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效果分析目的分析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
方法搜集在我院治疗的中风致偏瘫患者70例,据治疗方式差异分成两组,单治组35例,联合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总值与单治组相比,数值明显要大于单治组,P<0.05。
结论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标签: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偏瘫属于中风的一种后遗症,会导致中风的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相关研究中指出,在治疗脑中风偏瘫的患者时,常用方式有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两种方式。
但是由于单纯应用某种方式进行治疗时,临床疗效有一定欠缺,所以临床上常会联合两种方式治疗。
本文探讨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主要分析如下。
1 研究资料和治疗方法1.1 研究的资料搜集2015年10月份~2016年9月份在我院治疗的中风致偏瘫患者70例,据治疗方式差异分成两组,单治组35例,联合组35例,单治组患者单纯行康复治疗,联合组则在单治组的治疗上配合中医针灸治疗。
单治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60岁~86岁,平均年龄(72±3.02)岁。
联合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61岁~86岁,平均年龄(73±2.84)岁。
两组研究对象常规资料经过对比以后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可接着比较。
1.2 治疗的方法康复治疗: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肢体实施康复的运动,使得患者肌肉可以有效的活动,每次运动时间20~30分钟,每天需要运动一次,防止发生肌肉萎缩与血流不畅的情况。
中医针灸疗法:针灸的最基本方法是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穴位,实施针灸治疗。
具体操作为:对于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等有明显肾亏临床症状的患者,基本的针灸治疗原则为滋肝补肾,实施针灸的主穴位为肝俞、肾俞、太溪以及三阴穴位,配穴位为阳陵泉、阴陵泉、血海以及梁丘。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会导致偏瘫等严重后遗症。
中风后,很多患者都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来帮助他们重获健康。
在中国,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许多临床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在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针灸的原理、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策略以及临床效果三个方面对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进行探讨。
一、中医针灸的原理中医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施加适当的刺激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中风是由于脑脉络失调、气血不畅、阴阳失衡等引起的。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改善脏腑功能,从而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针灸疗法主要包括针刺和灸疗两种。
针刺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针具,以达到调整气血的目的。
灸疗则是通过在穴位上燃烧艾草或其他草药,使热量和药效渗入人体,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和调理脏腑功能。
这两种疗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从而达到治疗中风偏瘫的目的。
二、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策略康复治疗是中风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功能训练、心理康复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中,针灸疗法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康复手段。
在康复治疗中,针灸疗法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一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刺激,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二是缓解患者的肌肉痉挛和疼痛。
中风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肌肉的痉挛和疼痛,通过针灸疗法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三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中风患者常常会因为疾病而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通过针灸疗法可以调整患者的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疾病。
三、临床效果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身体受损及生活质量下降。
传统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但是往往效果有限。
近年来,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逐渐成为了临床上治疗中风偏瘫的一种新方式,因其创伤性小、疗效高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针对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一、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基本原理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针刺等方法刺激人体穴位,调节人体气血,恢复身体机能。
针刺穴位可以刺激人体经络,增加氧气供应,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缓解肌肉痉挛和纤维化,恢复肌肉和神经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选取适当的治疗方式和穴位,减少针刺疼痛,并适当调整针刺的强度和深度。
此外,辅以康复训练,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在很多医院都有应用。
以下是一些临床案例:1.王女士,60岁,双下肢瘫痪,行动不便。
经过连续半年的康复训练、针灸以及适当的中药治疗,逐渐恢复了部分下肢功能,能够翻身、转身,且无明显疼痛。
2.张先生,55岁,瘫痪面部。
治疗前无法张嘴、睁眼、收缩面部肌肉,影响日常生活。
经过针灸、按摩和局部中药治疗,张先生的面部肌肉活动度得到恢复,嘴巴可以张开闭合,眼睛可以睁开合上,面部肌肉也得到改善。
3.李先生,70岁,双肢瘫痪,行动不便。
治疗前无法独自行动、起床、下床等。
经过针灸、康复训练和中药治疗后,李先生的部分肌肉恢复了功能,能够独自行动、上下床等。
