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试题第五章习题及答案-2教程文件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试题第五章习题及答案-2教程文件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试题第五章习题及答案-2教程文件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试题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2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

练习题及答案——2

5-12 已知)(1s G 、)(2s G 和)(3s G 均为最小相角传递函数,其近似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79所示。试概略绘制传递函数

G s G s G s G s G s 412231()()()

()()=+

的对数幅频、对数相频和幅相特性曲线。

解:(1) L K 11204511()lg .ω== ∴

=K 1180

则: G s K 11()=

(2) G s K s s 22

08

1()(.)=

+ 20201022lg /lg K K

ω== , K 21=

(3)

L K K 333202001110()lg lg .ωω===

s s K s G K 9)(,9111

.01

333====

(4)

G s G G G G 412

23

1()=+

将G G G 123,,代入得:G s s s 418

01251()(.)

=

+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如图解5-12(a)所示,幅相特性曲线如图解5-12(b)所示:

图解5-12 (a) Bode 图 (b) Nyquist 图

5-13 试根据奈氏判据,判断题5-80图(1)~(10)所示曲线对应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已知曲线(1)~(10)对应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按自左至右顺序)。

解 题5-13计算结果列表 题号 开环传递函数

P N N P Z 2-=

闭环 稳定性 备注 1 G s K

T s T s T s ()()()()

=

+++123111

0 -1 2 不稳定 2 G s K

s T s T s ()()()

=++1211

0 0 0 稳定 3

G s K

s Ts ()()

=+21

-1

2

不稳定

4

G s K T s s T s T T ()()()

()=

++>1221211

0 0 0 稳定

5 G s K s ()=

3

0 -1 2 不稳定 6 G s K T s T s s ()()()

=++123

11 0 0 0 稳定 7 G s K T s T s s T s T s T s T s ()()()

()()()()

=++++++561234111111 0 0 0 稳定 8 G s K

T s K ()()=->11

1 1 1/

2 0 稳定 9 G s K

T s K ()()=-<11

1 1 0 1 不稳定 10 G s K

s Ts ()()

=-1 1 -1/2 2 不稳定 )

1)(1()(++=s Ts s K

s G ; )0,(>T K

(1)2=T 时,K 值的范围; (2)10=K 时,T 值的范围; (3)T K ,值的范围。

解 []

)()()

1)(1()

1()1()1)(1()(2222ωωωωωωωωωωωY X T T j T K jT j j K j G +=++-++-=++=

令 0)(=ωY ,解出T

1

=ω,代入)(ωX 表达式并令其绝对值小于1

11)1(<+=T KT

T

X

得出: T T K +<<10 或 1

1

0-<

(1)2=T 时,23

0<

(2)10=K 时,9

1

0<

(3)T K ,值的范围如图解5-14中阴影部分所示。

5-15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

5.0)(2()52(10)(2-++-=s s s s s G

试概略绘制幅相特性曲线,并根据奈氏判据判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解作出系统开环零极点分布图如图解5-15(a)所示。)

(ωj

G的起点、终点为:

?

=180

50

)0

(j

G

?

=

∞0

10

)

(j

G

)

(ωj

G与实轴的交点:

[]

2

2

2

2

2

2

2

2

)

5.1(

)

1(

)

5.3

5.5

(

3

)

1

)(

5(

10

)

5.0

)(

2(

)

2

5(

10

)

(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

+

+

-

+

+

+

-

-

=

+

-

+

-

-

=

j

j

j

j

j

G

令[]0

)

(

Im=

ωj

G可解出

254

.1

5.3/5.5

=

=

ω

代入实部[]037

.4

)

(

Re

-

=

ωj

G

概略绘制幅相特性曲线如图解5-15(b)所示。根据奈氏判据有

2

)

2

1

(2

1

2=

-

-

=

-

=N

P

Z

所以闭环系统不稳定。

5-16某系统的结构图和开环幅相曲线如图5-81 (a)、(b)所示。图中

G s

s s

H s

s

s

()

()

,()

()

=

+

=

+

1

11

2

3

2

试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并决定闭环特征方程正实部根个数。

解 内回路开环传递函数: G s G s H s s s 02

4

1()()()()==+

G j G j G j ()()()000

0018001800

=∠=∠∞=∠-+

大致画出G j 0()ω的幅相曲线如图解5-16所示。可见

G j 0()ω不会包围(-1,j0)点。 ∴=-=-?=Z P N 00020200

即内回路小闭环一定稳定。内回路小闭环极点(即开环极点)在右半S 平面的个

数为0。

P Z ==00

由题5-16图(b)看出: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包围(-1,j0)点的圈数 N=-1。根据劳斯判据

2)1(20221=-?-=-=-=N Z N P Z 系统不稳定,有两个闭环极点在右半S 平面。

5-17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

18.02.0(10

)(2

-+=

s s s s G 试根据奈氏判据确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解 作出系统开环零极点分布图如图解5-17(a)所示。

)

04.01)(1()]

2.01(8.0[10)1)(2.01(10)(222ωωωωωωωωω+++-=-+=j j j j j G

)(ωj G 的起点、终点为:

?-∞∠=180)0(j G ?-∞∠=+270)0(j G ?-∠=∞2700)(j G 8)](Re[lim 0

-=→ωωj G

幅相特性曲线)(ωj G 与负实轴无交点。由于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2.01=T ,小于不稳定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12=T ,故)(ω?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绘出幅相特性曲线如图解5-17(b)所示。根据奈氏判据

2

)

2

1

(

2

1

2=

-

?

-

=

-

=N

P

Z

表明闭环系统不稳定。

5-18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1

4

)(

1

(

10

)

(

2

+

+

=

s

s

s

s

G

解作出系统开环零极点分布图如图解5-18(a)所示。当∞

=0

ω变化时,)

(ωj

G的变化趋势:

?

∞∠

=0

)0

(j

G

?

-

∞∠

=

+90

)

(j

G

?

-

∞∠

=

-4.

153

)

2

(j

G

?

-

∞∠

=

+4.

333

)

2

(j

G

?

-

=

∞360

)

(j

G

绘出幅相特性曲线)

(ωj

G如图解5-18(b)所示。根据奈氏判据

2

)1

(

2

2=

-

?

