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哲学与哲学教育
儿童哲学教育的定义

儿童哲学教育的定义
儿童哲学教育是一种旨在引导儿童思考人生意义、价值观和基本问题的教育方法。
它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考和自我意识,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精神的个体。
儿童哲学教育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
1. 教育方法:儿童哲学教育是一种基于对话和辩论的教育方法。
教师或引导者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思考练习等方式,激发儿童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通过探究和思考来建立自己的哲学思考和价值观。
2. 教育目标:儿童哲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考和自我意识。
通过哲学教育,儿童可以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情商。
3. 教育内容:儿童哲学教育的内容涵盖了人生意义、价值观和基本问题等方面。
例如,儿童可以学习如何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如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4. 教育意义:儿童哲学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情商,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精神的个体。
同时,儿童哲学教育也可以让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结起来,儿童哲学教育是一种旨在引导儿童思考人生意义、价
值观和基本问题的教育方法,它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考和自我意识,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精神的个体。
儿童哲学教育活动教案

《儿童哲学教育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世界的奥秘——儿童哲学思维培养”二、活动目标1. 激发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习惯。
2. 帮助儿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3. 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多角度地看待事物。
4. 促进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自我的意愿。
5. 在活动中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儿童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和价值。
三、活动准备1. 各种适合儿童芳龄的绘本、故事书、图片等资料。
2. 一些简单的实验材料,如彩色颜料、纸张、剪刀、胶水等。
3. 记录纸、笔、彩色贴纸等用于记录和展示的工具。
4.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播放相关的视瓶、图片等资料。
5. 舒适的活动场地,确保儿童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和交流。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10 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视瓶或展示一些精美的图片,引起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活动主题的好奇心。
例如:播放一段关于宇宙奥秘的动画视瓶,展示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图片,让儿童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想知道关于这些行星的什么事情呢?”2. 教师引导儿童共享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出来。
例如: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宇宙中还有哪些神秘的地方呢?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天空会是蓝色的吗?”(二)绘本阅读与讨论(20 分钟)1. 教师选择一本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绘本,如《大卫,不可以》《我不知道我是谁》等,给儿童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停顿,提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儿童理解绘本的内容。
例如:在阅读《大卫,不可以》时,教师可以提问:“大卫做了哪些不可以的事情呢?为什么妈妈会说不可以呢?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做呢?”2. 读完绘本后,组织儿童进行小组讨论。
将儿童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你从绘本中学到了什么?你觉得大卫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教师在小组讨论中巡视,倾听儿童的发言,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论儿童哲学及其教育启示

论儿童哲学及其教育启示一、儿童哲学的内涵儿童哲学这一概念,根据我国学者刘晓东的观点,其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儿童哲学是指儿童的哲学。
儿童的哲学可以界定为儿童关于世界(即常说的宇宙人生)的观念,既包括儿童的好奇、困惑、探究,也包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阐释。
[1]这一界定指向了一个特定的主体,即“儿童”,儿童虽然也是人,拥有作为人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可由于其生理与心理的不成熟性,所以,儿童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虽然与成人的哲学观念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到底其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第二,儿童哲学的另一个含义是由美国哲学家李普曼所提出的儿童哲学教育计划或称为儿童哲学思维训练。
20世纪60年代,李普曼在大学任教时发现他的学生不能进行很好地推理,也不了解推理的规则,于是他开始构思如何提高大学生们的推理能力。
后来在别人的建议下,开始研究如何采用小说的方式来帮助儿童学会推理,学会思考。
从1970年开始,李普曼在新泽西以小说《哈利·史图特迈尔的发现》来教导中学生,成为儿童哲学发展的开始。
[2]第三,儿童哲学的最后一个内涵是指童年哲学。
童年哲学被视为哲学的一个分支。
童年哲学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童年概念、童年的历史、童年的比较文化研究、儿童观、儿童的权利、儿童的艺术、儿童的社会地位、儿童认知和道德发展的理论流派等问题。
[3]从对这一内涵的描述可以看出,儿童哲学可以作为对儿童学各领域进行哲学研究的学科,是对儿童研究结果的反思与批判,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上是关于儿童哲学内涵的三方面介绍,但限于笔者的能力与精力,实无法将所有内涵都做较为深入的研究。
因此,本文中的儿童哲学将取其第一个内涵,即儿童的哲学,作为本文中儿童哲学的内涵。
二、儿童哲学何以可能前文中已经提到过大多数人很难相信儿童具有自己的哲学,然而通过对哲学史的分析,以及已有心理学知识的支撑,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具有自己的哲学。
(一)进行哲学思考的条件哲学思考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
儿童的哲学与哲学教育

目录
• 儿童的哲学思考 • 儿童哲学教育的意义 • 儿童哲学教育的方法 • 儿童哲学教育的实践案例 • 儿童哲学教育的挑战与展望
01 儿童的哲学思考
儿童对世界的认知
