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装配与调整课程标准

汽车装配与调整课程标准
汽车装配与调整课程标准

标红部分课程标准内容必须有!!!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情况自己拟

定。

《汽车装配与调整》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装配与调整适用专业:汽车制造,装配授课系部:汽车系

计划学时:64

学分:4

、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

1.《汽车装配与调试》是要面向现代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与装配行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能从事现代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加工,汽车装配调试,具备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编. 程、产品质量检测等生产现场控制岗位的能力。

2.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突出职业特色、坚持面向社会办学的办学方针,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院学生主要来自河南各地的第三批大专录取的学生,少数学生为高中的中专、职高毕业生。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科技和人文素质。课程服务面向:高职汽车专业的主干课;相关专业的汽车基础课

3.通过本课程的课堂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现代汽车的基本制造与装配方法,懂得运用装配的原理、工具和方法进行管理实践,形成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4.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经济数学、大学语文,后设课程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等专业课程。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总的目标是让学生具有基层的汽车技能与素质。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让

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构架、基本概念,打好汽车制造的入门基础,为以后系统学习汽车专业课程和为日后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让学生理解管理的基本职能、基本原理,建立管理学的基本素养。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方法、基本手段,初步拥有解决管理问题的工具箱。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

总的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汽车制造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2.职业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汽车制造与装配的概念、属性,、汽车制造环境、装配与调试等;

②汽车制造业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

③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概念、类型、地位、作用、方法步骤等的知识。

(2)能力目标:

课程能力体系(本课程建立二级能力目标体系):

? 一级目标

培养汽车制造与调试技能与素质。

?二级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与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心应手。课程服务面向:高职汽车专业的主干课;相关专业的汽车基础课

(三)素质目标:

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课程采用项目驱动的模式,通过以下六个项目的实施,从而实

现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建议总课时为56 学时,项目内容组织与学时分配如下所示。

引言部分(约2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课程的学习意义;

2.课程体系(定位、目标及体系)

3.本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方法。

项目一、汽车总装配概述(约6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点:

1.掌握管汽车制造与装配的基本知识;

2.掌握汽车制造与装配的分类、职责、素质与技能要求;

3.理解掌握的基本职能、属性和适用范围;

4.理解环境分类、组织环境的适应与控制。技能点:

1.初步培养对汽车装配技能性的感悟;

2.认知并有意识培养自己的素质;

3.能运用所学机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二、汽车发动机装配工艺(约12 学时)知识点:

1.掌握发动机气门正时;

2.掌握分组检测;技能点:

1.具有初步应用汽车制造理论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三、变速器的装配工艺(约8 学时)知识点:

1.齿轮间隙调整测量;

2.变速箱密封性检查;

3.调整垫片使用方法;

技能点:

1掌握变速器的装配方法和内容;2分析装配时产生问题的能力;

.创新与实践的能力;

4?决策能力;

5.编制计划书的能力。

项目四、第一次室内饰装配与调试(约4 学时)知识点

1.掌握内饰装配内容。

2线束,顶棚,挡风玻璃装配;

3空调总成装调;

4.仪表盘装调;技能点

1.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2.掌握装配的形式和人员配备过程;

3.掌握装配的方法;

4.掌握组织协调的手段;

6、识别装配的组织结构形式,并能分析其优缺点。

项目五、底盘装配与调试(约4 学时)知识点

1.燃油管,燃油管,制动管装配;

2.前后桥分装与拆装;

3.动力分装与拆装;

4.挡泥板与排气管装配

5.车轮装配;技能点

1.培养提高自身权威与有效运用权力的能力;

2.培养有效指挥的能力;

3.培养激励员工的能力;

4.培养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5.培养协调与交涉的能力;

6.培养化解冲突,构建和谐的能力;

7.培养团队建设的能力。

项目六、二次内饰装调(约84 学时)知识点:

1.安全带,座椅,扶手,门护板,车门护垫装饰盖;

2.安全气囊,仪表盘,点烟器,收放器;

3.前后组合灯装配,车门装配。技能点

1培养动手能力;

2.培养运用现代控制方法的能力。

项目七、整车检测(8课时)

技能点:

整车电路检查,车轮定位参数与检测调整,制动性与调整滑动性检测四、实施建议1 .学时分配

2.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并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主要教学方法有:

(1)头脑风暴法。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提出的管理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2)多媒体教学。本课程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有的重点案例采取录像播放方

式,以增强感染力,并要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

(1)岗位见习。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轮流到共建企业的生产现场担任主力,在管理者的直接指导下亲自体验并处理管理工作。

(2)计算机模拟。对于一些可以运用计算机处理的问题,借助有关程序,由学生操作计算机实现对管理的模拟过程。

(9)网络冲浪。现代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实际的窗口。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引导学生登陆有关网站,了解现实。

(10)自我评估:课程内容结束后,可在课尾或课下,由学生进行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自我测试或评估。自我评估(心理测试)是针对所学内容列出几条选择项,供学生自我评估检测;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11)。游戏围绕着对技能的学习和使用而展开,它帮助参与者思考、反应、操作,更重要的是会有很多启迪,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让他们在非正式的、非紧迫的情景下学会一个技巧。

