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常见他汀类药物的区别

常见他汀类药物的区别

常见他汀类药物的区别他汀类药物(简称他汀)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有降血脂、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粥样斑块、延缓斑块进展、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保护神经和抗血栓等作用,临床可用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

目前有7种他汀在我国上市,这7种他汀有哪些区别呢?他汀的分布和代谢特点总的来说,他汀类药物亲脂性顺序依次为: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匹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

亲脂性越强,副作用发生几率越大。

他汀的降尿酸效应阿托伐他汀可通过促进肾脏尿酸排泄而降低血尿酸水平,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可优先使用,也优先选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合并HUA者。

他汀的服用时间一般半衰期较短的他汀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普通制剂睡前服用,可在夜间总胆固醇(TC)合成高峰时达到药物浓度高峰。

半衰期长的他汀如氟伐他汀缓释制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可每天固定任意时间服用。

他汀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普伐他汀不经CYP450代谢,主要经葡萄糖醛酸化途径代谢。

匹伐他汀极少部分经CYP2C9代谢,大部分经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OATP2)介导转运,环孢素、胆汁酸盐、甲状腺素、甲氨喋呤等可影响OATP2,避免合用。

其余他汀都需经肝CYP450酶系代谢。

此外,他汀均为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的底物,与OATP1B1抑制剂如环孢素等合用可增加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

他汀的肌病风险他汀可致肌损害,多见于高剂量他汀、老年、瘦弱女性、合并多种疾病、合并用药、肝肾功能异常、特殊状态(如感染、创伤、围手术期、强体力劳动)等。

临床表现主要为:▶肌痛或四肢无力,不伴肌酸激酶增高;▶肌炎、肌痛、乏力等肌肉症状伴肌酸激酶增高;▶严重可致横纹肌溶解,肌痛、乏力等肌肉症状伴肌酸激酶显著升高,超过10倍ULN(正常值上限),血肌酐升高,常有尿色变深及肌红蛋白尿,可引起急性肾衰竭。

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需注意这些细节

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需注意这些细节

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需注意这些细节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一类分子结构中含有14-16碳内酯环的抗菌药物,其有抗菌、调节下呼吸道菌群平衡、免疫调节、抗炎症、提高上消化道动力、减少胃食管反流至气道、对生物被膜有负向调节、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作用及有激素节省效应、抗病毒效应,临床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其根据代数,主要可分为三代,即第一代红霉素及其酯类衍生物,第二代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等,第三代泰利霉素、喹红霉素等;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14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泰利霉素、喹红霉素等)、15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等)、16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如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乙酰麦迪霉素、交沙霉素、吉他霉素等)。 目前常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是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那么,临床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需注意些什么呢?

一.阿奇霉素口服制剂的服用方法 阿奇霉素口服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约为40%,食物能减少胶囊剂的吸收,片剂或混悬剂的吸收则不受影响。 药物 剂型 服用方法

阿奇霉素 胶囊剂 空腹服用 片剂、干混悬剂(如希舒美) 可与食物同服

二.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联用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繁殖期杀菌剂,大环内酯类药物为速效抑菌剂,传统认为速效抑菌剂可快速抑制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使繁殖期杀菌剂如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杀菌效应减弱,而出现拮抗作用,因此不宜联用。但从作用机制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抗菌外作用两方面来看,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用,联用有互补、协同功效,临床可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如Hp感染的治疗。

作用机制: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活性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与细菌的细胞外膜上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使细胞壁合成受阻。

大环内酯类药物抗菌外作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当生物被膜被其破坏后,有利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渗透,达到杀灭菌膜内部细菌的作用。

