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蛋孵化检查的范围及方法

合集下载

鸡蛋孵化条件和实验方案

鸡蛋孵化条件和实验方案

鸡蛋孵化条件和实验方案鸡蛋孵化是指通过恒温、适湿、适氧等条件,使鸡蛋内的胚胎发育并孵化出小鸡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鸡蛋孵化的条件和实验方案。

一、鸡蛋孵化条件1.温度条件:鸡蛋孵化所需的温度范围为37.5-38摄氏度。

在孵化箱或孵化器中,需要保持恒温。

一般情况下,孵化箱的温度可通过温度控制器进行调节和控制。

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鸡胚的正常发育。

2.湿度条件:孵化鸡蛋的相对湿度一般需要保持在60-70%之间。

孵化箱或孵化器中应设置合适的湿度控制装置,以维持适宜的湿度。

3.通风条件:鸡蛋孵化需要保持适宜的氧气浓度,所以通风条件也很重要。

通风系统可以确保鸡蛋得到足够的氧气,并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

通风量的控制应根据孵化器的尺寸进行调节,以保持适宜的通风速度。

4.翻蛋条件:鸡蛋孵化过程中,需要定期翻动蛋,以保证胚胎全面受热,避免胚胎附着在蛋壳的一侧。

一般情况下,每天翻动2-3次,每次翻动角度为45度。

二、鸡蛋孵化实验方案鸡蛋孵化实验方案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等内容。

1.前期准备:(1)收集新鲜的鸡蛋,确保蛋壳完整,没有破裂和污染。

(2)准备孵化箱或孵化器,并确保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设备正常运行。

(3)准备温度计、湿度计等测量工具,以及翻蛋工具。

2.实验操作:(1)将鸡蛋放置在孵化箱或孵化器的孵化单元中,注意安排鸡蛋的排列方式,避免相互挤压。

(2)调节孵化箱或孵化器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使其达到适宜的孵化环境。

(3)根据孵化箱或孵化器的要求,设定翻蛋的时间和角度,并进行定期翻蛋。

(4)每天观察孵化箱或孵化器内部环境的状态,检查温度、湿度等参数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调整。

(5)持续进行实验操作,直到孵化结束。

3.数据记录:(1)记录孵化箱或孵化器的温度、湿度、通风量等参数的变化情况,每天至少记录2次。

(2)观察记录鸡蛋的发育情况,包括初期的卵黄移位、胚胎发育的形态变化等。

(3)记录鸡蛋孵化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蛋壳破裂、发霉等。

挑选入孵种蛋的技巧

挑选入孵种蛋的技巧

挑选入孵种蛋的技巧
挑选入孵种蛋的技巧
1、形状正常。

正常蛋为卵圆形,蛋形指数在0.72-0.76之间。

过长、过圆、两头尖、中间大或一头特大一头特小等蛋均不能选用。

2、种蛋来源。

种蛋必须来自高产、健康无病、饲养管理正确、配偶比例适当的种鸡群,才能保证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

3、蛋的剖检。

每批可随机抽出几个种蛋,将蛋打开放入平玻璃容器中,新鲜的蛋白较浓,蛋黄隆起,不新鲜的蛋白稀薄,蛋黄相对较扁平。

4、种蛋要新鲜。

用来孵化的种蛋愈新鲜愈好。

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种蛋孵化率会逐渐降低。

种蛋不能用水洗,经水洗过的蛋表面胶质脱落,微生物容易侵入内部造成变质,蛋内水分也易蒸发。

5、内部品质要好。

种蛋内部品质可用灯光照检,凡粘壳、散黄、蛋黄流动性大,蛋内有气泡,气室偏,气室流动,气室在中间或在小头的蛋,均不宜使用。

6、种蛋大小。

种蛋大小要适中,过大或过小的蛋都不能用。

一般蛋用型鸡种蛋重:开产后的前12周为52克,以后为55克以上;肉用型鸡种蛋重:前12周50克,12周后为52克以上,无论是蛋用型还是肉用型都不能超过65克。

鹅种蛋的贮存、孵化及出雏的技术要点

鹅种蛋的贮存、孵化及出雏的技术要点

水禽世界2015.1鹅种蛋的贮存、孵化及出雏的技术要点近几年来,养鹅已成为广大农民致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新举措。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鹅产蛋的季节性很强,产蛋数量比较低,一般大型鹅产蛋在50个左右,小型鹅产蛋在120个左右不等,这样就影响养鹅业的发展。

