03/20复诊,要出远门。问诊:服前方后睡好转,且频尿亦减少中。睡时身无热,双足温,体力好。口渴有,喝多水(因运动多),大便仍秘,胸前无寒热。 脉诊:脉稍浮数。望诊:1、舌诊:淡黄湿;2、眼诊;3、特殊诊断:手掌温润。 处方:须增加大黄到三钱。 2009/03/31来诊原因:感冒、耳痒。问诊:服前方后睡好转,小便仍频尿,睡时身温,手足皆温许多。大便每日行,体力好转,无盗汗。 脉诊:脉稍浮数。望诊:颜面肤色极红,无须(要等到红色全都退,胡须正常生长才算痊愈)。 西医诊断:病人白血球从一开始治疗时的60.21,到五月时35.9,其他验血指数一切正常,病人已经没有危险,继续吃药中。

倪海厦经方治感冒简易图表

注1 :发烧+有汗+ 口渴欲饮冷+怕热T白虎汤注2 :发烧+无汗+ 口不渴+怕冷+四肢冰冷+疲累T麻黄附子细辛汤

注1:女子月经期感冒一律使用小柴胡汤,若咳嗽加厚朴杏仁、喉咙痛加葛根 注2 :小青龙汤症但表症(恶寒发热头痛)不明显T 射干麻黄汤 注3 :咳嗽/喉咙痛+无汗+ 口不渴+怕冷+四肢冰冷+疲累T 麻黄附子细辛汤 咳嗽 喉咙痛 (可兼有发 麻杏 甘石汤 桂枝汤 +厚朴 +杏仁 大青龙 小青龙 汤 麻杏 甘石汤 桂枝汤 +葛根 大青龙 葛根汤 冷渴痰 怕口黄

感冒治症简易图表(三) 注1:鼻塞严重则另加【辛夷+苍朮+石菖蒲】 注2 :女子月经期感冒一律使用小柴胡汤 注3 :鼻塞/头身痛+无汗+ 口不渴+怕冷+四肢冰冷+疲累-麻黄附子细辛汤 头?身痛 麻杏 甘石汤 桂枝汤 大青龙 小青龙 汤 桂枝汤 +葛根 桂枝汤 葛根汤 麻黄汤 (可兼有发

常见问题与说明【一】 首先感谢倪海厦恩师无私的教导、张孟浩的精心制作,及叶昭呈完美的slides show,才有此图表的遐生. ※读表的方法:请由最上方之有汗无汗开始读起, 再依症状分支往下走到对应方剂为止。 1.服用科学中药的剂量,及方法为何? a.每日三次,早中晚餐饭前,空腹,温开水送服 b.若病情较重,可于睡前加服一次. a. 续服用2日仍然无效时,应该转方或停服,并到 诊所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浸泡胆巴或硫磺薰制(氧化硫)的中药,与防腐 剂一样,都会严重损伤肝肾,请务必慎选葯材.3.服葯后,退烧,不再恶寒身痛(表解),但有后遗 症,如咳嗽不愈,声哑怎么办? a.若是咳嗽不愈,表示此人平时即多有痰饮体质. …如(寒性)白痰,则用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如(热性)黄痰,则用千金苇茎汤. 《芦根、冬瓜子、桃仁、及仁》 b.如(津亏)声哑,或干咳无痰,表示此人平时多 晚睡,贪食炸烤食物,或服抗生素,伤到津液, 则用麦门冬汤. 4.病症看起来像似表寒桂枝汤证(有汗,恶寒,□不 渴)? 乂有鼻流黄涕看似有热证的麻杏甘石汤证该如何选方? a.恭喜,您已进入合方运用的殿堂.请用 桂枝汤加麻杏甘石汤但总剂量不变. 5.月经期间感冒喉痛,可否用小柴胡汤合葛根汤? a.正确答案,但小柴胡汤量要大一些。 6.严重之喉痛,如扁桃腺化脓,可再加桔梗,玄参,石膏 7.若服用水药,各方之参考剂量及使用法请详见后列之 投影片,实际使用量请依合格中医师处方。小孩服用量依照与成人体重之比例。如60公斤成人需喝一 碗,30公斤小孩则喝半碗o 张孟超敬笔2-20-2010

倪海厦人纪针灸第62-73课笔记(横排打印版)

