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词《梦江南》赏析

合集下载

纳兰性德《忆江南.心灰尽》

纳兰性德《忆江南.心灰尽》

纳兰性德《忆江南.心灰尽》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哪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译文:心如死灰,除了蓄发,似乎与僧人无异了。

风雨相守,落得生死相别,那似曾相识的孤灯里余温绕绕,深陷情中难自醒。

青衫啜泣,凄清的哀乐不忍听闻。

淅沥的风雨中金井不语,梧桐树叶怅然飘落,忽又风声初定,凄冷的钟声复又响起,那是薄福之人对亡妻的殷切思念么?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出生于满州正黄旗。

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

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

赏析:本篇又名《梦江南》,心如死灰,除了蓄发之外,似乎与僧人无异了。

这是劈头就表述的心曲。

但何以如此呢?只缘与爱妻作了“生死别”,又别后“不能醒”,不能从痛苦中自拔,尤其是想到她那倾城之美,就更令诗人伤感。

于是夜宿禅房所闻见中便无处不伤情了,纵然心灰若僧,但毕竟“未全僧”,仍是不能忘情于她。

纳兰深受佛道之影响,故其词中亦时有流露。

本篇表现得十分明显。

但他又将这种思想、情致寓于恋情之中,遂显得扑朔迷离,深曲委婉之至。

纳兰性德《梦江南·新来好》原文译文鉴赏

纳兰性德《梦江南·新来好》原文译文鉴赏

纳兰性德《梦江南·新来好》原文|译文|鉴赏《梦江南·新来好》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

这首词本是词人为好友顾贞观新词所作的评点,但词人一反常理,在词中直接挪用顾贞观原词中的句子,写出来竟浑然天成,又别有情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梦江南·新来好》原文清代:纳兰性德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一片冷香唯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标格早梅知。

译文及注释译文近来心情很好,闲来吟诵你的诗句。

那咏梅的词句冷香、清瘦,不正是你的写照吗?大约这些均已经被那有知有灵的梅花领会了。

注释虎头词:指纳兰好友顾贞观客居苏州时所填之词。

虎头,东晋画家顾恺之,小字虎头。

顾贞观与顾恺之同里同姓,故以虎头借指顾贞观。

冷香:指梅花之清香。

宋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

”标格句:意思是你词中表现出的标格,大约能被那有知有灵的梅花知晓。

标格,风范、风度。

鉴赏“一片冷香唯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这是顾贞观词中的句子,有着临水照花的灼灼之美,又冷艳的让人不敢亵渎。

容若肯定是极爱这两句话的,他有欢喜,亦有叹息,就那般的缠绕在眉间心上意识里。

梁汾之才,天地共知,然而中间却隔了一个昏昏浊世,以至他受人排挤而仕途失意,怅怅而伤。

“标格早梅知。

”这首词,容若用了一个别致的写法,以梁汾词喻梁汾风度。

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续编里说起这首词是“以梁汾咏梅句喻梁汾词。

赏会若斯,岂易得之并世。

”君之风情,梅花有知。

此花不与群花比,只留清气满乾坤。

“知”,是一个多珍贵的词,足以令人掏心以付,无言而落泪。

生灵有知,世间的真情真义亦有知。

这首词本是词人为好友顾贞观新词所作的评点,但词人一反常理,在词中直接挪用顾贞观原词中的句子:“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写出来竟浑然天成,又别有情致。

顾贞观的原词写的是苦寒之中梅花清芳自许的绮丽身姿,其中亦隐含有自喻之意。

而词人直接挪用,这种别出心裁的写法,热情地赞扬了顾贞观词作的美妙和高洁,宛如天成。

古诗词鉴赏江南

古诗词鉴赏江南

古诗词鉴赏江南古诗词鉴赏江南1古诗原文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译文翻译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我昏昏欲睡,最终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单独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解释解释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局部。

