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优质课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范唱《草原上》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范唱《草原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草原上》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美丽的草原为背景,描绘了草原上的美丽风光和牧羊姑娘的勤劳身影。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声乐技巧。
他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浓厚,具备一定的集体合作能力。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音乐的表现力和理解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草原上》,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集体荣誉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范唱、分组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声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草原上》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草原上》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高音部分和节奏处理,以及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范唱、分组练习、集体合唱等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进行范唱和练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草原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聆听: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处理。
3.范唱:教师进行范唱,讲解歌曲的声乐技巧,引导学生跟唱。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练习,加强集体合作意识。
5.集体合唱:全班学生进行集体合唱,教师进行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
6.总结:让学生谈谈学习这首歌曲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高音部分:—节奏处理:—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歌曲演唱效果、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注重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_人音版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草原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歌为4拍子歌曲,羽调式,音乐语言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1、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上》。
2、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唱一唱。
【教学用具】:电钢琴、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平时咱们上体育课都是整齐划一的,今天想用音乐的方式加入进来。
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音乐节拍。
听:齐步走、跑步走。
齐步走运用的是音乐节拍中的四分音符。
跑步走用的是八分音符。
二、学习歌曲:1、老师把齐步走的节奏加入到一条旋律中,请同学们跟随音乐来想像一下这是来自哪里的音乐?2、你们的小耳朵可真灵,让我们画着旋律线来感受一下草原的起伏。
从旋律线上来看,哪里是相同的?听后面发生了变化。
(唱旋律)3、让我们一起来到美丽的大草原,看一看听一听草原上都有哪些美丽景色。
4、复听音乐,让我们打着节奏,有节奏的读着歌词,再来感受一下大草原上美景,(这首歌曲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舒展的?)这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让我们拍手,拍腿,打响指,拍腿,打着节拍有节奏的读歌词。
5、加入歌词来演唱。
跟琴(老师唱,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现在我们仿佛站在内蒙古草原上,看着一望无际的美丽景色,感到心旷神怡,伸出手来,就是一名草原上的小歌手,模仿一下歌手唱歌时的动作。
用你们连贯优美的声音来把歌曲完整演唱一遍三、创编歌曲1、大草原上除了拥有美丽的景色,蒙古族人民好特别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老师想把这段旋律改编一下,让音乐跳动起来、欢快起来,谁有好的注意?2、蒙古族人民擅长骑马,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咱们跟随音乐把骑马的动作加进来。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案

《草原上》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音版第五册第二课《草原》《草原上》︱二、教学目标:1)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歌曲《草原上》的学习和表演,能让学生感受草原大自然的美引申出对草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歌唱教学模唱,模仿3)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课的学习能有感情的演唱出《草原上》三、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甜美抒情的情绪:四、教学难点把握歌曲演唱的连贯性,五、教材分析: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课件PPT 钢琴七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现在上课了,同学们好!1 0 2 0 3 0 05 67 1 老师您好老师您好!一:导入:,1.播放蒙古大草原PPT 图片创设教学情景今天老师呢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那的景色那的人们的生活(出示PPT 草原图片/短片伴奏音乐草原上)(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跟着《草原上》的伴奏音乐,欣赏内蒙古大草原的风景,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之美)【设计意图】本歌曲本身就是个非常动听成功的歌曲,让学生第一时间来感受歌曲的美感,环节设计2:1)学生先聆听第一次,然后要求学生听完歌曲后讲述画面,2)播放PPT画面蒙古大草原,比较学生所讲出的画面情景创设情景。
(可以多听一次)二.点题同学们刚刚播放的视频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啊?对大草原、牛羊蒙古包…………大家觉的那里的景色美吗?/很美。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和草原有关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六页今天学习《草原上》三、新歌教学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刚刚我们已经听了一次歌曲的旋律,现在再来听一次听完后请你说出你的感受(播放歌唱版本《草原上》)请说说你的感受,你听完了感觉怎么样?很美,很好听我仿佛看到了…………2、读歌词(了解歌曲中是怎样描写草原风景的)1)、老师有感情的带读歌词,(效果是在读歌词过程中去感染学生)2)、学生模仿跟着老师再读一遍歌词、有感情的读3)、再一次聆听歌曲(进一不感受歌曲的情绪)在过门笛子吹响的时刻像学生们述说:一个美丽的草原,蓝天是那么的高,太阳照耀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很美很美……草原上有羊儿马儿在奔跑,…………请听(说的过程中注意要绘声绘色的,有感情的说故事以便符合曲子过门音乐的音乐气氛)4)、学唱歌曲大家可以看到歌曲很短,我们刚刚已经听了几次都已经很熟悉了现在我们来学唱歌曲5)、带着学生跟着老师的钢琴演唱,注意唱的时候不要大声,大家要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6)、针对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提示和改正。
《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

