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 第三章 注射剂

合集下载

药剂学专业知识:注射剂知识总结

药剂学专业知识:注射剂知识总结

药剂学专业知识:注射剂知识总结对于注射剂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见到,它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

今天帮大家整理药剂学专业知识-注射剂。

1.特点①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②可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和不宜口服的药物③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但注射给药不方便,注射时易引起疼痛④易发生交叉污染、安全性不及口服制剂⑤制造过程复杂,对生产的环境及设备要求高,生产费用较大,价格较高2.质量要求(1)pH:注射剂的pH应和血液pH相等或相近。

一般控制在4~9的范围内。

(2)渗透压:对用量大、供静脉注射的注射剂应具有与血浆相同的或略偏高的渗透压。

(3)稳定性(4)安全性(5)澄明(6)无菌、无热源3.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1)制药用水:为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

注射用水:无热源水。

主要是应用注射剂和滴眼剂的溶剂纯化水:应用于非灭菌制剂用具的精洗用水和不得用于注射剂的稀释和配剂(2)注射用油常用的有大豆油、茶油、麻油等植物油。

(3)其他注射用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4.注射剂的附加剂【考题1】1.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CA.无菌B.无热源C.无色D.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相近E.PH与血液相等或相近【考题2】A.纯化水B.灭菌蒸馏水C.注射用水D.灭菌注射用水E.制药用水1.经蒸馏所得的无热原水,为配置注射剂用的溶剂C2.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D3.包括纯化水、注射用水与灭菌注射用水E。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课件第三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4)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课件第三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4)

3. 无菌 眼部有无外伤是滴眼剂无菌要求严格程 度的界限。 用于眼外伤的眼用制剂要求绝对无菌, 包括手术后用药在内。不能添加抑菌剂 一般滴眼剂要求没有致病菌(绿浓杆菌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剂量滴眼剂需加入抑菌剂。滴眼剂的 抑菌剂要作用迅速,要在 1 ~ 2 小时内达 到无菌。
第四节 输 液
一、概述 (一)概念:输液(infusion solution): 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 注射液,它是注射剂一个分支。 由于其用量和给药方式与普通注射 剂不同,故质量要求,生产工艺等 均有一定差异,
(二) 输液的种类
1. 电解质输液:用以补充体内水份、电解质, 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等。如氯化钠注射液、复 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等。 2. 营养输液 :有糖类输液、氨基酸输液、脂肪 乳剂输液等。 3. 胶体输液:有多糖类、明胶类、高分子聚合 物等,
涤纶膜的处理: 逐张分散,用药用乙醇浸泡或放入蒸馏水 中于112~115℃热处理30分钟或煮沸30分 钟再用滤清的注射用水动态漂洗备用。 操作中要严格控制环境,防止污染。 对于某些碱性药液如碳酸氢钠,可考虑使 用聚丙烯薄膜。

(三) 输液的配制
输液配制,通常加入0.01%~0.5%的针用 活性炭,具体用量,视品种而异。 活性炭有吸附热原、杂质和色素的作用, 并可作助滤剂。 活性炭分次吸附较一次吸附好。 配制用具与安瓿剂基本相同 配制方法:浓配法和稀配法。
3.
粉末晶形检查 粉末晶形与制备工艺有密切关系, 如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多为球形,机 械分装易于控制。 而溶剂结晶者有针形、片状或各种 性状的多面体等,针形粉末分装时 最难掌握。 还应测定粉末的松密度(比容),即单 位体积内药物的重量,

沈阳药科大学 药剂学 试题(3)

沈阳药科大学 药剂学 试题(3)