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从最初的直观感知到逐渐形成抽 象思维。
儿童通过观察、触摸、听觉和视觉等方式来认识世界,并逐渐形成对事物的基本概 念和判断。
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驱使他们不断提问和思考,从而加深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儿童对道德的理解
儿童对道德的理解是一个逐渐形 成的过程,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理解并内 化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形成自
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儿童在同伴互动和家庭教育中不 断学习和模仿,逐渐形成对善良、 诚实、尊重和责任等道德价值的
在小学的语文、品德与社会等课程中,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 考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哲学问题。同时,可以通过组织辩论会、
研讨会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小学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分享、写作指导等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哲学类 书籍,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 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思考社会问题。
认识。
儿童对未来的憧憬
儿童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想象, 他们渴望成长、学习和探索新 事物。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自 我意识和目标感,开始思考自 己的未来和职业规划。
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中不断接受正面的教育和引导, 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02 儿童哲学教育的意义
培养儿童思考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
详细描述
利用游戏的形式,设计具有哲学内涵的游戏环节,让儿童在 游戏中思考哲学问题,体验哲学思想。游戏可以是角色扮演 、辩论、猜谜等形式,关键在于能够引发儿童的思考和讨论 。
幼儿园家长对儿童哲学教育的看法

幼儿园家长对儿童哲学教育的看法引言哲学教育作为一门涉及思考、探索和推理的学科,不仅仅适用于成年人,也适合儿童。
幼儿园家长对儿童哲学教育的看法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和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家长对儿童哲学教育的看法,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1. 儿童哲学教育的定义儿童哲学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儿童思考能力、培育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方法。
通过哲学思维的引导,提高儿童的问题解决技巧、发展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提供关于世界和人生的认识。
2. 幼儿园家长对儿童哲学教育的认可2.1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家长普遍认为儿童哲学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学习哲学思考,孩子们可以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自主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这种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2.2 培养批判性思维家长们普遍希望孩子能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
儿童哲学教育能够激发孩子的思辨能力,使他们开始怀疑并质疑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的思维方式。
2.3 培养社会与道德意识家长们认识到,儿童哲学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讨论伦理和道德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价值观探索,使他们在互动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倾听他人声音,培养良好的社会和道德意识。
3. 家长对儿童哲学教育的支持方式3.1 开设儿童哲学课程家长希望幼儿园能够开设儿童哲学课程,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哲学思维的方法。
这些课程可以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通过故事、游戏和讨论等活动来引导孩子们思考和探索。
3.2 提供资源支持家长们期望幼儿园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源来支持儿童哲学教育。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哲学绘本、思维导图、问题启示等,帮助孩子们理解哲学概念和培养思考能力。
3.3 家校合作家长们希望与幼儿园建立紧密的家校合作关系,共同支持孩子的哲学教育。
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学习情况,并与教师共同讨论孩子的思考和成长。
儿童哲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儿童哲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儿童哲学教育,可以简称为“儿哲教育”。
因为现在的教育过多地强调工具价值和外在价值,而忽视了内在价值。
儿童需要探究与发现,需要对意义的理解,甚至某种冒险经历——1、成人哲学就是儿童哲学的理想化;2、儿童哲学始于儿童生活中的困惑;3、儿童哲学始于儿童天然的质疑精神。
理解儿童哲学也是为了帮助成人认识自然、理解成人哲学(或哲学本身)的意义。
延伸阅读:1.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
2.要进入学前儿童教育的领域,你必须经历书本和实践的双重历练,技术和艺术的双重修习,思想和体验的双重积淀。
3.你要以哲学和心理学、人体生理解剖学和脑科学作为学前教育的敲门砖,再学习关于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的基本理念,从而进入一个更为具体的层次,学习如何针对儿童在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身体等方面的特点因循其规律来实施教育,你还需要学习儿童游戏、儿童文学等课程。
4.如果你希望将来成为一个幼教机构的管理者,或者课程研发人员,也有相应的选修课程来支持你。
5.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从艺术实践到科研方法的训练,从教学实习到科研实习,都有着较为严谨和完善的管理。
6. 学前智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7.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
8.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9.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和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
10.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包括对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思维力和记忆力的培养,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等。
11.这些方面是相互依赖而又相互制约的,在整个学前智育过程中缺一不可。