上述案例表明,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因此,在临床上推广该疗法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适用于各种程度的中风偏瘫患者。
因为中风偏瘫对患者的伤害程度和康复时间不确定,因此,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一直是临床非常关注的问题,这是一项有利于解决中风偏瘫病情的有益研究。
本文综述了使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
一般来说,使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运动功能改善等方面。
例如一项有关以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老年患者改变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临床试验认为,在治疗组中治疗前后病人神经功能得分有明显改善,运动力也有所加强,相比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100%和73.33%。
此外,针灸还可以影响植物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有效改善植物神经的运动功能,这是因为针灸可以影响人体抗体的分泌,强化神经纤维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活性,从而使神经功能恢复更快。
可以从中医针灸综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实际研究中看出,中医针灸与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恢复,可以缓解肌肉活动痉挛,改善肢体麻木,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和不良反应,明显改善患者体质、情绪和生活质量。
临床上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是对中风偏瘫患者的一个累积治疗,而不是单一治疗。
康复治疗包括随访管理,推荐必要的药物治疗,有效实施运动训练等等。
另外,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表现和临床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穴位,使用恰当的针法,避免病情的恶化,以及对患者造成过多的痛苦,确保在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达到最大程度。
总之,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运动功能改善,临床效果明显,受到了患者的普遍认可和肯定。
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具有调理气血、激活经络的作用,而补阳还五汤则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温阳补气、活血通络的特点。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疗效显著,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
进一步的治疗机制分析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恢复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康复。
本研究为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提供了有效的临床实践依据,同时也为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针灸,补阳还五汤,脑中风,偏瘫,临床疗效,安全性观察,治疗机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治疗方案,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中风偏瘫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等。
目前,现代医学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脑中风偏瘫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其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以期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补阳还五汤作为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的作用,被广泛运用于脑中风偏瘫的治疗中。
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尚未得到系统观察和评估。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和有效的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验证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脑中风偏瘫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促进其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希望通过深入研究针灸和中药对脑中风偏瘫的治疗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推动中医针灸在脑中风康复中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还可以为中医药在脑中风偏瘫治疗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 王鹏虎 , 留生. 和锐3 R 1 】 宋 诺 0 治疗 初发2 型糖 尿病6 例的 临床 观察 O
[. 用糖 尿病杂 志, 0 , 1: . J实 】 2 9 () 4 0 4 6
之功效 。通 心络通过使纤溶活性 增强 、抗凝 ,维持 血管通畅 ,防止血
管 内膜增 生 ,维护正常血 管功能 ,使血管痉 挛解除 ,周 围神经 的生长 条件和 再生微环境改善 ,进而修复受损 的神 经组织 ,并促进轴 突再生 和髓鞘形成 ,使D N的症状 改善 ,神经传导速度增加 。 P
岛素联合通心络治疗D ,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 N 总 之 ,应用 中药联合 胰岛素治疗糖 尿病神经病变 ,可 以显著提高 患者疗效 ,改善 患者的生命质量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在 临床 中推广
使用 。
人参 、土鳖虫 、全蝎、蝉蜕 、蜈 蚣等 ,具有使全血黏 度降低 、抗血液
黏稠 ,微循环 改善 ,抑制微血栓 形成及小板 聚集 ,解除微血管痉 挛
全有效 的,可作为首选降糖药物。本研究中两组间相 比,治疗 后实验组 患者总有效率 ( 显效+ 有效 )为9- 高于对照组的8. (<0 5 3% 3 O % P . ), 0 0
与刘国用 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且未发现明显不 良 ] 反应 ,表 明赖脯胰
养的血管发生病变而闭塞 ,导致神经营养障碍,再加上神经细胞肿胀
两组 惠者 的肢体 运 动 功 能均有 不 同程度 的 改善 ,差 异有 统 计学 意 义 ( < 0 5 。治疗 后 两组 之 间进行 比较 ,观 察组 患者肢 体运 动功 能明 P .) 0