药剂学试题2## 班级学号一、名词解释〔10分〕1.DSC:2.Partition coefficient 〔P O/W〕:3.包合技术4.固体分散体:5.D值:6.等张溶液:7.转相:8.CRH:9.肾清除率:10.被动扩散:11.配置:12.促进扩散:13.玻璃化温度:14.多晶型:15.平衡水分:16.抛射剂:17.渗透促进剂:18.前体药物:19. 药材比量法:20. 触变流动:二、多项选择题:〔将答案写在括号内〕〔16分〕1.关于粉碎与过筛的描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球磨机既能用于干法粉碎又能用于湿法粉碎,转速愈快粉碎效率愈高.b. 流能磨可用于粉碎要求无菌的物料,但对热敏感的物料不适用.c. 工业用标准筛常用目数来表示,即每一厘米长度上筛孔的数目.d. 筛分时总分离效率用N η来表示.1-+=R P N ηηη,实际中0<P η<1, 0<R η<1,那么0<N η<1.2.下列有关干燥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 自由水在干燥过程中易于除去,平衡水不易于除去,平衡水不仅与物资性质有关,也与空气状态有关.b. 在干燥速率曲线中存在着恒速段,其主要是因为表面水的汽化速度大于内部水分向表面的迁移速度.c. 冷冻干燥机有二大部分组成即真空系统和制冷系统.3.关于灭菌法的描述中,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 μm 的微孔滤膜和3号垂熔玻璃漏斗.b. F 0值仅适用于湿热灭菌,并无广泛意义,它不能用来衡量其它灭菌法的灭菌效力.c. 紫外线灭菌中常用的波长为254nm 和365nm.d. 气体灭菌法常用于空间灭菌,常用的气体为环氧乙烷,但该法只对繁殖体有效而对芽胞无效.4.下列关于浸出的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 药材的粒度愈小那么浸出效率愈高,故在浸出时药材粉碎愈细愈好.b. 煎煮法应在煎煮前先将药材加水浸泡一定时间.c. 浸渍法适用于带粘性的药材或新鲜、无组织结构及易于膨胀的药材.d. 渗滤法因保持了较高的浓度梯度,故浸出效率较高.5.下列关于增溶的描述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 就增溶剂而言,同系物炭链愈长那么增溶量愈小.b. 就药物性质而言,同系物药物分子量愈大那么增溶愈小.c. 增溶剂和药物的混合顺序与增溶量无关,增溶量只与温度及增溶剂用量有关.d. 药物增溶后形成澄明溶液,但用溶剂稀释后反而会产生浑浊.6.下列叙述那些是正确的〔 〕a. 溶胶剂是澄明的,因此它属于均相分散体系,热力学稳定.b. 溶胶剂中粒子具有双电层结构,其吸附层离子与反离子形成的电位差称为ζ电位.由于ζ电位的存在整个分散系是带电的.c. 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主要是因为水化膜的存在.d. 在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ζ电位降低,混悬粒子形成疏松聚集体,因而降低了混悬剂的稳定性.e. 乳剂的类型不仅与乳化剂的HLB 值有关而且与相比例密切相关.7.下面关于注射液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注射剂安瓶中含锆玻璃,化学性质最稳定,既能盛装碱性药液又能盛装酸性药液.b.注射液配制方法有稀配法和浓配法,葡萄糖常用浓配法制备.c.注射液中常加入螯合剂,以便和药物形成稳定的复合物.d.因高渗刺激性较大,输液应为低渗或等渗.e.静脉注射用乳剂既有O/W又有W/O型.8.下面关于胶囊剂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胶囊剂的囊壳材料主要为阿拉伯胶.b.软胶囊内容物常用的基质为PEG400,吐温80和植物油类.c.软胶囊制备方法常用的有滴制法、压制法和热熔法.d.胶囊剂应检查崩解时限和装量差异.9.下面关于片剂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外加崩解剂的片剂较内加崩解剂崩解速度快.而内外加法片剂的溶出度较外加快.b.润滑剂按其作用可分为三类即助流剂、抗粘剂和润滑剂,抗粘剂主要降低颗粒对冲膜的粘附性.c.十二烷基硫酸钠也用作片剂的崩解剂.d.糖衣片制备时常用蔗糖作为包衣材料,但粉衣层的主要材料为淀粉.e.薄膜衣包衣时除成膜材料外,尚需加入增塑剂,加入增塑剂的目的使成膜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升高.10.下面关于栓剂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栓剂是一种半固体制剂.b.栓剂既可起到局部治疗作用,又能起到全身治疗作用.c.通常情况下由于栓剂避免了首过效应故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栓剂的生物利用度高于口服给药.d.起全身作用的栓剂多为肛门栓,水溶性药物多选择脂溶性基质,而脂溶性药物多选择水溶性基质.e.栓剂也需要做崩解时限检查.11.下面关于软膏剂及眼膏剂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软膏剂既可起到全身治疗作用,又可起到局部治疗作用.b.