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34例观察

对照组给 予常规西药 治疗, 包括扩血管 、 神 经 营
有健 脾益 胃、 补气养 血 、 养血 安 神 、 缓 和药 性 之 功效 ; 牛 膝 具有散 瘀 血 、 消痈肿之功效; 远志具有安神益智 、 祛 痰 解郁 之功 效 ; 石菖蒲具有开窍豁痰、 理气活血 、 散 风 祛 湿之 功效 ; 茯 苓具 有 渗湿 利 水 、 健脾和胃、 宁心 安神 、
1 7 例 。两组 患者在 性 别 、 年龄、 合并 症等 方 面无 统 计 学
差异 ( P>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2 治 疗 方 法
注 : 与 对 照 组 治 疗 后 比 较 ,*P< O . 0 5 。
4 体 会
中医学认 为脑 梗 死 总 的 病 机 是 本 虚 标 实 , 在 本 为
3 . 2 两 组 临床 疗 效 比较 : 见表 1 。
表 1 两组l 临床 疗 效 比 较
代谢 , 抑制 平滑 肌细胞 和纤 维组 织 增 生等 广 泛 的作 用 。 我们 认为 以此 为基 础 的 中西 药 物 联 合 治 疗 , 将 给脑 梗 死患 者一个 平 稳 、 长效 、 安全的康复过程, 最 终 达 到改 善症 状 、 远 离 复发 的治疗 目的。
晕 眼花 者 , 加菊 花 、 枸杞、 天麻 、 钩藤 ; 肢 体 出 现偏 瘫 者 ,
效; 山茱 萸具 有补 肝 肾 、 涩 精气 、 固虚 脱 之功 效 ; 五 味 子
具 有敛肺 滋 肾 、 生津 敛 汗 、 涩精 止 血 、 宁 心安 神 之 功 效 ; 小 茴香 具有 散 寒 止 痛 、 温肾缩尿、 理气和 胃、 祛 湿 利 浊 之 功效 ; 代赭 石 具 有 平 肝 镇 逆 、 凉 血 止 血 之 功效 ; 杜 仲 具 有补 肝 肾 、 强筋骨之功效 ; 巴 戟 天具 有 补 肾 阳 、 壮 筋
活血通络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活血通络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肖梅红;艾宗耀;裘涛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5(0)10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通络解毒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理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活血通络解毒方,2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之前及治疗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依据NIHSS评分量表)并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及IL-6含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1β、IL-6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解毒方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临床疗效较好.
【总页数】2页(P729-730)
【作者】肖梅红;艾宗耀;裘涛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浙江湖州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浙江湖州313000;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风痰瘀阻证急性脑梗死63例
2.通导化瘀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3.活血通络解毒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4.自拟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5.健脾化湿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芪脑通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芪脑通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丁明庭徐磊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2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究黄芪脑通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医院2020年1月- 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患者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结合黄芪脑通胶囊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医症状积分及血黏度指标的变化,及两组疗效差异。
结果在血黏度指标方面,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低切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更低,ADL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黄芪脑通胶囊可起到更为理想的疗效,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患者血黏度、改善其脑部微循环、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阿司匹林;黄芪脑通胶囊中图分类号 R2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09--03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等引发的血管成分异常改变、血栓形成进入脑血液循环都可引发脑梗死,患者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功能随之受损,进而引发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共济失调等表现。
尽早恢复血供、改善脑微循环是该病治疗的关键,常规西药治疗多应用脑保护剂、调脂药物、抗凝药物等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在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方面上述药物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学认为,痰瘀、气虚是脑梗死的重要病机,中药复方制剂在此类患者治疗中可起到化痰通络、益气活血的功效,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完整版)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

中风病中医概念: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西医概念:脑动脉栓塞后,由其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水肿和坏死。
如缺血梗塞区中伴有点状出血时,称为出血性或红色梗塞,否则称为缺血或白色梗塞。
中医病因病机1.积损正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