显优 于对 照组 , 差异有 统 计学意 义 ( < O 5 。结论 采 用康 复训 练配合 针 灸治疗 中风后 偏瘫 , 以取 得 较满意 的 临床疗 效 , 推广 应 j P .) O 可 值得 千 j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对中意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为了提升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主要选择中风偏瘫患者共70例,将所有的患者平均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5人。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来说,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康复治疗的方法。
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来说,主要采用的是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的治疗方式。
经过一个疗程之后,研究人员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日常的生活能力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结果:经过临床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巴氏评分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其中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要好于对照组。
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对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诊疗中,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方式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还可以提升患者的实际生活能力。
可以在以后的医学临床诊疗工作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从中风偏瘫这种疾病类型上看,其属于中风首发疾病的一种。
患者无法自控自己的神经和身体的机能。
这种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上带来较大的疼痛和不便,也严重地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给家人带来严重的负担。
在对中风偏瘫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都会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身体机能,但是其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为了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完全康复,需要将中医针灸疗法和康复疗法相结合。
本文中,笔者主要对这两种方式相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症状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为了提升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研究人员主要选择了某医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的所有中风偏瘫患者70例进行研究。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人数为35人。
组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在进行研究之前,对每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头颅情况进行确诊,结果均符合我国的相关医药临床研究原则。
中风偏瘫后应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中风偏瘫后应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中风偏瘫患者10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纯行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n=50)与中医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
结果两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 指数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10天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幅度更为显著(P<0.05)。
观察组中风偏瘫患者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50%,对比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针对中风偏瘫患者,在行针灸治疗的同时,加用中医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具有非常积极的开展价值。
关键词:中风偏瘫;中医针灸;康复训练中风偏瘫是患者病发中风后一种最为常见的后遗症类型,由运动神经受损,正常运动能力丧失,引发肌肉损伤或萎缩所致[1]。
常以一侧肢体活动失去正常状态,无法自控为主要表现。
依据现代康复医学理伦,中枢神经系统具可塑特性,病变后,予以适当刺激,可减轻病变所造成的影响[2]。
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中医针灸与康复疗法结合治疗效果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中风偏瘫患者100例,均与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于1995年修订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经CT检查证实。
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50-79岁,平均(70.4±6.3)岁,病程平均(12.5±2.3)d;脑出血12例,脑梗死38例;左侧偏瘫23例,右侧27例。
对照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50-78岁,平均(70.5±6.5)岁,病程平均(12.7±2.4)d;脑出血13例,脑梗死37例;左侧偏瘫21例,右侧29例。
两组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神志清楚,排除意识障碍者,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摘要】在中风的临床治疗当中,偏瘫作为最常见的后遗症,一旦没有受到及时
有效的治疗,对患者未来的生活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目前来说,治疗偏瘫的方
法很多,但是其效率均呈现出不高的状态。
因此,有效提高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率,是目前中风临床治疗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探究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
偏瘫的临床效果,我院特选取多名患者进行对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
本
文详细记录了此次治疗的过程,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针灸;康复医学;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0引言
中风在临床上又被称做脑卒中,其是由于机体气血逆乱、血溢于脑或脑脉痹
阻所致,患者临床死亡率与致残率均较高。
中风存活患者中约有 80% 患者遗留有