倪海厦人纪-针灸62课笔记 一、头部与脑瘤治症 1.全头痛,整个头都痛,头顶痛,撞到头顶或百会处。近取穴,百会穴,还痛,扎涌泉。 2.偏头痛,一般偏头痛在胆经上面,首先下对侧的合谷,同侧直接太阳透率谷。 3.偏头痛又有恶心、呕吐,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4.耳朵后面痛,只有三焦经经过耳朵后面,初痛下天井,久痛下中渚穴。 5.印堂、额头痛,扎中脘,中脘是很有名治前额痛的穴道。 6.眉棱骨头(眉毛下方的骨头)痛,扎奇穴,在对侧的阴陵泉下一寸的肾关穴。 7.脑后面头痛,或者颈项,在天应穴下针。近取穴同侧天柱。初痛,在背后膀胱经上,扎束骨穴;久痛针委中,膀胱经母穴。 8.有一种是脑瘤症状是全身抖动、颤动,眼睛往上吊。处方:等量的全蝎、蜈蚣烤干打成粉,放在胶囊里,息风止痉。下针百会跟涌泉,消导,百会百会是六阳交会的地方,管整个脑,是导、标竿,涌泉再下一针,引它下来。 9.诊断脑部有脑痿缩,老人痴呆症,脑部长东西(里面长肿瘤),在绝骨穴(又名悬钟)会找到压痛点,这是脑部有问题。 10.脑痿缩是虚症,脑里面长东西是实症,绝骨穴都会压痛。差异:实症,第十四椎命门穴会有压痛点,代表脑里面长东西,或在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痞根穴也可以找到压痛点。 二、治眼证及睛中法 1.眼睛红肿,赤红肿痛,表湿热,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用三棱针放血,挤一两滴。 2.眼睛很干涩,肝开窍在眼,要让眼睛更好,可扎肝俞,肝募穴期门,太冲,虚实都可。 三、治鼻病:鼻息肉鼻炎 1.治疗息肉,先扎合谷可消炎止痛,然后近取穴迎香透针内迎香。 2.鼻子不通可用通天穴。 3.鼻窦炎、鼻子化脓、浓涕、鼻塞、喷嚏,可灸上星,涂上凡士林,用米粒灸。 4.鼻子不通,扎胆经风池也很好。扎风池的时候,冲对侧颧髎下针。 5.肺开窍在鼻,鼻子问题要从肺上治。肺主皮毛,初症,风池是风进入的地方,扎肺俞,肺募穴中府,俞募治疗,也可。 6.鼻子问题,先下合谷、迎香;还有一点,再下通天,还有再烧上星。可以慢慢加上去扎穴道,最快的先下,好了就不要下了,还不行,再往下找穴。 7.一般的流鼻血,下合谷、天府穴。如果一直流鼻血,要考虑是否是癌症。治疗的方式,压脊椎有压痛点,用俞募治疗。 8.久病治在太渊穴,俞穴等于阴经的原穴,阳经大肠经的络穴是偏历,下太渊及偏历。 四、治耳症:耳鸣化脓 1.肾主耳,有三个穴道,最上耳门,中间听宫,下面听会。三个穴道,采轮刺法,这三个穴道由胆经、三焦经、小肠经在管。 2.久鸣是虚,补肾,针肾俞、志室、京门,脏会章门。下复溜穴,采斜刺及迎随法,对身体方向刺,补用青龙摆尾。 3.实症,下然谷及外关穴。 4.耳朵化脓,脓水流出,麝香矾石散。矾石是燥剂,麝香无孔不入,麝香二矾石四十五。 5.小孩子耳朵为什么会有脓水,是因为初生小孩,没有把小孩倒过来,中医会把小孩倒过来打屁股,小孩一哭,耳朵、鼻子、嘴巴里面的羊水就跑出来了。 倪海厦人纪-针灸63课笔记 五、面部中风与起因 1.一般的中风,不是脸部中风瘫痪,嘴角流涎,针地仓。 2.面部中风,可闭眼的一侧是健侧,不闭眼一侧是患侧。 3.治疗时,两边一起下,先健侧,后患侧。先扎对侧合谷,用三寸针下地仓透颊车,左右捻针,平补平泻。可以再针太阳经瞳子髎,扎完健侧再扎患侧 4.等脸正了以后,还要结尾,针人中、承浆,有固定作用。 5.面部中风起因,大汗后脸对着冷气吹。 六、治舌症与扁桃腺炎 1.久咳的时候,可以放一片生姜灸,最好是大蒜或隔姜灸。 2.木舌症,大舌头,舌头没法翻,讲话不标准,将舌头翻起,两旁很多青筋,金津和玉液放血,舌头就软了。舌头中风,舌强不语也可以这么放血。 3.舌癌时舌头肿大,看上去是黄色。黄色主三焦,三焦是黄色的油膜,心主舌,在心和三焦上取穴。 4.下针心包经、心经,大陵、神门、通里、内关。原穴络穴,郗穴都可下针。 5.舌头正好在任脉的尾端,可下列缺,心募巨阙、少海穴(管阴蹻,阴蹻络到喉咙)。碰到积块,痞块,一律采消导的方式。 6.所有的癌症,几乎都是血症,治疗癌症,活血化瘀是基本原则。 7.扁桃腺肿,采天应放血,近取穴扎天突,下针列缺、照海。 8.扁桃腺是人体的防卫系统,因为有扁桃腺,高烧烧不上去。 9.治疗喉癌,下针列缺、照海,手上的少商、商阳放血。 七、甲状腺治症 1.甲状腺,又叫瘿瘤,大脖子,症状包括心悸、潮热、手抖、冒冷汗、眼睛凸。多吃海带海藻。远取穴少海穴。近取穴用人迎、照海、列缺、天突。

【9A文】倪海厦用经方治疗重症

倪海厦用经方治疗重症(血癌、肝癌、脑瘤、尿毒症等) 作者:苗子qing210提交日期:20KK-11-415:39:00|分类:医药知识|访问量:21 我在美国使用经方治疗重症的经验谈 整理:正耀 原文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9b2755381.html,/content/10/1104/13/4368923_66517351.shtml 一、血癌的治疗 血癌案例1、04-10-20KK初诊,血癌,男,白人,75岁。 处方:炙甘草10,生姜二片,大枣十枚,桂枝5,麻子仁3,熟地2,党参3,阿胶3,当归2,白术3,茯苓3,炮附子4,龙骨3,牡蛎8。 一周后来诊,原WB39已经降到28了。 血癌案例2、03-05-20KK初诊,ParksThomas,白人,73岁。五年前得到左乳癌,经西医开刀治疗后现在出现移转成淋巴癌与血癌,同时右乳又出现硬块。 处方:生附子2,乾姜2,炙甘草5,桂枝3,白芍3,大黄2,黄芩3,黄柏3,黄连2,防己5,瓦楞子5,牡蛎8,紫根3,茯苓5,阿胶3。 Mar13WB60.21;April13WB42.40 20KK/03/13来复诊:服前方后里寒去,小便量增许多,睡仍不好。因小便频数约3、4次一夜,淡黄色;大便每日行,一日两次。胃口好,体力一样。仍在服降压药、心脏药,目前血压很好140/90。 脉诊:脉稍洪大,无附骨脉。望诊:1、舌诊:淡白湿红;2、眼诊:瞳孔反应还好,肾阳还好,肝区有白点是肝积毒素。 处方:同3/6方,9碗煮成3碗,早晚饭前服用。 20KK/03/20复诊,要出远门。问诊:服前方后睡好转,且频尿亦减少中。睡时身无热,双足温,体力好。口渴有,喝多水(因运动多),大便仍秘,胸前无寒热。 脉诊:脉稍浮数。望诊:1、舌诊:淡黄湿;2、眼诊;3、特殊诊断:手掌温润。 处方:须增加大黄到三钱。