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脑脉失养。
气虚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内风动越,携痰浊、瘀血止扰清窍,突发本病。
2.劳倦内伤烦劳过度,伤耗阴精,阴虚而火旺,或阴不制阳易使阳气鸱张,引动风阳,内风旋动,则气火俱浮,或兼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脉络。
3.脾失健运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或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克伐脾土,痰浊内生。
4.情志过极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暴怒伤肝,则肝阳暴张,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
凡此种种,均易引起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而发为中风。
尤以暴怒引发本病者最为多见。
西医发病机制本病的脑动脉可有下列改变:(一)类纤维素性改变:见于严重高血压,血管壁增厚,小动脉过度扩张,呈节段性,血脑屏障破坏,血浆性渗出。
(二)脂肪玻璃样变样:多见于慢性非恶性高血压患者,直径小于200μm的穿通动脉,腔隙病灶中可发现动脉脂肪变性。
(三)小动脉粥样硬化: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直径为100~400μm的血管,有典型的粥样斑动脉狭窄及闭塞。
(四)微动脉瘤:常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
中医临床表现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证候特征。
其主症为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
排风饮合涤痰汤治疗急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的回顾性分析

排风饮合涤痰汤治疗急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的回顾性分析韦红艳;庞可心【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24(33)6【摘要】目的观察排风饮合涤痰汤治疗风痰瘀阻证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AIS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根据AIS相关诊治指南予常规内科措施。
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排风饮合涤痰汤,观察2周。
比较两组神经缺损NIHSS评分、日常活动(ADL)量表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指标。
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减少,并且治疗组减少更显著(P<0.05)。
治疗后,两组ADL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增加,并且治疗组增加更显著(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
两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度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波动指数(PI)明显减少,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好(P<0.05)。
两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比治疗前显著增加,丙二醛明显减少,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好(P<0.05)。
结论排风饮合涤痰汤治疗风痰瘀阻证之AIS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与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总页数】3页(P1019-1021)【作者】韦红艳;庞可心【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9【相关文献】1.平肝涤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效果评价2.平肝涤痰通络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60例3.涤痰熄风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经络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效果4.平肝涤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临床观察5.熄风涤痰汤联合左乙拉西坦片治疗癫痫急性期风痰闭阻证临床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经中医辨证为风痰瘀阻证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者常规实施西医针对性治疗措施。
治疗组采取中西医联合用药,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疗程均为4周,比较观察各自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措施,给予患者实施包括应用神经营养药、脱水、控制血糖、降血压、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患者治疗早期还应要求进行肢体的康复锻炼。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
具体中药如下:半夏、白附子、竹茹、石菖蒲、天竺黄、胆南星、当归、水蛭各10g,天麻、丹参、川芎各15g,全蝎5g,僵蚕、地龙各12g 三七粉3g(冲服)。
每天1剂,早晚煎服。
25天为1疗程。
2 治疗结果2.1 疗效评定标准按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4]。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
2.2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致死率均高。
属中医“中风”范畴。
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涉及风、火、痰、虚、瘀,风、痰、瘀在中风发病过程中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王永炎教授指出:痰瘀互阻是中风急症的主要病机[5]。
有学者指出中风病最多见的证型为痰瘀互结[6-8]。
这为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的应用提供充分理论依据。
王法德等也指出中风急性期祛痰活血通络应贯穿整个治疗的始终[9-10]。
软脉胶囊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46例临床观察

学意义 (P <00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5 , 依据 《 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 试 (
3 讨 论
14 疗效标准 .