(12)。这是针对管理课程的特点而尝试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一般是针对一个特定的管理问题,事先进行较为充分的准备;然后,由学生们集聚在一起,在

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畅谈,相互启发,也可以争论,形成相同或不同的思路;并于事后形成文字材料。

3.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全员化、全程化、立体化考核体系。

1、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学生实践教学体会、教学进度基本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以项目带动知识点的学习。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理解理论、概念,注重考核思维与技能;

二是考核的答案是多元化、开放式(特别是思维力与能力的考核,可以有多个标准答案,可以超出教材与课堂讲的范围);

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要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日常考核占40%考试成绩占60%。使考试不但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且,还成为学生再学习与培养训练的组成部分。

以上比例可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二)对教师的评价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三)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按照《郑州理工职业学院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

四、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编写

《管理学基础》教程依据本课程标准,紧密配合“工学结合”的思路,以生产企业的实际管理为主线,依据真实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编写。本教材由企业人员参与编写,专业高级工程师把关,以管理的核心知识与技能为目标,以实际管理案例分析为示范,将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贯穿于全教材,使本教材突出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内容精典,达到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目的。

2.建议教材

《汽车机构与拆装》、《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汽车机械制造基础》、《汽车检查与维修》。

五、其他说明

1.授课:理论讲授运用多媒体教学。

2.环境:具有能够提供50人实习的企业2个,具有独立实训基地1个,实验室2个。

3.能力培养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先修课程:

主讲教师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授课计划。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1. 概述 《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维修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使学生从现代汽车后市场出发,掌握汽车后市场服务的特点、策略和技巧。通过对汽车售后市场的运行,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参与和操作,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可让学生面向研究对象进行汽车使用性能检测与维修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的性质 《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维修方向)专业的方向课程,也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保险理赔方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篇、汽车检测与维修实务篇以及以及蕴含汽车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点,重点是整个汽车检测与维修知识领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积累和帮助,为他们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理念 为了使学生对汽车检测与维修的知识点的全面了解,在本课程中设计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检测与维修实务(检测与维修礼仪、维修流程等)环节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本课程中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专门化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开发思路 1、课程将保证学生掌握现代汽车市场检测与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相关概念、原则及方法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2、教学内容要以实操为重点并兼顾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整体内容具有关联性、梯度性、系统性、完整性,为提高学生学好后继续专业课程大号基础。 3、对实践中直接应用的内容,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目标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的兴趣,学好这门课程。认真学习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基础知识(汽构部分和检测与维修部分)。让学生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培养企业的合格人才。 2.1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市场中检测与维修观念、研究方法,熟悉顾客价值、汽车服务市场检测与维修等基本理论。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标准.doc

汽车维修专业(中、高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 专业名称:汽车维修 专业代码:0403-3、0403-4 学制年限:初中毕业生起点三年;中级工起点两年 一、培养目标 (一)中级工培养目标 面向汽车维修服务一线,培养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并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完成汽车维护和常规维修等工作任务的技能人才。 (二)高级工培养目标 面向汽车维修服务一线,培养熟悉企业现场管理,能独立完成汽车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组织完成汽车各总成大修作业等工作任务的高技能人才。 二、综合职业能力 (一)中级工综合职业能力 1.能严格遵守企业工作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安排。 2.能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查阅汽车维修资料。 3.能根据汽车用户手册或维修手册,熟练进行汽车维护与常规维修作业。 4.能按照岗位工作要求,执行交接、验收等业务流程,并

能规范填写工作维修记录。 5.能与客户、领导、同事进行有效沟通。 (二)高级工综合职业能力 1.能严格按照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现场管理。 2.能根据工作需求收集、归类、整理相关资料和信息。 3.能根据故障现象,应用恰当方法,分析故障成因,制定维修方案。 4.能根据维修方案,完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及总成大修、验收等作业。 5.能与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协调,完成维修作业的组织、总结等工作。 6.能向客户提供技术咨询,并进行有效沟通。 三、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 (一)中级工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 在各类汽车维修与生产企业中从事汽车维修、装配、零配件管理与销售等工作,取得汽车修理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四级)。 (二)高级工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 在各类汽车维修与生产企业中从事汽车检测、维修、装配、零配件管理与销售及汽车维修接待等工作,取得汽车修理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三级)。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 二、适用专业 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三、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汽车构造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以国产常用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为主要对象,结合常见车型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讲授。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着重阐明常用汽车底盘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各种间隙的作用,并对典型结构进行适当的结构分析;使学生牢固掌握常用国产汽车底盘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各系统、零部件的支承、定位、润滑、密封、调整部位和相互装配关系;了解先进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授予学生汽车底盘构造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实训课程重要专业基础课,对学生未来的专业能力影响巨大,学习难度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部分图能力;为在有限的学时内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针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要求,结合中职人才培养的特点,注重安排和组织以实践岗位为中心的内容,通过对本实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底盘、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实操熟练底盘、发动机的拆装,熟悉各类汽车特点。 本课程拟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理实一体化的汽车专业教室内进行。教学过程中,针对汽车底盘各总成的每一系统,教师采用实物、图片、挂图、视图及理论讲解的方式进行介绍,以期化难为简,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方面的感知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实训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对实训内容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传统实训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实训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实训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基本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同时充分考虑一汽大众、松下汽车电子、奇瑞等订单企业的任职具体活动和任务需求,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四、课程目标