倪海夏《人纪》——针灸篇听课笔记

倪海夏《人紀》——針灸篇聽課筆記 倪師高超的醫術體現在《人紀》中,而倪師高超的醫德體現在“教學”中。國內沒有哪位“大師”的中醫造詣像倪師那麼全面,看看倪師《天紀》《人紀》《地紀》的佈局與名目就清楚了。看來學真正的中醫還是台灣來的正統,大陸已經落後了(感嘆!)。倪師的一大特點是重視中醫的普及教學,“著書立說、開班講課”遍布全球;其前沿陣地就是美國,搞得奧巴馬也來了興趣! 學習中醫講究方法,基礎知識是《人紀》,若為大師者必通《天紀》和《地紀》,即“不知易者無以為大醫”(孫思邈)。《人紀》講的是醫學知識,講哪些醫學知識呢?五本經典即可!並且要按順序看:1、《難經》,即學針灸;2、《神農本草經》;3、《黃帝內經》;4、《傷寒論》;5、《金匱要略》。五本書全是經典,對比國內的中醫教材有天壤之別!大家有興趣不妨去翻翻看;中國人真行,硬把一個好端端的中醫搞得不倫不類,愧對先人啊! 奇怪!近一百多年來,無論是孫中山(倡導禁止中醫)、還是毛澤東(倡導中西醫結合)、還是帄頭百姓,都從骨子裡看不上中醫;倒是黃頭髮藍眼睛的老外對中醫愈加青睞,奮起鑽研。美國知識界稱中醫為科學,稱西醫為科技;上述五部經典被視為解救人類的密碼,這究竟是為什麼?看看倪師的講解就清楚了,真是妙趣橫生啊!從這一點講,倪師倡導讀五部經典實在是功莫大焉! 倪師的《人紀》針灸篇,是我看到的講針灸最透徹、有趣、新穎的教材了。由於尊重知識,不便將原文載出,而只載出“聽課筆記”。懂的人,提綱挈領、時習知識;不懂的人,看也無趣,算是“有教有類”了。 針灸01(第一篇)聽課筆記 針灸的使用時機 以下情況不用針灸(總而言之:體力不夠,元氣很虛):1、病人氣血大虛(沒有元氣);2、剛行完房事;3、激烈運動大汗;4、酒後大醉。 艾——性:藥力向下找水、溫熱、純陽 採用艾草找到水:將艾草收集堆在一起燃燒,方圓五里的距離查看有煙冒出的地方就有水。 隔姜灸(最普遍):將新鮮的生薑切成銅錢大小的片,用牙籤出幾個洞;艾草拿一撮放在手掌心用力搓成條狀,揪一小段(一個單位為壯),將一壯的艾草放在生薑上;用火點燃,病人會感覺溫熱,生薑乾了就換一片。灸單不灸雙(灸三、五、七、九壯,這是陽數)。 刺水泡,從皮側水帄刺入,不留疤痕。 隔鹽灸(用於肚臍:神闕穴):鹽巴:採用海鹽或青鹽,需要炒過使用,讓熱量變溫後使用,將溫熱的鹽放在肚臍裡,將艾草放在鹽上燃燒進行灸,一般治療瀝症。 寒瀝(常使用隔鹽灸)——不消化,吃什麼排出來什麼;熱瀝——排便很臭。 隔蒜灸(用於肺,如咳嗽):採用一整顆就是一個的大蒜,切成片使用。色

倪海厦X年扶阳论坛演讲

倪海厦X年扶阳论坛演讲 前言:经方的运用与阴阳辨症法的关系 何谓阴阳辨症法? 阳是热,阴是冷。阳是神、是力。阴是形、是体。神形无病,则阳可畅流无阻。 阴实的诊断法则,阳不入阴 一:连续又与日剧增的痛。 二:上热下寒的症状。 三:肿瘤部位有局部的热感。 第二节:十二时辰气血流注的诊断 肺----寅膀胱----申 大肠—--卯肾----酉 胃----辰心包----戌 脾----巳三焦----亥 心----午胆----子 小肠----未肝----丑 第三节:寸口脉的阴阳诊断法 寸为阳,尺为阴。 常态女子之左(阳)脉应大于右(阴)脉;常态男子之右(阳)脉应大于左(阴)脉;此因女子以血为主,男子以气为主。 以附骨之脉为阴实之真脏脉。 以一息七至以上为阴实之真脏脉。

阴实的失眠与盗汗。 阴阳决离但坐不得卧的危症。 阳气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是常态。 第二章:阴实如何形成? 病情的演变由阴虚--阳虚--阴实; 扶阳能够预防癌症的发生; 运动与中药能够扶阳,因为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清阳发肌理、浊阴走五脏; 虚胜于实的观念,不足与太过,都会造成阴虚。 第三章:如何去区分经方中阴阳药物? 酸苦涌泻为阴、辛甘发散为阳;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 第二节:以颜色区分 色白为阳、色黑为阴。 桂枝与麻黄之去表实:辛甘发散之药,能去气分之实症,因为清阳发肌表,实四肢。 大黄与芒硝之去里实:是味厚之药,能去肠胃中之实症,因为浊阴走

五脏。 寒无浮、热无沉:石膏色白为阳、性寒为沉,附子色白为阳、性热不沉。 如何选择去实与攻坚的药物之二 咸味与阳性药的互动:能够软坚、排除肿瘤,如生附、牡蛎、石硫磺。阳气足则无阴实与积水之患。 能入血脏之活血化瘀药物:可去血中实症,如茜草、炙鳖甲等。活血能够去五脏积聚。 气为阳血为阴:气实血清为正常。 第五章:如何做出正确的经方药物组合? 第二:以躯体之恶寒、恶热为主; 第三:以喜冷饮、喜热饮为主症; 第五:以有汗、无汗做判定; 半夜十二点