软膏剂常用的制备方法有研合法、熔合法和乳化法.c.眼膏剂可以在无菌条件下用乳化法制备.d.软膏剂中水溶性药物可先用少量水溶解,再用凡士林吸收.12.下列关于气雾剂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乳剂型气雾剂属于泡沫型气雾剂,也属于三相气雾剂.b.药液向容器中填装时可通过高位静压过滤自然灌装.c.气雾剂通过肺部吸收那么要求药物首先能溶解于肺泡液中,且粒径愈小吸收愈好.d.气雾剂需要检查总喷数和每喷剂量.13.下列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Wagner-Nelson法适用单室模型,Loo-Riegelman法适用于双室模型.b.降低水溶性固体药物的粒径,可显著促进药物的吸收.c.单室模型一级吸收药物的达峰时间与给药剂量及生物利用度有关.d.单室模型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达到稳态某一分数所需时间与滴注速度有关,滴注愈快,达稳态一定分数所需时间愈短.14.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 药物的消除速度大于药物的肾小球过滤速度那么肯定存在着药物从肾小管分泌的过程.b. 药物从直肠吸收可部分地避免肝首过效应而从舌下给药可全部避免肝首过效应.c. 表观分布容积没有理论最大值,但有理论最小值.d. 相对生物利用度最大值为1.15. 下列关于流变学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在一定浓度下,牛顿流体流动时切变速度和切变应力成正比,即S=ηD.b.在塑性流动曲线中〔D-S 曲线〕存在着屈服值S o ,当S 值大于S o 时那么D 正比于Sc.在假塑性流动中,存在着切变稀化现象,即随着切变速度的增加,切变应力迅速增加.在胀性流动中,存在着切变稠化现象,即在小切变应力阶段,随着切变应力的增加,切变速度增幅较大.16.下面关于空气滤过及洁净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a.滤器上浮尘能够加强拦阻效果,但在后期存在着反扩散.b.尘粒粒子的惯性作用不利于粒子的除去.c.层流空气有自动除尘的功能,而乱流空气那么主要依靠洁净空气稀释含尘空气达到净化的目的.d.穿透率K 、净化系数Kc 及滤过效果η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K =1-ηK C =K 1 三、写出下列公式的用途及各符号的意义〔12分〕 12/1t K Q H H = 2.FI=%100min max ⨯-CC C 3.s i p i e AUC AUC r )()(/= 4.r = mm r m H H H H H H --⋅005.LgK = LgK ∞- εBA Z Z K '6. LgK =LgK 0μB A Z Z7.dcd RT C σ-=Γ 8.V= lt r P ηπ84 9.dxdc DF dt dM -= 10.Log )121211(2r r RT M S S -=ρσ 11.V=ηρρ9)(2212g r - A+B = BA B B A A W W W HLB W HLB +⋅+⋅ 四、处方分析〔写出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及制成何种剂型,并写出制备工艺〕.〔18分〕1.硫酸卡那霉素 5g硼砂 2.865g蒸馏水 加至 10g2.卡波普940 10g乙醇50g甘油50g聚山梨酯2g羟苯乙酯1g氢氧化钠4g蒸馏水加至1000g3.呋喃妥因50g糊精3g淀粉<冲浆10%> 4gCAP乙醇适量蓖麻油适量制成1000个剂量单位五、计算题〔20分〕1.某药有效血药浓度为5 g/ml,表观分布容积为20L,生物半衰期为2.0小时,如想给药后体内立即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维持该水平,求应静注的剂量和静脉滴注的速度是多少?〔已知该药符合单室模型〕2.已知某药口服后体内药时过程符合单室模型,口服后有80%可被吸收进入体循环,Ka=1h-1-1,V=10L,某患者今服用该药250mg,求服药后5小时的血药浓度.3.某药的有效治疗浓度为2-6 g/ml,已知V=2L/Kg,t1/2=3.5h,对一位体重为50Kg的病人,以每分钟20mg速度滴注,问滴注时间不能超过多久?停注后能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维持多久?1.86,分子量为58.5,用溶血法测得氯化钙的渗透系数为2.76,求氯化钙的等张浓度是百分之多少?<氯化钙的分子量为110.99>六、简要回答下列各题:〔24分〕1.影响药物从注射部位吸收的因素有哪些?2.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有哪些?3. 写出第n 次给药后在0<t<τ时间内<τ为给药间隔时间>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已知单次给药的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C=t C t C e V X K e V X K βαβαββαα----+--)()()()(021021 4. 简述片剂崩解的机理.5. 写出大输液的质量要求.6. 缓释制剂的设计原那么是什么?。

