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复习题
4、第三章 水产品低温加工贮藏技术 (1)

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合称冷冻食品, 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合称冷冻食品,可按原料 及消费形式分为果蔬类、水产类、肉禽蛋类、 及消费形式分为果蔬类、水产类、肉禽蛋类、调理 方便食品类这四大类 2、冷冻食品的特点 、 易保藏,广泛用于肉、 水产、 易保藏,广泛用于肉、禽、水产、乳、蛋、蔬菜和 水果等易腐食品的生产、运输和贮藏;营养、方便、 水果等易腐食品的生产、运输和贮藏;营养、方便、 卫生、经济; 卫生、经济;
二、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 低温可抑制酶的活性,但不能使其钝化。 低温可抑制酶的活性,但不能使其钝化。 三、低温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低温或冷冻的作用就是抑制食品中物质 的变质反应速度。 的变质反应速度。
低温保藏食品的历史 公元前一千多年,我国就有利用天然冰雪来贮藏食 品的记载。 冻结食品的产生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 1877年,Charles Tellier(法)将氨-水吸收式冷冻机 用于冷冻阿根廷的牛肉和新西兰的羊肉并运输到法 国,这是食品冷冻的首次商业应用,也是冷冻食品 的首度问世。
第二节 冷藏保鲜技术
1、冰藏保鲜 、 以冰为介质,将鱼贝类的温度降低到接近冰融点, 以冰为介质,将鱼贝类的温度降低到接近冰融点,并在 该温度下保藏。 该温度下保藏。 2、 2、冷海水保鲜 -1~0摄氏度冷却海水。 摄氏度冷却海水。 摄氏度冷却海水 3、冰温保鲜 、 0摄氏度以下至冻结点之间的温度保存。 摄氏度以下至冻结点之间的温度保存。 摄氏度以下至冻结点之间的温度保存 4、微冻保鲜 、 微冻,超冷却或轻度冷冻。 摄氏度左右 摄氏度左右。 微冻,超冷却或轻度冷冻。-3摄氏度左右。
(3)技术管理 ) 思考:如何避免以上品质和色泽的变化, 思考:如何避免以上品质和色泽的变化, 最大程度提高水产品贮藏质量? 最大程度提高水产品贮藏质量?
水产品加工期末复习题目

水产品加工期末复习题目水产品加工复习材料一、填空题1.腌制包括盐渍和成熟两个阶段。
2.盐渍过程的影响因素:盐渍方法、盐的浓度、盐渍温度、原料鱼的形状、食盐的种类。
3.熏制方法:冷熏法、热熏法、温熏法、液熏法、电熏法。
4.擂溃操作过程分为空擂、盐擂和调味擂溃三个阶段。
影响因素包括擂溃时间、温度、食盐浓度和各种辅料的添加方式等。
5.水产干制品分为淡干品(生干品)、盐干品、煮干品和调味干制品。
6.影响凝胶强度的因素:硫酸根的含量、化学药品、自身温度、纯度。
7.水产品的低温保鲜,通常包括冷却保鲜、冻结保鲜,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水分是否被冻结。
8.常用的水产品冷却保鲜方法主要有空气冷却法、冰冷却法(冰藏法或冰鲜法)和冷海水或冷盐水冷却法。
9.鱼类按照脂肪含量分为:少脂鱼类、中脂鱼类、多脂鱼类、特多脂鱼类。
影响鱼虾贝类化学组成的因素:鱼种类、含脂肪部位、季节、饵料、年龄及性别、海区及环境。
10.鱼的保藏运输过程中,必需遵守“三C”原则(Clean,Care,Chilling)。
11.鱼和贝类的蛋白质组成:肌原纤维蛋白(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肌浆蛋白(肌浆蛋白、球蛋白x、肌白蛋白)、肌基质蛋白(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肌球蛋白、肌动蛋白是构成肌原纤维粗丝和细丝的主要成分。
12.鱼体死后变化的三个阶段:死后僵硬阶段(死后僵直、尸僵)、自溶作用阶段(解僵)、腐败变质阶段。
而影响鱼肉自溶作用的因素有:鱼种、PH值、盐类、温度。
13.冷冻鱼糜按照生产场地分为海上鱼糜和陆上鱼糜。
14.鱼糜制品中添加淀粉的目的:可提高制品的凝胶强度,增加保水性,增量、降低成本。
15.冷冻鱼糜质量检测指标:水分、PH、夹杂物检验、白度、明度、黏度。
16.鱼糕质量检测指标:弹性测定、白度、明度、曲折试验、其他感官和理化检验、安全卫士指标。
