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优化项目介绍

移动网络优化项目介绍

目录

1网络优化的必要性

2网络优化的定义

3网络优化的目标

4网络优化商业模式

5咨询公司行业研究报告6结论

网络优化的必要性

移动通信网在网络建成运营后,需要进行持续不断地优化:

?网络规模的扩张

?网络覆盖规划规模的复杂化

?网络话务模型改变

?业务模型的改变

网络优化是一项可持续经营的事业请问网络优化这个项目可以做多久?

(完整word版)网络优化测试报告

测 试 业 务 区 路测数据分析报告 ()

目录 第一章网络概况 (3) 1.1网络基本情况 (3) 1.2站点分布图 (3) 1.3测试方法介绍 (3) 第二章测试结果及分析 (5) 2.1RX P OWER (5) 2.3S TRONGEST E C/I O (5) 2.4A GGREGATE E C/I O (6) 2.5T X P OWER (7) 2.7F-FCH FER (8) 2.8TX A DJ (9) 第三章网络性能统计 (11) 3.1C ALL S ETUP R ATE (11) 3.2C ALL D ROP R ATE (11) 3.3H ANDOFF S TATISTICS R ESULT (11) 3.4A IR I NTERFACE S ETUP D ELAY (11) 第四章测试结论 (12)

第一章网络概况 1.1 网络基本情况 本网系统制式为:;频段为:MHz。 本次测试对象为:学校操场 本次测试业务为:。 1.2 站点分布图 本次测试涉及基站的分布图如下所示: 图0-1 测试区域站点分布图 1.3 测试方法介绍 测试路线:绕学校操场一圈 测试设备: 测试选择: 对网络的评估比较只有基于一定的负载条件,采用同样的呼叫方式,才具有可比性。测试的设置: 1.根据预先确定的参数设置,进行DT测试、CQT测试和PM数据进行采集; 2.分别对DT、CQT和PM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按照标准分别进行评分;

3.根据测试结果写出评估报告;

第二章测试结果及分析 本章对主要的测试参数项进行了输出显示,包括覆盖图,分析表格及柱状图。 2.1 RX Power 前向接收功率测试结果覆盖图: 图2-1 RX Power分布图 前向接收功率测试结果柱状图: 图2-2 RX Power统计图 2.3 Strongest Ec/Io Strongest Ec/Io测试结果覆盖图:

网络优化解决方案

网优中心 针对多厂家交换数据的装置 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元数据驱动设计及多维分析方法 基于 基于数据仓库多维分析方法的网络性能分析、指标( 网络运行性能、运行资源、运行收益及客户满意度的综合分析网络关键数据的自动发布、监控告警体系 网络容量、性能、负荷等运行趋势分析、预测 网络资源、负荷、话务等均衡优化 基于 用户自定义的多维报表体系 为网络的中高级领导层提供管理决策支持 为网络的综合监测、网络优化、网络规划提供服务

参数高速的跟踪分析,发现影响网络性能的关键参数及参数最优设置 运行参数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分析,指导参数的设置和检查规划数据的合理性不同时期的参数对比分析,发现影响网络性能的关键参数及参数最优设置可视化、地理化的参数查询 运行参数自动合理性检查 适应网络体系结构的变化,可以进行基站割接、增加和删除等操作 根据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 方便的网优维护日志管理 针对多厂家话务数据的装载 主要网元( 可由用户自定义的网络性能指标体系和计算公式 多维度的指标分析、追踪 异常网元的定位 网络性能指标的地理化分析 实时自动生成用户定义的动态报表体系 自动生成专业的分析报告 针对典型网络问题的专家分析 用户定义的网络性能监控与报警 针对单个或多个呼叫过程的跟踪、分析 失败事件的统计、跟踪和分析,根据失败信令点的无线环境和 小区无线指标分布分析( 小区无线统计报告 移动网络测试优化分析系统

带有数字化电子地图实时地理导航 测试和回放时所有窗口实时关联、互相对应测试时自动识别网络 广播信道 时隙测试功能 CQT

强制切换测试和锁频测试 可同时对移动 实时邻频干扰载干比测试 GSM 测试和回放时测试点与服务主小区实时连线 扫频支持: 支持 主叫自动拨号、被叫自动应答 CDD 地理化描述无线网络的各项测试参数 专题分析无线下行覆盖、干扰、切换等网络问题 话务数据的地理化观测 准确的双网关对比统计报告,用户可选的强大综合统计报告空闲 频率复用的地理化观测 利用高速扫频数据做信号传播及干扰分析 主小区的 六个邻小区信息 三层信令信息 信道和无线 SQI 网络参数信息( 信令事件实时显示和统计 采集事件实时显示和统计 GSM/DCS 协议支持 对于 连续信道场强扫频速度 设备尺寸长 移动网络室内测试系统

