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大赛参赛作品登记表

信息化大赛参赛作品登记表
信息化大赛参赛作品登记表

参赛作品登记表

作权。

作者签名:1.

2.

3.

年月日

【AAA】教学信息化比赛方案.docx

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信息化教学大赛”实施方案 各处室、系部: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RR]5号)、《关于举办20RR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预通知》(教职成司函[20RR]13号)和《关于举办20RR年全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学校决定举行信息化教学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 20RR年11月—12月 二、参赛对象 学校任课专兼职教师 三、赛项设置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2、信息化微课比赛 四、赛项说明及参赛办法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1、赛项说明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基于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各环

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2、参赛办法 本赛项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教学设计。现场比赛按抽签顺序进行,讲解教学设计及实际教学效果10分钟,答辩5分钟. (三)信息化微课比赛 1、赛项说明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参赛教师自选一门课程,精心备课,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成8-10分钟的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 1.教学视频要求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能较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风貌。视频片头应显示课程名称——微课(知识点或技能点等)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可以选用以下5种视频格式中的任意一种:mp4、rmvb、mpg、avi、wmv。 2.演示文稿要求 演示文稿限定为PPT格式。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单独提交。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辅助材料,如练习测试、教学评价、多媒体素材

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分表.

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分表 项目评分内容分值得分 教案10分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 2.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注 重理论联系实际,讲求科学性和探索 性, 2 3.教学方法的选用恰当有效; 2 4.教学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2 5.教案文字运用准确、得当,字迹工 整、规范。 2 教学材料 10分 真实、规范、齐全。10 三笔字10分1.没有繁体字、异体字和错别字; 3 2.掌握正确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 构; 2 3.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和 用笔方法; 2 4.写字做到正确规范、笔画清楚、熟 3

练有力、匀称美观、行款整齐。 说课 说教材(5分) 70分 1.阐明教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及本 2 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2.教材处理恰当,符合教学实际。 3 说教学目标(10分) 1.教学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 4 教育等方向目标完整、具体、明确。 2..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及确定依 3 据; 3.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充分,符合教 3 学大纲的要求,符合教材的内容,符 合学生的特点。 说教学对象(5分) 1.对学生学习本课的知识、技能、经 2 验基础及其心理特征、思维差异、学 习习惯等差异分析准确。 2.采取的教学对策有助于学生克服学 3 习上的困难和心理障碍 说教学方法(10分)

1.本课时的教法选择; 2 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主体突出; 2 3.注重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2 的主动性、积极性; 4.重视学习兴趣和道德情感培养; 2 5.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 2 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说教学过程(25分) 1整体设计新颖、合理,有理论性 6 2.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符合教 4 学原理,切合学生实际,适合教学要 求 3.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能用教学理 5 论加以阐述 4.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5 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5.注重反馈、矫正,使学生对教学目 5 标有较高的达成度 说板书设计(5分) 1.讲清板书如何设计 1

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一等奖说课稿

《The Rules of Gift Giving》 送礼之道 说课稿

目录 一、教学设计 (1) (一)教学背景 (1) (二)教学内容 (1) (三)教学目标 (1) (四)教学重难点 (1) (五)学情分析 (2) (六)教学手段 (2) (七)教学策略 (2) 二、教学实施 (2) (一)课前准备 (2) (二)课上实施 (3) (三)课后延伸 (5) (四)考核评价 (6) 三、教学效果 (6) 四、特色创新 (6) (一)教学特色 (6) (二)教学创新 (6)

《 各位专家,大家好! 本次教学设计的主题是The Rules of Gift Giving 。我将这四个方面进行介绍:1、教学设计,2、教学实施,3、教学效果,4、特色创新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赠送礼品是学生未来职场常见商务活动。了解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掌握送礼相关的语言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未来职场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 本次课选取新标准高职公共英语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实用综合教程1》第三单元Gifts 听说任务The Rules of Gift Giving 为教学内容,学时两课时。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确立本次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送礼场景下的语言综合应用,难点为中西方职场送礼文化差异。

(五)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大一学生。前置课程为高中《英语》,后置课程为《外贸英语》,本课程以语言学习为基础,融入职场元素,承前启后,为后续专业英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词汇量在1500左右,学习主动性不高,但未来外贸工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另外,学生普遍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本课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学手段 本次课使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英语学习APP、微课程、微信群、视频、录屏软件等。 (七)教学策略 本次课主要使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模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展开“课前准备、课上实施、课后延伸”的教学过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教学实施 接下来,我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一)课前准备 课前阶段,教师在教学平台“课堂派”中发布预习指令,要求学生利用手机APP有道词典自主学习主题相关词汇。这是教师在课堂派中发布的词汇预习指令。另外,教师创设情境:李明准备上门拜访一美国客户,因不知送何礼物向朋友莎莉寻求帮助。根据该情境,学生分组录制对话视频并上传到“课堂派”。这是教师在教学平台中发布的情境。 预习指令1:自主学习词汇预习指令2:编制情景对话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案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 案 1 2020年4月19日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案 一、比赛项目 高等职业教育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一组(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二组(数学)、专业课程一组(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专业课程二组(水利大类)、专业课程三组(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四组(生物与化工大类)、专业课程五组(文化艺术大类)、专业课程六组(公安与司法大类)。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 公共基础课程一组(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礼仪、职业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人员待定(创业学院)