内科常见指南、共识

内科常见指南、共识

1、心血管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ACC/AHA/HFSA指南:心力衰竭的管理2017)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14右心衰竭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诊治及心脏性猝死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0慢性心力衰竭伴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中国专家共识2010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201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ACC/AHA高血压指南2017取代JNC8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2014)中国急诊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0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5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难治性高血压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6中国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的专家共识2012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专家指导意见2013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12高血压患者胆固醇管理临床指导建议2010亚洲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专家共识201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临床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3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2017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指导建议2013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2009α/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16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单片复方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建议2016(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新型单片联合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2012)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临床应用多学科专家建议书2014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建议2015中国血压测量指南2011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2012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014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5降压治疗保护血管功能中国专家共识2013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2013限盐管理控制高血压中国专家指导意见201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ACC/AHA指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2015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2016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2016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强化他汀治疗专家共识2014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血脂管理共识2016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检测心肌肌钙蛋白的专家共识2017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09稳定性冠心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2016稳定性冠心病无创影像检查路径的专家共识201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ACC/AHA胆固醇指南)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余风险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2012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2015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异常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11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专家共识2017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5ASCVD患者逆转斑块他汀治疗专家共识2015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专家建议2015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中国专家共识2013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2015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0(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防治建议2006)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2015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代谢异常的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12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14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201475岁及以上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中国家共识2017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13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6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13注射用盐酸尼非卡兰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7西尼地平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2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02、神经、精神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AHA/ASA卒中指南)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脑出血后脑水肿管理专家共识2017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5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2014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与诊断规范2014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2017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3脑卒中患者膳食指导2017中国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2015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脂管理指导规范2015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抗血小板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1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6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15中国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指导规范2016自发性大容积脑出血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颅脑创伤后脑积水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2016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2015额颞叶变性专家共识2014中枢神经系统瘤样脱髓鞘病变诊治指南2017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2017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2017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2017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201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2中国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心血管疾病合并失眠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30153、内分泌、代谢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2017)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12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2014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2015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2016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中国糖尿病血酮监测专家共识2014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2017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2013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7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2011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6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2016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017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2015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降糖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17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2016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12型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无创性检查的专家共识2014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与规范管理2013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12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13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2013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促泌剂应用的专家共识2012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4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共识2013格列喹酮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7基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共识2014DPP-4抑制剂超药物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2013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14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治指南2017中国痛风诊疗指南2016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7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膳食指导20174、肾脏、泌尿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专家共识2010(KDIGO临床实践指南2012)中国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专家共识2014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专家共识2010挤压综合征诊治方案的专家共识2012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2017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诊治专家共识2017中国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诊治的实践指南2017α/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治疗中的实践指南2013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在慢性肾脏病高血压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06中国肾性高血压管理指南2016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肿瘤、结石等)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下尿路症状药物治疗共识2015中国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专家共识2016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诊治专家共识2016上尿路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专家意见20175、呼吸、重症/急诊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GINA全球哮喘处理和预防策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系统在中国应用的专家共识20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祛痰/抗氧化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国专家共识2015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5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6(雾化治疗专家共识2014;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专家共识2014;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2012)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16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2012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联合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2012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慢性气道疾病患者戒烟治疗专家共识2012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2012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4广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实验诊断、抗菌治疗及医院感染控制: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016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20166、消化中国急性胃黏膜病变急诊专家共识2015应激性溃疡防治专家建议2015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017(美国胃肠病协会ACG指南)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2014(中国巴雷特食管及其早期腺癌筛查与诊治共识2017)老年人质子泵抑制剂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15消化道恶性肿瘤合理用药指南2017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2015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15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罗马Ⅳ-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2016)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2015炎症性肠病合并机会性感染专家共识意见2017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15恩替卡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2015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2014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6胰腺术后外科常见并发症诊治及预防的专家共识2017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177、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风湿免疫疾病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2016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201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慢病管理专家共识2014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围产期管理建议2015中国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治共识20158、血液、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6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易栓症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2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出血性疾病治疗应用血液制剂的专家共识2017(创伤紧急救治通用型红细胞输注专家共识2017;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前试验及临床输血专家共识2017;紧急抢救时ABO 血型不相同血小板输注专家共识2017)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长春碱类药物治疗恶性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17中国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专家共识2014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流式细胞学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7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诊疗建议2012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5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2017中国肺部结节分类、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中国肿瘤热疗临床应用指南2017中国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12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规范20179、皮肤性病、眼耳鼻喉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阿维A治疗银屑病专家共识2017;寻常性银屑病的常用外用药物治疗共识2012)白癜风诊疗共识2014(白癜风外科治疗共识2012)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2016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15(手癣和足癣的诊疗指南2012;体股癣诊疗指南2008;头癣诊疗指南2008)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2014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2013多汗症及腋臭的肉毒素注射治疗专家共识2017中国黄褐斑治疗专家共识2015寻常型天疱疮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建议2016大疱性类天疱疮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建议2016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12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2017色素障碍性和感染性皮肤病的伍德灯诊断专家共识2017光斑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5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皮肤镜诊断专家共识2016皮肤防晒专家共识2017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2017中国皮肤清洁指南2016护肤品皮肤科应用指南2015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版)梅毒、淋病、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14生殖器疱疹临床诊疗指南2009尖锐湿疣诊疗指南2014艾滋病诊疗指南2015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我国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颅压力梯度专家共识和建议2017上睑下垂诊治专家共识2017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耳鸣专家共识及解读2012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10、妇产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2014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共识2016乳腺纤维腺瘤诊治专家共识2016(乳腺增生症诊治专家共识2016)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6女性高催乳素血症诊治共识2016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2015绝经期管理与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12(黄体支持与孕激素补充共识2015)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5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2016高龄女性不孕诊治指南2017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激素补充治疗专家共识2016)宫腔粘连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孕激素维持早期妊娠及防治流产的中国专家共识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2015围受孕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指南(2017)妊娠期TORCH筛查指南2013妊娠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筛查与处理专家共识2017妊娠剧吐的诊断及临床处理专家共识2015--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妊娠人群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获荐2012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0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妊娠期女性抗癫痫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5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2014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女性生育管理专家共识2014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分娩镇痛专家共识2016双胎妊娠临床处理指南2015胎膜早破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15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产后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的专家共识2014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2016(备孕妇女膳食指南2016;孕期妇女膳食指南2016)--。