LTE网络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详)

一、LTE小区选择及相关参数 1.1 小区选择S准则 UE进行小区选择时,需要判断小区是否满足小区选择规则。小区选择规则的基础是EUTRAN小区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测量值,即:RSRP。 驻留小区的条件要求符合小区选择S准则:Srxlev>0。 Srxlev= Qrxlevmeas-(Qrxlevmin+Qrxlevminoffset)-Pcompensation; Pcompensation=max(PMax-UE Maximum Outpower,0) 各参数含义如下: 1、Srxlev:小区选择S值,单位dB; 2、Qrxlevmeas:测量小区的RSRP值,单位dBm; 3、Qrxlevmin:小区最小接收电平,单位dBm,目前集团规定为:-128;(该参数可影响用户接入) 4、Qrxlevminoffset:减少PLMN之间的乒乓选择,此参数只在UE驻留在访问PLMN (Visited PLMN)时, 周期性地搜寻更高级别的PLMN时使用.; 5、PMax:UE在小区中允许的最大上行发送功率; 6、UE Maximum Outpower:UE能力决定的最大上行发送功率 1.2 小区选择相关参数 小区选择相关参数如下: 二、LTE小区重选及相关参数 2.1 小区重选相关知识 2.1.1 小区重选知识

小区重选指(cell reselection)指UE在空闲模式下通过监测邻区和当前小区的信号质量以选择一个最好的小区提供服务信号的过程。当邻区的信号质量及电平满足S准则且满足一定重选判决准则时,终端将介入该小区驻留。UE驻留到合适的小区停留1S后,就可以进行小区重选的过程。小区重选过程包括测量和重选两部分过程,终端根据网络配置的相关参数,在满足条件时发起相应的流程。 2.1.2 重选的分类 1)系统内小区测量及重选; ●同频小区测量、重选 ●异频小区测量、重选 2)系统间小区测量及重选; 2.1.3 重选优先级概念 1)与2/3G网络不同,LTE系统中引入了重选优先级的概念 ●在LTE系统,网络可配置不同频点或频率组的优先级,通过广播在系统消息中告诉UE,对应参数为cellreselectionPriority,取值为(0….7);(注:0优先级为最低,现网同频设置为5;异频设置宏站加室分底层&高层设置为6,室分高层加宏站为4,室分底层加宏站为5.) ●优先级配置单位是频点,因此在相同载频的不同小区具有相同的优先级; ●通过配置各频点的优先级,网络便能方便地引导终端重选到高优先级的小区驻留达到均衡网络负荷、提升资源利用率,保障UE信号质量等作用; 2)重选优先级也可以通过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告诉UE,此时UE忽略广播消息中的优先级信息,以该信息为准; 网络主动引导UE进行系统间小区重选,完成CS域语音呼叫等; 2.1.4 重选系统消息 LTE中,SIB3-SIB8全部为重选相关信息,具体如下:

网络项目管理方案

智能小区网络 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智能小区通信网络项目管理 计算机网络工程 计网14-3 1 4038140 唐 辉 贾如春 题 目: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6 年10月12日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概述.................................................. 错误 !未指定书签。 1.1 工程描述.................................................. 错误 !未指定书签。 1.2 设备需求.................................................. 错误 !未指定书签。 1.3 人力需求.................................................. 错误 ! 未指定书签。第二部分项目计划.................................................. 错误 !未指定书签。 2.1人员组织结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 项目进度及时间............................................ 错误 !未指定书签。 2.3 材料清单.................................................. 错误 !未指定书签。第三部分项目实施.................................................. 错误 !未指定书签。 3.1 工艺流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1 作业规定............................................ 错误 ! 未指定书签。 3.1.2 线缆端接............................................ 错误 ! 未指定书签。 3.1 施工要求.................................................. 错误 ! 未指定书签。 3.2 工程预算.................................................. 错误 !未指定书签。第四部分项目组及项目进度安排...................................... 错误 !未指定书签。

网络优化改造项目施工方案方案大全

网络优化改造项目实 施方案 2017年5月11日 目录 第1章项目概况 (1)

