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译诗的诠释学译论阐释——以英国浪漫抒情诗翻译为例
穆旦:翻译作为幸存

穆旦:翻译作为幸存王家新【摘要】作为中国上个世纪1940年代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穆旦在1950年代后转向了诗歌翻译.结合"诗人穆旦成为翻译家查良铮"的"外因"和"內因",从"翻译作为幸存"的角度,可深入考察和揭示穆旦转向诗歌翻译对他本人和整个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意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穆旦从事翻译具有了心灵寄托、"精神存活"和一个诗人曲折的自我实现的意义,他的才华没有像众多诗人那样遭到历史的扭曲和荒废,而是以"翻译的名义"侍奉于他所认同的语言与精神价值,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在文革后期,诗人对英国现代诗歌的翻译,不仅促使了他一颗诗心的苏醒,也在那个时代恢复了中国新诗对"现代性"的追求.他的那些优秀译作和他的诗篇一起,已共同构成了"我们语言的光荣".u0000外因"和"內因",从"翻译作为幸存"的角度,可深入考察和揭示穆旦转向诗歌翻译对他本人和整个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意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穆旦从事翻译具有了心灵寄托、"精神存活"和一个诗人曲折的自我实现的意义,他的才华没有像众多诗人那样遭到历史的扭曲和荒废,而是以"翻译的名义"侍奉于他所认同的语言与精神价值,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在文革后期,诗人对英国现代诗歌的翻译,不仅促使了他一颗诗心u0000苏醒,也在那个时代恢复了中国新诗对"现代性"的追求.他的那些优秀译作和他的诗篇一起,已共同构成了"我们语言的光荣".u0000外因"和"內因",从"翻译作为幸【期刊名称】《江汉学术》【年(卷),期】2009(028)006【总页数】10页(P5-14)【关键词】穆旦;壹良铮;诗人翻译家;诗歌翻译;现代性;价值【作者】王家新【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72穆旦生性敏感、多思,在中学时即显露出过人的文学才华。
予己诗三行,足以慰此生——简评诗人翻译家穆旦

— ——节选自穆旦诗作《冥想》[1]
诗人穆旦在其诗作《冥想》中是这样评价自己一 生的: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如此 冷静地剖析自己的生命轨迹,着实令人讶异。何为普 通? 普通似乎可以与俗套、平庸划上一个等号。 但笔 者认为,穆旦可以是平实的,却绝不会是平庸的。 翻 阅穆旦平实而不平庸的一生,除了诗歌一词,再找不 出一个更好的词来概括了。对于穆旦而言,无论是其 早期的诗歌创作,还是其后来的译诗实践,总绕不开 诗歌二字。 甚至可以说,穆旦的一生,就是追寻诗歌 的一生。 而穆旦这个名字,也因诗歌而发光,在中国
译作品多署名为查良铮。 1953 年后的五年里,无论 速度还是数量、质量,穆旦的翻译成果都是惊人的。 其妻周与良在怀念他的文章中说, 那段时间是穆旦 译诗的“黄金时代”。纵观中国现代文学史,才华洋溢 的人往往一生多坎坷, 正当查良铮在翻译领域崭露 头角时,命运偏偏与他开起了玩笑。 1958 年,穆旦受 到不公正对待,被扣上“历史反革命”帽子,然后被调 离南开大学,并遭受管制。此后近 20 年间(包括十年 的文化浩劫),穆旦被迫中止了诗歌创作,只能转而 在诗歌翻译之路上继续行走。作为翻译家的查良铮, 其在诗歌翻译的实践中, 创造出了大量优秀的翻译 作品,其中最为瞩目的当推《唐璜》。
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诗歌创作主题内涵的影响

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诗歌创作主题内涵的影响作者:吕夏萌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4期摘要:穆旦诗歌的主题内涵,20世纪30、40年代与70年代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和他的人生际遇不无关系。
对于穆旦来说,诗歌翻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了其诗歌创作,并对其诗歌创作的主题内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转变,既与作者人生磨砺相关,也与长期从事浪漫主义诗歌翻译工作相关。
关键词:穆旦;诗歌;主题中图分类号:I041;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160-02穆旦是我国著名诗人,同时又是著名的诗歌翻译家,有人甚至认为穆旦在诗歌翻译中的成就要超过其在诗歌创作中的成就。