汽车总装过程

汽车总装工艺过程 班级:汽车0802 姓名:张春学号:11 汽车的总装配是整个汽车制造过程的最后阶段,汽车整车的质量最终是由总装配来保证的。因为如果装配不当,即使所有零件的加工质量都合格也难以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反之,若零件加工的质量不够高,却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装配方法,使产品质量合格。由于汽车总装配所花费的劳动量很大、占用时间多、占用场地大,其对整车生产任务的完成、企业劳动生产率以及生产成本与资金周转、市场营销等均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汽车整车的总装配工作。 1、总装配的主要工作内容 1.1物流系统准备:(1)组织进外协件、外购件。(2)必要的物资储备。 1.2制定生产计划进度 1.3制定装配工艺规程:(1)划分装配单元。(2)制定装配工艺流程。(3)制定调整、检测标准。(4)设计装配中的夹具及工位器具。(5)通过调试确定保证精度的装配方法。 1.4装配的工作内容 1)清洗、点件:进人装配的零件必须先进行清洗,以去除在制造、贮存、运输过程中所粘附的油脂、污物、切屑、灰尘等。相关部件、总成在运转磨合后也应清洗。清洗对于保证和提高装配质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2)平衡处理:运转机件的平衡是装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那些转速高、运转平稳性要求高的机器,对其零、部件的平衡要求更为严格。旋转体机件的平衡有静平衡和动平衡两种方法。对于盘状旋转体零件,如皮带轮、飞轮等,通常只进行静平衡;对于长度大的旋转机件,如曲轴、传动轴等,必须进行动平衡。3)过盈连接:对于过盈连接件,在装配前应保持配合表面的清浩。常用的过盈连接装配方法有压人法和热胀法两种。压人法系在常温条件下以一定压力压人配合,会把配合表面微观不平度挤平,影响过盈量。压人法适用于过盈量不大和要求不高的场合。重要的、精密的机械以及过盈量较大的连接处常用热胀(或冷缩)法装配,即采用加热孔件或冷缩轴件的办法,使得缩小过盈量或达到有间隙后再进行装配。4)螺纹连接:在汽车结构中广泛采用螺纹连接,对螺纹连接的要求是:(1)螺栓杆部不产生弯曲变形,螺栓头部、螺母底面与被连接件接触良好。(2)被连接件应均匀受压,互相紧密贴合,连接牢固。(3)根据被连接件的形状,螺栓的分布情况,应按一定顺序逐次(一般为2~3次)拧紧螺母。 螺纹连接的质量对装配质量影响很大。如拧紧的次序不对,施力不均会使零件发生变形,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王益

附件1: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课程代码:010478 课程负责人:王益课程类型:专业课 参考学时和学分: 56 学科名称和代码: 课程资源: 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 我院《汽车构造》课程设置于 2008 年,是汽车电子专业的骨干、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自开课起经历了粉笔、挂图、再到幻灯片、录像带和现代动画、图像、文字、声音并茂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各个教学阶段,我院课题组花费大量心血和时间,完成了全部《汽车构造》教学内容课件的制作,溶入了几千幅图片、几百个动画,将国外先进的汽车结构介绍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该成果,增大了教学信息量,缩减了教学学时,一些难懂难理解的内容,则制作成动画,分解结构,使学生一目了然,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肯定。 为配合教学,我们还购置了景格汽车整车教学软件,该软件内容包含面广,取材新颖。 在教材选用上,一直采用国内优秀获奖教材。所用教材其内容新颖、丰富,国内外车型、轿车及载重车型均有介绍,根据需要取舍,可选性强,亦利于学生们自学。师生们反映良好。 课程定位和目标 本课程是汽车类大专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之一。该课程主要分析汽车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汽车结构的一般规律,了解各总成的调节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学习的目标如下: (一)掌握汽车整体结构及各零部件的结构位置;

(二)掌握具有汽车性能检测及调试、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汽车维修的基本能力; (三)能熟练使用汽车检测、汽车维修的工量具及仪器设备等; (四)能熟练掌握汽车驾驶、修理、钳工及机械加工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 (五)具有管理汽车维修车间的修理质量、生产设备、完全生产等方面的能力; (六)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应用,并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 1).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发动机工作原理 {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2、曲柄连杆机构 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 3、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布置与传动;配气相位;配气机构的组成;用配气相位图分析可调间隙的气门。 4、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和作用;简单化油器的工作原理;化油器各工作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5、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燃烧室、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 发动机的排气污染与净化。 7、发动机冷却系 水冷系的组成及水路;水冷系的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8、发动机润滑系 润滑方式、润滑系的组成;润滑系油路;润滑系的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汽车整车拆装实训报告