公共基础课程二组(数学)人员待定(人文学院) 专业课程三组(装备制造大类)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员待定(机电学院) 专业课程四组(生物与化工大类)精细化工技术 纺织学院郑志荣 专业课程五组(文化艺术大类) 信息学院张玉(动漫设计) 时装学院洪俞(服装与服饰设计)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除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数学外的其它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一组(农林牧渔大类、资源环境与安

全大类、土木建筑大类、轻工纺织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专业课程二组(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人文学院李剑霞(公共基础课程组) 纺织学院张建辉(专业课程一组轻工纺织大类) 机电学院张淑敏(专业课程一组交通运输大类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电子信息大类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动漫制作技术 商学院曾奕(专业课程二组财经商贸大类) 艺术学院杨卉(专业课程二组教育与体育大类舞蹈教育)?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信息化教学比赛方案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 2016年信息化教学比赛方案 为提升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为做好我校参加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准备工作,充分调动教师参赛积极性,学校决定举办信息化教学比赛。制定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 1、成立赛事工作组 组长:葛立清 成员:杜巍、肖磊、肖倩 2、成立评委会 主任:李燕 评委:赵世玮、白蕊、刘国才、刘云岚、师静昆、张秋怀、梁俊琴、陈立英、张亮 二、比赛项目及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成员不超过3人。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教学效果。 (1)参赛作品应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不超过45分钟。 (3)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成员不超过3人。 三、比赛内容 1、参赛内容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的教学要求,按照学校教学用教材进行制作和设计。 2、参赛内容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学校执行的课程标准,按照学校教学用教材进行制作和设计。 四、比赛办法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赛前参赛教师需提交电子版教案及说课稿。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最新 2018年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竞赛方案

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竞赛方案 为确保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安全、顺利、有序进行,特制定如下方案: 比赛项目 1.中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一组(德育)、公共基础课程二组(英语),专业课程一组(农林牧渔类)、专业课程二组(土木水利类)、专业课程三组(加工制造类)、专业课程四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五组(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六组(旅游服务类)。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除德育、英语外的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一组(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石油化工类、轻纺食品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专业课程二组(休闲保健类、文化艺术类、体育与健身类、教育类、司法服务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配线子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检测”、“多功能控制器的装配与维修”两个教学内容组。 2.高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一组(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二组(数学),专业课程一组(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专业课程二组(水利大类)、专业课程三组(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四组(生物与化工大类)、专业课程五组(文化艺术大类)、专业课程六组(公安与司法大类)。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除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数学外的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一组(农林牧渔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土木建筑大类、轻工纺织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专业课程二组(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水平角的测量”、“简易数字电压表的装配与调试”两个教学内容组。 赛项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2-

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获奖作品

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电子团体赛获奖名单 号学校名称作品名称指导老 师 学生分数奖项 7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无线远程控制可视救援机器人徐波祝华丹卢亮刘梦蝶94.67 特等奖 8 西南林业大学多功能环境监测仪徐全元丁阳李正东张维杰94.33 一等奖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于80C51F020的 32*32 双色LED点阵显示郭宇孔凡明田鹏展黎明93.67 一等奖 9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LED 旋转屏徐波郭瞾罗昌龙王国凯94.00 一等奖 0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型公交电子站牌系统卓树峰叶福来林文发吴荣 山 93.33 一等 奖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大棚温湿度、光照度自动控制系统李茂清尹小东杨伟季永刚93.33 一等奖 4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LED柱形旋转显示屏脱建智贾向荣周星顾宗传93.00 二等奖 4 琼州学院C8051F020混合信号微控制器的物联网交互平台杨伟龙顺宇蔡家乐王阳 春 93.00 二等 奖 广州大学多功能智能对战车黄文恺简浚宇李舒华骆兆 楷 92.00 二等 奖 湖南理工学院正弦波信号失真度数字化测量仪陈松章小龙潘天翼姚海 军 91.67 二等 奖 6 闽江学院智能家居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罗海波郑哲章张建华陈松 能 91.33 二等 奖 7 北京化工大学基于8051f020单片机的太阳能热水器恒温混水装置赵恒梅刘洋刘翔李晓林89.67 二等奖