1.1对项目目标的理解 (1) 1.2对工作范围的理解 (1) 第2章设备清单 (1) 2.1汇聚交换机 (1) 2.2接入交换机 (1) 2.3光纤模块 (2) 第3章实施方案 (2) 3.1通过HSRP协议实现汇聚交换机的双机热备功能 (2) 3.2使用生成树协议防止交换机环路产生 (2) 3.3IP和VLAN配置 (3) 3.4路由配置 (3) 3.5设备命名 (3) 3.6设备配置调试 (3) 3.7设备上架安装 (4) 3.8网络测试 (4) 第4章项目实施安排 (5) 4.1项目进度安排 (5) 4.2开箱验货 (5) 4.3商务验收 (6) 4.4技术验收 (6) 4.5项目实施管理 (7) 4.5.1实施重点 (7) 4.5.2系统安装调试 (7) 4.5.3项目安装调试 (8) 4.5.4 制定计划 (8) 第5章项目实施管理 (9) 5.1项目管理 (9)

5.1.1实施约定 (9) 5.1.2计划管理 (9) 5.1.3质量管理 (9) 5.1.4文档管理 (10) 5.1.5风险管理 (10) 5.2规范化网络系统建设 (11) 5.3对工程实施的风险控制和保障措施 (12) 5.4项目实施内容 (12) 5.5风险考虑 (14)

第1章项目概况 1.1对项目目标的理解 承担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技术要求范围内的设备安装、调试、上线部署及质保服务。内容包括实施前调研、设备采购、设备安装部署、产品技术培训、业务测试、设备试运行和项目验收。 1.2对工作范围的理解 1)负责本项目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协调解决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各种问题;2)负责福清核电网络优化改造项目的建设,包括产品的采购、安装和调试实施; 3)制定符合客户要求的项目实施和验收计划; 4)负责提供本项目所涉及相应的工程文档; 第2章设备清单 2.1汇聚交换机 2.2接入交换机

网络优化常用方法及相关软件和参数

网络优化常用方法及相关软件和参数 网络优化的工作流程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系统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及处理,制定网络优化方案,系统调整,调整网络优化方案。 常用的优化方法有话务统计分析法、信令跟踪分析法及路测分析法。在实际优化中,常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用,以分析OMC_R话务统计报告,并辅以信令仪表K1205进行A接口或Abis接口跟踪分析和路测仪表Agilent 64XX进行路测分析,是进行网络优化常用的有效手段。 1话统计分析法 主要是用ALCATEL研发地OMC_RPROJ3.x.x工作平台话务统计工具来收集的无线话务报告数据和在OMC_R上收集的系统硬件告警信息和收集的参数分类处理,便于分析网络。 1.1OMC_RPROJ3.XX工作平台介绍 通过OMC_RPRJ3.X.X工作平台导出的话务统计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呼叫成功率、切换成功率、每时隙话务量、无线信道可用率、话音信道阻塞率和信令信道的可用率、掉话次数、干扰、掉话率及阻塞率等),可以了解到无线基站中存在的坏小区、话务分布及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异常,并结合信令跟踪及路测手段,分析出网络逻辑或物理参数设置的不合理、网络结构的不合理、话务量不均、频率干扰及硬件故障等情况。 OMC_RPRJ3.X.X工作平台导出Excel后的话务统计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如以下各图:

180报告表 180 counter是整个网络小区间的切换数据。 CI_S-原小区CI LAC_S-原小区LAC CI_T-目标小区CI LAC_T-目标小区LAC C400-切换请求次数 C401-切换应答次数 C402-切换成功次数 C402_C400-切换成功率 180counter统计中可检查出切换异常的小区,结合信令和OMC_R上的观察,查找出问题的原因(参数,硬件,时钟是否准确等)。

