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微观经济学分析(1)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及行为研究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及行为研究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及行为研究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炫耀性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炫耀性消费更是愈发突出。

大学生在校园里展示名牌服饰、豪华手机、高价车辆等高档消费品,以此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本文将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及行为进行研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1. 社会认可需求大学生处于成长期,面对社会的各种认可和评价,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通过炫耀性消费,他们能够在同龄人中获得更多的眼球和关注,从而获得社会认可和满足自尊心。

2. 个人认同需求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一种追求与别人不同、与众不同的心理。

通过炫耀性消费,他们可以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品味和审美观,满足自己对于独特性的追求。

3. 消费陶醉一些大学生存在一种消费陶醉的心理,他们认为高档消费品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感,因此乐此不疲地进行炫耀性消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4. 资本积累一些大学生将炫耀性消费视为一种投资,通过展示奢侈品和高端消费品,来积累社会资本,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扩大人际关系网络,增加社会认可度和职场竞争力。

二、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1. 购买名牌服饰大学生经常在校园里穿着名牌服饰示人,比如LV、GUCCI等等,这些品牌代表了高端时尚和高价值,他们通过穿着这些名牌服饰来炫耀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品味。

2. 拥有高端手机大学生追求拥有最新款式、最高配置的手机,比如iPhone、华为Mate等,他们认为拥有这些高端手机能够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3. 驾驶高价车辆有些大学生购买了豪华汽车,比如宝马、奔驰等,通过驾驶这些高价车辆,在校园里吸引众多目光,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4. 炫耀消费场景在校园中,大学生会选择在人群密集、容易吸引眼球的地方进行炫耀性消费,比如在食堂排队时亮出高端手机、购物中心挥霍大把钱财等等。

炫耀性消费的社会经济学分析

炫耀性消费的社会经济学分析

炫耀性消费的社会经济学分析炫耀性消费作为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很早就受到西方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关注。

然而人们对炫耀性消费的研究,往往采取单一的分析视角。

本文将社会学对消费者阶层的划分与经济学的需求、效用等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解析炫耀性消费现象。

关键词:炫耀性消费社会阶层需求效用炫耀性消费的内涵一个多世纪前,美国经济学家、制度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托尔斯坦·凡勃伦认为:一定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是与人的身份和地位相关的,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反映了人的身份与地位。

由于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归属,可以通过消费来外显,因此消费者总是尽量提高自己的炫耀性消费水准,避免消费水准的降低,从而避免受到社会的轻视。

通过消费可以提升消费者自身的金钱力量、权力和身份,为消费者本人打上特定社会阶层的印记,从而使其博得荣誉,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炫耀性消费的意义。

凡勃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有闲阶级”这一概念。

他认为:“在文化演进的过程中,有闲阶级的涌现与所有制的开始是同时发生的。

……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建立了私有财产制,哪怕是在极低级的发展形态下,在经济体系中就有了人与人之间对商品占有进行竞争的特性”。

当一个阶级通过竞争拥有了足够的财富,就能使其即使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还能做到“有闲”。

对于人们为什么占有财产,财产之所以有价值,他认为:“后来在社会的日常生活中以及人们的思想习惯中,掠夺活动渐成过去,生产活动进一步代替了掠夺活动,于是累积起来的财产就越来越成为获得成就与优势的象征”。

这就是说,在凡勃伦看来,占有财产除了能使人“有闲”,还可以满足虚荣心和自尊心的需要。

对于有闲阶级的特点和表现形态,凡勃伦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有闲阶级认为不参加劳动是保持其身份的必要条件,“摒绝劳动不仅是体面的,值得称赞的,而且成为保持身份的、礼俗上的一个必要条件”。

有闲阶级力图通过消费给别人留下印象,“一个人要使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漠不关心的观察者,对他的金钱力量留下印象,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不断地显示他的支付能力”。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及行为研究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及行为研究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及行为研究【摘要】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现象在当今社会日益普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行为和心理,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与自我认同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效应。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建议,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了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及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决策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行为、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自我认同、效应、案例分析、总结、建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及行为研究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购买高档奢侈品、参加昂贵的聚会活动、秀出豪车豪宅等方式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和赞赏。

这种行为往往受到同龄人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影响,使得大学生在消费中更加倾向于攀比和竞争。

研究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心理和行为,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特点。

也能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影响因素和心理机制,为有效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支持。

2. 正文2.1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分析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炫耀性消费行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需求,更多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财富和个人魅力。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受到社会影响和心理诉求的综合作用。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影响的。

