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的消化作用

唾液的消化作用
唾液的消化作用

课时计划生物学科

课题唾液的消化作用第22 课时类型实验

教学目标知

1.能够解释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1.能够根据实验步骤操作实验

2.能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点

指导学生操作分析实验

教学

难点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手段):演示实验、讲述

突破重、难点的主要方法(手段):通过操作实验及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准备(教具、信息等)教师实验材料

学生预习实验步骤

板书设计

唾液的消化作用食物的消化过程

1 食物在口腔的消化

唾液的消化作用

实验

2 食物在其它部位的消化

咽---食管---胃---小肠

课后小结及自我评价在等待实验结果期间应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结果预测,这样会使学生对实验的目的更加明确,对实验的理解也更深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目的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

唾液的消化作用为引入本

节课内容

作好知识

的过渡,

使学生通

过生活实

际产生兴

通过实验

说明唾液

的消化作

提问:上节课我们讲到人体消

化系统的结构,请同学们回忆

一下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哪两

部分组成?各包括哪些器

官?

设问:那么食物在进入体内后

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借助实

验说明这个问题

设问: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

到,平时当我们咀嚼一块馒头

时,常常感到有一点甜味,这

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做一个

小实验来看看

实验材料:

面粉、烧杯、三角架、石棉

网、试管、温度计、稀释碘液、

量筒等

方法步骤:

1 制备淀粉液

取1g面粉,加100ml清水

调匀,加热煮沸备用;

取一支试管,注2ml淀粉

液,滴碘液证明淀粉存在

2 收集唾液

用舌尖抵住上颌门齿的里

面,收集5ml唾液

取一支试管,注入2ml唾液

煮沸备用

提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 取三支试管,分别标上号码

按图4-21进行处理,并观察

实验结果

回答:消化道、消

化腺

操作并观察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目的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食物在其它部位的消化

结束使学生清

楚食物的

消化是在

多个部位

完成的

总结全课

对所讲知

识进行回

顾,加强

理解

提问:那个试管内液体变为蓝色

为什么?

提问:加唾液的试管内的液体颜

色不同,为什么?

提问:通过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设问:食物是不是只在口腔中消

化呢?

讲述: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思考

食物经过口腔后还需要经过哪

些消化?食物有什么变化?

讲述:食物在口腔只是进行简单

的消化,在胃和小肠内进一步消

化,各种营养物质被消化成可吸

收的物质

讨论:根据上述食物消化的过程

你认为消化的含义是什么?

讲述: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证明

了食物在口腔中通过唾液淀粉

酶的作用可以进行消化,在由胃

和小肠进一步消化后成为可吸

收的物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消

化的过程;实验都有哪些现象,

说明了什么问题,以及食物在胃

和小肠中都有哪些变化?请大

家在课下进行总结复习

思考并回答:2号

试管变为蓝色

回答:温度不一样

回答:口腔内可以

消化食物

回答:食物还要在

胃中和小肠中进

行进一步消化,成

为可吸收的物质

讨论:将食物转化

为可以吸收的物

探究唾液在馒头消化中的作用

探究唾液在馒头消化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尝试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提高分析推理和操作、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1、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完成。2、唾液的收集。 三、教学情境设计: 馒头是北方最普通的食品,将馒头放在口中,你细细品尝,会发现馒头越嚼越甜。馒头为什么会变甜?什么使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在馒头变甜的过程中,谁起到了主要作用?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唾液在馒头等淀粉类食物消化中的作用吗? 四、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唾液在馒头消化中起什么作用呢? 2、根据常识和所学知识,做出假设:唾液对馒头中的淀粉有消化作用。 3、材料用具:含淀粉物质(如淀粉糊、馒头、米饭等)、试管、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消毒棉絮、镊子、温度计、开水、碘液、酒精灯等。 4、设计实验:利用身边的实验材料,每小组自行设计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安排对比实验。教师提示: (1)本次实验只探究唾液的作用,单一变量是谁?其他条件应如何控制? (2)用其他实验材料取代馒头做这个实验行不行? (3)收集唾液的方法都有哪些?用何种方式取唾液更加方便、快捷? (4)应该使试管保持在什么样的温度下? (5)能否在加热前先滴加碘液? 学生根据本组设计的实验,选取相应的实验材料,完成实验。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记录。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小组讨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得出实验结论:唾液对馒头中的淀粉有消化作用,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能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6、整理试验用具:把废液倒在废液缸内,把试管等用具清洗干净,与其他材料用具一起摆放整齐。 五、评价方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 1.右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试管1 2 加入物质 淀粉糊+唾液 淀粉糊+唾液 温度 37℃ 0℃ 加入碘液 不变蓝 变蓝 A.需要适宜的pH B.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C.需要适宜的温度D.效率很高 2.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③向3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3.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将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双缩脲试剂(边加边振荡),用沸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 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①和②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4.某同学想知道自己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作用,他取三只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③。然后进行下列实验: 试管号12345 ①②③ 加入加入2毫升清水 2毫升加入2毫升唾液 淀粉糊加入2毫升唾液 充分 振荡 放在37℃ 水浴中 10分钟 滴碘液 加碘液后,①、②、③号试管中物质不变蓝色的是: A.①B.②C.③D.②③ 5.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结果如右表所示。该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A.需要适宜的酸碱度 B.具有专一性 C.需要适宜的温度 D.具有高效性试管 1 2 加入物质 淀粉糊+唾液 淀粉糊+唾液 温度碘液检验 37℃不变蓝 0℃变蓝

