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现率的计算与选择
折现率计算方法

折现率计算方法一、引言在金融领域中,折现率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方法,用于衡量资金的时间价值。
折现率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折现率计算方法,并分析其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二、折现率计算方法1. 内含收益率法内含收益率法是一种常用的折现率计算方法,它基于项目的现金流量和投资成本来计算折现率。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项目的投资金额和预期现金流量。
(2)计算项目的净现金流量,即每期现金流入减去每期现金流出。
(3)使用试错法或迭代法计算内含收益率,使得项目的净现金流量等于零。
(4)将内含收益率作为折现率,用于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或净现金流量。
内含收益率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能够考虑项目的现金流量和投资成本,但缺点是计算过程相对繁琐,并且对于复杂项目可能存在多个内含收益率。
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折现率计算方法,它基于项目的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来计算折现率。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项目的资本结构,包括债务和股权的比例。
(2)计算债务的资本成本,即债务利率乘以(1-税率)。
(3)计算股权的资本成本,即股权的预期回报率。
(4)根据资本结构的比例,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考虑项目的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但缺点是需要对债务和股权的资本成本进行估计,并且不适用于没有债务或股权的项目。
3. 风险调整折现率法风险调整折现率法是一种常用的折现率计算方法,它基于项目的风险水平来调整折现率。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项目的风险水平,包括市场风险和特定风险。
(2)确定市场风险溢价,即项目的预期回报率减去无风险利率。
(3)根据市场风险溢价和特定风险调整系数,计算风险调整折现率。
风险调整折现率法的优点是能够考虑项目的风险水平,但缺点是需要对风险水平和调整系数进行估计,并且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三、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分析1. 内含收益率法适用于简单的现金流量和投资成本确定的项目,优点是简单易懂,但缺点是计算过程繁琐。
折现率确定的主要方法

折现率确定的主要方法折现率是用于确定未来现金流的现值的利率。
它是金融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帮助决策者评估不同投资或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本文将介绍折现率确定的主要方法,包括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
一、内部收益率法(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内部收益率法是根据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来计算项目的收益率。
该方法假设现金流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内恒定分布,并寻找使项目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
IRR的计算公式为:IRR = 现金流入 / (1 + r1) + 现金流入 / (1 + r2)+ … + 现金流出 / (1 + rn) - 投资成本IRR的优点是直观易懂,可以用来比较不同项目的收益率。
然而,IRR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可能存在多个IRR或无IRR的情况,难以处理不规则现金流等问题。
二、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 NPV)净现值法是将预期的现金流量按照折现率的方法计算其当前价值,然后将现金流的现值与投资金额相减得到净现值。
如果净现值为正,则项目是可行的;如果净现值为负,则项目是不可行的。
NPV的计算公式为:NPV = 现金流入 / (1 + r1) + 现金流入 / (1 + r2)+ … + 现金流出 / (1 + rn) - 投资成本净现值法的优点是考虑了时间价值,可以提供项目的具体经济效益。
然而,净现值法也有一些限制,例如需要确定合适的折现率,难以比较不同项目的经济效益等。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一种衡量风险和回报之间关系的方法,用于确定投资的折现率。
它基于市场风险溢价和投资的无风险收益率来计算预期回报率。
CAPM的基本公式为:E(Ri)=R f+βi*(E(Rm)-Rf)其中E(Ri)是投资i的预期回报率,Rf是无风险收益率,βi是投资i的贝塔系数,E(Rm)是市场的预期回报率。
