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诗歌翻译
现代诗蝴蝶我在守望中飞翔原文及翻译

现代诗蝴蝶我在守望中飞翔原文及翻译【原创实用版】目录1.现代诗《蝴蝶》的概述2.《蝴蝶》的作者及创作背景3.《蝴蝶》原文及翻译概述4.《蝴蝶》的意象及主题解析5.《蝴蝶》的艺术价值及影响正文【1.现代诗《蝴蝶》的概述】《蝴蝶》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是中国著名诗人郭沫若。
该诗创作于 20 世纪初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蝴蝶为主题,通过对蝴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的追求。
【2.《蝴蝶》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蝴蝶》的作者是郭沫若,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富有个性为特点,他的诗歌风格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蝴蝶》创作于 20 世纪初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期,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巨大变革。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主题。
【3.《蝴蝶》原文及翻译概述】《蝴蝶》的原文如下:“我在守望中飞翔,我在飞翔中守望。
我看到了一片蝴蝶的海洋,我在其中游荡。
”这首诗的翻译如下:“I am soaring in watchfulness, I am watching as I soar.I see an ocean of butterflies, in which I wander.”【4.《蝴蝶》的意象及主题解析】《蝴蝶》的意象主要是蝴蝶,蝴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美好的寓意,它象征着美好、自由和爱情。
在诗中,蝴蝶被描绘成了一片海洋,诗人在蝴蝶的海洋中游荡,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的追求。
《蝴蝶》的主题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蝴蝶,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蝴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的追求。
【5.《蝴蝶》的艺术价值及影响】《蝴蝶》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
驶向拜占庭作品赏析

驶向拜占庭作品赏析Sailing to Byzantium作品赏析摘要:本⽂从Sailing to Byzantium的主题与风格出发,对两位翻译家查良铮和顾⼦欣的两种不同译本进⾏了评析,并作出相应的解释。
关键词:翻译批评;查良铮;顾⼦欣1.诗作背景Sailing to Byzantium是著名爱尔兰诗⼈叶芝晚年的⼀⾸诗作。
威廉·帕特勒·叶芝(W. B. Yeats), 1923年诺贝尔⽂学奖获得者,早年诗作受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很⼤。
他的诗歌探讨爱情、灵魂注死、艺术等主题,富于现代性⼜不过于晦涩。
在Sailing to Byzantium这⾸诗⾥,⼀位⽼⼈在思考⽣与死、灵与⾁、情感与理性、衰⽼与青春、艺术与现实等问题,并且获得了深刻感悟。
诗中的⽼⼈告诉读者,⽼年⼈由于衰⽼被剥夺了感官的欢乐,他们就像竿⼦上的破烂⾐衫,只剩了⼀个空壳。
现实世界的欢乐与享受完全属于青年。
然⽽青年们由于年轻同样丧失了⼀些权利,他们沉迷于感官物欲,品味不到灵魂世界的⾃由澄静。
在思考灵与⾁的问题时,⽼⼈意识到是衰⽼把他从狂热的物欲中拯救出来,使他升华到灵的境界。
灵魂超脱了物欲,⽼⼈为此感到欣喜。
在拜占庭的雕塑与壁画⾥,⽼⼈发现了永恒不灭的灵魂与艺术的魅⼒,它不被⾁体所缚,不随岁⽉消陨。
诗的最后,⽼⼈祈求死亡的来临,祈求今⽣摆脱⾁体的束缚,祈求来世将不再具有⽅死⽅⽣⽅⽣⽅死的形体,⽽是像拜占庭的艺术品⼀样拥有艺术世界的恒久⽣命。
2. 翻译评析2.1 诗歌风格的传译叶芝早年的诗歌风格绮丽,晚年的诗歌刚劲洗练,例如在Sailing to Byzantium这⾸诗⾥,叶芝⽤词更加简练,尽可能地避免使⽤形容词。
句法⽅⾯也有所改变,更加接近普通语⾔。
这种⼝语化、通俗化的语⾔,风格平实却富于表现⼒,线条利落⼜富有哲理。
譬如:"An aged man is but a paltry thing,/A tattered coat upon a stick, unless/Souclap its hands and sing, and buder sing/ For every tatter in its mortal dress, "查译:“衰颓的⽼⼈只是个废物,是件破外⾐⽀在⼀根⽊棍上,除⾮灵魂拍⼿作歌,为了它的⽪囊的每个裂绽唱得更响亮”,这是典型的叶芝后期的现代主义风格。
基于许渊冲“三美论”诗歌翻译探析——以《乡愁》三个英译本为例