药剂学-注射剂

药剂学-注射剂
将安瓿截口经喷枪火焰灼烧,使截口熔融 光滑
肪酸 、脱色除臭 、灭菌 ) • 注射用油的储存 • 注射用油的储存
19:46
其他注射用溶剂
• 乙醇 • 甘油 • 丙二醇 • 聚乙二醇(PEG) • 苯甲酸苄酯 • 二甲基乙酰胺(DMA) • 二甲基亚砜(DMSO)
19:46
注射剂的附加剂
• (一)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 • 助溶剂 采用药物与配位体形成复盐而增溶
部定位作用 • 产生定向作用
19:46
四、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 无菌 • 无热原 • pH值 • 渗透压 • 可见异物 • 安全性 • 稳定性 • 降压物质 • 其他
19:46
第二节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
• 原料 • 溶剂 • 附加剂
19:46
注射用溶剂
• 注射用水 • 注射用油 • 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 • 注射用油的精制方法(中和植物油中游离脂
第五章
注射剂
19:46
第一节 注射剂的定义、分类、特 点、给药途径和质量要求
• 一、 注射剂的定义 • 注射剂的定义:注射剂系指专供注入体内
的无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 前配成液体的无菌粉末等
19:46
(一) 按分散系统分类注射剂
• 注射剂的分类
• 溶液型注射剂 • 混悬型注射剂 • 乳剂型注射剂 • 粉末型注射剂
的方法在注射剂中常被应用,即所谓助溶 • 增溶剂 注射剂中常用的增溶剂多为非离
子型表面活性剂
19:46
(二)帮助主药混悬或乳化的附加 剂
• 注射用助悬剂有: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 烯吡咯烷酮、明胶(无抗原性的)及甲基纤维 素等
• 注射用乳化剂有:普流罗尼(phuronic)、吐 温80、司盘80、卵磷脂及豆磷脂等

药物制剂技术-注射剂课件

药物制剂技术-注射剂课件




对于不易滤清的药液可加0.1%~0.3%的活性炭 或通过铺有炭层的布氏漏斗。 但使用活性炭时要注意其对药物的吸附作用,特 别对小剂量药物如生物碱盐等的吸附,要通过加 炭前后药物含量的变化,确定能否使用 活性炭在酸性溶液中吸附作用较强,在碱性溶液 中有时出现“胶溶”或脱吸附作用,反使溶液中 的杂质增加,故活性炭最好用酸处理并活化后使 用,
三、抑菌剂


凡采用低温灭菌、滤过除菌或无菌操作法制备 的注射剂和多剂量装的注射剂,均应加入适宜 的抑菌剂以确保使用安全。 静脉输液、与脑池内、硬膜外、椎管内用的注 射液均不得加抑菌剂,除另有规定外,一次注 射量超过15ml的注射液,不得添加抑菌剂。
抑菌剂:

用量
苯甲醇 (偏碱性药液) 1%~3% 羟苯酯类 (酸中作用强、碱中作用弱) 0.01%~0.015% 苯酚(偏酸性药液) 0.25%~0.5% 三氯叔丁醇 (偏酸性药液) 0.25%~0.5% 硫柳汞(偏碱性药液) 0.001%~0.01% 甲酚(偏酸性药液) 0.3%





六、局部止痛剂 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容易对组织产生刺激引起 疼痛,可加入局部止痛剂降低疼痛。 常用的局部止痛剂:三氯叔丁醇、苯甲醇、盐 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七、乳化剂与助悬剂 乳化剂:卵磷脂、都磷脂和伯格沙姆。 助悬剂:羟丙甲基纤维素。
任务三 掌握注射液的制备工艺

一、注射剂的生产工艺流程
三、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1.
皮内注射[intradermal (ID) route]
皮内注射系注于表皮和真皮之间,一 次注射量在0.2ml以下,常用于过敏性试 验或疾病诊断,如青霉素皮试液和旧结 核菌素稀释液。

