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危机的来龙去脉及全方位背景知识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文介绍的是乌克兰行政区划中所宣称的自治共和国。关于已宣布成立但未获得普遍承认的

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乌克兰语:АвтономнаРеспубл?каКрим;俄语:АвтономнаяРеспубликаКрым;克里米亚鞑靼文:Q?r?m Muhtar

Cumhuriyeti),自乌克兰独立以来是其境内唯一的自治共和国,首都为辛菲罗波尔。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位于克里米亚半岛上,面积达26,100平方公里,人口为1,973,185(2007年)。这些数字不包括塞瓦斯托波尔市人口,该市虽然也在半岛上,但在行政上与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分离。2014年3月,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宣布联合塞瓦斯托波尔市脱离乌克兰独立,并成立克里米亚共和国,准备加入俄罗斯,但未获得乌克兰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2014年3月18日,克里米亚与俄罗斯签署入俄条约,俄法律在克正式实施,宣布从18日起克里米亚正式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乌克兰方面则表示永远不会承认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 2 人口

o 2.1 语言

? 3 行政区划

o 3.1 区

o 3.2 自治市

o 3.3 主要城市

? 4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总统

? 5 参考文献

? 6 外部链接

?7 参见

历史[编辑]

苏联成立后,克里米亚原属于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管辖。1954年2月1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议为纪念乌克兰加入俄罗斯三百年,将克里米亚由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划归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当时的苏共总书记是赫鲁晓夫。

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半岛成为乌克兰的一部份。许多半岛居民对此不满。岛上还驻有俄罗斯海军的黑海舰队,当时情况相当紧张,有爆发战争的可能。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在选举中失利后,情况

开始减缓。1992年5月5日克里米亚半岛宣布独立,后来在俄国的调解下决定成为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俄罗斯租借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部份作为黑海舰队的基地。

2014年乌克兰政局动荡不安,2月初俄罗斯回应自治共和国总理阿克肖诺夫的求援,俄罗斯联邦军派遣部队进驻克里米亚。2014年3月6日,克里米亚议会已通过加入俄罗斯的提案,3月16日将就此举行公投。[1][2]基辅的乌克兰政府官员与G8国家都表示:3月16日公投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依照乌克兰宪法,任何国界或领土改变必须经由全国性(而非地区性)投票。[3][4]

2014年3月11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发布声明,议会81位出席议员有78人投下赞成票,通过“宣告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Sevastopol)独立”。[5]随后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于3月16日发起了克里米亚归属公投,让克里米亚选民决定是否从乌克兰独立,并且加入俄罗斯联邦。投票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选民选择加入俄罗斯联邦。克里米亚共和国遂成立,但乌克兰政府则未予以承认。

人口[编辑]

2001年克里米亚俄罗斯人(58%)、乌克兰人(24%)、克里米亚鞑靼人(12%)所占百分比

除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外岛上还有约26万重归故乡的克里米亚鞑靼人、约1000说突厥语的犹太教徒卡拉伊姆人、斯拉夫化的德意志人(部份意见认为是东哥德人直系后裔)、罗姆人、波兰人、阿塞拜疆人、朝鲜人、希腊人和保加利亚人。尤其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克里米亚德意志人的数目在1941年是45,000人。[6] 1944年,70000希腊人从克里米亚随着200,000克里米亚鞑靼人和其他民族一起被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7]

从1989年到2001年,尽管有重归故乡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克里米亚的人口还是减少了396,795人,占1989年人口的16.33%。从2001年到2005年的人口再减少39,400人,较2001年下降约2%。根据2001年乌克兰人口普查的结果,克里米亚总人口数为2,033,700。[8]全部人口中民族构成为:俄罗斯人58.32%,乌克兰人24.32%,克里米亚鞑靼人12.10%,白俄罗斯人1.44%,鞑靼人0.54%,亚美尼亚人0.43%,犹太人0.22%,意大利人0.015%。[9]

目前克里米亚有2/3的移民是从乌克兰的其他地区移入,每5人有1人是来自前苏联,每40人有1人来自前苏联以外的地区。3/4的人离开克里米亚迁往乌克兰的其他地区,每20人有1人迁移到西方。[10]

语言[编辑]

