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6年制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青岛版6年制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青岛版6年制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教材第110页。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之前,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性质。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18支、彩色笔

学具准备:彩色笔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已有的相关知识,再进行学习。“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这一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自我反思,质疑评价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我通过创设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交流,并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

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顺利的突破重、难点,我安排了这样五个环节:

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巩固反馈、发展能力

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由于学生在之前的时候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上课时我先请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有关分数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出一个分数的意义。通过这一环节,了解学生对已有的分数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对症下药,对下一步教学环节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说分数表示的意思其实是对分数意义的加深认识和理解,根据分数的意义,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体验,探究新知的主要环节是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总结规律,验证规律得出结论。为了帮助学生顺利体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活动一:分一分

在这个活动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四个分别装有4、4、6、8支粉笔的粉笔盒。请学生猜猜从其中一个盒子里拿出这个盒子里粉笔的,怎么拿?在这一步中,要引导学生说出拿的方法:也就是把全部粉笔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再猜一猜每个盒子里拿出的粉笔支数可能会怎样。这个“猜”的过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意味深长,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与后面“提出问题”的环节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也为后面的“交流讨论、验证汇报”起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作用。所以说,学生猜测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初步建构的过程。

接着请四位同学到前面分别拿出每个盒子里粉笔的。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根据

学生拿出铅笔的枝数不同,引导学生质疑从拿粉笔的结果中,进行比较,发现规律,讨论交流。这里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经过验证后会发现原来分数还有一个奇妙的特点:拿出的粉笔数量是盒子里的铅笔总数量决定的。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但是到此为止,学生对于本节课分数意义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大多都只是一知半解,因此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也是这个环节要重点突破的一个知识点。我进一步引导:这三个盒子,都拿出盒子里粉笔的,有的相同,有的不同。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想提什么问题呢?请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盒子里铅笔数是。学生经过思考,汇报自己是做法。引导学生去思考,进一步提升认识: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

此活动的目的有2个:一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明确如何得到整体的;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究竟是为什么?经过讨论交流,拿出铅笔总数进行验证,原来是铅笔总数不同造成的。至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被突破。学生对分数又有了新的认识,进而还会发现原来数学知识也可以象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掘,探究数学的兴趣大大加强。

活动二:说一说。

教学时,我注意利用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体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引申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我这样做的: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通过比较知道两个小朋友虽然都看了自己手中书的,但他们手中书的总页数不同,也就是整体“1”不同,所以,他们看的页数就不一样多。使学生认识到: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有了提升:有了整体“1”,才能判断相应分数的部分。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结合这个知识点,及时的练习,必要的巩固和强化,能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活动三:画一画

我又设计了画一画的环节,让学生体会从部分到整体这一思维过程,从而对分数的意义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出示一张图片,用白纸遮着,白纸中间打开一个孔,露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那你能猜出老师这幅完整的图案吗?请大家试着画一画。通过画图,让学生明白:当我们知道了一个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就可以求出整体“1”。(既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理解,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价值。”因此,学会新知识只是第一步,关键是会运用。

接下来这一环节就是

(三)巩固反馈、发展能力

练习的安排上,我设计了填一填、涂一涂、想一想、议一议四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一步步深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实现教学目标。

1、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组织学生交流。(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或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没有分开,用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也可以用表示;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或表示。)

2、涂一涂: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分数。

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体会涂法的多样性。通过这两个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同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3、想一想:分别画出下列各图的,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学生画一画,并说一说画法,体现画法的多样性,展示学生作品。然后判断这些图形的大小一样吗?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5、议一议: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运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

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这些练习,既巩固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又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体验,无论认知还是情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在课末总结评价时,我以谈话的方式设计了3个问题。

1、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

2、你是怎样学到的?(指出这些方法可以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3、你能说说自己或伙伴在这节课的表现吗?