整理中医经方家倪海厦的感冒治症药方

整理中医经方家倪海厦的感冒治症药方简易图表

1感冒症治对照1.1 判断表

注1:小青龙汤症但表症(恶寒发热头痛)不明显→射干麻黄汤 1.2 常见问题与说明 首先感谢倪海厦恩师无私的教导。 1)服用科学中药的剂量,及方法为何? a.每日三次,早中晚餐饭前,空腹,温开水送服 b.若病情较重,可于睡前加服一次。 1岁以下幼儿,每次剂量0.3~0.5公克;

1~3岁,每次剂量0.5~1.5公克; 3~6岁,每次剂量1.5~2公克; 6~10岁,每次剂量3公克; 10~14岁,每次剂量4公克; 14岁以上成人每次剂量5公克。 此剂量仅供参考,请依体格及医师建议,酌量加减。 若服用水药,实际使用量请依合格中医师处方。小孩服用量依照与成人体重之比例。如60公斤成人需喝一碗,30公斤小孩则喝半碗。 2)服用多久,仍然无效时应该停服? 若对证,多半24小时以内,病情改善,如连续服用2日仍然无效时,应该转方或停服,并到诊所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3)服药后,退烧,不再恶寒身痛(表解),但有后遗症, 如咳嗽不愈,声哑怎么办? a.若是咳嗽不愈,表示此人平时即多有痰饮体质。 ---如(寒性)白痰,则用“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如(热性)黄痰,则用“千金苇茎汤”。《芦根、冬瓜子、桃仁、苡仁》 b.如(津亏)声哑,或干咳无痰,表示此人平时多晚睡,贪

食炸烤食物,或服抗生素,伤到津液,则用麦门冬汤。 4)病症看起来像似表寒桂枝汤证(有汗,恶寒,口不渴) 。 又有鼻流黄涕看似有热证的麻杏甘石汤证该如何选方? 恭喜,您已进入合方运用的殿堂。请用桂枝汤加麻杏甘石汤但总剂量不变。 5)月经期间感冒喉痛,可否用小柴胡汤合葛根汤? 正确答案,但小柴胡汤量要大一些。 浸泡胆巴或硫磺熏制(氧化硫)的中药,与防腐剂一样,都会严重损伤肝肾,请务必慎选药材。 严重之喉痛,如扁桃腺化脓,可再加桔梗,玄参,石膏服用感冒药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2阳明证 如果你的病进入阳明的时候, 有阳明经热和腑热两种情形发生。经热就是全身发热, 阳明无寒症, 全是热症。这时候有两种, 一种是便秘, 一种是没有便秘。只有发热, 没有便秘, 就用白虎汤。

[VIP专享]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1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 2016.02.04立春第1课集目录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与禁忌 1、警告启示 2、针灸的使用时机 3、灸之用法 4、针灸的禁忌 5、火罐的用法 6、穴位的丈量法则 二、针刺方法与九针型式 1、针刺入学方法 2、成人与幼儿的不同 3、常用的针号概念 4、十二经纳天干歌 5、十二经纳地支歌 6、十二经井荣俞经合 三、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1、十二经络简介 2、任脉与督脉 3、奇经八脉简介 4、膀胱之募穴 5、小肠之募穴 6、三焦募穴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 2016年2月5日《针灸大成》第2课学习心得 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 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血过多、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刚行完房事,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喝酒后,体力不够,不下针。 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 灸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艾会自己找水,找到水以后烟就往上升。 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1、隔姜灸,是最普遍的。切一片姜,先戳几个洞,拿艾绒捏成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面就是“一壮”。灸时姜片不用换。未烧完的艾丢到水里西灭掉。 灸的时候,灸单数不灸双数,艾为纯阳,取阳数。若灸后起了水泡,就从皮肤旁边用消毒过的针刺一个小洞,把水慢按排出来。 不论是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灸到口干舌燥都没有关系。 2、隔盐灸 先将青(海)盐炒熟,(精盐不能用),要等盐变温一点,凉了,在填满神阙穴(肚脐),再

放艾绒上去灸。古病人不管是寒利或热利(只要食物没有消化就是寒,热利味道会很臭),灸神阙就可以了。 3、隔蒜灸 久咳时,要用蒜,放在舌上灸。心和肺最接近,舌为心表,把舌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咳嗽就会好。 灸的用途非常广,比如被毒蛇咬伤、蝎子、蜘蛛咬伤,任何的毒物咬伤,破伤风都可以用灸。 中医病情判断原则:病退时,就会由身上往四肢走,处方及所用穴道不能改;病进时,就会由四肢往身上走,处方及穴道错了,要想怎样解决它。 病人手指头破伤风红肿,用隔蒜灸在头尾灸两壮,退到劳宫时,病就离开心脏。 还有疱疹、蛇腰、锦蛇。第一种方法是:长这样一圈,在疱疹的头尾隔姜去灸它,反正就是把疱疹包围起来。第二种方法是:用干棉花薄薄的一层,上面涂上凡士林,烧掉即可。全蝎粉去药房买,你可以放到胶囊里面去,可以吃八到十颗。所以疱疹很好治。 一般热症不用灸法。当感冒发烧,病人已经很热了,不要灸。流汗多的地方不灸,手掌汗比较多,也不灸。津液很多的地方不要灸,眼睛不要灸,阴部不灸。病人有痔疮时,已经是热了,也不能灸。 针灸有些禁忌。歌诀:“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古有名训,针就是针,炙就是灸 《针灸大成》书上所说的: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对称治疗。 4、米粒灸 把一点点的艾绒,捏成像米粒一样大。用凡士林先涂在欲灸的穴道上,将它放在上面灸。用在什么地方呢,如鼻窦炎、鸡眼,我们用香来点,灸三壮、五壮,就看病有多深。 灸的大原则是: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 最高明的医生,就是把病治好了,又不伤病人的元气。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 2016年2月6日《针灸大成》第3课学习心得 二、针灸急救 (一)、针灸急救 1、针人中:把人中分三段,取上面三分之一处下针,针要斜刺往上。 2、十宣放血:捉五个手指,一下刺完,五只指头一起挤放血。 3、足十宣放血。 4、涌泉放血。 5、百会放血。当病人整个脸都呈红色时,就是刚中风,就在百会放血。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床沿往下垂。当病人清醒后,再躺好。 三、火罐的使用 1、火罐也是针具。 2、火罐可以吸脓、吸淤血。痔疮、扭伤或刺到都可以用火罐。乳中、多汗、头部不能用火罐。 第二章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同身寸:三指并拢是二寸,四指并拢是三寸。看病人的手。大都用在四肢及经络间。