大学生处于一个充满社交和竞争的环境中,他们常常会受到同学、朋友甚至是网络上的他人的消费行为和态度影响。

在追求社会认可和彰显个人价值的大学生会倾向于进行炫耀性消费,以表现自己的优越感和社会地位。

社会心理学还指出人的行为是受到内在心理需求的驱动的。

大学生在追求炫耀性消费的过程中,往往是出于对自己自尊、认可和社会认同的渴望。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原因分析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原因分析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原因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涌入社会,他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与此一些大学生也开始出现炫耀性消费的现象,他们追求名牌、追赶潮流,甚至不惜借贷进行消费。

那么,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心理原因。

社会舆论的影响是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在当今社会,名牌、豪车、豪宅等奢侈品成为了时尚潮流的代表,而这些潮流的传播往往来自于社会舆论的宣传。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开始追求这些潮流,希望通过名牌消费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感。

他们往往认为只有消费了这些时尚品牌,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从而加强自己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存在“面子工程”,这就是说,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在同龄人面前有更好的表现,他们放任孩子进行消费,而且对于孩子的需求也给予过多的满足,这就使得孩子形成了一种依赖性,认为只有金钱和物质才能给予自己快乐和满足,所以,一旦得不到这些东西,就会感到失落和不安。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的原因还充分体现出了对自我认同的需求。

在大学生这个阶段,他们正在建立自己的社会身份和角色认同,而这种认同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上。

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他们会不惜借贷、积极攀比,让自己充满虚荣心和攀比心,从而将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置于第一位。

媒体的影响也是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交流信息和展示自己的重要平台。

社交媒体的普及不仅使得人们的社交圈更加广阔,也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透明。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学生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消费达人,他们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消费品和生活方式来吸引关注,得到虚拟的喜欢和评论,这种赞美和认可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炫耀性消费心理。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及行为研究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及行为研究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及行为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逐渐成熟,人们对于消费也越来越重视。

尤其是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一大群体,其消费行为更是备受关注。

在大学生群体中,炫耀性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在购物、出行、饮食等方面展现出炫耀与攀比的心态。

本文通过调研和分析,旨在探讨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心理与行为,并探讨背后的原因。

一、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分析1. 社会认同需求:大学生处于对自我认知、社会认同和未来规划的阶段,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

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很多大学生倾向于通过昂贵的消费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以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

2. 消费焦虑心理:在当下社会,消费观念日益成熟,消费市场也日益丰富多样。

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周围同龄人的消费水平和品味的影响,导致消费焦虑心理。

为了减少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他们往往倾向于通过炫耀性消费来彰显自己的品味和经济能力。

3. 心理潜意识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消费选择受到潜意识的影响,他们会受到媒体、社交网络以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其消费决策。

在观念的影响下,他们可能更容易陷入攀比的心态,从而选择昂贵的消费品牌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1. 品牌消费:大学生群体中,很多人倾向于购买知名品牌的商品,例如服装、鞋包、手机等,以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品味。

消费者会追求名牌、限量款等独特商品,通过品牌消费来显示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

2. 社交消费:大学生在进行社交活动时,会选择一些高档的餐厅或咖啡厅进行聚会,选择昂贵的饮食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他们会通过炫耀性的社交消费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高大上”。

3. 虚荣消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虚荣消费,他们会购买一些与自己实际需求不符合的物品,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心理上的虚荣感,或者是为了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品味。

1. 社交网络的影响:社交网络在当下的大学生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多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来展示自己的生活、消费和社会地位。

炫耀性消费的解决方案(3篇)

炫耀性消费的解决方案(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然而,炫富消费这一现象也随之而来,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炫富消费的成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炫富消费的成因1. 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当前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

在这种背景下,炫富消费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在物质追求上不断攀比,试图通过展示自己的财富来获得别人的认可。

2. 价值观的扭曲在部分人的观念中,财富是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这种观念的扭曲导致了炫富消费的盛行。

人们为了追求财富和地位,不惜通过炫富消费来展示自己的实力。

3. 消费观念的滞后在我国,一些消费者对消费的认识还停留在物质层面,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这种消费观念的滞后使得炫富消费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二、炫富消费的危害1. 加剧社会贫富差距炫富消费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导致社会不稳定。

一方面,炫富者通过消费展示自己的财富,进一步拉大了与普通人的距离;另一方面,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社会矛盾加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2. 损害社会风气炫富消费容易引发攀比心理,导致人们过分关注物质生活,忽视了精神追求。

这种风气容易使人们追求虚荣,丧失道德底线,对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

3. 加重经济负担炫富消费往往伴随着高消费、奢侈消费,这使得许多消费者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