(这样设计,通过总结、自评、互评,不仅总结了所学的知识、所用的方法,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了对活动式学习的体验,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找找生活中有关分数的例子,并解释它所表示的意义。

树立大教育观,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努力打破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在这节课我设计了找生活中有关分数的例子,并解释它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巩固分数的意义,再一次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内容包括: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图、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二)教材编写特点 教材在编写方面体现了以下特点: 1.在情境的创设方面注重突出数学情境。 2.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模式。 3.合理安排知识结构,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5.总复习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三)教学重难点 其中圆柱和圆锥是本学期的重点,比例知识是本学期的知识难点。 (四)各单元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分析:百分数(二) 在“百分数”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 精品文档

互化;能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等。 为加强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应用,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情境呈现:在“百分数的认识”中,主要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在“合格率”中.主要探索如何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以及小数、分数怎样化成百分数;在“蛋白质含量”中,主要探索解决“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寅际问题以及百分数怎样化成分数或小数;在“这月我当家”中,主要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百分数问题。 (2)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四段教学。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 (3)第三单元:比例 精品文档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一、认识正、负数 1、温度计中以0℃为分界线,在0刻度线以上是正值,0刻度以下是负值。零上13℃,用“+13℃”表示,零下3℃,用“-3℃”表示。(注意:0℃表示温度分界线,不表示没有温度) 2、像+1 3、+38…都是正数,“+”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3、-10…都是负数读作负三、负十…“-”是负号;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例:1个西瓜平均切成6块,吃掉3 1,还剩几分之几,单位“1”是1个西瓜。240袋面粉,运走80袋,剩下的是总的几分之几,单位“1”是240袋面粉。)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5 1 、13 4)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6 5的分数单 位是 61、131的分数单位是131、23 71的分数单位是231 )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除数 被除数 ,用a 表示被除数,b 表示除数(b ≠0),a ÷b= b a 。(2÷10=102=51、12÷3=312=4、15÷4=415=343 )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3 1 、 74、11 2 、87真分数都小于1) 6、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11 11 、37、59、417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 7、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还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37=23 1,读作2又三分之一、59=154 ,读作1又五分之四) 8、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分母去除分子,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 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能化简的分数要化简成最简分数。( 312=12÷3=4、417=17÷4=4…1=44 1、626=26÷6=4…2=462=431 ) 9、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再加上真分数部分的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414= 4144(+?)=417、531=3 135(+?) =316、273=7372(+?)=717) 1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2=2322??=64、53=3533??=15 9、2416=824816÷÷=32、4520=545520÷÷=94 ) 三、分数加减法(一) 1、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12和18的公因数:1,2,3,6。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 2、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有的商是互质数为止(只有公因数1),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若其中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整除,则最大公因数是其中最小的那个:12和6的最大公数是6,20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5) 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2416=824816÷÷=32、4520=545520÷÷=94像32、94、3 1 …这些,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例:151+152+158=15821++=15 11 、 83-8 1=813-=82=41 注: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成最简分数)。 5、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成分母是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例: 3 1 +43=4341??+3433??=124+129=1294+=1211、52-154=3532??-154=156-154=15 46-=152 ) 6、分数比较大小: ①同分母分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54>52 ) ②同分子分数: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那个分数比较大。(72>11 2) ③异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要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大小。( 3 2 、43,128<129)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三篇 《铺地砖》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铺地砖”。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将综合应用图形、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与应用,是培养学生初步数学意识的好教材。能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大家能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 2.在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大家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中对大家进行美育渗透。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并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境引入(出示装修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小明卧室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启发学生思考: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 3、出示两种地砖(让学生说说地砖的形状及大小) 4、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问题?(用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地砖铺满卧室地面,至少要多少块砖?需要多少元?) 学生小组讨论(四人一组),指名汇报。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试一试 1、如果要用边长为50cm的正方形地砖,那么铺满整小明卧室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 2、买这两种地砖大约各需要多少钱?选择哪一种比较合适? 四、巩固练习 小明爸爸、妈妈的房间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6m和4m,用哪种地砖铺更少钱?(1)组内分工计算; (2)交流 (3)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迎新年》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与生活 二、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5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与除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了准备。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是理解计算结果比较困难一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惯的养成(3)情感与态度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而本节的难点是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它具体表示的意义,也就是通过分数与除法之间各部分关系的教学,实际上要将分数的意义在学生的感性认识上进行一次升华。本节课我采取利用具体实物,图形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采取在大量的数活动和数学信息中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 在教学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的产生等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动手操作的学习技能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领悟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而且感受到用分数来表示结果时量与率的不同之处。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学生虽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在这一节课中,我以学生熟悉的平均分问题和分数的意义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点,借助实验操作、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经历1÷b=1/b, a÷b=a/b( b ≠ 0 )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逐步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