我们纵观穆旦的创作历程可以发现,穆旦的创作呈现出一个断断续续的状态,在20世纪30、40年代曾经创作一批脍灸人口的作品,70年代中后期又创作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而在50到70年代,作者基本没有诗歌创作。
其主要原因就是在1953年诗人回国后,深感国内诗歌创作缺乏现代气息,而致力于诗歌翻译,希望把一些西方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思想引入中国。
当然,这也与作者自身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从1957年开始,作者与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一样,陷入了一系列政治运动中,使作者不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为舒缓自己的这种被压抑的状态,作者开始把目光投向诗歌翻译。
应该说,穆旦在这一时期开始致力于诗歌翻译而“忽略”的诗歌创作,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但也正是近20年的诗歌翻译工作,对作者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作品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色彩,并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个人的最高境界。
比如,在当时诗歌界引起广泛关注的《春》、《夏》、《秋》、《冬》正是写于1975年,目前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冬》是穆旦的代表性作品[1]。
从数量上看,20世纪40年代是穆旦诗歌创作的高峰,但从质量上来看,70年代后期才是其诗歌创作的顶峰。
穆旦翻译风格述评

穆旦翻译风格述评勒菲弗尔视翻译为改写,提出翻译行为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要受到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的掌控。
事实上,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并不简单是一个被动行为,而可能是几种力量的斗争之所。
伊格尔顿更是认为,文学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政治话语的体现。
不过,他并没有把文学视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应声筒,而是提出了作者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等多种概念。
这几种意识形态之间有合作也有矛盾、分裂与斗争。
从这个角度来说,把文学作品从一种语言置换为另一种语言的文学翻译,便不会仅仅是主流意识形态掌控的产物,而有可能和意识形态展开合作、对抗、控制与反控制等等活动。
但是,当前国内的翻译意识形态研究多是对勒菲弗尔翻译意识形态研究的验证性研究,涉及二者之间这种张力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
基于此,本文试图整合勒菲弗尔与伊格尔顿有关意识形态的思想,以著名诗人、翻译家穆旦的诗歌翻译为例,来探讨意识形态和文学翻译之间的张力关系。
一、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间的张力关系勒菲弗尔指出,翻译不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更是译者对原作所进行的文化层面上的改写。
改写主要受两个方面的限制: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不过这二者的作用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简括地说,意识形态与翻译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单向的掌控与被掌控的关系;主流诗学与翻译之间则为双向的限制与反限制关系,不过后者这种张力关系的方向要取决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
这种主流意识形态,伊格尔顿称之为一般意识形态。
在《批评与意识形态》中,伊格尔顿提出了一般意识形态、美学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文本意识形态等一系列意识形态范畴[1]。
这里,我们主要关注一般意识形态和作者意识形态这两个概念。
伊格尔顿指出,在任何社会形式当中都存在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它由一套连续性的价值话语组成,反映个体从属于社会状况的经验性关系。
它的作用是维持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伊格尔顿把它称之为“一般意识形态”。