尤其是每年的夏、秋季节,温度适宜,水草丰盛,饲料来源广泛,是养鹅的黄金季节。

恰恰在这时雏鹅比较少,而且价格昂贵,远远满足不了养鹅的需要。

所以,加强孵化,不仅能提高种鹅场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解决了季节性雏鹅短缺的矛盾。

笔者结合在种鹅场的工作经验,总结了鹅种蛋的贮存、孵化及出雏的技术要点,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1鹅种蛋的选择、保存、运输及消毒1.1鹅种蛋的选择鹅种蛋要求源于没有污染和传染病的地区,种鹅场卫生、防疫条件好,种群经过免疫,饲喂营养全价的饲料,管理健全,生产性能高,受精率高,体质健康的鹅群。

鹅种蛋应选择大小合适,形状正常的椭圆形蛋。

黑龙江白鹅种蛋重在110~150g,莱茵鹅在130~180g,蛋重200g 以上的不用。

蛋壳结构要细密均匀,厚薄适度。

蛋壳要清洁,蛋壳有粪便或脏物污染,易被细菌侵入,引起腐败。

对于肉眼能看到的或用照蛋办法观察到的裂纹蛋、砂皮蛋、钢皮蛋、气室过大的陈旧蛋、气室不正常蛋、双黄蛋、散黄蛋等都要剔除。

1.2鹅种蛋保存鹅种蛋保存最佳温度为11~ 15℃,保存1周以15℃为宜。

超过1周应控制在11~12℃,当保存温度超过23.9℃时,胚胎开始缓慢发育,可使胚胎死亡,当温度低于0℃时(蛋白冰点为0.5℃),种蛋因受冻失去孵化能力而死亡。

1.3鹅种蛋的运输引进种蛋时常常需要长途运输。

运输过程中如果保护不当,往往引起种蛋破损和卵黄系带松弛、气室破裂等,致使孵化率低。

种蛋最好采用有纸隔的专用蛋箱,逐个将种蛋装入蛋箱内,各层填充锯末或刨花等垫料,以防撞击和震动。

运输中切忌日晒雨淋。

到达目的地之后,应及时开箱检查,取出破损蛋。

1.4鹅种蛋的消毒一般由于鹅舍较潮湿,种蛋易于沾上污泥和粪便,所以鹅舍内的种蛋要勤于收集。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r——影响雏鸡质量的因素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r——影响雏鸡质量的因素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r——影响雏鸡质量的因素韩浩月【期刊名称】《国外畜牧学-猪与禽》【年(卷),期】2018(038)004【总页数】2页(P1-2)【作者】韩浩月【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31.3+2Petersime公司孵化研发部经理Roger Banwell指出:“雏鸡的质量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达到养殖者的期望,孵化场必须孵出优质的雏鸡。

”下面的系列文章将着眼于雏鸡的个体质量问题,以及各羽雏鸡对孵化程序和孵化过程的适用性,以便对孵化过程进行调整。

这些问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在Petersime公司孵化研发部多年的生产支持经验基础之上的。

1 消除外部影响因素雏鸡质量差的问题会在任何时间和/或以不同程度发生。

虽然这种问题随时都会发生,但是人们很难找到关键的原因。

因此,首要任务就是要消除外部影响因素。

在考虑调整孵化程序之前,首先要确保以下因素与雏鸡质量差的问题或此问题的严重程度无关:● 鸡群类型;● 鸡群年龄;● 种蛋储存时间;● 养殖场;● 种鸡舍条件;● 入孵时间(转入出雏箱和出壳时间);● 运输(日期、时间、卡车等);● 特定的孵化器和出雏器;● 暖通空调(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HVAC)相关的任何问题;● 极端的环境条件;● 孵化场或孵化前作业上的任何新变化,包括清洁用品、熏蒸剂、疫苗材料等的改变。

