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仍不同程度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老师包讲、学生包练的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中,而是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适合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不断激发兴趣,挖掘学习的动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的实践、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性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课堂上要强调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答,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求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课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我问:“小红和小林分别吃了一个苹果的1/3和1/4,谁吃得多?为什么?问题出示后我让同学们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大部分同学都举手,回答的结果是小红吃得多。他们归纳得出:把单位“1”分的等份越多,每一份越小,所

以1/3>1/4。这样,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解决数学问题,掌握了数学知识,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操作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学中应创设动手操作情景,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特别是小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纸片和剪刀等。让学生操作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正方形。使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安全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熟悉的数学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但可以积累数学知识,而且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图形变换》这内容时,布置学生结合本科内容,观察学校和家里哪些现象是旋转、哪些是

平移、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对称图形,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很认真的观察、寻找,动手摸一摸。教《平移》时,我设计了一个摘苹果的生活小故事,问:“图中的手向右平移几格就能摘到苹果?如果苹果往上平移三格,手怎样才能摘到苹果?”这样的教学情境很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手和苹果的运动变化上,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比较,真正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平移、旋转的现象。我有意识的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紧紧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能理解生活中的现象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之舟,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感觉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了。然而兴趣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个性品质,学生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和蔼可敬的形象,才能达到课堂上一呼百应,配合默契,从根本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