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火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石炭-二叠系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研究

一、火山岩岩性与物性发育特征哈山地区石炭-二叠系以发育中基性火山熔岩玄武岩、安山岩及火山角砾岩为主,火山岩以安山岩占优势为特点,玄武岩、凝灰岩及火山角砾岩含量基本相当。
通常,处于火山喷发中心部位,能量强,岩性组合相对复杂,而距火山喷发中心距离稍远部位,能量偏弱,岩性组合相对较为简单。
石炭-二叠系火山岩形成于陆缘岛弧背景,绝大部分是中基性的,酸性火山岩仅局部发育,可细分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沉火山碎屑岩三大类岩性。
1.火山熔岩。
主要包括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
玄武岩具斑状结构及微粒嵌晶结构,斑晶多为斜长石、橄榄石、辉石,基质多为小于0.25mm 的针-柱状斜长石组成,有效孔隙度1.15%~6.5%,空渗透率0.08~2.31×10-3μm2,整体较致密,为特低孔-特低渗差储层;安山岩在研究区火山岩中占比较大,呈灰、灰白、灰褐、暗红等颜色,以发育斑状结构或交织结构为主,斑晶为斜长石,含量45%~85%,受强烈熔蚀作用影响,斑晶形态差异较大,其有效孔隙度2.5~11.7%,空气渗透率0.08~25.6×10-3μm2,经后生改造作用物性可进一步改善,属中低孔-中低渗储层;流纹岩分布较局限,具流纹构造、斑状结构,斑晶为透长石、正长石、石英等,有效孔隙度0.7~5.5%,空气渗透率0.01~2.38×10-3μm2,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集层。
2.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物质含量在50%~90%,主要包括熔结火山碎屑岩及普通火山碎屑岩两类,前者包括熔结角砾岩及熔结凝灰岩,后者包括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
熔结火山碎屑岩常形成假流纹构造,角砾间或凝灰物质间多充填细粒火山碎屑物质或火山玻璃,而普通火山碎屑岩偶尔可混入陆源物质,偶见粒序层理构造。
火山角砾岩有效孔隙度5.8~15.3%,空气渗透率0.5~20.3×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层;凝灰岩有效孔隙度1.3~5.1%,空气渗透率0.05~10.3×10-3μm2,整体属特低孔-低渗储集层。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_五八区二叠系_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研究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五八区二叠系—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研究姚卫江1,李兵2,3,张顺存2,史基安2(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摘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五八区火山岩主要发育于盆地基底的石炭系以及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火山岩岩性主要有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火山角砾熔岩、流纹岩等,少见部分侵入岩(如花岗岩)。
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分原生和次生两大类,并以后者占主要地位,原生储集空间相互连通性较差,部分次生储集空间由于受后期的风化、剥蚀、淋滤等作用,发育连通性较好的储层。
研究区储集岩存在2类储层孔隙结构:Ⅰ类孔隙结构的孔隙分选性较差;Ⅱ类孔隙结构的孔隙分选性相对较好,储层物性较好,总体来讲,研究区火山岩主要发育低孔、低渗储层。
由于研究区火山岩埋藏较深,勘探难度较大,储层物性随时代的变新而逐渐变好。
关键词:火山岩;石炭系;中拐—五八区;准噶尔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2+22文献标识码:A1区域概况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五八区的石炭系主要发育火山岩,二叠系佳木河组下段以火山岩为主,并夹有少量沉积岩。
经过多年勘探,虽然在该区发现有工业油气藏,但由于该区火山岩岩性较复杂,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的储层类型和储层特征较为模糊,所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区的火山岩油气勘探工作受到制约。
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的储层类型和储层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寻找相关的岩性地层油气藏提供借鉴。
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包括整个中拐凸起和玛湖凹陷西部部分区域(后者无探井钻遇二叠系)(图1左)。
录井资料表明,在研究区石炭系岩性全部为火山岩(图1右)。
中拐凸起是石炭纪—二叠纪古隆起,二叠纪末开始隐伏;上二叠系上乌尔禾组地层超覆沉积于凸起之上,与下伏二叠系佳木河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三叠系—侏罗系披覆凸起之上,并呈较小幅度隆起。
准噶尔盆地深洼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准噶尔盆地深洼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摘要:准噶尔盆地深洼区总体处于盆地负向构造单元,构造特征为南倾的单斜带和洼陷带,无特征明显的正向构造圈闭,深大断裂和区域性展布断层不发育,目的层埋深大,勘探程度低。
