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3-6年级小学科学实验进度表实验计划

青岛版3-6年级小学科学实验进度表实验计划
青岛版3-6年级小学科学实验进度表实验计划

邓庄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安排表(2017)

课题实验名称器材类别计划时间备注序

1 6哪杯水热水温的测量1 温度计、烧杯分组9.23

2 7水温的变化水温的测量2 温度计、烧杯、铁架台、分组9.29

分组10.8

3 8哪杯水多液体体积的测量量筒、锥形瓶、烧杯、平底烧瓶、广口瓶、

量杯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水槽、测力计、钩码分组10.14

4 11有趣的浮沉

现象

5 12改变浮和沉改变浮和沉水槽、测力计、分组10.21

6 13水面的秘密水的表面张力烧杯、滴管分组11.17

7 14水往高处走毛细现象实验铁架台、水槽分组11.24

8 20空气在哪里空气在哪里水槽、集气瓶或烧杯、托盘天平分组12.22

9 21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集气瓶、水槽分组12.26

10

11

12

邓庄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安排表(2017)

序号课题实验名称器材类别计划时间备注

1 1小车的运动小车的运动小车、钩码分组 2.19

2 2玩滑梯的启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测力计分组 2.26

因素

3 5有趣的磁铁磁铁性质的实验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磁针分组 3.11

4 6指南针制作指南针指南针、条形磁铁分组 3.18

5 8太阳和影子测量太阳的高度太阳高度测量器分组 3.25

6 11灯泡亮了简单电路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池盒、灯座分组 4.3

7 12让更多的灯泡亮

起来

串联、并联电路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电池盒分组 4.1

8 13谁的本领大检验物体导体、绝

缘体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电池盒、物体导电性实验材

分组 4.15

9 16骨骼认识骨骼儿童骨骼模型演示 5.13

10 17关节认识关节儿童骨骼模型演示 5.20

11 19蚂蚁观察蚂蚁昆虫观察盒、昆虫标本分组 5.27

12 20它们都是鸟观察鸟啄木鸟仿真模型、猫头鹰仿真模型演示 6.3

13 21猫和兔观察猫或兔兔外形标本演示 6.17

14 22多样的动物观察多样的动物蟾蜍浸制标本、河蚌浸制标本、爬行类动物浸制标本、蛙

发育顺序标本

演示 6.24 邓庄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安排表(2017)

序号课题实验名称器材类别计划时间备注

1 2我们的营养检验脂肪、淀粉、蛋白质实验铁架台酒精灯滴管、碘酒镊子分组9.7

2 4水变咸了物体在水中溶解烧杯、玻璃棒、药匙分组9.14

3 5怎样加快溶解加快溶解实验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玻璃棒

药匙

分组9.21

4 7水里有什么除掉水中杂质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分组9.23

5 8植物的身体观察植物的身体放大镜、软尺(可以自备)分组9.28

6 9植物的根根吸收水分的作用试管、橡胶塞(或棉花)、放大镜、镊子分组10.12

7 11植物的叶(二)去除叶绿素实验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锥形瓶

橡胶塞、酒精

演示10.14

8 13热气球上升的秘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实验酒精灯(或蜡烛)分组10.19

9 14充气玩具里的科

压缩空气有弹性的实验打气筒、注射器分组10.21

10 16瓶吞鸡蛋的秘密大气压力的实验广口瓶、分组10.26

11 17水流的力量水流的力量实验组装水轮材料、烧杯分组11.2

12 18杯子变热了物体的导热性、热传递实验热传导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分组11.9

13 20它们会生热吗给物体保温的实验温度计分组11.16

14 22太阳能热水器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温度计分组11.23

邓庄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安排表(2017)

课题实验名称器材类别计划时间备注1 1温度计的秘密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锥形瓶、橡胶塞、玻璃管、烧杯、温度计分组 2.17

2 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

裂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烧杯、锥形瓶、酒精灯、物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分组 2.24