血脂异常病例

血脂异常病例

辅助检查(2013)
血脂: TC: 4.51 LDL-C: 3.51 mmol/L mmol/L TG: 1.94 mmol/L HDL-C:0.66 mmol/L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正常。 凝血功能:INR:2.1
辅助检查
心电图:心房颤动
辅助检查
胸片:
肺纹理粗乱 左房右室增大
心脏超声(2015)
肝酶肌酶 降脂药物
正常 正常 正常
阿托伐他汀 20mg 阿托伐他汀 20mg 阿托20mg +依折麦布
日期
2013.05 2018.05 2018.10 4.51 4.31 4.03
下降幅度27%
辅助检查(血脂变化,mmol/L)
TC TG
1.94 1.27 1.42
LDL-C
3.51 2.93 2.57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Chan P, et al.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 . 27 Nov 2018 online
匹伐他汀合并用药禁忌较少,多种药物合用安全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中华内科杂志》,2015:467-477
病例摘要
患者情况
• 既往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外科手术史,无 药物过敏史,有“高脂血症”病史。 • 个人史:不吸烟,不饮酒。
•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 血压:120/65mmHg • 心率:72次/分 • 心脏体征:心界扩大,心律不齐,强弱不等,心尖区闻及SM3DM3,余瓣膜区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A2<P2。 • 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LDL-C

服用阿托伐他汀钙致肝损害的治疗体会

服用阿托伐他汀钙致肝损害的治疗体会

服用阿托伐他汀钙致肝损害的治疗体会发表时间:2015-09-10T16:46:18.593Z 来源:《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8月第8期供稿作者:王鹏[导读] 定州市人民医院药物性肝炎和肝损害在肝转氨酶升高的同时,常伴有肝肿大、胆汁淤积性黄疸、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王鹏定州市人民医院【中图分类号】R972+.6【文献标识码】A阿托伐他汀钙是新型高效的他汀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ACC2015会议认为其主要可促进LDL-C达标,显著降低sd-LDL-C水平,减少斑块负荷,并可能具有改善内皮功能、增加斑块纤维帽厚度、预防支架内斑块等效应。

是亚洲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治疗的基石药物。

近年来,阿托伐他汀钙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肝毒性引起广泛关注[1]。

阿托伐他汀钙引起肝功能损害研究很多,但报道的发生率不一,肝损害是他汀类药物使用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服用后出现单纯丙氨酸转氨酶或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并非一定表示出现肝毒性,当ALT或AST升高至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并持续1~2周,则提示可能存在潜在肝损害[2]。

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大于3倍正常上限的发生率约0.5%~2%,多发生在开始用药后的3个月内,呈剂量依赖性[3]。

阿托伐他汀主要由CYP3A4酶代谢,其主要的活性代谢物是2-羟基阿托伐他汀酸和4-羟基阿托伐他汀酸。

阿托伐他汀引起的肝胆异常包括肝转氨酶升高、药物性肝炎和肝损害。

药物性肝炎和肝损害在肝转氨酶升高的同时,常伴有肝肿大、胆汁淤积性黄疸、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开始治疗前应做肝功能检查,了解是否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否饮酒及每日饮酒量、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并定期复查。