汽车拆装实习报告 专业汽车电子技术 班级Z11006 姓名赵本峰 学号29 2013年5月

实验一、发动机认识实习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拆装工具的名称与使用方法。 2.掌握发动机主要零部件名称。 3.了解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相互位置关系。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 1.电喷发动机总成。 2.常用拆装工具。 三、实验报告 1.常用拆装工具名称。 1,普通扳手: (1 )开口扳手 (2 )梅花扳手 (3 )套筒扳手 (4 )活动扳手 (5 )扭力扳手 ( 6 )内六角扳手 2 .起子: (1 )一字起子 (2 )十字形起子 3 .手锤和手钳: (1 )钳工锤 (2 )鲤鱼钳和钢丝钳 (3 )尖嘴钳 2.发动机主要零部件名称。 1)机体组:气缸盖、气缸体、油底壳 2)曲柄连杆机构:活塞,连杆,带有飞轮的曲轴 3)配气机构:进气门、排气门、摇臂、气门间隙调节器、凸轮轴、凸轮轴定时带轮 4)供给系统: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化油器、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排气管、排气消声器 5)冷却系统:水泵、散热器、风扇、分水管、气缸体、气缸盖里铸出的空腔----水套 6)润滑系统:油泵、机油集滤器、限压阀、润滑油道、机油滤清器 7)点火系统:蓄电池、发电机、分电器、点火线圈、火花塞 8)起动系统:起动机及其附属装置 3.简述发动机工作原理。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包括四个活塞行程,即进气行程、压缩行程、膨胀行程和作功行程。 1)进气行程:汽油机将空气与燃料先在气缸外部进行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后再被吸入气缸。 此过程中,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随着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活塞上方的气缸容积增大,气缸内的压力下降。当压力降低到大气压以下时,即在气缸内形成真空吸力。这样,可燃混合气便经进气门被吸入气缸。由于进气系统有阻力,进气终了时气缸内的气体压力约为0.075~0.09MPa。流进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因为与气缸壁,活塞顶等高温部件表面接触并与前一循环留下的高温残余废气混合,所以温度可升高到370~400K。 2)压缩行程:为使吸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能迅速燃烧,以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必须在燃烧前将可燃混合气压缩,使其容积缩小,密度加大,温度升高,都需要有压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学分: 学时:170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以底盘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有机融合了底盘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底盘维修工艺规程的制定等内容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底盘装配、维修、检验等工作岗位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底盘各系统原理与装配、掌握底盘简单维护维修、各系统检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结构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员,主要培养就业岗位为汽车维修工,其核心能力为各部件和总成的拆装、检测及维修,以及工量具、仪器、仪表的使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掌握汽车发动

机结构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实训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2)掌握底盘部件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底盘零部件的耗损形式、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 (4)掌握底盘拆装、调试工艺知识; (5)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保养知识; (6)掌握底盘简单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3.素质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案例分析、任务 驱动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处理生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体现注重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 (三)重难点 重点:1.离合器结构与原理 2.手动变速器结构与拆装 3.自动变速器结构与拆装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李游 【课程名称】汽车维护与保养 【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 【总学时】120学时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技能模块中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的基本组成、总体构造、各总成的连接关系及动力传递;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和步骤;能完成汽车一级维护、二级维护、汽车美容、汽车整车拆装等作业内容;具备从事汽车维护、整车拆装等工作岗位的职业基本技能。 【岗位任务及课程目标】 1、岗位任务分析 根据汽车机电维修有关职业能力的要求,本门课程主要承担汽车拆装与维护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达到获取“中级汽车维修证”考证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熟练从事汽车维修方面有关机电维修工作岗位工作。 2、职业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维护保养的内容、方法、技术要求。 (2)熟悉汽车的总体构造、各总成的连接关系及动力传递。 (3)掌握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和步骤。 3、职业技能目标 (1)能正确使用汽车维修设备、常用工具、专用工具、检测仪器、仪表。 (2)具备对汽车进行一级保养、二级保养的作业技能。 (3)掌握汽车整车拆装、调整操作技能。 4、职业素质目标 (1)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于民的良好职业道德。

(2)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课程逻辑结构图】 【课程内容和要求】

【教学评价】 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采用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过程考核由项目负责教 师在项目教学中进行,综合考核在课程结束后统一组织考核。考核配分如下: 2、过程考核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出勤等,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汽车拆装试题