中医 证 候 疗 效 。
行 ) 和《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 ) 评价临床疗效和 (
14 1 临床疗效 标准 .. 基 本痊愈 : 神经功能 缺损评 分减
生热 , 生风也” 热 。痰 浊 和 瘀 血 作 为 缺 血 性 中 风 的 主 要 病
少或增加在 1%以内; 化 : 8 恶 神经功能缺损 评分增加 1% 8
以上 。
理产物和致病因素, 均可单 独见 于缺 血性 中风患 者, 由于 临 床痊愈 : 中医临床症 状 、 痰瘀在病理上密切相 关, 痰浊和瘀 血往往相互 胶结 , 相兼
少 9 % 10 病 残程度 0级 ; o 0 %, 显著进步 : 神经 功能缺损 评分减少 4 % 一8 %, 6 9 病残程 度 1 级 ; ~3 进步 : 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减少 1% ~4 %; 变化 : 经功能缺损 评分减 8 5 无 神
朱丹溪治 中风 以痰湿立 论 , 强调 中风病 乃 “ 土生痰 , 湿 痰
2 结
果
2 1 2 临 床 疗 效 比较 . 组
见表 1 。
表 1 2 组临床疗效 比较 全部 6 2例均为本 院神经 内科住 院患 者 为 2 。治疗 组 4 , 2 , l ; 均年 组 6例 男 7例 女 9例 平 龄6. 0 8 ; 均病 程 3 . 0岁 平 92 4日。对照组 l 例 , 8 , 6 男 例 女 8 ; 例 平均年龄 6 .4岁 ; 均病 程 4 .6 E。2 病例一 09 平 3 0 t 组 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o )具有可 比性 。 .5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44例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44例姚军强;朱瑄;侯琳梅【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5.45%;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9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有效率占81.8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期脑梗死有显著疗效.【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2(025)010【总页数】2页(P14-15)【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药效学;瘀血阻络;急性脑梗死/中医药疗法【作者】姚军强;朱瑄;侯琳梅【作者单位】河南省建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郑州市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7;郑州市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2脑梗死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着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近年来有趋于低龄化的倾向。
临床实践证明:在本病发病初期开展积极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很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010 年2 月—2011 年10 月,笔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44 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8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4 例,男29 例,女15 例;年龄48~73 岁,平均(63.8 ±4.7)岁;其中伴高血压病28 例,糖尿病15 例,冠心病22 例,高脂血症30 例。
对照组44 例,男28 例,女16 例;年龄45~74 岁,平均(64.3 ±5.2)岁;其中伴高血压病27 例,糖尿病12 例,冠心病20 例,高脂血症29 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 时期 , 时珍 所著 的《 湖 脉学 》 述 日 : 来 李 濒 描 “
去数 , 时一 止复来 , 如蹶 之趣 , 疾 不 常 。 即 脉跳 快 而 徐 ”
[ 1 清 ・ 1] 洪正 立. 医学入 门万病衡 要 [ . M] 北京 : 中医古 籍 出版社 ,
1 8 1 2 9 5: 8 .
2 2 2 .
脉 的预后 与 原 发 病 及 继 发 病 相 关 , 寿 《 家 枢 要 》 滑 诊
“ 阴阳 类 成 ” 将 代 脉 分 为 “ 病 ” “ 因 病 ” 脉 篇 因 和 不 。
“ 因病 ” 指原 发性 的心悸 , 因病 ” 指继 发病 引起 不 是 “ 是
的心 悸 。还 认识 到代 脉 可见 于 多种 病症 。“ 附录 ・ 诸 脉条 辨” 中说 : 惟 伤寒 心 悸 , 胎 三 月 , “ 怀 或七 情 太 过 , 跌 打损 伤 , 风 家 痛 家 , 不 忌 代 脉 ” 及 俱 。此 外 , 云 : 又
脑梗 死又称 缺 血性 脑 卒 中 , 是指 各 种 原 因所 致 脑 部 血液供 应 障碍 , 致 脑 组织 缺 血 、 氧性 坏 死 , 导 缺 出现 相应 神经 功能缺 损 。是 中、 年 人最 常 见 的脑 血 管 疾 老 病, 具有 高发病 率 、 高致 残 率 , 患者 和 家庭 带来 严 重 给 精神 和经 济负担 。2 0 0 8年 以来 , 科 采用 中西 医结 合 我
有不 规则 的间歇 , 可见 古人 已有所认 识 , 不但注 意 到了
心 中悸动 不安 的 自觉 症状 , 而且更 注意 到 了脉 象有促 、
( 文校对: 学锐 本 孙
收稿 日期 :0 1—0 21 5—2 ) 7
结 、 的变 化 。林 骊 琴 《 证 治 裁 一旺忡 惊 恐 脉 候 》 代 类
21 . 3
惫者 。十 之二三 , 因气 滞 , 因血 凝 …… ” 或 或 。从 脉 象
方 面提 出了血瘀 致悸 的病 因病机理 论 。
[ 0 宋 ・严 用 和 . 订 严 氏 济 生 方 [ ]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1] 重 M . 人
1 8 1 5 9 0: 1 .