乌克兰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也是乌克兰政府唯一的语言。但在克里米亚,大多数人是使用俄语。政府的业务工作主要还是使用俄语。比起其他地区,企图扩大教育和政府事务对乌克兰语的使用一直不太成功。[11]另一种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克里米亚鞑靼语。

人口普查提到,77%的克里米亚居民表示俄语为他们的母语,11.4%为克里米亚鞑靼语,10.1%为乌克兰语。[10]

行政区划[编辑]

克里米亚分为25个地区:14个“区”(raion)和11个城市的市政府,正式称为“市议会管辖的领土”。虽然塞瓦斯托波尔位于克里米亚半岛,但在行政上独立于克里米亚的其他地区,是乌克兰两个直辖市之一。

区[编辑]

1. 巴赫奇萨赖区(Bakhchisaray Raion)

2. 别洛戈尔斯克区(Bilohirsk Raion)

3. 占科伊区(Dzhankoy Raion)

4. 基洛夫斯基区(Kirovskiy Raion)

5. 克拉斯诺哈瓦迪斯基区(Krasnohvardiyske Raion)

6. 克拉斯诺佩列科普斯克(Krasnoperekopsk Raion)

7. 列宁区(Lenine Raion)8. Nizhnyohirskyi Raion

9. Pervomayske Raion

10. Rozdolne Raion

11. 萨基区(Saky Raion)

12. Simferopol Raion

13. Sovetskyi Raion

14. Chornomorske Raion

自治市[编辑]

15. Alushta municipality

16. Armyansk municipality

17. Dzhankoy municipality

18. Yevpatoria municipality

19. Kerch municipality

20. Krasnoperekopsk municipality 21. Saki municipality

22. Simferopol municipality

23. Sudak municipality

24. Feodosiya municipality

25. Yalta municipality

26. Sevastopol municipality

主要城市[编辑]

?

辛菲罗波尔:首都

?

刻赤:乌克兰重要的工业、运输与旅游中心

?

费奥多西亚:港口与度假城市

?

雅尔塔:克里米亚最重要的观光胜地之一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总统[编辑]

1992年2月26日,克里米亚共和国成立;1992年5月5日,宣布独立;1992年5月20日,取消独立;1996年6月28日成为乌克兰的自治共和国;2014年3月17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宣布和塞瓦斯托波尔市一起脱离乌克兰。[12]

瓦西里·阿列克谢奥维奇·基谢廖夫1996年10月10日-1997年2月13

无党派

阿纳托利·帕夫洛维奇·格里岑科1997年2月13日-1998年5月14

经济复苏党

里昂·伊万诺维奇·赫拉奇1998年5月14日-2002年4月29

乌克兰共产党

鲍里斯·达维多维奇·戴奇2002年4月29日-2006年5月12

地区党

阿纳托利·帕夫洛维奇·格里岑科2006年5月12日-2010年3月17

地区党

沃洛·安德里耶维奇·康斯坦丁诺

2010年3月17日-地区党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乌克兰语:Кримська криза)是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的后续事件之一,事件在亚努科维奇政权被推翻后开始。抗议活动主要是由俄罗斯人群体组成,他们反对基辅反政府活动,并希望与俄罗斯建立密切联系,扩大自治或促使克里米亚独立[2]。其他团体,包括克里米亚鞑靼人与乌克兰人则支持乌克兰革命[22]。2014年3月16日举行的克里米亚归属公投显示绝大多数克里米亚选民赞成脱乌入俄的动议。克里米亚共和国随后成立,并准备加入俄罗斯,但未获得乌克兰或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目录

[隐藏]

? 1 背景

? 2 经过

o 2.1 俄罗斯军事干预

o 2.2 克里米亚脱乌入俄

? 3 国际反应

o 3.1 反对或不支持俄罗斯干预克里米亚

o 3.2 支持俄罗斯干预克里米亚

? 4 参考文献

? 5 参见

背景[编辑]

主条目: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

2013年底,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开始,起因是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签署与欧盟的经济合作协定。乌克兰公众认为该行为是总统受到俄罗斯方面的压力。