17.第三温度带的特点:贮藏期介于短期(冷却贮藏)和长期(冻结贮藏)之间,为2周至1个月。
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考核试卷

B.冷藏法
C.真空冷却法
D.热处理法
2.在水产品加工过程中,下列哪个环节最容易发生交叉污染?( )
A.原料处理
B.烹饪加工
C.成品包装
D.成品运输
3.以下哪种水产品通常不采用冷冻保存?( )
A.鱼类
B.虾类
C.贝类
D.甲壳类
4.水产品加工中,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鱼类中的土腥味?( )
A.切片机
B.真空包装机
C.冷藏库
D.称重机
8.在水产品加工中,以下哪种操作可能导致蛋白质变性?( )
A.高温加热
B.低温冷藏
C.高压处理
D.真空包装
9.下列哪种水产品加工方式属于熏制加工?( )
A.冷冻
B.罐头
C.腌制
D.熏烤
10.在水产品加工过程中,以下哪个环节最容易发生微生物污染?( )
A.原料处理
A.鱼类
B.虾类
C.贝类
D.甲壳类
7.水产品加工中,哪些因素会影响产品的保质期?( )
A.加工方式
B.储存条件
C.微生物污染
D.包装材料
8.以下哪些是水产品加工中的质量检验内容?( )
A.外观检查
B.感官评定
C.微生物检测
D.重金属检测
9.下列哪些加工设备在水产品加工中常用?( )
A.切片机
B.真空包装机
C.冷藏库
D.灌装机
10.水产品加工中,哪些方法可以减少产品的水分含量?( )
A.热风干燥
B.冷冻干燥
C.腌制
D.真空冷冻干燥
11.以下哪些水产品加工方式可能会导致营养成分损失?( )
A.高温加热
B.真空包装
水产品加工试题

初级水产品加工理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鱼类液汁的冰点,依鱼的种类而不同,大约在的范围内,鱼体液汁的平均冰点可采用-1℃。
(A) –5℃~-2℃(B) -0.5℃~-2℃(C) 1.0℃~-0.5℃(D) 1.0℃~5℃2.将碎冰直接与鱼体接触而冷却鱼的保鲜方法叫_______。
(A) 辐照保鲜法(B) 水冰法(C) 冷冻法(D) 撒冰法3.混合进行微冻保鲜是目前最为广泛的一种微冻保鲜。
(A) 冰盐(B) 冰水(C) 水冰(D) 冰块4.鱼类依脂肪的多少可分为以下几类:少脂鱼类;中脂鱼类,含脂量为;多脂鱼类;特多脂鱼类。
我国所产的鱼类大多数属于前几类,特多脂鱼类较少。
(A) 1%以下(B) 1%--5% (C) 5%--15% (D) 15%以上5.冻结速度快或慢的划分,目前还未统一。
现通用的方法有以时间来划分和以距离来划分二种。
时间划分:水产品中心从-1℃降到-5℃所需的时间,在分钟之内为快速,超过此即为慢速。
(A) 10 (B) 30 (C) 60 (D) 1206.鱼类经捕获致死后,其体内仍进行着各种复杂的变化,其变化过程要明确区分是困难的,但大体可分为死后几个阶段。
(A) 僵硬(B) 僵硬、解硬(C) 僵硬、解硬,自溶(D) 僵硬、解硬,自溶和腐败变质7.先用冰把清水或清海水降温(清水0℃,海水为-1℃),然后把鱼类浸泡在水冰中进行冷却保鲜的方法叫。
(A) 辐照保鲜法(B) 水冰法(C) 冷冻法(D) 撒冰法8.是指被贮藏的对象所处的环境介质是气体,但不是一般的空气,而是人为控制的不同成分气体的混合物如N2、O2、CO2、CO等各种气体混合物保持各种气体成分浓度一定,并在冷藏条件下作较长时间的贮藏。
(A) 空调(B) 化调(C) 微调(D) 气调9.原料鱼经过一系列处理加工工序后,进行分级、过秤,过秤时要注意加上约为鱼品重量的2%~5%的,以保证鱼产品解冻后的净重符合规定的要求。
(A) 让鱼量(B) 让水量(C) 让冰量(D) 让油量10.一般讲冻结速度以快速为好,因为鱼肉肌球蛋白在-2~-3℃之间变性最大。
水产品加工题库(所有章节)

水产品加工题库(所有章节)1、水产食品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2、简述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学特点?3、简述水产食品原料的特性?4、简述我国水产品加工存在的问题?5、简述我国水产加工的重点发展方向?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一、填空1、鱼类肌肉组织可分为()()(),鱼肉的肌肉是由许多()和一部分结缔组织、脂肪细胞、血管和神经等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构成的。