涵及特定形式的特征 。相 比于一般文学翻译 ,诗 二、《乡愁》英译中“三美”的体现
歌翻译 除了忠于原文 ,还需传达原 文风格 ,表现 《乡愁 》是余 光 中先生的经典作 品 ,是一首
出原 文 音 韵 美 。 因此 ,在 翻译 界形 成 一种 共 识 , 风 格 典 丽 的 现代 诗 ,简 明 中见 绵 密 之 韵 致 ,诗 歌
美 国诗人 Robe ̄Frost曾说 过 :“诗 者 ,译 之 达 出诗歌所蕴含的诗意 ,即译 文能再现诗歌 的
所 失也 。”(Poetry is what is lost in translation.)中文 意境 和情感[21,译诗也应有 意象 以及 由意象组合
诗歌语 言凝练 ,韵律感强 、意象 丰富 ,使得 翻译 而成的意境 。诗歌翻译首先要 正确传递原文所
阳两隔 ,坟墓 以慰别情 ;第 四小节 :游子漂泊 ,国 故乡的眷念也随之厚重 。
家 统 一 ,海 峡 以慰 爱 国情 怀 。邮票 、船 票 、坟 墓 、 诗 歌 中 ,“这 头 ”和 “那 头 ”相 较 于余 译 的平 铺
海峡 ,精炼而单纯的四个意象 ,全然无堆砌而蓄 直叙 ,以下译本传达 出原诗 的内涵意义 。赵译
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 ,这是音美 ;还要尽可能保 鲜 明而具体的生活画面 ,四种对应物表 达乡愁 。
持原 诗 的形 式 ,这是 形 美 ”[1l。
第一小节 :幼 时求学 ,母子分离 ,书信 以慰 别情 ;
诗歌最美在于它 的诗意 。诗歌翻译时 ,要传 第 -d'节 :成 年后 ,告 别新 婚 妻子 ,离 乡 背 井 ,各
为例 ,体会 原 文 的 “意美 ,音 美 ,形美 ”。
定 ,“要尽可能保持原诗 的形式 (如长短 、对仗
从德莱顿的“翻译三分法”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三篇译文-精选文档

从德莱顿的“翻译三分法”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三篇译文、引言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是英语古典主义流派的创始人,复辟王朝的桂冠诗人。
德莱顿对翻译理论进行过认真地研究,写了不少论文和序言,全面深刻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明确系统地提出了翻译原则。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和杰出译家,对于诗歌的翻译,德莱顿提出了非常独到的看法。
他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诗译者,首先必须是一名优秀的诗人,译者与原作者在特征上应相似。
他将诗歌翻译分为三类:(1)词译(逐词译metaphrase );(2)释译(paraphrase );(3)拟作(imitation )。
李白,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游历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留下了许多歌颂自然美景和友情的佳作。
其中送友远行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们广为传颂的名篇。
李白十分敬爱孟浩然,此番送别,依依不舍。
然而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这首诗有很多英译版本,本文选取两篇较具有代表性的译文,利用德莱顿的“翻译三分法” 对其进行赏析。
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其文学特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送友远行的诗作,但所表达的情感却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诗的前两句用铺叙的手法写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去处。
第二句烟花三月,给人以水气朦胧、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
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因友人远去而产生的寂寞之情,这只要从第三句的“孤帆远影碧中便可看出。
诗人明写江水碧天隐没了远舟,实际是写出自己心头因失去友人而产生的空白,这是一种茫然无绪的失落情感的形象说法。
三、译文分析1.许渊冲的译文:Seeing Meng Haoran off at Yellow Crane TowerMy friend has left the west where the Yellow Crane towers ;For River Town green with willows and red with flowers.His lessening sail is lost in the boundless blue skyWhere I see but the endless River rolling by.德?R顿提出的“词译”是指在翻译中,强调与原文逐词相对,译作局限于原文的韵律,译者便成为韵脚的奴隶。
这是我深爱的土地碑林路人原文及翻译