2014年,抗议活动升级。2月18日,示威者和警察发生严重冲突,至少导致82人死亡,包括13名警察与记者,超过1,100人受伤。[23]2月20日,再次发生大规模暴力事件[24]。2月21日,国会弹劾亚努科维奇。乌克兰东部、南部地区的居民抗议基辅的新政权。2月21日,克里米亚特别会议召开,克里米亚鞑靼人民会议领导人怀疑,这次会议可能要求俄罗斯军事干预,“克里米亚议会的决定可能会带来混乱和灾难”[25]。

2014年2月21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局表示“将用严厉的措施防止领土分裂”。当天克里米亚议会最大党地区党持有80个席位[26],并没有讨论有关克里米亚从乌克兰分离问题,暗示支持亚努科维奇总统和反对派签署协议[27]。

俄罗斯军事干预[编辑]

2月27日,克里米亚鞑靼组织的领导Vasvi Abduraimov说,他的组织不支持与欧盟签署协议,声称鞑靼人支持俄罗斯。同日,俄罗斯军队与民兵武装人员在克里米亚占领一些重要建筑物,包括议会大楼和两个机场,然后谢尔盖·阿克肖诺夫被选为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总理)[28][29][30]。基辅政府指责俄罗斯干预乌克兰内部事务,但俄罗斯官方则否认这种说法[31]。代理乌克兰总统亚历克山大·图奇诺夫指阿克肖诺夫被任命为总理违反乌克兰宪法。[32][33]

3月1日,俄罗斯议会批准总统普京在乌克兰使用武力,将出动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进驻乌克兰境内,帮助谢尔盖·阿克肖诺夫[34][35],直到乌克兰的社会政治情势正常化为止[36]。谢尔盖·阿克肖诺夫发表声明,接管国内全部军队、警察与安全部队,并请求俄罗斯总统普京协助,确保克里米亚领土和平。谢尔盖·阿克肖诺夫后来宣布将在3月30日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克里米亚的地位[37]。而乌克兰代总统、议长亚历克山大·图奇诺夫于晚间下令乌克兰武装力量进入完全备战状态[38]。

3月2日,刚被任命为乌克兰海军代理总司令的丹尼斯·贝雷佐夫斯基拒绝奉命乌克兰政府行事[39][40],并在迅即几小时以后向克里米亚部长会议主席谢尔盖·阿克肖诺夫宣誓效忠克里米亚[41]。

3月3日,位于克里米亚的乌克兰空军第240战术航空旅巴尔贝克空军基地倒戈,宣布效忠克里米亚亲俄当局。该空军基地有超过800人部队以及约50架飞机,其中包括45架米格-29战机及4架L-36教练机(但仅有4架战机和1架教练机可以使用)。克里米亚当局发言人表示,加上这个基地的军事人员,克里米亚的整个军事力量已经超过6000人。[42]

3月4日,约300名乌克兰士兵试图前往处于俄军控制下的巴尔贝克空军基地,俄军对乌克兰部队鸣枪阻行,乌部队高唱国歌、高呼“美国支持我们”,徒手与俄军对峙。[43]当日,乌克兰第50、第55和第147导弹防空团,三个团、超过700名士兵倒戈,效忠克里米亚当局,消息指出该部队装备超20个“Buk”导弹系统,以及超30个“S-300 PS”导弹系统。[44]当日夜间,据认为是来自俄罗斯的武装人员在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市附近的一个乌克兰军事基地外面与乌克兰士兵对峙。一名BBC记者表示,两辆俄国军用卡车在基地外徘徊,周围都是武装人员和亲俄国示威者。[45]

3月5日乌克兰的基辅地方法院下令拘捕阿克肖诺夫。[46]俄罗斯黑海舰队凿沉一艘反潜舰以封锁克里米亚港口的乌克兰舰队。[47][48]

3月8日,乌克兰临时政府称,乌克兰一架军用侦查机在距离乌克兰与克里米亚边境千米处遭到炮轰,军方侦查到当日有百辆俄军车从费奥多西亚向辛菲罗波尔方向推进,并有两百辆俄军车于7日晚登陆克里米亚东部。但截止3月10日6时19分,俄罗斯尚未证实这一说法。[49]当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派遣的50多名国际观察员第三度试图进入克里米亚,驻扎在哨点的亲俄罗斯武装向他们对空鸣枪驱逐。亲俄罗斯武装人员表示,观察员没有获得授权进入克里米亚。欧安组织表示事件中无人受伤。[50]