2、鱼肉根据所含肌红蛋白和色素的含量可分为()和()。
3、鱼贝类的肌原纤维是由()和()组成,前者是由()蛋白组成,后者是由()()()等组成。
4、新鲜的鱼贝类水分活度为()。
5、鱼肉蛋白质主要由()、()和()组成。
6、鱼贝类的结缔组织属于()蛋白,它主要由()和()。
7、水产原料蛋白质中()含量较高,可同谷物类食品配合起到蛋白质互补作用。
8、鱼贝类脂质根绝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和()。
9、鱼类的糖原代谢产物是(),而贝类糖原代谢产物是()。
10、软骨鱼类提取物中含氮成分比硬骨鱼类多,其原因是所含()和()较多;红肉鱼提取物中含氮成分比白肉鱼多,其原因是所含()较)。
25、在绿藻水溶性多糖中普遍存在()和(),除含有中性聚糖外,还含有大量的水溶性(),这些糖结构复杂,糖组分种类多,称为杂多糖。
二、名词解释1、红肉鱼2、白肉鱼3、鱼贝类提取物4、核苷酸关联化合物三、简答或论述1、简述鱼类的蛋白质组成及其特点?2、简述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3、简述胶原、明胶、胶原多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5、简述鱼贝类的脂质组成特点?6、论述鱼贝类提取物的主要成分?7、鱼贝类的无机质含量有何特点?8、海藻多糖根据存在的部位分为哪几类?其特征分别是什么?9、什么是海藻提取物?10、海藻的脂肪酸组成有何特点?11、螺旋藻的有何营养特点?12、简述卡拉胶的性质及其应用?水产食品原料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一、填空1、肽类的分子量为(),分子量在()的肽称为小肽、寡肽或者低聚肽。
2、人体的生物活性肽来源主要由()和()两个来源。
水产品加工工艺 期末复习资料

1.水产食品低温保鲜原理:(1)由于水产品中的水分发生冻结,水分活度降低,使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当温度降至-10℃以下,则微生物的繁殖完全受到抑制。
低温还可引起微生物细胞内原生质粘度的增加、胶体吸水性下降、蛋白质分散度改变和不可逆的蛋白质凝固等,都会对微生物造成严重的损害,使其丧失活性。
(2)低温对酶的影响主要是抑制了酶的活性,降低了酶催化反应速度,从而阻止或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速率。
(3)低温条件下,依据Q10规则,其他非酶反应(油脂氧化、水解等)速度也会大大降低,从而延缓食品的变质。
2.鱼糜制品加工原理:鱼肉中加入加入2-3%的食盐进行擂溃时,构成肌原纤维的粗丝和细丝由于盐溶作用而溶解,在溶解过程中二者吸收大量水分并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的溶胶。
这种溶胶缓慢地失去可塑性,而在高温中却迅速地形成富有弹性的溶胶体。
即鱼糜制品。
3.鱼类K值(计算,意义):利用鱼类的肌肉中三磷酸腺苷(ATP)在死后初期发生分解,经过ADP(二磷酸腺苷),AMP(腺苷酸),IMP(肌苷酸),HxR(次黄嘌呤核苷),Hx(次黄嘌呤)等,最后变成尿酸。
测定其最终分解产物(次黄嘌呤核苷和次黄嘌呤)所占总的ATP关联物的百分数即为鲜度指标K值。
公式为:K=(HxR+Hx)/(ATP+ADP+AMP+IMP+HxR+Hx)×100%意义:K值反应鱼体初期鲜度变化以及与品质风味有关的生化质量指标;K值可以用来判断鲜鱼与解冻鱼的鲜度;K值越低说明鲜度越好,一般K指≤20%作为优良鲜度指标,K值≤60%作为加工原料的鲜度标准。
4.鱼贝类死后变化的三个阶段:初期生化变化和死后僵硬,自溶,腐败。
5.水产食品原料特征:多样性,易腐性,渔获量不稳定,原料成分的差异性。
6.鱼肉蛋白与冷冻变性机制,抑制手段:机制:冷冻过程是一个涉及水分从无定形态向结构化冰晶转变的复杂过程,相态的变化引起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环境的改变,导致了蛋白质的最终变性。
水产品加工复习题