折现率的计算与选择

折现率的计算与选择收益现值法的参数之二----折现率的计算与选择ftwszl摘要:本文是在文章“收益现值法及其要紧参数之一—预期收益额的选择”之后,对折现率计算与选择,进行了编辑与探讨。
在实际评估业务中,折现率大小,对评估结果影响很大,因此对折现率计算与选择就是十分重要的了。
一、折现率的实质科学、准确、合理地计算与选取折现率,对评估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本金运动的直接目的来看,本金与收益是能够相互转化的量:根据一定量的本金投入,能够取得一定量的收益,从而产生本金收益率的社会概念、行业概念与企业概念;反之,根据预期收益,通过本金收益率的逆运算,就能够追溯相对应的本金。
本金还原中,适用的本金收益率,称之为本金化率。
假如企业无限期预期收益稳固,其收益现值就是年预期收益除以适用本金收益率的结果。
但收益稳固只是一种抽象的假设,而且作为本金载体的企业可能是有限期运营,从而使收益额及时间都是有差异的。
为反映这些差异,就引进了折现的概念。
折现实际上是以本金占有收益的事实为基础.并将这个事实关于时间的关系形象化称之资金的时间价值。
适用本金收益率就称之为折现率,收益折现是本金还原技术,本金化率与折现率质同名异。
折现率,亦称贴现率,是用以将技术资产的未来收益还原(或者转换)为现在价值的比率。
由于技术资产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人们之因此购买、使用、投资于它,正是基于其能够带来的未来收益。
这种由技术资产带来的未来收益通常表现为利润总额、净利润、净现金流量等。
假如将这种未来收益进行折现,所选用的折现率只能是投资于技术资产的投资报酬率(或者称投资收益率)。
可见,技术资产评估收益法中的折现率的实质是一种投资报酬率。
而这种投资报酬率的取得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企业务必筹措一定的资本投资于技术资产,这样资本成本即成为投资报酬率的最低界限。
因此,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也可用作收益现值法中的折观率。
另一方面,企业在决定未来投资方向时通常有两种可能的选择,其一是将资本投资于国库券、政府公债或者存入银行。
收益现值法的参数之折现率的计算和选择

收益现值法的参数之折现率的计算和选择折现率在收益现值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用于计算未来现金流的现值。
选择合适的折现率是评估投资项目的收益性和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篇文章将讨论折现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折现率。
首先,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折现率计算方法:1.平均资本成本法:该方法基于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通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计算折现率。
这个方法将公司的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考虑在内,以反映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整体融资成本。
2.机会成本法:该方法将折现率定义为在投资项目中放弃的最佳替代投资机会的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投资者有其他投资机会的情况,可以更精确地反映项目的机会成本。
3.确定性等价方法:该方法将折现率定义为能够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零的利率。
这种方法基于项目投资额和未来现金流量的已知信息来计算折现率。
确定性等价方法适用于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稳定且能够准确预测的情况。
4.市场利率方法:该方法基于市场上类似风险的投资项目的利率来确定折现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投资者可以找到具有相似风险和期限的可比项目的情况。
在选择适当的折现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风险:折现率应反映投资项目的风险水平。
风险越高,投资者对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要求就越高。
因此,如果投资项目的风险较高,折现率应相应调高。
2.通货膨胀:折现率应考虑通货膨胀对未来现金流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因此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应相应调低。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实际利率,即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利率,来计算折现率。
3.机会成本:如果投资者有其他投资机会,应考虑这些机会的成本来确定折现率。
投资项目的折现率应高于其他可选投资的收益率,以反映放弃其他机会的机会成本。
4.项目特性:投资项目的特性也会影响折现率的选择。
例如,长期投资项目的折现率可能较低,因为这些项目更容易受到市场和经济风险的影响。
此外,项目的产业和地理位置等因素也可能会对折现率产生影响。