3月15日,据综合媒体报道,美俄两国都在克里米亚增派驻扎军队及增发武器,克里米亚地区火药味十分浓重[51]。在联合国就克里米亚问题进行决议遭俄罗斯一票否决后,俄军更是在增派克里米亚驻军,至16日,有消息表明此地俄军已经达到22000人,已经超过黑海舰队驻克里米亚海军基地有关协议所规定的12500人[52]。

3月18日,位于克里米亚辛菲罗波尔的乌克兰军事基地附近,有一组穿俄式制服、拿美式步枪的疑似俄军的武装人士在活动,过程中射死一名当地自卫队员,另有一人受伤;随后该组武装又袭击了军事基地,造成一名乌克兰士兵丧生[53]。

3月19日,位于塞瓦斯托波尔市的乌克兰海军总部被200名克里米亚亲俄民间活动人士占领,现场没有发生武装冲突,但海军司令格杜克(Sergiy Gayduk)遭到人身控制。亲俄人士要求乌克兰士兵“要么离开基地,要么加入克里米亚部队”,士兵随后离开海军总部,该总部降下乌克兰国旗,升起俄罗斯国旗。当天,克里米亚亲俄武装又在克西部的Novoozerne的一处乌克兰海军基地,用拖拉机撞开大门,控制了

该基地的入口。乌克兰国防部发言人赛莱兹涅夫(Vladislav Seleznev)在Facebook 上称,“俄军”控制基地后停止了前进,目前正与乌克兰军队对峙。[54]当晚,两处基地被亲俄势力和俄军占领。乌克兰安防负责人帕鲁比对此表示,正在计划撤离在克里米亚的全部乌克兰士兵及家属,并计划对来乌克兰旅行的俄罗斯民众实行签证制度。俄罗斯则称可能以同样方式回击。乌克兰国防部长也于当天表示,试图进入克里米亚缓解局势的努力,因克当局禁止其入内而落空。[55]。

3月20日,路透社报道,位于克里米亚辛菲罗波尔西南30公里处的巴赫奇萨赖的乌克兰海军基地被俄军占领,乌克兰士兵被要求离开,未发生暴力冲突。这已是第三处被俄军和亲俄势力占领的乌克兰海军基地。[56]

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编辑]

参见:2014年克里米亚归属公投

参见:克里米亚共和国

3月6日,路透社报道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以0票反对、8票弃权的结果通过投票,一致同意该地区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并将在16日进行公民投票决定归属。乌克兰总理阿尔谢尼·亚采纽克称此决议违法。俄罗斯表示,总统普京已经得知克里米亚的要求,并在国安会议上进行讨论。[57][58][59]美国则表示,此决议违反乌克兰宪法。[60]

3月7日,俄罗斯联邦会议正式通过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并重新加入俄罗斯联邦的请求[61]。与此同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第9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根纳季·安德烈耶维奇·久加诺夫在国营电视台发表声明,支持克里米亚成为隶属俄罗斯联邦管辖的自治共和国[62]。同日,乌克兰代总统图尔奇诺夫签署命令,中止脱乌入俄公投决议的效力[63]。

3月8日,乌克兰东部的亲俄派在顿涅茨克、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等多座城市集会,要求仿效克里米亚,就“脱乌入俄”议题进行公投[63]。同日,克里米亚在辛菲罗波尔成立自己的武装部队并举行成立仪式,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总理阿克肖诺夫称,驻克里米亚的亲俄武装力量已达到11000人,已包围了所有的乌克兰军事基地。美国表示将对俄罗斯进行进一步制裁,而俄国则表示将撤销美国的核武器核查权[49]。

3月9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副总理捷米尔加利耶夫(Temirgaliyev)称,乌克兰临时政府已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财政部的电子系统封闭,并冻结其资产[64]。

3月11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以78票赞成(共81名议员)通过独立宣言,为通过法律程序及脱乌入俄公投铺垫[65]。

3月15日,乌克兰最高拉达投票通过决议,决定提前解散克里米亚议会。在投票表决中,278名乌克兰议会议员投赞成票。该决议经表决后立即生效[66]。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乌克兰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这一草案称将于16日举行的克里米亚公