七年级生物: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 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淀粉在口腔中已经开始被消化。 2.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设计思路〗 本节探究活动以“分组探究”模式开展,因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关键有三步:一是制备淀粉糊并取定量;二是收集唾液;三是水温调节控制。所以我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

每人做一步,这样既可保证每个环节都得到探究又可节省时间。该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淀粉糊的制备、唾液的收集方法由教师提供并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淀粉糊的浓度不宜太大,以免消化不完全。还应给学生解释不同人的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不等,为确保淀粉消化完全,收集的唾液应尽可能纯一些,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收集唾液之前要漱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太行山脚下,教学条件与城市相比较为简陋,但我校为重点中学,教学设施与本县其他学校相比又较为优越,但还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探究需求,只能以小组探究模式展开,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探究的内容也要受到限制,不能一课多探。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求知欲望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回答问题踊跃,但学习方法相对比较传统,缺乏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才能发现问题。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探究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技能,提高了组织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交流协作精神。假设的提出、方案设计和验证假设等是教师引导的结果,也是学生利用科学研究方法主动探究的结果。学生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就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和已

唾液的巨大功效

唾液的巨大功效 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收缩血管,溶解细菌,灭杀微生物,健齿强肾,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近年来,美国学者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皮肤表皮细胞生 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 美国乔治亚大学医学院专家的研究表明,致癌作用很强的黄曲毒素和3.4--苯并比及亚硝酸盐与唾液接触30秒后就会消失,并建议“每口饭最好咀嚼30次”。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学者把它誉为:“华池神水”、“金浆”、“金津”、“玉液”、“玉泉”、“甘露”、“清洁剂”、“天然抗癌剂”等。

150岁的印度人说自己的长寿秘诀―― 每一口饭,或菜,细嚼慢咽,嚼上三十二次,还有我喝水,或饮料时,让它们在口里呆一阵,等一会儿再吞下去,就这些方法,帮助我活到了150岁。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一百九”并非侈谈。 口水的营养成份与功用 唾液,俗称“口水”,是由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它们差不多全部被吞下,经胃肠道吸收入血。近年来,经过科学家的探索,发现唾液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每天吞咽自己的唾液可以美容祛病延寿,更是不可忽视的抗癌奇兵。

它主要由唾液腺分泌。人体有多个唾液腺,小唾液腺分布口腔各部黏膜中,有唇、颊、舌、腭四种腺体,大唾液腺有腮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是主要的唾液分泌器官,分泌的同时,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也会受到饮食、环境、年龄以及情绪或唾液腺病变等影响。人每日分泌1,000-1,500毫升的唾液为正常现象。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唾液99%以上的成分是水,但就在其余的1%里,包含钾、钠、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和500多种蛋白质。 “气是续命芝,津是延年药。”口水中所含的最具魅力的物质,当首推由日本已故医家绪方知三郎发现的腮腺激素。这种激素是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要点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 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淀粉在口腔中已经开始被消化。 2.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设计思路〗 本节探究活动以“分组探究”模式开展,因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关键有三步:一是制备淀粉糊并取定量;二是收集唾液;三是水温调节控制。所以我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每人做一步,这样既可保证每个环节都得到探究又可节省时间。该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淀粉糊的制备、唾液的收集方法由教师提供并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淀粉糊的浓度不宜太大,以免消化不完全。还应给学生解释不同人的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不等,为确保淀粉消化完全,收集的唾液应尽可能纯一些,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收集唾液之前要漱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太行山脚下,教学条件与城市相比较为简陋,但我校为重点中学,教学设施与本县其他学校相比又较为优越,但还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探究需求,只能以小组探究模式展开,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探究的内容也要受到限制,不能一课多探。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求知欲望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回答问题踊跃,但学习方法相对比较传统,缺乏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才能发现问题。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探究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技能,提高了组织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交流协作精神。假设的提出、方案设计和验证假设等是教师引导的结果,也是学生利用科学研究方法主动探究的结果。学生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就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和已有的知识,主动地探究自然的奥秘,了解生物的习性和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从小就培养适应生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得还不够全面,学生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 〖教学点评〗 本节课是一节分小组来完成的探究课。教师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设计课堂结构。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汇报交流的过程,提高了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反思: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进而理解消化液在消化食物时发挥的作用。 2、通过实验了解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在消化食物时发挥的作用。 3、初步了解消化酶的一些特性。 设计思路: 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可以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可以通过淀粉的这一特性来检验馒头中的淀粉是否已被分解为麦芽糖。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是人体口腔内的温度,因此实验过程中应保持37℃左右的温度。 材料器具: 试管、小刀、滴管、烧杯、搅拌棒、碘液、唾液、清水、新鲜馒头、小木板、温度计、冰水 实验过程: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的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C块不作任何处理,作为一种对照。 2、收集唾液,先用冷开水漱口,然后头部略向前倾,伸出下唇搁在试管口上,舌头舐上颌门齿的基部,不久就会有清洁的唾液沿唇