儿童哲学教育活动教案

儿童哲学教育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对生活的影响。
2.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提高儿童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引导儿童了解哲学的概念和价值。
2.培养儿童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儿童介绍哲学概念。
2.如何引导儿童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对生活的影响。
2.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究和思考,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3.游戏法:通过游戏形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并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内容:1.什么是哲学?(1)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什么是哲学。
(2)让孩子们了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哲学对生活的影响(1)让孩子们了解哲学对生活的影响,如: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世界、价值等问题。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哲学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儿童的思考和表达能力(1)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究和思考,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游戏形式(1)采用游戏形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并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2)如:以“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为题目,引导孩子们想象自己变成一只小鸟后会有什么感受和经历,并讨论小鸟在人类社会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等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向孩子们介绍什么是哲学,引导孩子们思考哲学的概念和价值。
2.展开环节(1)让孩子们了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哲学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究和思考,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如:如果你有一只神奇的魔法棒,你会用它做什么?为什么?(3)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如:让孩子们围绕“人生的意义”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儿童哲学与教育(一)2024

儿童哲学与教育(一)引言概述:儿童哲学与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领域,其目的在于启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式,培养其思维和智力的发展,提升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儿童哲学的教育,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成为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
本文将从儿童哲学的定义、儿童哲学的目标、儿童哲学的教学方法、儿童哲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儿童哲学与传统教育的比较角度进行阐述。
正文:一、儿童哲学的定义1.1 儿童哲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2 儿童哲学的定义和内涵1.3 儿童哲学与成人哲学的区别和联系二、儿童哲学的目标2.1 启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式2.2 培养儿童的思维和智力发展2.3 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4 培养儿童的道德和伦理观念2.5 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三、儿童哲学的教学方法3.1 提问与引导3.2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3.3 策略和技巧的培养3.4 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式3.5 多元文化与活动式学习的结合四、儿童哲学的发展趋势4.1 儿童哲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4.2 科技与媒体在儿童哲学教育中的作用4.3 儿童哲学与现代教育改革的联系4.4 学校和家庭共同培养儿童哲学的实践4.5 儿童哲学教育的继续研究和改进五、儿童哲学与传统教育的比较角度5.1 传统教育的特点和问题5.2 儿童哲学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异同点5.3 儿童哲学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启示和改进方向5.4 如何在传统课程中融入儿童哲学教育的元素5.5 儿童哲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总结: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哲学与教育在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儿童哲学的教学方法和发展趋势也可以为传统教育带来新的启示和改进方向。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儿童哲学教育,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 (名词)
原因、原理 或本原
哲学——爱智慧。
哲学是如何产生的?
哲学产生于惊异。 哲学是穷根究底的学问。哲学是人们对 周围世界和自己生活的本质与秘密所进行 的无穷无尽的追问。 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不断追问下去, 最后就进入了哲学领域。 因此哲学的好奇心比一般的好奇心更强 烈,总要把答案变成新的问题。
1~2岁幼儿尚无抽象概念,常根据外形或功能 的相似,把一些物体看作一类,每类用其中的一 个物体来称呼。这个物体可能是最早接触到的, 也可能是接触比较多的物体。
炒米花——豆豆 头发——面面;短绳子——面面(细而长的东西——
“面条”)。 电灯、日光灯、电灯开关、玩具汽车上的灯、收音机 里的亮光——灯。 象棋、塑料数字、小积木、跳棋以及其他小玩艺儿— —棋。 扑克牌、年历画片、小纸片——牌。 大球、小球以及圆形的东西——球。
一、什么是哲学?
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人是从哪里来的? 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万事万物都有其成因或起源。
当人们对事物的成因或 起源产生困惑并展开思考 时,哲学便产生了。
一、什么是哲学?
Φιλοσοφ?α /
(哲学) Philosophia
philo
sophia
爱和追求 (动词)
幼儿有非常简朴的辩证法思想,能用联系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一父亲送2岁儿子上幼儿园时,总要抱着他 一7岁儿童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在外边玩一会,摘朵花给他,叫他给幼儿园的奶 每一个人都认识所有的人。 奶看。到了幼儿园,他果然不哭,说:“奶奶,奶 他说:“有一家人认识一个人,这个人 奶,花。”而且还跟父亲说再见。 又认识一个人,这个人又认识一个人,那 这个国家的所有的人他们都认识了。” 可是一两天后,他就说:“我不要花,一摘花 就上幼儿园了。”
地球看我们房子,就像我们看原子一样。 宇宙来的人看我们的地球,不是小得像一个弹子吗?