所谓“一般意识形态”其实就是由各种意识形态所组成的支配性的总体,而不是意识形态一般性的抽象或者是意识形态的典型形态[1]。
以诗论诗_英国经典浪漫主义诗歌解读

国内外虽有个别评论认为《忽必烈汗》是关于诗 征 ,它是灵感的基础 ,而女王身边簇拥着的仙女“星
体的诗论 ,认为它张扬“浪漫主义表现说 ,反对墨守 光闪闪”(starry) 则使人想到灵感的火花 。诗人这里
成规的新古典主义诗歌 ,呼唤诗歌创作的新的理论 的出现”, ① 但是论据欠充分 。其实 ,跟《西风颂》一 样《, 忽必烈汗》也是写诗人灵感枯竭的 ,而这一想法 只是通过梦的隐喻来实现的 ,也是需要读者对它进
会远吗 ?”也和灵感有关 。诗人其实也在呼唤自己灵 么诗人所向往的夜莺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呢 ? 它
感的 春 天 , 他 希 望 灵 感 也 有 季 节 循 环 。“春 天 ” 是灵感的世界 。在这里 “, 月亮女王坐在她的宝座上
(spring) 一词也可以指灵感的源泉 。
/ 周围簇拥着星光灿烂的仙女”。月亮是想象力的象
2003 年 7 月 2003 年 第 4 期
外国文学 Foreign Literature
J ul. 2003 No. 4 , 2003
以诗论诗 ———英国经典浪漫主义诗歌解读
杜维平
内容提要 :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存在着一个“以诗论诗”的现象 ,它主要表现在对诗人灵感来源 、 灵感危机 、想象力 、诗人的主体地位以及诗人与读者关系的探讨 。本文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试 图得出以下结论 :浪漫主义诗人对自然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这给我们提出了文学史的重新书写问 题 ;浪漫主义诗人以诗论诗表现出来的创作焦虑和工业化密切相关 ;他们的艺术良心和使命感使 我们感觉到“以德治国”离不开高雅文学 。
关键词 : 浪漫主义 以诗论诗 自然 灵感 中图分类号 : I56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25529 (2003) 0420042207
穆旦翻译作品诗歌史的“显白教诲”与“隐晦教诲”

穆旦翻译作品诗歌史的“显白教诲”与“隐晦教诲”一、“显白教诲”与“隐晦教诲”和年轻时候的激越多产相比, 诗人穆旦晚年的写作似乎平静而矜持, 出产量也难以与其为人熟知的“勤奋”品格相匹配。
对于这种令人遗憾的状况, 最通常的也并非全无道理的解释是, 诗人在1949年之后那压抑孤苦的境遇, 损害了他写作的热情和创造力;比他年长且成名更早的诗人, 如艾青、冯至、徐迟等人也是在这个时段里不断减弱乃至最终停止了诗歌写作, 因而穆旦不是孤例。
然而穆旦并没有停止过写作——在最原始也最重要的意义上, “写作”意味着以文字来组织思想和情感的世界——由此角度观之, 翻译也可以视作一种“写作”。
穆旦在被压抑的岁月里, 留下了数量极为可观的翻译文字, 经由翻译也许可以探索穆旦文字与思想的更为丰富的也至今未为研究界所特别关注的一些面向。
作为中国新诗诗人, 1949年以前的穆旦热烈而又早熟, 既有深刻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又饱含着深沉的同情与爱意;他对战争、爱情、现代国家本质的透视, 都达到一种超越年龄的早熟与深刻;他对个体与国家、战争与暴力、集权与自由等关系的思考, 至今也仍具有未被穷尽的启示意义。
从这些方面而言, 穆旦已经是完成的。
他是一个具有以肉体思想、以血肉语言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痛苦个体经验的优秀的诗人, 一个能够凝结感性经验于客观意象的现代诗人。
然而, 穆旦似乎又是未完成的, 以其超于时代和同侪的才华、视野和关怀, 我们总对他的成就抱有更大的期待, 总愿意在历史的浩瀚中去拾取创作的遗珠(早年的轶文) , 并对他晚年总量欠丰的作品一再挖掘深意, 而忽略那巨大存在的珍珠。
这所谓的“珍珠”即是他后半生竭尽心力展开的西方(英语和俄语) 文学的翻译工作。
这些翻译工作包含着穆旦对于文学的理解, 也折射着他自身的文学抱负和雄心——从一个优秀深思的抒情诗人转向更为博大深沉的叙事诗人, 以史诗写作为目标的努力, 虽然这个目标似乎并没有完全实现穆旦的“叙事”追求, 既是他巨大的写作雄心在特定的历史境遇(迫害) 中的曲折表达, 也是对当时盛行的诗歌以抒情为唯一目的的主流诗学的隐晦抵抗;这一努力, 也许也辗转参与了1980年代以后中国新诗写作的进程, 包括“叙事与讽刺”“自嘲与反讽”的诗歌风格的普及, 以及严肃而执着的工作理念的深植人心。
透过外文自译阐释中文诗歌——以穆旦《诗八首》为例

借助 于原 诗作者 的英文 自 译 ,能够在 很大程度 上解决上述 问题 ,更加 明晰地体察作者的意 图,即 ( ( 诗八 首》刻 画 了由 “ 爱的生起”到 “ 爱的消歇”的过程 。作 者对 初恋的体 认,虽然很 理性,却并未把握 爱情的真谛 。以英文 自
译 阐释诗歌 的方法还可以用来分析穆旦 以及其他人 的附有外 文 自译 的作 品。
的爱 是如 此 的热烈 ,如 同一 场火 灾 。为什 么要 将这
方式 ,还是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
2.