3 3认识岩石认识岩石岩石标本、矿物标本、放大镜、小刀盐酸、滴管分组 3.3

4 6岩石的风化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

实验

酒精灯、水槽、镊子、分组 3.10 5 7土壤里有什么土壤成分实验酒精灯、蒸发皿、三脚架、烧杯、玻璃棒、滴管、镊分组 3.17

子、玻璃片、放大镜

6 8土壤的种类不同种类土壤渗水实

漏斗、广口瓶分组 3.31

7 10保护土壤模拟水土流失实验烧杯、量筒、喷壶演示 4.7

8 11认识光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水槽、激光灯、成像屏及支架分组 4.21

9 12玩镜子不同平面镜子中的像平面镜、曲面镜、支架分组 5.6

10 13筷子“折”了光的折射实验烧杯、激光灯、水槽、分组 5.13

11 14彩虹的秘密白光的分解实验三棱镜、分组 5.20

12 21测量重力测量重力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钩码、分组 6.3

邓庄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安排表(2017)

序号课题实验名称器材类别计划时间备

1 1地球内部有什

认识地球内部构造地球构造模型演示9.8

2 5各种各样的矿

认识矿物矿物标本、金属矿物标本、矿物提炼物标本演示9.23

3 7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音叉、小鼓、水槽分组10.13

4 8谁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组装土电话材料、水槽、音叉分组10.17

5 14木材木材特点实验导线、灯泡、灯座、开关、水槽、小刀、酒精灯、电池盒、

手锤

演示11.3

6 16陶瓷陶瓷特点实验灯座、灯泡、导线、开关、滴管、盐酸、手锤演示11.10

7 17金属金属特点实验灯座、灯泡、导线、开关、烧杯、手锤演示11.18

8 20蒸发水的蒸发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发皿、镊子分组12.1

分组12.9

9 21沸腾水的沸腾实验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玻璃棒温度计、烧杯(或试管、

试管夹)

10 22凝结水蒸气凝结的实验酒精灯、广口瓶、玻璃片、试管夹分组12.15

11

12

13

邓庄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安排表(2017)

序号课题实验名称器材类别计划时间备注

1 1食物到哪里去了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滴管、碘酒、试管、淀粉、分组 2.24

2 2我们的呼吸人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玻璃管、集气瓶、烧杯、分组 3.3

3 3心脏和呼吸测脉搏长胶管、玻璃漏斗、秒表、听诊器分组 3.10

4 5凸透镜凸透镜作用、凸透镜成像实验放大镜、凸透镜、纸屏、支架、蜡烛分组 3.17

5 6照相机和眼睛眼睛的构造及原理照相机模型、眼构造模型演示 3.24

6 10种子发芽了解剖种子镊子、放大镜、解剖刀、解剖针培养皿分组 4.7

7 12植物的花解剖花解剖针、镊子、放大镜分组 4.14

8 18斜面斜面的实验小车、测力计、斜面分组 4.21

9 19杠杆杠杆用力规律的实验钩码、测力计、杠杆尺及支架、分组 5.12

10 20滑轮滑轮作用的实验滑轮组及支架、测力计、钩码、分组 5.19

11

12

13

邓庄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安排表(2017)

序号课题实验名称器材类别计划时间备注1 3馒头发霉了馒头发霉实验放大镜、滴管、镊子、自备分组9.13

2 6食盐和水泥食盐和水泥的变化实

验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

石棉网水泥

分组9.23

3 7铁生锈铁生锈的实验试管、铁钉、分组10.13

4 11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

惯性实验小车、钩码分组10.20

5 14白天和黑夜昼夜更替模拟实验地球仪、手持移动灯分组10.28

6 16四季更替四季的成因实验地球仪、手持移动灯演示11.4

7 17弯弯的月亮月相的成因实验手持移动灯、月相变化模型、乒乓球演示11.11

8 18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实

三球仪演示12.2

9 22植物向哪里生

植物向哪里生长培养皿、放大镜、分组12.16

10

11

12

13

14

邓庄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安排表(2017)