-

=

-

=N

P

Z

表明闭环系统不稳定。

5-19已知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1) G s

s s

()

(.)

=

+

100

021

(2) G s

s s s

()

(.)()(.)

=

+++

50

021205

(3) G s

s s s

()

(.)(.)

=

++

10

0110251

(4)

)1

20

)(

1

10

)(

1

(

)1

2

(

100

)

(

+

+

+

+

=

s

s

s

s

s

s

G

试用奈氏判据或对数稳定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解(1) G s

s s

()

(.)

=

+

100

021

=

+

100

5

1

s

s

()

画Bode图得:

??

?

?

?

=

=

?

=

g

C

ω

ω36

.

22

100

5

γωω

ω

=+∠=--=

==∞

-

1801809002126

1

00010

G j tg

h

G

C

g

()..

()

图解5-19 (1) Bode图 Nyquist图

(2) G s s s s (

)

(.)()(.)=

+++50021205=+++50

512

121()()()

s s s

画Bode 图判定稳定性:Z=P-2N=0-2×(-1)=2 系统不稳定。

由Bode 图得:6>c ω 令: c

c

c j G ωωωω22

550

1)(??

= 解得 3.6=c ω

令: 011

1

18022

5

)(-=--=∠---g g

g

g tg tg

tg

j G ωωωω 解得 ωg =37.

391

.050

1

)2(1)2(

1)5

(

)

(1

4.2922

5

180)(1802220

11

1

00=+++=

=

-=---=∠+=---g g

g

g C C

C

G h tg tg tg j G ωωωωωωωωγ

图解5-19 (2) Bode 图 Nyquist 图

(3) G s s s s ()(.)(.)=

++100110251=++10

1014

1s s s ()()

画Bode 图得:??

?==?????=?==?=10325

.6104325

.61040h g C γωω 系统临界稳定。

图解5-19 (3) Bode 图 Nyquist 图

(4) )

120)(110)(1()

12(100)(++++=s

s s s s s G 画Bode 图得:???==1.135

.21g

c ωω

?

?

?-==?

-=∠+?=)(3.9343.08.24)(180dB h c ω?γ 系统不稳定。

5-20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as s

()=+1

2

试确定相角裕度为45°时的α值。 解 G j a tg a ()()()ωωωω==

+∠--11802

2

10

开环幅相曲线如图所示。以原点为圆心作单位圆,在A点: A a c

c

()ωωω=

+=1122

2

图解5-19(4) Bode 图

即: ωωc c a 42

21=+ (1)

要求相位裕度 γ?ω=+=1804500

()c

即: 000113518045180)(-=-=?-=-c c a tg ωω? ∴

=a c ω1 (2)

联立求解(1)、(2)两式得:ωc =119., a =084.。

5-21 在已知系统中

G s s s H s K s h ()()

,()=

-=+10

11 试确定闭环系统临界稳定时的h K 。 解 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

)

1()

1(10)()(-+=

s s s K s H s G h

解法(一):画伯特图如图解5-21所示

图解5-21

)

1()

1(10)()(-+=

ωωωωωj j j K j H j G h

临界稳定时 0110018018090)(-=++--=--c h c c K tg tg ωωω? 01190=+--c h c K tg tg ωω

∞=-+c

h c c

h c K K ωωωω1

012

=-c h K ω

2

1

c h K ω=

由Bode 图 ωc =316. 1.0≈∴h K

法(二) )()()

1()

1(10)()(ωωωωωωωjv u j j j K j H j G h +=-+=

)1()1(10)(2+-+=ωωωωh K u ; )

1()

1(10)(22+--=ωωωωh K v

令 v ()ω=0 , 则 0)1(102=-ωh K h K 12=∴ω

h

K 1

=

ω (1) 又令 u ()ω=

1)

1()

1(102

-=+-+ωωωh K 代入(1)得: )11

(

)1(10+=+h

h K K 019102

=-+h h K K

解出: 201219±-=

h K 1,10

1

-==∴h h K K (舍去)。 故当ω=10 1/秒,101=h K 时,系统临界稳定。

5-22 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 s Ke s s

().=+-081

,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

的临界值。

解 G j K

j e j ().ωω

ω=

+-108 幅频特性为 G j K

()ωω=+12

相频特性为 ?ωω

ωωω

().().=∠+∠

+=-+---e

j tg j 0811

108 求幅相特性通过(-1,j0)点时的K值

即 G j K

()ωω

=+=112

(1) ?ωωωωπ()().=∠=--=--G j tg 081

(2)

由(2)式 tg -=-1

08ωπω.

tg tg tg tg ()(.).-=-=-1

0808ωπωω ∴=-ωωtg 08.

代入(1): K

tg 10812

+=[(.)]

ω ωω8.0sec )]8.0([12=+=∴tg K

解出 : ωc K ==245

265.,.

5-2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4

2)

1(5)(+=-s e s s G s

τ 试确定闭环系统稳定的延迟时间τ的范围。

解 令 G j ()()

ωωω=+=5112

22

(1) ∠=--=-G j tg ()ωτωπ

ω180180

41800

10 (2)

由(1): 152

+=ωω

解得: ω11618=., ω20618=.(舍去) 将ω=0.618代入(2)式: τωπ

ω?

=--180

360401tg

解得:τ=1.3686,由图可见:当τ〈1.3686时,G(j ω)不包围(-1,j0)点,所以τ的稳定范围是: 0<τ<1.3686

5-24 某最小相角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5-82所示。要求

(1) 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2) 利用相角裕度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3) 将其对数幅频特性向右平移十倍频程,试讨论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解(1)由题5-29图可以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120

)(11.0(10

)(++=s s s s G

(2)系统的开环相频特性为

20

arctan

1

.0arctan 90)(ω

ω

ω?--?-=

截止频率 1101.0=?=c ω

相角裕度 ?=+?=85.2)(180c ω?γ

故系统稳定。

(3)将其对数幅频特性向右平移十倍频程后,可得系统新的开环传递函数

)

1200

)(1(100

)(++=

s

s s s G

其截止频率 10101==c c ωω

而相角裕度 ?=+?=85.2)(18011c ω?γγ= 故系统稳定性不变。由时域指标估算公式可得

)1sin 1

(

4.016.0-+=γ

σo o =o o 1σ c

s K t ωπ

0=

11

01.010s c t K ==

ωπ

所以,系统的超调量不变,调节时间缩短,动态响应加快。

5-25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已知参数3=n ω,7.0=ξ,试确定截止频率c ω和相角裕度γ。

解 依题意,可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2

.4(143

.2)

37.02(3)2()(22+=

??+=+=s s s s s s s G n n ξωω

绘制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ωL 如图解5-25所示,得 143.2=c ω

?=+?=63)(180c ω?γ

5-26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已知σ%=15%,s 3=s t ,试计算相角裕度γ。 解 依题意,可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2()(2n n

s s s G ξωω+=

依题

????