决“无效”,“不能构成任何改变克里米亚现状的基础”,当天投票结果为13票赞成、1票否决(俄罗斯)、1票弃权(中国)。由于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俄罗斯行使了否决权,故草案未能通过[67]。

3月16日,克里米亚决定自身地位的全民公决正式开始,全民公决的问题如下:一、是否赞成克里米亚在享有俄罗斯联邦主体权利的基础上与俄罗斯重新合并?二、是否赞成恢复克里米亚共和国1992年宪法并赞成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的一部分?[68]。

3月17日,公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选民支持脱乌入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宣布联合塞瓦斯托波尔市正式脱离乌克兰独立,并成立克里米亚共和国,准备加入俄罗斯,但未获得乌克兰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69]

3月18日,普京和克里米亚议长、总理及塞瓦斯托波尔市市长签署克里米亚入俄条约。条约规定,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自18日起,各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普京19日向议会提交了有关克里米亚与塞瓦斯托波尔加入俄联邦的法案。[70]

俄国家杜马(下议院)于20日、联邦委员会(上议院)于21日先后批准了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市作为新主体加入俄联邦的国家间条约,以及有关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入俄和俄联邦新主体一体化过渡期的程序的联邦宪法法律。[70]

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已获上下两院批准的法案,完成克里米亚与塞瓦斯托波尔加入俄罗斯的所有法律程序,使两地正式加入俄罗斯。[70]

?联合国:3月1日,在联合国安理会的紧急闭门会议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发言人发表声明说,秘书长是“严重关注乌克兰形势的恶化”,计划不久就会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声明呼吁“充分尊重和保护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要求“立即恢复和平和直接对话”。[71]安理会表示支持乌克兰统一、领土完整和主权。会议一致认为,最重要是,在乌克兰所有的政治行动者保持最大的克制,并呼吁包容性对话和承认乌克兰社会的多样性。[72]

?3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克里米亚归属及对俄制裁问题决议草案进行公开表决,投票结果为13票赞成,1票否决(俄罗斯),1票弃权(中

国),常任理事国俄罗斯使用一票否决权使草案遭否决。[73]

?北约:2014年3月2日,北约秘书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宣称将向乌克兰部署国际观察员以和平解决危机,并呼吁俄罗斯撤军。[74]

?北大西洋理事会谴责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军事升级,说这是违反国际法的。[75]

?欧盟:3月1日,欧盟外交事务主管凯瑟琳·阿什顿说,欧盟“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的决定,称其“为毫无根据的紧张升级”。她呼吁“通过对话使各方立即减少紧张,充分尊重乌克兰和国际法”,并补充称,“乌克兰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同时得到各方尊重。任何违反这些原则是不可接受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克制和责任心”。[76]

3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总统普京在椭圆形办公室通电话。

?美国:3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总统普京通完电话后,呼吁俄罗斯缓和与乌克兰的紧张局势,把俄军撤回基地,不要干涉乌克兰其他地区的事务。

?美国国务卿克里则警告俄罗斯,扬言将俄逐出八国集团,并暂停了在索契的G8峰会筹备工作。

?美国政府也开始与国会商讨,如何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和金融制裁的事宜。[77]

?中华人民共和国:3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方敦促各方和平解决内部纠纷。中国一贯遵守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和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他敦促所有各方通过对话和协商,在国际法、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上,找到一个解决方案。[78]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在安理会发言称,中方对当前乌克兰局势“深表关切”。他一方面表示尊重乌克兰统一和领土完整,同时认为乌克兰局

势走到今天这一步“事出有因”。

?3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与俄总统普京在一次电话交谈中,表达了他相信普京能与相关各方通过谈判达成政治解决方案的能力。他

阐述了中方原则立场,指出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偶然中有必然。中方相

信俄方能同各方协调,推动问题得到政治解决,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

中方支持国际社会有利于缓和局势的建议和斡旋努力。[79]

?英国: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表示“深切关注”升级的紧张局势,和俄罗

斯议会授权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定。他还说:“这一行动可能严重威胁到乌克兰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我们谴责任何对乌克兰的侵略行为。”[80]

?2014年3月2日,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宣布,政府因克里米亚半岛局势,打算抵制索契2014年冬季残奥会,而爱德华王子在政府的建议下取

消了前往参加索契残奥会的计划。“这些决定不会影响英国参与比赛。”[81]