汽车拆装试题

<<汽车拆装技能训练>试卷(中汽1501、1502) 班级_姓名_学号_客户反映汽车单个轮胎爆裂,因此需对该车所有轮胎进行检查,用轮胎拆装机对爆裂的轮胎进行更换,并对车轮做的动平衡检查。 一、基础知识(A) 1、填空(20分) (1)汽车车轮由车轮和__两大部分组成,是汽车__系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2)现代汽车都采用充__式轮胎,轮胎安装在轮辋上,行驶时直接和__接触。 (3)轮胎的类型,按有无内胎分为__轮胎和__轮胎,按胎体帘布层结构分为__轮胎和__轮胎。 (4)为使轮胎与地面有良好的附着性能,在胎面上制有__还有磨损标记,在对应胎肩处标出__符号。 2、就下面的关键词回答问题(40分) (1)车轮的功用 A整车质量动载荷 B缓和舒适性 C附着作用驱动力制动力

D自动回正直线行驶 (2)轮胎的功用 A质量动载荷 B缓和舒适性 C附着性动力性制动性 3、分析子午线轮胎与斜交轮胎比较有哪些优点?(20分) 4、连线题(20分)轮胎型号的含义 225/60 R 16 98 H 二、实际操作(B) 1、事前准备(5分) 清理工位备好工具举升车辆 2、检查轮胎(5分) 轮胎是否鼓包、开裂、胎体变形、异常磨损、穿刺异物、气门安装如何等。

3、拆下车轮总成。(5分) 4、清理轮胎表面。(5分) 5、测量轮胎花纹深度。(5分) 6、用轮胎拆装机拆解轮胎(30分)(考核过程) 7、用轮胎拆装机组装轮胎(30分) 8、充气到规定压力值(5分) 9、轮胎动平衡测试(略) 10、轮胎安装(5分)将新轮胎安装到汽车上 11、整理工具、清理工位(5分)

汽车装配与调试工艺试题复习资料库

《总装配工艺》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总装车间所用风动工具输入气压在 0.4 ~ 0.6 MPa。 2.PBS指涂装车身存储系统。 3.汽车在下线前一般要加注制动液,冷却液,动转液,洗涤液等专用油液。 4.发动机两大机构指配气机构,曲柄连杆机构。 5.汽车车轮定位主要有前束,主销内倾,主销后倾,车轮外倾四个参数。 6.轮胎规格中,字母D表示直径,B表示胎宽。 7.HFC7240中,“7”表示汽车类型轿车“24”表示发动机排量。 8.汽车底盘通常由传动系,行使系,制动系,转向系等四部分构成。 9.用于线束加热的烘箱温度应在 50℃ ~ 60℃。 10.汽车VIN码一般由 17 位组成。 11.汽车悬架通常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组成。 12.总装配工艺作业指导卡包括工具,设备,辅材,技术要求等内容。 13.发动机五大系统指冷却,润滑,点火,起动,供给。 14.ABS指防抱死制动系统。 15.汽车空调装置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干燥器等部分组成。 16.汽车通常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部分组成。 17.汽车一般配备车速里程表,燃油表,机油压力表,水温表等仪表。 18.汽车ECU指电子控制系统。 19.汽车悬架一般分为非独立和独立两大类。 20.发动机冷却方式有风冷和水冷两种。 21.4WD指全轮驱动的传动布置形式。 22.总装车间所用工具(按动力源)分为气动和电动两种类型。 23.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为 90 ~ 95 oC。 24.一般汽车产品型号由企业代号,车辆类型代号,主参数,产品序号四部分组成。 25、汽车总装配工艺设计应遵循先进,合理,经济,可靠的原则,达到良好的综合效果。 26、总装配工艺设计需要编制的工艺文件包括总装配工艺卡、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设备明细表、检查工艺卡、辅助材料消耗定额、工位清单以及工位器具清单,非标设备的设计任务书等。 27、常见的生产过程为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机械工厂年时基数设计标准》(JBJ2-95)的规定,年工作日为254天,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 29、生产节拍=年工作日×日工作时间×装配线开动率/生产纲领 30、通常情况下,轿车总装配生产线工位密度取2~3,卡车取4~6。 31、对于车速表的检测,GB7258-97作了明确的规定:车速表允许的误差范围为:+20%~-5%。 32、在进行总配工厂设计时,工人操作地宽度范围为0.7~1.2m。 33、装配联接可分为活动联接和固定联接两大类。 34、检测线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满足国家标准,标准中规定侧滑试验台的精度为±0.2%m/Km。 35、在进行工厂设计时,车间内通道一般取2.5~4m。 36、根据悬架结构的不同,车桥分为整体式车桥和断开式车桥。 37、驱动桥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桥壳等组成。 38、装配的生产组织形式有固定式装配和移动式装配。 39、进行汽车总装配工艺设计的依据是汽车的产品资料和生产纲领。 40、在进行工厂设计时,车间压缩空气总耗量,按每个使用点耗量综合的20%~40%计算 41、制动试验台按其结构原理可分为反力式试验台和惯性式试验台两类。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 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计划学时:144学时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