一、原料部分名词:1.红肉鱼2.白肉鱼3.多脂鱼4.少脂鱼5.感官鉴定6.化学鉴定7.微生物学鉴定物理鉴定8.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1. 鲎试剂:2. 硫酸软骨素?3. 角鲨烯4. 甲壳素5. 6.牛磺酸判断:水产原料表面附着的细菌一般都是嗜冷细菌();1. 低温保藏对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均有抑制作用()2. ;3.只有鱼肉是红色的鱼才是红肉鱼(错)新鲜的鱼眼球饱满、眼角膜澄清透明; 4. 5.不新鲜的鱼鱼鳞容易剥落(错)鲅鱼是白肉鱼 6. 鳕鱼是白肉鱼7. 8.多宝鱼是多脂鱼黄花鱼是少脂鱼(错)9.27/ 1填空题:)两类)和( 1.软骨鱼包括(;骨));肝提取( 2.软骨鱼的综合利用价值:肉可食用;皮可();鳍加工成(。
));内脏制(可提取(。
)石首类鱼的鳔很大,含Pr、fat,胶原Pr等,可做( 3.)四类鉴)、()和( 4.鱼贝类鲜度的鉴别方法包括()、(定方法。
)等,其中)、()、(、5. 鱼贝类鲜度的化学鉴定指标主要包括()()是鲐鱼、金枪鱼等典型红肉鱼原料必须检测的指标。
)指标不适合软骨鱼的鲜度鉴别,(()。
、( 6.鱼贝类的脂质有两个典型特征()、))、()、()(7.浸出物成分包括()、、((糖)等无氮成分。
)、冠瘿碱类、尿素八种含氮成分和(有机酸)、(、)种:()一种;东方鲎属有38.鲎的种类很少,全世界现存的只有三个属,5个种,其中美洲鲎属(。
));蝎鲎属仅一种(()和()等。
)、(9.海洋生物中天然存在的活性肽不多,仅三肽的()和二肽的()、()、免疫调节肽等(、)、()10.目前从天然蛋白质中获得多种功能性肽包括(、))、((11.根据海洋生物中的有毒物质所导致的中毒症状,可以将它们分为)、()等。
)和()(、(、从海人草中提取的))、从虾壳中提取的(12.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很多,如从河豚中提取的(,从扇贝裙边中提取的))和()、从鲎血中提取的(、从鲨鱼肝中提取的(())等等。
水产品加工学复习资料

水产品加工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鱼糜制品:将鱼肉搅碎,经加盐擂溃,成为粘稠的鱼浆(鱼糜),再经调味混匀,密封杀菌等程序制成的可以长期保存的罐藏食品。
2、质量组成:鱼虾贝胴体、肉、头、内脏及鳍、骨、皮、鳞、壳等各部分的质量占个体总质量的百分比。
3、镀冰衣:冻结后迅速把产品浸在冷却的饮用水中,获奖水喷淋在产品表面形成一层薄冰层。
4、漂洗:用水火焰谁等对从采肉机采下的鱼肉进行清洗,可以出去鱼肉中水溶性蛋白质、色素、气味物质、脂肪和无机盐类等杂质,提高5、水产品低温加工:降低水产品温度,维持低温或冰冻状态,阻止或延缓腐败变质,从而达到原图运输和短期或长期贮藏的目的6、精滤:用精滤机除去残留在鱼肉中的细碎鱼皮、碎骨头、结缔组织等杂物,加工中可以先脱水后精滤,也可先精滤后脱水。
7、水产罐头食品:一水产品为原料,经过预处理调制后装入罐藏容器中,经排气、密封杀菌等工序制成的可以长期保存的罐藏食品。
8、蛋白质凝胶形成: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程度变形,凝集并形成有序的蛋白质三维网络的过程。
9、浸出物:将水产品可食部位磨碎、用热水提取、能溶解出多种成分,除蛋白质、脂肪、高分子糖类之外,通常将那些水溶性的低分子成分统称为浸出物。
浸出物成分在活体中是起重要代谢作用的物质,从食品的角度看,它又是起呈味作用的成分。
二、填空1、水产原料中的生物活性物质:ω-3不饱和脂肪酸、牛磺酸、活性肽2、水产品死后发生的一系列腐败过程:僵硬、解僵和自溶、细菌腐败三个阶段3、擂溃分为:空擂、盐擂、调味擂三个阶段4、鱼的肌肉组成:横纹肌和平滑肌。
5、一般化学组成:鱼虾贝肉的一般化学组成大致是水分占70%~80%,粗蛋白占20%左右,脂肪占0.5%~30%,糖类在1%以下,灰分占1%~2%。
但其具体组成不仅随种类而异,而且同鱼种还随个体大小、部位、性别、年龄、渔场、季节、鲜度等因素而异。
6、鱼贝类肌肉中的主要蛋白质种类包括:肌原纤维蛋白,肌浆蛋白以及肌基质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水产食品原料学1.水产品原料的含水量和水在其中的存在形式有哪些特点?水产品的含水量与水产品的种类有关,多数鱼、贝类肉的水分含量约在60%-85%之间,比禽畜肉水分含量平均值高。
