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课知识点_高考状元笔记
2020年高考状元笔记化学【绝密】(1)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4.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铝箔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融化变,但被外层氧化膜包裹而不滴落,也不》 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有效成分是 Ca (ClO)2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溶液 铁红、赤铁矿:Fe2O3 磁铁矿、磁性氧化铁:Fe3O4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 和 H2 光化学烟雾:NO2 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 HNO3 与浓 HCl 按体积比 1:3 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 或其它金属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代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 O3 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的干馏的产物):H2、CH4、乙烯、CO 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纤维素:(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高考状元必备笔记_高中化学之考试中常用的规律

高中化学之考试中常用的规律高中化学2011-04-07 17:36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甲基橙<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酚酞<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石蕊<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 2KCl + 2H2O == H2↑ + Cl2↑ + 2KOH配平 2KCl + 2H2O == H2↑ + Cl2↑ + 2KOH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2PbSO4+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2e- → PbSO4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负极Pb + SO42- -2e- = PbSO4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2H2O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为阴极PbSO4 +2e- = Pb + SO42-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4H+ + SO42-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新【化学】高中有机化学重点_高考状元笔记精品资料

高中有机化学部分知识整理维勒第一个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人【NH4CNO△CO(NH2)2】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新戊烷沸点9.7℃密度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但都小于水。
烯烃被KMnO4氧化:C上没有H→酮羰基C上一个H→羧基C上两个H→CO2取代反应:烷烃纯卤素光照乙烯与溴水加成不需要条件C=C-C=C 低温1,2加成高温1,4加成苯和液溴取代条件:Fe催化(或FeBr3)甲烷制取CH3COONa+NaOH CuO CH4+Na2CO3卤代烃1.消去C-C-X+NaOH/C=C+NaX+H2O2.取代(水解)C-X+NaOH H2O/C-OH+NaX苯甲酸:固体、难溶于水C17H33COOH 油酸C17H35COOH 硬脂酸C15H31COOH 软脂酸有机物:同一碳上连两根双键不稳定(=C=)有双键碳上的羟基不稳定(=C-OH)立体异构(又称对映异构、镜像异构)同一C上连不同基团(中心C又称手性碳)鉴别方法:偏正光平面异构Cl-C=C-Cl 与H-C=C-Cl| | | |H H Cl H(顺式结构)(反式结构)有机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或失氢的反应还原反应:有机物失氧或得氢的反应醇:羟基(-OH)与烃基或苯环侧链碳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酚乙醇俗称酒精,无色透明液体,密度比水小,容易挥发,存在分子间氢键,沸点高。
水与酒精加CaO后蒸馏化学性质1.与Na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H3CH2ONa [注意:O与Na之间不能加短线])2.燃烧淡蓝色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热3.催化氧化2CH3CH2OH+O2催化剂/△2CH3CHO+2H2O羟基所连C上要有H○1RCH2OH→RCHO○2R-CH(OH)-R’→R-CO-R’4.与卤代烃反应5.脱水反应(分子间170℃分子内140℃)消去反应中的扎伊采夫规则:“氢少减氢”溴乙烷,无色液体,因溶有Br2显黄色来自醛、酮的碳氧双键才能与H2加成卤代烃○1消去H-C-C-X + NaOH醇/△C=C+NaX+H2O○2取代(水解)C-X+NaOH H2O/△C-OH+NaX醇○1置换2CH3CH2OH+2Na→2CH3CH2ONa+H2○2催化氧化【CH3CH2OH+CuO△CH3CHO+Cu+H2O2Cu+O2△2CuO】→2CH3CH2OH+O2△2CH3CHO+2H2O○3取代R-OH+HX→R-X+H2O○4消去(分子内脱水)CH3CH2OH浓硫酸/170℃CH2=CH2+H2O○5取代(分子间脱水)2CH3CH2OH浓硫酸/140℃CH3CH2OCH2CH3(以下苯环用C6H6表示,苯基用C6H5-表示)酚○1显色反应Fe3++6C6H5OH→[Fe(C6H5O)6]3-+6H+(紫色溶液)○2羟基酸性(酸性HCO3-<苯酚<H2CO3)C6H5OH+NaOH→C6H5ONa+H2O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2C6H5OH+2Na→2C6H5ONa+H2○3取代(与浓溴水反应)C6H5OH+3Br2 C6H5(Br)3(OH)[三溴苯酚、白色沉淀]+3HBr○4缩聚nC6H5OH+nHCHO催化剂-[-C6H3(OH)-CH2-]-n+nH2O醛○1银镜反应CH3CHO+2Ag(NH3)2OH△2Ag+CH3COONH4+3NH3+H2O○2与新制Cu(OH)2反应CH3CHO+2Cu(OH)2+NaOH△Cu2O+CH3COONa+3H2O(注意1甲醛【HCHO】可以与4Ag(NH3)2OH或4Cu(OH)2反应)重要知识点提醒:有机高分子的应用、石油加工(分馏、裂化、裂解)、煤的加工(液化、气化)、有机物结构及组成鉴定的仪器、重要化学家贡献等学习有机,主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原理、各类基团的性质,并能熟练运用于有机推断题,就可以了。
高中【化学】状元笔记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补救:疑点、误区分析40点1、中和热:稀溶液生成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2、2H 2S+O 2==2S↓+2H 2O(硫磺溶胶)3、燃烧热:1mol 可燃物与氧气完全燃烧最稳定氧化物(如:H 生成液态水,C 生成CO 2)时放出的热量。
(通常状况:在25摄氏度,101kPa 时)区别燃烧值:每千克可燃物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单位J/Kg4、车用汽油是按照其辛烷值的高低以标号来区分的,辛烷值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指标,它是汽油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5、银镜反应中生成物NH 3可以不用气体生成符号。
6、过滤分离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
7、测定物质的含量,不能思维定势,如:测定过氧化钠和氧化钠混合物中氧的百分含量,我们可以通过测定钠的百分含量,进而等到氧的含量。
8、过氧化钠通常情况下与干燥的二氧化碳、以及氯化氢气体反应很慢,(例如在一些探究实验中,通常会遇到在干燥条件下基本检验不到氧气,就是这个道理),一般观念认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以及氯化氢可以发生反应产生氧气(只不过是隐含了水分这个条件)。
9、胶头滴管使用时必须高于试管口。
这个看法是不全面的,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比如必须避免过多的空气杂质混入的实验中,是不需要使胶头滴管高出试管口的。
这种例子在高中的实验中出现了一个,就是Fe(OH)2的制取实验,为了看到清晰的白色絮状沉淀,往往是把胶头滴管深入到液面下.10、硝酸根离子一定显示氧化性!其实NO 3-只在酸性条件下显示氧化性,而在碱性条件下基本是不显示氧化性的。
比如:问到NO 3-是否可以与硫离子共存时,答案是肯定的。
11、白磷和红磷都不溶解于水,而溶解于CS 2中!事实上,红磷因其复杂的结构而导致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物理性质)显示与白磷不同,比如在溶解于有机溶剂的方面,在毒性方面,在保管方面等。
红磷是不溶解于CS 2的。
12、放热反应一定要在低温下进行,吸热反应则必须加热。
一个合适的温度取决于很多因素,第一是性价比,第二是催化效率,第三是操作难度,第四是反应的吸热与放热。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选修笔记完整版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选修笔记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小结: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或大于03、反应热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高中化学状元笔记