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关键词: 脑梗死; 风痰瘀阻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
di1 .9 9ji n 10 . 1 .0 20 .0 o:0 36 /.s .0 38 4 2 1 . 117 s 9 文章 编 号 :0 38 1 ( 02 -107 - 10 .9 4 2 1 ) -120 0 2
数 中止 , 能 自还 , 不 因而 复动 , 结 者生 , 者 死 ” 脉 代 。论 述 了心悸 常 见 脉 象 促 、 、 脉 的 指 下 形 状 , 提 出 结 代 并
“ 脉结 者生 , 代者死 ” 的预后 判 断 。元代 开 始认 识 到代
[2] 金 ・ 无 己. 寒 明 理论 [ . 海 : 成 伤 M] 上 上海 卫 生 出版 社 ,9 7 2 . 15 :8 [3] 元 ・ 丹 溪 . 溪 心 法 [ . 京 : 国 书店 ,96:5 . 朱 丹 M] 北 中 1 8 2 9 [4] 金 ・ 东 垣 . 室 密 藏 [ . 京 : 国古 籍 出版 社 ,9 6 14 李 兰 M] 北 中 18 :0 . [5] 明 ・张 介 宾 . 岳 全 书 [ . 京 : 国 中 医 药 出 版 社 , 94: 景 M] 北 中 19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风 痰 瘀 阻 型脑 梗 死 4 O例
王 振 兵
摘要: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 例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 0 每组 4 例, 0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疗程均为 2 周。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 中 医证候疗效。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 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00 ) P<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
说 : 惊悸 之 家 , 多 促 结 。 说 明 心 悸 的 常 见 脉 象 为 “ 脉 ”
促、 、 结 代脉 。
参 考文 献
[1] 唐 ・孙 思 邈 . 金 方 ・心 藏 脉 论 [ . 林 : 民 出 版 社 ,9 1 千 M] 吉 人 19 :
4 2 2 .
日代 , 阴也 。得此 脉者 , 必难 治 。 另有 促 脉 , ” 晋代 王 叔 和《 经》 一 : 脉形 状 指 下秘 诀 ” 日 : 促 脉 , 去 脉 卷 “ 中 “ 来 数, 时一 止 复来 。结代 , 来缓 , 往 时一 止复来 。代 脉 , 来
・
12・ 7
光明中医2 1 02年 1月 第 2 7卷 第 1期
CG M Jn a 0 2 V l 7 1 J MC aur 2 1. o 2 . y
日结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也 ; 脉未动 而 中止 , 能 自还 , 不 因而 复 动者 , 名
说 : 惊悸 脉必 结 代 ” “ 。黄 元 御 《四圣 心 源 ・脉 法 解 》
“ 脉之故 , 于藏气 乖 违 者 , 促 得 十之 六 七 , 于 真 元 衰 得
[6] 浙 江省 中 医研 究 所 , 州 中 医 院校 . 方 类 聚 ・ 悸 方 论 ・直 指 湖 医 惊 方. 七分册 [ . 第 M] 北京 : 民卫 生 出 版社 ,9 25 5 人 1 8 :3 . [7] 元 ・ 震 亨. 溪 手 镜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92:3 . 朱 丹 M] 北 人 1 8 12 [8] 元 ・ 震 亨 . 匮 钩 玄 [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9 0 8 . 朱 金 M] 北 人 18 :8 [9] 清 ・罗 国 纲. 氏 会 约 医 镜 [ ] 北 京 : 民卫 生 出 版 社 ,9 5 罗 M . 人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