分析认为该区处于富油气系统之中,具“压、断、相、隆"四元联合控藏的特征,具备形成“富集高产"的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是寻找大型油气田的重要领域。
勘探部署思路为:立足富洼陷、寻找古隆起,优选沉积相,解析断层区,预测高压带,勘探叠合区。
部署探井多口,均取得了勘探突破。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准噶尔盆地勘探过程是理论不断创新、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
勘探之初,依据石油地质的基本理论“源控论”,提出“立足大坳陷、主攻大构造、寻找大油田”的勘探部署思路,加强综合研究评价,发现了石西等油田;之后,研究认为,洼陷区的油气运聚方式应表征为“油源断裂疏通、沿梁富集”,从而诞生了“梁聚论”新认识,按此部署了新一轮的勘探,发现了石南油气田和莫北油气田,证实了“梁聚论”的正确。
随着洼陷区油气勘探的深入,特征明显的构造圈闭越来越少,寻找各类隐蔽型圈闭就成为进一步勘探的主要任务。
进入21世纪,我国新的矿权登记法出台,中石化在准噶尔盆地登记探矿权区块16个,面积5.95×104km2,勘探程度普遍很低。
洼陷区处于富油气系统之中,具“相、隆、断、压”联合控藏的特征,具备形成“富集高产"的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是寻找大型隐蔽油气田的重要领域。
1 富油气系统富油气系统的形成必须以富生烃凹陷为基础,并且在凹陷及其相邻地带具有形成油气的良好功能单元及适当的时空匹配关系。
准噶尔盆地是多旋回的叠加复合型盆地,可划分为4个复合油气系统、16个油气系统(图1)。
盆内已发现的油气田(藏)和良好的油气显示主要位于4个复合含油气系统之内,即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昌吉复合含油气系统、东道海子-大井复合含油系统以及乌伦古含油气系统,并主要分布在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和昌吉复合含气系中。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段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第29卷 第3期2008年5月石油学报AC TA PETROL EI SIN ICAVol.29May No.32008作者简介:李 军,男,1971年11月生,1995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
E 2mail :lijun 28596@文章编号:025322697(2008)0320329207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段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李 军1,2 薛培华3 张爱卿3 刘小燕3(11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 21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公司 甘肃玉门 735200; 3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摘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段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储层岩性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火山沉积岩。
根据孔隙与裂缝系统的配置关系,可分为孔隙型、孔隙2裂缝型、裂缝2孔隙型及裂缝型4种储层类型。
油藏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区域构造作用及火山活动奠定了储层形成与分布的基础,岩性、岩相决定了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与规模,成岩作用对储层改造作用明显。
在爆发相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及喷溢相块状安山岩、玄武岩和玄武质角砾熔岩中,气孔等原生孔隙发育;火山沉积相沉凝灰岩及砂砾岩以细小原生粒间孔隙为主。
区域构造作用使石炭系内部发育4种裂缝类型,其中垂直2高角度裂缝在喷溢相熔岩储层中发育,网状裂缝和层面裂缝系统则多发育于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及沉凝灰岩互层中,砂砾岩中以发育程度低、有效性差的不规则裂缝为主。
熔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对储层改造作用明显,火山碎屑沸石化和沸石溶蚀作用是油藏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途径,而碳酸盐、二氧化硅胶结作用及粘土矿物水化作用则降低了储层孔隙度和渗透性能。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火山岩;储层类型;控制因素;火山岩相;构造作用;成岩作用中图分类号:TE 11212 文献标识码:A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C arboniferous volcanicreservoir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northw estern margin of Junggar B asinL I J un 1,2 XU E Peihua 3 ZHAN G Aiqing 3 L IU Xiaoyan 3(11S 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 ,B ei j ing 100083,China;21Pet roChina Yumen Oil f iel d Com pany ,Yumen 735200,China;31Pet roChina Ex 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 nstitute ,B ei j 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The