高中化学状元笔记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溶液(如食盐水,由氯化钠和水组成)。
-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₂)、铁(Fe)等。
其中,由单原子构成的单质如金属单质(如铜Cu)、稀有气体(如氦气He);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如氢气(H₂)、氮气(N₂)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₂)、水(H₂O)等。
化合物又可分为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镁MgO)、酸(如盐酸HCl、硫酸H₂SO₄等,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碱(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₂等,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盐(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₂CO₃等,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NH₄⁺与酸根离子组成)。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一个氢原子。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 单质的化学式: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除碘I₂外)、稀有气体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铁Fe、碳C(金刚石、石墨)、氦气He;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的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出原子个数,如氧气O₂、臭氧O₃。
- 化合物的化学式: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
例如,氧化铝中铝元素显 +3价,氧元素显 -2价,其化学式为Al₂O₃(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作为原子个数)。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例如,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₂+O₂点燃2H₂O。
3. 物质的量。
- 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高考状元笔记-化学

高考状元化学笔记精粹具有惟一性的现象(1)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NH3(2) 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气体:N0(3) 在一定条件下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Na202⑷遇SCN显红色,遇苯酚显紫色,遇0H生成褐色沉淀:Fe3+(5) 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白磷⑹可溶于NaOH溶液的白色沉淀:AI(OH)3(Zn(0H)2不作要求),可溶于NaOH溶液的金属化物:AI2O3(ZnO不要求)⑺能与NaOH溶液作用产出H2的金属:A1;非金属:Si(8) 能与盐酸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且通人品红液使之褪色,加热又复原的:SO32-或S2O32-(9) 能与新制Cu(OH)2混合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酸性物质:甲酸(先碱化)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与漂白原理漂白原理:氧化作用变化类型:化学变化过程是否可逆:不可逆常见物质举例:Cl2、O3 Na2O2 NaClO 浓HNO3漂白原理:化合作用变化类型:化学变化过程是否可逆:可逆常见物质举例:SO2、H2SO3漂白原理:吸附作用变化类型:物理变化过程是否可逆:可逆常见物质举例:活性炭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1. 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2. 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3. 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4. 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5. 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6. 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氨溶液)7. 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8. 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能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9. 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化学高三选修知识点