最后,选择适当的折现率是一个复杂而主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折现率的计算

折现率的实质科学、准确、合理地计算和选取折现率,对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本金运动的直接目的来看,本金与收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量:依据一定量的本金投入,可以取得一定量的收益,从而产生本金收益率的社会概念、行业概念和企业概念;反之,根据预期收益,通过本金收益率的逆运算,就可以追溯相对应的本金。
本金还原中,适用的本金收益率,称之为本金化率。
如果企业无限期预期收益稳定,其收益现值就是年预期收益除以适用本金收益率的结果。
但收益稳定只是一种抽象的假设,而且作为本金载体的企业可能是有限期运营,从而使收益额及时间都是有差异的。
为反映这些差异,就引进了折现的概念。
折现实际上是以本金占有收益的事实为基础.并将这个事实对于时间的关系形象化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适用本金收益率就称之为折现率,收益折现是本金还原技术,本金化率与折现率质同名异。
折现率,亦称贴现率,是用以将技术资产的未来收益还原(或转换)为现在价值的比率。
由于技术资产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人们之所以购买、使用、投资于它,正是基于其能够带来的未来收益。
这种由技术资产带来的未来收益一般表现为利润总额、净利润、净现金流量等。
如果将这种未来收益进行折现,所选用的折现率只能是投资于技术资产的投资报酬率(或称投资收益率)。
可见,技术资产评估收益法中的折现率的实质是一种投资报酬率。
而这种投资报酬率的取得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企业必须筹措一定的资本投资于技术资产,这样资本成本即成为投资报酬率的最低界限。
因此,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也可用作收益现值法中的折观率。
另一方面,企业在决定未来投资方向时一般有两种可能的选择,其一是将资本投资于国库券、政府公债或存入银行。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很有把握地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不需冒任何风险。
但大多数投资者愿意选择第二种,即冒一定的风险投资,如投资于一项高新技术,以期获得额外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可分为两部分,一为投资者的无风险报酬或称无风险利息,相当于购买国库券和政府债券的利息,其报酬率称为无风险利息率。
收益现值法的参数之折现率的计算与选择

收益现值法的参数之折现率的计算与选择在使用收益现值法时,折现率的计算与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折现率反映了时间价值的概念,即未来的一笔现金比同样数额的现金在当前时间更具价值。
一般来说,折现率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无风险利率:无风险利率是指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资金的最小报酬要求。
一般可以参考国债收益率或央行基准利率来确定。
如果项目的风险与无风险利率相当,则可以将无风险利率作为折现率。
2.风险溢价:如果项目的风险高于无风险利率,可以在无风险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来计算折现率。
风险溢价的大小取决于项目的风险程度,一般通过比较类似项目的预期收益与无风险利率之差来确定。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投入一些项目而无法用于其他项目的成本。
如果一些项目的预期收益低于其他可选择的项目,那么机会成本应该考虑在内,并在计算折现率时进行调整。
4.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表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速度,作为折现率的一部分来考虑,可以根据预期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
在选择折现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项目风险:项目风险越高,折现率就应该越高。
这是因为高风险项目的未来收益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需要更高的折现率来反映这种风险。
2.市场利率:市场利率一般是影响折现率的基础,如果市场利率高于项目预期收益率,那么项目的净现值可能为负值,不具备经济可行性。
3.公司资本成本:项目折现率应该与公司的资本成本相匹配,以确保项目能够达到公司对资金的最低回报要求。
4.项目的时间跨度: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项目,折现率应该较高。
这是因为时间越长,不确定性越大,需要更高的折现率进行修正。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折现率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做出不同选择。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并采用合理的折现率进行计算和评估。