倪海厦老师常用经方点要概览

XX老师常用经方点要概览 妇儿病方 01胶xx (血崩) 19 当归芍药散(孕妇水肿腹痛) 02xx (更年期、调经、不孕) 20当归xx苦参丸(怀孕期xx难) 03 矾石丸(经闭、白带外用药) 21 干姜人参半夏丸(妊娠呕吐、害喜) 04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白带) 05 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大病初愈、长久忧郁) 22胶xx (妊娠出血、腹痛、肝脾两虚) 06 芍药甘草附子汤(脚无力、坐骨神经痛、脚冰冷月经痛) 23 附子汤(里寒很盛。怀孕腹痛恶寒。) 07 小柴胡汤(胸胁苦满。胸中烦而不呕、胁下痞硬。三阳并病。月经时感冒。 腮腺炎。三焦淋巴系统清热去寒。产后忧郁、便秘。) 24 大承气汤(有宿食。恶露不尽、便秘。) 25xx (月子期感冒) 26 当归散(补血、补身) 08xx 大枣汤(xx 燥藏) 27xx (养胎、补钙)

09 桂枝茯苓丸(子宫肌瘤、卵巢瘤、月经不顺) 28 竹叶汤(产后xx) 29 枳实芍药散(产后腹痛) 10 土瓜根散(卵巢疾病) 30xx 加甘草阿胶汤(产后下利体虚) 11乌头XX (抵当症) 12 抵当汤(子宫肿块、活血破瘀。血蓄肠胃。有瘀血不大便者。血瘀子宫。)31 当归生姜羊肉汤(寒疝、补气血。产后寒疝虚劳。) 32xx蜜汤(驱虫) 13 竹皮大丸(乳房硬块) 33xx丸(去蛔虫、久利。蚘厥。) 14大黄xx (少妇鼓胀) 15xx 花酒、当归芍药散(腹中刺痛) 34 小建中汤(小孩胃口差、腹痛。虚劳、小孩脸色苍白、四肢无力晕眩。)16 蛇床子散(阴部痒) 35 五苓散(晨起水肿、消渴症、脑积水、三因方。水逆。汗出而渴。小儿吐奶、水肿、口渴。) 17 膏发煎(阴吹<妇女前阴气吹>) 18 葵子茯苓散(妊娠水肿) 五官病方 01梔子xx (去xx、结膜炎、眼炎) 05 猪肤汤(少阴证喉咙痛)

倪海厦医师讲经方病案整理

一、血癌的治疗 血癌案例1、04-10-2009初诊,血癌,男,白人,75岁。 处方:炙甘草10钱、生姜二片、大枣十枚、桂枝5钱、麻子仁3钱、熟地2钱、党参3钱、阿胶3钱、当归2钱、白术3钱、茯苓3钱、炮附子4钱、龙骨3钱、牡蛎8钱。 一周后来诊,原WB39已经降到28了。 (正耀注:炙甘草10钱、桂枝5钱、生姜二片、大枣十枚、党参3钱、阿胶3钱、熟地2钱、麻子仁3钱-----------------------------------------------------------------------------------------炙甘草汤加减益气滋阴温阳复脉; 当归2钱、白术3钱、茯苓3钱------------------------------------------活血通便健脾利水; 龙骨3钱、牡蛎8钱、炮附子4钱---------------------------------------潜阳安神软坚散结。)倪师解说:炙甘草汤由九味药组成,用于治疗心律不齐心脏跳跳停停。甘草有蓄水性,所以就不能用到有腹水的癌症病人身上。炮附子既是阳药,又是热药。白芍甘草附子汤去寒去湿,可以很简单地解决瘀血的问题,基本上就用不到丹参、丹皮、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的药,这些活血化瘀的药很容易导致流产。当归是活血润肠,让大便通畅。用龙骨是因为病人有盗汗的现象,龙骨、牡蛎有潜阳安神软坚散结的作用。 月经是奶水的残渣,心脏功能好的话就会把这些残渣逼到子宫阴道而排出。男人精子的残渣逆流进入第六椎就是导致男人血癌的真正原因,进一步讲也是心脏被西药伤害而导致逆流的。所以说血癌是根本上就不存在的病,都是西药制造出来的。 血癌案例2、03-05-2009初诊,Parks Thomas,白人,73岁。五年前得到左乳癌,经西医开刀治疗后现在出现移转成淋巴癌与血癌,同时右乳又出现硬块。 处方:生附子2钱、干姜2钱、炙甘草5钱、桂枝3钱、白芍3钱、大黄2钱、黄芩3钱、黄柏3钱、黄连2钱、防己5钱、瓦楞子5钱、牡蛎8钱、紫根3钱、茯苓5钱、阿胶3钱。 (正耀注:生附子2钱、干姜2钱、炙甘草5钱;桂枝3钱------------四逆汤加减强心阳祛阴寒; 黄连2钱、黄芩3钱、白芍3钱、阿胶3钱;大黄2钱、黄柏3钱------黄连阿胶汤加减滋阴安神治疗失眠; 防己5钱、茯苓5钱-----------------------------------------------------------------祛风消肿渗湿利水; 紫根3钱、牡蛎8钱、瓦楞子5钱-----------------------------------------------败毒潜阳软坚散结。) Mar 13 WB 60.21;April 13 WB 42.40 2009/03/13来复诊:服前方后里寒去,小便量增许多,睡仍不好。因小便频数约3、4次一夜,淡黄色;大便每日行,一日两次。胃口好,体力一样。仍在服降压药、心脏药,目前血压很好140/90。 脉诊:脉稍洪大,无附骨脉。望诊:1、舌诊:淡白湿红;2、眼诊:瞳孔反应还好,肾阳还好,肝区有白点是肝积毒素。 处方:同3/6方,9碗煮成3碗,早晚饭前服用。 2009/03/20复诊,要出远门。问诊:服前方后睡好转,且频尿亦减少中。睡时身无热,双足温,体力好。口渴有,喝多水(因运动多),大便仍秘,胸前无寒热。 脉诊:脉稍浮数。望诊:1、舌诊:淡黄湿;2、眼诊;3、特殊诊断:手掌温润。 处方:须增加大黄到三钱。 2009/03/31来诊原因:感冒、耳痒。问诊:服前方后睡好转,小便仍频尿,睡时身温,手足皆温许多。大便每日行,体力好转,无盗汗。