小学期中检测 六年级数学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80分钟 )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67%+1.33= 13 + 1 5 = 6÷ 23 = 0.12= 13.2-2.5= 1- 38 = 35 × 59 = 0.5÷0.7=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2分) 9×518 + 13 18 ×9 (5.6-1.6÷2)×2.5 18 ÷ [ 125 ×( 25 +1 10 )] 12.5×2.5×32 3.解方程。(9分) 23 x - 49 = 59 x +30%x =52 0.30.25 = 12x 二、填空 。(18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1、()÷5 = 8:()= 16 () = 0.8 =()% =()折 2、我国在2000年11月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据统计,全国人口数约有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万人,写作:()万人,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并保留两位小数约是()亿人。 3、李老师带了500元给学生买奖品,他先买了20本日记本一共用了b元,又买了5盒钢笔,每盒a元,5a表示(),李老师还剩()元。 4、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占这根绳子的() () ,每段长 () () 米。 5、在一张图纸上,用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千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6、能同时被称2、3和5整除的最小的三位数是(),把它分解质因数是()。 7、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相差12.56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8、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3,另一个外项是()。 9、某单位组织植树,成活92棵,8棵没活,成活率是()。 10、5A=8B,A:B=(:) 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2、比7 9 小而比 5 9 大的分数,只有 6 9 这一个数。() 3、因为3÷1.5=2,所以3能被1.5整除。() 4、订《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所用的钱数成正比例。() 5、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圆柱的侧面是()。 A、平面 B、曲面 C、圆

(完整版)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口算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前计算训练题 请老师们结合教学实际从中选择课前练习的数量及题目 第一单元 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第一课时 认识正负数 3.4-1.4= 7.82-7.2= 2.19+9.1= 10.1-0.89= 0.68+0.42= 8.1-5.1= 0.728-0.24= 0.8+0.18= 0.89-0.25= 1-0.98= 0.048+0.52= 5×400= 19.9+11.1= 187÷1000= 1+3.89= 75÷10= 0.96÷0.8= 0.8×7= 1.5×7= 0.081×10= 第二课时 我学会了吗? 1.32×8= 0.7×8= 10.3×2= 5×0.6= 0.9×0.3= 3.5×0.2= 2.01×0= 10×0.05= 0.13×7= 0.21×100= 10.2+0.02= 0.7×4= 0.05×4= 4×0.3= 430-250= 0.17+0.06= 1.02-0.09= 7200÷800= 0.17+0.6= 0.83-0.6= 第二单元 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一课时 分数的意义 0.15+0.7= 670+250= 10.2+0.2= 9.2-6= 8500÷500= 3.2-3.2= 3.7+2.3= 25×100= 3.2-0.32= 2+2.8= 380-290= 0.35+0.5= 0.35+0.63= 3500÷70= 3.1+3= 3.8+0.38= 7500÷250= 3.8+1= 0.95-0.05= 450+780= 第二课时 分数意义(练习课) (1)口算 0.47+0.13= 4.5+4= 4-0.6= 0.95+0.05= 2.5+3.2= 0.74+0.16= 23×100= 9.8-4.8= 480÷40= 0.53÷100= 5.1+2.3= 125×80= 0.078÷10= 0.52+0.4= 70×12= (2)在○里填上“<”、“>”或“=”。 41○51 92○32 5 4○53 41○61 53○83 第三课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口算 0.25×100= 3.4-2.8= 0.6-0.37= 0.052×10= 10+0.08= 1-0.75= 0.5×1000= 0.82+0.3= 13.5+6.5= 3.05×100= 1.2-0.8= 21.6-1 2.6= 63÷100= 0.83-0.5= 0.76+0.14=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说课稿