热烈 的爱情说成火灾 ?又是谁 的灾难呢?本首后 半部分告诉我们 ,这段爱 隋令我哭泣 ,这是我遭的 灾 ( 而不是姑娘以我的爱情为灾 ) 。但要注意 ,燃
烧 着 的不 是我 的心 ,而 是我 的 “ 成 熟 的年 代 ” ,这 种 措辞 以及 “ 不过是 ”( b e b u t )的强调 是值 得 注意
关键词 :诗八首;英文 自 译;爱情 ;蜕 变
中图分类号 :H3 1 5 . 9 ; 1 0 4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1 3 3 2( 2 0 1 5)0 2 . 0 0 7 9 . 0 6
引言
穆旦 的 《 诗八首 》 ,是我 国现代最著名 、也是
姑娘 ,那只是上帝玩弄他 自己。[ ] “ 我为你点燃” 的英文 自译是 : “ I a m e n k i n d l e d b y y o u ”【 5 】 8 ( 以下原诗及英文 自译不再注明出处 ) , 即我被你点燃 ,是你让我的爱情之火燃烧。我对你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l 一 0 4
另 一种 则认 为 ,八首 诗包 括 了 “ 偶 然 、短暂 、危 险 、 温 暖 、丰 富 、孤独 、倦 怠 、背离 、丧 失 ”[ 4 1 1 1 7 0两
以诗论诗--英国经典浪漫主义诗歌解读

以诗论诗--英国经典浪漫主义诗歌解读摘要:十八世纪末十九实际初,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当地兴盛起来,其新的诗歌体式以及创作风格深深地影响着当时诗坛的文人,“自然”成为了当时作家创作的主要境界。
出于对“自然”的追崇程度不同,在当时的英国出现了两大诗派,一是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湖畔诗人,另外一个是以拜伦为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本文将以拜伦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为对象,从其发展历程、创作风格以及创作风格带来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创作风格;创作影响一、前言早在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运动在当时的欧洲各国就风靡一时,很多文人墨客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生演变,他们突破了传统的创作思想,以追求自由和浪漫的创作风格,进而充分调动起来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力,结合那个年代百姓的朴素生活,为当时的诗歌创作创造了一个新的氛围。
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在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动之后,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浪漫主义诗歌便在这时开始了萌芽,并通过渐渐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收获。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咋发展中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发展初期,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为主要代表的湖畔诗人最为活跃;另一个是以雪莱、拜伦、济慈为主要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他们的出现则把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一个高潮。
(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的初期在浪漫主义的浪潮袭来之时,华兹华斯等人便逐渐打开视野,他们的作品也相继登上了诗歌的舞台。
华兹华斯的作品中,不论是言语的表达还是体裁的运用,都打破了古典主义驾驭语言的常规,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
(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的高潮继湖畔诗人之后,雪莱、拜伦等人的出现,更是冲破传统语言和风格的主要力量,他们在华兹华斯的基础上,更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意义,其中济慈将古典主义的代表布瓦洛进行抨击,并称他是“一个由浮华和蒙昧主义培育的派系”,而拜伦被称为“恶魔诗人”,他们的作品中多追求自由浪漫和精神的* *,这毫无疑问是对古典主义的诗歌精神的冲击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2年 3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una fHUBEICors o d n eUnv ri o r lo re p n e c iest y
Vo . . 3 1 N0_ 25