倪海厦针灸篇演讲稿

校勘序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健康。继承和发扬中医,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的许多典籍目前在流传上仍有许多问题:或已出版而校对欠佳,或印量稀少而极难购得,甚或已经绝版。 本书基于网络流传的倪海厦先生人纪授课实录的《人纪系列针灸篇》扫描版电子书籍,经由诸多民间的中医爱好者,参阅古籍文献,共同校勘而成。我们在校勘的过程中对某些明显的错误给予了修改,对于无法确定之处,都保持了原样。同时完善了目录,并将竖版改为横版。我们力图提供正确无误的电子版,但限于精力与能力,错误在所难免。此外,校对过程增加部分脚注,脚注不代表本书作者原意,仅供初学者了解来龙去脉。 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 各位同学!今天是人纪班第一天开始上课,以后你们会慢慢学到很多中医的知识。我把你们统统当作完全没有中医的根基,完全不懂,所以我们从头开始讲。 有关针灸的起源、发源及历史,坊间的书上写了很多,我们不浪费时间讲,我们要讲书上没有的。针灸的使用时机、针灸的禁忌。针灸的使用比中药早了约一千年。从古到今,中医的针灸在施治上有几个大原则。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 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过很多血、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不下针。另外,刚做完爱,行完房事后,也不针。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也不针。喝酒后,不针。体力不够,不下针。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针灸及中药都是可以独立成为中医的一个部门的。所以,此时我们不谈中药,只谈针灸来治病。而日后我在教各位《伤寒》《金匮》时,大家也一样把针灸忘掉,全用中药来治病。 灸呢?我们叫JIU,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为什么要用这个艾草,在古代,部队里没有西医,只有中医,那个时候都是中医。那部队沿路开拔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补给,除了食物以外,最重要的是水,没有水的话部队就不能行动。中医如何去找这个水呢?艾草它的生命力很强,再艰难的环境下都可以找得到它。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艾会自己去找水,找到水以后烟就往上升。如果部队要找水,就叫阿兵哥将艾草摊在土里烧,这时叫人到各处去看看,看到地上有烟冒出来的地方,那个地方下面就有水。为什么要灸?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隔姜灸 我们有几种灸法,最普遍的就是“隔姜灸”。 我们隔姜灸就是切一片大概五十元大小的生姜,先戳几个洞,我示范给诸位看。拿一些艾绒捏成金字塔状,再将它放在生姜上面,这样一个单位叫“一壮”。在灸的时候,这个生姜片不用换。不要灸五壮,就换五片生姜,烧到温热,不用烧到很烫。感觉温热,不用很烫时就换一壮,在旁边放一个水盆,未烧完的艾就丢到水里熄灭掉。若不放水在里面,碗就会烧破。

倪海厦感冒治症简易图表讲课稿

倪海厦感冒治症简易 图表

首先感谢倪海厦恩师无私的教导、张孟浩的精心制作,及叶昭呈完美的slides show,才有此图表的诞生. ※读表的方法:请由最上方之有汗无汗开始读起,再依症状分支往下走到对应方剂为止. 1. 服用科学中药的剂量,及方法为何 a.每日三次,早中晚餐饭前,空腹,温开水送服 b.若病情较重,可于睡前加服一次. c. 1 岁以下幼儿每次剂量 0.3 ~ 0.5 公克 1 ~ 3岁每次剂量 0.5 ~ 1.5 公克

3 ~ 6岁每次剂量 1.5 ~ 2 公克 6 ~ 10岁每次剂量 3 公克 10 ~ 14岁每次剂量 4 公克 14 岁以上成人每次剂量 5 公克 此剂量仅供参考, 请依体格及医师建议,酌量加减. 2.服用多久,仍然无效时应该停服 a.若对证, 多半24小时以内,病情改善, 如连续服用2日仍然无效时,应该转方或停服,并到诊所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浸泡胆巴或硫磺薰制(氧化硫)的中药,与防腐剂一样,都会严重损伤肝肾,请务必慎选药材. 3. 服药後, 退烧,不再恶寒身痛(表解), 但有後遗症,如咳嗽不癒,声哑怎麽办 a. 若是咳嗽不癒,表示此人平时即多有痰饮体质. ---如(寒性)白痰,则用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如(热性)黄痰,则用千金苇茎汤. 《芦根、冬瓜子、桃仁、苡仁》

b. 如(津亏)声哑,或乾咳无痰, 表示此人平时多晚睡, 贪食炸烤食物,或服抗生素,伤到津液,则用麦门冬汤. 4. 病症看起来像似表寒桂枝汤证(有汗,恶寒,口不渴) . 又有鼻流黄涕看似有热证的麻杏甘石汤证该如何选方 a.恭喜, 您已进入合方运用的殿堂. 请用桂枝汤加麻杏甘石汤但总剂量不变. 5. 月经期间感冒喉痛,可否用小柴胡汤合葛根汤 a. 正确答案, 但小柴胡汤量要大一些. 6. 严重之喉痛,如扁桃腺化脓, 可再加桔梗,玄参,石膏 7. 若服用水药,各方之参考剂量及使用法请详见後列之投影片,实际使用量请依合格中医师处方.小孩服用量依照与成人体重之比例.如60公斤成人需喝一碗,30公斤小孩则喝半碗. 张孟超敬笔2-20-2010 【桂枝汤处方】 桂枝9克(3钱) 白芍9克(3钱) 炙甘草6克(2钱) 生姜切片9克(3钱) 大枣擘(用手掰开)12枚