少数如海蜇(95%以上)和海参(91.6%)等是水分含量比较多的水产动物。
普遍上来说,水分与脂质含量存在逆相关的关系,含有脂质较多的鱼类水分含量较少,两种成分大概在80%左右;水在水产品中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者比例大概为4:1。
自由水具有水的全部性质,自由水作为溶剂可运输营养和代谢产物,参与维持电解质平衡和调节渗透压。
自由水在干燥时易蒸发,在冷冻时易冻结。
微生物可以利用自由水生长繁殖.各种化学反应也可以在其中进行;结合水仅占总水量的15%〜25%。
结合水一般与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物质形成氢键。
结合水的水蒸气压比纯水低得多,一般在-40°C以上不能结冰。
2.概述鱼贝类蛋白质的组成特点按蛋白质对溶剂的溶解性不同,可分为水溶性蛋白质(肌浆蛋白),存在位置为肌细胞或肌原纤维间,代表物有糖酵解酶、肌酸激酶、小清蛋白、肌红蛋白;盐溶性蛋白质(肌原蛋白),存在位置有肌原纤维,代表物有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水不溶性蛋白质(肌基质蛋白),存在位置为肌隔膜、肌细胞膜、血管等结缔组织,代表物有胶原蛋白;碱溶性蛋白质。
3.简述水产食品原料的一般化学组成和特点?水产食品原料的一般化学组成是水分、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糖类;水产食品原料的特点如下:(1)不稳定性。
不稳定性主要原因是捕捞过度导致传统的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周期性的鱼类资源变化以及外界环境造成的变动。
(2)多样性和易变性。
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水产加工原料覆盖范围广,所覆盖生物的体积、形状、理化性质都不尽相同。
易变性主要体现在水产加工原料常受到栖息环境、种类、性别、大小、季节和产卵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3)营养性与功能性。
营养性主要体现在水产食品原料含有不逊于鸡蛋和肉类的优秀蛋白质等,功能性主要体现在水产食品原料含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海洋生物蕴含的活性多糖、牛磺酸、EPA(eicosapentaenoic acid)和DHA(docosahexac-noic acid)等。
(4)易腐败性。
易腐败性主要跟鱼贝类组织携带细菌、含有各种酶、不饱和脂肪酸有关,同时也跟鱼贝类组织理化性质以及加工温度有一定的关联。
第三章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4.简述引起鱼类肌肉硬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引起鱼肉肌肉硬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冷冻、加热和盐渍。
5.解释干耗、冰晶长大的概念?干耗指的是水分的散失而造成鱼体重量的损失,这是冻鱼在冻藏中最常见的变化;冰晶长大指的是鱼经过冻结后鱼体组织形成的冰晶在冻藏温度波动的情况下,出现长大的现象。
主要过程为冰晶在冻藏温度升高的时候,部分冰晶融化成谁依附于其他未融化冰晶或者冰晶体之间,当冻藏温度下降时,这部分水被冻结,导致冰晶长大。
同时由于小冰晶体相对表面积大,周边水蒸气气压大,压力也促使水分从小冰晶体向大冰晶体转移,这也是冰晶长大的另一个原因。
6.简述引起水产品蛋白质变质的主要因素?(1)冷冻。
冷冻会促使水产品蛋白质发生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冷冻时产生的冰晶也会对鱼肉组织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
(2)加热。
鱼肉蛋白质加热后也会跟畜肉一样发生汁液分离、体积收缩、胶原蛋白水解成明胶等作用。
(3)盐渍。
在增高温度和盐分的情况下,会促使蛋白质的结构排列发生变化,导致其不溶。
(4)干制。