?====--n

s o o o o t e ξωσξξπ

5.33152

1

联立求解 ???==257

.2517

.0n ωξ

有 )1333

.2(1824

.2)

257.2517.02(257.2)(2

+=??+=

s s s s s G

绘制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ωL 如图解5-26所示,得

1824.2=c ω

?=+?=9.46)(180c ω?γ

5-27 某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

G s s

s s s ().(.)(.)(.)

=+++1670810251006251

试应用尼柯尔斯图线,绘制闭环系统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解 由G(s)知:20lg16.7=24.5db

交接频率:ω1108125==.. , ω210254==. , ω3

100625

16==. ω

0.01 0.05 0.1 0.3 0.6 3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G|db

-15 -2 4 13 19 24 15 7

2

-3

-7 -10 -13 -16 -20

φω()0

88 85 83 70 54 -23 -94 -127 -143 -151 -156 -160 -163 -164 -166

M (db)

-15 -4.5 -2 -.75 -0.6 -0.5 0

1.8 4.3

2.3 -

3.4 -7.5 -11 -16 -20 αω()

69

48

30

12

5

-1

-11 -28 -53 -110 -140 -152 -158 -162 -165

图解5-27 Bode 图 Nyquist 图

5-28 某控制系统,其结构图如图5-83所示,图中

)

201(8

.4)(,81)1(10)(21s s s G s

s s G +=++=

试按以下数据估算系统时域指标σ%和t s 。

(1)γ和ωc

(2)M r 和ωc

(3)闭环幅频特性曲线形状

解 (1) )

201)(81()

1(48)()()(21s

s s s s G s G s G +++==

db 6.3348lg 20= 20,

1

,

125.081321====ωωω

065,

6

≈=∴

γωc

查图5-56 得 13.16

.6,%21%===C

S t ωσ秒 (2) 根据M r ,ωC 估算性能指标 当 ω=5 时: L(ω)=0, ?(ω)=-111° 找出: )65(,103.1sin 1

===

r r

M r , ωC =6 查图5-62 得 13.18

.6,

%21%==

=C

S t ωσ秒

(3) 根据闭环幅频特性的形状

ω 0.3 1

2 3 4 5 6 7 8 9 10

L(db) 36 18 9.5 5 3 0 -2 -4 -5 -7 -20 ?(°) -142.5 -130 -118.5 -114 -111 -111 -112.5 -115.5 -118.5 -124 -148 M(db) 0 0.68 1 1.05 0 1.1 -2.1 -3.3 -4 -5.5

-19.3

令 M M r 01

113==. 或)(05.1dB M r = f f f f b a a

====72102324

1196πππ,,,.

N M f M a ===()

..41191

1190

图5-83 某控制系统结构图

79

.0

1

13

.1

10

7

6

=

?

=

?

=

M

M

f

f

F r

a

σ%[()]%%

=+=

411710

Ln NF

t

F

f

S

a

=

-

=

21604

06

..

.秒

5-29 已知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5-84所示。当输入t

t

r sin

2

)

(=时,系统的稳态输出

)

45

sin(

4

)(?

-

=t

t

c

s

。试确定系统的参数

n

ω

ξ,。

解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

2

2

2

)

(

n

n

n

s

s

s

ω

ξω

ω

+

+

=

Φ

令2

2

4

4

)

(

)1

(

2

2

2

2

2

2

=

=

+

-

=

Φ

n

n

n

j

ω

ξ

ω

ω

ω

?

-

=

-

-

=

Φ

∠45

1

2

arctan

)1

(

2

n

n

j

ω

ξω

联立求解可得244

.1

=

n

ω,22

.0

=

ξ。

5-30对于高阶系统,要求时域指标

o

o

18

=

σ,s

t

s

05

.0

=,试将其转换成频域指标。

解根据近似经验公式

)1

sin

1

(4.0

16

.0-

+

=

γ

σ

o

o

c

s

K

t

ω

π

=

2

)1

sin

1

(5.2

)1

sin

1

(5.1

2-

+

-

+

=

γ

γ

K

代入要求的时域指标可得

5.1

1

)

16

.0

(

4.0

1

sin

1

=

+

-

=

o

o

σ

γ

?

=8.

41

γ

375.30=K

)rad/s (1.2120==s

c t K π

ω

所求的频域指标为?=8.41γ,1.212=c ω。

5-31 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5-85所示。若要求系统具有30°的相角裕度,试计算开环增益应增大的倍数。

解 由图5-85写出闭环系统传递函数 )

15

)(125.1)(1(1

)(+++=

Φs

s s s

系统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1425

.4)(1825.2(5

.0)425.4)(825.2(25

.6)(1)()(++=

++=Φ-Φ=s s s s s s s s s G 可

知原系统开环增益5.0=K 。

令相角裕度 425

.4arctan

825

.2arctan

90)(1801

1

1c c c ωωω?γ--?=+?==30°

有 732.1605

.121425.4825.22

1

1

1

=?=-+

tg c c c ωωω 整理可得 05.12186.4121=-+c c ωω 解出 1102.2K c ==ω

所以应增大的放大倍数为 04.45.002.21==K K 。

5-32 设有单位反馈的火炮指挥仪伺服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K

s s s ()(.)(.)=

++021051 若要求系统最大输出速度为2(/min)r ,输出位置的容许误差小于2o

,试求: (1)确定满足上述指标的最小K值,计算该K值下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2)在前向通路中串接超前校正网络

G s s s c ()..=

++041

0081 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说明超前校正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解 (1)确定满足C Max =2(转/分)=120

/秒和e ss ≤20 的K h ,,γ:

K K C e V Max

ss

==

≥6(1/秒) )

15.0)(12.0(6

)(++=s s s s G

作系统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解5-32(a)所示: 由图可知 46.362 =?=c ω

γωω'.'.'.=--=-90020538o c c o

arctg arctg

算出相角交界频率 ωg '.=32

201lg '()h dB =-

(2)超前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G s s s s s s c ()()(.)