收益现值法的参数之折现率的计算和选择

收益现值法的参数之折现率的计算和选择折现率是收益现值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用来计算未来收益的现值。
折现率的计算和选择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时间价值的考量、风险和机会成本的权衡等等。
本文将从折现率的计算和选择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折现率的计算折现率的计算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有关。
一个项目通常包含多个现金流,例如投资阶段的现金流出和未来的现金流入。
在计算折现率时,需要对这些现金流依次进行折现,得到其现值,再将所有现值求和。
折现率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1.内部收益率(IRR)法:IRR是使项目的净现值(NPV)等于零的折现率。
通过计算IRR,可以得到使项目投资收回且实现预期收益的折现率。
2.市场折现率:市场折现率是市场上类似项目的预期收益率。
可以参考债券利率、股票市盈率等市场相关指标,来获取市场折现率作为项目的折现率。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CAPM是计算风险投资项目折现率的一种方法。
该模型考虑了项目所承担的风险,根据项目的β系数、市场风险溢价和无风险利率来计算折现率。
二、折现率的选择在选择折现率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择方法和参考因素。
1.项目风险:项目风险越高,对应的折现率也应该相应提高。
可以参考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来选择折现率。
2.市场平均收益率:可以参考过去几年的市场平均收益率,作为项目的折现率。
然而,由于市场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建议对市场平均收益率进行适度调整。
3.类似项目的折现率:可以参考市场上类似项目的折现率,即市场折现率。
这些项目具有相似的特征,如行业、规模、地理位置等。
4.公司财务目标:假设公司具有一定的财务目标,如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折现率可以根据公司财务目标来选择,以保证实现预期的股东回报率。
5.法定利率:有些国家和地区设定了法定利率,用于确定项目的折现率。
这些法定利率通常基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情况和货币政策。
在选择折现率时,需要注意的是折现率应该是可比较的、合理的,并且要考虑到项目的独特性和特殊性。
租赁准则中折现率的选择

租赁准则中折现率的选择
在选择折现率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租赁合同的特性。
如果租
赁合同是一种资本租赁,即租赁合同具有与购买资产类似的经济效应,那么折现率通常应该是资本成本率或类似的市场利率。
这是因
为资本租赁意味着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几乎转移到承租人名下,因此
应该使用与资本成本相近的折现率来计算租赁资产的现值。
另一方面,如果租赁合同是一种经营租赁,即租赁合同主要是
为了使用资产而非获取资产所有权,那么折现率通常应该是较低的
债务成本率或类似的市场利率。
因为在经营租赁中,租赁资产的所
有权仍然属于出租人,承租人只是使用资产,所以折现率应该反映
出这种使用权的成本。
此外,折现率的选择还应考虑到租赁资产的特定风险和市场条件。
对于高风险的租赁资产,折现率应该相对较高,以反映出资产
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而对于低风险的租赁资产,折现率
则可以相对较低,因为资产未来现金流的稳定性较高。
总之,租赁准则中折现率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租赁合同的性质、市场利率、特定风险和市场条件等因素。
只有合理选择折现率,才
能准确计算租赁资产的现值,正确反映租赁交易的经济实质和财务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益现值法的参数之二----折现率的计算和选择ftwszl摘要:本文是在文章“收益现值法及其要紧参数之一—预期收益额的选择”之后,对折现率计算和选择,进行了编辑和探讨。
在实际评估业务中,折现率大小,对评估结果阻碍专门大,因此对折现率计算与选择确实是十分重要的了。
一、折现率的实质科学、准确、合理地计算和选取折现率,对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阻碍。
从本金运动的直接目的来看,本金与收益是能够相互转化的量:依据一定量的本金投入,能够取得一定量的收益,从而产生本金收益率的社会概念、行业概念和企业概念;反之,依照预期收益,通过本金收益率的逆运算,就能够追溯相对应的本金。
本金还原中,适用的本金收益率,称之为本金化率。
假如企业无限期预期收益稳定,其收益现值确实是年预期收益除以适用本金收益率的结果。
但收益稳定只是一种抽象的假设,而且作为本金载体的企业可能是有限期运营,从而使收益额及时刻差不多上有差异的。
为反映这些差异,就引进了折现的概念。
折现实际上是以本金占有收益的事实为基础.并将那个事实关于时刻的关系形象化称为资金的时刻价值。
适用本金收益率就称之为折现率,收益折现是本金还原技术,本金化率与折现率质同名异。
折现率,亦称贴现率,是用以将技术资产的以后收益还原(或转换)为现在价值的比率。