《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相关推荐《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篇1一、设情激趣。
感受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草原是什么样的呢?生:草原上有蓝天。
生:有马,有牛,有羊。
生:草原上有绿草。
师:同学们,说的真美,草原上有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和清清的水。
还有壮壮的奶牛,肥肥的羊儿和奔驰的骏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
了解一下蒙古草原的风情。
感受一下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草原,请同学们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吧。
请坐。
1.听辨节奏。
xx︱x—︱xx︱x—︱师:现在,我来打一条蒙古族歌曲节奏,你们能试着模仿吗?由强—弱。
由弱—强。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现在来静静地听一首蒙古族歌曲音乐。
(草原就是我的家)师:同学们,听着这首音乐,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我们前面练习的节奏呢?生:(感受到了。
)师:好,这些节奏型就是这首乐曲中的基本节奏,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歌曲的重点节奏。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打这条节奏。
《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同学们做的不错,现在我们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好吗?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来做。
(草原就是我的家律动)。
二、学习歌曲,走进音乐。
师:同学们做的真棒,有点蒙古族感觉,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蒙古族歌曲。
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到底唱的是什么?(播放歌曲草原上)师:歌曲中唱的是什么?生:蓝天生:羊儿叫生:草原好热闹。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呢?生:抒情,激动。
生:甜美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草原上》。
师:首先,来认认我们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什么音呢?做出手势3。
师:这个又是什么音呢?做出手势5。
名师教学设计《草原上》完整教学教案

《草原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了解蒙古族音调,体验这一地区音乐的民族风格。
2.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3.借用柯尔文手势、律动、打击乐器等方法让学生愉快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教学重点:用连贯的气息,优美的声音唱准、唱好歌曲教学难点:识读相同部分的乐谱教法:手势引导法示范法对比法律动法学法:听一听说一说划一划演一演教学准备:课件钢琴手铃双响筒沙蛋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草原的图片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草原师生:真棒!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2.教师笛子演奏《牧民新歌》片段师:请大家竖起耳朵听,老师将大家带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中看一看二、新歌教学1.初听歌曲师:你们想学习一首关于草原的歌曲吗?生:想!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蒙古族民歌《草原上》,闭上眼睛体会一下歌曲的演唱情绪和速度。
生:抒情优美、中速(板书)2.复听歌曲师:请同学们根据歌词,说一说草原上描写了哪些景色?生:蓝天、太阳、马、羊,整个一幅草原牧民的幸福生活。
3.按节奏读歌词4.学唱歌曲相同部分师:这么优美的景色老师也想唱一唱,你们想不想听?生:想!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唱的这两句有没有相同的旋律出现?(师自弹自唱)生:唱前两小节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对,你真是草原上的齐齐格,你知道吗?齐齐格是指美丽、漂亮的花朵。
师:大家看着歌谱比较一下,跟我一起唱:3 5 6 —| 2 1 6 —|(手势)还有哪位齐齐格愿意唱一唱?生:边唱边手势师:我找一位男生试一试?生:边唱边手势师:还有哪位男生愿意唱呢?生:边唱边手势师:这位男生唱的音准到位,大胆自信,老师也奖励你一个蒙古族名字,叫木日根,就是知识渊博的意思。
大家试着把相同部分的歌词填进去唱一唱?生:唱5.学唱歌曲剩余部分师:接下来老师要跟大家玩一个旋律接龙的游戏,你们唱相同部分,我唱不同部分。
生:唱师:交换一下,我唱相同的地方,你们唱不同的地方生:唱师:大家唱会了吗?生:唱会了!师:我单独找同学和我合作唱生:唱6.完整演唱歌曲师:请大家完整的把歌曲唱一遍,要求大家边唱边划拍。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 演唱《草原上》(教案)