最新沈阳药科大学-药剂课件(共19章全第十八章 制剂新技术ppt课件

最新沈阳药科大学-药剂课件(共19章全第十八章  制剂新技术ppt课件
• 最为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泊洛沙姆188 (poloxamer188),为片状固体、毒性 小、对粘膜刺激性极小、可采用熔融法 和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可大大提高 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
4.有机酸类
• 常用的有枸橼酸、琥珀酸、酒石 酸、胆酸、去氧胆酸等。
• 此类载体材料的分子量较小,易 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度, E点为A和B处于最 低共熔点时的比例)。
三、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固体溶液(solid solution)
❖是指药物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在载体材料中 而形成的固体分散体。如果将药物分子看成 溶质,载体看成是溶剂,则此类分散体即可 称为固体(态)溶液。
• 因为固体溶液中的药物以分子状态存在,分 散程度高、表面积大,所以在改善溶解度方 面比下述的低共熔混合物具有更好的效果。
• 它们具有良好的亲水性,除起到药物 的分散作用外,本身还是优良的润湿 剂、分散剂、助流剂或崩解剂。 此 类固体分散体可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
(二)难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类 2.聚丙烯酸树脂类 3.脂质类
1.纤维素类
❖常用的是乙基纤维素(EC),它只能 溶于乙醇、苯、丙酮、CCl4等有机溶剂、 无毒、无药理活性,是一种理想的不溶 性载体材料。多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 (乙醇为溶剂)缓释的固体分散体:
• 图中A、B分别为A和B的
图18-1
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的相图•Βιβλιοθήκη 熔点; 相Ⅰ为A和B的熔融态;
温度T
A
I:熔融态
Ⅱ E
B Ⅲ
• 相Ⅱ表示A的微晶与A 在B中的饱和溶液(熔融 态)共存;
• 相Ⅲ表示B的微晶与B 在A中的饱和溶液(熔融 态)共存;
O • 相Ⅳ为固态低共熔混合

实验七5维生素C注射液的影响稳定性因素考察

实验七5维生素C注射液的影响稳定性因素考察

实验七5维生素C注射液的影响稳定性因素考察沈阳药科大学实验七5%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考察药剂学专论实验实验七5%维生素 C 注射液的影响稳定性因素考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影响维生素 C 注射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了解处方设计中稳定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指导药物制剂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安全、有效、稳定。

药物若分解变质,不仅可使疗效降低,有些药物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故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对保证制剂安全有效是非常重要的。

注射剂的稳定性,更有重要的意义。

若有变质的注射液注入人体,则非常危险。

药物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放置过程中发生降解反应。

药物由于化学结构不同,其降解反应也不相同。

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的两个主要途径。

维生素 C 分子结构中,在羰基吡邻的位置上有两个烯醇基,很容易被氧化,氧化过程极为复杂,在有氧条件下,先氧化成去氢维生素 C,然后水解为 2,3-二酮古罗糖酸,此化合物进一步氧化为草酸与 L-丁糖酸。

CH OHCH OH22HCHC OHOHOOOO OHHHO OOHHO 维生素 C 去氢维生素CCOOHCOCOOHC OCOOHH COHOH O2HCOH-OHHO CHCOOHC HHOCH OH2CH OH22,3 二酮古罗糖酸 L-丁糖酸草酸33 沈阳药科大学实验七5%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考察药剂学专论实验+在无氧条件下,发生脱水作用和水解作用生成呋喃甲醛和二氧化碳。

由于 H 的催化作用,在酸性介质中脱水作用比碱性介质中快。

CH OH2HCOH OOOHH O-2H O 2O O2HOC COOHOHOOHCO2CHO +CO+H O22O-H O2 呋喃甲醛影响维生素 C 溶液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空气中的氧、pH值、金属离子、温度及光线等,对固体维生素 C,水分与湿度影响很大。