序号课题实验名称器材类

计划时间备注

1 1细胞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显微镜、洋葱表皮装片、动物表皮细胞装片卵、人血

细胞装片、骨细胞装片、口腔粘膜细胞等分

2.25

2 6摆的秘密单摆的摆动规律细线、钩码、铁架台、秒表分

3.11

3 8通电的线圈

(一)电磁铁的基本性质电磁铁组装材料分

3.25

4 9通电的线圈

(二)改变电磁铁两极极性、加大

电磁铁磁力的实验

电磁铁组装材料分

4.8

5 13风从哪里来风的形成实验风的形成实验材料分

4.29 6

7

8

9

10

11

12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第2课火山) 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 酱。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 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 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 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 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 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项:1、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需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心观察实验 现象。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第3课地震) 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 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 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 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 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意事项:使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实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 (第4课做一块卵石)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 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注意事项:1、砖块尽量要小一些,棱角鲜明一点。 2、要用比较长的时间。 实验4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第4课做一块卵石)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实验步骤: 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加热岩石后把它放入水中。反复几次,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 实验结果: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注意事项: 1、岩石最好选择易碎的页岩。 2、要用冷水做实验。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实验5 声音的产生实验 (第7课声音的产生) 实验要求: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一般实验分三种物态。固体: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或立即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和波纹;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气体:用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或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实验步骤: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 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2、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敲鼓,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本册教材共5个单元,典型的实验操作有17个,其中,演示实验1个,学生制作实验5个,学生分组实验11个。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 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注意事项: 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 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2、如果淀粉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淡。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第二课我们的呼吸)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 实验步骤: 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注意事项: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链接: 1、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取一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从一侧推过盖严,倒着立在水槽中,然后掀起瓶口,把胶管一端伸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吹气,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严,将瓶子取出,口朝上放在桌上。 2、可以直接用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看是否变浑浊的办法检验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具体方法如下:在广口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的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观察石灰水变化,再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吗?通过资料提示可以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 实验3:制作简易听诊器 (第三课心脏和血管) 实验类型:制作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表--实用.docx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表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进度表 周次实验器材、药品(含自制、自备类别序号课题实验活动名称 器材及挂图)演示分组二周13、大树和小草大树与小草的观察狗尾草、大树√ 24、水生植物观察水生植物水葫芦、浮萍、水花生√ 三 3叶的观察(大小、形状、颜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同一种 √色)树的树叶若干 周5、植物的叶 4(观察实验)观察一片完整的叶各种叶片、叶柄完整的叶√5观察叶的生长过程一根正在生长的树枝√ 6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 叶的变化不同生长时期的叶√化 五蜗牛、放大镜、牙签、玻璃片、 周72、蜗牛观察蜗牛菜叶、塑料瓶、玻璃瓶、水果若√ 干、面包、水 六周84、蚯蚓观察蚯蚓蚯蚓、培养皿、水、放大镜√ 七 95、蚂蚁观察蚂蚁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瓶盖、 √浅盆、水 周 106、金鱼观察金鱼金鱼、鱼食、红色食用色素、滴 √√管 十11比较硬度木头、纸、金属、塑料、小刀、√ 周 122、哪种材料硬铁钉、金属制品若干、鎯头、开 认识金属√ 水 十三根粗细长短一样的金属棒、木 一133、比较韧性哪种材料更硬棒、塑料棒、橡皮泥√周塑料制品若干 14哪种材料容易吸水√ 154、它们吸水吗纸的观察滴管、水、木片、纸片、金属片、 √塑料片、废纸、毛巾、放大镜 16造一张纸√ 十二17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木头、塑料、金属等实心物品;√ 周 18水槽、木筷、开水、电路检测器、 认识木头√ 19 6、砖瓦和陶瓷、瓷器 观察砖和陶瓷砖、碗、铁钉、水槽、黏土、水、√20挂图或课件 黏土的变化√ 十四 211、水水在哪个袋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 √ 周醋、牛奶、空气的黑色袋子一个。 22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观察水和食用油水、油、洗涤剂、醋、报纸、玻 √璃片、蜡光纸、试管 十233、谁流得更快一些流动比赛水、油、洗洁精、流动实验盘、√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四年级上册(11个)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 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 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 (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及结论: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用热水可加快溶解。 (三)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把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名称:根的作用(9、植物的根)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矿泉水瓶、花生油(或棉花、橡皮泥)、水 实验目的:探究根的吸水作用 实验步骤: 1、在矿泉水瓶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矿泉水瓶中。 3、在矿泉水瓶中滴入花生油(或用棉花、橡皮泥把瓶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瓶壁水面处做标记。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演示实验4个分组实验16个 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 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受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实验3 :做一块卵石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实验4:声音的产生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要求: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一般实验分三种物态。 固体: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或立即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和波纹;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气体:用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或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 实验步骤: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敲鼓,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