流入试管,收集2~3毫升后,稀释2倍备用。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①将A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 ②将B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中,注入2ml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 ③将C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不进行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4、5~10min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 ①试管(1)中的馒头碎屑不呈现蓝色,而呈现碘液的颜色(棕黄色); ②试管(2)中的馒头小块呈蓝色; ③试管(3)中的馒头小块接触到唾液的部分呈现碘液的颜色,未接触到唾液的部分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要点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改进 北京市八角中学刘馥花 前言: 北京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生物的营养,第二节人和动物的营养中的[实验]唾液的消化作用。要求学生分组实验,人人动手。但是由于上课时间有限,且学生在取唾液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上课时做思想工作;再有本次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具过多,教师在准备时也有很大的难度。于是,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设备进行了实验改进。保证了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结果。 1.进行实验改进的原因: 1.1 做这个实验所需的仪器很多: 本实验需要的仪器有:大、小烧杯、试管、酒精灯、温度计、三脚架。我校初一每班平均近40人,那么所需的仪器如下:(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计算) 仪器名称酒精灯试管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三脚架总计 需要数量(个)20 40 20 20 20 20 140 从表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酒精灯、试管、温度计、烧杯总计有140件。对于实验设备齐全地学校来说,是不成问题的,对于我们普通学校,就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教师准备实验也要花去很多时间。 1.2 制备淀粉浆糊与取唾液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间。 实验步骤的第一步是:将淀粉煮成浆糊,需要6——10分钟,之后还要取唾液,时间也需要6——8分钟。即便两步同时做,也需要10分钟左右。这样就占了一节课近1/4的时间。后边的步骤还很多,一节课下来根本就做不完实验,常常是同学们没看到结果就下课了,不能进行实验分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3取唾液的过程中,学生的纪律不易保证。 取唾液的过程,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指导。有的学生觉得有趣,互相取笑,有的同学觉得恶心、不愿意做,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在课前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教学。 2.实验的改进: 2.1 用淀粉纸代替淀粉浆糊效果比较好。 选择淀粉纸的标准:吸水性强、有韧性、洁白。通过多次实验比较了白报纸、过滤纸后发现用过滤纸做淀粉纸效果最好。

中考阅读《奇妙的唾液》

奇妙的唾液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②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③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井可以止血。 ④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时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 ⑤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淀化妆品”——抗皱霜、洗面奶等。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唾液有哪些作用?(2分) 2.第③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奇妙的唾液》阅读练习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 奇妙的唾液(16分)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②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③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井可以止血。 ④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时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 用的毒性物质几乎 ..全部消失。 ⑤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淀化妆品”——抗皱霜、洗面奶等。 11、唾液有哪些作用?(4分)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课题: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年级:七年级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说明在口腔内发生的消化作用类型。 二、教学重点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三、教学难点 认识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型 探究性实验 五、课前准备 提出问题: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经过细细咀嚼后,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 假设:馒头、米饭中含有的淀粉是没有甜味的。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你组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验材料、用具 馒头、清水