化学高三选修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以及构成的学科。
在高三化学选修课中,我们将学习到一些深入的知识点,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三化学选修课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的学科。
在高三选修课中,我们将学习到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一些重要的反应。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我们将学习到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和官能团特点来进行命名的方法,如烷烃、烯烃、炔烃、醇、醚、酮等。
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键的性质以及官能团的作用,了解它们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3. 重要有机反应:学习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反应,如烷烃的裂解、烯烃的加成反应、酮的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解反应机理和实际应用。
二、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是研究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的学科。
在高三选修课中,我们将学习到一些重要的无机化学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1. 锂离子电池:学习锂离子电池的构造、原理和运行机制,了解其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应用。
2. 元素周期表:回顾和扩展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了解元素的分布规律、性质变化以及周期表的应用。
3. 重要无机化合物:学习一些常见的重要无机化合物,如氨水、盐酸、硫酸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制备和应用。
三、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宏观、微观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高三选修课中,物理化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反应速率:学习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了解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过程。
2. 化学平衡:学习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以及影响平衡的条件,进一步理解反应的动态过程。
3. 电化学:了解电化学原理,包括电解和电池两个方面,学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化学反应及其应用。
综上所述,高三化学选修课中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是学生们扩展化学知识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课部分知识点整理
一、薛定谔方程求解——四个量子数
1.主量子数(n)——电子层
2.角量子数(l)——电子亚层
3.磁量子数(m)——轨道数
4.自旋量子数(m s)——电子自旋方向
1.主量子数(n)电子层数
表示原子中出现几率最大区域离核远近,它决定电子层数
E n=-13.6/n2*Z2(eV){Z表示原子序数}
注:核外电子的能量还与亚层数有关
2.角量子数(l)亚层数
同一电子层,l值越小,该电子亚层能级越低,能量越低
3.磁量子数(m)轨道数
表示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m:-l……+l的整数共(2l+1)个
n层轨道总数为n2
同一亚层的各原子轨道,在没有外加磁场下,能量石相等的,称为等价轨道(简并轨道)
4.自旋量子数(m s)
描述电子在轨道中的自旋状态
m s=+1/2(顺)-1/2(逆)
基态:电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激发态:电子不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二、核外电子排布
1.泡利不相容原理
在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2.能量最低原理
3.洪特规则
(1)同一亚层中的各个轨道上,电子的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2)在等价轨道上的电子排布在全充满、半充满、全空状态时具有较低能量和较大稳定性
电子排布式
N 1S22S22P3
7
K 1S22S22P63S23P64S1⇔[Ar]4S1
19
屏蔽效应
在多电子原子中,每个电子不仅受到原子核对它的吸引力,而且还要受到其它电子的斥力,其它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从而使有效核电荷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
能量顺序ns<np<nd<nf 同一层上不同亚层会发生能级分裂
钻穿效应
外层电子钻到内层空间而靠近原子核的现象,称为钻穿作用
由于电子的钻穿作用不同而使它的能量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钻穿效应(4s<3d)
电子构造原理(电子排布原理)
7s 7p 7d 7f 7g 7h 7i
6s 6p 6d 6f 6g 6h
5s 5p 5d 5f 5g
4s 4p 4d 4f
3s 3p 3d
2s 2p
1s
Fe:1s22s22p63s23p64s23d6→1s22s22p63s23p63d64s2(2-8-14-2)
26
由ns开始到ns结束,称为建立一个周期
1.周期系中约有20种元素的基态电中性原子的电子组态(又叫构型或排布)不符合构造
原理,如24Cr,29Cu,42Mo,47Ag,79Cu(洪特规则可解释)
2.但第五周期Ru,Rh,Pd,Pt,La,Ce,Gd,Ac,Th,Pa,U,Np,Cm 不符合构造原理,也
不能用洪特规则解释
3.钨(W)符合构造原理,不需洪特规则
第五周期4d能级与5s能级的轨道能差别较小,导致5s1构型比5S2构型能量低
第六周期“6s2惰性电子效应”:6s能级能量低,稳定性增大这是由于6s电子相对于5d电子有更强的钻穿效应,受到核的有效吸引力更大,使核外电子向原子核紧缩,整个原子能量下降。
影响:原子半径、过渡元素的低价稳定性、汞在常温下呈液态(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电离能(I)
气态电中性的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同一族比较,从上到下,I减小,同一周期从左到右,I增大
但是第二主族>第三主族,第五主族>第六主族
1°前者因为第二主族失s上电子,第三主族失p上电子
2°后者第五主族半充满,较稳定
电子亲和能(势)
气态电中性的基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负离子放出能量叫做第一亲和能
O、F竟出乎意料地小:半径过小,电子云密度过高
电负性1932泡林提出化合物中的原子对电子吸引能力的相对大。