(.)(.)(.)

=++++60410081021051

作校正后系统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解5-32(b)所示,由图得:

25.26=''c ω, 8.45

.22

6=?=''c ω

γωωωω".".".".".=+---=90040200805225o c c c c o

arctg arctg arctg arctg

算出 ωg ".=73, 371.2=''h , 2075lg ".h dB =。

说明超前校正可以增加相角裕度,从而减小超调量,提高系统稳定性;同时增大了截止频率,缩短调节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快速性。 5-3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

s s K

s G

试设计一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如下指标: (1)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151

(2)截止频率ωc ≥7.5(rad/s);

(3)相角裕度γ≥45°。 解 依e ss 指标:e K K ss v =

==11115

∴ K =15

画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解5-33所示。依图可得:

ωc ==153873.

校正前系统相角裕度:

c c j G ωωγarctan 90180)(180 000--=∠+=

0048.14873.3arctan 90=-=

定ωc ".=75,作图得:

b dB AB dB ==1148115.(.)

作图使:AC AB dB ==115. , 过C 点作20dB/dec 直线交出D 点(ωD =2),令(DC CE =)得E 点(ωE =28125.)。这样得出超前校正环节传递函数:

1

125

.2812)(++=s

s s G c 且有:ωωm c ==".75

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G s s s s s c ()().()?=++?+21

28125

1151

验算:在校正过程可保证: e K ss v =

=1115

ωc rad s ".(/")=75

γωω"(")("}=-∠1800

G G c c c

=-+--=>180********

67732450000

arctg arctg arctg c c c ωωω"".".

全部指标满足要求。

5-34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K

s s s ()()(.)=

++10251 要求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 ≥5(rad/s),相角裕度γ≥45°,试设计串

联迟后校正装置。

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试题及标准答案

第五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本章总目标: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 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 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 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213.6E eV n = 。 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h h P mv λ= =)。 2:学习运用不确定原理(2h x P m π???≥ )。 第三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 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 ○ 1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的院子轨道。 ○ 2Pauli 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 3Hund 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

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 第五节:元素周期表 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 1:原子半径——○1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3:电子亲和能——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电子亲和能基本呈增加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呈减小的趋势。 4:电负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电负性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至下随着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而电负性递减。 习题 一选择题 1.3d电子的径向函数分布图有()(《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1个峰 B.2个峰 C. 3个峰 D. 4个峰 2.波函数一定,则原子核外电子在空间的运动状态就确定,但仍不能确定的是() A.电子的能量 B.电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密度 C.电子距原子核的平均距离 D.电子的运动轨迹 3.在下列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3s B .3p x C . 3p z D .3d z2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A .n=3,l=1,m l=+1,m s= +1/2 B .n=4,l=5,m l= -1,m s= +1/2 C .n=3,l=3,m l=+1,m s= -1/2 D .n=4,l=2,m l=+3,m s= -1/2 5.第四周期元素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可达()(《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4 B.5 C.6 D.7

《自动控制原理》典型考试试题

《 自动控制原理 》典型考试试题 (时间120分钟)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第二章:主要是化简系统结构图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用化简,也可以用梅逊公式来求 一、(共15分)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请写出系统在输入r(t)和扰动n(t)同时作用下的输出C(s)的表达式。 G4 H1G3 G1 G 2 N(s)C(s) R(s) - -+ + + 二 、(共15分)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 试求传递函数 )()(s R s C ,) () (s N s C 。 三、(共15分)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 试确定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C(s)/R(s)。 G1 G2 R(s) - + + C(s) - + 四、(共15分)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求X(s)的表达式

G4(s)G6(s) G5(s)G1(s) G2(s) N(s) C(s) R(s) -- G3(s) X(s) 五、(共15分)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 试确定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C(s)/R(s)和C(s)/D(s)。 G1 G2 R(s) - + + C(s) -+ D(s) G3G4 六、(共15分)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试求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 () (s R s C 。 七、(15分)试用结构图等效化简求题图所示各系统的传递函数 ) () (s R s C

一、(共15分)某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欲保证阻尼比ξ=0.7和响应单位斜坡函数的稳态误差为ss e =0.25,试确定系统参数K 、τ。 二、(共10分)设图(a )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b )所示。试确定系统参数,1K 2K 和a 。 三、(共15分)已知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求系统在输入r(t)=t 和扰动信号d(t)=1(t)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和稳态输出)(∞C 2/(1+0.1s) R(s) - C(s) 4/s(s+2) E(s) D(s) 四、(共10分)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2)(4)(625) K G s s s s s = ++++ 试确定引起闭环系统等幅振荡时的K 值和相应的振荡频率ω 五、(15分)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2 ) 1()(23++++=s s s s K s G α 若系统以2rad/s 频率持续振荡,试确定相应的K 和α值 第三章:主要包括稳、准、快3个方面 稳定性有2题,绝对稳定性判断,主要是用劳斯判据,特别是临界稳定中出现全零行问题。 相对稳定性判断,主要是稳定度问题,就是要求所有极点均在s=-a 垂线左测问题,就是将s=w-a 代入D(s)=0中,再判断稳定 快速性主要是要记住二阶系统在0<ξ<1时的单位阶跃响应公式以及指标求取的公式。 准确性主要是稳态误差的公式以及动态误差级数两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第一章 习题答案 1-1 根据题1-1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1) 将a ,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d a ?,c b ?;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 所示。 1-2 题1-2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2图 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 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1-3 题1-3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3图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 f u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 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 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T C ?→↑→↑→↑→↑→↑→↓→↓T u u u u u c a e f θ1C ↑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 u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图解1-3。