由于技术资产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人们之因此购买、使用、投资于它,正是基于其能够带来的以后收益。
这种由技术资产带来的以后收益一般表现为利润总额、净利润、净现金流量等。
假如将这种以后收益进行折现,所选用的折现率只能是投资于技术资产的投资酬劳率(或称投资收益率)。
可见,技术资产评估收益法中的折现率的实质是一种投资酬劳率。
而这种投资酬劳率的取得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企业必须筹措一定的资本投资于技术资产,如此资本成本即成为投资酬劳率的最低界限。
因此,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也可用作收益现值法中的折观率。
另一方面,企业在决定以后投资方向时一般有两种可能的选择,其一是将资本投资于国库券、政府公债或存入银行。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能够专门有把握地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不需冒任何风险。
但大多数投资者情愿选择第二种,即冒一定的风险投资,如投资于一项高新技术,以期获得额外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所要求的酬劳可分为两部分,一为投资者的无风险酬劳或称无风险利息,相当于购买国库券和政府债券的利息,其酬劳率称为无风险利息率。
二为投资者的风险价值,即投资者所冒的不能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所要求的补偿,其酬劳率称为风险价值率。
这些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利息率风险和市场风险三种。
如此投资酬劳率,即折现率也可视为无风险利息率加上风险价值率。
因此,为准确反映企业投资于技术资产所获收益的大小,折现率还可用资金利润率表示。
二、计算和选取折现率的方法在技术资产评估中,折现率的计算和选取一般应符合以下三条原则:1.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折现率的计算方法必须科学,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能够科学、准确、客观地反映评估对象的真实价值。
折现率的选取应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合理选用。
2.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折现率的计算和选取要符合评估目的的要求,要与所选用的收益额协调配套。
如将技术资产商品化,评估的要紧目的是确认该技术商品的市场交易价格,所用的收益额一般为利润总额,相应的折现率最好是资金利润率;如将技术资产化或资本化,评估的要紧目的是确认该技术投人生产、经营后的超额收益,所用收益额一般应为净现金流量,相应的折现率最好为综合资本成本或无风险利息率加风险价值率。
3.有用性。
有用性是指折现率的计算和选取要切合实际,具有较好的操作性,能为人们所同意并自觉地在评估实践中加以利用。
依照上述原则,下面分不介绍几种折现率的计算和选取方法。
(一)按折现率是—种收益率,选取折现率。
任何资产都会产生一定的收益,因此折现率确实是某一价值的资产充当投资时的收益率。
由于收益率是与投资风险成正比的,风险大者,收益率也高,反之,收益率则低。
当把资金存入国家银行时,或购买国库券时,风险专门小,利率也就低。
而将资金投向房地产、股票等资产时,收益率高、风险也大。
因此,用收益现值法评估资产价值时,折现率应等于这种资产在一般情况下的收益率。
由 V=A/r,得 r=A/V(其中V为资产价值;r为折限率;A为净利润)具体方法是,若要求得某一资产的拆现率,能够在市场上抽取与估价资产具有相似特点的资产净收益与价格的比率作为依据。
为了准确起见,能够抽取多宗相似资产的这些方面的资料,求其净收益与价格的平均值。
例如,有5宗相似资产的净收益与价格的资料,见下表。
表. 单位:万元表中五种相似资产的折线率的简单算术平均数为12.16%,假如以价格为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数为12.29%。
一般能够用这两个平均值为拟评估资产的折现率。
也能够通过资产收益率、将风险高低进行排序,用插入法求折现率。
具体做法是,将各种类型投资及其收益率找出,按收益率大小从低向高排列,制成图表,评估人员再依照经验推断所要评估的资产的折现率应在哪个范围内,从而求出折现率。
投资类不包括银行存款、贷款、国库券、债券、股票、保险以及各领域的投资。
(二)以综合资本成本法计算和选取折现率。
所谓综合资本成本,是指用某种筹资方式所筹措的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重为权重,对各种筹资方式的个不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所得到的资本成本,亦称加权平均成本或全部资本成本。
目前我国企业筹措资本的方式要紧有: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包括优先股和一般股)、向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留存收益等。
下面分不介绍几种要紧筹资方式的成本计算及综合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
1、债券成本的计算:企业发行债券通常要事先规定利息率,但债券利息能够列作企业的财务费用,使企业的营业利润减少,因而使企业少交了一部分所得税,故企业实际发行的债券利息为:债券利息×(1一所得税率)。