蛋白质在干燥过程中变性机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是蛋白质在热的作用下氢键和二硫键被破坏,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变性,即热变性。
一个是由于脱水作用使组织中溶液的盐浓度增大。
(5)高压。
蛋白质在受到外部巨大压力时,这种压力会作用在水分子上,影响氢键、疏水健和离子键,从而使得蛋白质的立体构像发生变化。
(6)辐照。
蛋白质经射线照射后,其二硫键、氫键、盐键和醚键等断裂,从而引起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发生变化。
(7)水分活度。
水分活度的增加会加速蛋白质的氧化,使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某些附键受到破坏。
7.简述引起水产品颜色变化的主要因素?引起变色的原因有自然色泽的分解(如红色肉鱼的褐变)以及新的变色物质产生(如虾类的黑变、白色肉鱼的褐变等),影响此类现象的因素有温度、酸碱度、氧分压、盐和不饱和脂肪酸等。
第四章低温加工贮藏技术8.简述水产品低温保鲜的基本原理水产品低温保鲜时可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微生物分泌的酶类物质分解水产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并产生各种有毒物质,同时低温保鲜也可以抑制水产品自身酶类对水产品的催化作用。
另外在低温的条件下,油脂氧化等非酶变化也随温度下降而减慢。
9.简述生产和保持水产冷冻食品优良品质应遵循的原则?(T.T.T+P.P.P)生产和保持水产冷冻食品应该遵循T.T.T和P.P.P两个原则。
TTT(time-temperature tolerance)指的是食品在生产、储藏及流通各个环节中,经历的时间(time)和经受的温度(temperature)对其品质的容许限度(tolerance)的影响;P.P.P(product,processing,package)是指水产冷冻食品初期品质受原料、冻结及其前后处理、包装等条件的影响。
10.为什么快速冻结对水产品质量有利快速冻结时,细胞内外几乎同时达到形成冰晶的温度条件,组织内冰层推进的速度也大于水分移动的速度,水产品中冰晶的分布接近冻前食品中液态水分布的状态,冰晶呈针状结晶体,数量多,分布均匀,对于水产品的组织结构无明显损伤。
如果缓慢冻结,则会导致形成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冰晶,破坏水产品组织结构。
11.鱼体死后肌肉变化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鱼体死后的肌肉变化过程可分为初期生化变化和僵硬、解僵和自溶、细菌腐败三个阶段。
12.简述水产品的冻结过程及其常用的冻结方法?水产品冻结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属于冷却阶段,放出的热量是显热。
此热量与全部放出的热量相比其值较小,故降温快。
第二阶段,是最大冰晶生成带,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水产品中大部分水分冻结成冰,放出潜热,整个冻结过程中绝大部分热量在此阶段放出,故降温慢。
第三阶段,当水产品内部绝大多数水分冻结后,在冻结过程中,所消耗的冷量一部分是冰的继续降温,另一部分是残留水分的冻结。
水变成冰后,比热容显著减小,但因为还有残留水分冻结,其放出热量较大;水产品常用冻结方法有空气冻结、盐水浸渍、平板冻结和单体冻结四种。
第五章水产干制加工技术13.说明食品干制对微生物的影响食品干制后可将食品及其污染的微生物均同时脱水,微生物进入休眠状态。
通过干制不可将微生物全部杀死,只能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14.说明食品干制对酶的影响食品干制后,在水分逐渐减少时,酶活性随之下降,然而在此时酶活性和基质却同时增浓,反应也随之加速。
而食品水分下降到1%以下时,酶的活性才会完全消失。
15.水产干制品可分为哪几类水产干制品可分为淡干品(又称生干品)、盐干品、煮干品(熟干品)、调味干制品这几类。
淡干品(又称生干品):是指将原料水洗后,不经盐渍或煮熟处理而直接干燥的制品,主要针对体型小,肉质薄而易于迅速干燥的水产品,如鱿鱼、鱼卵、鱼肚、海参、海带等。