《位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位置》,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说教材】 首先我先说说对教材的理解:数学,以其丰富的内容,开放的思维,严密的逻辑,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兴趣。《位置》就是这样一个开放思维,严密逻辑的内容。《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又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奠定基础,可以说既是对学生位置观念在形象思维方面的一个重要总结,又是从具体形象的位置到抽象直角坐标平面位置的过渡。 【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明确竖为列,横为行,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全局观念,站在大众角度主动简单的表达自己,体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把握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行列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赖于教法学法的转变。本堂课我采用构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标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 习,由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转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特别是“学会学习”的人。只有学会自主、合作学习,才能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去学会主动表达,学会主动交流交际,采用本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实践。 【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以“开家长会”这一情境为蓝本,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我通过家长会让学生给家长准确介绍座位这一情境引入课题,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2.独立学习,合作探究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老师就像帮助小孩子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本环节,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引导,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独立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说课稿3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说课稿3篇 数学课堂离不开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希望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一《铺地砖》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铺地砖”。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将综合应用图形、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与应用,是培养学生初步数学意识的好教材。能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大家能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 { 2.在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大家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中对大家进行美育渗透。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并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境引入(出示装修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小明卧室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启发学生思考: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 3、出示两种地砖(让学生说说地砖的形状及大小) 4、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问题?(用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地砖铺满卧室地面,至少要多少块砖?需要多少元?) ; 学生小组讨论(四人一组),指名汇报。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试一试 1、如果要用边长为50cm的正方形地砖,那么铺满整小明卧室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 2、买这两种地砖大约各需要多少钱?选择哪一种比较合适? 四、巩固练习 小明爸爸、妈妈的房间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6m和4m,用哪种地砖铺更少钱?(1)组内分工计算;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备课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 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成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游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济南市客运情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观察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 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 (2)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增长百分之几,就是指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人数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我们可以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比2003同期多多少万人,再算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列式:(0.49-0.47)÷0.47 =0.02÷0.47 ≈0.043 =4.3% 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3%。 (3)谈话:我们在计算时,如果除不尽需要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再化成百分数。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4)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交流时结合线段图分析)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题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1-4单元试卷 一、填空:(38分) 1、某日黄山傍晚的气温从中午的零上3°C 下降了9°C ,这天黄山傍晚的气温( ) 2、将下列几个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7.6 -20.8 0.5 13.2 2.3 -1.2 ( ) 3、27 4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是最小的合数。 4、211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 5、小丽每天的学习时间是6个小时,占全天时间的( )。 6、把长4米的铁丝平均分成9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分米=( )米 55克=( )千克 100分=( )小时 5时=( )日 29秒=( )分 17角=( )元 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85=()32=()35=()40=( )÷40 =( ) 186=() 12186++=()6186-- 9、27 的分子加上6,要使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 10、分数4x ,当X ( )时是真分数,当X ( )时是假分数。 11、王师傅20分钟加工零件25个,平均每分钟加工( )个零件,加工一个零件需要( )分钟。 12、2010年的第一季度的天数占全年的( )。 13、3千克的14 和1千克的( )相等。

15、 二、判断.(11分) 1、所有的假分数都大于1。 ( ) 2、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是假分数。 ( ) 3、假分数都大于真分数。 ( ) 4、正数一定都大于负数。 ( ) 5、6不是正数,因为在6的面前没有写+号。 ( ) 6、把34 的分子加上9,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加上9。( ) 7、既可以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 8、把2个同样大小的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14 个蛋糕。 ( ) 9、一根绳子连续对折三次,每小段是全长的13 。 ( ) 1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 11、分子和分母都是质数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 ( ) 三、计算(每题1分,共9分) 97+92 = 1211—127 = 2013+203= 247+2423 = 167+163 = 167—163 = 3019 —307 = 2013-203= 1211+12 7 =

小学五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解决问题_人教版-精选文档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 解决问题 一、说教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教材在这里让学生学习用乘、除法计算解决多见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意图,一是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二是让给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例外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本节课是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用连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出现另一种形式的需要连除解决的问题。 其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由原来的“用算式来描述”解题思路转变到“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从而学习从量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本课大胆地创新使用教材,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课件展示线段图形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培养其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说学情: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过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现有两个班。学生在上学期的相互帮助和学习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爱学、会学、勤学、乐学、愿学、主动学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家长和同学都满怀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学的大门,这一个目的成为家长、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奋斗目标。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认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勤于思考,热爱学习;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学习认真,各方面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优秀。十多位学生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学习比较努力,学习成绩优异。 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孩子们能够独立的学会思考和解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教材在编写方面体现了以下特点: 1、在情境的创设方面注重突出数学情境。 2、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模式。 3、合理安排知识结构,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5、总复习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三、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和圆锥是本学期的重点,比例知识是本学期的知识难点。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认识表面积,学会正确计算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轴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给定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掌握统计图表、统计量及可能性等有关知识。 7、通过回顾整理,能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方程等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系统掌握所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9、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应用题