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能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认识电器检测与维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汽车电气设备诊断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电气设备构造、原理及性能参数,会正确使用诊断仪器、维修手册和技术资料,熟悉汽车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现象等基础上,掌握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对诊断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内容标准 具体内容如下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任务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引导法、行为导向教学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仿真软件开展教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社会能力的提升。 五、考核标准 本学科采取闭卷笔试考试方式和实训拆装考试方式,笔试占总分的70%,实训站总分30%。 六、实施建议 1.教学条件:软件:本课程教学任务书、本课程教学计划、本课程教材、本课程教案、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 2.推荐教材:孔宪峰主编《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3.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形成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理论课程注重学生未来岗位的实际需

汽车整车拆装实习报告

汽车整车拆装实习报告 ——实践出真知,学以致用 摘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课堂上,老师总能给我们呈现并教授丰富多彩的理论知识,经过我们的学习、理解、消化和吸收,大脑固然能储存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在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能将脑海中活跃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的应用,那就等于没有学到真知,因为不能做到学以致用。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汽车整车拆装实习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它能让我们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很好地联系起来。不管是发动机的相关实习还是底盘的拆装实习,都让我们更进一步地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同时,通过实习,我们还能意识到自身所缺乏的专业知识素养,并能为之而努力改善,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字:实践,理论,学以致用,发动机拆装,底盘拆装 正文:两个星期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我们的汽车整车拆装实习也已经接近尾声。回顾一下整个实习的过程,我们一直都在一个其乐融融,充满欢声笑语的环境中学习、实践着,当然,更多的是大家付出的辛勤努力与汗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以前我们只有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次实习则是实践中的深入性认识。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更加深了对发动机以及底盘的组成、结构、部件的工作原理的了解,也初步掌握了拆装的基本要求和竣工验收检测,同时也加深了对工具的使用和了解。这次拆装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和加强汽车构造和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掌握汽车总成,各零部件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拆装方法和步骤及注意事项。学习正确使用拆装设备、工具、量具的方法,锻炼和培养动手能力。这次拆装实习,在让我们提高了动手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的同时,也增进了我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使我获益匪浅。 整个拆装实习是以一段农大自制的发动机拆装视频作为开幕序曲的,这段视频短片虽然年代相对久远,但是却特别有针对性,对发动机的拆装顺序、工具使用以及所需注意事项与细节都有很具体的描述,这对后续的发动机拆装有很大的帮助。大多数同学们都很认真地观看了视频,有的同学还做了相当详细的笔记。 在发动机拆装视频的指导下,我们进入发动机拆装环节。实验室有两台柴油机和两台汽油机供我们实习用,于是我们整个班分成了四组,每个组负责一台发

汽车装配与调整课程标准

标红部分课程标准内容必须有!!!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情况自己拟 定。 《汽车装配与调整》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装配与调整 适用专业:汽车制造,装配 授课系部:汽车系 计划学时:64 学分:4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 1.《汽车装配与调试》是要面向现代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与装配行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能从事现代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加工,汽车装配调试,具备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编程、产品质量检测等生产现场控制岗位的能力。 2.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突出职业特色、坚持面向社会办学的办学方针,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院学生主要来自河南各地的第三批大专录取的学生,少数学生为高中的中专、职高毕业生。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科技和人文素质。课程服务面向:高职汽车专业的主干课;相关专业的汽车基础课 3.通过本课程的课堂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现代汽车的基本制造与装配方法,懂得运用装配的原理、工具和方法进行管理实践,形成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4.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经济数学、大学语文,后设课程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总的目标是让学生具有基层的汽车技能与素质。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构架、基本概念,打好汽车制造的入门基础,为以后系统学习汽车专业课程和为日后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让学生理解管理的基本职能、基本原理,建立管理学的基本素养。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方法、基本手段,初步拥有解决管理问题的工具箱。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 总的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汽车制造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2.职业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汽车制造与装配的概念、属性,、汽车制造环境、装配与调试等; ②汽车制造业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 ③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概念、类型、地位、作用、方法步骤等的知识。(2)能力目标: 课程能力体系(本课程建立二级能力目标体系): ●一级目标 培养汽车制造与调试技能与素质。 ●二级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与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心应手。 课程服务面向:高职汽车专业的主干课;相关专业的汽车基础课 (三)素质目标: 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电器课程代码:0310058 总学时数:60学时(理论课学时数:40 实践课学时数:20)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 1 课程概述 课程的性质 汽车电器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 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先修课程有汽车构造、汽 车机械基础等课程,在学好这些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好本课程。其任务是: 使学生具有汽车电器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电器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通过 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电器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理论结合实践。 (2)在确保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用的前提下,强化、优化专业实训、实习教学,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3)本课程以汽车电器设备系统为主线,兼顾其它一些常见车型、高档车型的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使学生便于掌握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容易触类旁通,形成自主学习; (5)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教学任务采用现场教学和互动方式,配合多媒体动画、图形教学及实训室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 课程基本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常见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故障分析的知识。 (3)、了解汽车电器设备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职业技能目标: (1)、能读懂汽车电路图,能用电路图分析汽车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 (2)、掌握汽车常用电器设备的拆装和检修方法。 (3)、掌握常见汽车电路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4)、能正确使用汽车器气设备维修中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和仪表。 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专业,对待学习和工作认真负责态度和精神。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汽车维修中级工、汽车维修高级工,汽车维修电工等考核中涉及的相关试题和知识点。 3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220320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所属系部:工程技术教研室 学时:78 编写执笔人: 于天秀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其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并重的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教学效果对专业的发展建设和学生的就业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课程是研究汽车在不解体的情况下故障诊断与性能技术的检测,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的实践课。 本课程主要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不解体汽车的条件下,掌握汽车性能的检测与故障诊断以及相关维修技术;同时对现代化汽车高级检测及维修设备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熟悉仪器仪表以及合理使用的目的。 其前导课程为《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制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等,后续课程为《二手车评估》 1.2课程设计思路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7个学习情境组成。在学习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1)学习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学习情境是在职业院校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

