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概论——老子哲

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摘要

“无为”作为一种治国思想,是道家创始人老子首次提出的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基础的落脚点,但老子哲学中的“无为”决不是不作为, 而是另一种方式的“有为”。“无为”思想是老子政治思想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它强调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老子道无为意义

Abstract:

"Doing nothing" as a governing thought, is the first Taoist founders Lao zi propo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tao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foothold, but Lao tze in the philosophy of" doing nothing "never is not as, but another way of" can do ". "Doing nothing" thought is Lao tze political

think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e core content, it emphasizes "tao always dose non-being but all for" to its further study for today we handle to na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have deep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Lao tzu tao non-being significance 导论

老子作为中国道教的创始人,他是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领域的一座丰碑。《道德经》道尽了自然、人生、政治、军事、经济的真谛。尤其是他的“无为”思想,2000多年来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甚至含垢蒙尘。今天的炎黄子孙不仅要给“无为”思想正本清源,而且应当弘扬光大,让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升华为“无为效应”,使其造福华夏,福泽寰宇。“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所要表达的最重要观念,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它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掉自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它要求人们以淡泊宁静的心态去对待世问的万事万物,不带个人偏见去对待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找出顺应的方法,融入自然和社会之中。它不但对我们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各国也有较大影响。

一、“无为”思想的内涵

老子的“无为”思想是一种生命的智慧,一种对“道”的追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即治理国家要像煎小鱼一样,要“无为”,不可“有为”,《道德经》中曾有这么一段话;“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无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干,认为“无为”即什么都不干的看法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一种误解。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以“无为”达到“无不为”。老子强调“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无为”字面意思,是无所作为,实指“道”对万物的不设不教,自然而然,这种任其自然,是靠人的感官无法把握的,老子称“无为”正因为“道”对万物任其自然,万物才能得以保存其原来真朴境界,都能各适其性地去生活。这也是“道”无不为的体现。这里“无为”是“无不为”的前提,而“无不为”正是“无为”的结果,老子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大智者不敢为也。”“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主张“以静治国”,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

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把“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作为圣人之治的原则,可见老子的“无为”是以静制动的“为”,老子的“无为”是顺应自然的“为”,并且是“为无为,则无不治”,以无为为,天下大治。

二、老子“无为”思想的积极因素

任何一个思想深邃的哲学家,其思想体系决不是从社会之外凭空获得的,而必定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正是基于一种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对人类的使命感,才使得他饱含深情地深入社会、人生,探寻社会、人生之真理。同样道理,如果老子没有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和积极救世的心态,《老子》一书就不可能问世,更不可能在几千年后仍然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老子并没有消极避世的思想,相反却蕴涵着蓄势待发的精神,他一方面关注乱世,急欲提供解决人们和谐相处之道,同时他也要求人们凝练内在生命的深度。

老子关心的是如何消解人类社会的纷争,如何使人们生活幸福,他期望建立一个这样的社会:

首先,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的行为都能够取法于“道”的自然性而不会有恶的结果的产生。在老子看来,如何理解天道与人

事的关系,并非是一个纯粹抽象的哲学命题,而是一种提高生命质量的生存之道,即怎样才能度过富有意义的一生。在《老子》一书中,谈到“天”是无私的,强调自然界的非道德属性,因此,人也应该“无为”,要顺应“天道”,依照万物的“自见”,效法天地,效法大道,效法自然。天地在感觉的世界里为“道”的运动提供媒介,许多有关“道,’的比喻皆来自自然界。为了使人顺应道,老子鼓励人若“木”、若“释冰”、若“朴”、若“谷”。欲领悟天道,不仅要对外在的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还要对内必进行反省,所谓“不窥墉,见天道”因此,人与天道—大自然的融合共存,不仅仅是后天生存的必要,更是先天本能的决定。因为人类既然来自天地,理应法天则地,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这是老子天人观念的要害,也决定了道家中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研究,都力图采取客观的立场和冷静的态度。老子的“无为”思想重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然生态,强调自然界与人、万物之间,宇宙大生命与人体小生命之间的同构与互动关系,诱导人们亲近大自然,尊重生命,从自然哲学转到生命哲学的研究,从而推动了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许多科技成果及对自然和生命奥秘的探索成就,首先应该归功于道家。

其次,在这个社会中,政治权力应该不干涉人民生活,以民为本,统治者才能够引导人民返回到真诚质朴的生活状态,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过多干涉百姓生活,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