《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授课学时:72 学分:3 一、课程简介 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交换机上VLAN、VTP、STP、端口聚合、端口安全等配置,VLAN间通信,静态路由及动态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及配置,利用NAT、PPP、帧中继实现网络访问控制,网络设备调试与故障排除,网络的测试与验收等内容。课程以“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网络搭建与设备互联-构建交换式局域网-局域网互联配置-网络访问控制-网络的测试与验收”为主线进行讲解,最终完成课程中教学项目的实施。通过教学项目的实施,学生能够分步完成所有任务,并对项目整体有宏观上的认识,达到教学目标。每个部分都以“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总结-技术拓展-强化练习”来进行讲解。另外,课程配了一个综合实训项目,供学生实践训练使用。 二、教学任务 该学习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中等规模局域网的规划设计、硬件施工、设备调试、系统配置、测试验收、文档编写的工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完成网络的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能使用必需的工具及资料,实施网络的布线、网络服务的配置、网络设备的调试、网络的测试及安全管理,能分析并解决网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网络设计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沉着应变、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学习本课程达成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按照网络拓扑进行网络搭建和设备互 联,能够进行交换式局域网的配置,能够使用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进行局域网间的互联,能够进行网络访问控制的配置,能够进行基本的设备调试和故障排除。 ?职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 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网络工程的实施步骤、文档的书写等。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重点、学时分配

基于一体化的“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建设探索

基于一体化的“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建设探索 摘要:分析了当前中职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描述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为培养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需结合职业特点,从职业行动能力结构的角度,将工作过程归纳成典型工作任务,再对典型工作任务与一体化课程进行转化,开发设计出符合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岗位的课程。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工作过程,课程设计

Explorationbased on the "network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commissioning," CurriculumIntegration Guangdong Province Guanzhou Public Utility Technical College(510100) Ye ChunXiao Abstract:Analysis of thecurrent situationrelated tothe employmentof graduatesof vocationalcomputer is currentlydescribingcurriculum designconcepts andideas forjobtrainingfor enterpriseneedstalent, organization andarrangementof teaching contentto be combined withprofessionalfeatures,ability to actin terms ofcareerstructure, willwork processsummarized intotypical tasks, and then the typical tasksfor transformationand integrationcourses, designed to develop in line withnetwork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commissioningworkofcourse. Key Words:Typicaltasks,course, Working Process,Course Design

探讨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项目管理

探讨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项目管理 发表时间:2017-05-22T16:05:22.4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4期作者:曹俊义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移动通信无限网络的优化,并对无线网络优化的技术进行分析,以及探讨了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项目管理相关问题。 广东海格怡创科技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移动通信无限网络的优化,并对无线网络优化的技术进行分析,以及探讨了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项目管理相关问题。 关键词: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网络的优化主要是指建立在基本系统话务容量与实际话务量匹配,相关设备运转正常与网络结构稳定合理的情况下,对网络规划以及工程建设实施情况中存在的缺陷型问题进行优化。促进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项目管理质量进步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高层次的管理进步。 一、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网络的优化 (一)优化内容。 在运营的要求下4 G 网络的优化内容主要是设计部署网络的规划,并且详细分析网络的性能,并彻底分析潜在的问题,最终提出解决方案,以满足业务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需求。对于网络方案进行不断地调整是网络优化的重点内容,来充分满足人们的要求,并实现网络质量的提升,促进顺利开展数据收集以及分析等工作。 (二)优化策略。 1、覆盖优化。 覆盖优化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基站发射功率的调整和工程参数的调整等。工程参数的调整内容主要有下倾角、方位角以及天线的高度等。对网络覆盖有影响作用的主要有:上下行链路不平衡、下行链路业务信道功率不足、导频信一号功率不足、下行链路干扰等。例如对于下行链路干扰问题来讲,可以进行优化的方式主要有:在激活扇区的邻集列表内添加可以产生干扰的强PN;如果在邻集列表中已经有PN,则需要将搜索窗口增大,来讲优先级提高;通过调整基站天线的方位角、导频发射功率等方式在月封当中反射无线信号;对搜索窗口SRCH一WNI一N/R进行适当的增加,来提升PN被用户终端找到的几率。 2、容量优化。 在详细分析基站的话务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的优化就是容量优化,对于同时存在覆盖和容量两种问题的地区,可以采用微蜂窝或者增加基站的方式来解决。如果某一个基站话务的符合比较严重,话务拥塞的问题出现的较为频繁,但是话务量在基站周围是较低的,就表明了话务量不均衡的问题是存在的,需要考虑基站的软切换比例是否合理、正常。如果这一比例较高,就需要对系统信道资源在软切换的使用中的浪费现象进行解决,通过对软切换参数T一DR O P、T一ADD等进行调整来达到比例降低的目的。而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无线网络覆盖这一影响因素。 (三)优化难点。 作为一个干扰受限系统的4G网络系统,其最大负载在60%一80%之间,而如果超出这一限制,将会极大地增加系统中在线用户的干扰,极大地降低网络服务质量,而通话中断、掉话等现象就会很容易出现,为此,想要优化4G网络,就需要解决这一问题。CDMA网络经过升级为4G系统后的主要特点为软容量和软覆盖,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优化。因此当在线用户的数量有一定提升时,随之增加的也是系统的总干扰,也会收缩小区的覆盖面积,而在缩小之后的小区边缘中的在线用户也出现掉话等现象也是较为容易的。 二、无线网络优化的技术分析 (一)干扰控制技术。 移动无线网络经常受到各种原因的干扰现象,干扰现象明显的影响了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对移动无线网络用户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无线网络优化的时候,要注意干扰控制技术,主要方法如下:首先使用专业的仪器检测干扰的来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干扰源是来自系统外部还是系统内部;其次,要对干扰源的位置进行定位,认真分析干扰源的成因;分析干扰源是属于宽带干扰还是窄带干扰,提出解决方法。 (二)话务均衡技术。 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多,分布的范围光,不同的地区的基站容量存在很多的差异。大部分的无线网络用户处在不断移动的状态,对基站容量有很大的考验。有些基站经常处在过载状态,信号传输性能差,而有的基站长时间空闲,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所以,话务均衡技术的开展非常重要。话务均衡技术能够调整各个基站之间的话务量分配,达到资源最合适的利用率。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统计每个基站的话务量,并且研究基站话务量的发展趋势,确定最终的基站话务量。进行调整之后的基站能够达到相对均衡的状态,提高每个基站的工作效率。实现话务均衡技术途径有,重新配置基站的资源或者调整双频切换参数等方法。 (三)覆盖优化技术。 网络的运行状况和基站的覆盖范围并不是呈现正相关关系。基站的覆盖范围过小,很容易造成覆盖区域中的信号覆盖盲区,基站的覆盖范围过大,就会导致覆盖范围中的信号相互干扰现象。所以,加强基站覆盖优化十分重要。主要操作如下:分析基站四周的地理环境状况,观察基站的高度,认真研究分析结果,确定发射功率和无线天线的方位角等参数。并且,还要设置各个基站之间的切换参数,从而达到最好的覆盖范围。 三、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项目管理流程 (一)准备阶段 1、基础分析。正式优化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需求分析、制定工作计划、资料调查和收集、优化工具准备等几方面的内容。需求分析是建立在充分有效沟通的基础上,通过需求分析要确认下而几点事情:运营商对网络优化工作的目标要求,包括对网络的覆盖、容量、业务质量的具体要求等。确认网络优化组各方的分工。确认项目验收时间和验收标准。(图1 为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网络优化参数介绍