中国近代史纲第五章试题库 (2)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2.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 A发展党的组织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D开展军事斗争 3.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晋察冀根据地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D鄂豫皖根据地 4.最早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八七会议D三湾改编 5.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 ( )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6.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相比,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 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 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7.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 ( ) A地主阶级政权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资产阶级政权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8.中国共产党一向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党的问题B农民问题C工人问题D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9.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其政权性质是()A资产阶级专政B各革命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C抗日民主专政D工农民主专政 10.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A议会斗争B群众斗争C地下斗争D武装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D《新民主主义论》 二、多项选择题 1.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 A周恩来B贺龙C叶挺D朱德E刘伯承 2.中共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A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撤消了陈独秀的职务,确定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D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E决定把进攻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 3.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 1、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按其输入量的变化规律特性可分为_恒值控制_系统、随动系统和_程序控制_系统。 2、传递函数为 [12(s+10)] / {(s+2)[(s/3)+1](s+30)} 的系统的零点为_-10_, 极点为_-2__, 增益为_____2_______。 3、构成方框图的四种基本符号是: 信号线、比较点、传递环节的方框和引出点 。 4、我们将 一对靠得很近的闭环零、极点 称为偶极子。 5、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有反馈控制方式、_开环控制方式和_复合控制方式_。 6、已知一系统单位脉冲响应为t e t g 5.16)(-=,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7、自动控制系统包含_被控对象_和自动控制装置两大部分。 8、线性系统数学模型的其中五种形式是微分方程、传递函数、__差分方程_、脉冲传递函数_、__方框图和信号流图_。 9、_相角条件_是确定平面上根轨迹的充分必要条件,而用_幅值条件__确定根轨迹上各 点的根轨迹增益k*的值。当n-m ≥_2_时, 开环n 个极点之和等于闭环n 个极点之和。 10、已知一系统单位脉冲响应为 t e t g 25.13)(-=,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_ _。 11、当∞→ω时比例微分环节的相位是: A.90 A.ο 90 B.ο 90- C.ο45 D.ο 45- 12、对自动控制的性能要求可归纳为_稳定性__、_快速性_和准确性三个方面, 在阶跃 响应性能指标中,调节时间体现的是这三个方面中的_快速性___,而稳态误差体现的是_稳定性和准确性_。 13、当且仅当离散特征方程的全部特征根均分布在Z 平面上的_单位圆 _内,即所有特征根的模均小于___1____,相应的线性定常离散系统才是稳定的。 14、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系统的是 D.普通数控加工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题目含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参考资料 一、基本知识1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输入量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主要采用的数学模型是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 4、自动控制系统按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与程序控制系统。 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6、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结构和参数,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7、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 (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 传递函数为G 1(s)+G 2 (s),以串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 1 (s)*G 2 (s)。 8、系统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其正反馈的传递函数为H(s),则其闭环传递函数为G(s)/(1- G(s)H(s))。 9、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则闭环传递函数为G(s)

/(1+ G(s))。 10、典型二阶系统中,ξ=时,称该系统处于二阶工程最佳状态,此时超调量为%。 11、应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劳斯表中第一列数据全部为正数,则系统稳定。 12、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闭环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均为负,即都分布在S平面的左平面。 13、随动系统的稳态误差主要来源于给定信号,恒值系统的稳态误差主要来源于扰动信号。 14、对于有稳态误差的系统,在前向通道中串联比例积分环节,系统误差将变为零。 15、系统稳态误差分为给定稳态误差和扰动稳态误差两种。 16、对于一个有稳态误差的系统,增大系统增益则稳态误差将减小。 17、对于典型二阶系统,惯性时间常数T愈大则系统的快速性愈差。 越小,即快速性18、应用频域分析法,穿越频率越大,则对应时域指标t s 越好 19最小相位系统是指S右半平面不存在系统的开环极点及开环零点。

自动控制原理题库(经典部分)要点

《自动控制原理》题库 一、解释下面基本概念 1、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有哪些? 2、什么是开环控制系统? 答:在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而没有反馈控制作用,即系统的输出量对控制量没有影响。 3、什么是自动控制? 答:自动控制就是采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自动地按照给定的规律运行,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数个物理量能够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按照给定的规律变化。 4、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5、什么是反馈控制原理? 6、什么是线性定常控制系统? 7、什么是线性时变控制系统? 8、什么是离散控制系统? 9、什么是闭环控制系统? 10、将组成系统的元件按职能分类,反馈控制系统由哪些基本元件组成? 11、组成控制系统的元件按职能分类有哪几种? 12、典型控制环节有哪几个? 13、典型控制信号有哪几种? 14、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通常是指? 1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哪几项? 16、在典型信号作用下,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由哪两部分组成? 17、什么是控制系统时间响应的动态过程? 18、什么是控制系统时间响应的稳态过程? 19、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几个? 20、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是什么? 21、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23、什么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4、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 25、经典控制理论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26、系统的物理构成不同,其传递函数可能相同吗?为什么? 27、控制系统的分析法有哪些? 28、系统信号流图是由哪二个元素构成? 29、系统结构图是由哪四个元素组成? 30、系统结构图基本连接方式有几种? 31、二个结构图串联连接,其总的传递函数等于? 32、二个结构图并联连接,其总的传递函数等于? 33、对一个稳定的控制系统,其动态过程特性曲线是什么形状? 34、二阶系统的阻尼比10<<ξ,其单位阶跃响应是什么状态? 35、二阶系统阻尼比ξ减小时,其阶跃响应的超调量是增大还是减小? 36、二阶系统的特征根是一对负实部的共轭复根时,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波形是什么特点? 37、设系统有二个闭环极点,其实部分别为:δ=-2;δ=-30,问哪一个极点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大?38、二阶系统开环增益K 增大,则系统的阻尼比ξ减小还是增大? 39、一阶系统可以跟踪单位阶跃信号,但存在稳态误差?不存在稳态误差。 40、一阶系统可以跟踪单位加速度信号。一阶系统只能跟踪单位阶跃信号(无稳态误差)可以跟踪单位斜坡信号(有稳态误差) 41、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零点对应系统微分方程的特征根。应是极点 42、改善二阶系统性能的控制方式有哪些? 43、什么是二阶系统?什么是Ⅱ型系统? 44、恒值控制系统 45、谐振频率 46、随动控制系统 47、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48、谐振峰值 49、采用比例-微分控制或测速反馈控制改善二阶系统性能,其实质是改变了二阶系统的什么参数?。 50、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根轨迹? 51、什么是常规根轨迹?什么是参数根轨迹? 52、根轨迹图是开环系统的极点在s 平面上运动轨迹还是闭环系统的极点在s 平面上运动轨迹? 53、根轨迹的起点在什么地方?根轨迹的终点在什么地方? 54、常规根轨迹与零度根轨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5、试述采样定理。