四年级下册实验 实验1 液体的热胀冷缩 (第1课:温度计的秘密)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酱油、橙汁、洒精、热水、冷水实验步骤: 1、在三个烧瓶内装满酱油、橙汁、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 升到玻璃管内。 2、向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适量的热水和冷水。 3、分别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液面在玻璃管内的变化。 4、分别将烧瓶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冷水中,观察液面在玻璃管内的变化。 实验现象: 将烧瓶放入热水中发现液面在玻璃管内上升,放入冷水中发现液面在玻璃管内下降。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器材整理: 将废液倒入废液桶,整理器材,归位如 实验2 气体的热胀冷缩 (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 【实验材料】锥形瓶、大烧杯、小气球、开水 【实验操作】 1、把小气球的口套在锥形瓶口并用细线扎紧。 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向烧杯内倒开水。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原来垂下的气球慢慢胀大竖立起来。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后,气球乂逐 渐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 2、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 实验3 固体的热胀冷缩 (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 【实验材料】铁架台、固体体胀演示器(金届球、套圈)、洒精灯、盛有冷水的杯子。

1、尝试让金届球穿过套圈。 2、把金届球挂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 3、用洒精灯(外焰)给金届球加热3-5分钟。 4、(迅速)再次尝试让金届球穿过套圈,观察是否能穿过。 5把加热后的金届球放入冷水中,然后穿过套圈,看是否穿过。 【实验现象】金届球加热后就无法穿过套圈了。受冷后则乂能穿过。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对金届球加热的时间,师在课前要多做几次,做到心中有数。 实验4气温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第6课:岩石的风化) 【实验材料】洒精灯、镶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 【实验操作】 1、用镶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洒精灯上烧一会,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 化。 2、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 【实验结论】气温变化会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说明:此实验若用已风化过的贞岩,有点裂缝,可节省时间。 链接: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 岩石内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程度也就不同。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 是涨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 实验5 土壤成分分析实验 (第7课:土壤里有什么)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洒精灯、火柴、滴管、蒸发血、玻璃片、 一小块土壤 【实验操作】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烧杯里的水,然后静置,观察有什么现象。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体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各有功能,食物按顺序进入消化器官,知道消化器官在人体内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图画上,不断补充自己的想法,最后画出比较完整正确的消化过程图。通过三次强而有力的查找资料的指导,能很好的掌握方法。能正确体验胃的蠕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交流,善于观察信息,完善自我认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大家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消耗大量能量,知道我们用什么办法补充能量吗?(食物) 知道食物进入我们人体后要经过哪些地方吗? 学生答,教师重要的记板书(改为已经事先准备好的贴纸: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口腔腺。胰) 老师:还有补充吗? 他们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学生原有的认知,经过讨论以后的决定,或者还有意见的那有什么办法呢?引入下面) 二、消化系统的认识 老师发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那谁有好办法帮助我们确切知道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路线?

