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认识生物总复习
2024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必背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2. 生物能进行呼吸:如人类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动物如鲸鱼需要定期浮到水面换气。
3.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排尿,植物的落叶等。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闭合叶子。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并通过繁殖产生后代。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现象。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
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科学探究的方法1. 观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收集信息。
2. 调查: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之一,包括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调查方案、记录并整理调查结果等步骤。
3. 实验:对照实验是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影响的有效方法,除研究条件外,其他条件需保持一致。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3.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4.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网由多个食物链交错连接而成。
5.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反复出现。
四、生物的分类根据形态结构,生物可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根据生活环境,生物可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根据用途,生物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五、其他重要概念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认识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认识生物》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如: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有机物,动物的取食。
举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庄稼需要浇水、施肥。
兔子吃草;蘑菇培养时需要有营养的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
举例:鲸浮出水面喷出雾状水柱等;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举例:植物落花、落叶;人体排汗、动物排尿、呼气等。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举例:葵花朵朵向太阳;含羞草受触碰叶片合拢;“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举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生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繁殖的例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籽”;孔雀开屏;家鸡产卵;蜻蜓点水。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举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遗传现象;“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是变异现象。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生物。
但电脑病毒是程序不是生物。
口诀:需营养,要呼吸,代谢废物要排出;能生长,可繁殖,外界刺激反应急;能遗传,能变异,病毒特殊要牢记。
二、常见的生物:生石花,珊瑚虫。
易错点点拨:1、能生长和运动的物体不一定都是生物。
例如:钟乳石可以生长,汽车、机器人可以运动。
2、不是所有生物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生物。
例如酵母菌及破伤风杆菌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三、生物圈: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限制因素,阳光)。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物质循环: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16、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生物体构造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单位1、光学显微镜,其构造及各部件功能: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转换器〔安放和调换物镜〕、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光线通过〕、遮光器〔有大小不等光圈,调节光线强弱〕、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焦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前者升降幅度大,后者升降幅度小〕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那么上升。
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调节光线亮度〕、镜臂、镜柱、镜座。
2、显微镜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观察④收镜3、显微镜成像时光的的途径: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薄而透明〕→物镜→镜筒→目镜→眼4、从目镜看到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较暗。
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5、玻片标本分类,〔1〕按照材料分:①切片②涂片③装片,非常微小的片〔2〕按保存时间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染色:使细胞构造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④涂⑤盖⑥染⑦吸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展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展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可供食用,如蕨菜。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填空_综合复习,期中期末复习(有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观察(1)观察的概念:观察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 ,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感知和考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2)观察的工具: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内眼,也可以借助于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3)观察的要求:明确观察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记录及时;有计划、有耐心地长时间观察;观察时要积极思考,与别人交流观察结果等。
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共营养方式为自养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其营养方式为异养微生物通过分解吸收腐烂的动植物遗体或寄生在动植物体内获取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2)生物能进行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呼吸。
生物不断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而这些能量是生物进行呼吸氧化分解体内有机物所释放的。
呼吸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植物也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进行呼吸。
(3)生物能动物产生的废物,如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等,可以通过呼吸、出汗、排尿等方式排出体外,植物也能产生废物,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由叶的气孔排出体外,树木落叶也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不属于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制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制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这叫。
如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会合拢;人的手不小心被针扎了一下,会将手立刻缩回等。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性物都具有应激性。
一般情况下,生物越高等对刺澈作出反应的能力越强,越灵敏。
应激性的意义: 。
(5)生物能生长:指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这是由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数目的增多和体积的增大造成的。
繁殖:指生物体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开始产生下一代。
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知识点总复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章认识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分:有没有生物特征2观查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有时还需要测量。
要求是: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③要有计划,有耐心,并积极思考和讨论。
▲ 3、生物的基本特征是: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自养型);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异养型)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呼吸作用也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和动物通过多种途径:排汗、排尿、呼出气体等,植物通过落叶可以排除废物)4)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猎豹追捕羚羊;含羞草受刺激收缩等)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7)除病毒外,生物都有细胞构成。
8)生物具有能一定的寿命9)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 4、常见的生物和非生物:课后问题:▲1、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不是生物?原因:没有生物的共有特征,是无机物慢慢积累的结果;2、生石花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是生物?原因: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如:开花、结种子、繁殖等;3、怎么判断一个物体生物?看是否是活的,是否具有生命现象,是否具有生物特征。
4、珊瑚虫和珊瑚是生物吗?为什么?答: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它具有摄取营养、具有一定的寿命等生物特征;珊瑚不是生物,它是珊瑚的分泌物。
珊瑚虫必须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
原因:珊瑚虫和藻类植物生活在一起,藻类从珊瑚虫的排出的废物中获取营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
藻类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
因此珊瑚虫也必须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的刺激,说明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2)红杏出墙是为了争夺更多的阳光,以利于自身合成有机物,着反应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教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生物制定日期课型复习课课题认识生命现象主备人执教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3、举例说出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4、准确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5、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认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难点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方法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知识链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学探究方法及研究工具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旧知,做实铺垫(一检)3分钟课前准备:课件把一检问题展示出来课本、导学与训练、纠错本,红色笔提前准备好。
第二步,出示目标半分钟左右直接导入生齐读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 巩固生物的基本特征和栖息地的基础知识2 攻克生物学探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易错点3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第三步,自主复习,合作探究第一环节:自主复习内容:复习课本2—19页内容时间10分钟要求:依据学案上的知识点,快速阅读课本,圈出重点知识,并且快速记忆。
导学问题:一.下列俗语分别描绘了生物的哪项基本特征:1、朵朵葵花向太阳2、大树底下好乘凉3、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7、生物圈的范围(用文字表示)8、生物圈的范围(用数字表示)_9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11、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由决定。
12、世界上自然增长率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生物学及生物的特征: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
②生物能进行(例:雨后见到蚯蚓)。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⑤生物能生长和。
⑥生物有和的特性。
⑦生物能和环境。
⑧除病毒外,生物体都由构成。
2、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3、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①提出问题、②、③、④、⑤、⑥。
4、生物分类:①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和三大类。
②按照生活环境可分为和等。
③按照用途可分为、、和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
生态因素包括:(如: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和(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有:、、、。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和。
在绿草地上生活的蝗虫体色往往是绿色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
野兔依赖牧草生存,但它们的活动也改变着草场,野兔的爆炸性繁殖曾一度使澳洲的大草原沦为荒漠,说明生物在环境的同时,也着环境。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②沙漠中的骆驼;③荒漠中的骆驼刺;④寒冷海域中的海豹。
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能使土壤疏松肥沃。
4、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举例: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书写原则:①食物链的起点是,数量;②终点是此食物网中最高一级的,数量;③箭头指向;④一般不写入。
6、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物质和能量沿着和流动的。
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
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
7、生态平衡: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重点知识: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
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1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3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