习题第五章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作业题库 第五章 5-1 柴油机燃烧初期的预混合燃烧阶段与汽油机的预混合燃烧有何异同? 解:同:都是燃烧开始前油气先混合的燃烧过程。 异:柴油机的预混相比于汽油机不够均匀,且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是多点自燃,而汽油机则是火花点火,火焰传播的过程。 5-2 柴油机燃烧过程滞燃期包括哪些物理和化学过程?与低温多阶段着火过程是什么关系? 解:物理过程:雾化、蒸发、扩散和与空气混合等。化学过程:低温多阶段着火。 5-3 试述直喷式柴油机喷油规律、混合气形成速率(气流与喷雾)和燃烧放热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此说明控制柴油机放热规律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解:柴油机喷油规律会影响混合气的形成速率。一般初期喷油快且喷油压力高的预混合气的量就多。混合气形成速率影响燃烧放热规律,燃烧开始前形成混合气的速率越快,初期放热率就越高。燃烧过程中混合气的形成速率决定了放热持续期的长短,混合快的放热时间短。 5-4 直喷式柴油机燃烧中为什么会出现“双峰”放热现象?若喷油规律相同,“双峰”形状随柴油机负荷不同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解:dQ B/dφ曲线的双峰,第一个峰对应速燃期的预混合燃烧阶段,而第二个峰则对应缓燃期的扩散燃烧阶段。 负荷变化会引起形状的变化,小负荷时,第二个峰不明显,因为负荷小时,扩散燃烧阶段的放热量减少。 5-5 分析柴油机的几何供油规律和实际喷油规律的主要差别;说明形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供油规律早于喷油,供油最高速率要大于喷油最高速率。喷油时间大于供油时间,且喷油量小于供油量。 燃油的可压缩性;压力波的传播滞后;压力波动;高压容积变化。 5-6 比较柴油机空间雾化混合方式与壁面油膜混合方式的原理差异;简述促进空间雾化混合的基本原则。 解:空间雾化将燃油喷射到空间进行雾化,通过燃油与空气的相对运动和扩散,在空间形成可燃混合气。因此混合能量主要来源于喷油射束,空气被动参与混合,油找气的方式。混合一般不够均匀。壁面油膜蒸发混合方式在燃烧室壁面上形成很薄的薄膜,在强烈涡流作用下,油膜边蒸发变燃烧。 采用多空高压喷油,合理组织涡流。 5-7 柴油机燃烧室中形成可燃混合气时一般会利用哪几种气流形式?如何产生和控制这些气流运动? 解:进气涡流,压缩涡流,挤流和逆挤流,湍流。 进气涡流:通过设计进气道的形状产生进气涡流。通过改变流通面积和角度来改变强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卷