9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用新型触屏式公交系统信息平台周海飞林少志汤其彪沈平89.67 二等奖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于ZigBee的地磁式停车场管理系统郭宇文圣泉王孟贤郝婧89.33 二等奖 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基于C8051的智能小车刘涛秦英哲李幸元陈兴89.00 二等奖 0 武昌理工学院智能避障小车邹熙李彪郑德重丁盼89.00 二等奖 8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职工工学院STM车间电镀自动生产控制系统张金伟 江林 岳春林任晓琴杨东 国 88.67 三等 奖 2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便携式智能恒温控制箱孙丽飞孟祥磊黄浩宋祯88.3 3 三等奖 3 洛阳理工学院动感足球张焕龙刘明星马林李博88.33 三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基于STM32的跆拳道电子计分人机交互系统平台黄一平谢伟刘玉媛詹德满88.33 三等奖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全自动鱼缸刘成伟刘世凯赵帅帅孙佳 良 88.33 三等 奖 7 钦州学院基于NRF2401无线通信监测环境系统王明娟黄宇庆王耀黄福荣87.33 三等奖 3 兰州商学院智能楼宇单元火灾报警系统彭会萍马超张世诚周彬彬87.33 三等奖 8 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检测智能小车赵兴宇秦梓磊沈强李波87.00 三等奖 5 重庆科技学院智能泡茶机器人吴云君付作辉杨怡唐永均86.67 三等奖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可重载表演电子宠物简磊李睿谭劲雨李郭俊 杰 86.33 三等 奖 8 河南农业大学智能型多功能防盗器开发王秀山孙稳栋王振杰李智 广 86.00 三等 奖

XX学院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模板】

XX学院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学院决定举办2013年信息化教学大赛。 一、组织机构 教务处 二、比赛项目 1. 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2. 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3. 网络课程比赛。 参赛作品教学内容不限学科和专业,可以是公共基础课程,也可以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赛项要求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此项目考察参赛教师对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和应用能力,媒体的选择及其表现能力,以及教学过程中软件的使用效果。参赛软件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设计,遵循现代教学理念和学习理论,适应不同教学环境和生源特点,满足教学需求。

(1)参赛软件应针对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一个职业岗位进行开发,可为仿真实训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自主学习软件等。 (2)参赛软件应体现职业教育“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特色,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作用,能实现助教、助学、仿真实训、考核等功能,明显改进教学与实训效果。软件选题应具有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3)参赛软件开发平台和制作工具不限,软件风格、形式不限,可为单机版或网络版,能够脱离平台运行。 (4)参赛软件应由参赛教师自主研制或参与研制,鼓励团队合作,多方参与。可以个人、团体或单位的名义报名,团体成员不超过5人,单位报名不列个人姓名,参赛者应拥有参赛软件的版权。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此项目考察教师按照现代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系统优化教学过程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改善。

信息化教学大赛要求

信息化教学大赛要求 一、赛项要求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学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5.赛前完成教学设计,参赛教师按照抽签顺序现场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 (二)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教学效果。 1.参赛作品应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 3.参赛教师可选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资源免费使用范围仅限于2014年全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平台链接地址将在江苏职教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b6592519.html,公告)。

4.此赛项为个人赛,不接受团体报名。 5.本赛项采取视频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30—45分钟的实际课堂教学,录制成视频提交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视频评审。 6.提交的课堂实录视频应与教学设计内容一致,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视频应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视频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视频格式及技术参数详见附件2)。 (三)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针对给定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设备操作的能力。 1.参赛教师应按照自定义的教学情境,整合现场提供的设施、设备和数字资源,解决实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参赛教师应充分使用现场提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用具,完成必须的设备操作,展示操作效果。 3.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学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5.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20分钟(含现场设备操作),答辩5分钟。 二、比赛内容 (一)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艺术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厅〔2013〕2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二)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完整版)信息化教学大赛前期准备