1、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焊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米,宽1.2米,深0.8米,现将水池的四壁和底部抹上一层水泥,求抹水泥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水泥厂制10根正方体铁皮通讯管道管子,横截面为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管全长2米,共需多少平方米铁皮? 4、用两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时,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多少? 5、要做一个正方形管口周长是28厘米,长2米的通气管子10根,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6、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底面积是250平方厘米,高12厘米,里面盛有6厘米的水,现将一块石头放入水中,水面上升了4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7、给一个棱长是1.2米的正方体铁箱油漆一遍,(内外两面)油漆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把一根长3米的长方体木料据成3段后,表面积增加18平方分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9、一根长1.8米,横截面是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铜条,铜条如果每立方分米重8.9千克,这根铜条共重多少千克? 10、长方体,如果长减少3厘米,就是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60厘米,宽38厘米,里面沉入一个长方体钢块,当钢块取出时,容器中的水面下降5厘米,如果长方体钢块的底面积是570平方厘米,钢块高多少厘米? 12、有一个装饼干的正方形铁盒,底面是正方形,边长是20厘米,高是30厘米,这个铁盒四周印满商标,商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3、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一共有525平方厘米,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正方体的2.5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用方程解) 14、一个教室长8米,宽5米,高4米。要粉刷教室的顶面和四周墙壁,除去门窗面积21.5平方米,粉刷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油漆0.25千克,共要用油漆多少千克? 15、一个长方体蓄水池,长12米,宽8米,高4米,如果将四壁和地面用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瓷砖贴上,需要多少块? 16、把一块棱长1.2米的正方体钢坯锻成横截面面积是0.04平方米的长方体钢材,锻成的钢材有多长? 17、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棱长总和是148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18、一个长方体油箱,底面是一个正方形,边长是6分米,里面已盛油144升,已知里面油的深度是油箱深度的一半,这个油箱深多少分米? 19、把一根5米长的长方体木料据成5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128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0、一个水池长6米、宽5米、高1.5米,池里所储的水是36立方米,问现在水面距池口多少米? 21、一个长60厘米、宽20厘米的盛水容器,把5块体积相等的铁块投入水中,容器中的水面正好上升了4厘米,求每块铁块的体积。 22、一张办公桌有3个抽屉,每个抽屉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10厘米。做这张办公桌的抽屉至少需要木板多少平方厘米? 23、把一根长2.4米,宽0.8米,高0.4米的木料据成体积相等的2份,它的表面积最少增加多少平方米?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5、16页信息窗1。 教学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冰淇淋盒,引发学生提出“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入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认识圆柱、圆锥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 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图片(茶筒、铅笔、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牙膏盒、化妆品盒) 谈话: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吗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茶筒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铅锤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实物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圆锥,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地的探究状态。 二、主动探究,认知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最新最全面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小学教学资料 最全面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认识正、负数 1、除O外,不带“一”号的数是正数。(像:7, +5,……) 带“一”号的数是负数。(像:一3,—155,……) 2、O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O,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负数 3、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1、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 2, 4, 6, 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 3× 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 1、0四类. C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I 合数:除了 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0: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 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 以内的质数:有 8 个(2、3、5、7、11、13、17、19) 100 以内的质数有 25 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三五七一^十^一( 2、3、5、7、11);十三、十七、一^ 九、(13、17、19) 二三九、三一七、(23、29、31、37);五三九、六一七(53、59、61、67、) 四一三七、七一三九(41 43 47 71 73 79 );八三八九、九十七(83 89 97 )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 4、最大、最小 A 的最小因数是:1; A 的最大因数是:A ; A 的最小倍数是:A ; 最小的自然数是:0; 5、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 (30=2× 3× 5) 6、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关系: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质数×质数=合数 最小的奇数是:1; 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合数是:4;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下册说课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设计一、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原教材先通过直观使学生了解1/2、2/4、3/6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接着进一步研究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思考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最后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的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

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彩色笔等。 (五)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有关知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这一知识迁移到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学习中来。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充分体现,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我打算通过"折、画、想、问、用"五个环节对教学内容作如下处理,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1.折--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分别折出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 2.画--让学生用彩色笔在长方形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并用分数来表示。 3.想--1/2、2/4、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你还能说出和"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吗?你还能说出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吗? 4.问—从 1/2=2/4=/4/8"中,你发现了什么? 5.用--用已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安排教学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梯形面积的计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梯形面积的计 算》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单元第3小节《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二、说教法与学法 小组活动学习发---把全班分成小组,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 1、根据几何图形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点教法: 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合; ②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 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