维生素 C 的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放置过程中颜色变黄和含量下降。

中国药典规定,对于维生素 C 注射液应检查颜色,照分光光度法在 420nm处测定,吸收度不得超过 0.06。

中药药剂学课件:注射剂

中药药剂学课件:注射剂

❖ 其他
吸附性、帶電性
能被某些離子交換樹脂、活性炭、石棉板、
紙漿等濾材吸附
能被強酸、強鹼、氧化劑、超聲波破壞
三、污染途徑
1. 溶劑 2. 原輔料 3. 容器、用具、管道、裝置 4. 製備過程污染 5. 滅菌不完全或包裝不嚴 6. 由生產環境污染帶入 7. 由使用過程中帶入
四、除去方法
(一)除去藥液或溶劑中熱原的方法
第一節 概述
四、中藥注射劑的發展歷程
❖ 1963年版中國藥典:毒毛旋花子甙K、洋地黃毒甙注射劑 ❖ 1977年版: 23種 ❖ 1985年版: 鹽酸麻黃堿注射液 ❖ 1990版: 沒有中藥注射劑 ❖ 1995年: 止喘靈注射液、注射用雙黃連(凍幹) 。部頒
標準收載中藥注射劑70個品種。 ❖ 2000年: 止喘靈注射液、注射用雙黃連(凍幹)、燈盞
氨 取本品50ml,照純化水項下的方法檢查,但對照用氯化銨溶液改為1.0ml, 應符合規定(0.000 02%)。
氯化物、硫酸鹽與鈣鹽、硝酸鹽與亞硝酸鹽、二氧化碳、易氧化物、 不揮發物與重金屬:照純化水項下的方法檢查,應符合規定。 細菌內毒素(熱原):< 0.25EU /ml 微生物限量度:薄膜過濾法 細菌、黴菌和酵母菌總數每100ml不得過 10個。
• 靜脈用乳液型注射液分散相球粒的粒度90%應在1μm 以下,不得有大於5μm的球粒。
• 靜脈輸液應盡可能與血液等滲。
第一節 概述
二、注射劑的分類
❖ 注射用無菌粉末
▪ 供臨用前用適宜的無菌溶液配製成溶液的無菌粉 末或無菌塊狀物。可用適宜的注射用溶劑配製後 注射,也可用靜脈輸液配製後靜脈滴注。
▪ 適用於穩定性差或製成溶液後不穩定、易變質的 藥物;蛋白質、多肽或酶製劑及生物製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湿热灭菌法
系指用饱和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气进行 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气潜热大,穿透力 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因此该 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
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常 用的方法。
1
湿热灭 菌法
热压灭菌法 流通蒸气灭菌法 煮沸灭菌法 低温间歇灭菌法
(1)热压灭菌法
在系一指般用情高况压下饱,和热水压蒸灭气菌加法热所杀需灭的微温生度物 (的蒸方气法表。压该)法与具时有间很的强关的系灭为菌:效果,灭 菌 适可用靠于11,耐5℃能高(杀温6灭和7k所耐Pa有高)细压、菌蒸30繁气mi殖的n;体所和有芽药胞物, 制剂,1玻21℃璃(容9器7k、Pa金)属、容20器mi、n;瓷器、橡 胶塞、1滤26膜℃过(滤13器9k等Pa。)、15min。
3.过滤灭菌法
系指采用过滤法除去微生物的方法。该 法属于机械除菌方法,该机械称为除菌 过滤器。
该法适合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 体、水等物品的灭菌。
常用的除菌过滤器有:0.22μm或0.3μm 的微孔滤膜滤器和G6(号)垂熔玻璃滤 器。过滤灭菌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为了保证产品的无菌,必须对过滤过程 进行无菌检测。
采用灭菌与无菌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杀 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最 大限度地提高药物制剂的安全性,保护 制剂的稳定性,保证制剂的临床疗效。
药剂学中灭菌法可分为三大类:即物理 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无菌操作法。
(一)物理灭菌技术
利用蛋白质与核酸具有遇热、射线不稳 定的特性,采用加热、射线和过滤方法, 杀灭或除去微生物的技术称为物理灭菌 法,亦称物理灭菌技术。
该技术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 过滤灭菌法和射线灭菌。
1.干热灭菌法
系指在干燥环境中进行灭菌的技术。 (1)火焰灭菌法 (2)干热空气灭菌法。
(1)火焰灭菌法
系指用火焰直接灼烧灭菌的方法。该法 灭菌迅速、可靠、简便,适用于耐火焰 材质(如金属、玻璃及瓷器等)的物品 与用具的灭菌,不适合药品的灭菌。
4.射线灭菌法