洛阳理工学院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卷(B) 适用班级:B 考试日期时间:适用班级: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传递函数是线性定常系统的一种内部描述模型。() 2.劳斯判据是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稳定性的一种代数判据。() 3.频域分析法是根据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研究闭环系统性能的一种图解方法。( ) 4.频率响应是系统在正弦输入信号下的全部响应。() 5.绘制系统Bode图时,低频段曲线由系统中的比例环节(放大环节)和微积分环节决定( ) 6.对于线性定常系统,若开环传递函数不包括积分和微分环节,则当0 ω=时,开环幅相特性曲线(Nyquist图)从正虚轴开始。() 7.开环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和控制对象之间只有正向作用,系统输出量不会对控制器产生任何影响。() 8.Ⅰ型系统,当过渡过程结束后,系统对斜坡输入信号的跟踪误差为零。() 9.控制系统分析方法中,经典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有频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时域分析法。() 10.已知某校正网络传递函数为 1 () 1 s G s as + = + ,当满足a>1条件时,则该校正网络为滞后校正网络。()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述()属于对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A)稳定性(B)准确性(C)快速性(D)前面三个都是 2.分析线性控制系统动态性能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A)单位脉冲函数(B)单位阶跃函数 (C)单位斜坡函数(D)单位加速度函数 3.典型二阶系统阻尼比等于1时,称该系统处于()状态。 (A)无阻尼(B)欠阻尼(C)临界阻尼(D)系统不稳定或临界稳定 4.稳定最小相位系统的Nyquist图,其增益(幅值)裕度()。 (A)0 hdB<(B)0 hdB>(C)1 hdB<(D)1 hdB> 5.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4 () (5) G s s s = + ,则系统在()2 r t t =输入作用下,其稳态误差为()。 (A)10 4 (B) 5 4 (C) 4 5 (D)0 6.一个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 (A)系统的输入(B)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与习题[1]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与习题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例1】试述开环控制系统的主要优缺点。 【答】 开环控制系统的优点有: 1. 1.构造简单,维护容易。 2. 2.成本比相应的死循环系统低。 3. 3.不存在稳定性问题。 4. 4.当输出量难以测量,或者要测量输出量在经济上不允许时,采用开环系统比较合适(例如在洗衣 机系统中,要提供一个测量洗衣机输出品质,即衣服的清洁程度的装置,必须花费很大)。 开环控制系统的缺点有: 1. 1.扰动和标定尺度的变化将引起误差,从而使系统的输出量偏离希望的数值。 2. 2.为了保持必要的输出品质,需要对标定尺度随时修正。 【例2】图1.1为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在任何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原理方框图。 图1.1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解】系统的控制任务是保持液面高度不变。水箱是被控对象,水箱液位是被控量,电位器设定电压u r(表征液位的希望值c r)是给定量。 当电位器电刷位于中点位置(对应u r)时,电动机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开度、使水箱中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相等。从而液面保持在希望高度c r上。一旦流入水量或流出水量发生变化,例如当液面升高时,浮子位置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从中点位置下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初通过减速器减小阀门开度,使进入水箱的液体流量减少。这时,水箱液面下降,浮子位置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点位置,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液面恢复给定高度。反之,若水箱液位下降,则系统会自动增大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位升到给定高度c r。 系统原理方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 系统原理方框图 习题 1.题图1-1是一晶体管稳压电源。试将其画成方块图并说明在该电源里哪些起着测量、放大、执行的作用以及系统里的干扰量和给定量是什么?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线性定常二阶系统的闭环增益加大: A 、系统的快速性愈好 B 、超调量愈大 C 、峰值时间提前 D 、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没有影响 2、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两个“S”多项式之比) ()()(s N s M s G = 则闭环特征方程为: A 、N(S) = 0 B 、N(S)+M(S) = 0 C 、1+ N(S) = 0 D 、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3、非单位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则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与输出端定义的误差)('s E 之间有如下关系: A 、 )(')()(s E s H s E = B 、)()()('s E s H s E = C 、 )(')()()(s E s H s G s E = D 、)()()()('s E s H s G s E = 4、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2(4 +s s ,则其幅值裕度)(dB h 等于: A 、0 B 、∞ C 、4 D 、 22 5、积分环节的幅频特性,其幅值与频率成: A 、指数关系 B 、正比关系 C 、反比关系 D 、不定关系 6、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1=c ω 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 A 、1110++s s B 、11.0110++s s C 、15.012++s s D 、1 1011.0++s s 7、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超调量大于5%,则其阻尼比ξ的范围为: A 、ξ>1 B 、0<ξ<1 C 、1>ξ>0.707 D 、0<ξ<0.707 8、一阶系统的闭环极点越靠近平面的s 原点,其 A 、响应速度越慢 B 、响应速度越快 C 、准确度越高 D 、准确度越低 9、系统时间响应的瞬态分量 A 、是某一瞬时的输出值 B 、反映系统的准确度 C 、反映系统的动特性 D 、只取决于开环极点 10、某系统单位斜坡输入时,∞=ss e ,说明该系统: A 、闭环不稳定 B 、闭环传函中至少有一个纯积分环节 C 、开环一定不稳定 D 、是0型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试题第五章习题及答案-2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 练习题及答案——2 5-12 已知)(1s G 、)(2s G 和)(3s G 均为最小相角传递函数,其近似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79所示。试概略绘制传递函数 G s G s G s G s G s 412231()()() ()() = + 的对数幅频、对数相频和幅相特性曲线。 解:(1) ?L K 11204511()lg .ω== ∴ =K 1180 则: G s K 11()= (2) G s K s s 22 08 1()(.)=+ 20201 022 lg /lg K K ω== , K 21= (3) ? L K K 333202001110()lg lg .ωω=== s s K s G K 9)(,9111 .01 333==== ∴ (4) ?G s G G G G 4 12 23 1()=+ 将G G G 123,,代入得:G s s s 418 01251()(.) =+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如图解5-12(a)所示,幅相特性曲线如图解5-12(b)所示:

图解5-12 (a) Bode图 (b) Nyquist图5-13试根据奈氏判据,判断题5-80图(1)~(10)所示曲线对应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已知曲线(1)~(10)对应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按自左至右顺序)。 题号开环传递函数P N N P Z 2 - =闭环 稳定性 备 注 1 G s K T s T s T s () ()()() = +++ 123 1110 -1 2 不稳定 2 G s K s T s T s () ()() = ++ 12 110 0 0 稳定 3 G s K s Ts () () = + 210 -1 2 不稳定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题A卷

A 卷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0分) 1、 在水箱水温控制系统中,受控对象为 ,被控量为 。 2、 对自动控制的性能要求可归纳为___________、快速性和准确性三个方面, 在阶跃响应性能指标中,调节时间体现的是这三个方面中的______________,而稳态误差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 3、 闭环系统的根轨迹起始于开环传递函数的 ,终止于开环传递函数的 或无穷远。 4、 PID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 5、 香农采样定理指出:如采样器的输入信号e(t)具有有限宽带,且有直到ωh 的频率分量,则使信号e(t) 完满地从采样信号e*(t) 中恢复过来的采样周期T 要满足下列条件: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10分) 1、 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1 52512++s s ,则系统的阻尼比为( )。 A .21 B .1 C .51 D .25 1 2、 非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当输入信号为R(S),则从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为 ( ) A 、 ()()()E S R S G S =? B 、()()()()E S R S G S H S =?? C 、()()()()E S R S G S H S =?- D 、()()()() E S R S G S H S =- 3、 伯德图中的低频段反映了系统的( )。 A .稳态性能 B .动态性能 C .抗高频干扰能力 D ..以上都不是 4、 已知某些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 )。 A 、 (2)(1)K s s s -+ B 、(1)(5K s s s +-+) C 、2(1)K s s s +- D 、(1)(2) K s s s -- 5、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0(0.11)(5)s s ++,则该系统的开环增益为 ( )。 A 、 100 B 、1000 C 、20 D 、不能确定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 习题1 1有一水位控制装置如图所示。试分析它的控制原理,指出它是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说出它的被控量,输入量及扰动量是什么?绘制出其系统图。 2 某生产机械的恒速控制系统原理如图所示。系统中除速度反馈外,还设置了电流正反馈以补偿负载变化的影响。试标出各点信号的正负号并画出框图。 3图示为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图。指出系统的输入量和被控量,并画出系统框图。 4.自动驾驶器用控制系统将汽车的速度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画出方块图说明此反馈系统。 5.双输入控制系统的一个常见例子是由冷热两个阀门的家用沐浴器。目标是同时控制水温和流量,画出此闭环系统的方块图,你愿意让别人给你开环控制的沐浴器吗? 6.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各有什么优缺点?