这是我深爱的土地碑林路人原文及翻译摘要:一、碑林路人诗歌原文介绍1.作者简介2.诗歌原文内容二、碑林路人诗歌翻译介绍1.翻译者简介2.诗歌翻译内容三、诗歌背景及主题分析1.历史背景2.主题思想四、诗歌意义及影响1.对后世的影响2.对我国文化的贡献正文:这是我深爱的土地碑林路人原文及翻译一、碑林路人诗歌原文介绍碑林路人,原名陈洪深,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
他的诗歌以描绘我国自然风光和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这是我深爱的土地》是碑林路人创作的一首描绘我国北方农村风光的诗歌。
诗歌原文如下:这是我深爱的土地在春风里拔节的是希望在阳光下金黄的是梦想在田埂上奔跑的是欢乐在岁月里苍老的是容颜这是我深爱的土地每一个清晨都洒满阳光每一个黄昏都写满梦想每一个季节都盛开着希望每一个日子都洋溢着欢乐这是我深爱的土地阳光照耀着我们的家园希望生长在我们的心田梦想在我们的田野里金黄欢乐在我们的日子里洋溢这是我深爱的土地无论我走向何方都带着你的希望都怀着你的梦想这是我深爱的土地我将用一生去耕耘去守护你的阳光去收获你的希望二、碑林路人诗歌翻译介绍陈洪深诗歌的英文翻译者是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绿原。
绿原的翻译准确地把握了原文的意境和情感,将碑林路人的诗歌介绍给了世界。
《这是我深爱的土地》的英文翻译如下:This is the land I deeply loveIn the spring breeze, hope grows tallIn the sunlight, dreams turn goldenOn the field margins, joy runs freeIn the passing years, faces grow oldThis is the land I deeply loveBright sunrises greet us every mornGolden sunsets bid us goodnightBlossoming hopes in every seasonJubilant days in every measureThis is the land I deeply loveSunlight shines on our homesteadHope sprouts in our hearts" fieldsDreams turn golden in our fieldsJoy overflows in our daysThis is the land I deeply loveo matter where I roamI carry your hopes with meI bear your dreams on my soulThis is the land I deeply loveI"ll till it with my whole lifeI"ll guard your sunshineI"ll reap your hopes with strife三、诗歌背景及主题分析《这是我深爱的土地》创作于20 世纪80 年代,那个时期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unit6现代诗歌翻译PPT课件

当作花看罢
4
• 自由诗派---郭沫若,戴望舒,湖畔四诗人 • 新月诗派---徐志摩,冯至,闻一多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诗歌翻译
之现代诗歌翻译
1
• 中西方现代诗歌总体特征 • 中西方现代诗歌翻译原则
2
中西方现代诗歌总体特征
• 中国现代诗歌(新诗)的发展 形成于五四运动中,以白话文为基础, 结合外来的诗体模式并对旧体诗有所吸 收的诗歌形式
3
• 新诗最早的开拓者---胡适 小诗
开的花还不多, 且把这一树嫩黄的树叶,
12
--左倾诗歌(Leftist-oriented poetry) W H Auden
--后现代主义诗歌 (Post Modernism)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13
• 现代诗歌总体特征
--形式自由 --内涵开放 --意象、联想大胆新颖 --注重经营修辞 --和谐的音乐性
24
25
26
27
28
L(a)
--E E Cummings
L (a
Le
af
【诗词】《美国现代诗选》读后感1000字