Ma.01 r2 2
穆旦译诗的诠释学译论阐释
— —
雪莱 的《 风颂 )O et t s Wi ) 西 ( d eWe n 是脍炙人 口的 oh t d 名篇 。原文是 由 5组变 体形式的十四行诗组成 , 每一组 的十 四行 诗 由三 、 、 、 、 三 三 三 二行 的诗节模式构 成。尤 其特别 的
是 , 一个诗节 第一 和第 三行 押韵 , 第二行 和第二 节的第 第 但
在。 渊源甚早 。此 词的英文来 自 古希腊 神话 中为众神传信 的 神 使之名 “ 尔墨斯 ”H r e , 赫 em s 即罗 马神话 中的“ 墨丘 利” 。 ) 作为信使 , 尔墨斯需 要在“ 赫 奥林 匹斯 诸神 ” 人间世 ” 间 与“ 之 来 回奔波 。传说 中他 的头盔 和鞋 上长着翅膀 , 中拿着一根 手 缠 着两 条蛇 的 手杖 , 文学 作品 中他是 “ 信者 ” 同义词 在 报 的 [] 2 。很显然 , 诸神的信息和指示远不 是世 间凡 人所能理 解 , 因此理解诸神之 意和恰 当的传达就显得尤为重要 。 为哲学 作 理 论 的诠 释学 ,在西方哲学史上断断 续续有着 重要 的影 响。 诠 释学作 为当代的主流哲学之一 , 响了 2 纪 6 影 O世 o年代 以
来 的翻 译 理 论 和 实 践 , 翻 译 界 形 成 了一 个 蔚 然 有 生 气 的 诠 在
三行 押韵 , 即韵律形 式为 aabbccdd e。 b c d e e这与传统 的莎 士 比亚体或其他体 的十四行诗韵 律形 式有较 大差异 , 但 也别具一格 。穆旦 的译文做 了依照原 文式 的处理 , 以第一组 为例 , 尾词分别是 “ 一 一 、 贱一 、 中一 、 听 ” 痨 你 到 里一 起 遍一 原 行一 。
样的一句 希伯来 文 :t l, ,叮 £直 霄 即英 文的 Y u ae Zo p v 吾_ d 口(  ̄o y o r
m i ,Ilv o ) 这一样式在译文中也同样得 到了保 留。 yle oe yu 。 f
乘之译作 , 目前 国内对其研究还较少 。 诠 释学 ( em nu c )又译 阐释学 ) H r e e ts ( i 作为哲 学本体 的存
【 刊网址】ht :/ 本 t /www. x . t p h bn b e
d il .99js .6 1 5 1.0 20 - 7 o:03 6 /i n17 - 9 8 1 . 0 0 .s 2 3
语言认识意义和感情意义的理解。
穆旦 ( 原名查 良铮 ) 是我 ຫໍສະໝຸດ 现当代 卓有声 誉 的诗人 和翻
一
、
限于 中英文语 词的差异 ,译文未能完全做 到像原文那 样 . 但
也基本做到 了相近或相似 ( 中” “ 、 的押韵 ) 如“ 和 行 听” 。 韵律 、 格律等毕 竟只 是诗歌作 品中的技术 手段 。 翻译过
程 中是采 用“ 归化 ” 翻译 ( o sct n 还是 “ 化 ” dmeta o ) i i 异 翻译 ( r f- o e nztn , i i i )视乎译者 自身 的选择 。 g ao 笔者 以为 , 归化翻译 , 即部 分遵循原作 的形式 , 可以使 读者更 加明确地体味 到原 作的风 味。 为译 文读者感受他种 文化起 到桥梁和参考 的作用 。技术 手段 的理 解关乎 形式 , 起来 一 目了然 , 读 真正见 功夫 的应 该
行诗 , 甚至一个字 。 深夜 不能入睡。如此 “ 呕心沥血 ” 而质量上
以 伦《 拜 雅典 的少女}M i o Ahm,EeW a ) ( a f t d e r ePr 为 t 例。原 文分 四个诗节, 每一节 的尾韵格式是 a bc 。 每两行 a bc 即 押韵。穆旦 的译 文基本 遵循此规律 , 如译文第三个诗 节的尾 韵是“ 、 、花 、 、喜 、 ”第 四个诗节 的尾韵是“ 、 唇 身” “ 达” “ 你 , 手 侯 ” “ 、 ” “ 、 。原文 中每一个 诗节的最后一句是 同 、奔 魂 、 的 你”
的影响 , “ 在 理解” 诠释 ” 和“ 原文文本 方面做 到 了恰如 其分, 在译文表达上也照顾到 了译 文读者的“ 理解” “ 和 诠释” 。
【 词】穆旦 ; 关键 译诗 ; 诠释学译论 ; 阐释 【 中图分类号】G62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9 8 2 1 )3 0 3 - 2 6 15 1 (0 2 0 - 19 0
译 家 。诗歌创 作方面 , 他是 我国现代文学史 上有重 大影响 的 诗 派一 叶诗派 一 九 的代表诗 人之一 ,代表 性 的诗 集有 《 探险
者 》《 旦诗集 》《 》 。翻译方面 , 、穆 、旗 等 穆旦 的译作 以诗歌 为 主 。 中最为人知 的是俄 国普 希金的抒情 诗和英 国浪漫主 而其 义 诗人拜伦 、 雪莱等 的抒情诗作 。穆旦 的翻译活动集 中在 2 O 世 纪六七 十年代 , 文初稿 出来 后都 几经修 改 ( 部分未 及 译 少 修改 ) 。穆旦 夫人周与 良女士在 《 穆旦诗文 集 ・ 序》 代 中写道 : 良铮译诗 , 全身心投入 , 是 是用全部心血重 新创作 。 经常 为一
以英国浪漫抒情诗翻译为例
欧 光安
( 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疆石河子 8 20 ) 30 3
【 要】 摘 穆旦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 前国内对其翻译研究不多。 目 诠释学翻译理论是 2 世纪中后 0
期 重要 的翻译理 论支派, 影响深远 。穆旦译 诗的诠释 学译论分析和 文本 细读表 明 。 穆旦 的译诗不仅受其汉语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