RSRP: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 power. 衡量某扇区的参考信号的强度,在一定频域和时域上进行测量并滤波。可以用来估计UE离扇区的大概路损,LTE系统中测量的关键对象。在小区选择中起决定作用。 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是指: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是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的比值;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信噪比”。 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最初出现在多用户检测。假设有两个用户1,2,发射天线两路信号(cdma里采用码正交,ofdm里采用频谱正交,这样用来区分发给两个用户的不同数据);接收端,用户1接收到发射天线发给1的数据,这是有用的信号signal,也接收到发射天线发给用户2的数据,这是干扰interference,当然还有噪声。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是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 过接收到的信号强弱测定信号点与接收点的距离,进而根据相应数据进行定位计算的一种定位技术 如无线传感的ZigBee网络CC2431芯片的定位引擎就采用的这种技术、算法。 接收机测量电路所得到的接收机输入的平均信号强度指示。这一测量值一般不包括天线增益或传输系统的损耗。 RSRQ(ReferenceSignalReceivingQuality)表示LTE参考信号接收质量,这种度量主要是根据信号质量来对不同LTE候选小区进行排序。这种测量用作切换和小区重选决定的输入。 RSRQ被定义为N*RSRP/(LTE载波RSSI)之比,其中N是LTE载波RSSI测量带宽的资源快(RB)个数。RSRQ实现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报告信号强度和干扰相结合的效果。 [1] PL为传播路径损耗(Pathloss),单位为dB采用0kumura_Hata模型来分析WCDMA系统的无线传播:PL=69.55+26.16lgF-13.82lgH+(44.9-6.55lgH)×lgD-C(F)其中,PL为传播路径损耗,单位为dB;F为系统工作频点,单位为Hz;D为小区半径,单位为m;H为基站天线高度,单位为m;C(F)为地物校正因子,一般取值:代入模型后,得到以CS64k业务为例,基站侧接收灵敏度为115.3dBm,假定90%地区覆盖,慢衰落储备为5.6dB,网络负荷为50%,干扰储备为3dB,软切换增益为5dB,汽车穿透损耗为8dB,直放站天线增益为18dBi,馈线损耗为3dB,直放站总输出功率为20W,控制信道为 5.2W,话务信道可用功率为14.8W,则每信道平均发射功率为14.8W/6=2.47W=33.9dBm,则PL=33.9-5.6-3+5-8+18-3+115.3=152.6dBm 通过计算得到:城市D=3km;郊区D=6.8km;农村D=25.6km。 power headroom 功率上升空间