系指采用辐射、微波和紫外线杀灭微 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1)辐射灭菌法:系指采用放射性同位 素(60Co和137Cs)放射的γ射线杀灭微生
灭物 本其菌和法特效芽适点率胞合是高的:于;方不热但法升敏设。高物备产料费品和用温制较度剂高,的,穿灭对透菌操力,强作常, 人用员于存维在生潜素在、的抗生危素险、性激,素对、某生些物药制物品、 (中特药别材是和溶中液药型制)剂可、能医产疗生器药械效、降药低用或包 产装生材毒料性及物药质用和高发分热子物材质料等等。物质的灭菌。
2.种制剂,如注射剂、输液、注射粉 针等;
眼用制剂,如滴眼剂、眼用膜剂、眼用 软膏剂和凝胶剂等;
植入型制剂,如植入片等;
创面用制剂,如溃疡、烧伤及外伤用溶 液、软膏剂和气雾剂等;
手术用制剂,如止血海绵剂和骨蜡等。
二、灭菌与无菌技术
(3)煮沸灭菌法
系指将待灭菌物置沸水中加热灭菌的方 法。煮沸时间通常为30~60min。该法灭 菌效果较差,常用于注射器、注射针等 器皿的消毒。必要时可加入适量的抑菌 剂,如三氯叔丁醇、甲酚、氯甲酚等, 以提高灭菌效果。
(4)低温间歇灭菌法
系指将待灭菌物置60~80℃的水或流通蒸 气中加热60min,杀灭微生物繁殖体后, 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4h,让待灭菌物中的 芽胞发育成繁殖体,再次加热灭菌、放 置,反复多次,直至杀灭所有芽胞。该 法适合于不耐高温、热敏感物料和制剂 的灭菌。其缺点是费时、工效低、灭菌 效果差,加入适量抑菌剂可提高灭菌效 率。
4)其他
介质pH对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力具有较大 影响。一般情况下,在中性环境微生物 的耐热性最强,碱性环境次之,酸性环 境则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介质 中的营养成分愈丰富(如含糖类、蛋白 质等),微生物的抗热性愈强,应适当 提高灭菌温度和延长灭菌时间。
若有空气存在,压力表的指示压力并非纯蒸气
压,而是蒸气和空气二者的总压,灭菌温度难
以使达用到热规压定灭值菌。柜实验时证,明为,保加证热灭蒸菌气中效含率有,1% 的应空注气意时的,事传项热是系数:降低60%。因此,在灭菌
柜柜①上 内必往 空须往 气使附 尽用有 可饱真能和空抽装尽蒸置;气,;以便在通入蒸气前将
②必须排尽灭菌柜内空气
③灭菌时间应以全部药液温度达到所要 求的温度时开始计时
④灭菌完毕后必须先停止加热,逐渐减 压至压力表指针为“0”后,放出柜内蒸
气,使柜内压力与大气压相等,稍稍打 开灭菌柜,10~15min后全部打开。
(2)流通蒸气灭菌法
系指在常压下,采用100℃流通蒸气加热 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时间通常为 30~60min。该法适用于消毒及不耐高热 制剂的灭菌。但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芽 胞,是非可靠的灭菌法。
蒸气
饱和蒸气 湿饱和蒸气 过热蒸气
应 采 用 饱和蒸气。
湿饱和蒸气因 含有水分,热 含量较低,热 穿透力较差, 灭菌效率较低
过热蒸气温度高于饱和蒸气, 但穿透力差,灭菌效率低
3)药品性质和灭菌时间
一般而言,灭菌温度愈高,灭菌时间愈 长,药品被破坏的可能性愈大。因此, 在设计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时必须考虑 药品的稳定性,即在达到有效灭菌的前 提下,尽可能降低灭菌温度和缩短灭菌 时间。
(2)干热空气灭菌法
系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该法 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以及不
在允干许燥湿状气态穿下透,由的于油热脂穿类透(力如较油差性,软微膏生基物 的耐质热、性注较射强用,油必等须)长和时耐间高受温高的热粉作末用化才学能 达到药灭品菌的的灭目菌的,。不因适此于,橡干胶热、空塑气料灭及菌大法部采 用的分温药度品一的般灭比菌湿。热灭菌法高。为了确保灭 菌效果,一般规定为:135~145℃灭菌3~5h; 160~170℃ 灭 菌 2~4h ; 180~200℃ 灭 菌 0.5~1h 。
在特殊情况下,可通过实验确认合适的灭 菌温度和时间。
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
1)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微生物的种类 不同,耐热、耐压性能存在很大差异, 不同发育阶段对热、压的抵抗力不同, 其耐热、压的次序为芽胞>繁殖体>衰老 体。微生物数量愈少,所需灭菌时间愈 短。
2)蒸饱气和性蒸气质热含量较高,热 穿透力较大,灭菌效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