程度不同的后遗症状,其中偏瘫是最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由于患者肢体功能发
生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基于此,本研究对针
灸联合康复医学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3 年 11月至 2014 年 12 月中风偏瘫患者 67例,其中:男 38 例,女 29 例;年龄在 45~80 岁,平均年龄为62.43±8.16 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治疗时
间在 3~24 小时,平均时间为 5.83±2.92 小时。
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患者;2 次或
2 次以上发病患者。
将 67 例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单纯组 3
3 例,联合
组 34 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数据具有良好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其行抑制血小板集聚、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等对症治疗。
单纯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选择人中以及患
者患侧的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穴、委中穴、涌泉穴、通里穴、极泉穴、
悬钟穴作为主穴,并以按经络辨证规律选择配穴。
以温针疗法交替进行针灸治疗,对穴位进行消毒后,选择 30 号的毫针,直接刺入穴位中,并进行小幅度的插、捻、转,至位置合适后留针半小时。
不同的穴位刺激后强度不同,如人中穴针应
以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曲池穴、内关穴、三阴交和极泉穴以患
者有微触电感为宜,针委中穴时抬腿45度,直刺1寸,提插泻法,使下肢抽动3
次为佳,极泉穴则不宜留针。
每天一次,每五次为一个疗程,每两个疗程之间间
隔两天,治疗四个疗程。
联合组在针灸治疗基础上接受康复医学治疗。
①主动锻炼和被动训练两种方法结合,以达到缓解神经错误支配肌肉痉挛、促进肌肉正常
活动收缩以及稳定关节功能的目的。
每天上午、下午各训练一次,每次进行 1h。
协助患者进行缓慢行走、迈步行走、站立平衡、锻炼患侧关节弯曲能力,上肢外展、上举以及肘关节屈曲和伸展,加强眼部和手部协调性训练。
②肢体按摩:对患侧肌肉做向心性按摩,然后再对各个关节进行按摩,按摩的动作要轻柔、缓慢。
③穴位按摩:从印堂两侧从眉弓向太阳穴,从印堂沿着鼻两侧经迎香、颧骨至两耳前往返按摩;面部的重要穴位用拇指按摩,稍用力。
1.3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自述疼痛消失,偏瘫症状基本消失,神经系统功能显著恢复,能
够自行活动和生活;有效:患者自述疼痛有减轻,偏瘫症状有好转,神经系统功
能有改善,能够自行活动,但不能生活自理;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偏瘫以及神
经系统功能未有变化。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涉及统计学均行双侧检验,a=0.05 为显著性水平标志。
统计学分析
与报告均由 SPSS 11.0 统计软件完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
2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中风患者发病后经抢救,生存下来的通常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其中偏瘫为最常见后遗症。
脑卒中患者预后多伴有偏瘫、神志昏迷、眼斜口歪等后遗症。
脑卒中偏瘫是由于运动神经损伤,使神经支配运动失调,肌肉间协调消失,从而出现运动障碍。
现代临床治疗中风研究中,中风偏瘫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中风偏瘫临床主要表现为半
身不遂、麻木不仁、言语不利、日涡流涎等症状,若恢复期未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
将会给患者后期的日常生活浩成无法估量的伤害。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患者出现中风症状后,受到伤害的脑细胞会处半休眠状态,而脑细胞的伤害是可逆性的。
若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
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可促使休眠状态下的脑部细胞及时得到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偏
瘫程度。
经过相关调查统计发现,现今患有中风偏瘫的人越来越多,继续找到帮助患者改善肢体
功能和治疗的方法。
患有中风偏瘫的人会影响人们的肢体功能造成行动不便,因此需要及时
治疗,否则会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会为其家庭带来许多的不便。
中风
偏瘫的患者会出现半身不遂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因此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中医认为,
中风偏瘫是由于阴阳失调、血液循环不畅等等造成的。
因此,可以使用针灸刺激穴位、加强
脑液循环。
本文研究针灸结合康复医学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
著高于单纯组 (P<0.05)。
其中,针灸治疗有利于增加脑内血液供应,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脑
供血,有利于消除颅内水肿和修复脑细胞。
针灸具有醒脑开窍的作用,起到活血化瘀、疏通
经络、调动五脏六腑的精气,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而康复医学治疗主要包括主动锻炼和被动
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促进其肌肉的正常收缩和关节的活动,改善偏瘫症状。
肢体按摩和穴位按摩均有助于患者全身血运的畅通,改善全身状况。
总结:
综上所述,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确切,其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
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林虹 , 周国平 , 刘小卫等 .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概况 [J]. 中
国中医急症 , 2013, 22(1): 96-98.
[2]杨二红 , 郭政权 . 针灸、推拿联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 62 例效果观察 [J]. 按摩
与康复医学 , 2014, 12(1): 61-61,62.
[3]张志红 . 推拿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偏瘫 56 例疗效观察 [J].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3, 12(7): 77-78.
[4]陈翠文 . 针灸配合减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J]. 按摩与康复医学 ( 下旬刊 ), 2012, 03(1): 199-199.
[5]黄欣 . 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 60 例临床观察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11,
09(35): 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