长期以往,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品质,还会对家庭和社会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三、炫富消费的解决方案1. 转变消费观念(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认识到,财富并不是衡量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精神追求同样重要。

(2)倡导理性消费。

在消费过程中,要关注自己的实际需求,避免盲目攀比和跟风消费。

2.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培养孩子正确消费观念的重要场所。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炫富消费。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及行为研究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及行为研究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及行为研究在人们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追求炫耀性消费,这种消费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分析,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追求社会地位和认同感大学生在社会地位和个人认同感的追求中,炫耀性消费成为了一种心理暗示。

他们希望通过高品质的商品和奢侈的消费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个人魅力,以获得社会认可和自我肯定。

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往往会理性地选择那些昂贵、时尚、高档的产品,以证明自己综合素质的高超。

2、虚荣心的满足大学生天生具有一种强烈的虚荣心,他们喜欢被别人关注和赞扬。

在这种情况下,炫耀性消费成为了他们达到虚荣心满足的手段之一。

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会选择那些让自己在同龄人中突显出不同的产品,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赞美,以此推动自己虚荣心的满足。

3、情感需求的表达对于大部分人群而言,消费行为都包含了一定的情感表达。

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情绪的波动,一些消费习惯也是他们情感的宣泄。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大学生通过炫耀性消费来表达情感的需求。

在选择名牌、奢侈品等时装产品时,他们往往会受到自己情感的影响,以此表达自己的状态和想法。

1、喜欢购买奢侈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较为追求品质和档次,在经济能力可以支撑的情况下,他们会尽可能选择品质和档次较高的商品。

此外,大学生也喜欢购买奢侈品,以满足自身虚荣心和对品质的要求。

2、热衷于玩具租赁大学生常常利用玩具租赁来展示自己的生活水平和个性。

他们往往会选择高价值的玩具进行租赁,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在社交场合中,他们也会使用租来的奢侈品,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赞美。

3、频繁购买网红产品大学生在消费时较为注重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会受到网红产品和推广广告的影响。

如果一个品牌或者产品出现在了人们熟悉的网红推广账号中,那么对于大学生购买的诱惑力就会很大。

三、应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策略1、家庭教育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原因分析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心理原因分析
2.4 心理满足感
心理满足感是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消费昂贵的奢侈品或享受高档消费可以满足他们在心理上的某种需求,比如获得审美享受、自我实现感、认同感和成就感。在现代社会,消费已经不再只是物质需求的满足,更多地是心理需求的体现。很多大学生会通过购买奢侈品来弥补内心的空虚和不安,或者通过显示自己的消费能力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这种心理满足感可以带来一时的快感和满足,但也可能成为一种无底洞,永远无法填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心理满足感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阶段,他们渴望通过消费来提升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心。而消费昂贵的奢侈品或享受高档消费往往可以给他们带来一种满足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更有尊严和自信。这种心理满足感往往是短暂的,一旦消费行为停止或消费对象失去了价值,这种满足感很快就会消失。大学生需要意识到,真正的心理满足感来源于内心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而非外部的物质消费。只有真正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才能获得长久的心理满足感。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的炫耀性消费并不能真正满足大学生的自我认同需求,反而可能导致更多的焦虑和空虚感。大学生在面对自我认同需求时,应该更多地从内心寻找自我价值和认同感,而非依赖外部的物质符号来获得满足。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只有真正找到自己的内心定位,才能做到与外部世界和谐相处。
消费心理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社会观念的影响上。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会对其消费行为产生深远影响。社会对奢侈品和高消费的价值观念不断强化,使大学生感受到了更大的消费压力。他们渴望通过消费来展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消费心理的复杂性在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中得到充分体现。消费行为背后蕴含着多种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因素,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消费心理的复杂性,才能更好地指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实现消费与精神需求的平衡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微观经济学分析姓名:方悦学号:201502110196摘要:本文针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现象及对其概念的理解,使用基础微观经济学的语,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逻辑, 根据炫耀性消费的特点, 构建并分析了几个关于炫耀性消费的消费者行为理论问题,并对其作出简要分析及评论。

关键词:炫耀性消费; 消费者行为; 微观经济学一、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现象的出现及对其理解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一种炫耀性的消费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普遍。

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大学生对于一些生活用品,如:手机、电脑、化妆品、服装等高档品牌的追求,而这些消费实际超出了他们自己的经济收入承受能力之外。

早期的炫耀性消费被理解为通过消费让他人明了消费者的金钱力量、权力和身份( 消费者的社会经济地位) , 从而使消费者博得荣誉, 获得自我满足的消费行为。

而现代的炫耀性消费通常被理解为对奢侈品的消费。

二、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微观经济学构建( 一) 个人效用函数设计通过对炫耀性消费的以上理解, 我们试图作理论上的抽象, 给出炫耀性消费的一个较为一般意义上的定义。