跟诊倪海厦老师心得by方亮医师中医学习笔记

跟诊倪海厦老师心得(by 方亮医师)中医学习笔记 在国外汉唐中医就是神话一样的存在,愈重病,起沉疴,彰显中医疗病的巨大魅力,本文讲述方亮医师跟随倪海厦师的跟诊心得,其传统中医思维下的理法辨证及处方用药,师仲景古法,药简力专,值得医者借鉴学习。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极不情愿地登上了从佛洲回多伦多的飞机,飞机在高空翱翔,我的心又回到跟诊在老师身边的日子里,数周以来,亲眼看到经方出神入化的治病威力,看到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被老师信手捻来的几味药救回来的笑脸,也看到一桩桩一件件因激素,化疗和手术摧残饱受痛苦而冤枉丢了性命的案例。肃然惊起,原来中医可以做到如此,暗自庆幸有机会来到桃花岛学到正统的中医。说来汗颜,学医从医至今十多年,书是翻了几本,病人也看了不少,其实心知肚明,辨证之法实在不通,临证治病,仅凭浅薄经验,乱枪打鸟是无上法宝,以所知一切有效之法并用,以求有效,一旦得效,则以为得法,雕虫小技视为至宝,现在想来无地自容。入宝岛,岂能空手而归,就把我一些粗浅的体会说来与大家分享:一、知常达变看老师人纪录影时,经常听到老师说何为正常人,当时觉得这些都是常识,未加重视。到了老师看诊现场才知道正常人定义的重要。西方医学为什么拥有大量先进的高科技设

备,建立了庞大复杂的医学理论,仍然常常会漏诊、误诊,常常不是过度治疗就是更本不知从何入手,究其原因就是被一大堆细枝末节的信息所蒙蔽,因果颠倒,反而忘了什么才是正常人,忽略了人的本能反应,既然不知何为正常,又怎么知道何为不正常,自然动手即错。大道至简,老师本从于内经的论述制定了正常人的标准,很简单:1、一年四季一日四时额凉手足温(体内能量运行正常,阴阳平衡之象)2、胃口好,饮食能自制(胃气平),食之有味(脾气充)3、睡觉容易入眠、能通宵(心肝血足),汗出正常(心气衡),睡时体表冬暖夏凉(表阳固密)4、大便每日晨起一行(肠道功能好)5、小便淡黄一天5-7次、睡时不小便(肾气旺)6、白天精神好,体力足(肺气足)7、脉一息四、五至和缓有力,春弦夏洪秋浮冬沉,寸脉大于尺脉,男子右脉大于左脉,女子反之(阴平阳秘)。凡此七条,过与不及皆为病象。天下的疾病古往今来,千变万化,现代医学发展不过短短百余年,所立病名足以万计,能治之病却寥寥无几。反观中医之妙,就在于执简奴繁,关键就是老师所说的读图之法,明白了人的正常之象,异常之处也就了了分明了,犹如高明的修车师傅,只用听就大致知道问题所在。反身再看曾经学过的中医四诊十问,恍然大悟,原来道在其中。二、精确诊断,明辩阴阳中医的最高境界唯“阴阳”二字。所有中医诊断法的

倪海厦医师讲经方病案 整理

倪师常用经方点要概览表二整理:正耀(转载) 一、血癌的治疗 血癌案例1、04-10-2009初诊,血癌,男,白人,75岁。 处方:炙甘草10钱、生姜二片、大枣十枚、桂枝5钱、麻子仁3钱、熟地2钱、党参3钱、阿胶3钱、当归2钱、白术3钱、茯苓3钱、炮附子4钱、龙骨3钱、牡蛎8钱。 一周后来诊,原WB39已经降到28了。 (正耀注:炙甘草10钱、桂枝5钱、生姜二片、大枣十枚、党参3钱、阿胶3钱、熟地2钱、麻子仁3钱-----------------------------------------------------------------------------------------炙甘草汤加减益气滋阴温阳复脉; 当归2钱、白术3钱、茯苓3钱------------------------------------------活血通便健脾利水; 龙骨3钱、牡蛎8钱、炮附子4钱---------------------------------------潜阳安神软坚散结。) 倪师解说:炙甘草汤由九味药组成,用于治疗心律不齐心脏跳跳停停。甘草有蓄水性,所以就不能用到有腹水的癌症病人身上。炮附子既是阳药,又是热药。白芍甘草附子汤去寒去湿,可以很简单地解决瘀血的问题,基本上就用不到丹参、丹皮、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的药,这些活血化瘀的药很容易导致流产。当归是活血润肠,让大便通畅。用龙骨是因为病人有盗汗的现象,龙骨、牡蛎有潜阳安神软坚散结的作用。 月经是奶水的残渣,心脏功能好的话就会把这些残渣逼到子宫阴道而排出。男人精子的残渣逆流进入第六椎就是导致男人血癌的真正原因,进一步讲也是心脏被西药伤害而导致逆流的。所以说血癌是根本上就不存在的病,都是西药制造出来的。 血癌案例2、03-05-2009初诊,Parks Thomas,白人,73岁。五年前得到左乳癌,经西医开刀治疗后现在出现移转成淋巴癌与血癌,同时右乳又出现硬块。 处方:生附子2钱、干姜2钱、炙甘草5钱、桂枝3钱、白芍3钱、大黄2钱、黄芩3钱、黄柏3钱、黄连2钱、防己5钱、瓦楞子5钱、牡蛎8钱、紫根3钱、茯苓5钱、阿胶3钱。 (正耀注:生附子2钱、干姜2钱、炙甘草5钱;桂枝3钱------------四逆汤加减强心阳祛阴寒; 黄连2钱、黄芩3钱、白芍3钱、阿胶3钱;大黄2钱、黄柏3钱------黄连阿胶汤加减滋阴安神治疗失眠; 防己5钱、茯苓5钱-----------------------------------------------------------------祛风消肿渗湿利水;紫根3钱、牡蛎8钱、瓦楞子5钱-----------------------------------------------败毒潜阳软坚散结。) Mar 13 WB 60.21;April 13 WB 42.40