volcano lava ,pyroclastic rock and volcanic sedimentary rock are the main lithology of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eser 2voir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J unggar Basin.According to the juxtaposition relation of pores with f rac 2tures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eservoir was divided into four styles of pores ,pore 2f ractures ,fracture 2pores and f ractures.The pore 2f racture and f racture 2pore reservoirs generated in the pyroclastic rocks are the high productive reservoirs.The controlling fac 2tors of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eservoir show that the regional tectonic and volcanic activities are the base of reservoir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The volcanic lithology and facies are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pores and f ractures.The reservoir property was reformed prominently by the diagenesis evolution.The primary pores such as gas pores were developed in the volcanic breccia ,tuff of explosive facies and basalt ,andesite ,basalt 2breccia of eff usive facies.The fine primary intergranular pores wer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sedimentary tuff and sandstone of volcanic sedimentary facies.Four types of fracture were generated in the Carboniferous reser 2voirs under the regional tectonic action.The vertical and steep f ractures appeared in the eff usive facies reservoir.The net f ractures and bedding f ractures were developed in the volcanic breccia 2tuff 2sedimentary tuff interbed.The irregular f ractures with the poor de 2velopment degree were primary in sandstone ,which caused the decrease of f racture effectiveness.The welding diagenesis and corro 2sion diagenesis controll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It is important for generating secondary pores in volcanic breccia and tuff by the zeolitization of pyroclastic rocks and corrosion of zeolites.The capability of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decreased rapidly with the silica cementation and the clay mineral hydration.K ey w ords :J unggar Basin ;volcanic rock ;reservoir type ;controlling factor ;volcanic facies ;tectonic ;diagenesis330 石 油 学 报2008年 第29卷 1 地质概况准噶尔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古板块、西伯利亚古板块和塔里木古板块交汇部位,是在海西期基底隆起上发育,又经印支、燕山与喜马拉雅运动多期改造的大型含油气盆地[122]。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型油藏形成及分布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型油藏形成及分布CHEN ChunYong【摘要】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在构造上位于北三台凸起西斜坡,是有利油气聚集区.虽然已取得了一些勘探成果,但该区油藏控制因素复杂,纵横向分布规律认识不清,致使探明程度低、勘探难度大.利用钻井、测井、录井、试油、岩芯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地震资料,查明了该区石炭系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主要为火山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火山岩储层物性北部较差,南部较好,有利储层主要是喷发相火山角砾岩、溢流相安山岩、英安岩等.该区油藏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1)垂向上油藏主要分布于风化壳附近;2)岩性的侧向变化控制了油藏的平面分布范围;3)不整合面的发育与油藏的分布关系密切.