具体而言, 炫耀性消费是一种消费者不能从直接消费获得效用, 而只能通过让别人知道获得效用的消费, 即从与别人的消费比较中获得效用的消费。

用通俗的话说, 也就是通过向别人炫耀而获得效用的消费。

所以, 炫耀性消费和一般性消费的巨大差别在于, 后者必须以其他人存在并且获得本人消费的信息为前提。

我们认为, 炫耀性消费的本质在于别人对消费者的评价可以进入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 也就是说, 消费者可以从别人的评价中得到效用。

如果一般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U= U( X,Y) , 其中 X 和 Y 为两种消费品的数量, U 为这两种消费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

现在我们假设其中一个商品 Y 属于炫耀性消费品, 因此, Y 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就不仅仅和 Y 的数量相关了,而是主要取决于其他人的评价。

这种评价带来效用的大小取决于评价的质量和数量, 前者取决于评价者的水平, 如是不是专家, 或者在该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后者则可以用评价者的数量简单代替。

这样一来, 包含炫耀性消费的效用函数就可以用一个新的函数形式表达, 即U= U( X, Y)Y= Y( a)其中, a 代表别人对他消费该物品的羡慕或评价的程度。

即, 新的效用函数就变为 U= U( X, Y( a) ) 。

( 二) 价格与炫耀性消费1、传统消费品的价格与消费量的关系: 传统需求曲线当商品 Y 的价格由开始的P1下降为P2时,预算线 B, 由 B1转动B2。

如果消费者的偏好保持不变, 消费者对商品 Y 的需求量可能会随其自身价格的降低而增加, 新的预算线 B2与无差异曲线切于 E2点, 得到 1 个新的最优商品组合。

所以, 在商品 Y 价格的变化过程中, 预算线就会发生转动,就会出现一系列新的最优商品组合点。

为了得到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把商品 Y 需求量的变化和价格变化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如右图1所示, 就可以得到是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一般而言,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这也被称为需求定理。

2 、炫耀品的需求曲线炫耀性消费品指的是这样的一些产品和服务,它们比同类商品中的其他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 品位更高, 也更让消费者们心驰神往, 这些商品价格不菲, 但是还不至于昂贵得让人可望而不可及。

数不胜数的中档市场消费者有趋优消费的愿望, 而且, 不计其数的人们现在能支付得起这种消费。

所以, 炫耀性消费品嘲弄一句传统老话:“价钱越高,成交量越少”。

这些奢侈品在价格上比传统商品价格高出许多, 同时也比传统的豪华商品的成交量多出许多。

因此, 产生了这样一种结果: 这些商品的销售一路飙升, 远远超越了人们所熟悉的价格需求曲线。

在一类又一类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中, 炫耀性消费品的消费者纷至沓来, 传统企业的领头人纷纷落马, 从而使整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现象迫使我们不得不用一种新的方式思考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品之间的关系。

同时, 它还为企业领导人追求梦想、实现企业发展和获得利润提供了机遇和巨大的空间。

炫耀性消费现象出现在许许多多种商品和服务中,所涉及的价格从几美元到数万美元不等。

从理论上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图形推导出其需求曲线, 如下图 1 和图 2 所示, 不同消费品需求曲线的形状是不同的。

一般消费品的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而炫耀性消费品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解释,即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用。

其实,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 炫耀性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中新增了变量, 即效用函数U= U( X, Y( a) ) 中别人的评价( a) 。

当炫耀者从价格上升中得到的? 炫耀效用抵消掉了由于消费数量增加减少的效用, 消费量就会随着价格的增加而增加。

,图1 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图2 炫耀性消费品的需求曲线( 三) 收入与炫耀性消费1 、收入变动与收入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 income consumption Curve) ,或称收入提供曲线( income offer curve) , 表示当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一系列的最优商品组合随者消费者收入的变化而移动所形成的曲线。

在下图 3 和右图 4 中, 预算线 B1无差异曲, 预算线 B1无差异曲线I1相切于 E1。

切点所对应的商品组合是在收入和价格一定的条件下, 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 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如收入由 M1增加到 M2, 然后再增加到 M3。

我们已经知道, 当价格不变时, 收入的增加将导致预算线向右方平行移动, 则预算线从 I1向I2, I3移动。

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也相应从E1移动到 E2和 E3。

把点 E1、 E2和 E3连结起来, 即可得到收入提供曲线。

然而, 不同消费品受收入变动的影响是不同的。

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 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需求都增加了, 但对其中一种商品需求增加的比例大于另一种商品。