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器材:试管,温度计,唾液,面粉,碘液,滴管,量筒,37℃温水。 实验步骤: 1、首先将面粉加水稀释成溶液状,静置一会儿。 2、取两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号,在1号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淀粉液。 3、在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清水和唾液,然后摇匀。 4、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各加入2滴碘液,摇匀, 观察颜色变化,发现1号试管中溶液变蓝,2号试管中溶液不变蓝。 结论: 1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2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分解而不存在了,由此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器材:试管,温度计,唾液,馒头,小刀,碘液,滴管,量筒,37℃温水。 实验步骤: 5、取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 C块不做任何处理。 6、用清水漱口,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一分钟后,用干净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 液挤压进小烧杯中。 7、取三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在1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然后加2毫升唾 液并搅拌均匀。在2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再加入2毫升清水搅拌均匀。在3号试管中加入馒头块后加入2毫升唾液。 8、将三只试管一起放入37℃度左右的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这三只试管,各滴加2 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发现1号试管不变蓝,2号变蓝,3号变浅蓝。 结论:1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分解而不存在了,2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3号试管中溶液变浅蓝色,说明馒头表面淀粉被唾液消化而内部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口腔解剖生理学试题及答案2014

**医院局部解剖学试题-口腔 科室: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牙冠: 2、牙本质: 3、根尖孔: 4、肌力轨道 5、咀嚼周期 6、味觉适应 二、单选题(每题1分) 1.牙的分类方法有:() A.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长短 分为乳牙和恒牙 B.根据牙与口角的位置关系分为前牙和后牙 C.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不同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或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 D.A+B+C 2.咀嚼时前磨牙的主要功能是:() A.撕裂食物 B.磨细食物 C.捣碎食物 D.切割食物 3.乳牙开始萌出的时间是;() A.婴儿出生后5~6个月 B:婴儿出生后6~8个月 C.婴儿出生后10~12个月 D.婴儿出生后14~16个月 4. 正常情况下,下列线角中最靠前的是:() A.颊胎线角 B.近唇线角 C.远唇线角 D.唇切线角 5. 下颌第一磨牙最小的牙尖是:() A.近颊尖 B:近舌尖 C.远颊尖 D.远中尖 6. 通常哪一恒牙的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 A.上颌第二前磨牙 B.上颌第三磨牙 C.上颌第一磨牙 D.上颌第二磨牙 7. 属于牙数目异常的牙是:() A.多生牙 B.融合牙 C.错位牙 D.易位牙 8. 牙体唇颏舌面凸度的生理意义是:() A.稳定牙列

B.保护牙龈 C.协助咀嚼 D.保持垂直距离 9.上颌第一磨牙最高的髓角是:() A.近中舌侧髓角 B.近中颏侧髓角 C.远中舌侧髓角 D.远中颏侧髓角 10.横牙曲线是:() A.连接两侧磨牙颏尖所构成的凸向下的曲线 B.连接两侧磨牙颏、舌尖所构成的凸向下的曲线 C.连接两侧磨牙舌尖所构成的凸向下的曲线 D.连接两侧同名磨牙颏、舌尖所构成的凸向下的曲线 11. 正常覆盖时,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切牙唇面的距离是:() A.7 mm以上 B. 5~7 mm C. 3~1.5 mm D. 3 mm以内 12. 没有咬合关系的颌位是:() A.牙尖交错位 B.下颌姿势位 C.下颌后退接触位 D.肌位 13. 咬合时上颌磨牙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的斜面是:() A.颏尖的颏斜面 B.颏尖的舌斜面 C.舌尖的颏斜面 D.舌尖的舌斜面 14.正中关系是指______时下颌对上颌的关系:() A.后退接触位 B.牙尖交错位 C.从ICP自然张口至最大 D.从RCP开口至最大绞链开口度 15.判断开胎时下颌应处于:() A.牙尖交错位 B.下颌姿势位 C.正中关系位 D.肌位 16.上颌窦的下壁由前向后盖过__________的根尖:() A..4~8 B.5~8 C.4~7 D.5~7 17.下颌神经沟在下颌支内侧面的位置相当于:() A.下颌磨牙胎平面上方约1cm高处 B.下颌磨牙胎平面下方约1cm高处 C.下颌磨牙牙合平面上方约0.5cm高处 D.下颌磨牙胎平面下方约0.5cm高处 18.乳突是下列何骨的一部分?() A.颞骨 B.颧骨 C.蝶骨 D.枕骨

《唾液的消化作用》教学设计

《唾液的消化作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该实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的一个探究性实验。传统教学中,实验时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逐步完成,最后得出结论:说明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现在,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切的感受到实验就是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手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 二、实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唾液的消化作用》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第四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中的一个学习内容,这个探究活动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自己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并且在小组之间交流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唾液的消化作用这部分知识还比较陌生,但是他们非常渴望知道,因为他们多数人都有过类似经验:当我们细细的咀嚼馒头或米饭时,会感觉到有甜味。因此这部分内容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他们好动、好奇、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并且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但是,本探究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而教材没有说得很具体,这就需要老师细心引导。 (三)教学条件分析 由于学校实验仪器不全,大多数实验无法进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同时班内学生较多,实验过程有所困难。