学生:查资料 老师:课堂上,觉得资料比较方便,所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小组长分发资料) 投影2 教师指导,先别忙动手,先明确目标,再快速查阅,抓住重点,圈出关键词。 学生查找。老师:看哪个孩子查的最快最好 2分钟后学生举手示意。 老师:事物进入人体后经过哪些地方,你圈的关键词是? 学生答,教师指导查阅资料的过程。 老师:食物经过依次的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贴出几个关键词: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 这些消化器官是孤立的吗?不是,用粉笔加以连接。连起来形成的通道叫做消化道。 老师:同学们发现没有,有几个消化器官中有一些帮助消化的结构,你能找到这些结构并把他们圈出来吗? 老师:板书口腔腺,肝(胆),胰。叫消化腺(教师将贴的字调整顺序) 板书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 消化道和消化腺共同组成消化系统。食物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人体内部的能量就是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进行的。 三、消化气管位置的认识 老师: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整个消化系统,那你知道?这些器官人体的位置?他们又是怎么连接的吗??楼老师这里有一些器官的模型,请你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器官在我们人体内的位置和形态?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表.doc

序 周次号课题实验活动名称 3、大树和小 1大树与小草的观察 草 24、水生植物观察水生植物 叶的观察(大小、形 3 5、植物的叶 状、颜色) (观察实 4观察一片完整的叶 验) 5观察叶的生长过程 6、植物发生 6叶的变化了什么变化 7 2、蜗牛观察蜗牛 2016 年秋季 实验器材、药品(含自制、自类别备器材及挂图)演示分组 狗尾草、大树√ 水葫芦、浮萍、水花生√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同一 √种树的树叶若干 各种叶片、叶柄完整的叶√一根正在生长的树枝√不同生长时期的叶√蜗牛、放大镜、牙签、玻璃片、 菜叶、塑料瓶、玻璃瓶、水果√若干、面包、水 8 4、蚯蚓观察蚯蚓 9 5、蚂蚁观察蚂蚁 10 6、金鱼观察金鱼11比较硬度 2、哪种材料 12硬 认识金属3、 13哪种材料更硬比较韧性 14哪种材料容易吸水 4、它们吸水 15纸的观察 吗 16造一张纸175、材料在水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8中的沉浮 认识木头 蚯蚓、培养皿、水、放大镜√ 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瓶盖、 √ 浅盆、水 金鱼、鱼食、红色食用色素、 √ √ 滴管 木头、纸、金属、塑料、小刀、√ 铁钉、金属制品若干、鎯头、 √ 开水 三根粗细长短一样的金属棒、 木棒、塑料棒、橡皮泥√ 塑料制品若干 滴管、水、木片、纸片、金属√ 片、塑料片、废纸、毛巾、放√ 大镜√ 木头、塑料、金属等实心物品;√ 水槽、木筷、开水、电路检测√

196、砖瓦和陶观察砖和陶瓷 20瓷、瓷器 黏土的变化 21 1、水水在哪个袋中器、 砖、碗、铁钉、水槽、黏土、 水、挂图或课件 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 水、醋、牛奶、空气的黑色袋 子一个。 √ √ √ 22 2、水和食用水、油、洗涤剂、醋、报纸、 观察水和食用油√油的比较玻璃片、蜡光纸、试管 23 3、谁流得更水、油、洗洁精、流动实验盘、 流动比赛√快一些玻璃片、玻璃杯 3 个形状、大小不一的杯子, 24 4、 比较水多少25 265、我们周 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27 空间吗 比较水的多少 认识量筒 ( 演 示量筒的使用 ) 空气存在吗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装入不同量的水并编号、各种√ 能够装水的容器 量筒、 3 个形状大小不一的杯 √ √ 子装入不同量的水并编号 蚊香、塑料带、塑料袋、水槽、 √ 气球、烧杯 塑料瓶、吸管( 2 根)、橡皮√ 泥、杯子、餐巾纸、注射器、 √ 水槽 7、空气有重空气有重量吗 ( 演示气球、平衡棒、天平、打气筒、28 天平的使用 ) √ √ 量吗皮球、