此外。
企业发行债券时,需支付一些筹资费,如债券印刷费、发行手续费等,从而使企业实际取得的资本要少于债券的发行总额,企业实际筹措到的资本应为:债券发行总额×(1一筹资费率),或为:(债券发行总额一筹资总额)。
因此,债券的成本计算公式为: FE )S 1(I f 1S 1i )f 1(E )S 1(I ZB --⨯=--⨯=-⨯-⨯= 式中:ZB 为债券成本;E 为债券发行总额; I 为债券年利息额(I=E ×i );i 为债券利息率; f 为筹资费率;F 为筹资费额; S 为所得税率。
2、 银行贷款成本的计算;企业向银行贷款的成本计算方法与发行债券类似,其利息支出同样可在税前扣除,且一股无筹资费用,或筹资费用专门少可忽略不计。
但银行为保证其贷款的安全性,有时会要求企业从贷款中扣除一部分以无息回存的方式作担保。
在计算银行贷款成本时,此扣除部分可按筹资费用处理。
计算公式为: FE )S 1(L YD --⨯= 式中:YD 为银行贷款成本; L 为银行贷款利息额;E 为银行贷款总额;F 为无息回存额;S 为所得税率; i 为银行贷款利率若银行不要求企业从贷款总额扣除一部分无息回存,则银行贷款成本计算公式为:YD=i ×(1-S )3、优先股成本的计算:企业发行优先股票,同发行债券一样,也需支付筹资费,如注册费,代销费等。
其股息一股为预先设定并定期支付,但股息是以税后净利支付的,可不能减少企业应上交的所得税。
优先股的成本计算公式为: f1i )f 1(P i P )f 1(P D Kp 0000-=-⨯⨯=-⨯= 式中:Kp 为优先股成本; D 0为预期每年支付的股息(D 0=P 0×i ) P 0为优先股股金总额;i 预期每股股息率;f 为筹资费率。
4、一般股成本的计算:确定一般股成本的方法,原则上与优先股相同。
然而一般股的股利是不固定的,通常是逐年增长的。
假如每年以固定比率g 增长,第一年股利为D c ,则第二年股利为D 2=D c ×(1+g),第三年股利为D 3=D c ×(1+g)2,依此类推,第n 年股利为D n =D c ×(1+g)n -1。
因此,一般股的成本计算公式可简化为:g )f 1(P D K c c c +-= 式中:K c 为一般股成本; D c 为第一年可能发放股利;f 为筹资费率;P C为一般股股金总额;g为一般股股利可能每年增长率。
5、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留存收益亦称留用利润或保留利润,是企业税后利润扣除支付的股息、股利以后的余额。
企业纳税后利润,除用于支付股息、股利外,其余要紧用于进展生产,追加投资。
从股东的角度看,企业留存收益能够作为股息和股利分配给股东,而股东再用这部分股息和股利或者购买本企业的股票,或者用于证券市场投资,或者存人银行,从而获利。
但一般股持有者没有以股利的形式取得这部分收益,而是由企业直接将这笔资金用于进展生产,这就等于一般股股东对企业追加了投资。
一般股股东对这部分追加投资同对往常交给企业的股本一样,也要求给予相同比率的酬劳。
因此,企业留用利润涉及一种机会成本,它等于一般股股东投资于企业所要求的收益率,即一般股成本。
然而,假如企业将税后利润作为股利分配,股东则要交纳一定的个人所得税,然后才能进行再投资,因此,再投资的数额比留存收益直接投资的数额要小,其收益率也就比一般股要求的收益小,其计算公式为:Kr=Kc(1一T)(1—f)式中:Kr为留存收益成本; Kc为一般股成本;T为股东个人所得税税率; f为经纪费率。
6、综合资本成本的计算企业用各种不同方式筹集到的资本,其成本各异,为了推确反映企业投资于高新技术所付出的资本代价,求得合理的折现率,需 要测算全部资本的加权平均成本,即综合资本成本计算公式为:∑==n1j j j W K WACC式中:WACC 为综合资本成本;n 为企业资本来源的个数;K j 第j 种资本来源的成本;w j 为第j 种资本来源占全部资本的比重; 综合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帐面价值法,即以各类资本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计算各类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并以此为权数计算全部资本的综合资本成本;二是市场价格法,即以各类资本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计算各类资本的市场价格占总资本市价的比重,并以此为权数计算全部资本的综合资本成本。
例;某企业为引进一项高新技术需建设一条新的生产线,打算多方位筹资,依照现有条件设计的资本结构如下表所示。
该企业发行的一般股市价为200元,第一年期望股利为10元,可能以后每年股利将增加5%,该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3%。
发行各种证券的筹资平均费率5%,求该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
表5-2 某企业打算资本结构表 单位:万元由上述,可测算各种资本来源的成本及综合成本如下:银行贷款成本: YD=i ×(1-S)=7%×(1-33%)=4.69%长期债券成本: =--⨯=f1S 1i ZB 10%×(1-33%)/(1-5%)=7.05% 优先股成本: =-=f1i Kp 5%/(1-5%)=5.26% 一般股成本:g )f 1(P D K c c c +-==[10/200/(1-5%)]+5%=10.26% 全部资本综合资本成本得到:∑==n1j j j W K WACC =4.69%×6.25%+7.05%×31.25%+5.26%×12.5%+10.26%×50%=0.29%+2.20%+0.65%+ 5.13%=8.27%即该企业在用收益法进行资产评估时的折现率应为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