【诗词】《美国现代诗选》读后感1000字《美国现代诗选》是一本由T.S.艾略特 / 罗伯特·弗罗斯特 / 卡尔·桑德堡著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6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现代诗选》精选点评:●喜欢e.e.cummings 真是网罗了所有诗歌流派作者赵毅衡真的是个大神!●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本书,还是一个时代文学风景的见证,愿你再忆少年,苦后回甘●这是1985年赵毅衡编译的《美国现代诗选》的再版,再版通过双语对照的形势让诗人的诗文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
赵老师的译笔也很不错,全书基本上收入了所有美国文学史上很有代表性的诗人,读起来非常的有诗意●赵译五星。
再版功德无量,美中不足的是缺失许多原版选诗。
●罗伯特·弗罗斯特:弗罗斯特早年生活贫穷,曾在纱厂、农场做工,后以养鸡或教书为业。
他一直坚持写诗,早期很少发表。
在晚年,他几乎成为美国的桂冠诗人,不少人认为他应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弗罗斯特常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普通人的痛苦,但怨而不怒,没有火气,只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他的语言力求浅白,但佳作中意蕴颇深。
《牧场》:我去清理牧场的水泉;我只是把落叶捞干净,可能要等泉水澄清;不用太久的——你跟我来。
我还要到母牛身边把小牛犊抱来。
它太小,母牛舐一下都要跌倒,不用太久的——你跟我来。
唉,这翻译,还是不行啊。
●终于重版出来了,赵老师当年所作的这本大部头书真的可以让人一读再读。
可惜因为版权原因,这次似乎没有收录未公版的诗人,也略为遗憾《美国现代诗选》读后感(一):莫名其妙非常糟糕,一套虎头蛇尾书,不知在干什么(可卖钱除外)的书,但是,从译者和书名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赵毅衡先生1985年的那套《美国现代诗选》双语版。
正如有读者用“惊闻赵毅衡编译的《美国现代诗选》再版”来表达那种渴望,我也以为还可以以这种方式得到那套书呢。
悼念余光中先生——附译诗《雪夜林畔小驻》

悼念余光中先⽣——附译诗《雪夜林畔⼩驻》余光中先⽣于12⽉4 ⽇逝世,享年90岁。
余光中先⽣是当代著名作家、诗⼈、学者、翻译家。
他⾮常谦和。
很多年前,在读过我的诗集后,他写来⾮常热情洋溢的信。
他说,如果可以,下⼀册请到台湾出版。
谢谢余光中先⽣!⾮常怀念您!下⾯这⾸《雪夜林畔⼩驻》(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是由余光中先⽣翻译的。
我读过很多种译本,唯有余光中先⽣的翻译是我的最爱。
这⾸诗的作者是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之⼀。
这⾸诗是公认的现代英语诗歌杰作的抒情短诗。
它的格律和押韵使其朗朗上⼝。
它的韵脚排列顺序是(AABA-BBCB-CCDC-DDDD):每段诗歌(verse)的第⼀、⼆、四⾏押韵,⽽每⼀段的第三⾏则跟下⼀段的诗歌押韵,前后呼应。
最后四⾏诗句全部押同样的韵脚。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林畔⼩驻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我想我认得这座森林,林主的房⼦就在前村;却看不见我在此歇马,看他林中飘满的雪景。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我的⼩马⼀定很惊讶,周围望不见什么⼈家,竟在⼀年最暗的黄昏,寒林和冰湖之间停下。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马⼉摇响⾝上的串铃,问我这地⽅该不该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