一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2017 —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蚕庄完全小学刘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一年级学生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上还不够好。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 - 可编辑修改 -

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从实验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四、教材分析 1、我们一起学科学:(1---2 )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认识科学” 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3--6 )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 、玩中学(7-10 )课,通过了解玩具中的一些初级科学知识。 4、水:(11---14 )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 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工具是个好帮手:(15--16 )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 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五、教学重点、难点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 、“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1-4 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冀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表下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进度表 时间课题实验仪器实验类别 3.9 塑料塑料尺子、木头尺子、水槽、水杯 套、棉手套 分组实验 3.16 倾听声音小鼓、尺子、用绳系着的泡沫小球、水槽、 音叉、皮筋、锣 分组实验 3.17 物体传声水槽、石头、闹钊、真空钊罩分组实验 3.23 光的传播手电筒、同样大小的中间带孔的纸屏三个、 一个白纸屏 分组实验 3.24 透明与不透 明 透明、半透明、丌透明的物体 明物体 分组实验 3.30 镜子平面镜一块、手电筒一个、中间带缝隙的硬 纸片 模型 分组实验 3.31 七色光三棱镜 纸 分组实验 4.14 让灯亮起来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曲别针、夹子分组实验 4.15 导体和绝缘 体 导体和绝缘体材料若干种、导线、小灯泡、 小灯座 分组实验 4.21 磁铁的力量磁铁、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不能被磁铁 吸引的物体 不同形状的磁铁、水槽、泡沫板 分组实验 4.22 制作电磁铁条形磁铁两块、玩具小车两辆针分组实验 5.5 磁的应用环形磁铁、支架分组实验

时间课题实验仪器实验类别 3.10 固体液体气 体 天平、钩码、固体、液体若干、量筒、烧杯 等 分组实验 3.13 冰水和水蒸 气 温度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冰等分组实验 3.17 雨的形成烧杯2个2片、酒精灯、试管夹 铁架台、石棉网、冰块等 分组实验 3.30 乒乓球鼓起 来 几种液体、烧瓶、带玻璃管的胶塞、烧杯、 小胶套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几种 液体、平地烧瓶、带直玻璃管的胶塞 带颜色的液 分组实验 4.24 盐到哪里 去了 烧杯、玻璃棒、沙、铁粉、食盐、锯末、白 糖滤纸、漏斗、铁架台、烧杯 分组实验 4.27 它们发生了 什么变化 烧杯、食用油、水、洗洁精、水泥、玻璃棒分组实验 5.4 燃烧的秘密纸片、布片、木片、火柴、夹子 烛、石灰水、火柴等 分组实验 5.11 变色游戏苹果、柠檬汁 漂白粉 分组实验 5.25 生锈钋丝绒5块5个、水、 油、盐、醋 分组实验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科学实验总结

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 实验方案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3、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4、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5、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6、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缘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7、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调好后观察。 8、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实验现象即使是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它的细胞结构也是不一样的实验结论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实验二: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因素的实验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因素的实验 实验材料 放座支架、单摆(小铁锁或螺丝帽)、细线、橡皮泥、秒表 实验方案1.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重量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2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锤重量相同,摆线长短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的次数。 实验现象1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2、摆线短的摆动的次数多,摆线长的摆动的次数少 实验结论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短摆动的快,摆线长摆动的慢。