还有一些以上没有提到的问题。

例如,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真实案例:一个组长经常会将鸡蛋转移至湿的孵化篮中,而管理者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我突然造访时才发现了这一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为了解决雏鸡质量差的问题,可能已经开始调整他的孵化计划,并且可能在混乱而复杂的一连串事件中寻找原因。

2 排除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调查以下影响因素时应该考虑更多的问题:● 雏鸡质量差的问题与孵化器的设定模式有关吗?● 孵化器是否只装了一部分种蛋?● 孵化器和出雏器设置是否与孵化程序相符?● 出雏时间是否正确?● 雏鸡质量差的问题是否发生在整个孵化器/出雏器中,还是仅在机器内某个部位的雏鸡有此问题?● 自动翻蛋/卵内疫苗接种设备是否运作良好?设备是否干净?● 种鸡场是否改变了管理措施、饲喂方式?或最近是否有疾病发生?3 孵化检查检查种蛋来源是否良好,设备在技术上是否正常,并且可以自由正常地运行(HVAC、冷却水供应等运行良好),孵化场所有的管理措施是否一直运转良好且没有任何变化?孵化场和设备是否未污染?只有所有条件都符合才能开始孵化检查。

孵化场出壳率分析指南

孵化场出壳率分析指南

孵化场出壳率分析指南作者:Joseph M. Mauldin, 乔治亚州立大学家禽推广科学家 - 为了提高孵化场种禽的生产表现,首先要对基本质量进行监测。

本文简要介绍了可用作品控程序的最有效的质量监测方法——出壳率分析。

目录鲜蛋出壳率分析照蛋和出壳率分析出雏日出壳率分析出壳率分析步骤胚胎死亡率鉴定鉴定孵化21天种蛋的受精率准确的记录总结参考文献有三种出壳率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孵化期的种蛋分析。

出壳率分析的第一个时机是对待孵鲜蛋进行分析;第二次是在孵化7 到12 天时进行照蛋检查蛋的孵化情况;最后一次是在孵化期结束时破壳检查。

这三个方法都很简单,每种方法都可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可强化从种鸡场到孵化场品控程序。

下面我们将对这三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分别进行描述,使质检员易于操作,以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

鲜蛋出壳率分析鲜蛋出壳率分析的优点是能够以最快的方式估计种蛋的受精率。

当种群开始产蛋或如果种群出现疾病或繁殖问题时,这种分析方法就比较有用。

受精率可以在蛋产下后测定(而不是等到蛋储藏期后,或者等到孵化期进行照蛋检查甚至孵化结束时进行出壳率分析……很模糊)。

例如, 假如种蛋存储用一周时间,而出壳率分析是在孵化结束时进行,那么关于鸡群受精率的信息须在四周后才能获得。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措施的改善需要很长时间之后才能做出。

然而另一方面,鲜蛋出壳率分析也存在许多缺点。

鲜蛋出壳率分析法最大的不足是,它只提供关于受精率的大概信息。

仅依靠鲜蛋出壳率分析,无法获得其它繁殖方面的信息,譬如胚胎死亡,种蛋污染,裂纹蛋,受精蛋的孵化率,以及其它许多信息。

另一个缺点是分析步骤需要浪费昂贵的种蛋。

不过鲜蛋出壳率分析所用的样本量相对较小。

因为要浪费种蛋, 因此样本量很少超过100,也正是因为样,鲜蛋出壳率分析存在预测误差较高的问题,这是第三个缺点。

鲜蛋出壳率分析很少能提供充足的样本数,从而导致抽样误差。

出壳率分析的其它两种方法需要对几百个蛋样进行分析, 但只需评估存在问题的种蛋。

野鸭人工孵化操作要点

野鸭人工孵化操作要点

野鸭人工孵化操作要点1认真选好种蛋种蛋应选择长5.4-6.0厘米,中径粗4.0-4.5厘米,重50-56克,且新鲜、大小均匀的为种蛋,最好是产出后一星期内的或经冷藏保鲜的。