(2)学习情境的前后排序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考虑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排列方法。 (3)《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学习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尽量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按照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的工作任务频率这一事实逻辑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内容按照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组织,即划分为“确定工作任务”、“计划”、“实施”和“检查评估与结果记录”几个阶段,注意培养学生完成综合性工作的能力。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各系统总成主要部件的类型、作用、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2)理解汽车各系统总成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分析简单电路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基本掌握汽车各系统总成的故障诊断的程序和方法; (4)能识别汽车各系统总成主要部件,了解其在车上的布置及连接关系; (5)掌握检测汽车各系统总成主要部件的故障判断与检修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使用万用表、诊断仪、示波器进行零部件故障分析与检修的能力; (6)对各种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对有关设备进行合理使用。具备使用万用表、诊断仪、示波器、专用检测维修设备等进行零部件故障分析与检修的能力; 2、分析能力:利用实践经验判断并分析汽车常见故障,了解设备性能,达到 分析问题的目的。 (1)具备与客户沟通协商的能力,能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价车辆技术状况与故障。 (2)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独立制定维修计划,按照正确规范进行选择正确的仪器和工具,保证汽车维修质量;

汽车电气拆装实习报告doc

汽车电气拆装实习报告 汽车电器拆装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 一、传统点火系统的检测 点火系统有点火开关控制,点火开关有四个接线柱一般为B+、ACC、IG、STA。通过万用表对这四个接线柱进行判断,将万用表调至欧姆档通过表笔检测任意两个接线柱,常火线为主电源线B+,开关转动一档测量B+与剩下的线柱有显示的为ACC,依次则为IG、STA。然后将点火开关与传统点火系统相连接,接通电源观察点火放电现象。 二、电子点火系统 电子点火系统由分电器、点火线圈、点火模块等组成。分电器又分为磁电式和霍尔式,一般磁电式有两根接线柱均为信号线,霍尔式有三根接线柱为信号线、搭铁、正极线。将分电器、点火线圈、点火模块与电源相连,观察点火现象。点火模块通过信号线控制点火线圈点火。 三、微机点火系统 微机点火系统通过输出正极或负极信号控制点火。 四、起动机的测量与拆解检修汽车起动机的控制装置包括电磁开关、起动继电器和点火起动开关灯部件,其中电磁开关于起动机制作在一起。 、电磁开关 1.电磁开关结构特点电磁开关主要由电

磁铁机构和电动机开关两部分组成。电磁铁机构由固定铁心、活动铁心、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等组成。固定铁心固定不动,活动铁心可以在铜套里做轴向移动。活动铁心前端固定有推杆,推杆前端安装有开关触盘,活动铁心后段用调节螺钉和连接销与拨叉连接。铜套外面安装有复位弹簧,作用是使活动铁心等可移动部件复位。电磁开关接线的端子的排列位置如图所示 2.电磁开关工作原理当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通电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同时,其电磁吸力相互叠加,可以吸引活动铁心向前移动,直到推杆前端的触盘将电动开关触点接通势电动机主电路接通为止。当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通电产生的磁痛方向相反时,其电磁吸力相互抵消, 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活动铁心等可移动部件自动复位,触盘与触点断开,电动机主电路断开。 、起动继电器起动继电器的结构简图如图左上角部分所示,由电磁铁机构和触点总成组成。线圈分别与壳体上的点火开关端子和搭铁端子“E”连接,固定触点与起动机端子“S”连接,活动触点经触点臂和支架与电池端子“BAT”相连。起动继电器触电为常开触点,当线圈通电时,继电器铁心便产生电磁力,使其触点闭合,从而将继电器控制的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电路接通。 、控制电路 1、控制电路包括起动继电器控制电路和起动机电磁开关控制电路。

汽车总装工序排布方法与原则

汽车四大工艺中,总装作为整车最后一道工艺,肩负着装配、调整和检测主要工作任务。合理的工序编排才能造出高质量、高效率的汽车。本文从前期汽车工序排布问题及编排工序因素进行阐述。 汽车工艺工序编排 整车工艺工序流程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总装生产线的组成及基本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具体生产环节如图所示