《草原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在对歌曲《草原上》的学唱和表演,能让学生感受草原大自然的美引申出对民族的赞美热爱之情。
2.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体验、表现蒙古族人民幸福的生活。
3.感受蒙古族民歌特色,了解短调民歌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
教学难点:感受蒙古族民歌特色,了解短调民歌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及视频
【教学过程】
附:
三年级音乐上册《草原上》课后评价标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草原上》教案

小学三年级音乐《草原上》教案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歌曲《草原上》是4/4拍、羽调式歌曲。
所在单元“草原”,是本册书中唯一起到弘扬民族音乐的单元。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结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是近期内最适合引导学生进行试唱教学的内容。
它可以让学生们再学习中综合运用以往学习的乐理知识及音高概念,在发展学生读谱能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过渡作用。
2、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是从低段向高段过渡的时期。
可以进行简单的视唱训练,但在表现音乐方面却萌生一丝羞涩。
二、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有感情地唱好这首歌,并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舞的民族风格。
知识目标:在视唱教学中巩固学生对音高、基础乐理的综合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上》。
2.初步体会蒙古族民歌羽调式的旋律特色,体验不同的音乐形象并表现。
教学难点:1.视唱教学中对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正确演唱及音准的把握。
2.教学mi、sol、la,并进行以此为基础间的旋律创编。
四、学法指导: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讲解法、示范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交流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
而学生则通过听、演、唱、说、舞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五、教学过程:1.音乐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老师要播放一段歌曲,你们能听听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学生聆听(预设:这是蒙古族的歌曲,藏族的歌曲……)2.揭示课题,初步聆听导语:同学们的小耳朵很灵,这的确是一首蒙古族的民歌,那谁能告诉我,蒙古族的小朋友生活在那里呀?(预设:内蒙古的大草原上,住着蒙古包……)同学们说得特别好,肯定有人亲眼见过那里的样子,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演唱的这首蒙古族的民歌《草原上》,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曲和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快乐的牧羊人》的情绪有什么不同?(预设:更抒情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来看歌谱,从这里找到答案。
三年级草原上教学反思(四篇)

三年级草原上教学反思首先,简化理论知识。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不给孩子灌输复杂的音乐理论,而是简化其并转化成有趣、生动的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本课就先通过让学生听、唱、奏来感受音的时间长短,在无形中接受了这个感知后,然后再用简单的语言让学生知道长短音的基本概念。
再是做到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能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学习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在情境提示中让学生主动地去记歌词,并不是让学生去硬背歌词。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用这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用打击乐器表现长短音。
先让几个比较积极的学生来表演,以此给其他学生做榜样,这样就能调动起全班的表演欲望,在往下的分组创编表演能够顺利地进行。
因为在这个部分之前已试过让他们表演打击乐器,他们的学习已被调动起来,因此学生们都显得很积极主动。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为小组作努力取得好成绩,同时增强了与人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团体合作精神。
三年级草原上教学反思(二)《草原上》是三年级的教学内容,是第五册教材中唯一一个弘扬民族音乐的单元。
教学设计上,我主要根据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进行了综合的设计。
教学过程仍以歌舞、伴奏为主要的体验音乐的方法,但在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上,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那就是改变传统的听唱学习方式,初次尝试由视唱入手,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填词演唱。
时间证明,我的尝试是成功的。
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出色地完成歌曲的自主学习任务。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比如可以使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增强,视唱旋律的能力提高,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而这些也正是我尝试这种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
对于刚刚升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种方法是有很大难度的,而我的大胆尝试,另一方面体现的世我对学生的透彻的了解。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所以备课中我既要备教材,更要备教学生。
我的方法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要完成这个环节,还要针对学生的哪些技能进行特殊训练?一次次的定案,一次次地推翻,在反复的斟酌中,我决定刚刚的学习方法,也形成了本节课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