盐干品:是指经过腌渍后漂洗再进行干燥的制品,主要针对不宜进行生干和煮干的大、中型鱼类和不能及时进行生干和煮干的小杂鱼的水产品,如盐干带鱼、黄鱼鯗、鳗鱼鯗等。
煮干品(熟干品):是指新鲜原料经煮熟后进行干燥的制品,主要针对体小、肉厚、水分多、扩散蒸发慢、容易变质的小型鱼、虾和贝类等水产品。
调味干制品:原料经过调味料拌和或浸渍后干燥、或先将原料干燥至半干后浸调味料再干燥的制品,主要针对于中上层鱼类、海产软体动物或鲜销不太受欢迎的低值鱼类等水产品的加工,如海龟、鱿鱼、海带、紫菜等。
16.水产干制品在保藏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水产干制品在保藏过程中会出现吸湿、发霉、“油烧”、虫害等变化。
吸湿:当干制品保藏环境空气相对湿度高于其水分活度对应的相对湿度时,干制品则持续吸湿,直到干制品水分活度对应相对湿度和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相等为止。
发霉:干制品发霉一般是由于加工时干燥不够完全,或者是干燥完全的干制品在贮藏过程中吸湿而引起的劣变现象。
虫害:鱼贝类干制品容易在干燥及贮藏中容易受到苍蝇类、蛀虫类的侵害。
“油烧”:干制品的“油烧”是由于干制品中的脂肪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导致变色的现象。
第六章水产罐头食品17.试述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有水分活度、糖、脂肪、盐类、蛋白质、pH、初始活菌数等。
水分活度:水分活度或加热环境的相对湿度对微生物的耐热性有显著影响,一般情况下,水分活度越低,微生物细胞的耐热性越强。
糖:糖有增强微生物耐热性的作用,糖浓度越高,杀灭微生物芽孢所需的时间越长。
脂肪:脂肪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脂肪能与细胞形成一层凝结薄膜,包围细胞阻碍水分渗入,同时脂肪也可以阻碍热的传导。
盐类:低浓度的食盐可吸收微生物细胞中部分水分,从而减慢蛋白质凝固速度,对于微生物的耐热性有保护作用,而高浓度的食盐的高渗透压可以造成微生物细胞蛋白质大量脱水变性而造成微生物死亡,对微生物的耐热性有削弱的作用。
蛋白质: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在5%时对微生物的耐热性有保护的作用,在17%-18%或更高时对微生物的耐热性影响很小。
pH:食品酸碱度对微生物耐热性影响很大。
对于绝大多数微生物来说,在pH中性范围内耐热性最强,pH升高或降低都可以减弱微生物的耐热性。
初始活菌数:食品内微生物初始活菌数越多,其耐热性越强。
18.何谓D值、Z值和F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D值表示在规定的温度下杀死90%的细菌及其芽孢所需要的时间;Z值是指加热致死事件或D值按1/10或10倍变化时,所相应的加热温度的变化;F值为杀菌致死值;19.罐头的排气有何作用?(1)防止罐头在高温杀菌时内容物的膨胀而使容器变形或损坏,影响金属端的卷边和缝隙的密封性,防止玻璃罐跳盖等现象;(2)防止或减轻罐藏食品在贮藏过程中,金属罐内壁出现腐蚀现象;(3)防止氧化,保持食品的原有的色香味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4)可抑制罐内需氧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使罐头食品不易腐败变质而得以较长时间的贮藏;(5)有助于“打检”,检查识别罐头质量的好坏。
第七章20.什么是鱼糜制品?鱼糜制品的种类主要有哪些?将鱼肉绞碎,经加盐擂溃,成为黏稠的鱼浆(鱼糜),再经调味混匀,做成一定形状后,进行水煮、油炸、焙烤、烘干等加热或干燥处理而制成的具有一定弹性的水产食品,称为鱼糜制品;主要品种有鱼丸、虾饼、鱼糕、鱼香肠、鱼卷、模拟虾蟹肉、鱼面等。
21.简述鱼糜制品弹性形成机理以及影响鱼糜制品弹性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鱼糜制品弹性形成机理为鱼体肌肉经绞碎等初步处理后肌纤维受到破坏,在经过加盐擂溃后肌肉纤维被进一步破坏,同时促进了鱼肉中盐融性蛋白的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