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

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心情全部隐蔽到详细的景物背后,诗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

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兰烬”,兰膏燃烧的余烬。

起二句八字写夜深人静,室内昏暗,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鲜红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灯光下,颜色也已显得暗淡,这正是入睡的”时刻。

这是一个孤独的夜晚,模糊地透出人的黯然心情,经过这一铺垫,下面便转入了梦境的描写。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后三句进入梦境,却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梦中的江南,情调清朗,颜色明媚,梅子正熟,风景绝佳。

恰在这时,夜雨轻飘,船泊泽国,笛声悠扬;人语驿桥,春水碧波。

这里,有景,有情,有颜色,有声音,还有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梦里梦外,都是夜景,但现实的夜如此凄清、冷寂,蕴涵着丝丝哀怨;而梦中江南的夜,却是那样欢快、开心、醉人。

今昔比照,对江南家乡思念的深情,模糊可见。

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觉到听觉,构思新颖,意境清幽,动静兼备。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全灌注在用景物描绘所铸成的形象画面之中,含有不尽之意,令人思考玩味。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此白香山词之警策也,风光是何等的鲜亮,情调是何等的亢爽!借用苏东坡的一句诗来评价它,正所谓“水光潋滟晴方好”。

纳兰性德《望江南(挑灯坐)》诗词注释与评析

纳兰性德《望江南(挑灯坐)》诗词注释与评析

纳兰性德《望江南(挑灯坐)》诗词注释与评析
望江南(挑灯坐)
宿双林禅院有感
挑灯坐,坐久忆年时。

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

催道太眠迟。

憔悴去,此恨有谁知。

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

未梦已先疑。

【注释】
双林禅院:性德妻卢氏停灵于双林禅院,今为北京西北海淀区紫竹院公园。

年时:去年。

佛火:寺院里的香火。

【评析】
此为悼亡词。

性德妻卢氏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去世,直到康熙十七年(1678)七月才下,停灵的时间逾一年,可知性德之不忍与不舍。

停灵期间,性德频往双林禅院守灵,此词全为怀念亡妻有感而发。

上片回忆,灯光昏暗中,词人仿佛又回到了从前:自己伏案疾书,妻子心疼,遂温柔“催道太眠迟”,深恐丈夫熬夜熬坏身体。

下片转为眼前实景,妻子的温柔陪伴已然永别,只有凄凉的“经声佛火”见证着词人的哀痛。

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也写过一首悼念妻子的词,词牌名也是《忆江南》:“人声悄,夜读每忘疲。

多恐过劳偏息烛,为防寒袭替添衣。

催道莫眠迟。

”丈夫深夜攻读,废寝忘食,妻子怜惜丈夫的身体,不单为丈夫添衣加水,催丈夫早点去休息;在屡次催促,丈夫仍然沉浸在书本中的时候,妻子甚至还会走过去,不由分说地故意把蜡烛吹灭……妻子看似“刁蛮”的举动,其实蕴含着最深沉的爱。

唐圭璋先生中年丧妻,从此没有再娶,他将一生唯一的爱全部都奉献给了妻子。

这首《忆江南》几乎可以说是性德悼亡词的翻版。

纳兰性德鉴赏

纳兰性德鉴赏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 》,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而纳兰容若的词,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套不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套子。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望江南·咏弦月》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望江南·咏弦月》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望江南·咏弦月》原文|译文|赏析《望江南·咏弦月》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一首词,这首词清丽空灵,作者的无聊心绪,无限愁情全在其中。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望江南·咏弦月》原文清代:纳兰性德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译文及注释译文初八的月亮,如同半面妆镜,悬挂青空。