应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单纯转氨酶升高而无症状的患者无需减低药物剂量或终止治疗;若出现血清直接胆红素与转氨酶同时升高,提示有进行性的肝损伤出现,此时应做一步检查,包括凝固试验、病毒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血常规检查(特别是嗜酸粒细胞计数),明确是否为药物引起的肝损伤。

中国卒中指南,规范他汀药物应用

中国卒中指南,规范他汀药物应用
4、继发性病变是指在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的基础上继发的病 变,常见有:①斑块内出血②斑块破裂③血栓形成。④钙化⑤ 动脉瘤形成⑥血管腔狭窄
他汀治疗后LDL-C越低斑块进展越趋于延缓甚至逆转
2.0
REVERSAL pravastatin
CAMELOT placebo
动脉粥样斑块的体积变化(%)
1.0
STRADIVARIUS placebo REVERSAL atorvastatin ILLUSTRATE atorvastatin +placebo PRECISE IVUS atorvastatin (ACS) ASTEROID rosuvastatin
中国卒中后6-12个月的高脂血症患者他汀使用情况: 大部分患者未依据指南使用高强度他汀
平均日剂量(mg,平均± 标准差))(%) 9.8±2.6(31.9%) 18.5±4.9(56.1%) 患者数(%) 高强度他汀* 38 (3.9%) 29 (1.7%) 中等/低强度他汀** 942 (96.1%) 1693 (98.3%)
SPARCL-CS(+) JUPITER GREACE
二级预防
MIRACL
一级预防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活性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的LDL-C降幅 (%)
• •
对24项随机研究中的165792例患者进行荟萃分析,评估他汀联合其他预防措施对卒中的影响。 LDL-C降低1mmol/L或10%:总体卒中风险降低21.1%或7.5%
LDL-C沉积于动脉内膜下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关键要素
LDL-C升高 启动动脉粥样硬化 粥样斑块形成

他汀治疗问题解答2015

他汀治疗问题解答2015
基于SPARCL研究的证据, ASA、ESO、中国指南联合推荐
Antihypertensive
降压
Stroke. 2007;38:1110-1112 Furie KL, et al. Stroke. 2011; 42: 227-276 Cerebrovasc Dis 2008;25:457–507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7
2011年AHA/ASA卒中二级预 防指南
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卒中 /TIA,但无已知冠心 病的患者:LDL-C应降低≥50% 或LDL-C < 1.8mmol/L (70mg/dl)以将获益最大化
2013年他汀类药 物防治缺血性卒 中/TIA专家共识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缺血 性卒中/TIA,为达到最佳疗效, 合适的靶目标值为LDL-C下降 ≥50%或LDL-C水平<1.8 mmol/L
SLD_LPT_140818_4109 有效期:2015年8月17日
Among patients already taking statins at the time of onset of ischemic stroke, continuation of statin therapy during the acute period is reasonable (Class IIa; Level of Evidence B). (New recommendation)
他汀与缺血性卒中
SLD_LPT_140818_4109 有效期:2015年8月17日
陈会生 沈阳军区总医院
他汀与缺血性卒中
二级预防:证据充足,无需置疑 急性期治疗:部分证据,值得期待
SLD_LPT_140818_4109 有效期:2015年8月17日

《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专 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2-27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他汀不耐受概述 • 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 • 他汀不耐受的处理策略 • 特殊人群的他汀不耐受问题 • 专家共识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
提供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导,帮助医生更好地识 别和管理他汀不耐受患者,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背景
随着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广泛应用,他汀不耐受问 题逐渐凸显。他汀不耐受可能导致患者无法坚持治疗,增加心血 管事件风险。因此,制定针对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共识 具有重要意义。
02
他汀不耐受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他汀不耐受通常指患者在使用他汀类 药物时,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导致无法继续使用或需调整剂量。
心力衰竭患者
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他汀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也可能出现不耐受症状,如乏力、呼吸困难等。对 于这类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他汀,逐渐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和心功能变化。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由于他汀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他汀治疗。如有必要使用 降脂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其他安全有效的药物。
分类
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时间 ,他汀不耐受可分为早期不耐受和迟 发不耐受;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肌 病、肝病和脑病等类型。
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发病率
他汀不耐受的发生率因患者群体 和药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在5%-30%之间。
危险因素
高龄、女性、低体重、合并多种 疾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肝肾 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是 发生他汀不耐受的危险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