在下图 3 中, 两种商品都随收入增加而增加, 因此这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 收入提供曲线的斜率一定是正数。

但消费者对商品Y需求的增加按比例大于商品 X。

因此, 商品 Y 是炫耀性消费品, 也就是奢侈品, 商品 X 是必需品。

此时, 收入提供曲线向其中的炫耀性消费品弯曲。

而上图 4 的情况表明消费品Y 的消费数量随着收入的增加反而减少, 因此, Y 被定义为劣等品。

图3 炫耀性消费品( X) 和必需品( Y) 图 4 劣等品( Y) 的收入提供曲线的收入提供曲线2 、从收入提供曲线到恩格尔曲线收人提供曲线表示在各种收入水平上两种商品消费的数量。

我们可以用收入提供曲线推出一种商品需求的变动与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

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被称之为恩格尔曲线 ( EngelCurve) 。

恩格尔曲线表示的是, 在所有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 某种商品的需求如何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 某种商品的需求如何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如下页图5 所示。

我们把每一收入水平 M, 所对应的商品 Y 的需求量描绘在以纵轴代表收入, 横轴代表商品 Y需求量的坐标图中, 就可以得到恩格尔曲线。

不同类型的商品具有不同形状的恩格尔曲线,对于炫耀性消费品而言, 由于它的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而且增加的速度也是加速的, 即收入越多, 用于炫耀性消费的比例就越大, 所以, 其恩格尔曲线是向上倾斜, 但是二阶导数是小于零的,即图像较为平缓。

当然, 其图像是可以通过收入提供曲线推导出来的, 如图 5( a) 所示。

不过在推导过程中应该注意, 由于在收入提供曲线的图形中,炫耀性消费品 X 是用纵坐标表示的, 而在恩格尔曲线中, 一般把收入( M) 作为纵坐标, 把消费品作为横坐标, 所以, 我们利用 45°转换线, 将炫耀性消费量从纵坐标转换为横坐标。

类似地, 我们可以从相应的收入提供曲线中推导出标准品和劣等品的恩格尔曲线。

由于标准品虽然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增加的速度逐渐变慢, 所以, 恩格尔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大, 即二阶导数是大于零的, 图形也就比较陡峭, 如上图 5( b)所示。

而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 低档品( 或者说劣质品、劣等品) 的消费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所以, 它的恩格尔曲线, 在某一点后将出现负斜率的情况, 即从整条曲线看则出现了向后弯折的现象, 如右图 6 所示。

图 5 从收入提供曲线到恩格尔曲线( 四) 炫耀性消费均衡的确定由于消费水平是私人信息, 外界无法观察, 这使得个人有动机通过炫耀性消费来争取理想的社会地位。

由于假定商品是无限可分的, 所以炫耀性消费方式可以是购买高价炫耀性商品, 也可以是购买大量价格较低的商品, 或购买高质量的商品。

当财富水平高的消费者和财富水平低的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满足史宾斯- 莫里斯分离条件( SpenceMirrlees sorting condition) 时, 凡勃伦效应不能在均衡状态下实现。

在此条件下, 购买炫耀性商品大大挤占了对非炫耀性商品的消费, 而且存在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普遍规律, 所以低财富水平消费者与高财富水平消费者竞相购买炫耀性商品( 即金钱竞赛) 的成本高于他们从中获得的效用。

既然如此,高财富水平的消费者也没有动机高价购买炫耀性商品以求区别于低财富阶层( 歧视性对比) 。

他们在这一条件下完全可以通过在低价位增加购买数量来炫耀财富, 所以狭义的凡勃伦效应不会出现。

图 6 劣等品的恩格尔曲线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 还有若干与“炫耀性消费”和“凡勃伦效应”相似或相关的概念。

Leibenstein( 1950) 最早试图将涉及消费外部效应的现象纳入主流微观消费理论, 这种效应后来又被称作消费外部性( consumption externality) 。

杜森贝里( 1968) 和 Frank( 1985) 使用了炫示效应( demon- stration effects) 一词。

华人学者黄有光( Ng, YewKwang, 1987) 在研究奢侈品税时对钻石效应( diamond effects) 进行了定义。

华人学者王建国( 1999) 把研究人们追求相对经济地位的名次, 如相对收入、相对消费量和相对效用的行为和经济效果的经济学分支称作位置消费理论( positional consumptiontheory) , 并把位置消费定义为“人们为了相对经济地位或名次而进行的消费”。

Cooper( 2001) 等人则使用地位效应( status effects) 一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