长期自然停放的将影响孵化率。

2.适时调整温度野鸭的孵化期为27-28天,头3天孵化室温为37.4℃.4-12天为37.2℃.13-19天37℃.20-24天36.7℃,25-28天为36.4℃。

采取这种变温孵化,可省去凉蛋工序。

如采取恒温孵化法.即1-24天室温为37.8℃.25-28天为36.8℃时,孵化期内需进行凉蛋。

3.严格控制湿度湿度过小,孵蛋易失水,湿度过大,将影响卵黄吸收。

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为宜。

4.注意定时翻蛋要做到每4小时翻蛋1次,转蛋角度不少于90度。

5保持空气流通孵化期内要注意通风,实行机械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变温孵化时,前期通风可小些,中后期要全开通风孔。

6后期每天凉蛋恒温孵化至15天后,每天要凉蛋2次或3次,使蛋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机外凉蛋,即将胚蛋整盘移出孵化器外,在室内凉至36-37℃,与人的眼皮温度相近时再移进孵化器内;二是用喷水凉蛋,即用36℃的温水喷在胚蛋上,10-15分钟后孵化器接着孵化。

7.定期照蛋检查种蛋孵化期间,共进行3次照蛋检查。

第1次在人孵的第七天,第2次为第13天,第3次为人孵的第24天。

第1次照蛋主要检查蛋的气室是否朝上放置,拣出未受精蛋;第2次照蛋主要了解胚蛋发育情况,及时改善孵化条件:第3次照蛋主要了解胚蛋发育情况,并拣出死胚蛋,以便落盘。

8.搞好出雏管理第3次照蛋后即落盘,将胚蛋移到出雏器内平放好,不再翻蛋。

雏鸭开始出壳后,待绒羽凉干后即可从出雏器中拣出送进育雏室。

一般每隔4小时拣一次,同时拣出空蛋壳,以利小雏继续出壳。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2)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2)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2)作者:唐彩琰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8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S831.3+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4-0005-031日龄雏鸡的羽毛生长状况是雏鸡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讨论最常见的羽毛不良问题以及如何找出其潜在的原因,这将有助于持续提高孵化场的雏鸡质量。

1 雏鸡最佳的外观是什么雏鸡的外观应该均匀一致,羽毛清洁且干燥,未沾染蛋黄等杂质,未受液体胎便污染。

1日龄雏鸡的头部和颈部羽毛状况也很重要(图1)。

2 导致羽毛状况不佳的原因以下羽毛状况不佳问题在商业性孵化场中很常见。

每一种问题都与一个潜在的原因相关。

2.1 羽毛潮湿雏鸡羽毛潮湿通常与孵化期后期或种蛋由孵化器转入出雏器时的温度控制不当有关。

通常来说,孵化时的最佳蛋壳温度为37.8 ℃。

然而,对于储存时间极短的小型种蛋(体积/表面积比低)来说,37.8 ℃的蛋壳温度会导致其冷却过度;而对于储存时间较长的大型种蛋(体积/表面积比高)来说,37.8 ℃的蛋壳温度会导致其冷却不足和过热。

不同品种蛋鸡所产种蛋具有不同的产热曲线。

孵化过程中的产热模式也受到孵化场众多特定因素(如种蛋储存天数和预热条件等)的影响。

重要的是要精确调节孵化程序以使种蛋在孵化过程中拥有最佳的蛋壳温度。

选择一台能够实时监控蛋壳温度的设备(如OvoScanTM孵化器)——对确保种蛋在孵化过程中有正确的蛋壳温度至关重要。

这可以为种蛋提供一个良好的出雏时间和出雏期,从而减少从出雏器中取出羽毛潮湿的雏鸡数。

一台孵化器孵化不同储存期的种蛋会造成雏鸡出雏期过长,那么较晚出壳的雏鸡在整箱雏鸡从出雏器中取出时羽毛会较潮湿。

重要的是孵化器需要进行预防性维护,以确保孵化器在孵化期间始终能正常工作。

2.2 肮脏的羽毛较早出雏和/或推迟取出都会使雏鸡的羽毛肮脏(雏鸡羽毛上黏附着胎便)。

对于储存时间较长的种蛋,由于冷却不充分,其转入出雏器后蛋壳温度通常过高。

照鸡蛋孵小鸡怎么照

照鸡蛋孵小鸡怎么照

照鸡蛋孵小鸡怎么照照鸡蛋孵小鸡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孵化阶段、出壳阶段和育雏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具体操作。