进一步阐明了研究区油藏的分布规律,油气主要聚集于不整合面附近,且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分布.油层的纵向分布与不整合面的风化淋滤带的深度有关,南北差异较大,储层的非均质性影响油藏的连片分布.【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9(037)001【总页数】12页(P212-223)【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油藏分布主控因素;油藏分布规律【作者】CHEN ChunYo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区域构造上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西斜坡,北三台凸起是近南北向分布的正向二级构造单元,东为吉木萨尔凹陷,西与阜康凹陷毗邻(图1)。
北三台凸起从石炭纪至今经历了海西、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次构造运动:海西期开始缓慢隆升,燕山运动改变了其在海西期形成的构造格局,发生强烈隆升,凸起周缘表现为抬升和向西掀斜,喜马拉雅运动在该凸起周缘表现为南强北弱,南部博格达山强烈隆升,北部隆升幅度较小,整体向南倾斜[1]。
西泉地区自2006年XQ1井石炭系油藏发现后,2008—2012年相继发现了XQ3井区、XQ9井区、XQ10井区石炭系油藏,4个区块累计提交控制储量4 889万吨。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第36卷第1期2024年1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6No.1Jan.2024收稿日期:2023-05-24;修回日期:2023-06-19;网络发表日期:2023-06-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陆相湖盆水下滑坡体的形成机制、识别标志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编号:41872116)和“碱性盐湖中碳酸钠对有机质演化与生烃的影响”(编号:41402127)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尹路(1981—),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址:(730020)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儿湾路535号。
Email :***************。
通信作者:许多年(1980—),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Email :*******************.cn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4)01-0059-10DOI :10.12108/yxyqc.20240106引用:尹路,许多年,乐幸福,等.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J ].岩性油气藏,2024,36(1):59-68.Cite :YIN Lu ,XU Duonian ,YUE Xingfu ,et al.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rules of Triassic Baikou -quan Formation in Mahu Sag ,Junggar Basi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4,36(1):59-68.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尹路,许多年,乐幸福,齐雯,张继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20)摘要:通过岩心分析测试、地震厚度预测、包裹体成藏期次分析以及源储配置关系研究,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刻画。
准格尔盆地一西区克拉玛依组储层特征

准格尔盆地一西区克拉玛依组储层特征【摘要】本文对准格尔盆地一西区克拉玛依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即准格尔盆地一西区克拉玛依组储层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然后明确了研究目的。
在分别对克拉玛依组储层的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渗透性特征、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进行了详细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准格尔盆地一西区克拉玛依组储层的特征,同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了解该地区储层的特点,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准格尔盆地、西区、克拉玛依组、储层、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渗透性特征、地质特征、成因分析、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准格尔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之一,而克拉玛依组是该地区主要的油气储层之一。
准格尔盆地一西区的克拉玛依组储层特征一直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通过深入研究岩性特征、孔隙结构、渗透性等方面的特征,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储层的储集规律和储集条件,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准格尔盆地一西区克拉玛依组储层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特征,受构造运动和沉积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多样化的储层类型。