口腔解剖生理学

教材名称口腔解剖生理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2005年第一版 命题人xx清正 一、命题要求 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列出每章节考试知识点。命题知识点按掌握60%,熟悉30%,了解10%的比例命题。 二、题型及数量 100道选择题,其中A1型题60道;A2型5-8道;A3型7-10道;B型15-18道;X型8-10道。 三、命题细目表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命题细目表 章节学时A1型A2型A3型B型X型合计第一章4第二章第三章32第四章130第五章22518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 A1 1.畸形中央牙尖常见于 A.下颌第一前磨牙 B.下颌第二前磨牙 C.上颌第一前磨牙 D.上颌第二前磨牙 E.上颌第三磨牙 2.下列哪颗牙拔除时可用旋转力

B.上颌xxxx C.下颌磨牙 D.下颌xx E.下颌前磨牙 3.牙尖交错牙合时正常覆盖应为 A.2~4mm B.3~5mm C.5~8mm D.8mm以上 E.<2mm 4.颜面部中1/3最大的骨是 A.鼻骨 B.颧骨 C.上颌骨 D.下颌骨 E.额骨 5.为简明记录牙的名称和部位常用符号将牙列分为四个区,其中代表A.左上颌区 B.右上颌区 C.左下颌区

E.以上都对 6.下列哪颗牙的整个牙合面呈“田”字形A.下颌第一磨牙 B.上颌第一磨牙 C.上颌第二磨牙 D.下颌第二磨牙 E.上颌第一前磨牙 7.下颌关节窝是下列哪一骨的一部分A.颞骨 B.蝶骨 C.上颌骨 D.腭骨 E.下颌骨 8.咬肌间隙感染多来自 A.下颌第一磨牙 B.上颌第一磨牙 C.上颌第二磨牙 D.下颌第三磨牙 E.上颌第三磨牙 9.颏动脉属于下列哪支动脉的分支

老中医说:口水也是中药 对人体有8大好处

老中医说:口水也是中药对人体有8大好处 *导读:老中医说:口水也是中药对人体有8大养生功效。口水,我们并不陌生,但您知道吗?口水有8大神奇的保健养生功效,不能随意浪费、弃失,要善于促进口水的分泌,以达到健身强体、养生长寿的目的。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口水除含有水分外,还含有人体健康必需的淀粉酶、溶菌酶、黏蛋白、球蛋白、乳酸胆铁、磷酸钙、氨基酸、钾、钙、氯等多种成分。这些物质成分对人体来说有很大的保健养生功效。 中医养生 功效一:润滑作用 口水中含有黏液素,可使口腔润滑柔软。 功效二:抗衰作用 口水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唾液腮腺激素,能使人聪明、齿坚、肌强,这样即使人到老年也会红光满面,不减青春活力 功效三:消化作用 口水中含有大量淀粉酶,能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使之易被吸收。 功效四:止血作用 口水能促进血液凝固,口内外伤或拔牙后引起出血时口水可帮助止血。导读:老中医说:口水也是中药对人体有8大养生功

效。口水,我们并不陌生,但您知道吗?口水有8大神奇的保健养生功效,不能随意浪费、弃失,要善于促进口水的分泌,以达到健身强体、养生长寿的目的。 功效五:稀释作用 当酸、苦等刺激性东西进入口腔时,口水分泌增加,把它稀释,便于吐出或咽下。 功效六:抗菌作用 口水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成分通过不同机理,产生一定的抗菌养生作用,可以防止口腔、咽喉和牙龈发炎。 功效七:治伤作用 口水中有一种神经生长素,这种生长素能显著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能加速烧伤皮肤的愈合。 功效八:冲洗作用 医生提醒牙膏仅能清洁口腔但不可美白牙齿。而口水能把食物残渣冲洗掉,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可见,口水具有冲洗牙齿和保护口腔清洁的养生功效。

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

“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教学 遵义县西坪镇中学何福琴 唾液即通称的口水,它主要由唾液腺分泌。人每日分泌1000 ml——1500 ml 的唾液为正常现象。唾液有几种作用(1)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说话和吞咽;(2)清洁和保护口腔;(3)抗菌作用;(4)溶解食物并不断移走味蕾上的食物微粒,从而不断尝到食物的味道;(5)消化作用。下面就对唾液的消化作用进行探究。即七年级生物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现对活动的几种实验教学方式来和大家进行探讨。 实验原理: 唾液里含有唾液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同时淀粉遇碘液呈蓝色的特性,可用碘液来检测淀粉是否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方法一: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和B用刀细细地切 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 2、用凉白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小块消毒棉球,约1min后,用医用镊子取 出棉球,挤出唾液。 3、取三支试管分别为(1)、(2)、(3)号,放入A、B、C三块馒头,然后水浴 加热10MIN,如下表: 试管馒头唾液清水温度时间碘液现象(1) A 2ml ---- 370C 10min 2滴 (2) B ---- 2 ml 370C 10min 2滴 (3) C 2 ml ---- 370C 10min 2滴 结果与分析: (2)号试管里的液体显蓝色,因为试管里没有唾液,淀粉仍然存在。 (1)号和(3)号试管里不显蓝色,是因为试管里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