地球又大,又不大。
小结
世界上的事物都在变化并相互联系,儿 童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观察到这一点,这 并不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儿童思维 容易形成原始的辩证法。 只有当人们对世界作进一步的具体认识 时,才会出现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儿童为什么有哲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惊讶是哲学活动决定性的开端 。 由于受到惊讶的驱动,人们开始思考,开始了哲 学活动。
儿童初临人世,缺乏先入之见。看着周遭陌生而 奇妙的世界,儿童会充满惊讶;看见花开花落、 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等自然现象,也会觉得莫名 惊诧,于是刨根问底,寻求所以然……
1、儿童哲学涉及的基本问题 事物的起源 天地的形状 事物最简单的变化和关系
(1)对事物起源的追问
一幼儿(5岁)想知道人是从哪里来的,问 妈妈:
我是从哪来的呀?(你是我生的。) 你又是谁生的呀?(我是你外婆生的。) 我外婆是谁生的呀?(你外婆是她的妈妈生的) 外婆的妈妈又是谁生的呀?(是外婆的妈妈的
妈妈。) 那外婆的妈妈的妈妈的又是谁生的呀?(……)
帮助儿童探究智慧的方法
其一,通过儿童文学。
好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帮助儿童开动脑筋,探
求智慧。 参见193-194。
其二,通过对话。。
举例:马修斯与儿童进行的关于“花是否快乐
”的谈话。 参见195-200
(3)作为文化陶冶的哲学教育
古代中国,儿童发蒙受教育,就读哲学性 蒙书。
这个世界上 为什么有解 决不完的问 题啊?
当我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 „„,父亲给我看一个罗盘 „„这只指南针以如此确定的 方式行动,根本不符合那些在 无意识的概念世界中能找到位 置的事物的本性的„„我现在 还记得,至少相信我还记得, 这种经验给我一个深刻而持久 的印象,我想一定有什么东西 深深地隐藏在事情的后面。
哲学是探究,是沉思,是追求理解,不是 记教条,不是背格言。
三种哲学教育
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 作为智慧探求的哲学教育; 作为文化熏陶的哲学教育。
1、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
美国的李普曼首倡。 以儿童哲学故事形式,教儿童如何推理。
探究协同体方法——思维技能。 故事分享
第四章 儿童的哲学与 哲学教育
1、儿童哲学的特点 2、如何对儿童实施哲学教育
第一节 儿童哲学的特点
何谓哲学? 儿童有哲学吗?
《屎捞人》看后……
见过直接把“屎”字用作名字的书吗?世 界上有人抱着一坨“屎”乐呵呵地睡觉, 你相信吗?香港曾经出版了一套谢立文创 作的“屎捞人”系列丛书。这套童话书的 主角是一坨屎,这个屎人以手纸做围巾, 以夜壶当帽子,在下水沟里活动,每天都 担心会被一股急流冲散,愿望是能够做花 肥,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谋幸福。 用谢 立文的话说,“屎捞人”不过是一个比喻 。比喻生活在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 、“草根阶层”。他们像“屎”一样,是 低下里的最低下,弱者中的最弱者;他们 有丰盛的过去,却没有将来;他们有无数 的愿望,却只有相同的下场……然而,他 们外表低贱卑微,内心却纯良明净;他们 善良、无助,却充满理想。
小结
儿童相信万物都有最初的起源,他们想把 这个源头找出来,就产生了关于事物起源 的诸多追问。
(2)关于天地形状的追问
一幼儿(4岁)夜晚散步时,看到星斗漫天,问 爸爸: 星星是什么做的? (是泥巴和石头做的。 ) (一个小时后,回到家中)为什么星星是石头做 的,它不掉下来(是吸引力吸的。) 是不是地球把它弄上去的?(„„) 你的本子上不是有吗? (后来吃桔子时,该幼儿说:星星是地球吸的, 慢慢慢慢地把泥巴石头吸到天上,就掉不下来了 。)
一幼儿(5岁)对大地的球形感到困惑,问: 为什么我们站在地球上,地是平的呢?(地球本 来是圆的,可是地球特别大,人在地球上就显得 特别小,那一点点小的地方,看起来它就是平的 了。) (该幼儿无法理解,就自己解释说)地球给土埋 起来了。(不是的。泥巴、土本身就是地球。) 那为什么人挖土,看不到地球呢 地球底下是什么呀?(是人。) 儿童的哲学想 是人怎么不会压到他们?„„ 象离不开直观 的形象。
二、儿童有哲学吗?