?德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指责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克里米亚的干预违背了国际法,建议成立一个“事实调查团”以开启政治对话。

?加拿大:3月1日,加拿大召回驻俄罗斯大使[82]。

?瑞典:3月1日,瑞典外交大臣卡尔·比尔特提出几项声明,谴责俄罗斯军事占领克里米亚[83][84]。

?澳大利亚:3月2日,澳大利亚总理艾伯特说,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并

非是朋友应有的行为……我认为俄罗斯应该撤退”[85]。

?新西兰:3月2日,新西兰外交部长麦卡利说,情况“令人深感不安”[86]。

?日本: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表示,日本政府关注有关情况,并敦促各方保持克制[87]。

?保加利亚:3月1日,保加利亚总统罗森·普列夫内利耶夫在一份声明中说:“保加利亚维护乌克兰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民主。”总统进一步表示,外国军队及他们在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内进行未经授权的活动“引发严重关切”,并呼吁停止“本地区的任何挑衅行动,将导致国际秩序产生不可弥补的后果”[88]。

?哥伦比亚:外交部代表政府发布一份新闻稿,指出“深表关切乌克兰局势,同时也谴责过去几天发生的暴力事件”。哥伦比亚敦促乌克兰政府“维护人权和公民基本自由”。[89]

?捷克:3月1日,外交部长扎奥拉莱克说“我毫不含糊地反对和谴责俄罗斯联邦在最近几天采取的步骤……俄罗斯已经承诺,不仅要尊重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他还表示,这种行为让他想起1968年华沙公约组织入侵捷克斯洛伐克[90]。

?丹麦:外交大臣马丁·利泽高表示“这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他明确表示,

丹麦正在与欧盟其他成员国准备谴责声明。他还呼吁俄罗斯尊重国际法[91]。

?爱沙尼亚:3月1日,爱沙尼亚外交部长乌尔马斯·佩特(Urmas Paet)表示“俄罗斯议会决定授权军队在乌克兰用兵,明显威胁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俄罗斯对于乌克兰“……的军事威胁和行动必须停止”。他呼吁乌克兰领导层缓和紧张局势,恢复社会团结[92]。

?芬兰:3月1日,外交部长埃尔基·图奥米奥亚表示俄罗斯正在侵略克里米亚境内,俄罗斯违反一些国际条约和法律[93]。

?法国:法国外交部表达关切克里米亚的情势,部长洛朗·法比尤斯表示将维护乌克兰的领土完整[94]。

?圣座:教宗方济各呼吁国际社会“支持对话与和谐的任何倡议”[95]。

?意大利:意大利总理马泰奥·伦齐定义这次军事占领为不可被人接受的侵犯行为。还表示,他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结果[96]。

?罗马尼亚:3月2日,罗马尼亚总统特莱扬·伯塞斯库说,任何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活动,没有乌克兰的批准并超出双边协定的限制,将被视为侵略行为[97]。

?波兰:3月1日,波兰“强烈呼吁俄罗斯尊重乌克兰的领土,遵守国际法,包括组织安全与欧洲的基本原则……我们敦促各方遵守1994年12月布达佩斯备忘录,使乌克兰安全获得保障,可以尊重和履行承诺”。[98]

?中华民国:3月4日,中华民国外交部对乌克兰基辅市于本2014年2月下旬发生的大规模警民流血冲突及人民生命损失深表关心与遗憾,并对乌克兰境内日益升高的紧张情势表示忧虑及高度关切。呼吁各方尊重乌克兰主权、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及民主,相关各方尽速展开对话,以和平及符合国际法的方式解决争端,避免紧张情势升高,并共同努力促进区域整体局势和平及稳定。[99]

?印度:印度国家保安顾问Shivshankar Menon于3月6日表示俄罗斯对克里米亚拥有正当的权利并认为应该透过对话化解危机,但由于国家保安顾问并不是印度内阁成员,一般认为其发言不代表国家官方立场。

?3月19日,印度政府正式发表不支持任何国家作出单方面的制裁并且要求尊重国家领土完整。[100]

支持俄罗斯干预克里米亚[编辑]

?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支持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军事行动并谴责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策划的政变。[101]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3月6日表态支持普京努力维持友好邻国乌克兰的治安与稳定。[102][103]