方法二: 1、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A、B、C,在A管中加入咀嚼过的馒头屑和2 ml清 水,B管加入一个馒头块和2 ml唾液,C管加入手工捏碎的馒头屑和2 ml 清水。 2、向A、B、C三管分别加入2 ml碘液,放在370C的温水中保温,注意观察 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结果与分析: A管蓝色消退比B管快,C管蓝色不退,说明A管中淀粉酶与淀粉充分混合,加大了两个的接触面,使淀粉水解迅速而完全。B管相反,C管中没有淀粉酶,淀粉仍然存在。 方法三: 1、取1g干淀粉放在烧杯里,先用少量清水调匀,在加100 ml清水加热,搅拌, 煮沸,冷却后备用。 2、用凉开水漱口后,微张开口,舌尖抵在下颌门齿的下方,头稍前倾,将下唇 搁在一个小烧杯口上,几分钟后,唾液就沿着下唇流入杯中。 3、取2支试管,编号1、2,然后加入2 ml淀粉溶液。 4、向1号试管加2 ml清水,2号试管加2 ml唾液,振荡后,试管中的液体有 点浑浊。同时把两支试管放在370C的温水中大约10 min后,2号试管液体变透明了。 5、向两支试管里各加入2滴碘液,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结果与分析: (1)号试管里的液体呈蓝色,因为试管里没有唾液,淀粉没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仍然存在,遇碘液呈蓝色。 (2)号试管里不显蓝色,是因为试管里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 对于第三种方法,由于实验煮沸淀粉糊耗时过多,取唾液也不方便。370C 的温度不宜控制(大部分学校没有恒温箱会放弃实验),因此还可以将实验做一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教学设计 时间:2017年3月 地点:生物实验室 教师:穆小军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的含义;(2)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 2. 能力目标: (1)初步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探究的能力。如:试着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能力;(2)通过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表达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互相协作意识; (2)通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主要是围绕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个原理进行探究式学习展

开的。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设计试验方案,如果觉得自己的试验方案不如课本中的好,也可采用课本中的。 1 提出探究性问题 先创设一个实验情景: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慢咽,同时思考问题:馒头在口腔里“吃的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器官参与?在这些器官参与下,馒头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学生答出馒头块在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作用下由块状变为糜状时,引出物理性消化的含义;紧接着在问学生,细细嚼馒头时,还有什么感觉?在学生答出“有点甜”时,引出探究性问题:馒头里的营养成分主要是淀粉,淀粉本身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那为什么在口腔里充分与唾液混合后就感觉到了甜味呢?难道是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这种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学生在吃馒头的过程中,亲自感悟到的问题,所以积极性非常高,众说纷云。 2 提出假设 要解决上述问题,只有通过实验进行证明,那么可以先假设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成分是发生了变化,然后用“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一原理进行实验证明:淀粉在与唾液充分混合后,再加入碘液,如果颜色不变蓝,说明假设成立;如果颜色变成了蓝色,说明假设不成立。 3 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 如何进行实验来说明问题呢?这是整个探究式学习的一个核心,同时也是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关键。这个时候,教师的点拨及实验材料的充分准备非常关键。我除了将课本上提及的有关材