她斜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娇媚不语,梅花的影子随着月光暗暗移过红桥。

北风吹来,裙裾飘飘。

注释1、望江南:词牌名。

又名“忆江南”“梦江南”“江南好”。

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2、初八月:上弦月,即农历每月的初七或初八前后的月亮。

2、青霄:蓝天,天空。

3、画阑:刻有画图的栏杆。

4、红桥:当指有雕饰的桥,或仅仅是对桥的雅称。

一说为位于瘦西湖南端的红桥,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原为红色栏杆的木桥,后在乾隆元年改建为拱形石桥,取名虹桥。

5、裙带北风飘:语出李端《拜新月》:“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赏析古诗词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尽。

词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

纳兰的这首《望江南》即其一例。

这首小词清丽空灵。

前两句平淡起笔,以碧空悬半镜喻初八上弦之月,随意着墨之间勾勒出一派清冷素雅景致。

后接以倚阑不语的娇人情景,又转而刻画月移梅影极蕴情昧的景象。

清初著名文人吴绮在《扬州鼓吹词序》中是这样描述它的:朱栏数丈,远通两岸,彩虹卧波,丹蛟截水,不足以喻。

而荷香柳色,曲槛雕盈,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

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于其间,诚一郡之丽观也。

戏曲作家李斗亦形容它如“丽人靓妆照明镜中”。

在桥上观瘦西湖美不胜收,文人墨客皆好在此凭栏吊古,吟诗赋文。

连通两岸的红栏木桥,荷花飘香杨柳映色,春夏之际空气中浮动着乐声香气,在这精工雕画的红桥四周形成一种令人沉迷的情境。

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稹(后人亦称王渔洋)也是为红桥之美深深着迷的人之一。

纳兰性德《梦江南(江南好)》诗词注释与评析

纳兰性德《梦江南(江南好)》诗词注释与评析

纳兰性德《梦江南(江南好)》诗词注释与评析梦江南(江南好)江南好,建业旧长安。

紫盖忽临双鹢渡,翠华争拥六龙看。

雄丽却高寒。

【注释】《梦江南》:又名《望江南》、《江南好》、《忆江南》。

据段安节《乐府杂录》,此调乃唐朝宰相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

二十七字,三平韵。

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宋人多用双调。

建业: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

汉代称秣陵县,后又名建业、建康、金陵等。

清代为江苏江宁府。

旧长安:长安为汉、唐都城,后代诗词常以长安借指都城。

建业为六朝故都,因此以“旧长安”喻指之。

紫盖:帝王仪仗的一种。

盖,伞状遮阳避雨的工具,平顶垂幔。

鹢:本为一种水鸟,此处指船首画着鹢鸟的船。

古代习惯在船头两侧绘上鹢鸟的形状,传说这样能使江神恐惧,以保行船安全。

翠华:帝王仪仗的一种,以翠羽为装饰的旗幡。

六龙:帝王车驾。

天子车驾仪仗用六马,故称六龙。

古礼“马八尺以上为龙”。

【评析】康熙二十三年(1684)秋,纳兰性德以侍卫身份扈从清圣祖(康熙帝)首次南巡。

性德作十阕《梦江南》,描述江南见闻,此词盖为天子巡幸至江宁(南京)所作。

小令本宜于抒发含蓄温婉之情,然性德却以雄丽之词笔在短短二十七字中既描绘了江宁作为六朝故都的雄伟气势,也铺陈了帝王巡幸仪仗之隆盛。

“紫盖”、“翠华”、“六龙”等作为帝王仪仗彰显出赫赫天威,“忽临”、“争拥”等动词亦可看出性德作为天子近臣以笔墨渲染康熙盛世、万民拥戴的虔诚。

“雄丽却高寒”可谓一语双关,既可理解为对金陵城险要地势与辉煌历史的概括,也可理解为对帝王至尊权势的颂扬。

古诗梦江南·昏鸦尽翻译赏析

古诗梦江南·昏鸦尽翻译赏析

古诗梦江南·昏鸦尽翻译赏析《梦江南·昏鸦尽》作者是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

【前言】《梦江南·昏鸦尽》是清代学着纳兰性德的作品,这首小词营造了一个由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组成的意境。