一个儿童在3~5岁时提到的问题:
为什鸡生蛋要蹲下来呀? 飞机飞,为什么不掉下来呀? 天下雨了,太阳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冰棒冷?
地下的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 爸爸,为什么你比安云哥哥大,却没有他高呢? 为什么面条生的就硬,煮熟了就软呢? 为什么天上的月亮成了半个了? 为什么水里的泡泡都是圆的? 颜色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呀? 世界上哪个数字最大呀
天是从哪里变来的?(本来就有的。) 那在很早很早很早很早很早……以前是什么变的?
(……)
星星是从哪里来的?(是宇宙本来就有的。) 什么叫宇宙?(就是天呀,星星呀,等等。)
那星星是从哪里来的?(星云物质变来的。)
什么是星云物质?(星云物质就是这一点一点的东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后来吸引成星星。) 那很早很早很早很早很早很早……以前又是什么呢?
2、儿童哲学的特点
(1)总体特点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哲学是人类的本性,儿童哲学自然也是儿 童的本性。 儿童的哲学是儿童的一种天性。 儿童哲学是儿童适应环境的渴望,也是适 应环境的手段。
(2)儿童哲学的具体特点
直观性 思辨性
①儿童哲学的直观性
哲学思维本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思维,但儿 童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 需要一个过程。
) 会。 (为什么?) 我根据一天天的经验。 (经验可靠吗?) 可靠。 (为什么?) 因为太阳不会在一天内 毁灭。
儿童(9岁)认为人们 看不到的东西,就不会对 它就没有认识。 (宇宙是不是有限的 ?) 永远不知道。 (为什么?) 看不到我们怎么会知 道?我在廖明家的事 你知道吗?
某地发生了地震,一幼儿(5岁)问爸爸:
为什么会地震呀? 地震了动物园怎么办? 地震了楼上的房子容易倒,我们楼下不容易倒。
我们在幼儿园是在楼上睡觉的,要地震了怎么办?
地球是什么变的? 地下是什么?(地下是石头) 石头底下又是什么?(„„)
一幼儿(5岁)对天、星星、宇宙产生了好奇, 问:
②儿童哲学的思辨性
儿童的哲学思考中反映了强烈的好奇心和 丰富的想象力。 儿童常从眼前的现象和感觉出发,应用形象 思维进行思考,并夹杂着一些很幼稚的抽 象思维的因素。
(××,两个点的中间,可以画很多条线,最短
的线是什么?)直线。 (为什么?)一根绳子如果弯了,可以拉直, 它就更长了,直线就不能拉得更长。
2、作为智慧探求的哲学教育
我怎么知道周围的一切不是梦呢? 早晨起床时能肯定一夜之间时钟只走一圈 吗?也许应当整夜都看着这个时钟?即使 这样,只要稍一转过脸去,时针可能走过 两圈。
成人与儿童探讨上述问题,彼此交流 看法,就能促进儿童哲学素质的发展 。
为什么三个人自私比一个人自私好?
伊恩(6岁)感到懊恼的是他父母的朋 友的三个孩子霸占了电视;他们不让他看 他喜爱的电视节目。 “妈妈,”他用沮丧的口气问道:“为 什么三个人自私比一个人自私好?”
儿童的提问有什么特点
一幼儿(2岁)看到家里人都外出了,问:
他们到哪里去啦(走了。) 到哪里去啦?(上班去了。)
上班干什么呀?(开会。)
开会干什么呀?(学习。) 穷 学习干什么呀?(工作。) 根 究 工作干什么呀?(干革命。) 底 的 干革命干什么呀?…… 追 问
这种提 问有什 么特点?
早晨要上幼儿园了,父亲给3岁儿子别手帕, 他不肯,说:“一别手帕就上幼儿园了。”
儿童也使用亦此亦彼思维看待事物
一幼儿(4岁)回答某种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 方式:
(这个饼你想吃不想吃?)我不想吃,可是我又想吃。 (×× ,你想逛街吗?)随你,我想去,又不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