口腔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

口腔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 所有答案请作答到“答题卡”,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单选,1分/题,共计30分) 1.牙的分类方法有:() A.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长短分为乳牙和恒牙 B.根据牙与口角的位置关系分为前牙和后牙 C.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不同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或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 D.A+B+C 2.咀嚼时前磨牙的主要功能是:() A.撕裂食物 B.磨细食物 C.捣碎食物 D.切割食物 3.乳牙开始萌出的时间是;() A.婴儿出生后5~6个月 B:婴儿出生后6~8个月 C.婴儿出生后10~12个月 D.婴儿出生后14~16个月 4. 正常情况下,下列线角中最靠前的是:() A.颊胎线角 B.近唇线角 C.远唇线角 D.唇切线角 5. 下颌第一磨牙最小的牙尖是:() A.近颊尖 B:近舌尖 C.远颊尖 D.远中尖 6. 通常哪一恒牙的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 A.上颌第二前磨牙 B.上颌第三磨牙 C.上颌第一磨牙 D.上颌第二磨牙 7. 属于牙数目异常的牙是:() A.多生牙 B.融合牙 C.错位牙 D.易位牙 8. 牙体唇颏舌面凸度的生理意义是:() A.稳定牙列 B.保护牙龈 C.协助咀嚼 D.保持垂直距离 9.上颌第一磨牙最高的髓角是:() A.近中舌侧髓角 B.近中颏侧髓角 C.远中舌侧髓角 D.远中颏侧髓角 10.横牙曲线是:() A.连接两侧磨牙颏尖所构成的凸向下的曲线 B.连接两侧磨牙颏、舌尖所构成的凸向下的曲线 C.连接两侧磨牙舌尖所构成的凸向下的曲线 D.连接两侧同名磨牙颏、舌尖构成的凸向下曲线 11. 正常覆盖时,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切牙唇面的距离是:() A.7 mm以上 B. 5~7 mm C. 3~1.5 mm D. 3 mm以内 12. 没有咬合关系的颌位是:() A.牙尖交错位 B.下颌姿势位 C.下颌后退接触位 D.肌位 13. 咬合时上颌磨牙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的斜面是:() A.颏尖的颏斜面 B.颏尖的舌斜面 C.舌尖的颏斜面 D.舌尖的舌斜面 14.正中关系是指______时下颌对上颌的关系:() A.后退接触位 B.牙尖交错位 C.从ICP自然张口至最大 D.从RCP开口至最大绞链开口度 15.判断开胎时下颌应处于:() A.牙尖交错位 B.下颌姿势位 C.正中关系位 D.肌位 16.上颌窦的下壁由前向后盖过__________的根尖:()A..4~8 B.5~8 C.4~7 D.5~7 17.下颌神经沟在下颌支内侧面的位置相当于:() A.下颌磨牙胎平面上方约1cm高处 B.下颌磨牙胎平面下方约1cm高处 C.下颌磨牙牙合平面上方约0.5cm高处 D.下颌磨牙胎平面下方约0.5cm高处 18.乳突是下列何骨的一部分?() A.颞骨 B.颧骨 C.蝶骨 D.枕骨 19.走行于翼腭管内的血管神经是:() A.腭降动脉及腭神经 B.腭前神经及血管 C.鼻腭神经及血管 D.腭中、后神经及腭小血管 20.关节窝顶部与颅中窝间骨板厚度约为:() A.0.5mm B.1.0mm C.1.2mm D.2.0mm 21.下颌极度前伸时,最紧张的韧带是:() A.髁下颌韧带 B.蝶下颌韧带 C.盘锤韧带 D.茎突下颌韧带 22.颞下颌关节的血供动脉主要为:() A.髁浅动脉 B.上颌动脉 C.面动脉 D.A十B 23.分布于髁下颌关节的神经是:() A.耳髁神经及咬肌神经 B.耳髁神经及面神经颏支 C.髁深神经及颧髁神经 D.耳髁神经、咬肌神经及髁深神经 24.以浆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性唾液腺为:() A;腮腺 B.下颌下腺 C.舌下腺 D.颏腺 25.腮腺导管最狭窄处位于:() A.出腮腺处 B.在咬肌前缘处 C.穿过颏肌的部位 D.开口部位 26.位于腮腺深面的结构有:() A.耳颞神经 B.颈内动脉 C.颈外动脉 D.上颌动脉 27.舌下肉阜上有() A.舌下腺管的开口 B.下颌下腺管的开口 C.舌下腺管及下颌下腺管的开口 D.下颌下腺导管及舌下腺大管的共同开口 28.于舌骨大角尖处发自颈外动脉的分支是:() A.甲状腺上动脉 B.舌动脉 C.面动脉 D.上颌动脉 29.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哪点是错误的:() A.正中联合 B.颊孔区 C.下颌角 D.咏突 E.髁状突颈部 30..髁突的主要功能部位是:() A.髁突后斜面 B.髁突前斜面 C.髁状突内斜面 D.髁状突外斜面 E.髁突内外极 二、名词解释(5分/题,共计30分) 1、牙冠: 2、牙本质: 3、根尖孔: 4、肌力轨道 5、咀嚼周期 6、味觉适应 三、问答题(10分/题,共计40分) 1、乳牙与恒牙有何主要区别?(列表说明) 2、何谓根管系统?有何临床意义? 3、颞下颌关节由哪些部分组成? 4、长正中有何生理意义?