?古巴:古巴外交部长布卢姆诺·罗德里格斯(Bruno Rodriguez)谴责华

盛顿和北约“虚伪的双重标准和侵略”,并警告任何北约扩展至俄罗斯边境的企

图,认为公然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对于全球和平、安全和稳定构成威胁[104][105]。

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帝国,另一方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法兰西帝国、不列颠帝国,后来萨丁尼亚王国也加入这一方。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

目录

[隐藏]

? 1 战争的起因

? 2 战争过程

o 2.1 战争时间表

? 3 战争的后果

? 4 战争的意义

? 5 其他方面的意义

o 5.1 野战医院条件改善

o 5.2 香烟得到大范围生产

o 5.3 英国设立维多利亚勋章

o 5.4 俄国的农奴制与军事改革

o 5.5 阿拉斯加易手

? 6 参见

?7 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o8.1 史学与记忆

o8.2 当代资源

?9 外部链接

战争的起因[编辑]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罗斯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为保护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在“圣地”建立俄罗斯的保护地的要求,这个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苏丹拒绝。法国的天主教徒和英国的新教徒也反对俄罗斯在巴勒斯坦建立据点的企图。俄罗斯在苏丹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1853年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

战争的真正原因是奥斯曼帝国内部逐渐地瓦解,俄罗斯认为这是其向欧洲扩张的好机会,尤其是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奥斯曼帝国在巴尔

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罗斯则想争取获得对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罗斯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罗斯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

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因此奥地利在这场战争中占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虽然它并没有主动参加这场战争。),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这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

战争时间表[编辑]

?1853年7月3日:俄军攻占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

?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国和法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4月20日: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防御联盟协议,这个协议在这场战争内有效。

?1854年7月底至9月:在奥地利的压力下俄罗斯撤出多瑙国家。

?1854年8月16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奥兰的一个要塞被占领。

?1854年9月14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并开始围攻塞瓦斯托波尔。

?1854年12月2日: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署反俄同盟。

?1855年1月16日:萨丁尼亚加入战争。

?1855年5月22日:英法舰队进入亚速海,但没有获得任何成果。

?1855年9月8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1856年3月30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罗斯、萨丁尼亚王国、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条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放弃所有占领地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域被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战争的后果[编辑]

克里米亚战争的后果之一是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的神圣同盟终止。普鲁士在这场战争中持中立,战后普鲁士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好,与奥地利的关系变坏,而俄奥之间的关系恶化。英国与法国在战后也开始与俄罗斯修好,因此奥地利日趋孤立。到此为止奥地利在德意志邦联中仍处支配地位,但这个地位日益减弱,而普鲁士的地位则日益增高。由此欧洲各强国之间的势力均衡开始产生对奥地利不利的变化。奥地利势力的削弱同时也造成萨丁尼亚不断增强,使萨丁尼亚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1861年,在法国的支持下萨丁尼亚成功地建立意大利王国。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它从军事上和从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在19世纪的欧洲历史中,它与随后的巴黎条约是继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后的第二大重要外交事件。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铁甲船和现代的爆炸性的炮弹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壕沟战和静止战。电报首次在战争中被使用,火车首次被用来运送补给和增援。战地记者首次参加并可以在同日将战况报告给家乡的报纸。由于一个英国军官的错误,使得在一次不到20分钟的攻击行动中,就造成了约900名英国骑兵的丧生(之后有学者专家指出,当时英军骑兵的死伤并不若外界所想像的多,事实上有八成左右的士兵最后安然抵返家园,九百多名的伤亡人数全是英国报纸渲染夸大后的数字)。当晚《泰晤士报》就报道了这个损失,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危机。此外在这场战争中记者还第一次使用了摄影术来记载战争实况。

野战医院条件改善[编辑]

在这场战争中共约50多万人死亡,其中法军的病死占总死亡人数比例最高。大多数士兵不是阵亡,而是因饥饿、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和野战医院的条件差而死于其战伤。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改善了野战医院的卫生条件,仅此一项改革就大大地提高了受伤战士的生存率。战后南丁格尔在伦敦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香烟得到大范围生产[编辑]

烟草被用来做香烟产生于近代,大量生产出现在克里米亚战争。这次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香烟的大量泛滥。而在一战和二战间,各国的军方将香烟大量分发给官兵。