局部区域存在着储层成因不明确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对准格尔盆地一西区克拉玛依组储层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参考,同时也可以为该地区的地质认识和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准格尔盆地一西区克拉玛依组储层特征的研究,深入了解该地区储层的岩性、孔隙结构、渗透性、地质特征以及成因,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参考。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如下:1.探讨克拉玛依组储层的岩性特征,包括岩石组成、岩石结构、岩石颗粒大小等,为储层岩性分类和储层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2.分析克拉玛依组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包括孔隙类型、孔隙度、孔隙连通性等,以揭示储层的有效孔隙分布规律,为渗透性评价提供依据。
3.研究克拉玛依组储层的渗透性特征,探讨储层流体渗流规律,为有效储层的发现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石炭—二叠系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对储层的控制

着 油气 勘探 的不断 深入 , 盆地 的石 炭一 二叠 系火 在
山岩储 层 中不 断 获 得 重 大 突 破 。在 西 准 噶 尔 西北
缘 断裂 带探 明储 量 近 3×1 , 准 噶尔 陆 东一 五 0 t东 彩 湾 地 区形成 10 0×l ~20 0×1 天 然气 0 O 0 0m 勘 探规 模 J 同 时 , 准 噶 尔 东 部 与 西 北 部 地 区 。 对 的火 山岩 油气 藏 , 要 从 火 山岩 成 因 、 性 岩 相 的 主 岩 特 征与 分类 、 山岩储 集层 特征 与 主控 因素 等多 方 火
划 分 为 佳木 河 组 、 城 组 、 子 街 组 、 乌 尔 禾组 、 凤 夏 下
上 乌尔 禾组 , 内部 均为 不整 合接 触 。钻 遇 的石 炭 其 系地层 多 为火 山岩 , 二叠 系 地层 为火 山岩 与碎 屑 岩 交 互分 布 。 研 究 区总 体勘 探程 度较 低 , 陆西 地 区的玛 东 在
仍 然存 在 较好 的物 性条 件 , 这些 现象 表 明该地 区深
基金项 目: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 准噶尔盆地深层火 山岩储集 体形成 分布的主控因素与发育规律 ”20z oo8— 0 0) (08 x5o 03— 4 作者简介 : 马晓峰( 9 7 , , 0 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 18 一) 男 2 0 现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 生 , 主要从事油 气储层 方面
上, 通过岩心观察 、 薄片鉴定 、 全岩分析、 x射 线衍 射分析 , 综合测 井、 震与 重磁 资料 , 地 划分 了
岩石 、 岩相类型 , 优势岩相 ” 在“ 思路的指导 下, 建立 了岩相模 式 , 总结 了岩 相平 面展 布规律 , 研 究了岩性 、 岩相对 火山岩储 集层 发育的控制作用及有利储层 分布 , 火山岩 油气藏的进一步勘 对 探有 更重要 的指导意义 。 关键 词 : 岩性岩相特征 ; 岩相模式 ; 储层特征 ; 山岩 ; 火 陆西地 区 ; 准噶 尔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西油田石炭系火成岩油气藏, 2 世纪 9 是 0 o年 代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腹部发现的重要油气藏之一 , 其 区域构造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隆起南部的陆南 凸起上 , 北邻石南凹陷, 南与盆 1 井凹陷相连。
基金项 目: 十一五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火成岩 油气藏形成条件及 开发 关键 技术研究 ” 2 0 B B 3 0 ) ( 06 A 0 B 4
摘
要
以石西地 区地层钻遇最全 、 岩相连续性 最好 的石 西 1井 、 石西 2井为 基础 , 结合 相邻井 的单井资料 ,
开展石西油 田石炭系火成岩油气藏特 征研究 , 研究 内容 主要 集 中在 火成 岩的岩 石特征 、 性特征及 岩相特征 等方 物
面。石炭系火成岩 白下而上发育基性 一中基性 、 中性和 中酸性三个不 同的岩性 段 , 于一个完 整的火 山喷发旋 回, 属 不同的岩性段其储层特征不 同; 根据对 目的层段火 山活 动产物和岩 石特征 的研究 结果 , 石西地 区的火成 岩岩相 将
“ g 1 3 er @ 6 . Ol l
・
1・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1 年 1 出版 00 月
陆南 凸起 是海 西期 构造 运 动 的产 物 。 泥盆 世一石 早
炭纪发育大套岛弧火成岩, 钙碱性系列火成岩广泛 分布 ; 石炭 纪一二叠 纪早期 活跃 的断裂 及火 山活动 , 奠定 了陆梁 隆起 内部 构造格 局 。
究也主要集 中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类油气藏上 ; 近 年来 , 随着世界 各 国对 石 油 和 天 然气 的需 求 量 不 断 增 加 , 勘探 和开 发 的难 度 也在 不断 加大 , 油气 寻找 和
开发新 的储层 和油气 藏类 型 已成 为新 的研究 目标 。
示着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将向火成岩油气藏 方 向转移 。
一
图 2 石 西 油 田石 炭 系火 成 岩 岩 性 分布 直 方 图
放区 , 也是本 区火 山活动多发地 区。
13 油气藏 开发现 状 .