网络优化测试报告

网络优化测试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测 试 业 务 区 路测数据分析报告 () 目录 第一章网络概况.............................................................................................................................. 网络基本情况 ............................................................................................................................... 站点分布图 ................................................................................................................................... 测试方法介绍 ............................................................................................................................... 第二章测试结果及分析.................................................................................................................. RX P OWER ..................................................................................................................................... S TRONGEST E C/I O.......................................................................................................................... A GGREGATE E C/I O ......................................................................................................................... T X P OWER....................................................................................................................................... F-FCH FER .................................................................................................................................... TX A DJ........................................................................................................................................... 第三章网络性能统计.................................................................................................................... C ALL S ETUP R ATE.......................................................................................................................... C ALL D ROP R AT E ........................................................................................................................... H ANDOFF S TATISTICS R ESULT........................................................................................................ A IR I NTERFACE S ETUP D ELAY........................................................................................................ 第四章测试结论..............................................................................................................................

网络优化基本知识

无线网络优化是通过对现已运行的网络进行话务数据分析、现场测试数据采集、参数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修改、网络结构的调整、设备配置的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采用MRP的规划办法等),确保系统高质量的运行,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GSM无线网络优化的常规方法 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在网络优化的初期,常通过对OMC-R数据的分析和路测的结果,制定网络调整的方案。在采用图1的流程经过几个循环后,网络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仅采用上述方法较难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时通常会结合用户投诉和CQT测试办法来发现问题,结合信令跟踪分析法、话务统计分析法及路测分析法,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在实际优化中,尤其以分析OMC-R话务统计报告,并辅以七号信令仪表进行A接口或Abis接口跟踪分析,作为网络优化最常用的手段。网络优化最重要的一步是如何发现问题,下面就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话务统计分析法:OMC话务统计是了解网络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反映了无线网络的实际运行状态。它是我们大多数网络优化基础数据的主要根据。通过对采集到的参数分类处理,形成便于分析网络质量的报告。通过话务统计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呼叫成功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每时隙话务量、无线信道可用率、话音信道阻塞率和信令信道的可用率、掉话率及阻塞率等),可以了解到无线基站的话务分布及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异常,并结合其它手段,可分析出网络逻辑或物理参数设置的不合理、网络结构的不合理、话务量不均、频率干扰及硬件故障等问题。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制定统一的参数模板,以便更快地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调整特定小区或整个网络的参数等措施,使系统各小区的各项指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全网的系统指标。 2.DT (驱车测试):在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的过程中,借助测试仪表、测试手机,对车内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正常通话要求,是否存在拥塞、干扰、掉话等现象进行测试。通常在DT中根据需要设定每次呼叫的时长,分为长呼(时长不限,直到掉话为止)和短呼(一般取60秒左右,根据平均用户呼叫时长定)两种(可视情况调节时长),为保证测试的真实性,一般车速不应超过40公里/小时。路测分析法主要是分析空中接口的数据及测量覆盖,通过DT测试,可以了解:基站分布、覆盖情况,是否存在盲区;切换关系、切换次数、切换电平是否正常;下行链路是否有同频、邻频干扰;是否有小岛效应;扇区是否错位;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及天线高度是否合理;分析呼叫接通情况,找出呼叫不通及掉话的原因,为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和实施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试卷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对于交换机的配置命令,使用__________键可以补全命令,使用“↑”和_______键可以调出刚刚输入的命令 2、路由器建立路由表有二种方法:静态路由表和__________。 3、配置交换机时,超级终端的设置中,波特率为__________,奇偶校验为_________。 4、交换机命令行操作模式的有: ______模式、_______模式、______配置模式、_____模式。5.IP地址的主机部分如果全为1,则表示_________地址,IP地址的主机部分若全为0,则表示_______地址 6.在VLAN 中,每个虚拟局域网组成一个_________,如果一个VLAN 跨越多个交换机,则属于同一VLAN 的工作站要通过_________ 互相通信。 (1)A.区域 B. 组播域 C. 冲突域 D. 广播域 (2)A.应用服务器 B. 主干(Trunk) 线路 C. 环网 D. 本地交换机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8分) 1 二层交换机能够识别()地址 A.DNS B.TCP C.网络层D.MAC 2、有10台计算机组建成10Mb/s以太网,如分别采用共享式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技 术,刚每个站点所获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为() A、10Mb/s和10Mb/s B、10Mb/s和1Mb/s C、1Mb/s和10Mb/s D、1Mb/s和1Mb/s 3、在基于Cisco IOS的三层交换机上,下列哪条命令可以将接口从第二层接口变为第 三层接口() A、switchport mode access B、switchport mode trunk C、no switchport D、switchport 4、一般来说交换机工作在______层,路由器工作在______层。( ) A、2,4 B、3,2 C、1,3 D、2,3 5、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的数字表号在()之间。 A、1-99 B、1-199 C、100-199 D、100-200 6、需要网络设备()可以采用访问控制列表增加安全 A、集线器 B、路由器 C、智能集线器 D、网卡 7、我们经常说得IOS时什么意思()。 A、交换机互联 B、界面操作系统 C、网络互连操作系统 D、内部优化服务 8、在计算机网络中,能将异种网络互连起来,实现不同网络协议相互转换的网络互连 设备是:( )