一、准备阶段1.选择鸡蛋:挑选新鲜的、大小适中的鸡蛋,最好是从健康母鸡产的蛋。

鸡蛋表面要干净,无破损,无裂缝。

2.准备孵化器:可以选择专门的孵化器,也可以使用家里的烤箱或保温箱。

孵化器内部要铺上保温材料,如泡沫、棉花等。

3.准备湿度:在孵化过程中,鸡蛋需要保持适当的湿度。

可以在孵化器内放一个水盆,以保持湿度。

4.准备温度:孵化温度对鸡蛋的孵化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孵化温度控制在37-38℃为宜。

可以在孵化器内安装一个温度计,确保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二、孵化阶段1.光照:在孵化过程中,每天需要给鸡蛋提供12-14小时的光照。

可以选择在白天自然光照,晚上使用LED灯补充光照。

2.翻蛋:为了确保鸡蛋受热均匀,每天需要定时翻蛋。

一般在孵化前2小时翻一次,孵化后1小时翻一次。

3.检查湿度:每隔2-3天检查孵化器内的湿度,确保湿度在40%-60%之间。

如湿度不足,可适当加水;如湿度过高,可适当减少加水次数。

4.检查温度:每隔2-3天检查孵化器的温度,确保温度在37-38℃。

如温度过高或过低,需及时调整。

三、出壳阶段1.观察鸡蛋:在孵化期的第18-21天,鸡蛋开始出现裂缝。

此时,胚胎已基本发育完成,小鸡即将出壳。

2.等待出壳:观察鸡蛋裂缝,等待小鸡自行破壳而出。

一般情况下,出壳过程会持续几个小时至一天。

3.帮助出壳:如小鸡在出壳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适当助产。

用消毒过的剪刀剪去蛋壳边缘的碎壳,帮助小鸡顺利出壳。

四、育雏阶段1.准备育雏箱:为小鸡准备一个温暖、干燥的育雏箱。

箱内铺设柔软的垫料,如稻草、锯末等。

2.喂食和水:在小鸡出壳后,尽快让它们吃到饲料和饮水。

开始时可喂食粉碎的玉米、豆饼等,逐渐过渡到全价饲料。

3.观察健康状况:密切观察小鸡的精神、食欲、排泄等状况,确保它们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蛋孵化检查的范围及方法
如果不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正常的生理条件,就会导致孵化率降低和改变胚胎正常的死亡模式。

基于以上原因,本技术资料有利于孵化厅的管理和雏鸡质量。

计划和组织检查
种蛋的孵化率受产蛋→孵化过程中各种条件的影响。

因此,孵化问题的检查要贯穿从产蛋→产出一日龄雏鸡的全过程。

检查前做详细的计划有利于所检查的项目具有代表性。

检查结果有助于为孵化各阶段提供适宜管理模式。

质量控制程序可以避免出现过的问题重复出现。

检查的范围
1.打蛋检查孵化情况:
孵化过程中胚胎死亡有两个高峰。

前6天死亡率较高,孵化中期(7-18天)胚胎的死亡较平稳,出雏前(19-21天)又出现死亡高峰。

孵化不同阶段的胚胎死亡模型
孵化过程中的两个死亡高峰随父母代种鸡的年龄而发生变化。

正常的死亡率在附录3中已给出。

在孵化结束后,打蛋检查未孵出的种蛋时,需确保所检查种蛋在所有入孵蛋中具有代表性,有些种蛋可能在照蛋时已检出(未受精蛋、早期胚胎死亡的种蛋和臭蛋),这些种蛋不能做为检查的样品,正确的检查程序是保留8-10盘所有未孵出的种蛋,相当于1000-1500枚入孵蛋,如果未计划的样品(如孵化日随机检查2盘种蛋)做为检查素材,这个结果只能按比例校正为所有入孵蛋的蛋壳内的死亡比例。