前期工序排布 在车型投产批量前期,规划部门对工序进行规划排布,新车型的工序初步排版主要是参考同类平台车型进行试制生产。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出现如下问题: (1)人员装配物料量不均,工时节拍不平衡,导致员工抱怨大。 (2)人员左右跑动装配,装配过重件时无设备协助,劳动强度大。 (3)某些装配件被其他装配件覆盖,过程检验人员无法确认。 工序编排原则

1. 装配先后顺序 在编排过程中按照先后顺序,由到外,进行逐层覆盖性装配。在过程中,对于工段装配覆盖件,必须要考虑过程检验员对覆盖件的检验方便程度,确保每个件能检查到位。不会因为出现覆盖件查不到而放到后道工序,进而带来质量隐患。在整个工序编排中,要做到装配顺序合理,不影响下道工序装配作业。 2. 同系统零件集中装配 同系统的零件在同一组(生产线)装配,对整车物料分成几十个系统,例如安全带系统、标牌系统等,将系统零件安排在同一地点装配,在装配过程中不容易引起错漏装发生。 在新车型试制培训过程中,便于集中培训,减少培训时间。在装配过程中便于质量要点控制,在检查过程中,方便检查系统的功能。 3. 同种零件集中紧固带复紧 对于一个点螺栓的紧固、复紧工作,应放在同一工位进行,以便发现错误立即反馈给工人,避免总装错误。

4. 零部件分装模块化 整车装配应尽力使用模块化进行装车,汽车可实现的模块有:仪表板模块、动力总成模块、后桥模块和四门分装模块。模块尽可能将可在主生产线外装配总成剥离出工序,减少主生产线装配零件数量,增加主线员工装配的空间,降低主生产线作业工时和减少主线人员作业量。 5. 工位比例及工位工艺高度 (1)合理分析装配零件数量,均衡工位设置的比例。对整车各工段装配物料数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一次饰件占到整车装配物料的40%左右。底盘装配物料达到20%左右,二次饰件装配物料达到30%左右,检测线装配物料达到10%左右。通过以上统计分析,一次饰装配物料占整车装配物料近一半,且饰件的特点都是以小件及线束居多,导致线边物料摆放过度拥挤,一次饰装配物导致装配人员装件数量增加,装配工序距离缩短。生产过程中,产生作业干涉,加大作业人员的掉线几率。生产线线边摆放混乱,严重影响现场工作环境。为使一次饰装配物料与整体生产线达到一致,平稳度过,必须将饰部分零件合理有序分配到其他工段,使各工段物料装配率达到或将近30%,实现生产线整体的工序均衡。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课程标准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2) 二、课程设计思路 (2) 三、课程教学目标 (2)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2) 五、课程实施建议 (3) 六、其他说明 (7)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是汽车专业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于专业群大类培养平台课程。《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校层面设置的必修课等专业课程。 使学生了解汽车行业、产业发展历程和专业背景、课程体系及就业岗位,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纯电动汽车技术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第5学期开设,每周6课时,采用讲授形式,根据学时安排,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等思想,将专业文化、行业技术创新发展与前沿技术等内容融入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按照“了解汽车专业和行业背景——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纯电动汽车技术在行业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思维能力”的依次递进的思路开设学习情景。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纯电动汽车在汽车行业、产业发展历程和专业背景、课程体系及就业岗位,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纯电动汽车技术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职业规划,了解纯电动汽车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自我学习、沟通表达、团队协助等职业素养,主动探索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 主要内容: 1)项目一概述; 2)项目二纯电动汽车的主要部件及工作原理;

《汽车维修基础》课程标准

《汽车维修基础》核心课程标准

具和仪器仪表对汽车、摩托车及特种车辆的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化油器、油泵、空调机、同步器、散热器、钢圈等机械传动系统,进行检查、调整、故障排除、更换与维修等。 三、课程目标 (一)职业关键能力 1.能够描述汽车维修通用工具、常用量具的种类和用途; 2.在维修当中,能够根据维修操作要求,正确选择维修工具的种类和规格,并能正确的使用和维护; 3.具备一定的钳工知识技能,能够制作一些简单的零件; (二)职业能力目标 1.正确描述汽车的概念、发展史和汽车的分类; 2.能够运用汽车的评价指标,准确的评价一部汽车的综合性能; 3.能够正确选择和添加汽车的常用运行材料; 4.能够正确选择检测设备针对不同的检测指标进行检测; 5.正确运用汽车维修使用的通用工具和常用工具,并具备一定钳工技能,能够制作简单的零件; 6.正确描述汽车维护的相关制度和各类维护的操作流程,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7.针对汽车零件的损坏类型,正确选择修复方法; (三)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2.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四、课程内容 (一)预备知识 经过先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以下能力: 1.掌握金属与合金、非金属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 2.掌握互换性、标准化、公差与配合、常用量具和检测方法的基本知识; 3.掌握零件和机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方法;掌握零件和机构失效形式的判定方法;

4.掌握通用机械零件和简单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特点及维护方面的知识; 5.熟悉常见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液压系统维护方面的知识; (二)核心内容 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该课程依据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性质和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