信息化教学大赛前期准备 1. 有特色选题 选题是成功的开始,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参赛,比赛不同于常规教学,选题要有突出的特色和现实意义,能聚焦、起兴、引起共鸣等。 (1)有些教学内容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是核心课程的重点内容,但由于过于专业需要有一定基础知识才能理解,所以这样的选题虽然“重要”,但不“出众”没特色。(2)有些教学内容专业性太强,需相关知识做铺垫,非专业人士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听得明白,搞得清楚。 (3)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对非专业人士讲得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实用,属于热点内容,但往往会出现撞车现象。比赛是分大类的,评委专家也是同行,太过基础、太过普通的内容是没有办法吸引评委兴趣的,在一门完整的课程里,总能找到一两个当今比较热门的点。虽然关于选题,在评审指标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优质的选题可以让作品在评审时增色不少,这正是我市历届取得这么好成绩的关键所在。 2.有必要性选题 在选题时,除了要关注其特色和现实意义外,还要考虑这一选题所涵盖的教学内容是否对信息技术有较强的依赖;要考虑到在传统教学中教学重点难以突出,教学难点难以突破,知识抽象难以理解,问题复杂难以解决,因场地、技术、安全性等要素难以动手等因素。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有不可缺少的价值。如果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难点和重点,没有引入信息化元素的必要,这样的选题也是失败的。 3.有创意定主题 选题完成后,还要起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名字。作品的主题起名虽然不是很重要,但若定出个很新颖、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主题,则能引起评委的好奇,能有兴趣看完作品,想去了解作品内涵,但若定不好使评委看不懂,或偏离了教学内容,或不合常理,会适得其反。但不要过于绞尽脑汁去想一个有文采或诗意的主题,若没有好的题目就不如就直白表述。 4.有多渠道找资源 比赛不是比教师如何如何会制作软件,而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资源,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能有教学核心资源则作品就能成功一半,能够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问题,体现“做中教,做中学”。所以在网上下载,教学资源库收集具有一定特色和亮点的视频、仿真软件、动画等资源。 5.作品要切实际 好的作品一般符合听懂、认同、冲击、享受四要素,“听懂”就是要将深奥的问题生活化、实例化,有“原来如此”的感悟;“认同”就是要将杂乱的知识点串成线、程序化,有“提纲挈领”的逻辑;“冲击”和“享受”就是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让专家评委有继续欣赏的渴望。 仅供大家参考。

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 说课稿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 《无人机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制作》 说课稿 2014年10月

目录 一、教学分析 (1) (一)教学内容 (1) (二)教学对象 (2) (三)教学目标 (2) (四)重点难点 (2) 二、设计思路 (2) 三、实施过程 (3) (一)模拟飞行 (4) (二)实地航拍 (5) (三)内业处理 (5) (四)考核评价 (7) (五)课后拓展 (8) 四、效果反思 (8)

《无人机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制作》说课稿 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们汇报的题目是“无人机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制作”。 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设计思路、实施过程、效果反思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选自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参考了高职高专测绘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地区强劲的数字摄影测量人才需求,结合学院现有设备优势,将教学内容确定为单张像片解析、立体观察与立体量测、像片控制测量、像片判断与雕绘、解析空中三角测量、Virtuozo航片处理、无人机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制作、ENVI/ERDAS 卫星影像处理8个教学单元,本次课是第7单元:无人机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制作,所需学时8学时。

(二)教学对象 课程教学对象是: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 前置课程为《地形测量》、《数字测图》、《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学生通过本课程前几单元的学习,已掌握正射投影、立体像对、共线方程及外业控制点布设等基础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摄影测量员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并把培养学生安全作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基本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四)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无人机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正射影像制作。教学难点是:正射纠正原理。 二、设计思路

信息化教学大赛

关于举办2014年全省职业院校教师 信息化教学大赛选拔赛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各高职高专院校: 为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厅决定举办2014年全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和地点 1.比赛时间:2014年5月中下旬(见“辽宁省职业教育效率平台”和“辽宁技能大赛网”晚网上通知) 2.比赛地点:待定. 二、比赛项目 1.中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语文类课程组、公共艺术课程组、石油化工类专业组、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组、医药卫生类专业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不限课程和专业类。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建筑桁架模型设计两个教学内容组。 2.高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语文类课程组、文化教育大类专业组、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专业组、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组、轻纺食品大类专业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不限课程和专业类。 (3)网络课程比赛。 不限课程和专业类。 三、赛项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参赛者应拥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案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案》征求意见公告根据《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和《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6年工作要点》安排,2016年教育部将继续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大赛组委会组织研究制订了《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从即日起至2016年6月24日可通过以下渠道反馈: 4.信函邮寄: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邮政编码:100816) 附件:《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案》(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2016年6月8日附件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案(征求意见稿) 一、比赛项目 1.中等职业教育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一组(德育)、公共基础课程二组(英语)、专业课程一组(农林牧渔类)、专业课程二组(土木水利类)、专业课程三组(加工制造类)、专业课程四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五组(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六组(旅游服务类)。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除德育、英语外的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一组

(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石油化工类、轻纺食品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专业课程二组(休闲保健类、文化艺术类、体育与健身类、教育类、司法服务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配线子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检测”“多功能控制器的装配与维修”两个教学内容组。 2.高等职业教育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一组(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二组(数学)、专业课程一组(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专业课程二组(水利大类)、专业课程三组(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四组(生物与化工大类)、专业课程五组(文化艺术大类)、专业课程六组(公安与司法大类)。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除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数学外的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一组(农林牧渔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土木建筑大类、轻工纺织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专业课程二组(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水平角的测量”“简易数字电压表的装配与调试”两个教学内容组。 3.军事职业教育组 具体方案由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院校局另行通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