打蛋的样品要做好计划和组织工作,检查程序按如下方式进行:
- 选择打蛋分析所需要的出雏盘
- 计算这些盘中的合格雏鸡,淘汰雏鸡和死鸡的数量,把这些数字记录在表中
- 在纸蛋盘上贴上标签,注明种鸡群号和出雏盘的编号
- 找到未孵出的种蛋,把它们捡到纸蛋盘中,计算和记录数字,出雏盘这时可以送去冲洗。

打蛋检查每盘中的种蛋,确定胚胎死亡的时间和是否被细菌感染,记录下任何发育不正常的胚胎,对打蛋结果进行分类,把不同时期胚胎死亡的种蛋放到不同的纸蛋盘中,然后记录下每类种蛋的数量,把数字填入表中把每类种蛋数量进行汇总,然后计算这些种蛋占入孵
种蛋的比例。

把这些结果和特定年龄的标准结果相比较。

如果打蛋结果和标准偏差较大,说明孵化过程中存在问题。

孵化过程中的白蛋不仅包括未受精蛋,还包括已经发育,胚胎早期死亡的种蛋,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胚胎早期死亡从未受精蛋中区分出来。

这样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受精率,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打蛋时,很难凭经验把未受精蛋和胚胎非常早期的死亡区分开来,最好检查未孵化种蛋及部分孵化种蛋。

A. 孵化后残留的种蛋
21天孵化后识别未受精蛋是非常困难的。

通俗的说法“亮,有白点”(如胚盘)通常会由于变质造成的,有时白点可能是蛋黄膜,特别是种蛋新鲜时有斑点,这种情况就更为明显。

21天孵化后,受精蛋在贮存后没有重新发育,它很容易和未受精蛋混淆。

因为这两种种蛋的膜都不发育,因此,最好不在孵化后残留的种蛋中区分未受精蛋和胚胎早期死亡。

因为这样会把未受精蛋和部分早期死亡都当作未受精蛋,从而影响实际受精率,要严格区分未受精蛋和胚胎早期死亡。

最好检查未孵化蛋和未完全孵化种蛋。

B. 未孵化种蛋
对未孵化种蛋进行打蛋,可以快速、准确的给出鸡群的实际受精率。

同时可以区分未受精蛋和受精蛋,因为在种蛋受精后,经过18-20个小时在输卵管内,细胞数量从一个可以增加到6万个。

这些区别既使在不被放大的情况下也是很明显的。

这期间检查受精率还可了解种蛋内部结构的异常。

蛋黄上有斑点、卵黄膜形成障碍通常都是由于应激造成的。

这些都会造成种蛋易被细菌感染而造成胚胎早期死亡率升高,蛋白稀薄、呈水样也会降低孵化率。

这通常是由于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和贮蛋时间过长造成的,棉籽粉作为饲料原料会造成蛋黄变稠且粘性增加,这也会降低孵化率。

每栋鸡舍选100枚种蛋进行打蛋,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受精率结果,打蛋最好选用种蛋,使用一些脏蛋和破蛋会影响打蛋测受精率的结果。

最简单的检查方法是打破蛋壳,把蛋倾斜,使内容物流到一只手里,蛋黄旋转直到看到胎盘,当使用小麦为基础日粮时,这种检查就较为困难。

因为蛋黄颜色变浅,这就和胚盘的颜色对比不明显,在生产中如果能识别出受精蛋和未受精蛋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在自然条件下,受精蛋和未受精蛋在未打蛋的情况下也有变化,这种细微的变化还不足以识别种蛋是否受精。

C.未完全孵化种蛋
受精率的测定也可通过检查未完全孵化种蛋进行。

但在生产上它比检查未孵化种蛋的频率要少。

每次出雏时最少要检查100枚种蛋,通常一般打蛋检查孵化器一层的种蛋,种蛋数量约150枚,种蛋在打蛋检查前要孵化3-5天,每枚种蛋都要从气室处打开,以避免损伤种蛋的内容物,在孵化3天后,大部分活胚的血液循环系统开始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