7.反馈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有哪几种类型?生产过程希望的动态过程特性是什么? 习题2 1 试分别写出图示各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 习题1图 2 求图示各机械运动系统的传递函数。 (1)求图a的=?(2)求图b的=?(3) 求图c的=? 习题2图 3 试分别写出图中各有源网络的传递函数U2(s)/ U1(s)。 习题3图

4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原理线路和转矩-转速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控制电压.T 为电动机的输出转矩。N为电动机的转矩。由图可T与n、u呈非线性。设在某平衡状态附近用增量化表示的转矩与转速、控制电压关系方程为 k n、k c为与平衡状态有关的值,可由转矩-转速特性曲线求得。设折合到电动机的总转动惯量为J,粘滞摩擦系数为f,略去其他负载力矩,试写出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方程式并求输入 为u c,输出为转角θ和转速为n时交流伺服电动机的传递函数。 习题4图 5图示一个转速控制系统,输入量是电压V,输出量是负载的转速 ,画出系统的结构图,并写出其输入输出间的数学表达式。 习题5图 6 已知一系统由如下方程组组成,试绘制系统框图,求出闭环传递函数。 7 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如下: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及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一、简答题:(合计20分, 共4个小题,每题5分) 1. 如果一个控制系统的阻尼比比较小,请从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两方面 说明该系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并解释原因。 2. 大多数情况下,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通常要求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 线在穿越频率处的斜率为多少?为什么? 3. 简要画出二阶系统特征根的位置与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 4. 用根轨迹分别说明,对于典型的二阶系统增加一个开环零点和增加一 个开环极点对系统根轨迹走向的影响。 二、已知质量-弹簧-阻尼器系统如图(a)所示,其中质量为m 公斤,弹簧系数为k 牛顿/米,阻尼器系数为μ牛顿秒/米,当物体受F = 10牛顿的恒力作用时,其位移y (t )的的变化如图(b)所示。求m 、k 和μ的值。(合计20分) F ) t 图(a) 图(b) 三、已知一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合计20分, 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1) 确定该系统在输入信号()1()r t t =下的时域性能指标:超调量%σ,调 节时间s t 和峰值时间p t ; 2) 当()21(),()4sin3r t t n t t =?=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四、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图所示,c ω位于两个交接频率的几何中心。 1) 计算系统对阶跃信号、斜坡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的稳态精度。 2) 计算超调量%σ和调节时间s t 。(合计20分, 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 1 %0.160.4( 1)sin σγ =+-, 1s t ?= 五、某火炮指挥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0.21)(0.51) K G s s s s = ++系统最 大输出速度为2 r/min ,输出位置的容许误差小于2o ,求: 1) 确定满足上述指标的最小K 值,计算该K 值下的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 2) 前向通路中串联超前校正网络0.41 ()0.081 c s G s s +=+,试计算相位裕量。 (合计20分, 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L ()/ -20 5c

最新马原第五章试题与答案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3.金融资本是由(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B)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B)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8.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C)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9.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D)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0.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11.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BCD)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题

《 自动控制原理B 》 试题A 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若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 (1) s s +,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D )。 A .(1)0s s += B. (1)50s s ++= C.(1)10s s ++= D.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2.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C )。 A.判断稳定性 B.计算输入误差 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求系统的根轨迹 3.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 ( B )。 A.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输入和扰动对传递函数也有影响; C.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 的真分式; D.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4.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C )。 A .当时间常数较大时有超调 B .有超调 C .无超调 D .当时间常数较小时有超调 5. 如果输入信号为单位斜坡函数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无穷大,则此系统为( A ) A . 0型系统 B. I 型系统 C. II 型系统 D. III 型系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___稳定性、快速性、__准确性___。 2.对控制系统建模而言,同一个控制系统可以用不同的 数学模型 来描述。 3. 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为 开环控制 和 闭环控制 。 4. 某负反馈控制系统前向通路的传递函数为()G s ,反馈通路的传递函数为()H s ,则系统 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H s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 1()() G s G s H s + 。 5 开环传递函数为2(2)(1) ()()(4)(22) K s s G s H s s s s s ++= +++,其根轨迹的起点为0,4,1j --±。 6. 当欠阻尼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减小时,在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最大超调量将 增大 。 7.串联方框图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各串联传递函数之 积 。 三、简答题(本题10分) 图1为水温控制系统示意图。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到一定温度的热水。冷水流量变化用流量计测量。试绘制系统方框图,并说明为了保持热水温度为期望值,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各是什么?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5分)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给定值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输入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扰动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 s ,则G(s)为G1(s)+G2(s)(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 n ω 阻尼比=ξ ,0.7072 =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2220s s ++=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105 0.20.5s s s s +++。 6、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系统的 开环传递函数为(1) (1)K s s Ts τ++。 8、PI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1 ()[()()]p u t K e t e t dt T =+ ?,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1 [1] p K Ts +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 能。 1、在水箱水温控制系统中,受控对象为水箱,被控量为水温。 2、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闭环控制系统;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 3、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若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则该系统稳定。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在时域分析中采用劳斯判据;在频域分析中采用奈奎斯特判据。 4、传递函数是指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五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五章试题清单( 含答案) 一. 单选题 1. 导致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 √) B. 资本家的联合( ) C. 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 ) D. 资本家对生产技术的改进( ) 2.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 实现了自我否定( ) B. 发生了根本变化( ) C. 仍无任何变化( ) D. 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 3.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 A. 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 ) B. 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 ) C. 垄断( √) D. 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 ) 4. 金融资本是:() A. 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B. 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C.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D.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的而成的资本( √) 5. 垄断利润是通过:() A. 操纵市场获得的( √) B. 改进技术获得的( ) C. 扩大投资获得的( ) D. 增加贷款获得的( )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 A. 消灭私人垄断资本( ) B. 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危机( ) C. 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D.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A. 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 B.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

C.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 D. 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8.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 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B. 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 C. 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 D. 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 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 A 获得高额利润(√) B 帮助落后国家() C 替代商品输出() D 达到政治目的() 1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 A 利益共同体() B 有共同利益,也有矛盾斗争(√) C 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同时也有经济矛盾() D 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政治矛盾()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A 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 联合国机构() C 多边贸易机构() D 商业流通联合体() 12.当前世界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区局部战争() B 自然资源不均衡() C 国际经济旧秩序(√) D 国际经济新秩序() 13.垄断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 内容() B 作用() C 后果() D 表现形式(√) 二. 多选题 1.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因为:() A. 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 B. 竞争是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