网络优化报告

网络优化报告 网络优化报告流量监测是网络管理的基础。从网络体系架构来说,网络流量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它能直接反映网络性能的好坏;更能帮助判断网络故障及网络安全等状况。随着Ineernet重要性的日益提高和网络结构的日益复杂.人们经常会遇到网络拥塞和服务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有必要对网络的整体拓扑结构和网络行为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以利于发现网络瓶颈,优化网络配置,并进一步发现网络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为此。需要对大规模网络结构进行动态描述,并根据网络流量的变化分析网络的性能,为加强网络管理、提高网络利用率.因此网络流量的测量与分析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网络测量技术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发展于80年代.90年代已渐成体系.在网络测量的方法、工具及流量的测量模型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美国在1992年开始着手IIltemet特征的研究.其中比较著名的项目有NIMIⅢationalIntemetMea.surementInfrastnlctu商。它是一个完整的网络测量基础框架,并且是第一个执行大规模端到端ntemet行为测量的软件.NIMI主要采用主动测量技术.主要目的是要测量全球的Intemet.致力于建立一个总体的可扩展的网络测量基础框架.而不是为特定的分析目标做一组特定的测量操作。

网络流量简而言之就是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就象要根据来往车辆的多少和流向来设计道路的宽度和连接方式一样,根据网络流量设计网络是十分必要的。在网络中不同的位置通过不同的方法采集不同空间粒度和不同时间粒度下的网络流量,并借助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和时间序列等数学手段针对预先所定义的一系列的网络流量的相关属性对网络流量展开分析与研究,得到网络流量的不同属性在其构成、分布、相关性和变化规律与趋势等方面的特征,简称流量测量;并且所得到的"特征"叫做网络流量特征,简称流量特征。 网络流量贯穿整个网络,没有网络流量,网络应用也就无从存在。如果把TCP/IP协议栈比作成为网络的灵魂,通过网线等连接起来计算机、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比作成为网络的骨架,那么网络流量可以看作成是网络中流动的血液。这样,对于研究网络的可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而言,研究网络流量显然是获得第一手有效参数的最为直接和最为基础的手段之一。应用各种主要基于硬件或者软件或者硬软件相结合所实现的流量测量与分析系统,实现网络流量的监测,并根据你的应用情况对网络流量进行一定的干预,以保证关键性的应用。 流量监测包括测量工具/系统的部署、流量数据的采集、数据包的解析和处理、测量实体量化数值的获得与统计分

网络优化建设项目方案书

深圳市XXXX 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优化建设 项目方案书 撰写人

目录 一、项目背景 (3) 二、项目目标 (3) 1、目标 (3) 2、项目范围 (3) 三、公司现状 (4) 四、整体网络设计实施方案 (5) 五、实施计划 (8) 六、商务价格对比表 (11) 八、方案及实施成本 (13) 九、最终结议 (14)