英国设立维多利亚勋章[编辑]

克里米亚战争同时催生了在1856年设立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是英国军队首次为英勇作战者设立的国际奖项。

俄国的农奴制与军事改革[编辑]

通过克里米亚战争,俄国看到了农奴组成的军队与英国、法国自由民组成的军队之间的差异,俄国军队的训练与武器与英法也有很大差距,这促使俄国进行农奴制与军事改革。

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也促使俄国认识到农奴制需要改革。

阿拉斯加易手[编辑]

主条目:阿拉斯加易手

因为此次战争,俄国担心在北美的阿拉斯加属地可能会遭到英国的报复而被抢走,因此迫切希望刚立国不久的美国能出价接手,一来免遭白白损失,二来可让美国牵制英国在北美的势力。美国最终以七百二十万美元的微薄代价获得了后来被认为史上最划算的不动产交易。

?1856年巴黎条约

?普奥战争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

?第八次俄土战争

?克里米亚鞑靼人

?近东问题

?世界战争列表

?水雷

?意大利统一

?维多利亚时代

?阿姆斯特朗大炮

?俄土战争

乌克兰(乌克兰语:Укра?на),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5],人口约4688.64万(2006年2月1日)[6]。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金帐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7]。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苏维埃乌克兰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波兰统治的西乌克兰并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作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8]。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向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使得乌克兰进入了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9],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并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10]。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省、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已单方面宣布建立克里米亚共和国并脱乌入俄),和两个特别市(首都基辅和俄罗斯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其中后者已单方面宣布加入克里米亚共和国并脱乌入俄)。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罗斯人和罗马尼亚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目录

[隐藏]

? 1 国名释义

? 2 历史

? 3 政治

o 3.1 政治制度

o 3.2 政党

o 3.3 2004-2005年橙色革命

o 3.4 2013-2014年政局动荡

o 3.5 克里米亚危机

? 4 行政区划

? 5 地理

o 5.1 自然资源

? 6 经济

?7 交通

?8 人口

o8.1 民族

o8.2 语言

o8.3 都市

?9 文化

?10 教育

?11 体育

?12 媒体

?13 参见

?14 参考文献

?15 外部链接

东欧地图(1690年).“VKRAINE ou PAYS DES COSAQUES”(乌克兰或哥萨克国). Okraina - 基辅罗斯分地区, Ukraina - 国.

13世纪,蒙古人占领了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但加利西亚和沃伦公国却没有被蒙古人统治,这两个公国位于古罗斯的西南边境地区,该地方的古罗斯人就被称为“乌克兰人”、“乌克拉伊娜”,即“边界上的人”[11],国名以民族名称命名。这就是乌克兰民族和国家名称的起源。

主条目:乌克兰历史

乌克兰历史上是维京人在公元九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的核心地域,也是近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10世纪前后,东斯拉夫人各部落在今乌克兰地区结合形成古罗斯部族,并建立了基辅罗斯国家。12至14世纪,古罗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基辅向东北部的弗拉基米尔转移,进入罗斯历史上的诸公割据时代,古罗斯部族逐渐分裂成俄罗斯人(大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小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3个支系。基辅罗斯在13世纪被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占领。

约从14世纪起,乌克兰人开始脱离古罗斯而形成为具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单一民族。基辅地区被蒙古人击溃后,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逐步演变为无人地带,15世纪俄罗斯统一后,不堪忍受压迫的俄罗斯农民逃往这一地带,形成乌克兰哥萨克。13至15世纪,乌克兰曾先后抗击蒙古人、日耳曼人及土耳其人的入侵。14世纪中叶波洛茨克公国(该国系诸公割据时期的古基辅罗斯一部分)被立陶宛吞并,白俄罗斯被并入立陶宛,此后立陶宛继续南侵,占领了第伯聂右岸乌克兰,并对第伯聂左岸形成了名义上的统治。1569年,立陶宛又被波兰“吞并”(波兰-立陶宛联邦)。在此后的几百年里,东北罗斯走上了独自统一的道路,形成现代俄罗斯;西南罗斯则在立陶宛和波兰的统治下形成了现代白俄罗斯和现代乌克兰。具体地说,现代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