整理中医经方家倪海厦的感冒治症药方简易图表(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1感冒症治对照 1.1判断表

1.2常见问题与说明 首先感谢倪海厦恩师无私的教导。 1)服用科学中药的剂量,及方法为何? a.每日三次,早中晚餐饭前,空腹,温开水送服 b.若病情较重,可于睡前加服一次。 1岁以下幼儿,每次剂量0.3~0.5公克; 1~3岁,每次剂量0.5~1.5公克; 3~6岁,每次剂量1.5~2公克; 6~10岁,每次剂量3公克; 10~14岁,每次剂量4公克; 14岁以上成人每次剂量5公克。 此剂量仅供参考,请依体格及医师建议,酌量加减。 若服用水药,实际使用量请依合格中医师处方。小孩服用量依照与成人体重之比例。如60公斤成人需喝一碗,30公斤小孩则喝半碗。

2)服用多久,仍然无效时应该停服? 若对证,多半24小时以内,病情改善,如连续服用2日仍然无效时,应该转方或停服,并到诊所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3)服药后,退烧,不再恶寒身痛(表解),但有后遗症,如咳嗽不愈,声哑 怎么办? a.若是咳嗽不愈,表示此人平时即多有痰饮体质。 ---如(寒性)白痰,则用“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如(热性)黄痰,则用“千金苇茎汤”。《芦根、冬瓜子、桃仁、苡仁》b.如(津亏)声哑,或干咳无痰,表示此人平时多晚睡,贪食炸烤食物,或服抗生素,伤到津液,则用麦门冬汤。 4)病症看起来像似表寒桂枝汤证(有汗,恶寒,口不渴) 。又有鼻流黄涕看 似有热证的麻杏甘石汤证该如何选方? 恭喜,您已进入合方运用的殿堂。请用桂枝汤加麻杏甘石汤但总剂量不变。 5)月经期间感冒喉痛,可否用小柴胡汤合葛根汤? 正确答案,但小柴胡汤量要大一些。 浸泡胆巴或硫磺熏制(氧化硫)的中药,与防腐剂一样,都会严重损伤肝肾,请务必慎选药材。 严重之喉痛,如扁桃腺化脓,可再加桔梗,玄参,石膏 服用感冒药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2阳明证 如果你的病进入阳明的时候, 有阳明经热和腑热两种情形发生。经热就是全身发热, 阳明无寒症, 全是热症。这时候有两种, 一种是便秘, 一种是没有便秘。只有发热, 没有便秘, 就用白虎汤。 再者阳明有腑症, 如果便秘, 第一种叫大黄甘草汤, 大黄甘草汤是在胃的下方有屯积东西的时候, 便秘, 肚子痛, 病人呈现的症状是朝食暮吐, 早上吃进的烧饼油条, 到了傍晚吐出来还是烧饼油条, 就代表说这个东西堵在胃里面, 这时候大黄甘草两味药就可以治好。

倪海厦针灸课笔记01开篇(1)

针灸01(第一篇)听课笔记 (2010-01-23 10:29:00) 转载 分类:国学学习 标签: 杂谈 针灸的使用时机 ?以下情况不用针灸(总而言之:体力不够,元气很虚):1、病人气血大 虚(没有元气);2、刚行完房事;3、激烈运动大汗;4、酒后大醉。 ?艾——性:药力向下找水、温热、纯阳 ?采用艾草找到水:将艾草收集堆在一起燃烧,方圆五里的距离查看有烟冒 出的地方就有水。 ?隔姜灸(最普遍):将新鲜的生姜切成铜钱大小的片,用牙签出几个洞;艾草 拿一撮放在手掌心用力搓成条状,揪一小段(一个单位为壮),将一壮的艾草放在生姜上;用火点燃,病人会感觉温热,生姜干了就换一片。灸单不灸双(灸三、五、七、九壮,这是阳数)。 ?刺水泡,从皮侧水平刺入,不留疤痕。 ?隔盐灸(用于肚脐:神阙穴): 盐巴:采用海盐或青盐,需要炒过使用, 让热量变温后使用,将温热的盐放在肚脐里,将艾草放在盐上燃烧进行灸,一般治疗沥症。 ?寒沥(常使用隔盐灸)——不消化,吃什么排出来什么;热沥——排便很 臭。 ?隔蒜灸(用于肺,如咳嗽):采用一整颗就是一个的大蒜,切成片使用。 色白、辛辣入肺,放在舌头上灸,舌为心表,舌往前顶,心力量就加强, 心肺最近,用急治法。

?米粒灸(鼻豆炎、鸡眼):将艾绒揉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固定于穴位处用 香点燃进行灸。 ?针灸的原则:病进——病沿着四肢的末梢向躯干、心脏走;病退:病从心 脏、躯干走向四肢的末梢。 带状泡疹:头尾隔姜灸; 古代用蜘蛛网盖住泡疹点之(一周左右愈); 现在可用干绵花代替蜘蛛网,图凡士林固定,点火; 全蝎烤干,放入胶囊里吃,8-9粒。 针灸的禁忌 ?针而不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针灸并施徒试患者炮烙刑。 ?针灸大全: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灸的原则:痛灸到不痛—浓泡瘤,痛到不痛(到了好的皮肤);不痛灸到 痛—脂肪瘤,不痛到痛(到了患处)。 ?热症不灸(感冒、发烧、痔疮),多汗、津液的地方不灸(头、脖、腋下、 手掌、眼睛、阴部)。 针灸02(任脉经穴篇)听课笔记 (2010-01-27 10:31:16) 转载 分类:国学学习 标签: 杂谈 任脉经穴篇 ?任脉:24个穴道——起于会阴穴、曲骨穴(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 处)、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神阙穴(肚脐)、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浆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