把相思的凄苦与灰色的景物融合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

这首词刻画了何等伤感的画面,体现了纳兰性德词的“哀感顽艳”的特点。

【注释】①昏鸦:黄昏时分,昏暗不明的乌鸦群。

②急雪二句:意思为柳絮好像飘飞的急雪,散落到香阁里,微微的晚风又轻轻地吹拂着胆瓶中的梅花。

香阁,青年女子所居之内室。

胆瓶,长颈大腹,形如悬胆之花瓶。

③心字:即心字香。

明杨慎《词品·心字香》:“范石湖《骖鸾录》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着净器中,以沉香薄劈层层相间,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

’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

”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翻译】昏鸦掠过天空,远而飞去,自己却满怀着怨恨,临风独立。

眼下是急雪翻飞,有如柳絮散落香阁。

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胆瓶中的寒梅。

此时此刻,心字香烧成灰烬,自己的心也已冰冷。

【赏析】这首词,抒写的是黄昏独立思人的幽怨之情。

题材常见,容若所取的也是寻常一个小景。

但此寻常小景经他描摹,便极精美幽微。

尤以结句最妙,一语双关。

“心字已成灰”既是实景又有深喻,既指香已燃尽,也指独立者心如死灰。

很是耐人寻味。

此词一般解作闺情词,是女子在冬日黄昏思念心上人,然而,解作容若思念意中人也未尝不可。

以“尽”与“立”描摹一种状态。

而“恨因谁”,则郑重地提出问题。

但是,并不马上回答。

而已“急雪”与“轻风”一组并列对句,展开画面。

即将内在情思物景化,令其与外部景物融合为一,又将外部景物情思化,谓其“乍翻”与“吹到”。

究竟有情、无情,难以分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词作《梦江南》
昏鸦尽,
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春阁絮,
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

燕山赏析: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作。

词的大意是:
黄昏时的乌鸦都飞尽了,我却站在那里凝神远望,
心中的怨恨都是为了谁呢?眼前柳絮好像飘飞的急雪,
散落到香阁里,微微的晚风又轻轻地吹拂着胆瓶里的梅花。

心字型的篆香已经燃成灰烬。

写作背景:这首词应该是写在纳兰的表妹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

他与表妹雪梅一块长大,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虽然没有挑明爱情关系,但纳兰深深地爱着雪梅这是事实。

他与表妹曾经一块去读私塾,一块儿玩耍,一块儿对诗作赋。

如今,表妹走了,走进了皇宫,当了妃子。

一场早期的恋爱就这样成了泡影,叫谁能不痛苦呢?
表妹走后,纳兰曾经装扮成僧人进宫去见过表妹一面,
但那是多么危险的举动。

一经被康熙皇帝发现,那是要杀头的!匆匆一面,而且还隔着宫廷里的帏幔。

回来后好长时间放不下,
他思念表妹的心情谁又能了解呢?所以,他经常一个人在黄昏时小立,望着宫廷的方向凝神。

可是,初恋是彻底没有希望了,
这辈子也别再想了,心事变成了灰一样。

艺术特色:纳兰的词艺术成就非常高。

特别是小令,
写得轻灵凄婉,深沉感人。

《梦江南》有单调、双调和另调,
这一首是用的单调《梦江南》。

全词总共才27字,
词的容量极其有限。

但是,纳兰在这27个字中,
塑造了一个失恋者的形象。

他悲愤,他痛苦,他怨恨,他心如刀割,他心灰意冷。

但是,他又不能表现出来,他把内心的痛苦压抑住,
强陪着笑脸应付家人与外界。

其次,是这首小词营造了一个意境,
由几个意象组成: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

把相思的凄苦与灰色的景物融合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
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

这是一个何等伤感的画面。

清代人把纳兰爱情词概括为“哀感顽艳”,这首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