实验三:摩擦生热的实验 实验名称 摩擦生热的实验 实验材料木板、砂纸、铁丝、火柴、手钻。 实验方案1.两人合作,用手钻钻木板。 2.搓手。 3.用砂纸打磨铁丝或弯折铁丝。 4.在黑板上摩擦火柴。 实验现象1.过一会用手摸钻头,感到钻头变热了。 2.感到受变热了。 3.过一会感到砂纸变热了,用手摸铁丝,铁丝变热了。 4.火柴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摩擦会产生热量,能量可以转化,钻木取火的原理是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实验四:通电的线圈 (一)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我的材料:电池、绝缘包皮细电线、铁钉、大头针。 我的方案: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绝缘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并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绝缘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并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我的发现:1、绝缘包皮细电线缠绕相同圈数,串联电池多的吸起大头针多。 2、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绝缘包皮细电线缠绕圈数多的吸起大头针多。 我的结论:串联电池节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 (二)影响电磁铁极性的因素 我的材料:电池、电池夹、包皮细电线、铁钉、小刀、指南针。 我的方案:1、组装电磁铁。2、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接近指南针,找出电磁铁的两极。3、改变电池的正负极,观察电磁铁两极变化情况。4、改变线圈胡缠绕方向,观察电磁铁两极变化情况。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1)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2、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注意事项: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注意事项: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取一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从一侧推过盖严,倒着立在水槽中,然后掀起瓶口,把胶管一端伸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吹气,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严,将瓶子取出,口朝上放在桌上。 2、可以直接用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看是否变浑浊的办法检验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具体方法如下:在广口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的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观察石灰水变化,再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吗?通过资料提示可以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 实验4: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材料:凸透镜、纸屏、火柴、蜡烛。实验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2、调整蜡烛、凸透镜、纸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3、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纸屏的位置,看成像大小有什么规律。实验现象: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的像小;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的像大。 实验6: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实验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实验现象: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注意事项:1、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2、蜡烛、凸透镜、纸屏必须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而且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实验9: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实验步骤:1.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其中一个有水,另一个没有水。2.把这两个瓷盘放在室温相同的地方,有水的瓷盘内用一块棉纱布盖上。3坚持每天把棉纱布用清水洗干净,再盖好。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大豆发芽需要适量的水。注意事项:做此实验时,水不宜过多。选择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的种子。 实验10: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实验步骤:1.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倒入相同、适量的水。并覆盖棉纱布。2.把这两个瓷盘一个放到室温环境中,一个放到冰箱冷藏室中。3.坚持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大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注意事项:做此实验时,水不宜过多。选择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的种子。 实验13: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小车。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竖直提小车,记录读数。2、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一块木块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车,使其均匀运动,记录读数。3、在长木板的一端垫同样高的二、三、四块木板,在斜面上用测力计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记录读数。4、对比分析所得数据。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实验14:制作螺丝钉模型 实验材料:三张相同的长方形纸、直尺、彩笔、铅笔、胶带。实验步骤:1、将长方形纸剪成三角形,在斜边上用彩色笔涂色。2、均匀的缠在铅笔上,形成螺纹。3、其他的两张纸各剪出长度不同的斜边,涂色、缠螺纹。4、比较螺纹疏密与什么有关实验结论:三角形斜边越长,螺纹间的距离越小,使用越省力。 实验15:杠杆的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铁架台。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使杠杆尺平衡2、在左右两边各挂一个钩码。3、调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4、记录比较数据,看有什么规律。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16:滑轮的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用力的大小。3、把绳子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4、在滑轮组上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记录力的大小。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但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不改变用力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1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六年级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三年级上册(8个) ●实验名称:哪杯水热(6、哪杯水热)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凉水、热水 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热水和凉水。 2、右手拿着温度计放入水中。 3、读出所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7、水温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 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名称:哪杯水多(8、哪杯水多) 实验器材:集气瓶、锥形瓶、平底烧瓶、量筒 实验目的: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分别往三种不同形状的杯子中倒入液面高低相同的水。 2、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1)使用时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修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操作要领是:“量液体,筒子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看凹处,读得准。”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1: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水槽、试管、试管架、温水、碘酒、滴管、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1、取两支试管,分别左右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浅蓝色,加了唾液淀粉液没有变色。 实验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水槽、水等。 实验步骤:1、先收集一瓶人吸进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另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 2、将点燃的火柴先后放入两瓶气体内,观察其燃烧现象。 实验现象:把燃烧的火柴放入人吸进的气体后能继续燃烧,放入呼出的气体后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不同,吸进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多,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实验3:测一测我们的脉搏 实验材料:秒表。 实验步骤:1、左手摸到右手的动脉。 2、静坐时,脉搏跳动的次数(1分钟):约70次。 3、轻微运动时,脉搏跳动的次数(1分钟):约90次。 4、剧烈运动时,脉搏跳动的次数每分钟:约110次。 实验结论: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心跳的次数不一样;同一状态下,不同的人心跳次数也不一样。 实验6:凸透镜成像实验规律 实验材料:蜡烛、纸屏、凸透镜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立在桌上,把凸透镜立在蜡烛和纸屏中间,使三者成一条直线。 2、左右移动凸透镜或纸屏,使蜡烛的像清晰的落在纸屏上。 实验现象: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蜡烛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蜡烛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实验结论: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 实验7: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纸屏、两个凸度不一样的凸透镜、光聚座、火柴等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把纸屏插在光聚座上,把凸度大的凸透镜放在蜡烛 和纸屏中间并放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清晰蜡烛的像。 2、再把凸度小的凸透镜放在点燃蜡烛和纸屏的中间,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清晰蜡烛的像。