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3、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二、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施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方案,初步培养科学探究中对照实验的设计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 三、学习重点: 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多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3、规范操作滴管和量筒等实验器具 学习过程: 1、我们在吃馒头时总会感觉到有甜味,为什么???由此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几 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清水,作为1号试管的_____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3、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4、由此可见,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____性消化,又能进行_____消化。 5、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37。C的水为试管保温??? 6、用图标的形式写出淀粉的消化过程: 7、很多人在咀嚼馒头时会觉得有甜味儿,主要是因为() A、馒头里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B、淀粉在口腔里被分解成葡萄糖 C、淀粉在口腔里被分解成麦芽糖 D、吃馒头口感好 8、下列关于淀粉消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淀粉在口腔里能被消化成麦芽糖 B、未经消化的淀粉在胃液里继续消化成麦芽糖 C、淀粉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里进一步消化成葡萄糖 D、淀粉在小肠里可以被消化成葡萄糖 9、将一支加入一定量浆糊和唾液的试管放入37。C的水浴中保温5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浆糊不变蓝,这说明() A、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B、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试管内有淀粉存在 D、淀粉已不存在 学习感悟: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掌握口腔解剖学的研究对象、目的、范围以及其他学科的关系。 了解学习和研究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了解口腔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牙的演化 第一节牙的演化 掌握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牙体形态演化学说,牙附着于颌骨方式 第二节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记录 掌握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记录法 掌握部分记录法 了解通用编号系统 第三节牙的组成部分 掌握外部观察、剖面观察。 掌握临床牙冠、解剖牙冠的定义。 第四节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掌握牙体一般应用名词、牙冠表面解剖标志。 第五节牙体外部形态 掌握恒牙外部,乳牙外形,乳牙及恒牙的萌出和更替,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掌握上颌中切牙、尖牙、第一、二双尖牙、第一、二磨牙;下颌中切牙、第一、二双尖牙、第一、二磨牙的牙体解剖外形 第六节牙髓腔解剖 掌握髓腔各部分名称,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恒牙髓腔形态,乳牙的髓腔形态。 了解髓腔的观察方法,侧支根管和根分歧的概念,髓腔解剖特点的临床意义。 第三章牙列、牙合与颌位 第一节牙列 掌握牙列分形、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牙列牙合面形态特征 了解牙列长度、宽度、Terra牙列指数。 第二节牙尖交错牙合 掌握牙尖交错牙合名称与定义、咬合接触特征 掌握牙合的建立及不同发育阶段牙合的特征 了解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 第二节颌位 掌握三个基本颌位的定义 掌握牙尖交错位的正常标志、特点、意义 掌握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 了解前伸牙合颌位、侧牙合颌位及正常牙合 第四章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第一节骨 掌握上、下颌骨、蝶骨、颞骨的形态结构和解剖特点 了解鼻骨、颧骨、腭骨、舌骨的形态结构和解剖特点 第二节颞下颌关节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结构特点,颞下颌关节运动的开闭口运动特点,颞下颌关节运动中的生物力学作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解剖特点 了解颞下颌关节运动的侧方运动特点 第三节肌 掌握表情肌、咀嚼肌、腭咽部肌各自肌群的位置、起止点、形态和功能。 了解颈部肌群的位置、起止、形态和功能 掌握口颌系统的肌链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节唾液腺 掌握腮腺、下颌腺、外腺、小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及其腺导管的走行、开口部位、临床应用、神经支配、血管分布、淋巴回流。 了解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主要毗邻。 第五节血管 掌握颈总动脉的行程、颈动脉窦、颈动脉体的位置、性质及功能。 掌握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的行程、分布、临床应用。 掌握颈内动脉的行程。 了解颈内动脉颅内分支及其分布。 掌握锁骨下动脉行程 了解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分布。 了解头、颈部的动脉吻合。 掌握面前静脉、颞浅静脉、翼静脉丛、颈内静脉、面后静脉、面总静脉、颌内静脉的起止、行程和属支。 了解颈前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程和属支 掌握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及其临床应用 第六节淋巴结和淋巴管 了解枕、耳后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和淋巴流向。 掌握腮腺淋巴结、下颌下腺淋巴结、面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流向。 了解咽后群、颈前群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流向。 了解深淋巴结的划分及颈部淋巴结的简化分组。 掌握颈外侧群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和淋巴流向。 掌握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颈段的组成、行程收集范围及注入部位。 第七节神经 了解三叉神经纤维成份。 掌握三叉神经分支的起止行程、分支、管理分布,及上、下颌神经在口腔内的分布及其变异。 了解面神经的三种纤维。 掌握面神经管段的分支,面神经颅外段及其分支、分支的起止行程,分布区域及损伤时造成的面瘫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