() 3 过渡 岩类
石西油 田石炭系火成 岩油藏 于 l9 4月 正式 95年 投入 开发 , 采用 80 0m井距 反九 点井 网 , 利用直 井 、 水
截止 20 年 底 , 炭 系 火 成 岩 已 探 明 地 质 储 量 05 石
15 , .6 1 t可采储量 25 ’, X0 .6X 0t表明准 噶尔盆地 1
火成 岩油 气藏 的勘探 开 发潜 力非 常 巨大 ( 1 , 图 ) 预
主要对象是与沉积作用有关 的岩石 , 对油气藏的研
划分 为爆发相和溢流相 , 以溢流相发育为主 , 溢流 相带 为本 区最 为有 利的油气聚集 区域 ; 且 通过对石 西油 田火成岩 储层 的综合研究 , 推断了火成岩储层 的发育 区, 并预测 了油气 聚集 区。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西 油 田 石炭系
火成岩储层
岩相
0 引பைடு நூலகம்
长期 以来 , 油气 勘探 开 发过程 中 , 在 储层研 究 的
目前, 火成岩油气藏 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勘探和 开发的新亮点 。火成岩油气藏是与火山活动和火成 岩有关的一类分布广泛的油气藏 , 具有很大 的勘探
和开发潜 力 。 国内外 油 气 勘探 实 践 表 明 , 成 岩 可 火
以成为良好的油气储层 , 在适 当条件下 , 火成岩只要 与烃源 岩 、 盖层 构成 良好 的生 储 盖组合 , 完全有 可 就 能形成 火成 岩油气 藏 。火成 岩油 气藏 作 为一种 特殊 类型 的油气藏 , 已逐渐 成 为重 要 的油 气 勘探 领 域 和 新 的油气勘 探 目标 , 新 一轮 的油 气 储 量 和 产量 的 是
12 油气藏 构造特 征 . 石西构 造具有 双层结 构特点 , 下部是 由石 炭系火 成岩组成 的基岩 隆起 , 部 是 由三叠 系 、 罗系 组成 上 侏
的披覆背斜。石西油 田石炭系火成岩体为一被三条 相向的逆断裂 所夹 持 的不 规则 三角 形 垒块 。石 西地 区发育的三条断裂平面上呈 三组方 向展 布 , 组是 以 一 石西 2井北断裂 为代表 的北 西 向、 西西 向断 裂 , 北 另 组是以石 02 0 井西断裂为代表的近南北向断裂, 第 三组是以石西 1 井南断裂为代表的近东西 向断裂。 石炭系断裂发育区集中在构造主体部位 , 是主应力释
重要增 长点 ¨ 。 J
图 1 新疆准噶尔盆 地火成岩油气藏分布位 置图
1 石 西 油 田综 合 概 况
11 油气 藏地 质特 征 .
新疆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火成岩油气藏发育地区 之一, 90 自18 年在九 区古 1 井安山岩 中发现油气 3 以来 , 陆续在五一八区、 区、 七 湖湾 区、 石西 、 车排 子 及红山嘴等地区发现近四十余个火成岩油气藏。
作者简介 张进铎 , 16 年 出生, 男, 6 9 河北徐 水人 , 士, 硕 高级工程师 ; 中国石 油东方地球物理 公 司研 究 院总师管理部 , 事三堆地震解释 从 与储层综合研究工作 。地 址:0 2 5 ) (7 7 1 河北省 涿州 市 贾秀路 东方地 球物理公 司研 究院总 师 管理 部。 电话: 0 1 ) 89 1 。E— a :e r ( 32 32 5 7 m i pt _ l e
第3卷 第 1 3 期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准 噶 尔 盆 地 石 西 油 田火 成 岩 储 层 特 征
及 其油 气 成 藏 规 律 研 究 水
张进铎 王兆峰 赵建章 乔文龙。 赖 江德
(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 院 2 1 .中国石油新疆油 田公 司勘探开发研究 院 3 新疆石油学院) .
过渡岩类为安山质和英安质两种 , 分别具有角 砾熔岩结构和弱熔结角砾结构, 火山碎屑物含量在 2% 一 5 0 7 %之 间 , 砾 熔 岩 分 布较 广 , 石西 1井 、 角 在 石西 2井、 0 6 石 0 7 石 0 井、 0 井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