一、项目背景 随着公司的发展,各部门以及生产线对公司园区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因进一步的业务发展,与外部网络的连通需求也越来越多,这也将是对公司园区网的安全一个极大的考验。 二、项目目标 1、目标 A、完善物理防火墙,确保整个公司园区网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同时针对服务器端进行进一步的网络安全隔离。 B、合理有效的划分园区网内的vlan,确保各个职能部门的网络相对独立,不会互相影响,避免IP冲突导致网络丢包,减少网络风暴的大面积灾难。 C、加固杀毒软件,确保每一台终端机和服务器都在防病毒软件的防护之中,且确保病毒库时刻保持为最新的病毒库。 D、网络优化搭建和切换过程中: D1、全程不影响生产运作 D2、网络影响不得超过10% 2、项目范围 人事范围:公司所有部门员工,包括产线员工 组织范围:XXX公司

三、公司现状 1、一条电信千兆宽带 2、厂区分:三栋、五栋、六栋 3、服务器数量:20台 4、终端数量:需要接入局域网设备约600台(办公400,生产200) 5、服务器数据量:20T 6、终端重要数据量30T 当前网络拓扑图:

四、整体网络设计实施方案 1、网络拓扑图

2、网络架设说明和建议 A、增加一条ADSL拨号宽带,两条宽带互备 B、出口部署一台(低流量)边界防火墙,加强边界安全(外网中断1小时) C、边界防火墙下增加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加强网络访问安全监控 D、建立DMZ区,采用不同安全级别进行管控 E、服务器区部署应用防火墙设备(高流量),加强服务器保护,三栋六栋各一台 F、更换三栋和六栋核心交换机为万兆交换机(按楼层更换,更换中断内网一小时) G、核心交换机到聚合交换机更换为光纤 H、聚合交换机到接入交换机需更换为6类网线 I、接入交换机整体更换为最新的千兆交换机 J、核心交换机到终端之间不超过三台交换机 K、vlan划分如下五个办公网段 生产网段:包含生产部、品质部、质量部、工程部等相关部门 办公网:包含财务部、行政人事部、销售部、采购部、IT、会议室以及各领导办公室等 研发网:专供开发部门办公使用 研发测试网:专供开发部门做各种测试用

5G通信网络优化载波聚合特性参数描述

5G RAN 载波聚合特性参数描述 1 变更信息 变更信息不包含参数/性能指标/术语/参考文档等章节的内容变更,提供其他章节的如下变更: ?技术变更 技术变更描述不同版本间的功能和对应参数变更。 ?文字变更 文字变更是在功能没有变更时,仅对文字内容进行优化或修改描述问题。 1.1 5G RAN 2.1 Draft A (2018-12-30) 相对于5G RAN2.0 02 (2018-10-30),本版本变更如下。 技术变更

文字变更 无。 2 文档介绍 2.1 文档声明 文档目的 特性文档目的如下: ?让读者了解特性相关参数原理。

?让读者了解特性使用场景、增益衡量以及对网络和功能的影响。 ?让读者了解特性对运行环境的要求。 ?让读者了解特性开通以及开通后的观测与监控。 说明: 由于特性部署及增益验收与具体网络场景相关,本特性文档仅用于指导 特性激活。如果想要达到理想的增益效果,请联系华为专业服务支撑。 软件接口 特性文档中的MO、参数、告警和性能指标与文档发布时的最新软件版本一致。 如需获取当前软件版本的MO、参数、告警和性能指标信息,请参见随当前版本 配套发布的产品文档。 体验特性 体验特性是由于产业链配套(终端/核心网)等原因在当前版本无法正式商用,但可以满足客户测试和商用网络体验的特性。客户如要体验,需和华为沟通, 正式体验前需要和华为签署MOU声明。此类特性在当前版本不销售,客户可免 费体验。 客户承认并接受,体验特性因缺乏商用网络验证存在一定风险,客户使用体验 特性前应充分了解其预期增益和对网络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客户承认并接受,因华为对体验特性并没有向客户收取相应费用,华为不对客户因不能使用或/和使用体验特性造成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赔偿责任。体验特性本身出现问题,华 为不承诺本版本内解决。华为保留在后续R/C版本中,将体验特性改为商用特 性的权利。后续版本中若体验特性转为商用特性,客户需支付许可费,购买相 应的License,方可使用。如果客户未购买License,新版本升级后体验特性自动失效。 2.2 特性映射 本文档描述以下特性: 3 概述 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