小学科学实验标准教学进度表

小学科学实验标准教学进度表

————————————————————————————————作者:————————————————————————————————日期: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进度表 2016年秋季 周次序 号 课题实验活动名称 实验器材、药品(含自制、自 备器材及挂图) 类别 演示分组1 3、大树和小 草 大树与小草的观察狗尾草、大树√ 2 4、水生植物观察水生植物水葫芦、浮萍、水花生√ 3 5、植物的叶 (观察实 验) 叶的观察(大小、形 状、颜色) 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同一 种树的树叶若干 √ 4 观察一片完整的叶各种叶片、叶柄完整的叶√ 5 观察叶的生长过程一根正在生长的树枝√6 6、植物发生 了什么变化 叶的变化不同生长时期的叶√7 2、蜗牛观察蜗牛 蜗牛、放大镜、牙签、玻璃片、 菜叶、塑料瓶、玻璃瓶、水果 若干、面包、水 √ 8 4、蚯蚓观察蚯蚓蚯蚓、培养皿、水、放大镜√ 9 5、蚂蚁观察蚂蚁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瓶盖、 浅盆、水 √ 10 6、金鱼观察金鱼金鱼、鱼食、红色食用色素、 滴管 √√ 11 2、哪种材料 硬 比较硬度木头、纸、金属、塑料、小刀、 铁钉、金属制品若干、鎯头、 开水 √ 12 认识金属√ 13 3、 比较韧性 哪种材料更硬 三根粗细长短一样的金属棒、 木棒、塑料棒、橡皮泥 塑料制品若干 √ 14 4、它们吸水 吗 哪种材料容易吸水滴管、水、木片、纸片、金属 片、塑料片、废纸、毛巾、放 大镜 √ 15 纸的观察√ 16 造一张纸√ 17 5、材料在水 中的沉浮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木头、塑料、金属等实心物品; 水槽、木筷、开水、电路检测 器、 √ 18 认识木头√ 19 6、砖瓦和陶 瓷、瓷器 观察砖和陶瓷砖、碗、铁钉、水槽、黏土、 水、挂图或课件 √ 20 黏土的变化√ 21 1、水水在哪个袋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 水、醋、牛奶、空气的黑色袋 √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 实验1: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 实验过程:(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2:蜡烛燃烧的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有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实验:3:食盐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食盐的变化 实验材料:杯子、玻璃棒、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石棉网、坩埚 实验步骤: 1、向杯子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倒入坩埚中,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实验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2、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实验4:水泥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水泥的变化 实验材料:杯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坩埚 试验步骤: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2、将水泥块放入干锅,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一会,水泥凝固了。 2、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水泥没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